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五福晉109

關燈
五福晉109

胤祺默默嘆了口氣, 該來的終於還是來了。

他一直知道會有這一天,之前額娘以沒有嫡子的名頭替他擋過一回,在江南那會他自己也拿安清忙不過的由頭也擋過了一回, 但他一直都知道, 這些終究只是一時權宜之計。

而就在剛剛他皇阿瑪提起劉佳氏時, 他便知道今日是躲不掉了。

躲不掉便不躲了,既然已經下定了決心,那便早晚要有這一遭。

胤祺深吸了口氣, 出聲道:“皇阿瑪,兒臣覺得現下就很好,不想再往後院添人。”

康熙雙眉微皺:“不想添人?”

胤祺微微頷首,神色中透著一抹堅定:“回皇阿瑪,兒臣的確不想添人, 現在不想, 以後也不想。”

這話一落, 大殿內迎來一陣落針可聞的沈默。

旁邊侍奉茶水的太監, 連呼吸都不由放輕了幾分,梁九功更是一臉詫異地看向下首的胤祺。

他在康熙身邊待的久, 自是最清楚的, 這是他對兒子表達關心的方式, 不僅他知道,旁的人自也是清楚的,所以,不管是旁的阿哥, 還是太子, 這些年誰也沒拒絕過康熙,五貝勒今個倒是開了先河了。

康熙靜靜地看著站在下首的兒子, 好半晌沒有開口,不知在想什麽。

他的反應太過平靜,好像對胤祺這個答案早已有了預料一般,但在場之人卻又都能感覺到,這抹平靜中卻透著一股風雨欲來的氣息。

其實,只要康熙想知道,這後宮還真沒什麽事能瞞住他,胤祺自打和安清大婚後,就從未再踏過後院其他人的院子這事,都早已在阿哥所傳遍了,他又怎麽可能不知。

之前他之所以沒插手,最開始也是覺得兩人新婚燕爾,這種情況估計也保持不了多久,至於後來,隨著安清在種地之事做出的貢獻越來越多,他念著她的功勞,也不好拉下臉去管這些,便一直以安清膝下無子為由勸自己,想著等等再說吧。

在康熙看來,這也算是對安清這個有功之人的恩澤。

所以,不管是宜妃替老五婉拒那次,還是在江南老五自己找借口推托那次,康熙無非都是順水推舟罷了。

但如今他們的嫡子也已立住了,康熙便徹底沒了繼續縱容下去的理由,再加上,老五後院接連少了一個格格和側福晉,人確實少的有些看不過去,這才有了今日這出。

“老五,你可知自己在說什麽?”康熙冷聲道。

胤祺迎著他皇阿瑪審視的目光,絲毫不懼:“回皇阿瑪,兒臣知道。”

康熙沈吟片刻,突然厲聲問道:“這事,可是安清不願?”

若是安清不願,那便是容不下人,一個善妒的名號壓下來,怕是夠她受的了。

胤祺卻沒慌,只拱手回道:“皇阿瑪明察,此事與她沒有任何關系,全是兒臣一人之意。”

身為兒子,對康熙這個皇阿瑪自然還是有所了解的,這和安清本就沒關系,他皇阿瑪不可能不知道,至於會不會遷怒……

“皇阿瑪,安清曾多次同兒臣說過,在她心裏,您是自古以來少有的聖君,她說能為您解憂,是她的榮幸。”

康熙:“……”

他不傻,自是能聽出來這是這番恭維之言的背後之意。

安清有沒有說過這番話,康熙無從得知,但他卻很清楚的知道,老五這逆子是在變相提醒他,安清幫他幫大清解決了這麽多難題,若是他因此事遷怒與安清,非但不是明君所為,還堵不住文武百官和天下眾人之口。

“很好,既然如此,那便是你的問題了,老五,劉佳氏和白佳氏一事,你可曾反思過,若不是你一碗水端不平,又何至於把安清置身在那般危險之中。“康熙道。

歸根究底是他此舉不妥,只一味地寵愛一人,後宅哪裏會安寧。

胤祺淡聲道:“沒有旁人不就好了。”

所以,他才不想再往後院添人。

“你,”康熙看著這個油鹽不進的兒子,頓時氣不打一處來,他何時遇到這種情況,“荒唐!天下男子三妻四妾,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自古便是如此。”

“皇阿瑪,您真這麽覺得嗎,那您為何從未給大清的駙馬賞過人?”胤祺反問道。

事已至此,他也已經豁出去了,反正他沒什麽所求,頂多就是遭了皇阿瑪的厭棄,這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康熙一噎,就像是當面被人打了一耳光似的。

是啊,若是真覺得沒什麽,這些年他給兒子賞人,也曾給重臣賞過妾室,但為什麽偏偏沒有自己的女婿賞過?

即便是他最不受寵的女兒,都未曾有過。

被人下了面子,康熙頓時惱羞成怒了起來,隨手拿起旁邊的一個茶盞就朝著胤祺丟了過去。

胤祺沒躲,也沒退讓半步,那茶盞精準無誤地砸在了他的額頭上,然後,額頭上便肉眼可見的冒出了一條血痕。

“皇阿瑪息怒,兒臣有罪!”他並未管頭上的傷口,而是徑直跪在地上請罪。

康熙哪裏看不出來,他嘴上說著有罪,但仍是一副犟種模樣,擺明了就是死不悔改的架勢。

他知道再談下去也談不出什麽結果來,於是眼不見心不煩地擺了擺手,把人趕了出去。

走出乾清宮,胤祺低著頭站在門口,好半晌沒有動,不知在想什麽。

馬祥默默走上前來,他雖不知發生了何事,但看到自己爺額頭上的傷,也隱約明白些什麽,畢竟,除了萬歲爺,可沒什麽人敢傷皇子啊。

“爺,咱們還是快些回去吧,您頭上的傷得趕緊處理一下。”馬祥有些著急道。

胤祺似是終於回過神來,悠悠擡起頭,輕‘嗯’了聲,“走吧。”

說罷,他便擡腳離開了。

馬祥看著自家主子離開的方向,不由一楞,不是,那也不是回阿哥所的方向啊。

乾清宮內,康熙喝了好幾杯茶水,才總算是把火氣給壓下來去了。

“五貝勒可回去了?”

他那傷口雖瞧著不太嚴重,但總歸是在臉上,還是要及時處理才好。

梁九功遲疑了下,回道:“奴才瞧著,是往太後的寧壽宮方向去了。”

康熙一楞,似是明白了什麽:“他頭上的傷可有處理?”

梁九功如實回道:“回萬歲爺,未曾處理。”

康熙突然就氣笑了,“這混賬,都多大的人了,還和小時候一樣,動不動就去找他皇瑪嬤告狀!”

以前剛去上書房那會,每次康熙訓斥了他一番,他必然要跑去寧壽宮,也不能說是告狀吧,但他每次都擺出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太後本就疼他,哪裏看得了這個。

所以,太後緊接著必然會派人請他去寧壽宮喝茶。

這一轉眼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隨著胤祺越來越年長,這種情況便沒在發生過了。

誰知這次他竟然故技重施,康熙冷哼了一聲,這次他還真是打錯了算盤。

旁的事倒還好說,但這事,太後定不會幫他。

就在康熙十分篤定之際,突然一小太監急匆匆地跑了進來,“啟稟皇上,寧壽宮的烏蘭嬤嬤來了,說太後想請您過去喝茶。”

康熙一楞,太後怎麽可能……但他隨即想到什麽,突然又放下心來了。

“朕確實好久沒去寧壽宮陪皇額娘喝茶了,走吧。”

寧壽宮中。

康熙過來時,胤祺顯然已經離開,太後讓人換好茶水,母子兩人相對而坐,喝起了茶。

“皇額娘,您近來身子可還好,前兩日兒子聽太醫說,您有些咳嗽,可有好些?”康熙出聲道。

太後擺了擺手,回道:“哀家無事,就是感染了些小風寒,吃了幾副藥就好了,這點小事倒是累的皇帝跟著擔心了。”

康熙笑道:“瞧皇額娘說的,關心您本就是兒子應該做的,說起來也是兒子慚愧,該早些過來看看您的。”

太後笑著回道:“皇帝日理萬機,還是朝事要緊,哀家這邊你不用擔心,貴妃她們都有經常過來陪哀家說說話。”

母子兩人寒暄了一番後,太後也沒再兜圈子,徑直切入了正題。

“老五來哀家這裏了,他額頭上的傷哀家也已經讓太醫處理好了,皇帝放心吧。”

康熙回道:“是兒子的不是,讓皇額娘擔心了。”

太後擺了擺手,道:“這事不怪皇帝,確實是老五那孩子莽撞了。”

說罷,她輕抿了一口茶水,放下手中的茶盞,擡頭看向康熙:“皇帝,哀家也不同你兜圈子了,今日喊你過來,就是想替老五求個情,希望你能成全了那孩子的心意。”

康熙端著茶盞的手不由一頓,似是完全沒料到太後會說出這番話,一臉不可思議地看著太後,“皇額娘,您怎麽……”

太後知道康熙為何會有這種反應,他自幼是由太皇太後撫養長大,深受其影響,打小就被灌輸愛新覺羅子孫不可沈迷情愛,是懦夫所為,為君者更是不可用情過深,除了傷己也傷人等話。

康熙信任太後太後這個祖母,對她的話也一直都堅定地執行著,這些年,太後都看在眼裏。

都說最是無情帝王家,但也有人說,愛新覺羅家盛產情種,從太宗皇太極到先帝,兩人皆因一女子,鬧得前朝後宮不寧。

皇太極和海蘭珠那會,太後還沒進宮,但她從小就聽家裏的長輩講起這位帝王,據說他是位極其冷酷的人,曾為了皇位休掉了青梅竹馬的妻子,也為了鞏固其帝位,讓自己的另一個妃改嫁於他人,而就是這麽一位無情的帝王,卻在遇到海蘭珠後,一切都變了,他對海蘭珠的那些寵愛事跡,在草原上早已都傳遍了。

草原上不知多少女子都夢想著能成為海蘭珠,太後當時亦是如此,但當她進宮後,才發現先帝可能是皇太極,但海蘭珠卻不是她,而是董鄂妃。

而這兩對癡情之人的結局又何曾相似,皇太極和先帝都曾將海蘭珠和董鄂妃的兒子立為太子,兩人的孩子卻偏偏都沒立住,這兩個女子也都在此後沒多久年紀輕輕便煙消玉損了,而皇太極和先帝也都因痛失摯愛,沒多久便撒手人寰。

太後身為先帝的繼後,曾親眼見過先帝和董鄂妃之間的感情,特別是先帝看董鄂妃的眼神,是她從未見過的,她也曾心有不甘過,但最終還是屈服於了現實。

若是這世上誰最恨‘愛新覺羅家盛產情種’這話,怕是無人能比得上太皇太後了吧,她曾親眼看著自己的夫婿對別的女子極盡寵愛,而後自己的兒子也步了後塵,她又怎麽可能不恨不怨。

所以,太皇太後為了避免孫子再走上這一條不歸路,自幼沒少對康熙各種教育,大到帝王的職責,小到講海蘭珠和董鄂妃各種恃寵而驕的事跡,就是為了避免他步兩人後塵。

康熙從小就知道祖母對海蘭珠和董鄂妃的恨意,也一直以為太後對董鄂妃也是恨的,畢竟,當年他皇阿瑪曾一度要廢除太後的後位,而另立董鄂妃為後。

太後自然也知道康熙這個的想法,但其實,她並不恨董鄂妃,只是因為太皇太後恨這個奪走兒子的女人,她才不曾為這事辯解,讓人都誤以為她也是恨董鄂妃的。

海蘭珠是否有一些恃寵而驕的事跡,太後不曾得知,但董鄂氏她卻是知曉的,那個女子溫良賢淑,待人寬厚,即便先帝那般寵愛,也從未因此對她這個皇後有任何不敬之舉。

當年先帝在太後各種施壓下,仍堅持要廢了她這個皇後,另立董鄂氏為後,是董鄂氏以性命相要挾,才最終打消了先帝廢後的念頭,不管董鄂氏是因何做出此番舉動,這事太後都是念她人情的。

“皇額娘,祖訓……”康熙試圖再勸說道。

太後擡了擡手,打斷了他的話:“哀家知道祖訓,皇家子嗣昌盛,才象征著大清國祚綿長。”

大清是少數民族入關,統治人口這般龐大的漢人,本就是不占優勢,所以,才有這一所謂的祖訓。

“皇帝,這一點你做的已經很好了。”太後道,“也正是因此,哀家今日才有機會向你開這個口。”

後宮現下有十五位皇子,這數量已經是極好的了,所以,這延綿大清子嗣一事,少老五一個也礙不得什麽。

康熙突然不知道要說什麽好了,沈吟了好一會,才低聲開口道:“皇額娘,兒子知道您疼愛老五,但您可聽說過‘自古情深多不壽’這句話。”

不管是太宗,還是他皇阿瑪,若不是用情太深,最後又何故如此,他怕老五最終也……

太後聞言,有些詫異地擡頭看向康熙,但隨即似是想通了什麽,默默嘆了口氣。

自古情深多不壽,看來在康熙看來,不管是太宗皇太極,還是先帝,兩人的不幸都源於情深二字,兩人若不是用情太深,自然不會在海蘭珠和董鄂妃離世後,便經不住悲痛而英年早逝。

但他卻未曾想過,海蘭珠和董鄂妃又是因何這麽離世的呢,海蘭珠她不知曉具體的,但董鄂妃是如何煙消玉損的,她心裏還是有些數的。

當年董鄂妃正是因為先帝的獨寵,讓她成為了整個後宮之敵,太後太後更是看她極不順眼,後來先帝又折騰廢後另立之事,可謂是將董鄂氏架在了火上烤,那些日子,董鄂氏在後宮之中可謂是如履薄冰。

最後,在經歷了喪子之痛、皇帝廢後、婆媳關系緊張等一系列風波之後,董鄂妃終究是耗盡了心神,沒支撐住,很快便離開了人世。

當然,這其中也不乏有太皇太後的手筆。

而海蘭珠當時在後宮的處境,怕是也不遑多讓吧,皇太極當時的皇後是太後太後的親姑姑,姑侄兩人在後宮眼瞧著海蘭珠威脅了她們的地位,又怎麽可能不反擊呢。

但這些話,太後都不能說,不論如何,太皇太後於她都有恩。

再者說,康熙的想法也不是輕易能改變的,而她今日的目的,也不是來改變康熙的想法,她是要為老五達成心願。

老五的心思,這幾年太後也是有所察覺的,特別是安清生產那日,她眼瞧著老五那般慌亂的樣子,當年董鄂妃生產時,她在先帝身上也曾見到過。

但在太後看來,老五和先帝還是不同的,安清和董鄂妃也不一樣,而老五不想要後宅再進人,何嘗不是一種對兩人的保護呢。

之前劉佳氏和白佳氏不就是明晃晃的例子嘛,多虧了安清那丫頭機敏,這才沒讓兩人得手。

就像老五說的那般,沒有旁人不就好了,屆時自然不用再有這些顧慮。

太後沈默了一會,突然開口道:“皇帝,當年你體恤哀家膝下空虛,將老五送來了寧壽宮,哀家知道,你那時便放棄了他,是吧。”

康熙猛地擡頭,一臉詫異地看向太後,似是想看她這話是否是他想的那般。

太後笑了笑,繼續說道:“咱們滿洲沒有立太子的傳統,那些都是漢人的習俗,雖說這些年下來,太子表現的也確實很爭氣,但當年皇帝你立太子那會,想必也並沒有十足的把握吧。”

康熙怔了下,但太後這話他卻也反駁不了什麽。

憑心而論,當年立太子,確實是實屬形勢所迫,當時正處於三藩之亂危機之際,吳三桂已席卷了半個大清,為了凝聚人心,爭取漢人群體的支持,康熙這才決定依照中原漢人的政治傳統,立胤礽這個嫡長子為太子。

雖說當時對太子能不能繼承大統尚不能定,但那會康熙可以確定的是,為了擺脫蒙古各部對清廷的轄制,定是不能再出一位和蒙古有關系的皇子繼承大統。

所以,當時他把老五送到寧壽宮時,也就直接斷掉了他未來的可能。

這些年,康熙隱約也能猜出些,太後是明白他意思的,但出於母子二人之間的默契,便都不曾說破,誰知太後今日卻此時給挑破了。

太後嘆了口氣,道:“皇帝,這些年,哀家雖從未說過什麽,但哀家知道你的不得已,也明白江山社稷之重,你做的並沒有錯,但哀家對老五這孩子還是心裏有愧,要不是因為我這個老婆子,他也不會……”

康熙忙出聲打斷了太後的話,“皇額娘,您千萬不要這麽想,老五能在你膝下長大,是他的幸運,您放心,兒子日後也定不會虧待於他。”

太後輕點了點頭,“皇帝哀家自是信得過的,也從未擔心過此事,所以,皇帝啊,既然如此,何不如了老五的心願呢,總歸也礙不了大清的社稷。”

既然一開始便註定無緣那個位置,隨心所欲些又何妨。

“哀家也知曉,你是一片慈父之心,害怕他走上先帝的老路,但安清那孩子哀家瞧著,身子骨硬朗的很,一看就是有福長壽的人,再從另一個方面想,以那孩子的才能,若是將她纏在後宅那些瑣碎之事中,對大清也未嘗是件好事吧……”

康熙在寧壽宮待了許久才離開,太後早已屏退了左右之人,母子兩人所說之話,並未有第三人知道。

待康熙一離開,烏蘭嬤嬤才匆匆走了進來,她一臉關切地問道:“主子,皇上那裏可松口了?”

太後手持著念珠,好半晌才聽到她輕‘嗯’了一聲。

“派個人去阿哥所老五那裏,告訴他成了,讓他以後好好過自己的日子吧。”

烏蘭嬤嬤一聽這話,也忍不住跟著松了口氣。

方才五貝勒那般樣子來到寧壽宮,一進門便跪在了太後面前,說想求她一件事。

烏蘭嬤嬤當時便心疼的不行,五貝勒自幼在太後身邊長大,自也是她看著長大的,她也是打心裏希望他能過的好。

“好好好,老奴這就讓人去辦,想必五貝勒這會也是在著急等消息吧。”

寧壽宮來人時,胤祺正一個人在書房裏坐著,確實像烏蘭嬤嬤所說那般,他在等消息。

當聽到那小太監的話後,他緊繃著的肩膀瞬間松了下來,臉上更是溢出一抹發自內心的笑意。

無疑,他這一步是走對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