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五福晉23

關燈
五福晉23

康熙在眾大臣及一眾皇子的勸說下, 總算是同意先去把淋了雨的朝服換下來。

等他這邊一走,乾清宮太監們在梁九功的授意下,紛紛端著拭巾和帕子進來, 伺候殿裏這些暫時還離不開的大臣和皇子們擦擦身上的濕意, 順便還著人端了些姜茶進來, 雖說著天氣並不冷,但總歸是淋了雨的,還是喝上些比較好。

把這邊一切安排妥當後, 梁九功端著一盅剛煮好的姜茶來到了乾清宮的東暖閣,這是康熙日常起居的地方。

他進來時,康熙正在貼身太監的服侍下換衣裳,只見他眼尾眉梢皆是喜色,那緊繃著嘴角似是下一秒就要破功了, 可見其主人是在多努力的強忍著笑意。

梁九功心中不免微微震驚了一下, 要知道對於一向喜怒不行於色的帝王來說, 這種情況到底是有難得一見。

他是自幼伺候在康熙身側的, 在揣測聖意這方面自是旁人沒法子比的,上次見康熙這個樣子都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但回頭想想今日發生的一切, 梁九功也就能理解康熙為何會有如此反應了。

地壇祭祀向來是神秘而莊重的, 今日一大早康熙帶著眾大臣出現在地壇祭地, 起初一切流程都是按部就班地進行著的,說來不知是巧合還是天意所為,當祭祀的祭品被擺上祭臺之時,恰好一縷陽光灑到祭臺之上, 這時那株牡丹就突然在一眾祭品中顯現了出來。

在陽光的照射下, 它每個花瓣邊緣的那層金邊像是突然金光乍現般耀眼。

這種情況若是在平時還好,但在當時那個環境下, 可以想象會帶來多大的震撼了。

地壇祭地本就是為了祈求農作物的豐收,如今出現了這樣一株祥瑞的植物,其意義便不言而喻了。

梁九功所站的位置離祭臺尚且有一些距離,但離一眾官員和身後遠遠圍觀的百姓都不遠,他當時便清晰地聽到了四周傳來一陣陣抽氣聲。

緊接著便是眾人跪地叩頭,高呼‘萬歲萬萬歲’的聲音,那會梁九功整個人都是懵的,只能本能地隨著大家一切跪地叩頭,可想而知當時的盛況了。

不過,梁九功整日形影不離地在康熙身側伺候,關於這株牡丹之事的前因後果自是知曉的,他隱約也猜到了,這般結果怕就是康熙的目的之一。

借著祥瑞之兆,來穩定朝廷,安撫民心。

但若說這些可能還在康熙的預料之內,但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則是完全超乎了這位帝王的預料。

當祭祀完成後,康熙領著眾人離開地壇時,本來晴空高照的天突然烏雲密布,沒過多久天上便開始滴起了雨滴。

梁九功到現在都還清晰記得當時康熙臉上的錯愕和震驚之色。

之後雨開始越下越大,京郊幹旱已久的良田終於迎來了甘露,百姓們喜極而泣,在暴雨中相擁歡呼,紛紛對著皇帝的鑾駕的方向磕頭相送。

後來,當祭祀的隊伍進了京城,滿城百姓更是冒雨之中夾道相送,想起他們口中還高呼中“皇上萬歲萬萬歲!”的場景,梁九功一個身外之人都被震撼到滿腔熱血湧於胸口,恨不得當場便歡呼而出。

這可是民心所向啊,試問哪個希望有所作為的皇帝面對此情此景能不被觸動。

只能說梁九功不愧是康熙身邊第一人,他確實把這位一向以心思深沈著稱的帝王揣測出了十之六七。

自古以來,歷代帝王都會通過繁瑣覆雜的祭祀這一手段,將皇帝的權威昭告天下,將‘天父地母’‘皇權天授’的思想通過與天地對話的形式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

也會通過搜集各種祥瑞之物,塑造一種瑞應跌出、祥瑞紛至的盛況,向萬民展示國家的繁榮與強盛,用來維護帝王的權威。

這是為帝王者的統治之術,康熙自幼便學這些,自是深谙其道。

所以,今日那株牡丹所謂的祥瑞之兆便也是他有意為之的,或者說當初第一眼見到那株泛著一圈金邊的牡丹時便有了此念頭。

只要計算好了角度和時間,想要達到那種效果並不難。

包括周邊那些被允許圍觀的百姓,也是讓人提前安排部署的,就是為了讓更多人見證到祭祀時牡丹金光乍現的盛況而已。

只是康熙萬萬沒料到之後竟會下這麽一場暴雨。

要知道為了達到想要的效果,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確定夏至祭祀這日有太陽,所以,之前幾日他反覆找欽天監確認過當天的天氣。

見康熙這般重視,欽天監自是不敢有絲毫怠慢,一群官員日夜觀測天象,反覆確認後,才確定當天無雨有日頭,且近些日子都沒有任何要下雨的跡象。

所以,下午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雨,確實是出乎了康熙的意料。

和歷代帝王不同,康熙是個很難得對西學自然科學感興趣的人,他自小便跟著宮裏的傳教士學習西方的科學知識,包括數學、幾何、天文、地理和西方醫學等等。

他不僅自己學,還讓兒子們一起學,學完之後還會一起去實踐。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康熙也遠遠沒有之前歷朝歷代的皇帝那般迷信。

就比如被歷代帝王視為不詳之兆的日食月食,康熙對此卻有著科學的理解,有時候趕上了日食或月食,他還會帶著兒子們觀測,讓他們理解日食月食形成的這個原理。

像今年的閏三月那會,也出現了日食,當時康熙正在親征準噶爾的途中,就命令太子在京城觀測,再把這個觀測的結果也報告給自己,然後和自己所觀測的情況做對比。

由此可見,康熙還算是個比較倡導科學精神和理性思維的人。

但今日之事,卻給了他一次很大的沖擊,特別是在剛進行完那般冗長繁瑣、莊重肅穆的祭祀儀式之後,這一切事情結合起來,很難不讓人會多想。

這難道真是列神對他這個帝王功績的認可?

在如今這般民心不穩的時候,以這種方式向眾人昭示,他這個帝王是得天庇佑的!

康熙越想越覺得有這個可能,畢竟,這個世上也有很多科學和理性解釋不了的事,就如比像現下這般。

若是安清知道康熙此時的想法,定會很精準地評價一句,他真的是一個合格的封建帝王!

他所信奉的一切都是為了統治需要,不管是科學,還是迷信,這些都是他統治的工具,但他終究也只是一個凡人,有著‘真命天子’的自傲心理,這個心理也需要被認可。

而這份‘認可’可以來在於天下百姓,也可以來自於列神!

這邊伺候的小太監剛服侍康熙換好衣裳,梁九功忙端著熱姜湯上前伺候,“皇上,先喝些熱姜茶吧,龍體要緊,這夏季的雨也馬虎不得。”

康熙這會心情好,自是答應的幹脆,接過熱姜茶便一口悶了。

當然,他這份幹脆也是有著旁的考量,今日這場雨可謂是下的妙啊,但這般‘妙’的一場雨若是將他淋生病了,那自然也就會大打折扣。

“其他人可有送去姜湯?”康熙問道。

梁九功回:“回稟皇上,方才老奴已讓人給各位阿哥和大臣們送了姜湯和帕子,您就放心吧。”

那些大臣都是老狐貍,阿哥們也不用說了,這種節骨眼上可沒人敢病,就算真生病了,怕是也只會想方設法瞞著吧。

康熙微微頷首,顯然對梁九功辦事能力很滿意。

不過,他喝完姜湯也沒著急出去,而是屏退了左右之人,獨自一人待在屋內開始平覆心緒。

為帝王者要喜怒不行色,豈可輕易袒露真實情緒於人前。

乾清宮正殿內,康熙遲遲未出現,眾大臣還算能沈得住氣,喝完姜茶後便開始閉目養神,但相比較來說,皇子們這邊就躁動的多了。

太子站在眾阿哥之首,大阿哥和三阿哥位於其後,三人的目光都不由落在了胤祺身上。

說起來這老五的運氣也太好了吧,之前他們還在暗暗嘲笑老四老五這次可得了個苦差事,整日裏在京郊外來回奔波,去尋那什麽類似的祥瑞牡丹。

這簡直就是白費力氣嘛,想當初那株金邊的鴛鴦蝴蝶牡丹剛被進貢上來時,他們兄弟幾人也都是見過的,不得不說,確實是十分罕見,至少他們之前從未見過,別說是他們了,怕是皇阿瑪都沒有吧。

所以說啊,這哪裏是在京郊那些花圃找找就能找到的,就算是掘地三尺,該沒有還是沒有呀。

可誰能想到啊,最後竟還真就老五給找到了!

當然,他們也並未覺得胤祺多有本事,不就是找東西嗎,地方就那些地方,若是換成他們肯定也能辦成。畢竟,論能力,老五打小就不是兄弟幾個的對手。

歸根到底,不過就是運氣罷了,恰好這份差事落在了他身上而已,要是早知如此,他們當時也定會竭力攬下這差事的。

畢竟,今日之事著實讓人震驚,先是牡丹金光乍現的祥瑞之兆,後有驟降甘霖,這很難讓人不把兩者聯系起來,考慮個因果關系。

若是皇阿瑪也認為這一切都是先是由牡丹帶來的祥瑞,那老五這次可算是立了大功了。

但就在三人在懊惱之際,又不由紛紛同情地看向四阿哥胤禛,想必他才是更懊惱的那個吧,明明兩人領了同一份差事,但最後卻被老五拔得了頭籌。

這換做是誰,怕是都得氣吐血來吧。

然而,此時的胤禛卻十分淡然,因為他很清楚,那株牡丹根本就不是在什麽京郊找的,分明就是五弟妹救回來的。

只是事關祭祀大事,不好公然把曾病過的牡丹當做祭品使用,所以他皇阿瑪也也特地交到了所有知情的人保密,只對外言稱是在京郊花圃找到的。

五弟還是特地請示了皇阿瑪,才把此事告知於他的,畢竟,這份差事算起來是兩人一起接下來的。

等康熙重新出現在乾清宮大殿上時,已經是半個時辰之後的事了。

恰好之前派出去查探情況的人也都回來了,梁九功見過眾人後,便匆匆進來稟報。

“啟稟皇上,據前去探查的幾個侍衛匯報,這場雨不僅覆蓋了京城周邊,還包括部分直隸地區。”

康熙眼底閃過一絲喜色,這場雨可真算是救了大急了,近些日子來京城及直隸地區久旱無雨之事,可謂是讓整個朝堂都頭疼不已。

這個時節,正是地裏莊稼快速生長的時期,若是再久久無雨,那今年的收成怕是要遭殃了。

久旱逢寒霖,還有什麽比這更振奮人心的事嘛。

而如今,只盼著這場雨能下的久一些才好,別沾沾地皮就停了,那才真是讓人白開心一場。

就在這時,欽天監監正也急匆匆從外面趕了過來,氣喘籲籲道:“回稟皇上,微臣剛觀察了下天象,這場雨目測至少能下上一天。”

康熙倏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當真?”

欽天監監正忙回道:“微臣不敢欺瞞,這是我們整個欽天監監測的結果。”

康熙聞言大喜過甚:“好好好,甚好!真是天佑我大清。”

底下群臣見狀忙紛紛跪地朝賀。

康熙一高興,大手一揮開始對此次祭祀的相關人員論功行賞,賞了一圈後,最後終於輪到了胤祺和胤禛,由頭則是兩人找到了祥瑞牡丹。

關於安清救活了牡丹之事既無法對外言稱,那這株牡丹的出處自是落在兩人頭上,準確來說,一開始康熙是想著把這份功勞落在胤祺身上的。

畢竟在他看來,夫妻一體,榮辱與共,這樣倒也算合情合理,至於對安清的嘉獎,他稍後自會找個由頭進行賞賜的。

但胤祺卻堅持把老四給帶上,說什麽兩人領的是同一份差事,本來也沒有具體分工,那這份功勞理應也要帶上他一份,康熙自是願意見到這種兄友弟恭的場景,沒多想便允了。

不過,這也是胤祺之前和安清商量後決定的,畢竟,兩人是一起辦的差事,若是單單就嘉獎了胤祺一人,那難免會讓胤禛落個辦事不利的名頭,屆時再平白被人笑話。

胤禛也不傻,聽到皇阿瑪把自個也帶上,立馬猜到了這定是胤祺提出來的,也自然明白了他的用意,心裏對這個五弟也越發感激了起來。

康熙倍感欣喜之餘,為表感激,還當場特命太子胤礽、四阿哥胤禛和五阿哥胤祺,擇日恭詣皇祇室,向列神位依次拈香,行祀謝禮。

一連派了太子這個儲君和兩位皇子同去,可見康熙對此事的重視程度,眾人心裏也紛紛咂摸出了味來。

*

最後,這場雨竟連著下了整整三日之久,算是徹底解了京城及直隸地區久旱無雨之急,朝堂之上各地的報喜折子紛紛送了上來,滿朝文武歡騰,康熙更是欣喜不已。

除此之外,短短幾日之內,關於夏至祭地那日的祥瑞金光牡丹和天降甘露之事也在民間傳揚開來,百姓甚至還自發編出了歌謠來讚頌康熙的功績。

只是,如今這株牡丹被捧上神壇,那關於它曾生病的消息更是要捂緊了,安清知道其中厲害,所以一開始便要求紫蘇她們幾個知情的人全部三緘其口。

她自己更是誰都沒提,甚至宜妃和太後那邊也都沒說,這種事情,康熙若是想讓誰知道,他自個自會去說。

康熙對安清的表現很是滿意,但又因無法明著對其嘉獎,於是只能把這份恩澤順著蔓延到和她相關的人身上。

比如,他當天晚上便翻了宜妃的綠頭牌。

翊坤宮中,乾清宮來傳話的小太監都已經走了,宜妃整個人還是懵的。

真是怪了,皇上上半月已經來翻了她兩次牌子了,按理說這個月不該再傳她侍寢才是啊。

要說早年受寵那會,像這種情況宜妃倒是不會奇怪,但自打這後宮之中她和惠德榮三妃平起平坐後,皇上為了平衡後宮,便開始對著她們四人端水。

所謂的端水就是恩寵也好,賞賜也罷,四人基本都是不相上下的。

就比如翻牌子侍寢這事,每人每月不會超過兩次,即便是惠妃和榮妃兩人因歲數大了些,前兩年讓人撤了綠頭牌,但康熙還是會照例去兩人宮裏坐坐。

只是,今日之事是為何,難道是皇上事務繁忙,記差了?

宜妃揣著這個疑慮來到乾清宮後,則越發糊塗了,因為康熙竟然拉著她聊起了家常!

真是天南海北的聊啊,從兩人年輕聊到孩子長大,兩人之間相處的一些事情甚至連宜妃自己個都記得不太清了,沒想到康熙竟還還都記得。

宜妃心裏不免有些感動。

誰知,康熙上一秒還在憶往昔,下一秒突然問道:“這些日子,你和老五福晉相處的可還好?”

宜妃差點沒繞過來,這好好的,怎麽突然問這個?

難道是有什麽人在康熙面前搬弄她們婆媳倆的是非了,可不應該呀,她自認和安清之間相處還挺和諧的,就算旁人想說什麽怕是也沒有由頭吧。

那就是之前安清在院子裏折騰種東西的事被康熙知道了?

宜妃越想越有這個可能,之前她借用康熙的名頭幫著安清處理這事,本想著這些日子了康熙也沒找她,應該是默認了老五福晉的作為,難道是她想差了?

“臣妾還挺喜歡老五福晉的,老五和他福晉相處的也是極好,臣妾前兩天還說要找個機會好好謝謝皇上呢,您給老五賜這婚真真是極好的呢。”宜妃一臉真誠地說道。

康熙是何等心智,立馬明白了宜妃的意圖。

她這是變著法子給老五福晉說好話呢,先說自己滿意這個兒媳婦,又說老五夫妻關系融洽,最後還點出了這親事是他賜的,這是生怕他責怪啊。

見宜妃誤會了,康熙大笑了兩聲,道:“你放心吧,老五福晉沒惹什麽事,你不用費心思替她說好話。”

被拆穿了,宜妃也不惱,而是拍著胸口慶幸道:“嚇死臣妾了,臣妾還以為那丫頭不懂事,又怎麽惹到皇上您了呢。”

說罷,她想了想,還是決定趁著這個機會把安清之前的那事提提。

只是她還沒來得及開口,康熙就擺了擺手,道:“你不用解釋了,那孩子願意折騰就讓她折騰吧,又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日後若是要有什麽人再亂嚼舌根,你直接就可說是朕準的。”

這等好事,宜妃自是笑著應了下來,順道還不忘替安清謝了恩。

康熙向來就喜歡宜妃這個直來直往的勁,不過,他還真的挺意外宜妃竟然能和安清處的這般好,畢竟,她和鹹福宮妃就不太對付,也向來不太喜歡宮裏的那些蒙古妃子。

那時他確實還擔心過,宜妃會和這個兒媳婦處不好,到時候他和老五夾在中間會難做呢。

宜妃嗔怒地瞪了康熙一眼,道:“皇上就是這般看臣妾的?”

康熙伸手點了點她的額頭,笑道:“少和朕打馬虎眼,你敢說朕當初給老五賜婚那會,你真沒擔心過?”

不過,宜妃最讓康熙滿意的一點是,當初他給老五賜婚時,她明明不滿意有個科爾沁出身的兒媳婦,但卻從沒到他面前鬧過。

宜妃聳了聳肩,她當初之所以沒鬧,是因為知道鬧了也沒用。

在這後宮摸爬滾打這麽多年,宜妃自是有自己的一套立足之法,那就是凡事要掌握好一個度。

就像康熙是喜歡她的潑辣,但這個度也僅限於男女之間的拈酸吃醋上,旁的事卻不行,特別是事關前朝事務。

對後宮女子而言,他要先是帝王,後才是夫君。

這條警戒線要永遠明明白白地立在那裏,否則早晚會落入萬劫不覆之地。

“臣妾當時確實是擔心過,但轉念一想,皇上您賜婚,自是信得過的,您做什麽也自有您的道理,臣妾只需聽從您的安排便好。“宜妃不忘趁機半真半假地告白一番。

康熙聽完果然大為感動,直接把人拉進了懷裏,緊接著床幔一扯,遮擋住了好一番雲雨。

宜妃本以為這次意外侍寢之事便到此為止了,誰知第二日乾清宮的小太監竟又來了!

若說這第一日還勉強還能解釋為康熙忙忘了,或者她自己個受寵,但當連著被翻了三日的綠頭牌,宜妃心裏也不由七上八下了起來。

要知道在這後宮中有寵是好事,但這莫名其妙的受寵還不知曉緣由,那就不免讓人心生惶恐了。

於是,在第三日早上離開乾清宮時,宜妃攔住了門口的梁九功,頗為含蓄地打聽了起來。

梁九功看著一臉誠惶誠恐的宜妃,心裏不由覺得有些好笑。

“娘娘有福,近日五阿哥和五福晉得了皇上的眼,特別是五福晉。”他笑著提醒道。

宜妃楞了下,“關老五福晉什麽事?”

梁九功搖了搖頭,示意她只能點到為止,“娘娘,恕老奴多嘴,您也別去找五阿哥或五福晉打聽。”

宜妃立馬心領神會:“多謝梁公公提醒,本宮自是知道分寸的。”

既然這事康熙覺得她不該知道,那她便不知道好了。

只是,宜妃可以確定的是,她這幾日的突然受寵竟是因為安清的緣故。

她突然有點哭笑不得了起來,自打她入宮這些年,為爭寵各種手段都使過,甚至也利用過兒子把皇上籠絡到自己宮裏來,但卻從來沒有想過,她有朝一日竟還能靠兒媳得寵!

這……說出去誰會信啊。

要不是向來知道梁九功的為人,宜妃自己怕是都沒辦法說服她自個相信。

從乾清宮離開後,宜妃真是越想越覺得好笑。

之前宮裏不少人都在背地笑話她,說什麽娶個科爾沁兒媳婦就是來克她的。

真是笑死,安清哪裏克她了,這分明就是她的福星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