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0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 140 章
大王子被人護送著一路逃回高顯, 把氣全撒到了李秀頭上,叫囂著要放火燒山給周軍點顏色看看。
幸虧他的部下還算有理智,苦口婆心地勸他:“殿下, 高顯為我國數代先王陵寢所在, 放火燒山豈不是要驚擾祖宗安寢, 傳回國中那些士人又要借口生事,三王子豈不是越發囂張。”
大王子憤憤不平:“老三不過是給燕人做了幾年質子,竟學了一肚子歪門邪道拉攏人心, 還談什麽經典禮儀, 那中原人還說要立嫡立長,怎麽不見他乖乖聽話!”
部下心說要按中原的規矩,你們兩個都得給五王子讓道,人家才是正經嫡長子。
但誰讓他是大王子的人, 此時也只能耐著性子說些什麽“勝敗乃兵家常事, 一時不備方才失利,歸國重整旗鼓明年再來之類的話”安慰對方。
大王子卻知道他不能退, 他要是退了, 不僅會丟了王位繼承人的身份,還會連同全家一起死無葬身之地。
得想個法子, 遼東拿不到就算了, 至少得保住自高句麗城至高顯這部分地盤,這可是高句麗舊都!
當初正是高氏先祖遷都到了高句麗城, 他們才以高句麗為國名, 虞氏攻占望平後連他們的祖墳都挖了,還是他今年借著收覆故都的口號, 才把地宮裏散落的屍骸重新收殮安葬,要是再讓周人挖一次, 他的名聲就不用要了!
大王子想要見好就收,秦琬卻不會給他思考的機會。
自高顯所在的山脈往南,是一片難得的沖積平原,且由於北方山脈阻擋了寒流南下和海洋的存在,氣候其實相對易居,她傻了才會把野心勃勃的外敵放進來。沒趁機北上把更靠北的那片平原也順道打下來,已經是她綜合考慮建元帝休養生息的指令、人口不足科技落後導致開發成本過高兩大因素的結果了。
且她方才勝了一場,麾下士氣正盛,連原本有摸魚傾向的鮮卑和烏桓人也興奮起來。說來也巧,大王子走得匆忙,回去之後又覺得周軍不會這麽快就追過來,因此只交代了要防備襄平方向,卻並未說明敵軍人數,以至於高句麗軍中流言紛紛,把周軍的人數誇大了數倍不止,甚至有回營的潰兵信誓旦旦的說周軍有金甲神人助陣,那神人身長八尺面如修羅,有敢阻擋者人馬俱碎,好些人只是看了對方一眼就被嚇到跳河了!
好在這些流言只在軍中傳了半日,因為周軍到了。
激揚的塵土從地平線處壓來,同僚口中有著修羅面孔的金甲神人在煙塵中若隱若現,甚至還不是一個!
在距離周軍還有五十步的時候,高句麗軍動了。
歷代能直面騎兵沖鋒的步卒都是精銳,高句麗軍顯然不在此列。
第一列的士卒只是在恐懼之下退了一步,然而僅僅是這一小步,卻成了高句麗軍望風而逃的導火索。連鎖反應之下後排的士卒幾乎是連滾帶爬的逃離戰場,而後便死在督戰隊刀下,後排的變故又影響了前排的士氣,以致於原本就心有懼意的高句麗軍徹底成了一盤散沙。等秦琬帶隊沖到高句麗陣前時,對方已經徹底轉變了進攻方向。
高句麗這人菜癮大的樣子著實讓秦琬驚訝了一瞬,難怪當初和段部、宇文部一起打虞氏,卻被虞氏各個擊破,連祖墳都被刨了。偽燕再怎麽不堪,在潞川時燕軍也頂住了好幾波甲騎的沖鋒,結果高句麗軍居然一個照面就潰散了,到底是誰給他們的勇氣挑釁周國?
高句麗的大營設在山谷口的河邊高地上,秦琬沖散了高句麗軍的陣型便直撲對方大營,一時間谷口殺聲大作,已經斷糧一天的李秀精神大震,當即讓人去探查情況。
周軍分不清遼東的胡人,但認得那標志性的明光鎧啊,當即大喜過望:“援軍到了!高陽王來救我們了!”
“好!”
李秀看向同樣喜不自勝的士卒,朗聲道:“兒郎們!列陣突圍!”
這是他們第四次嘗試突圍,卻與前三次渾然不同,不僅胸中郁氣一掃而空,還在報仇雪恨的念頭驅動下如狼似虎撲向谷口的高句麗軍,成功與秦琬前後夾擊堵死了大王子逃跑的道路。
李秀一腳踹到大王子膝窩,恨恨罵道:“就是你這龜孫算計乃公!”
“李將軍好大的威風,跑到俘虜身上找安慰了是吧?”
秦琬陰著臉出現在李秀身後,咬牙道:“不聽軍令擅自調兵,枉送士卒性命,但願李將軍到了陛下面前也能如此威風!”
李秀還要辯解,秦琬當即讓人把他架到了一旁的營帳裏看管起來。
大王子則被人押到了原本的帥帳中,秦琬安排好戰場的掃尾工作後又去安撫了被困的士卒,直到紅日西斜方才去抽出空見大王子。
她開門見山道:“高句麗與虞氏有隳廟之仇,今我聖天子吊民伐罪翦除虞氏,念及骨肉至親還送還高句麗質子,爾等非但不感念聖人恩德,還犯我邊境傷我軍民,是要與我大周為敵嗎?”
大王子梗著脖子反駁:“此地為我高句麗故都,祖宗墳塋所在,我欲還於舊都重建宗廟,何錯之有?”
“高句麗遷都尉那巖城時遼東還在高句麗治下,怎麽那時候不念著先祖墳塋無人祭拜?”秦琬嘲諷道,“何況武帝在此設立郡縣時你們的開國先祖還沒出生呢,怎麽就成了你高句麗的故土了,恬不知恥!”
這都五六百年前的事了,大王子哪裏清楚,一時間竟找不出話來反駁,秦琬正要再問,便見觀音奴匆匆進帳,觀音奴附到秦琬耳邊輕聲說了幾句便退到一旁,秦琬皺眉看向大王子:“去歲我大周遣使送質子歸國,前往高句麗的使者梁永瑤至今未歸,你可知是何緣故?”
大王子一聽這名字就炸了:“梁瑯那個小人,趁著我父病重,竟然聯合流亡我國的士人擁立高沆為帝,你還好意思說什麽聖天子,要不是你那聖天子,我國中怎麽會亂象頻生!”
啊這……
秦琬信建元帝真沒在藩屬國攪風攪雨的心思,但他派出去的使者就說不定了,萬一人家就是志向遠大,想要趁機搞事立功呢。
她疑惑道:“既然如此,你不在國中爭奪王位,跑到我大周境內做什麽?”
大王子突然尷尬起來,難道要他說他爹剛打了敗仗一蹶不振,三王子又四處拉攏士人,許諾繼位之後效法中原改革制度,更可惡的是還真有不少人被他說動了,偏偏三王子背後有周使在,他想要把周使和三王子一鍋端了,他爹還不敢。
為了證明周國也就那樣,他就帶兵來打遼東,然後就被秦琬兩戰生擒?
他這次沈默的實在久了點,秦琬盯著他看了半晌,突然笑著解開了他身上的繩索,親切道:“說了這麽久,還不知高卿名字?”
大王子只覺得汗毛都要炸起來了,磕磕絆絆道:“你想幹什麽?”
“高卿不忘祖宗墳塋,實為忠孝之士,我有一計可以兩全。高卿可將歷代先祖遷回尉那巖城改葬,既能保證奉祀,又不至於再為此犯邊,豈不是一勞永逸?”秦琬心裏的算盤打得格外響亮,說出來的話卻全都是在為大王子著想,“且梁永瑤之事實在不是我國本意,高沆久在燕國,還娶了虞氏女為妻,我國怎麽會信得過他,高卿若不信,我可與高卿一同歸國,在高句麗群臣面前為大王子作保,必定不會讓王位落在高沆手中。”
大王子雖然被秦琬這突然變臉弄得摸不著頭腦,但並未放下警惕:“殿下放我歸國,我將那梁瑯禮送回國不也是一樣的。”
“要不是那梁瑯身份不一般,你以為我想冒險去高句麗嗎,我還怕你背後給我一刀呢。”
秦琬瞪了對方一眼,話中透露出的信息卻讓大王子略微放下了警惕,這才對嘛,哪會有人無事獻殷勤。
“高卿有所不知,這梁瑯出身我國大族,與皇後t有親,早年曾任丞相長史,後來因為鎮守邊境時背著當今屠光邊境一個小部落才被貶官,可即使是這樣當今依舊沒惱了他,否則他哪來的膽子在高句麗為非作歹。高卿把人綁了送回來自然好,可他要是走旁的門路在禦前詆毀高卿,陛下必然惱怒。我朝與高句麗之間起了戰事,還不是要從我這幽州征糧征兵,你當我樂意同你們打仗?”
大王子艱難理清其中的因果關系,發現如果梁瑯的身份真如高陽王所說,他好像還真得罪不起。
“可我怎麽聽說周國的皇後姓茍?”他問。
秦琬絲毫不怵:“我還能騙你不成,高卿不信,現在出去隨便找個人問問便知真假。”
大王子還真從外邊找了個護衛:“貴國梁氏還曾出過皇後?”
被越厲王一刀砍了的梁皇後嘛,老可憐了,大周沒人不知道的,那士卒痛快點頭。
一連問了三個人都是如此,大王子不得不信了,人都是他隨機指的,並不知道他和秦琬的對話,沒有理由在這種事上騙他。
難怪對方敢這麽囂張,大王子在帳中轉了幾圈,試探道:“殿下欲帶兵多少?入我國境內多少裏返回?”
秦琬伸出一根手指:“我只帶千騎,入尉那巖城後返回。”
千騎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以高陽王的戰績來說,他還真不敢小看這一千騎。
大王子左思右想還是覺得不對勁,他又道:“殿下,不是我不願,實在是沒有這樣的先例。不如這樣,我修書回國,讓王上帶領文武百官到邊境與殿下會晤,您覺得可否?”
“高句麗王的身體撐得住?”
大王子咬牙:“撐得住!”
老頭子要是撐不住王位就要落到那百濟妖女的手裏了!
秦琬沈吟一瞬:“那我修書一封給梁永瑤,讓他盡快回國。”
大王子立刻應下,只要把梁瑯這個攪屎棍踢走,老三還不是任由他揉搓。
“殿下高義,只要我能保住祖宗基業,必定約束國人,永不侵犯大周邊境!”
秦琬看向欣喜的大王子,笑瞇瞇地說:“我自然信得過高卿誠意,既然如此,我們來談談此戰的賠償問題吧。”
賠,賠償?
秦琬在大王子呆滯的目光中取來了紙筆,同對方計算起因為他犯邊造成的各項損失,陣亡士卒的撫恤、受傷士卒的醫藥、兵器鎧甲馬匹的損耗、士兵戰功的賞賜、鮮卑人和烏桓人協同作戰的傭金,戰馬連番奔襲都餓瘦了,再想把肌肉養回來得吃多少糧食,這可都是錢!
她原本打算問責大王子之後再向高句麗勒索的,但大王子現在撞到她手裏了,不趁機狠狠敲上一筆她這麽多年生意就白做了。
“除此之外,孤還願再幫高卿一個忙,高沆不是仗著流亡高句麗的中原士人,才將高卿排擠的沒有立足之地嗎,今我天子恩準國中因戰亂遷徙他處的百姓重回本鄉,高句麗既然向大周稱臣,國中士人自然也在此列,高卿大可將這些士人及其族人連根拔起,日後高句麗境內,便再沒人能礙高卿的眼了。”
秦琬這番話成功將大王子想要破口大罵的沖動堵了回去,意有所指地補充:“這些人想必有不少財產家眷奴仆,高卿若是能允許他們將這些人盡數帶走,孤可以酌情減免一部分賠償。”
大王子陷入了沈思,秦琬將那張寫滿了賠償名目的紙留在帳中,帶著觀音奴離開。
直到遠離了大帳,觀音奴才悄聲問:“那高沆心慕王化,若是繼位必然要與中州交好,殿下為何不願他繼位?”
“正因為高沆心慕王化才不能讓他繼位。”秦琬指向圍坐一圈互相攀比戰利品的烏桓人,“蠻夷不可怕,”又反手指了指自己,戲謔道,“讀了書的蠻夷才可怕。”
真讓高沆重用士人把高句麗從現在的半部落國家成功過渡到封建國家,那才是給自己養了個心腹大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大王子被人護送著一路逃回高顯, 把氣全撒到了李秀頭上,叫囂著要放火燒山給周軍點顏色看看。
幸虧他的部下還算有理智,苦口婆心地勸他:“殿下, 高顯為我國數代先王陵寢所在, 放火燒山豈不是要驚擾祖宗安寢, 傳回國中那些士人又要借口生事,三王子豈不是越發囂張。”
大王子憤憤不平:“老三不過是給燕人做了幾年質子,竟學了一肚子歪門邪道拉攏人心, 還談什麽經典禮儀, 那中原人還說要立嫡立長,怎麽不見他乖乖聽話!”
部下心說要按中原的規矩,你們兩個都得給五王子讓道,人家才是正經嫡長子。
但誰讓他是大王子的人, 此時也只能耐著性子說些什麽“勝敗乃兵家常事, 一時不備方才失利,歸國重整旗鼓明年再來之類的話”安慰對方。
大王子卻知道他不能退, 他要是退了, 不僅會丟了王位繼承人的身份,還會連同全家一起死無葬身之地。
得想個法子, 遼東拿不到就算了, 至少得保住自高句麗城至高顯這部分地盤,這可是高句麗舊都!
當初正是高氏先祖遷都到了高句麗城, 他們才以高句麗為國名, 虞氏攻占望平後連他們的祖墳都挖了,還是他今年借著收覆故都的口號, 才把地宮裏散落的屍骸重新收殮安葬,要是再讓周人挖一次, 他的名聲就不用要了!
大王子想要見好就收,秦琬卻不會給他思考的機會。
自高顯所在的山脈往南,是一片難得的沖積平原,且由於北方山脈阻擋了寒流南下和海洋的存在,氣候其實相對易居,她傻了才會把野心勃勃的外敵放進來。沒趁機北上把更靠北的那片平原也順道打下來,已經是她綜合考慮建元帝休養生息的指令、人口不足科技落後導致開發成本過高兩大因素的結果了。
且她方才勝了一場,麾下士氣正盛,連原本有摸魚傾向的鮮卑和烏桓人也興奮起來。說來也巧,大王子走得匆忙,回去之後又覺得周軍不會這麽快就追過來,因此只交代了要防備襄平方向,卻並未說明敵軍人數,以至於高句麗軍中流言紛紛,把周軍的人數誇大了數倍不止,甚至有回營的潰兵信誓旦旦的說周軍有金甲神人助陣,那神人身長八尺面如修羅,有敢阻擋者人馬俱碎,好些人只是看了對方一眼就被嚇到跳河了!
好在這些流言只在軍中傳了半日,因為周軍到了。
激揚的塵土從地平線處壓來,同僚口中有著修羅面孔的金甲神人在煙塵中若隱若現,甚至還不是一個!
在距離周軍還有五十步的時候,高句麗軍動了。
歷代能直面騎兵沖鋒的步卒都是精銳,高句麗軍顯然不在此列。
第一列的士卒只是在恐懼之下退了一步,然而僅僅是這一小步,卻成了高句麗軍望風而逃的導火索。連鎖反應之下後排的士卒幾乎是連滾帶爬的逃離戰場,而後便死在督戰隊刀下,後排的變故又影響了前排的士氣,以致於原本就心有懼意的高句麗軍徹底成了一盤散沙。等秦琬帶隊沖到高句麗陣前時,對方已經徹底轉變了進攻方向。
高句麗這人菜癮大的樣子著實讓秦琬驚訝了一瞬,難怪當初和段部、宇文部一起打虞氏,卻被虞氏各個擊破,連祖墳都被刨了。偽燕再怎麽不堪,在潞川時燕軍也頂住了好幾波甲騎的沖鋒,結果高句麗軍居然一個照面就潰散了,到底是誰給他們的勇氣挑釁周國?
高句麗的大營設在山谷口的河邊高地上,秦琬沖散了高句麗軍的陣型便直撲對方大營,一時間谷口殺聲大作,已經斷糧一天的李秀精神大震,當即讓人去探查情況。
周軍分不清遼東的胡人,但認得那標志性的明光鎧啊,當即大喜過望:“援軍到了!高陽王來救我們了!”
“好!”
李秀看向同樣喜不自勝的士卒,朗聲道:“兒郎們!列陣突圍!”
這是他們第四次嘗試突圍,卻與前三次渾然不同,不僅胸中郁氣一掃而空,還在報仇雪恨的念頭驅動下如狼似虎撲向谷口的高句麗軍,成功與秦琬前後夾擊堵死了大王子逃跑的道路。
李秀一腳踹到大王子膝窩,恨恨罵道:“就是你這龜孫算計乃公!”
“李將軍好大的威風,跑到俘虜身上找安慰了是吧?”
秦琬陰著臉出現在李秀身後,咬牙道:“不聽軍令擅自調兵,枉送士卒性命,但願李將軍到了陛下面前也能如此威風!”
李秀還要辯解,秦琬當即讓人把他架到了一旁的營帳裏看管起來。
大王子則被人押到了原本的帥帳中,秦琬安排好戰場的掃尾工作後又去安撫了被困的士卒,直到紅日西斜方才去抽出空見大王子。
她開門見山道:“高句麗與虞氏有隳廟之仇,今我聖天子吊民伐罪翦除虞氏,念及骨肉至親還送還高句麗質子,爾等非但不感念聖人恩德,還犯我邊境傷我軍民,是要與我大周為敵嗎?”
大王子梗著脖子反駁:“此地為我高句麗故都,祖宗墳塋所在,我欲還於舊都重建宗廟,何錯之有?”
“高句麗遷都尉那巖城時遼東還在高句麗治下,怎麽那時候不念著先祖墳塋無人祭拜?”秦琬嘲諷道,“何況武帝在此設立郡縣時你們的開國先祖還沒出生呢,怎麽就成了你高句麗的故土了,恬不知恥!”
這都五六百年前的事了,大王子哪裏清楚,一時間竟找不出話來反駁,秦琬正要再問,便見觀音奴匆匆進帳,觀音奴附到秦琬耳邊輕聲說了幾句便退到一旁,秦琬皺眉看向大王子:“去歲我大周遣使送質子歸國,前往高句麗的使者梁永瑤至今未歸,你可知是何緣故?”
大王子一聽這名字就炸了:“梁瑯那個小人,趁著我父病重,竟然聯合流亡我國的士人擁立高沆為帝,你還好意思說什麽聖天子,要不是你那聖天子,我國中怎麽會亂象頻生!”
啊這……
秦琬信建元帝真沒在藩屬國攪風攪雨的心思,但他派出去的使者就說不定了,萬一人家就是志向遠大,想要趁機搞事立功呢。
她疑惑道:“既然如此,你不在國中爭奪王位,跑到我大周境內做什麽?”
大王子突然尷尬起來,難道要他說他爹剛打了敗仗一蹶不振,三王子又四處拉攏士人,許諾繼位之後效法中原改革制度,更可惡的是還真有不少人被他說動了,偏偏三王子背後有周使在,他想要把周使和三王子一鍋端了,他爹還不敢。
為了證明周國也就那樣,他就帶兵來打遼東,然後就被秦琬兩戰生擒?
他這次沈默的實在久了點,秦琬盯著他看了半晌,突然笑著解開了他身上的繩索,親切道:“說了這麽久,還不知高卿名字?”
大王子只覺得汗毛都要炸起來了,磕磕絆絆道:“你想幹什麽?”
“高卿不忘祖宗墳塋,實為忠孝之士,我有一計可以兩全。高卿可將歷代先祖遷回尉那巖城改葬,既能保證奉祀,又不至於再為此犯邊,豈不是一勞永逸?”秦琬心裏的算盤打得格外響亮,說出來的話卻全都是在為大王子著想,“且梁永瑤之事實在不是我國本意,高沆久在燕國,還娶了虞氏女為妻,我國怎麽會信得過他,高卿若不信,我可與高卿一同歸國,在高句麗群臣面前為大王子作保,必定不會讓王位落在高沆手中。”
大王子雖然被秦琬這突然變臉弄得摸不著頭腦,但並未放下警惕:“殿下放我歸國,我將那梁瑯禮送回國不也是一樣的。”
“要不是那梁瑯身份不一般,你以為我想冒險去高句麗嗎,我還怕你背後給我一刀呢。”
秦琬瞪了對方一眼,話中透露出的信息卻讓大王子略微放下了警惕,這才對嘛,哪會有人無事獻殷勤。
“高卿有所不知,這梁瑯出身我國大族,與皇後t有親,早年曾任丞相長史,後來因為鎮守邊境時背著當今屠光邊境一個小部落才被貶官,可即使是這樣當今依舊沒惱了他,否則他哪來的膽子在高句麗為非作歹。高卿把人綁了送回來自然好,可他要是走旁的門路在禦前詆毀高卿,陛下必然惱怒。我朝與高句麗之間起了戰事,還不是要從我這幽州征糧征兵,你當我樂意同你們打仗?”
大王子艱難理清其中的因果關系,發現如果梁瑯的身份真如高陽王所說,他好像還真得罪不起。
“可我怎麽聽說周國的皇後姓茍?”他問。
秦琬絲毫不怵:“我還能騙你不成,高卿不信,現在出去隨便找個人問問便知真假。”
大王子還真從外邊找了個護衛:“貴國梁氏還曾出過皇後?”
被越厲王一刀砍了的梁皇後嘛,老可憐了,大周沒人不知道的,那士卒痛快點頭。
一連問了三個人都是如此,大王子不得不信了,人都是他隨機指的,並不知道他和秦琬的對話,沒有理由在這種事上騙他。
難怪對方敢這麽囂張,大王子在帳中轉了幾圈,試探道:“殿下欲帶兵多少?入我國境內多少裏返回?”
秦琬伸出一根手指:“我只帶千騎,入尉那巖城後返回。”
千騎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以高陽王的戰績來說,他還真不敢小看這一千騎。
大王子左思右想還是覺得不對勁,他又道:“殿下,不是我不願,實在是沒有這樣的先例。不如這樣,我修書回國,讓王上帶領文武百官到邊境與殿下會晤,您覺得可否?”
“高句麗王的身體撐得住?”
大王子咬牙:“撐得住!”
老頭子要是撐不住王位就要落到那百濟妖女的手裏了!
秦琬沈吟一瞬:“那我修書一封給梁永瑤,讓他盡快回國。”
大王子立刻應下,只要把梁瑯這個攪屎棍踢走,老三還不是任由他揉搓。
“殿下高義,只要我能保住祖宗基業,必定約束國人,永不侵犯大周邊境!”
秦琬看向欣喜的大王子,笑瞇瞇地說:“我自然信得過高卿誠意,既然如此,我們來談談此戰的賠償問題吧。”
賠,賠償?
秦琬在大王子呆滯的目光中取來了紙筆,同對方計算起因為他犯邊造成的各項損失,陣亡士卒的撫恤、受傷士卒的醫藥、兵器鎧甲馬匹的損耗、士兵戰功的賞賜、鮮卑人和烏桓人協同作戰的傭金,戰馬連番奔襲都餓瘦了,再想把肌肉養回來得吃多少糧食,這可都是錢!
她原本打算問責大王子之後再向高句麗勒索的,但大王子現在撞到她手裏了,不趁機狠狠敲上一筆她這麽多年生意就白做了。
“除此之外,孤還願再幫高卿一個忙,高沆不是仗著流亡高句麗的中原士人,才將高卿排擠的沒有立足之地嗎,今我天子恩準國中因戰亂遷徙他處的百姓重回本鄉,高句麗既然向大周稱臣,國中士人自然也在此列,高卿大可將這些士人及其族人連根拔起,日後高句麗境內,便再沒人能礙高卿的眼了。”
秦琬這番話成功將大王子想要破口大罵的沖動堵了回去,意有所指地補充:“這些人想必有不少財產家眷奴仆,高卿若是能允許他們將這些人盡數帶走,孤可以酌情減免一部分賠償。”
大王子陷入了沈思,秦琬將那張寫滿了賠償名目的紙留在帳中,帶著觀音奴離開。
直到遠離了大帳,觀音奴才悄聲問:“那高沆心慕王化,若是繼位必然要與中州交好,殿下為何不願他繼位?”
“正因為高沆心慕王化才不能讓他繼位。”秦琬指向圍坐一圈互相攀比戰利品的烏桓人,“蠻夷不可怕,”又反手指了指自己,戲謔道,“讀了書的蠻夷才可怕。”
真讓高沆重用士人把高句麗從現在的半部落國家成功過渡到封建國家,那才是給自己養了個心腹大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