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 112 章
代國雖然來勢洶洶, 但就威脅來說,其實沒有宋國大。
代王年少登基,又是弒父篡位, 族中尚且有數位年富力強的叔叔, 雖然靠著收繼婚暫時穩住了國中各個部落, 又有其母為他四處奔走,游說自己的父族與舅族支持兒子,這才有了代王帶兵十萬的盛況。
然而代國號稱控弦之士二十萬, 根據前線傳來的消息, 代王只敢宣稱十萬,再排除宣稱註水的慣例,這十萬人裏有多少能打的就要打一個問號了。
代王南下意在立威,為了穩妥應該多帶人才符合常理, 對方卻偏偏選擇了相對冒險的方案, 自然不排除對方年輕氣盛看不起周國,但更大的可能是對方國中不穩。有部落不服調配是一, 他必須讓人留守王庭, 以免有人借機生事是其二,兩相疊加, 能夠帶出來的兵馬自然就少了。
因此想要解除北方的危機其實很簡單, 只要給予代王迎頭痛擊,他後方那些蠢蠢欲動的部落自然會幫助周國, 讓代王不得不退兵。
因此當王肅提出命驃騎將軍皇甫濟為帥, 領兵兩萬支援兩郡,高陽王與廣武將軍張懋領兵五千先行時, 朝臣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同意,區區代國, 又有兩位老將保駕護航,拿給高陽王練手再合適不過。
他們爭論的焦點果然集中在了是否救援燕國,理由也與秦琬說得一模一樣。
太子悄悄向秦琬投去了一個敬佩的眼神,卻見對方正盯著侃侃而談的戶部尚書,表情極為不耐。
“梁尚書。”
秦琬打斷了對方的發言。
“國中近年難道有災情嗎?還是又對著哪國用兵了?亦或是陛下背著朝臣大興土木了?我記得去年冬天梁尚書還請求再修一處倉庫用以儲存稅糧,如今又口口聲聲國用不足,那錢糧都去哪了?”
她看向審計部的徐成:“徐尚書,國中錢糧當真不足嗎?”
徐成如實道:“以九年歲末各處報至臣處覆核的預算看,國中財政一切正常。今年雖有旱情,但近年國中興修水利,影響並不大,臣也未曾收到戶部調用平寧倉糧食的消息。”
平寧倉是周國備荒備戰的專用糧倉,與之相對的還有國中各處郡縣設置的小型常平倉,今年的旱情受影響的主要是位於大河下游的燕國與宋國北部,周國受災並不嚴重,因此戶部尚書的哭窮在秦琬看來就是吝嗇的老毛病又犯了。
耳提面命了多少次,錢要花出去才算錢,糧食也是一樣的道理,一直堆在倉庫裏發黴只會造成資源浪費,結果這人沒一次聽進心裏。
秦琬轉頭稟奏建元帝:“臣主掌國中財政,便只說府庫,只要不是二十萬大軍深入敵境連續交戰一年以上,國中府庫完全支撐得起。只是為民生考慮,陛下若要救援燕國,以精兵悍將截斷宋國糧道,迫使其回兵防守方為上策。”
之所以主張速戰速決,是為了將戰爭對百姓的影響降至最低,因為一旦長期作戰,只會導致整個周國的施政中心偏移到戰事上,原定的各項惠民措施的預算也會被擠占。
陽平王同樣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燕國朝政敗壞,面對宋軍屢屢失利,姜晟所率部將不過步騎五萬餘,燕國先後迎戰的軍隊足有十萬,卻無半分斬獲,一旦宋軍破釜沈舟直撲臨漳,燕地豪強必然雲起響應,屆時宋國大勢已成,哪有我等從中攫利的機會。”
有人反駁:“當年姜晟犯我,距離大興不過百裏,尚且躑躅不前,如此優柔寡斷,豈有破釜沈舟的魄力。”
“既然姜晟為人謹慎,那屯兵淇門,死守糧道築城儲糧,待到明年夏日重新作戰,同樣是極穩妥的法子。屆時燕國久持不下,國中人心浮動,必然不戰自潰。”秦琬再次幫腔。
高陽王幾次發言,話裏話外都是讚成援助燕國,陽平王也是肉眼可見的救燕派,眾人不由看向王肅,若是這位也讚同出兵,那便說明出兵是皇帝的意思,讓他們過來連夜商議,不過是為了確認兵馬糧草調度之事。
王肅出面打了個圓場:“宋燕對峙至今,燕國損兵折將,若只為弱燕,如此也夠了。凡事過猶不及,若是弄巧成拙,反而要害及己身。”
“景穆此言實在不妥。”
就知道陛下……不妥?
難道是他們太困聽錯了?
陛下居然會在公開場合反對王景穆?
他們還未反應過來,便聽到建元帝開始趁著天黑說瞎話:“燕國與我世為鄰好,如今燕國有難,我豈能不救?朕意已決,諸卿不必再勸。”
嗯,聽起來是比他們想要趁火打劫吞並燕國好聽的多。
定下了大方向,後面需要討論的便只有派誰領兵了。
秦琬從旁聽著武將自薦,在西縣侯站出來之後方才有種塵埃落定的感覺,建元帝點了西縣侯與茍爽領兵三萬出洛州,襲擊宋軍糧道,又命梁華移鎮邵城,以備不測。
調兵的詔書天方明便傳至各處,秦琬命趙裕統計好此番隨她北上的親衛名單,又讓人奉茶待客。
托建元帝時常帶著近臣與護衛在京郊打獵的福,她與張懋的交情還算不錯,否則建元帝不會特意點了張懋來給她做副手。但所有人都清楚,她能壓張懋一頭更多是爵位的緣故,而不是因為她的軍功,行軍途中,必然是張懋拿主意多些。
因而張懋此來,便是提前試探秦琬的態度。
這些年京中官員大多以為高陽王謙虛好笑語,只要不觸及底線,再好說話不過,張懋卻不敢輕信。
高陽王有多能折騰,他的眼睛可還記著呢。
夜襲時兵荒馬亂,一個才九歲孩子能找個地方躲起來都算是機靈的,高陽王卻敢爬上箭樓偷襲敵方大將,這可不是一句膽大就能解釋得了的。必得是早有打算,且對自己的身手極為自信,才做得出這種事。
然而這種自恃武力的心態在戰場上是致命的。
“代國兵甲雖皆不及我,但朔方地形平坦開闊,最適合輕騎作戰,我軍又不及敵軍熟悉地形,殿下一定要慎之又慎,切勿重蹈飛將軍覆轍。”張懋苦口婆心道,“懋雖不才,卻癡長殿下幾歲,於軍陣之間還算熟悉,殿下若是另有打算,可否與懋一同參詳,也使懋能拾遺補缺,略獻微智?”
他也不敢奢求高陽王對他言聽計從,但好歹有什麽決定告訴他一聲,這應該不算難吧?
千萬別浪,穩住,就算一定要浪,也要告訴他一聲。
“敬美這是說得哪裏話,我難道是什麽專斷的人嗎?”
秦琬只覺得疑惑,她這些年沒幹什麽出格的事吧?
怎麽張懋一副她會撒手沒的樣子?
張懋年輕的時候確實性格張揚,但自從因為在戰場上遇上了秦琬,又因為表現過於突出被建元帝一眼看上抓回大興,他便深刻反省了自己,現在已經收斂了許多,但像今天這樣幾乎要把穩重兩個字刻到額頭上還第一次。
眼見著自己不給個準話張懋就要賴著不走,秦琬沈吟片刻,謹慎地給出了一個承諾:“我若有旁的主意,定會告知敬美。”
張懋懸著的心剛放下一半,就聽秦琬命身邊的屬官遞了一張紙給他:“既然敬美今日來了,咱們索性便將話說開。我這人最看不慣有人欺壓百姓,在高陽時,李鳴與吳宣儀夫妻兩個掠良民為奴,被我扒了皮塞上稻草掛到了城門口。軍中不適用此等刑罰,但也有別的法子代替。
不在我眼前的我管不著,但既然到了我手下,便要守我的規矩。此番北上的士卒,你我親隨加起來足有近千人,我不希望到時候被我抓到損傷百姓財產姓命的人裏有你我的人,敬美可明白?”
李鳴夫妻算是張懋的老熟人,t他只當兩人被殺是裏通外敵被高陽王發覺,沒成想內裏情況竟是如此。
他瞧著手中的紙張上寫的軍紀,未免過於嚴苛了,周軍的軍紀已經是列國數一數二的,可要想做到這上邊說的不取百姓分毫,怎麽可能?
頂多強買強賣的時候給點錢。
但秦琬華麗的意思分明是她的親衛也會照著這個規矩來,張懋不覺得以秦琬在朝政上的敏銳,會拿出一份根本無法落實的軍紀給他。
他試探道:“殿下的親衛也會照著這個規矩來?”
秦琬點頭:“律人先律己,若是這份軍紀始終無法貫徹,我怎會將他拿出來。”
言下之意便是已經在她的親衛身上試驗過可行性了。
張懋試圖爭取:“軍中章程早有定式,殿下突然拿出一份新章程,便是命士卒熟悉也要許多時候,若是一上來便喊打喊殺,只怕不妥。”
“去的路上命軍中校尉與伍長給他們講,若是到了地方還犯,第一次軍杖,第二次斬首示眾,等我砍幾個人他們就知道輕重了。”
能說出這番話,分明是私下已經琢磨過了,張懋只能無奈應下,決定回去就召集自己的親衛把事情交代清楚。
幸虧他當初被抓來的時候身無長物,這些年一直帶在身邊的也就十幾人,不至於出現人多難以管束的情況。
拿著那張輕飄飄的紙,張懋突然聽到有人感慨:“高陽王可真富裕。”
張懋深以為然,可不就是有錢,要不是高陽王先餵飽了自己麾下士卒,這麽嚴苛的軍紀,早就把人嚇跑了。
他又看了兩眼手中的軍紀,在下屬詫異的目光中長嘆一聲:“我等在軍中,自然覺得高陽王嚴苛,若換了普通百姓,遇上高陽王這樣的將領,那便是福氣了。”
怪道鄉野小民提起高陽王總是交口稱讚。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代國雖然來勢洶洶, 但就威脅來說,其實沒有宋國大。
代王年少登基,又是弒父篡位, 族中尚且有數位年富力強的叔叔, 雖然靠著收繼婚暫時穩住了國中各個部落, 又有其母為他四處奔走,游說自己的父族與舅族支持兒子,這才有了代王帶兵十萬的盛況。
然而代國號稱控弦之士二十萬, 根據前線傳來的消息, 代王只敢宣稱十萬,再排除宣稱註水的慣例,這十萬人裏有多少能打的就要打一個問號了。
代王南下意在立威,為了穩妥應該多帶人才符合常理, 對方卻偏偏選擇了相對冒險的方案, 自然不排除對方年輕氣盛看不起周國,但更大的可能是對方國中不穩。有部落不服調配是一, 他必須讓人留守王庭, 以免有人借機生事是其二,兩相疊加, 能夠帶出來的兵馬自然就少了。
因此想要解除北方的危機其實很簡單, 只要給予代王迎頭痛擊,他後方那些蠢蠢欲動的部落自然會幫助周國, 讓代王不得不退兵。
因此當王肅提出命驃騎將軍皇甫濟為帥, 領兵兩萬支援兩郡,高陽王與廣武將軍張懋領兵五千先行時, 朝臣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同意,區區代國, 又有兩位老將保駕護航,拿給高陽王練手再合適不過。
他們爭論的焦點果然集中在了是否救援燕國,理由也與秦琬說得一模一樣。
太子悄悄向秦琬投去了一個敬佩的眼神,卻見對方正盯著侃侃而談的戶部尚書,表情極為不耐。
“梁尚書。”
秦琬打斷了對方的發言。
“國中近年難道有災情嗎?還是又對著哪國用兵了?亦或是陛下背著朝臣大興土木了?我記得去年冬天梁尚書還請求再修一處倉庫用以儲存稅糧,如今又口口聲聲國用不足,那錢糧都去哪了?”
她看向審計部的徐成:“徐尚書,國中錢糧當真不足嗎?”
徐成如實道:“以九年歲末各處報至臣處覆核的預算看,國中財政一切正常。今年雖有旱情,但近年國中興修水利,影響並不大,臣也未曾收到戶部調用平寧倉糧食的消息。”
平寧倉是周國備荒備戰的專用糧倉,與之相對的還有國中各處郡縣設置的小型常平倉,今年的旱情受影響的主要是位於大河下游的燕國與宋國北部,周國受災並不嚴重,因此戶部尚書的哭窮在秦琬看來就是吝嗇的老毛病又犯了。
耳提面命了多少次,錢要花出去才算錢,糧食也是一樣的道理,一直堆在倉庫裏發黴只會造成資源浪費,結果這人沒一次聽進心裏。
秦琬轉頭稟奏建元帝:“臣主掌國中財政,便只說府庫,只要不是二十萬大軍深入敵境連續交戰一年以上,國中府庫完全支撐得起。只是為民生考慮,陛下若要救援燕國,以精兵悍將截斷宋國糧道,迫使其回兵防守方為上策。”
之所以主張速戰速決,是為了將戰爭對百姓的影響降至最低,因為一旦長期作戰,只會導致整個周國的施政中心偏移到戰事上,原定的各項惠民措施的預算也會被擠占。
陽平王同樣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燕國朝政敗壞,面對宋軍屢屢失利,姜晟所率部將不過步騎五萬餘,燕國先後迎戰的軍隊足有十萬,卻無半分斬獲,一旦宋軍破釜沈舟直撲臨漳,燕地豪強必然雲起響應,屆時宋國大勢已成,哪有我等從中攫利的機會。”
有人反駁:“當年姜晟犯我,距離大興不過百裏,尚且躑躅不前,如此優柔寡斷,豈有破釜沈舟的魄力。”
“既然姜晟為人謹慎,那屯兵淇門,死守糧道築城儲糧,待到明年夏日重新作戰,同樣是極穩妥的法子。屆時燕國久持不下,國中人心浮動,必然不戰自潰。”秦琬再次幫腔。
高陽王幾次發言,話裏話外都是讚成援助燕國,陽平王也是肉眼可見的救燕派,眾人不由看向王肅,若是這位也讚同出兵,那便說明出兵是皇帝的意思,讓他們過來連夜商議,不過是為了確認兵馬糧草調度之事。
王肅出面打了個圓場:“宋燕對峙至今,燕國損兵折將,若只為弱燕,如此也夠了。凡事過猶不及,若是弄巧成拙,反而要害及己身。”
“景穆此言實在不妥。”
就知道陛下……不妥?
難道是他們太困聽錯了?
陛下居然會在公開場合反對王景穆?
他們還未反應過來,便聽到建元帝開始趁著天黑說瞎話:“燕國與我世為鄰好,如今燕國有難,我豈能不救?朕意已決,諸卿不必再勸。”
嗯,聽起來是比他們想要趁火打劫吞並燕國好聽的多。
定下了大方向,後面需要討論的便只有派誰領兵了。
秦琬從旁聽著武將自薦,在西縣侯站出來之後方才有種塵埃落定的感覺,建元帝點了西縣侯與茍爽領兵三萬出洛州,襲擊宋軍糧道,又命梁華移鎮邵城,以備不測。
調兵的詔書天方明便傳至各處,秦琬命趙裕統計好此番隨她北上的親衛名單,又讓人奉茶待客。
托建元帝時常帶著近臣與護衛在京郊打獵的福,她與張懋的交情還算不錯,否則建元帝不會特意點了張懋來給她做副手。但所有人都清楚,她能壓張懋一頭更多是爵位的緣故,而不是因為她的軍功,行軍途中,必然是張懋拿主意多些。
因而張懋此來,便是提前試探秦琬的態度。
這些年京中官員大多以為高陽王謙虛好笑語,只要不觸及底線,再好說話不過,張懋卻不敢輕信。
高陽王有多能折騰,他的眼睛可還記著呢。
夜襲時兵荒馬亂,一個才九歲孩子能找個地方躲起來都算是機靈的,高陽王卻敢爬上箭樓偷襲敵方大將,這可不是一句膽大就能解釋得了的。必得是早有打算,且對自己的身手極為自信,才做得出這種事。
然而這種自恃武力的心態在戰場上是致命的。
“代國兵甲雖皆不及我,但朔方地形平坦開闊,最適合輕騎作戰,我軍又不及敵軍熟悉地形,殿下一定要慎之又慎,切勿重蹈飛將軍覆轍。”張懋苦口婆心道,“懋雖不才,卻癡長殿下幾歲,於軍陣之間還算熟悉,殿下若是另有打算,可否與懋一同參詳,也使懋能拾遺補缺,略獻微智?”
他也不敢奢求高陽王對他言聽計從,但好歹有什麽決定告訴他一聲,這應該不算難吧?
千萬別浪,穩住,就算一定要浪,也要告訴他一聲。
“敬美這是說得哪裏話,我難道是什麽專斷的人嗎?”
秦琬只覺得疑惑,她這些年沒幹什麽出格的事吧?
怎麽張懋一副她會撒手沒的樣子?
張懋年輕的時候確實性格張揚,但自從因為在戰場上遇上了秦琬,又因為表現過於突出被建元帝一眼看上抓回大興,他便深刻反省了自己,現在已經收斂了許多,但像今天這樣幾乎要把穩重兩個字刻到額頭上還第一次。
眼見著自己不給個準話張懋就要賴著不走,秦琬沈吟片刻,謹慎地給出了一個承諾:“我若有旁的主意,定會告知敬美。”
張懋懸著的心剛放下一半,就聽秦琬命身邊的屬官遞了一張紙給他:“既然敬美今日來了,咱們索性便將話說開。我這人最看不慣有人欺壓百姓,在高陽時,李鳴與吳宣儀夫妻兩個掠良民為奴,被我扒了皮塞上稻草掛到了城門口。軍中不適用此等刑罰,但也有別的法子代替。
不在我眼前的我管不著,但既然到了我手下,便要守我的規矩。此番北上的士卒,你我親隨加起來足有近千人,我不希望到時候被我抓到損傷百姓財產姓命的人裏有你我的人,敬美可明白?”
李鳴夫妻算是張懋的老熟人,t他只當兩人被殺是裏通外敵被高陽王發覺,沒成想內裏情況竟是如此。
他瞧著手中的紙張上寫的軍紀,未免過於嚴苛了,周軍的軍紀已經是列國數一數二的,可要想做到這上邊說的不取百姓分毫,怎麽可能?
頂多強買強賣的時候給點錢。
但秦琬華麗的意思分明是她的親衛也會照著這個規矩來,張懋不覺得以秦琬在朝政上的敏銳,會拿出一份根本無法落實的軍紀給他。
他試探道:“殿下的親衛也會照著這個規矩來?”
秦琬點頭:“律人先律己,若是這份軍紀始終無法貫徹,我怎會將他拿出來。”
言下之意便是已經在她的親衛身上試驗過可行性了。
張懋試圖爭取:“軍中章程早有定式,殿下突然拿出一份新章程,便是命士卒熟悉也要許多時候,若是一上來便喊打喊殺,只怕不妥。”
“去的路上命軍中校尉與伍長給他們講,若是到了地方還犯,第一次軍杖,第二次斬首示眾,等我砍幾個人他們就知道輕重了。”
能說出這番話,分明是私下已經琢磨過了,張懋只能無奈應下,決定回去就召集自己的親衛把事情交代清楚。
幸虧他當初被抓來的時候身無長物,這些年一直帶在身邊的也就十幾人,不至於出現人多難以管束的情況。
拿著那張輕飄飄的紙,張懋突然聽到有人感慨:“高陽王可真富裕。”
張懋深以為然,可不就是有錢,要不是高陽王先餵飽了自己麾下士卒,這麽嚴苛的軍紀,早就把人嚇跑了。
他又看了兩眼手中的軍紀,在下屬詫異的目光中長嘆一聲:“我等在軍中,自然覺得高陽王嚴苛,若換了普通百姓,遇上高陽王這樣的將領,那便是福氣了。”
怪道鄉野小民提起高陽王總是交口稱讚。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