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 104 章

關燈
第 104 章

見他們都放松下來, 秦琬才笑著問:“我看到榆郡太守上奏朝廷為觀娘子請旌表方才動了心思,想要聘觀娘子為王府僚屬,只是我有一事不解, 想問問諸位。”

幾人連忙端正神色, 只聽秦琬道:“新平臨近邊陲, 常有匈奴騷擾這事我略知幾分,只是當地的郡守所報的馬匪,聽著倒不像是普通山匪賊寇。”

還能養得起馬, 大戶人家啊。

這事卻是秦琬想岔了, 當年姚氏帶領部眾四處遷徙,自然不可能自己帶著家產奔波,姚氏戰敗之後部中馬匹大都成了周國的戰利品,然周軍又不是什麽刮地三尺的蝗蟲, 只剩下的那些漏網之魚, 足以讓兩郡的私人持有馬匹數量保持在一個讓人眼紅的地步。

且馬雖然嬌貴,非戰馬的駑馬還是相對好養的。

“那些馬匪也不全是落草為寇的本地人, 也有些是從北邊逃來的匈奴人, 只是他們不在籍無法自官府領種子,所占的又盡是林間生地, 收成自然難以同在籍良民相較, 便重操舊業,每逢秋冬下山劫掠, 鄉鄰深受其害。”觀音奴解釋道。

秦琬皺眉:“當地縣尉與郡都尉不管?”

榆郡是邊郡, 郡都尉的職權反而會更大些,是足以與郡守分庭抗禮的, 尤其是此類涉及郡中治安的情況,都尉的責任反而更大。

“妾在鄉裏, 並不知郡中情況,只知縣尉時常組織縣中青壯入山剿匪。”觀音奴看向坐在他下手的年輕男子,秦琬的目光也隨之移動,“青兄也曾去過。”

觀青連忙點頭:“仆是去歲隨縣尉去的,別的地方仆不知道,新平的縣令與縣尉都是極愛民的好官,只是如今年歲漸長,實在力不從心。”

“你將當時入山剿匪的始末同我說一遍。”

觀青對新平兩位主官的濾鏡十足,秦琬卻不敢掉以輕心,問過細節才暫時排除了當地官吏與馬匪勾結,借此從百姓手中敲詐保護費的可能。

所以當地治安也是個大問題。

而後秦琬才進入了這次的主題:“觀氏在當地不是小姓,你們可曾讀過書?都認字嗎?”

觀氏幾個男子都羞愧的低下頭,觀音奴倒不覺得有什麽,神色自若:“妾雖有向學之心卻苦於無師,只是會寫自己的名字、能算些簡單的賬目而已,幾位族兄也是一樣的。”

縣中沒有學校,這點秦琬是知道的,或者說此時周國境內如尚州那般每縣都有學校的才是少數,但官學不興,不代表私學也不行,世族設私學允許資質出色的寒門子弟求學,同樣是他們經營自己黨羽的重要手段,哪怕是地方豪強,也會通過設學的方法來籠絡人心。

觀氏並非無人出仕,結果族中子弟居然求學無門,只會寫自己的名字,這未免過於荒謬了。

夏人尚且如此,秦琬已經不對當地的羌人豪強抱什麽希望了,但出於謹慎,她還是多問了一句。

然後便從觀音奴口中得到了一個不出所料的答案。

“那些部中的貴人自然不是我們能比的,只是他們更偏好武事,時常在山野間游獵,倒不曾聽聞有什麽辦學的事。”

果然,這群人也是自己認字就算了,全然沒有借此培植勢力進入朝堂的自覺。

難怪當初被俘虜的羌人首領那麽多,如今卻還是姚氏一枝獨秀,也不見厲王與建元帝在羌人中再扶持一支出來同姚氏分權,合著除了姚氏,剩下的都不太能扶的上墻。

不對,還是有的。

雷氏,與姚氏同為南安羌,只是後來雷氏奉秦氏為主,便時常被開除羌籍,宣光年節雷氏被打壓的過於徹底,如今大部分族人都縮回言郡繼續當豪強去了,從七年時平定杏城一事看,雷氏反而有倒向姚氏的傾向。

這可不是個好兆頭。

秦琬盤算著該怎麽從中挑撥,才能順利將釘子埋進去,又問了幾句當地的醫療狀況便拿出了五份聘書,為這次談話畫上了句號。

“我原打算先讓你在王府親事的職位上待上一段日子,再將聘你為隊副之事報給吏部。”

從九品的隊副,在官員隊伍裏屬於最末,也就是她同竇顯打個招呼的事,當天便能把任命拿出來。

“然今日一見,我倒覺得可以讓卿直接做隊副。”她將那五張空白聘書交給觀音奴,“只是如今我府中的親事多是自高陽一路追隨我入京的老人,卿突然上任,那些人只怕不會服氣。”

建元帝定下諸王親事府人數在332人,其中禮儀性質的執仗與執乘的32人外,餘下的三百人都是按照正經兵卒的配置來的,其中校尉一人、旅帥三人、正副隊正各六人,這些是有品階的軍官,再往下還有火長與伍長。

秦琬給出的五張聘書,正是火長的聘書,而一隊五十人,正好五火。

“恰好我府上親事還差四隊,我若讓卿拿著這五張聘書為我募來五十人,卿可能做到?”

觀音奴並未一口應下,而是先問清了條件:“殿下要妾為您招募府兵,這錢糧該由誰出?府兵的籍貫又有何限制?年齡呢?”

秦琬道:“錢糧自然由我出,籍貫不限。只是卿要從遠處募兵,便要設法將他們的家眷安置好了,年齡以16至25之間為上,若有優者,可放寬至30歲,不限男女,但不能有欺男霸女之類的惡跡。”

不用自己出錢那就沒什麽問題了,只要肯花錢,什麽人招不來,高陽王的名頭或許沒那麽好使,但換了高陽郡主,還不是手到擒來。

這一隊由她親自募來的親事,連隊正都是由她任命,難道還容得下第二個隊正?只怕她募兵歸來之日,便是升任隊正的時候。

觀音奴信心滿滿的應下了這樁差事。

等觀氏一行人離開,一旁的侍女常寧一邊收拾杯盞一邊委屈:“殿下方才那話說得,倒像我們這些高陽人不識大體似的。”

“不是你們不識大體,是軍中本就忌諱無功之人居於高位,我若不用這個理由給她個立功的機會,倒平白生出許多風波來。”

畢竟自己募兵來投和被秦琬空降搶占其他人的升職機會是兩回事,前者即使被人議論,也頂多酸幾句“殿下怎麽偏偏看中她”之類無關痛癢的話,後者卻會因侵犯他人的利益被抵制。

秦琬當然不會做出這種自亂陣腳的舉動。

她隨手將自己面前的杯盞放到常寧的木盤裏,反問她:“你不是說想參加大學的入學考試嗎?可想好要考那個學院了?”

常寧是有正經戶籍的良民,家裏又沒有人違法犯罪,自然可以參加大學的招生考試。

“我想去法學院。”常寧笑道,“我在高陽時常在太妃跟前侍奉,時常聽太妃與韋郎君說起前代法家典籍,太妃又不吝於為我等答疑,我與姊妹們想著著,國中士子多是自幼習儒,必定都奔著經學院去了,報法學院的人應當會少些才是。”

不錯,已經有高考選專業的架勢了,分析得還挺有道理。

秦琬將屋中的蠟燭剪滅,叮囑常寧:“那你們晚間早些睡,府上本也沒有什麽事,白日背書也是一樣的,我又不至於因為你們上進就把你們趕出去。”

常寧卻道:“這可不行,王府的姊t妹已經極照顧我們了,分給我們的本就是輕省的活,我們若是半點都不做,來日落榜了哪還好意思留在王府當差。”

這也算正經理由,既然對方有自己的規劃,秦琬便沒有橫加幹涉,只是笑道:“你們若是考上了,我便在府中設宴為你們慶祝,且有厚禮備上。”

“那只怕殿下到時候要破費了。”

秦琬笑言:“我難道是什麽差錢的人嗎?”

她現在確實不差錢。

這也是她敢於和姚氏談言、榆兩郡教育醫療這兩樁純燒錢的事的底氣。

高陽的醫生大都是填鴨式速成,雖然不敢稱什麽妙手回春,但與兩郡那草木灰兌熱水的醫療水平比起來,絕對一個天一個地。

至於老師,就更簡單了,只要能說會寫,拿著冉明徹等人編出來的教案照本宣科便足以為孩童啟蒙,至於再往上,那個年齡的孩子已經可以游學了,只要確實有向學之心,且基礎過關,自然能從老師手中拿到推薦信,到別處求學。

亦或是不願意離家,高陽的藏書都不是孤本,這些老師過去時帶上幾車抄本也不是什麽難事。

這樣堪稱對口扶貧的舉措足以打動所有人,包括姚盛,但正是這餡餅太肥了,反而讓他不敢接。

“國中州郡不知凡幾,殿下為何偏偏選中了言、榆兩郡?”

他總覺得其中有什麽針對姚氏的陰謀,但誰家陰謀是給人送錢啊,指望用錢把對方砸死嗎?

當然是為了挖姚氏墻角,讓當地百姓知道,誰才是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的人。

周國其他州郡大都在朝廷控制之下,她要是挖墻腳反而會引起朝臣警惕,但她身為周國宗室,挖姚氏的墻角只會被視為壯大己身,便是拿到朝堂上,她也是占理的一方。

秦琬皺眉嘆了口氣:“這些事景宗也知道,我便不瞞景茂了。”

姚盛擺出了洗耳恭聽的姿態:“殿下請講。”

“尚州的女官太多了些。”秦琬語氣無奈,“吏部不肯把人往外調,晉王叔又屢屢來信同我說起此事,我總得想些法子把這事解決了。尚州本就是邊郡,比之言、榆兩郡也好不到哪裏去,到兩郡治下的縣中任職算是平調。景宗又同我說過當地因缺少醫者始終人口不豐,我想著這也算兩全其美之事,這才厚顏求到了景茂處。”

姚盛不知道弟弟說沒說過這話,但高陽王應當不至於拿這種一戳就破的謊言來誆他。

且姚紹與對方同在高陽多年,交情又不錯,會說這種話也不奇怪。還有在邵城時,因著高陽王的救命之恩,姚紹已經連著給他寫了好幾封信向他誇讚高陽王品行,想必早已將高陽王當成了自己人。

姚盛一向緊跟著建元帝的步調走,這些年維持著與秦琬的關系也是因為建元帝當年從中牽線,那時姚氏在宗室中樹敵頗多,自然需要一個突破口來緩和與宗室的關系,但到了今天,舊日恩怨早已淡去,這個理由不足以支撐他冒著被猜忌的風險保持與高祖一脈的密切聯系。

而旁的理由……

秦琬笑道:“陛下為政以仁,必然不會拒絕這樣的德政。”

這可是僅次於陽平王的宗室重臣,陛下內定給太子的臂膀。

姚盛眉目舒展:“盛求之不得,殿下何必言求。”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