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 67 章
王肅方一進殿, 便見建元帝眉頭緊鎖,一手擡手按著太陽穴,一手拿著奏疏, 他關切道:“陛下這是怎麽了?若是玉體有恙, 便傳太醫令來看看, 莫要仗著年輕硬捱,諱疾忌醫要不得。”
“不妨事。”
建元帝示意王肅到自己身邊來,將手中的奏疏遞給他, 無奈道:“景穆從前說我只會嬌慣孩子, 怎麽換了你也由著她胡來?等高陽與瀛陽的事情傳開,只怕邵西豪族人人自危。”
王肅接過奏疏,看完之後笑道:“賈氏私藏兵甲,卻只是罰沒家產, 族人分毫未損, 甚至還能照常做官,已經極寬容了, 料想邵西豪族也說不出什麽不對來。便是他們想借機生事, 賈氏又怎麽肯和他們一起唱雙簧。”
“至於瀛陽,公主一至, 百姓便夾道相迎, 可見並無作亂之心,只是打死了一個強搶自家妻女的登徒子, 再不能更合情理。”
“果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景穆和懷琰通信久了,也染上懷琰詭辯的毛病了。”建元帝笑著點了點王肅, “景穆所言雖然有理,但此事非同小可, 還是得到朝會上議一議。今日只有你我君臣二人,你且說說,你是怎麽想的。”
“懷琰的法子雖然不好用在邵西豪強身上,但與陛下離散部落之舉相配卻極好。”
這與他想的一樣,只是不知道懷琰舍不舍得,將她精心培養的女官往邊地放,建元帝頷首示意王肅接著說。
“何況有部曲反噬主家投向朝廷之例在前,朝廷若要清查隱戶,阻力也會少上許多。”說完了好處,王肅話鋒一轉,又說起遺漏之處,“只是清查隱戶,必然要計戶授田。若仍舊依戶收稅,各家田畝多寡不一,一年稅賦卻相同,本就不甚公平。如若遇到災變,田畝多者自然能兼並田畝寡者,若佃客之制不改,隱戶便永遠不會消失。”
“景穆的意思是,依魏時制度計畝而征?”
建元帝沈吟片刻,斟酌道:“邵西的無主荒地不少,授田自然不成問題,只是具體的田畝數還要叫上鄭伯安一起參詳。如今邵西的農官在各處促種,耕作之法與從前大不相同,若所授田畝過多,百姓照顧不過來卻還要計畝收稅,便成了害民之策。”
王肅道:“陛下所慮甚為周全。”
“只是這佃客之制,”建元帝皺眉道,“佃客若要保留戶籍,每年便要按制納稅服役,他們本就租種他人田地,服役也就罷了,又哪來的餘糧繳稅?”
可只是服役的話,朝廷同樣可以通過征發豪強僮仆的手段達到目的,甚至還會因此收獲愛惜民力的美名,一旦給了佃客“民”的身份,再征發力役時便沒有這樣的好處了。
收不上來稅,拉人服役出了事還會被罵,傻子才幹這種事。
“況且官吏勳貴依品免稅,若做了佃客依舊是民,難道不會有百姓將自家田地獻於權貴以求免稅嗎?這分明是在鼓勵兼並。”
如果秦琬在場,一定會稱讚建元帝慧眼如炬,因為佃客與地主同屬於民正是宋朝時正式產生的制度,而宋朝不抑兼並也是出了名的。
“這些弊端都能盡力規避,但比起好處來說,兼並又算得了什麽?”王肅笑道,“佃客盡在民籍,豪強又怎麽敢肆無忌憚的豢養部曲。”
而失去了部曲,所謂的豪強相較於朝廷而言,也只是更肥的羊罷了。
當然,這樣的法子只能用來約束普通豪強,真正勢大的人總有法子繞開律法行事,但比起遍地是石頭,只有一塊大石,顯然更好應對。
“景穆的規避之策呢?”建元帝追問。
王肅正色道:“高陽郡主向陛下獻策,臣豈能先郡主告知陛下,陛下不妨等郡主入京之後再行垂詢。”
建元帝道:“懷琰的應對之策盡在奏疏之中,但此法耗費巨大,我這才有此一問。”
王肅無奈:“世上哪有處處完美的法子。”
行吧,建元帝惋惜地收回目光,推行德政總是要花錢的,好在從高陽的情況來看,這錢花得不算冤枉。
“那景穆便擬招吧,讓高陽郡主進京親自向朕解釋。”
建元帝笑著補充:“究竟為何姑息謀逆之人?”
從建元帝處出來,王肅看了眼天色,轉而去了李辰府上。
這幾年建元帝與王猛聯手整頓朝堂,李辰除卻建元帝初登基時兼理了部分朝政,後面便一直專心帶兵,如今正任衛大將軍一職統帥禁軍。
如同慶破胡始終對趙洛保持尊敬一樣,王肅對李辰的主動退讓同樣抱有敬意,並未因為李辰不在中書省和尚書省就有意消解李辰對兩省的影響。
這次的改革是大事,他與建元帝籌備良久,但從最初的清查隱戶到如今的更改稅制,其中變化極大,他必須親自告知李辰。
得知王肅過來,李辰特意讓人沖泡了今年的新茶招待,笑道:“我一向喝不慣茶葉,偏偏高陽郡主年年都要送,若非景穆時常來,我家中那些茶餅遲早要發黴。”
知道李辰是在說笑,王肅也沒有一上來就說正事:“肅也只是喝著提神而已,偏懷琰不知從哪請來的高人,那本茶經寫得極有禪意,如今世族雅宴清談,若不以茶相配便成了人間濁物,不知教懷琰用這些樹葉子騙走了多少錢去。”
“郡主知道你這個老師背後這樣說她,怕是要傷心了。”李辰撫掌笑道,“我先前聽陛下說有意征郡主回朝,以郡主這些年經營高陽的成效,便是做個戶部尚書也綽綽有餘。”
王肅連連擺手推辭:“雲龍兄莫要說笑,懷琰才闖了禍事,回京之後不被治罪都是陛下寬容。”
李辰道:“郡主行事一向有章法,景穆何出此言?”
王肅嘆著氣將高陽的事說了,朝李辰拱手道:“陛下欲借此肅清邵西,懷琰只□□日便能抵京。屆時正趕上朔日大朝,還望雲龍兄替肅那不成器的學生周全一二。”
“些許小事,倒教景穆親自跑一趟。”
李辰痛快應下,又要留王肅在家中用飯,王肅借口公務繁忙離開,路上正巧遇見丹陽王進宮面聖。
讓丹陽王去高陽傳旨,這是生怕有人會錯了意。
丹陽王是高祖第十子,為人謙恭謹慎,當年越厲王在時他因為年紀尚小沒有出鎮地方,等到建元帝登基,他越發沈迷經義,建元帝幾次要授予他刺史之職,t都被他態度強硬地推辭了,如今只在中書省掛了個中書舍人的職位,正是王肅這個中書令的直系下屬。
根據王肅這幾年的觀察,丹陽王可謂將混日子貫徹到了極點,分給他的活從來都是卡點完成,每天從不在中書省多待一刻,遇上大雨大雪還要告假,日子過得比建元帝還瀟灑。
不過丹陽王一向知道輕重,平時擺爛也就算了,建元帝這次讓他去傳旨幹系重大,他方一出宮便回家收拾了行禮,輕車簡從一路快馬,僅用了四天便到達高陽。
“叔父一路辛苦,可要先沐浴歇息?”
秦琬親自給丹陽王牽馬引路,引得丹陽王詫異地看向她。
早年越厲王在時,他雖然是皇帝的兄弟,也不能時常進宮,對這個侄女並沒有什麽深刻的印象,只知道是個早慧的孩子。
等秦琬離京之後,和他的交流更是只剩下一年四時的節禮。但看秦琬在高陽的行事,膽大妄為的程度實在讓人難以想象,她面對長輩時會是這樣謙遜有禮的做派。
不過此時不是糾結秦琬性格的時候,他道:“陛下催得急,還是先宣旨吧。”
“也好。”
秦琬順從應下,又轉頭吩咐侍女去準備熱水飯菜招待丹陽王扈從。
秦琬這幾年接旨已經是輕車熟路了,備好香案在正堂聽丹陽王將建元帝措辭嚴厲讓她接旨之後五日內入京陳情的詔書念了一遍,便將詔書妥善收好。
丹陽王暗中給她使了個眼色:“懷琰可用空閑,若是無事,不妨隨我一道用膳。”
“叔父相邀,豈敢不從。”
秦琬心領神會地應下,又囑咐人將兩人的晚膳擺到後花園的湖心亭去。
她邊給丹陽王引路邊說:“當初楊浦為我營建宅邸,極盡諂媚之能事,園中景致雖不及大興,卻也別有意趣,叔父是風雅之人,也來替我參詳參詳。”
“陛下厲行節儉,宮中園林仍是從前的老樣式,你這花園倒是新穎。”
丹陽王在亭中落座,對著秦琬池塘裏的殘荷違心誇讚了一句,好在此時已是初冬,他們不至於坐在池塘中間餵蚊子。
四周燃起的燭火將亭中照得通明,而處在池塘中間,唯有一道曲水橋連接岸邊,徹底杜絕了外人偷聽的可能。
“懷琰此番行事未免過於冒險,縱然陛下有意護你,只怕被你斷了財路的豪強也不肯輕易罷休。你當初既然帶著佛奴離京,又何必再重回大興,真當那是什麽好地方嗎?”
丹陽王言辭懇切,秦琬卻從中品出了極深的焦慮。
“叔父擔心那些豪強借題發揮,牽連到諸位長輩,使高祖血脈斷絕?”
秦琬直言不諱,丹陽王索性認了下來:“陛下性情仁厚,必不至於將事情做絕,可他身邊的近臣哪個是好相與的?”
“當初連東海獻王都未能幸免,何況是我們這些人。我就算了,大不了夾著尾巴窩囊一輩子。晉王兄和你可是高祖嫡系,將來只怕連獻王的下場都不如。三兄當年的事如今提著也沒什麽意思,可你既然受三兄所托照顧佛奴,做事時也要替他考慮幾分才是。”
這番話不知道在丹陽王心裏憋了多久,如同連珠炮一般砸向秦琬,她聽完怔楞良久。
丹陽王話中的指責意味甚濃,如果坐在他面前的是阿琬,少說也要再吐一口血才算完,可惜坐在她面前的是秦琬,聽完這番話的第一反應只是感慨,晉王果然好涵養,當年居然還能好聲好氣的和她說話。
丹陽王當年根本沒有登基的可能,尚且如此氣憤,晉王與皇位失之交臂,居然只是簡單問了她幾句就再沒提過,思及晉王這些年對她的照顧,秦琬打定主意,如果晉王想不開要造建元帝的反,她一定會拼命保住晉王的孩子。
而丹陽王帶著擔憂的指責也提醒了秦琬另一件事。
“敢問叔父,”秦琬字字斟酌,小心翼翼地問,“同宗長輩,如您這樣的心懷怨忿的多嗎?”
“你這是什麽意思?”丹陽王反問。
雖然只有他們兩個人,但秦琬還是下意識壓低了聲音:“叔父覺得,一個手握重兵且對皇帝不滿的宗親,會做出什麽事來?”
丹陽王悚然一驚,恰巧此時一陣冷風襲來,亭中燭火晃動,連心跳都跟著亂了一拍。
他遲疑道:“不會,吧?”
“您連自己都說服不了,何況是我。”
秦琬語重心長道:“我若不展示出自己的價值,與佛奴才是真的俎上魚肉任人宰割。”
因為秦琬的一番話,丹陽王整頓飯吃得食不知味,回住處沐浴時險些走神摔倒,等躺倒床上更是攤煎餅似得翻來覆去,但他還是沒抵過連日奔襲帶來的困倦,在後半夜迷迷糊糊地睡了過去,然後做了個晉王帶頭造反卻被王肅滅了滿門的噩夢。
第二日起來,丹陽王特意換了冷水洗臉提神。
建元帝的詔書要求秦琬接到聖旨的五日內到大興,算上路上休息的時間,他們今天一早就要出發。
跟著他們來的馬還需要休息,因此一行人全部換乘秦琬的馬,一人兩馬趕路,方過正午便出了高陽進入葦津。
而晉王此時正等在一行人的必經之路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王肅方一進殿, 便見建元帝眉頭緊鎖,一手擡手按著太陽穴,一手拿著奏疏, 他關切道:“陛下這是怎麽了?若是玉體有恙, 便傳太醫令來看看, 莫要仗著年輕硬捱,諱疾忌醫要不得。”
“不妨事。”
建元帝示意王肅到自己身邊來,將手中的奏疏遞給他, 無奈道:“景穆從前說我只會嬌慣孩子, 怎麽換了你也由著她胡來?等高陽與瀛陽的事情傳開,只怕邵西豪族人人自危。”
王肅接過奏疏,看完之後笑道:“賈氏私藏兵甲,卻只是罰沒家產, 族人分毫未損, 甚至還能照常做官,已經極寬容了, 料想邵西豪族也說不出什麽不對來。便是他們想借機生事, 賈氏又怎麽肯和他們一起唱雙簧。”
“至於瀛陽,公主一至, 百姓便夾道相迎, 可見並無作亂之心,只是打死了一個強搶自家妻女的登徒子, 再不能更合情理。”
“果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景穆和懷琰通信久了,也染上懷琰詭辯的毛病了。”建元帝笑著點了點王肅, “景穆所言雖然有理,但此事非同小可, 還是得到朝會上議一議。今日只有你我君臣二人,你且說說,你是怎麽想的。”
“懷琰的法子雖然不好用在邵西豪強身上,但與陛下離散部落之舉相配卻極好。”
這與他想的一樣,只是不知道懷琰舍不舍得,將她精心培養的女官往邊地放,建元帝頷首示意王肅接著說。
“何況有部曲反噬主家投向朝廷之例在前,朝廷若要清查隱戶,阻力也會少上許多。”說完了好處,王肅話鋒一轉,又說起遺漏之處,“只是清查隱戶,必然要計戶授田。若仍舊依戶收稅,各家田畝多寡不一,一年稅賦卻相同,本就不甚公平。如若遇到災變,田畝多者自然能兼並田畝寡者,若佃客之制不改,隱戶便永遠不會消失。”
“景穆的意思是,依魏時制度計畝而征?”
建元帝沈吟片刻,斟酌道:“邵西的無主荒地不少,授田自然不成問題,只是具體的田畝數還要叫上鄭伯安一起參詳。如今邵西的農官在各處促種,耕作之法與從前大不相同,若所授田畝過多,百姓照顧不過來卻還要計畝收稅,便成了害民之策。”
王肅道:“陛下所慮甚為周全。”
“只是這佃客之制,”建元帝皺眉道,“佃客若要保留戶籍,每年便要按制納稅服役,他們本就租種他人田地,服役也就罷了,又哪來的餘糧繳稅?”
可只是服役的話,朝廷同樣可以通過征發豪強僮仆的手段達到目的,甚至還會因此收獲愛惜民力的美名,一旦給了佃客“民”的身份,再征發力役時便沒有這樣的好處了。
收不上來稅,拉人服役出了事還會被罵,傻子才幹這種事。
“況且官吏勳貴依品免稅,若做了佃客依舊是民,難道不會有百姓將自家田地獻於權貴以求免稅嗎?這分明是在鼓勵兼並。”
如果秦琬在場,一定會稱讚建元帝慧眼如炬,因為佃客與地主同屬於民正是宋朝時正式產生的制度,而宋朝不抑兼並也是出了名的。
“這些弊端都能盡力規避,但比起好處來說,兼並又算得了什麽?”王肅笑道,“佃客盡在民籍,豪強又怎麽敢肆無忌憚的豢養部曲。”
而失去了部曲,所謂的豪強相較於朝廷而言,也只是更肥的羊罷了。
當然,這樣的法子只能用來約束普通豪強,真正勢大的人總有法子繞開律法行事,但比起遍地是石頭,只有一塊大石,顯然更好應對。
“景穆的規避之策呢?”建元帝追問。
王肅正色道:“高陽郡主向陛下獻策,臣豈能先郡主告知陛下,陛下不妨等郡主入京之後再行垂詢。”
建元帝道:“懷琰的應對之策盡在奏疏之中,但此法耗費巨大,我這才有此一問。”
王肅無奈:“世上哪有處處完美的法子。”
行吧,建元帝惋惜地收回目光,推行德政總是要花錢的,好在從高陽的情況來看,這錢花得不算冤枉。
“那景穆便擬招吧,讓高陽郡主進京親自向朕解釋。”
建元帝笑著補充:“究竟為何姑息謀逆之人?”
從建元帝處出來,王肅看了眼天色,轉而去了李辰府上。
這幾年建元帝與王猛聯手整頓朝堂,李辰除卻建元帝初登基時兼理了部分朝政,後面便一直專心帶兵,如今正任衛大將軍一職統帥禁軍。
如同慶破胡始終對趙洛保持尊敬一樣,王肅對李辰的主動退讓同樣抱有敬意,並未因為李辰不在中書省和尚書省就有意消解李辰對兩省的影響。
這次的改革是大事,他與建元帝籌備良久,但從最初的清查隱戶到如今的更改稅制,其中變化極大,他必須親自告知李辰。
得知王肅過來,李辰特意讓人沖泡了今年的新茶招待,笑道:“我一向喝不慣茶葉,偏偏高陽郡主年年都要送,若非景穆時常來,我家中那些茶餅遲早要發黴。”
知道李辰是在說笑,王肅也沒有一上來就說正事:“肅也只是喝著提神而已,偏懷琰不知從哪請來的高人,那本茶經寫得極有禪意,如今世族雅宴清談,若不以茶相配便成了人間濁物,不知教懷琰用這些樹葉子騙走了多少錢去。”
“郡主知道你這個老師背後這樣說她,怕是要傷心了。”李辰撫掌笑道,“我先前聽陛下說有意征郡主回朝,以郡主這些年經營高陽的成效,便是做個戶部尚書也綽綽有餘。”
王肅連連擺手推辭:“雲龍兄莫要說笑,懷琰才闖了禍事,回京之後不被治罪都是陛下寬容。”
李辰道:“郡主行事一向有章法,景穆何出此言?”
王肅嘆著氣將高陽的事說了,朝李辰拱手道:“陛下欲借此肅清邵西,懷琰只□□日便能抵京。屆時正趕上朔日大朝,還望雲龍兄替肅那不成器的學生周全一二。”
“些許小事,倒教景穆親自跑一趟。”
李辰痛快應下,又要留王肅在家中用飯,王肅借口公務繁忙離開,路上正巧遇見丹陽王進宮面聖。
讓丹陽王去高陽傳旨,這是生怕有人會錯了意。
丹陽王是高祖第十子,為人謙恭謹慎,當年越厲王在時他因為年紀尚小沒有出鎮地方,等到建元帝登基,他越發沈迷經義,建元帝幾次要授予他刺史之職,t都被他態度強硬地推辭了,如今只在中書省掛了個中書舍人的職位,正是王肅這個中書令的直系下屬。
根據王肅這幾年的觀察,丹陽王可謂將混日子貫徹到了極點,分給他的活從來都是卡點完成,每天從不在中書省多待一刻,遇上大雨大雪還要告假,日子過得比建元帝還瀟灑。
不過丹陽王一向知道輕重,平時擺爛也就算了,建元帝這次讓他去傳旨幹系重大,他方一出宮便回家收拾了行禮,輕車簡從一路快馬,僅用了四天便到達高陽。
“叔父一路辛苦,可要先沐浴歇息?”
秦琬親自給丹陽王牽馬引路,引得丹陽王詫異地看向她。
早年越厲王在時,他雖然是皇帝的兄弟,也不能時常進宮,對這個侄女並沒有什麽深刻的印象,只知道是個早慧的孩子。
等秦琬離京之後,和他的交流更是只剩下一年四時的節禮。但看秦琬在高陽的行事,膽大妄為的程度實在讓人難以想象,她面對長輩時會是這樣謙遜有禮的做派。
不過此時不是糾結秦琬性格的時候,他道:“陛下催得急,還是先宣旨吧。”
“也好。”
秦琬順從應下,又轉頭吩咐侍女去準備熱水飯菜招待丹陽王扈從。
秦琬這幾年接旨已經是輕車熟路了,備好香案在正堂聽丹陽王將建元帝措辭嚴厲讓她接旨之後五日內入京陳情的詔書念了一遍,便將詔書妥善收好。
丹陽王暗中給她使了個眼色:“懷琰可用空閑,若是無事,不妨隨我一道用膳。”
“叔父相邀,豈敢不從。”
秦琬心領神會地應下,又囑咐人將兩人的晚膳擺到後花園的湖心亭去。
她邊給丹陽王引路邊說:“當初楊浦為我營建宅邸,極盡諂媚之能事,園中景致雖不及大興,卻也別有意趣,叔父是風雅之人,也來替我參詳參詳。”
“陛下厲行節儉,宮中園林仍是從前的老樣式,你這花園倒是新穎。”
丹陽王在亭中落座,對著秦琬池塘裏的殘荷違心誇讚了一句,好在此時已是初冬,他們不至於坐在池塘中間餵蚊子。
四周燃起的燭火將亭中照得通明,而處在池塘中間,唯有一道曲水橋連接岸邊,徹底杜絕了外人偷聽的可能。
“懷琰此番行事未免過於冒險,縱然陛下有意護你,只怕被你斷了財路的豪強也不肯輕易罷休。你當初既然帶著佛奴離京,又何必再重回大興,真當那是什麽好地方嗎?”
丹陽王言辭懇切,秦琬卻從中品出了極深的焦慮。
“叔父擔心那些豪強借題發揮,牽連到諸位長輩,使高祖血脈斷絕?”
秦琬直言不諱,丹陽王索性認了下來:“陛下性情仁厚,必不至於將事情做絕,可他身邊的近臣哪個是好相與的?”
“當初連東海獻王都未能幸免,何況是我們這些人。我就算了,大不了夾著尾巴窩囊一輩子。晉王兄和你可是高祖嫡系,將來只怕連獻王的下場都不如。三兄當年的事如今提著也沒什麽意思,可你既然受三兄所托照顧佛奴,做事時也要替他考慮幾分才是。”
這番話不知道在丹陽王心裏憋了多久,如同連珠炮一般砸向秦琬,她聽完怔楞良久。
丹陽王話中的指責意味甚濃,如果坐在他面前的是阿琬,少說也要再吐一口血才算完,可惜坐在她面前的是秦琬,聽完這番話的第一反應只是感慨,晉王果然好涵養,當年居然還能好聲好氣的和她說話。
丹陽王當年根本沒有登基的可能,尚且如此氣憤,晉王與皇位失之交臂,居然只是簡單問了她幾句就再沒提過,思及晉王這些年對她的照顧,秦琬打定主意,如果晉王想不開要造建元帝的反,她一定會拼命保住晉王的孩子。
而丹陽王帶著擔憂的指責也提醒了秦琬另一件事。
“敢問叔父,”秦琬字字斟酌,小心翼翼地問,“同宗長輩,如您這樣的心懷怨忿的多嗎?”
“你這是什麽意思?”丹陽王反問。
雖然只有他們兩個人,但秦琬還是下意識壓低了聲音:“叔父覺得,一個手握重兵且對皇帝不滿的宗親,會做出什麽事來?”
丹陽王悚然一驚,恰巧此時一陣冷風襲來,亭中燭火晃動,連心跳都跟著亂了一拍。
他遲疑道:“不會,吧?”
“您連自己都說服不了,何況是我。”
秦琬語重心長道:“我若不展示出自己的價值,與佛奴才是真的俎上魚肉任人宰割。”
因為秦琬的一番話,丹陽王整頓飯吃得食不知味,回住處沐浴時險些走神摔倒,等躺倒床上更是攤煎餅似得翻來覆去,但他還是沒抵過連日奔襲帶來的困倦,在後半夜迷迷糊糊地睡了過去,然後做了個晉王帶頭造反卻被王肅滅了滿門的噩夢。
第二日起來,丹陽王特意換了冷水洗臉提神。
建元帝的詔書要求秦琬接到聖旨的五日內到大興,算上路上休息的時間,他們今天一早就要出發。
跟著他們來的馬還需要休息,因此一行人全部換乘秦琬的馬,一人兩馬趕路,方過正午便出了高陽進入葦津。
而晉王此時正等在一行人的必經之路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