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74章
====================
黎錦稍稍地松弛了自己的表情,略帶羞澀地繼續笑道:“那就好。看見阿誠包的包子模樣那麽精美,真是讓我自慚形穢,擔心自己包的包子,會拖了阿誠包的包子後腿呀。”
阿誠輕輕搖頭道:“那自然是不會的。將軍這說的是什麽話嘛?”
黎錦笑道:“那我可就隨意亂包了啊。”
見阿誠沒再說什麽,黎錦便走到他的身邊,也包了起來。
黎錦實在是不會包阿誠這種纖細精致的小包子,也缺乏學習這種包子包法的動力。
但包成自己會做的粗笨包子,她卻也真心感到,若是放在一起,看起來會格格不入。
猶豫了一會兒,黎錦幹脆包起了餃子。
既不是發面、又不是包子形狀的東西,還能叫做包子嗎?黎錦也搞不清楚了。
但是,帶餡兒的食物,也只有包成這個形狀的,是看起來比較好看,而她又會做的東西。
黎錦所包出來的,形狀雖然是餃子,卻不是常見的“元寶餃”,也不是“月牙餃”。而是相對而言,既稀有又美觀的“麥穗餃”。
“麥穗餃”顧名思義,形同麥穗。外觀特點是有著漂亮的“鎖邊”,看起來十分俏皮美觀。
這種包餃子的手法,雖然是笨手笨腳的黎錦也做得來的,但一般人,往往還真沒有掌握這個技術。
“元寶餃”與“月牙餃”的形狀,只要是聰明一些的人,就算沒見到別人包,只是看看餃子成品,或許也能自然學會。
而“麥穗餃”就不一樣了。如果不是極為聰明的人,只看成品的話,是沒法反推出來制作過程的。
黎錦會包這種較為稀奇的“麥穗餃”,是因為小時候看過外祖父包這種漂亮的餃子,她覺得很稀奇又很厲害,特意央求外祖父教給自己的。
包“麥穗餃”的時候,先將餡料置於餃子皮上,然後再對折餃子皮。捏緊對折過的餃子皮一端後,將捏住的部分往另一端用力一推。
每推一次,推過去的餃子皮附近,就會自然形成兩道褶皺,此時再用手指交替將褶皺捏合,繼續往那一端推。每次推過去之後,便重覆上一步驟。
一直推到另一端之後,再用力將最後這一點沒有封口的餃子皮捏合即可。
雖然步驟相對其他包法比較覆雜,但這樣包好之後,餃子皮上捏合的部分就會形成漂亮的紋理,如麥穗一般,因此得名“麥穗餃”。這是用繁瑣來換取美觀的做法。
雖然今天中午打算做的明明是包子,但事到如今,無可奈何的情況下,黎錦也只能包一些“麥穗餃”同阿誠包的包子一起放入鍋中了。
畢竟,她自己會包的那種簡陋的包子,相比阿誠包的精巧包子,實在是太拿不出手了。
放在一起的話,黎錦自己都會先受不了的。
黎錦覺得,自己包的“麥穗餃”在造型上還算拿得出手。即使把這種“麥穗餃”同阿誠包的包子擺在一起,也不算辱沒了後者。
準備蒸制的時候,鍋中先倒入開水,再放上籠屜。
這時,如果有玉米葉或者白菜葉的話,應該把它們鋪在籠屜上。這樣蒸出來的包子,味道是最好的。
但黎錦手邊沒有準備這種東西,只能遺憾放棄了。
她把一般人家習慣使用的幹凈白布鋪在籠屜上面,把包好的包子與麥穗餃一起擺放進鍋裏。
這一步完成之後,先不要直接放在火上蒸,而應該蓋上鍋蓋,靜置一段時間。
這個步驟叫做“醒面”,又叫“餳面”。
“醒過”之後的面團,會更加柔軟細膩,蒸制出來的食物外形與口感也會更好。
在室溫下“醒面”也可以,但是如果放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下的話,則“醒面”的效果更佳。
所以,黎錦才在鍋裏倒入開水。這樣做,是人為制造一種溫暖濕潤的環境,加速“醒面”的所需時間,並且改善“醒面”的效果。
“醒面”大概要花去一炷香的時間,再不耐煩急著完工,也最好等上一盞茶的時間。
所以,這段時間,先做些別的事情吧。
黎錦想起了早上剩下的那些面條,做炒面是不夠的,只能做成些零食了。
她找了個小一些的平底鍋,先熱一下鍋,之後在鍋裏倒入一層油潤鍋。
當鍋中的油稍微燒熱的時候,黎錦便用筷子挑起幾根面條,小心地放在鍋裏,讓面條自然地形成類似小餅的扁平形狀。
鋪出了第一張小餅之後,再夾起幾根面條,讓它形成另一張小餅。
這樣挑上過幾次之後,剩下的面條便都鋪在鍋裏、成為小餅的形狀了。
黎錦蓋上了鍋蓋,但時不時又掀起來,隨時看看小餅的狀態。
這個過程的時間是非常短的,所以不能松懈、更不能離人。
經過感覺難以計算的短暫時間之後,小餅的底部已經凝固了,黎錦便將小餅逐一翻了個身。
剛煎好的小餅底部,顏色是金黃色或黃褐色的。
它的顏色,與煎制的時間、以及放在鍋裏的位置有關,只要色澤變黃了,而且沒有煎糊,就都是正常現象,不用在意。
翻身之後,再這樣煎上一小會兒,最好再給小餅翻個身。這一次,數十五個數就可以了。
數過十五個數後,黎錦就用筷子把鍋中的小餅都盛進了碗裏。
小餅之上撒上些適量的胡椒粉和鹽,再用筷子反覆翻動一會兒即可。
至此,這種“面條煎餅”就做好了。
名字雖說叫“面條煎餅”,但其實算是著名小吃“饊子”的變種,口感也十分神似。
“阿誠,來吃這個吧。”黎錦招呼阿誠,讓他先來與自己一起吃下這些新出鍋的零食。
炸饊子所需的用油量太大了,黎錦可舍不得,所以面條煎餅是煎出來的。
煎制的時間不長,用油量也算是不多,黎錦覺得這麽做,還算讓她不太心疼。
這種面條煎餅的口感,與其說是酥脆,不如說是外酥裏軟。
只是在表面有一層誘人的金黃色外殼,但裏面的部分還是柔軟細膩的。
加入椒鹽之後,能夠讓面條煎餅吃起來更加有滋有味。不至於太過乏味寡淡,也中和了油炸食品常有的油膩感。
比起脆硬的饊子,面條煎餅外酥裏軟的口感,其實更加適合小孩子與上年紀的人。雖然,黎錦與阿誠都不是這兩種人,但也一樣能享受到這種零食的美味。
吃過了面條煎餅,黎錦便將已經醒過了面的鍋端到了火上。
“我先出去一下,等會兒就回來。阿誠這段時間可以先休息。”黎錦這麽對阿誠說道。
但是,黎錦的話,或許引發了阿誠的好奇心吧?就算並非如此,他可能也不習慣在黎錦忙碌什麽的時候袖手旁觀。
因此,阿誠連忙說道:“那阿誠也去,萬一將軍要是有什麽事情,能用上阿誠呢?”
黎錦笑道:“真的是簡單的事情,這能有什麽‘萬一能用上的’啊?阿誠要是想來看熱鬧,就來吧。”
黎錦看到廚房門口附近有一塊空地。
因為那塊地空蕩蕩的,沒長什麽草,也沒種什麽花,之前她便打上了它的主意。
黎錦拿著裝了“姜芽”的小碗往外走了幾步,便蹲了下來。
種姜芽非常簡單,只要把姜芽的部分朝上,切口朝下,擺放在土上就可以了。
種下的每個姜芽,要與其他的姜芽保持一點距離。
都擺放好之後,用小木棍或者瓦片之類的東西,往姜芽周圍補上些土就算種好了。
這樣種姜芽,連鏟子之類都不必動用,簡單得很。
最後,再淋上些水即可收工。
其實不淋也可以,但黎錦心想自己做完這些反正也要洗手的,多一個步驟也不怎麽費事。她便在洗手的時候,順便取了些水去照顧姜芽。
不能直接把碗裏的水倒在姜芽上。那樣一來,剛圍攏在姜芽邊上的松散土壤就會被沖走,等於剛才補土的動作白忙活一場。
所以,黎錦選擇的做法是,把手伸進碗裏,盡量潤濕手指與掌部,再把手上的水淋在姜芽和它附近的土壤上。
這樣重覆做了多次,碗中的水都消耗完了,最後這道工序便完成了。
種姜芽非常簡單,但因為做的時候黎錦動作慢悠悠的,倒也耗去了不少時間。
這段時間結束之後,鍋裏的包子也已經快蒸好了。
這第一鍋包子,並不是黎錦想拿來自己吃的。
她取了那個柳條籃子,在籃子裏墊了好幾層布,最上面又墊了一層幹凈的白布。
等包子蒸好之後,黎錦便將取出的包子都裝在籃子裏,上面又蓋了兩層幹凈的白布。
做完這些之後,黎錦便對阿誠說道:“我還要出去一趟。”
阿誠自然說道:“阿誠也去。”
黎錦道:“不是什麽麻煩、重要的事情,阿誠若是想去就去吧。”
她是去給大雜院送包子的。
好幾天都沒去大雜院了,是應該去看看父親的情況了。
剛出門的時候,拎著籃子的人本來是黎錦,但進大雜院的時候,拎著籃子的人卻變成了阿誠。
--------------------
新年快樂!親愛的寶寶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
黎錦稍稍地松弛了自己的表情,略帶羞澀地繼續笑道:“那就好。看見阿誠包的包子模樣那麽精美,真是讓我自慚形穢,擔心自己包的包子,會拖了阿誠包的包子後腿呀。”
阿誠輕輕搖頭道:“那自然是不會的。將軍這說的是什麽話嘛?”
黎錦笑道:“那我可就隨意亂包了啊。”
見阿誠沒再說什麽,黎錦便走到他的身邊,也包了起來。
黎錦實在是不會包阿誠這種纖細精致的小包子,也缺乏學習這種包子包法的動力。
但包成自己會做的粗笨包子,她卻也真心感到,若是放在一起,看起來會格格不入。
猶豫了一會兒,黎錦幹脆包起了餃子。
既不是發面、又不是包子形狀的東西,還能叫做包子嗎?黎錦也搞不清楚了。
但是,帶餡兒的食物,也只有包成這個形狀的,是看起來比較好看,而她又會做的東西。
黎錦所包出來的,形狀雖然是餃子,卻不是常見的“元寶餃”,也不是“月牙餃”。而是相對而言,既稀有又美觀的“麥穗餃”。
“麥穗餃”顧名思義,形同麥穗。外觀特點是有著漂亮的“鎖邊”,看起來十分俏皮美觀。
這種包餃子的手法,雖然是笨手笨腳的黎錦也做得來的,但一般人,往往還真沒有掌握這個技術。
“元寶餃”與“月牙餃”的形狀,只要是聰明一些的人,就算沒見到別人包,只是看看餃子成品,或許也能自然學會。
而“麥穗餃”就不一樣了。如果不是極為聰明的人,只看成品的話,是沒法反推出來制作過程的。
黎錦會包這種較為稀奇的“麥穗餃”,是因為小時候看過外祖父包這種漂亮的餃子,她覺得很稀奇又很厲害,特意央求外祖父教給自己的。
包“麥穗餃”的時候,先將餡料置於餃子皮上,然後再對折餃子皮。捏緊對折過的餃子皮一端後,將捏住的部分往另一端用力一推。
每推一次,推過去的餃子皮附近,就會自然形成兩道褶皺,此時再用手指交替將褶皺捏合,繼續往那一端推。每次推過去之後,便重覆上一步驟。
一直推到另一端之後,再用力將最後這一點沒有封口的餃子皮捏合即可。
雖然步驟相對其他包法比較覆雜,但這樣包好之後,餃子皮上捏合的部分就會形成漂亮的紋理,如麥穗一般,因此得名“麥穗餃”。這是用繁瑣來換取美觀的做法。
雖然今天中午打算做的明明是包子,但事到如今,無可奈何的情況下,黎錦也只能包一些“麥穗餃”同阿誠包的包子一起放入鍋中了。
畢竟,她自己會包的那種簡陋的包子,相比阿誠包的精巧包子,實在是太拿不出手了。
放在一起的話,黎錦自己都會先受不了的。
黎錦覺得,自己包的“麥穗餃”在造型上還算拿得出手。即使把這種“麥穗餃”同阿誠包的包子擺在一起,也不算辱沒了後者。
準備蒸制的時候,鍋中先倒入開水,再放上籠屜。
這時,如果有玉米葉或者白菜葉的話,應該把它們鋪在籠屜上。這樣蒸出來的包子,味道是最好的。
但黎錦手邊沒有準備這種東西,只能遺憾放棄了。
她把一般人家習慣使用的幹凈白布鋪在籠屜上面,把包好的包子與麥穗餃一起擺放進鍋裏。
這一步完成之後,先不要直接放在火上蒸,而應該蓋上鍋蓋,靜置一段時間。
這個步驟叫做“醒面”,又叫“餳面”。
“醒過”之後的面團,會更加柔軟細膩,蒸制出來的食物外形與口感也會更好。
在室溫下“醒面”也可以,但是如果放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下的話,則“醒面”的效果更佳。
所以,黎錦才在鍋裏倒入開水。這樣做,是人為制造一種溫暖濕潤的環境,加速“醒面”的所需時間,並且改善“醒面”的效果。
“醒面”大概要花去一炷香的時間,再不耐煩急著完工,也最好等上一盞茶的時間。
所以,這段時間,先做些別的事情吧。
黎錦想起了早上剩下的那些面條,做炒面是不夠的,只能做成些零食了。
她找了個小一些的平底鍋,先熱一下鍋,之後在鍋裏倒入一層油潤鍋。
當鍋中的油稍微燒熱的時候,黎錦便用筷子挑起幾根面條,小心地放在鍋裏,讓面條自然地形成類似小餅的扁平形狀。
鋪出了第一張小餅之後,再夾起幾根面條,讓它形成另一張小餅。
這樣挑上過幾次之後,剩下的面條便都鋪在鍋裏、成為小餅的形狀了。
黎錦蓋上了鍋蓋,但時不時又掀起來,隨時看看小餅的狀態。
這個過程的時間是非常短的,所以不能松懈、更不能離人。
經過感覺難以計算的短暫時間之後,小餅的底部已經凝固了,黎錦便將小餅逐一翻了個身。
剛煎好的小餅底部,顏色是金黃色或黃褐色的。
它的顏色,與煎制的時間、以及放在鍋裏的位置有關,只要色澤變黃了,而且沒有煎糊,就都是正常現象,不用在意。
翻身之後,再這樣煎上一小會兒,最好再給小餅翻個身。這一次,數十五個數就可以了。
數過十五個數後,黎錦就用筷子把鍋中的小餅都盛進了碗裏。
小餅之上撒上些適量的胡椒粉和鹽,再用筷子反覆翻動一會兒即可。
至此,這種“面條煎餅”就做好了。
名字雖說叫“面條煎餅”,但其實算是著名小吃“饊子”的變種,口感也十分神似。
“阿誠,來吃這個吧。”黎錦招呼阿誠,讓他先來與自己一起吃下這些新出鍋的零食。
炸饊子所需的用油量太大了,黎錦可舍不得,所以面條煎餅是煎出來的。
煎制的時間不長,用油量也算是不多,黎錦覺得這麽做,還算讓她不太心疼。
這種面條煎餅的口感,與其說是酥脆,不如說是外酥裏軟。
只是在表面有一層誘人的金黃色外殼,但裏面的部分還是柔軟細膩的。
加入椒鹽之後,能夠讓面條煎餅吃起來更加有滋有味。不至於太過乏味寡淡,也中和了油炸食品常有的油膩感。
比起脆硬的饊子,面條煎餅外酥裏軟的口感,其實更加適合小孩子與上年紀的人。雖然,黎錦與阿誠都不是這兩種人,但也一樣能享受到這種零食的美味。
吃過了面條煎餅,黎錦便將已經醒過了面的鍋端到了火上。
“我先出去一下,等會兒就回來。阿誠這段時間可以先休息。”黎錦這麽對阿誠說道。
但是,黎錦的話,或許引發了阿誠的好奇心吧?就算並非如此,他可能也不習慣在黎錦忙碌什麽的時候袖手旁觀。
因此,阿誠連忙說道:“那阿誠也去,萬一將軍要是有什麽事情,能用上阿誠呢?”
黎錦笑道:“真的是簡單的事情,這能有什麽‘萬一能用上的’啊?阿誠要是想來看熱鬧,就來吧。”
黎錦看到廚房門口附近有一塊空地。
因為那塊地空蕩蕩的,沒長什麽草,也沒種什麽花,之前她便打上了它的主意。
黎錦拿著裝了“姜芽”的小碗往外走了幾步,便蹲了下來。
種姜芽非常簡單,只要把姜芽的部分朝上,切口朝下,擺放在土上就可以了。
種下的每個姜芽,要與其他的姜芽保持一點距離。
都擺放好之後,用小木棍或者瓦片之類的東西,往姜芽周圍補上些土就算種好了。
這樣種姜芽,連鏟子之類都不必動用,簡單得很。
最後,再淋上些水即可收工。
其實不淋也可以,但黎錦心想自己做完這些反正也要洗手的,多一個步驟也不怎麽費事。她便在洗手的時候,順便取了些水去照顧姜芽。
不能直接把碗裏的水倒在姜芽上。那樣一來,剛圍攏在姜芽邊上的松散土壤就會被沖走,等於剛才補土的動作白忙活一場。
所以,黎錦選擇的做法是,把手伸進碗裏,盡量潤濕手指與掌部,再把手上的水淋在姜芽和它附近的土壤上。
這樣重覆做了多次,碗中的水都消耗完了,最後這道工序便完成了。
種姜芽非常簡單,但因為做的時候黎錦動作慢悠悠的,倒也耗去了不少時間。
這段時間結束之後,鍋裏的包子也已經快蒸好了。
這第一鍋包子,並不是黎錦想拿來自己吃的。
她取了那個柳條籃子,在籃子裏墊了好幾層布,最上面又墊了一層幹凈的白布。
等包子蒸好之後,黎錦便將取出的包子都裝在籃子裏,上面又蓋了兩層幹凈的白布。
做完這些之後,黎錦便對阿誠說道:“我還要出去一趟。”
阿誠自然說道:“阿誠也去。”
黎錦道:“不是什麽麻煩、重要的事情,阿誠若是想去就去吧。”
她是去給大雜院送包子的。
好幾天都沒去大雜院了,是應該去看看父親的情況了。
剛出門的時候,拎著籃子的人本來是黎錦,但進大雜院的時候,拎著籃子的人卻變成了阿誠。
--------------------
新年快樂!親愛的寶寶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