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19章 看個鬧熱,搭個非白

關燈
第119章 看個鬧熱,搭個非白

董杏林身後像是有一條大尾巴。

搖呀——

晃呀——

馬上就要上天咯!

“咳咳。”她故意咳嗽了兩嗓子,瞅著痛暈過去那病患的另一條腿:“腿部腫脹?”

原空師傅一個眼神,一位比丘尼取來蒲團。

原空師傅跪坐蒲團之上,一邊打開醫箱當中一個纏裹起來的布包。

布包一推開,她便是眼前一亮。

“銀針?”

原空師傅略微頷首,接著取出一支銀針來,與此同時,比丘尼已點燃艾絨。

“不愧是原空大師,竟習得針灸之術!”董杏林瞪眼又張嘴的,恨不得貼上去細看。

一面用艾灸熏,一面施以針灸。

配合著相互治療。

話說,針灸——指的是針法+灸法。

針法,利用各種特制的針具,對病患經絡穴位施行一定刺激的方法,以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灸法,則主要是利用艾絨等物,熏灼經絡穴位以達到治愈疾病的效果。

但是,在最開始的時候,大夫治病用的針不是電視裏常見的那種長長的銀針。

據說,最早時是利用砭石,一種磨成尖狀或片狀的石頭,對病患穴位進行按摩,舒緩病癥,從而達到治療的效果。

誒……是“按摩棒”嘛?

銀針又是怎麽發明出來的?

據說,跟扁鵲有關。

故事就是扁鵲看見個婦人用銀色的小東西縫補衣服,他覺得很特別,若是用來實施針法肯定效果杠杠的。

於是,金屬針代替了砭石和骨針等物。

話又說回來,扁鵲沒見過縫衣服的針?

搖頭。

反正大致如此。

在唐朝,灸法普及程度較高,而針法為什麽較低?

不要說她是第一次見人施針法,從董杏林驚訝的神情來看,說明針法在此時還是比較少見。

懂針法的人,自然是少之又少。

後來,董杏林特地給她分析了一下。

拿本國最高等級地界舉例。

長安那旮沓,跟“醫療”有關的兩個地方。

“一個是太常寺下的太醫署,一個是殿中省內尚藥局。”

“尚藥局不說了,那是專門服侍天子的地方,整個太醫署,或許三百來人。”

“長安城內外多少人?”

“三百來人夠頂個甚?”

不好意思哦——太醫署不是專門負責看病的地方。

太醫署是一個行政管理+教育機構。

以字面意思理解,就是頒布個什麽醫療政策,以及培養醫學人才等等。

太醫署裏面的行政管理人員,教學老師和學生,加起來三百人左右,而長安少的時候幾十萬人,多的時候上百萬人。

請問,一個醫生要給多少人瞧病?

以下哪些人能夠去太醫署看病?

A.貴族

B.官員

C.宮女太監

D.退休官員

沒有E選項,平民百姓請出門左右拐,去東西市的藥鋪,再不行就去“黑診所”,或者碰運氣找個赤腳大夫。

太醫署給看病的人主要是吃公家糧那些個,退休人員,可以呀,得是五品以上,另外,宮女太監也可以,去太醫署下面一個叫“患坊”的地方,去給人練練手。

長安如此,何況其他地方?

其實,唐朝已經很努力培養醫學生,很多府特設醫學點,請醫學博士、助教培養學生,但醫生數量依舊很少。

其中一個難題,醫學知識無法普及。

書貴不貴?

是個人都買得起?

另外一個問題,藥材在哪裏?普通人買得起不?

曾聽洪家村一婦人說起,她哪個地方的親戚,為治療個發燒感冒,最後傾家蕩產。

人財兩空。

因此,有那麽個現象。

官方命人在墻上,路邊,石頭面,能留字的地方,把藥方等刻在上面,方便百姓能夠“治個病”。

不由得又想起了她想發展的產業之一。

紙。

活字印刷術。

線裝書。

回過神來,正“嘆”一聲,恰好見原空師傅收了針。

幾人出了屋子。

董杏林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

原空師傅問道:“貧道先前施針,若有不當之處,懇請董醫師指教。”

“不敢不敢,哪裏有什麽指教之說,原空大師針法精湛,令我等汗顏,鄙人……”董杏林憋紅了臉,快言快語道:“鄙人想請原空大師不舍賜教!”

“針法?”

“我……實在不行,請允許我留在病坊,看能不能幫點什麽。”

“你我相識便是緣分,董醫師願留下,自是天葵寺之幸。”

“你同意了?哈哈,太好了!”董杏林一拍手,續道:“我正好有一疑問。”

原空師傅還要去看看其他病患,示意他邊走邊問。

而跟在兩人身後的她,仿佛透明了一樣。

透明就透明吧。

她就是想跟一會兒——欣賞美景的同時,瞧一瞧有沒有現成的商機。

沒想到機會來得挺快。

進入另一間病房。

VIP室。

裏面就一個患者,情況跟剛才類似,不過不是腿部,而是胳膊上,肌膚腐爛程度不如前者,但情況應該會越來越糟。

病患面色潮紅。

而且似陷入昏睡狀態。

比丘尼揭開遮在男子身上的薄被,腐爛的胳膊立馬顯露在眼前,沒有露骨,卻面積更大。

最初受傷的部位,就是一條一巴掌長的口子。

“所用何物?”

“香灰。”

董杏林在這時說道:“草木灰初時可止血,後期再用此物,並不妥當!”

回答“香灰”的比丘尼面色不好,反問一句:“你認為該用何藥?”

“當然是上好的金瘡藥!”

她沒忍住“噗嗤”一聲。

比丘尼不語,董杏林氣呼呼道:“你有何高見?”

她趕緊擺手。

原空師傅跪坐下仔細查看傷口,董杏林在一旁問道:“大師,肌裏為何會如此惡化?”

原空師傅是主講,董杏林負責提問,在一旁暈頭轉向聽了半天,在什麽毒邪深陷,寒凝氣滯之中。

大腦飛速運轉一陣。

終於找到了切入點。

“我倒是有些……拙見?”

屋子裏三人望向她。

清了清嗓子,指向病患潰爛的胳膊:“這種情況是否跟癰疽相似?”

癰疽是古代最強殺手之一。

翻譯一下,似就是皮膚化膿性炎癥。

好在她聽說過這個詞——癰疽。

不過究竟該怎麽說?

眉毛一橫,她如此說道:“最開始是受了刀傷,由於傷口太大,愈合能力低,自身抵抗力快速下降,那塊皮膚肌肉出現炎癥,細菌感染,久治不愈,自然就是潰爛,按照這個趨勢下去,他自身痊愈的可能性極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