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028章 第 28 章

關燈
第028章 第 28 章

三天過去, 就到了分竈分物資的時候。

王雪照讓人將物資一分為二。

生活物資、糧食,全都貯存在廢墟這邊,張春明他們新建好的倉庫裏。

建築物資等等, 先放原地不動, 等待下一次兵團送物資過來的時候, 再請兵團的車子幫著把物資送到對面高地的那兒去。

不過, 三天前大家就在嚷著要分竈。

如今大家的竈已經砌好了,王雪照這組的食堂建在男宿舍門口。

建食堂本來是件很簡單的事。

按著大家最初的討論,食堂麽,大家只是找個地兒坐著吃飯, 又不過夜, 最方便的就是立四根柱子,搭個頂,稍微遮一下太陽就好了。

可真正要做起來,才知道這事兒根本不簡單。

大西北就是這點不好。

如果想要采光好, 房子的窗戶就得開大一點。

可窗戶一開大, 無時無刻的風, 會卷著細砂三百六十五度無死角地吹進屋裏。

一天不掃地, 地上全是細砂!

如果出於防風防砂、以及保暖的角度呢,那窗戶就必須開小一點。

可這麽一來,屋裏的光線就很差, 大白天的,屋裏也暗得像夜晚一樣。

最簡單的事兒也變得不簡單了。

其實最大的麻煩,就是團隊裏沒有玻璃。

如果有玻璃, 這些根本不叫事兒。

但種花國工業不太行, 玻璃屬於稀缺物資……

至少在這個團隊裏,玻璃是想都不要想的東西。

王雪照依舊想出了辦法。

食堂, 就建個最簡單的形狀,四四方方的。

為節省材料和成本,基腳利用了廢墟裏的幾面廢墻殘垣,再倚著廢墻的墻根自行立了幾根木柱子……這樣就很穩固了。

天花板還是一如既往用的是草棚頂。

但考慮到平板形的草棚頂雖然可以擋一擋日曬,卻完全擋不了風沙,於是王雪照帶領著女孩子們用幹草又編織了幾層棚頂,一層接一層地斜斜放置在四個面,順勢遞下來,形成“彡”的邊。

這麽一來,墻角與天花板之間是鏤空的,最大程度解釋了食堂的采光問題。

又因為從天花板上垂下來“彡”字形的斜邊,使得風兒揚起細砂時,十之八九都會被“彡”形斜邊給擋住。

當然也還是會有細砂被風卷進食堂,但這情況並不嚴重。

只需要大家在吃飯時,時刻註意蓋上飯桶、菜桶、飯盒蓋子,再以面朝裏、背向外的坐姿,至少細砂不會落進大家的碗裏。

王雪照這一組的竈,極具特色的。

她雖然三世為人,也沒有建土竈的經驗。

這個竈,首先是張春明三兄弟提出要這麽建,然後經過大家的討論才改良成現在這個版本的:

先搭個距離地面大約半米高的土臺。

這土臺就是竈底。

木柴就在竈底燃燒。

沿著竈底,在四個角砌石磚,鏤空四個面。

每面鏤空處上下留出凹槽位置。

再用簡易木板做成四塊爐門,從外頭手動關上,小木板爐門正好可以卡在上下凹槽處。

——這麽一來,四面鏤空的設計,可做為風口來調節火節大小。大冬天的,如果四面爐門都打開,那麽這個爐子就能散發出熱量,讓大多數人都能烤火取暖。

竈臺設計得也很有特色。

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平板是竈臺,而是兩層臺階式竈臺。

每層表面都掏了個洞。

一個大洞,正好卡住大鍋,用來炒菜;

一個小洞,正好可卡住小鍋,用來燒開水或者煮飯。

這竈臺最妙的用處就是,只需要燒一次火,就能同時解決煮飯、炒菜、燒開水的問題!

這簡直就最大程度地節省了木柴。

大家覺得這個土竈可太好用了,不停地誇讚張春明兄弟。

他們仨都不好意思了。

“行了你們就別誇了,之前我們說要徹的也不是這種竈,還得多虧了雪照幫我們做出改良……”

“是啊,我們之前說那種竈,只有一面能讓大家烤火。現在這個竈,被雪照改良了以後有四個面都能讓大家一起烤火!這是雪照的功勞啊!”

“對對對,你們快別誇了……”

王雪照笑道:“別推辭,要不是你們提出的這個辦法,就依著我的見識,也沒辦法改良呀!”

“這就是你們的功勞,別往我頭上推!”

“真要記功勞呢,那記宋成粵頭上吧,圖紙是他畫的!”

“還有,咱們的雙折彎L型防沙煙囪是愛戎發明的,要謝也多謝她!”

“還有咱們的長凳……燕強提醒咱們,說熱氣是往上走的,所以他提出了建臺階式的坐凳,現場取材,節省木料……你們說說,他有沒有功勞?”

“咱們這食堂是男同志出力氣建的,棚頂和斜邊是女同志費心思編織的,總之咱們人人都有功勞!”

大家全都笑了。

姜幗英小小聲問道:“哎,你們看了一組二組的竈沒?”

一組二組的行事風格一向穩定。

一組周士允呢,根本不屑於像三組靠攏。

他覺得三組過於小題大作,喜歡把所有的小事全都具象化,花費大量不必要的精力與時間在上面。

不就是竈臺麽!

周士允讓人搬了幾個大石頭過來,壘了個三腳竈,這就完事兒了。

至於食堂麽……

還要什麽食堂啊!

烹飪完食物分完飯以後,大家捧著自己的飯盒,愛上哪兒吃就上哪兒吃。

這,是典型的周士允行事風格。

二組秦宇新他們呢,行事風格與周士允截然相反。

他們是啥都想模仿。

先前周士允把大多數精力放在拓荒搶種小麥這一方面,於是二組也抽派了一隊人馬,開始了日以繼夜的拓荒,可惜收效甚微。

現在他們看到三組花費大力氣起竈、建食堂?

那當然也是一如既往地想照抄三組的作業。

他們這組人越多。

這是優勢。

但也是劣勢。

三組的食堂建得並不大。

食堂裏的竈臺、土石臺階凳什麽的,為了保暖功效,空間比較狹小,容納三十幾人就已經擠得滿滿當當的。

當然了,食堂的采光、防沙和保暖效果還是不錯的。

二組足有五十多人,照搬了三組的竈臺和食堂以後,由於人太多,坐在外圍的人根本沒辦法取暖,還被吹得飯盒裏全是沙!

但秦宇新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最後只好排了花名冊,讓大家輪流改變座位。

比對完了食堂的硬件設施以後,團隊裏所有人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分竈以後,大家吃得怎麽樣。

一組的周士允呢,是最不樂意將大多數精力放在吃這方面的。

而且他還有很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先吃不好吃的,好吃的留到過年過節再吃。

所以他沿襲的是之前兵團裏的吃法:煮豆子飯。

豆子加水燉煮,放點鹽就好。

又考慮到節省木柴和水,豆子熟了但沒燉爛,水也不多,只放了點鹽末調味,一點油花也沒有……

而且份量還少。

一組的知青們捧著自己的飯盒,很沈默地看著二組和三組。

二組秦宇新他們是事事都向三組看齊。

三組王雪照她們,分竈後的第一頓飯是什麽呢?

——是白面饅頭配紅豆湯!

田麗是家裏的長姊,從小就是母親的小幫手。

她會幹一切家務……

當然了,王雪照雖然不是長女,但一樣很會幹家務活。

只不過王雪照是南方姑娘,不擅長做面食。

田麗指揮著組裏的男知青們和了面,以她的經驗來發酵面團,再上鍋蒸饅頭。

蒸饅頭很費水?

那就在鍋裏灑上幾大勺的紅豆。

饅頭蒸熟了,鍋裏的紅豆也染紅了一大鍋的水。

田麗把紅豆撈了起來,準備當成晚飯吃——紅豆燉煮了十來分鐘,熟是熟了,但沒燉爛,但若晚上再燉個十來分鐘,紅豆一準兒能開花,到時候就能變成香甜軟綿的紅豆粥。

濾出來的紅豆水,灑點兒鹽末就變成了紅豆湯,用來送饅頭最好。

田麗很會發面。

這個時代的面粉都比較粗糙筋道,田麗提早準備,來了個二次發酵,所以經她手蒸出來的饅頭白胖松軟,既帶著濃郁的麥香,又有著天然的淡甜。

考慮到最近男知青們幹的都是重體力活,他們分到的饅頭,略比女知青們的更大一些,但也沒大到哪兒去,男知青們的紅豆湯也比女知青多上小半勺的。

無論男女,都只分到一個饅頭外加半碗紅豆湯。

大家一邊吃白面饅頭,一邊喝濃香微鹹的紅豆湯……

簡直太好吃了!

就是可惜,分量太少了。

王雪照也是頭一回吃光了分發的食物。

白面饅頭經過二次發酵,比平時更加松軟蓬松。

但對從繁華世界穿回來的王雪照來說,軟是軟,還是有點兒糙、有點兒幹。

配著紅豆湯,就正正好。

在勞累了一上午後,能吃到這樣熱乎乎的食物……

這是對腸胃、對精神的一種愉悅撫慰。

連著在三組搭夥吃飯的劉主任、丁書記、蔣大姐三人,對這頓飯也是讚不絕口。

所以二組周士允他們也同樣照抄三組的作業。

他們也吃蒸饅頭配紅豆粥。

只是,他們一味的模仿,卻沒有田麗當家的心得。

他們也沒想到,田麗為了煮爛紅豆,竟將一頓紅豆分成兩頓吃……

再加上他們發面的經驗不如田麗,導致蒸出來的饅頭沒田麗蒸的大,也不夠松軟。

他們的紅豆水變成了紅豆粥。

豆子一如既往地沒熬爛。

二組的成員們吃著硬邦邦的饅頭、喝著咬不爛的豆粥,再聽著從三組食堂裏傳來的笑聲,沈默了。

分竈以後,確實不用再吃千篇一律的大燒餅了。

但夥食……

好像也不是他們想象中的那麽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