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長安

關燈
長安

黃昏, 長安城下了初夏的第一場雨。

綿密、細長的雨絲紛紛揚揚地落下,很快便將地面上的一切浸濕。水氣升騰,街面就像籠起一層霧氣, 幾步之外, 就看不清形影。這層霧氣逐漸擴散, 暈染,漫過縱橫如經緯的街道,長安城的九重宮闕、萬國繁華都被點染得青藹藹、昏蒙蒙。

細雨聲中,一名青年道士帶著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從城南的安化門進了長安城。

兩人都身著蓑衣, 進了城之後, 便找了一處檐角避雨。

這處屋檐原是一家香粉鋪的。因這場大雨,街上早就沒了行人,主家更怕香粉受了潮,早早就關門歇業了。

兩人脫下蓑衣, 懸在墻上。所幸裏面的衣服還是幹的, 青年道士從懷中摸出兩個用紙包著的油饃,遞了一個給小徒兒,在石階上坐下,打開紙包,聞了一下裏面的肉香,開始吃今日的晚飯。

裴小柯吃得快,三口兩口就將那油饃啃了個幹凈。他站在店門口,望著筆直的阡陌長街,嘆道:“長安城可真大啊——”

玉無瑑應聲道:“是啊, 九天閶闔開宮殿, 萬國衣冠拜冕旒。有人說,長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裴小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真是了不起……”他嘖嘖嘆了兩聲,望向玉無瑑:“師父,你怎麽一點也看不出驚嘆的樣子,你以前來過長安城嗎?”

玉無瑑將最後一口食物咽下,笑著去摸腰間的水囊,一邊道:“當然來過。一年前,我受人所托,送一個人到長安城,可是在長安呆了好一段時間……”

他話音未落,忽地跳了起來,道:“不好,我的錢袋——”

裴小柯看向他的腰間。

那個麻布縫制的錢袋雖然還在,但下方破了一個大洞,裏面已是空空如也。

裴小柯用不忍直視的眼神望著他:“你又走黴運了?”

玉無瑑沈重地點了點頭:“想必是了。”

裴小柯抓狂道:“這是第幾次了?”

玉無瑑他掰起手指頭:“大概是第八次……”他嘆了一口氣:“看來我最近命犯太歲,運氣不太好。”

裴小柯道:“哪止八次,要是從我們離開海陵城算的話。這一路上遇到黑店五次,師父你吃錯東西拉肚子三次,感冒生病兩次,遇到劫匪一次。”裴小柯痛心疾首道:“前面就算了,遇到劫匪這一次,不僅李府主給的十兩銀子沒了,連驢子都被搶走。好在師父你事先將那些零錢藏在我身上,才沒有被那些惡徒搜走——”

玉無瑑沈痛地道:“可惜,這點零錢現在也沒了。徒兒,今晚客棧可能是住不成了,我們可能還是得先找一個城隍廟過一晚再說。”

裴小柯簡直欲哭無淚。

他跟著玉無瑑這麽久,大部分時候他這師父都囊中羞澀,只能餐風露宿。好不容易,接了一個大單,從承劍府李府主手上賺到二十兩銀子。可惜,好日子沒過上幾天,師父開始走黴運,現在倒好,直接連一個銅板都沒有了。

玉無瑑看著裴小柯哭喪著的臉,安慰道:“沒事,明日一早師父就去長安城最熱鬧的豐樂坊擺攤算命。長安人多,想必生意也會比在海陵的時候好上不少……”

他一邊說著,一邊把玩手中的簽筒,顯然絲毫不為自己身無分文感到困窘。

裴小柯不知想到了什麽,道:“師父,上次你在海陵的時候送給李府主的那張好運符是真的嗎?不會你又造假欺騙李府主吧——”他一臉義憤填膺的樣子:“你看你,騙人騙到李府主頭上,終於遭報應了吧……”

玉無瑑一臉無辜:“我怎麽會欺騙李府主呢?那張好運符當然是真的。李府主這一個月保管鴻星高照,大吉大利,四體康健,萬事太平。”

裴小柯道:“你既然會作好運符,給李府主轉運。你自己這麽倒黴,怎麽不給自己轉個運什麽的?不說萬事如意,也不要像現在這樣流落街頭、一貧如洗吧……”

玉無瑑怔了一下,半晌,他輕咳了一聲,道:“哪有這麽容易。一個人的窮通達變,自有命數。想要改變一個人的氣運,當然是要付出代價的。”

裴小柯:“什麽代價?”

“當然是用另外一個人的氣運去補。”玉無瑑嘆了一口氣:“所以我這個月才會格外倒黴……”

裴小柯簡直震驚了:“所以師t父你這麽倒黴是因為你用你自己的氣運去補李府主的氣運。可是李府主的官位那麽大,又那麽有本事;哪像你,要啥啥沒有……”

用一個窮得快要餓死的人的氣運去補已然位極人臣的氣運,這能補得起來嗎?

反過來還差不多。

玉無瑑搖頭:“你錯了。越是命格貴重,遭遇厄運,便更危險。在離開海陵之前我給李府主算了一卦,是個‘否卦’,‘否’者,小人道長,君子道消,是厄運纏身的命格。”

他望了望長安城已經暗下來的天色,低聲道:“這點厄運,落在我的身上不過是損失些錢財,落在她的身上,可能會要了她的命。”

裴小柯呆呆了看著他,青年道士的面容依舊是清雋單薄,甚至因為一路生病臉色有些蒼白,但神情卻是前所未有的認真。

裴小柯楞了一會,忽地道:“我懂了,李府主真的是我師娘……”

他挨了一個爆栗,玉無瑑:“瞎說什麽呢?”

裴小柯委屈地撇著嘴:“師父,你要是和人家沒關系,何必用自己的氣運去補人家的氣運,害得徒兒現在只能跟你在這吹風淋雨。喜歡李府主又不是什麽丟人的事情,我也喜歡李府主啊……”

他頭上又挨了一下,玉無瑑呲牙道:“小小年紀,你知道什麽叫喜歡。”

玉無瑑擡起頭,望向檐外的細雨:“按行程,李府主應該也快到長安了,說不定我們很快就會再見到她。天色晚了,我們還是先找地方住一晚再說。”

他披上蓑衣,牽著裴小柯的手,重新走入長安城的漫天風雨之中。

兩人離開之後,一輛寬大的馬車從長安城內城駛出,停在城門不遠之處。

一位穿著明黃色錦袍的青年男子從馬車內走出。男子濃眉深目、皮膚白凈,英俊中透出著少許威嚴。

男子下車之後,站在馬車門口,托起右臂,一名穿著銀紅色襦裙的少女撐著他的右手,從馬車之內跳了下來。

身後很快有侍女相繼下車,為兩人撐傘,遮擋飄揚著的雨絲。

少女扶上男子的胳膊,臉上浮起笑靨:“太子表哥,明光法師真的會在今天入城嗎?”

那青年男子——大唐朝太子李澈望向城門口,答道:“根據承劍府的驛馬急報,李府主應該是在今晚入城,馨兒妹妹心心念念的那位明光法師自然也是一起。”

兩人說著,並排著走向城門。守城的士兵見了,連忙跪下見禮。

李澈擺了擺手,道:“孤今日是特地來迎承劍府李府主,此為私事。爾等不必行禮,只好好值守便是。”

“諾。”士兵們四散退開,只留下兄妹二人佇立在門洞之內,眺望遠方逐漸沈下來的暮霭。

不一會。

長安城外的荒野之中馳來了一列騎士,這列騎士人人身著蓑衣雨笠,□□的馬匹亦是滿身的泥濘,顯然是一番風雨兼程才趕到長安。

到了安化門前,騎兵們依例下了馬,手牽著韁繩步入門洞之內。

李澈連忙迎了上去,臉上浮起微笑道:“阿月,歡迎回來。”

為首那人似是一驚,她取下鬥笠,拂過遮擋住眼瞼的濕發,露出如滿月清輝般昳麗的臉龐。額間朱砂一點,經雨淋後顏色更加紅艷,正是承劍府主李璧月。

李璧月見到李澈,連忙單膝跪下行禮道:“承劍府李璧月,見過太子殿下。”

李澈連忙將她扶起來,道:“阿月,你我之間,何須這般見外。”

李璧月道:“太子殿下身份貴重,怎可到此親自相迎,李璧月愧不敢當。”

李澈道:“阿月,你是我朋友。朋友之間,就別什麽敢不敢當的了。”他望向身後,笑道:“而且,這次可不光是我,馨兒妹妹也來了。”

那著銀紅色襦裙的少女從李澈身後閃出,露出甜美的笑容,叫道:“璧月姐姐。”

李璧月見禮道:“見過襄寧郡主。”

襄寧郡主杜馨兒出身京兆杜氏,生母李梳嬛是楚陽長公主,也是太子李澈的姑母。

李澈與這位表妹感情甚好,李璧月與太子交好,對這位襄寧郡主也是極為熟悉。

杜馨兒的眼神從李璧月帶回來的十幾騎身上掃過,嘴唇微翹,道:“璧月姐姐,你不是應該同明光法師一道嗎?怎麽沒見到他?”

李璧月答道:“明光禪師不擅騎馬,又逢此大雨,馬車走不快,所以落在後面,再有一兩個時辰也該到了。”

李澈嘴角揚起笑容,道:“阿月,知道你今日回來,我今日特地在豐樂坊的胡姬酒肆訂了宴席,為你接風洗塵。那胡姬酒肆上個月來了兩個美貌的胡姬,會跳傳自西域的飛天樂舞,正是如今長安城最熱門的酒樓。”

他又朝杜馨兒道:“馨兒,你要不要一起去?”

李璧月知道李澈是有事找她。每次李澈有要事邀她單獨見面,又不想杜馨兒摻和其中,都會選胡姬酒肆這個地方。

這胡姬酒肆的老板娘是從波斯來的胡商,身上總有洗之不去的狐臭味。

杜馨兒鼻子靈,聞不得這味,從來不去這地方。

果然杜馨兒嫌棄地搖了搖頭道:“我才不去呢,我要在這裏等明光禪師回來。”

“再過一兩個時辰,該徹底黑了。”李澈看了看天色,道:“馨兒,你若是太晚回家,姑母和你家裏人會擔心,不如我先派人送你回去?”

“母親才不會管我。”杜馨兒癟嘴道:“她今日自己還在紫雲觀修道呢,哪裏會操心到我的頭上……”

本朝尊佛尚道。不少貴族女子都曾出家,或為比丘尼,或為女冠。譬如高宗皇後武則天曾在感業寺出家為尼,號明空法師;玄宗貴妃楊玉環亦曾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

杜馨兒的母親楚陽公主,在嫁入杜家一年之後就自築了一座紫雲觀,出家為女道士,道號持月真人。一年大半的時間都在觀裏居住。也是因此,杜馨兒對自己的母親頗有微詞,平日也並不怎麽親近。

李澈斥道:“馨兒,姑母心裏當然是關心你的。為了你的十六歲生辰宴,已是費心籌備好些時日。你這話若是傳到姑母耳中,她該難過了……”

“好吧。”杜馨兒吐了吐舌頭,搖著李澈的手臂,撒嬌道:“可是澈哥哥,我不想這麽早回家。我可是整整大半年沒見到明光禪師了,我只想見他一面,見到了就回家。”

李澈嘆了一口氣,道:“好吧。”

他隨手召來幾名侍衛,吩咐道:“你們陪襄寧郡主在這兒守著,等見過明光禪師之後就送她回去。”

侍衛應聲道:“是。”

李璧月也走到高如松、夏思槐兩人面前,脫下蓑衣,將手中馬韁解下扔了過去,低聲道:“你們先帶人回承劍府,晚點我自己回去。”

兩人知道李澈在李璧月入城前親迎,想必有要事相商。兩人告了罪,翻身上馬,揮了手,十幾騎踏過長安城雨夜空寂的街道,疾馳而去。

李璧月跟著李澈,上了那輛寬大的馬車。

她才坐定,杜馨兒從外面扒開車簾,道:“璧月姐姐,明天下午是我的生辰宴,不知璧月姐姐是否有空賞光?”

李璧月下意識地就要搖頭。長安城裏王公貴族眾多,三日一宴,五日一會,今日吟詩飲酒,明日賞花作畫,這些風雅之事,她向來附庸不來,所以這種邀請一向都是婉拒的。

可是她忽然想到那日高正傑在地上寫的那個“楚”字。

高正傑會道家方士“寄魂”之術,他背後之人說不定與道門有關,而楚陽長公主出家為道。

這兩者之間會不會有什麽關系。

而李澈方才所言,杜馨兒的生日宴會是楚陽長公主親自籌備。

楚陽長公主嫁入杜家一年就出家。之後聖人允許駙馬杜尚亭另娶新妻,但長公主之後並未還俗再嫁,而是獨居紫雲觀,深居簡出,等閑不見外人。杜馨兒是她唯一的女兒,想必心中還是有幾分關切,說不定明日她有機會見到長公主本人。

她問道:“不知生日宴是在何處舉辦?”

杜馨兒道:“在我母親的府邸。我說的不是紫雲觀,是長公主府。”

李璧月心念一動,既然是在長公主府,長公主必會在場。她點頭道:“我若有空閑,必會親臨。”

杜馨兒高興得跳起來:“璧月姐姐,你對我真好。”

她雖是閨閣少女,不谙世事。但是平日也與閨中姐妹往來,知道自從李璧月接任承劍府主之後,長安不少世家貴族都暗中囑咐家中的妻女,找機會結交這位t朝中的女新貴,可是迄今為止,李璧月對各家的詩會、花會從來都是婉言謝絕。

方才她的生日宴會也不過是隨手一提,沒想到李璧月竟真能應允。她估計李府主多半是看太子殿下的面子,心中仍然雀躍不已。

她拉著李璧月的手,道:“璧月姐姐喜歡吃什麽,我今日回去吩咐廚下早日準備。”

李璧月待要拒絕,她對吃的向來不挑剔,有啥吃啥。而且這種宴會,自然是客隨主便。

李澈在一旁打趣道:“難得見到馨兒對誰這麽上心。阿月,你這次有口福了,姑母為了這次生日宴,請了好幾個廚子,來自全國各地,天南海北,不管你想吃什麽,都可滿足。”

他忽地想到什麽,道:“阿月,聽說你自幼在靈州長大。可有什麽家鄉菜想要吃的,大可吩咐他們去做。”

李璧月搖了搖頭,她離開靈州時只有十一歲。如今十年過去,對故鄉風物已記得不多。不過,主人家一番盛情卻是推卻不得,她在腦中搜羅片刻,開口道:“此去海陵,當地有一味酒釀團子,味道不錯。”

杜馨兒臉上洋溢著笑容:“好,我回去就讓他們備下,璧月姐姐明日可一定要來。”

***

馬車轆轆,不一會就到了位於平康坊的胡姬酒肆門口。

這平康坊是長安城一等一的熱鬧處,才一入夜,便亮起了無數的紅燈籠。到處都是倚紅偎翠,上街游玩的士子與游女。

酒肆的胡姬們為了招攬客人,搖曳著腰肢在坊市門口跳舞,遠遠就可聞到來自西域的葡萄酒濃香。

李璧月跟著李澈,一前一後進入酒肆之中。

早有侍者領著兩人,進了最靠裏面的包間。李澈要了胡餅、饆饠,又要了幾樣小菜,打發侍者去了。

兩人面對面坐下,李澈註視了李璧月半晌,忽地柔聲道:“阿月,這趟在海陵,你應是過得還不錯。”

李璧月有些不解地看著他。

這趟去海陵,公務可說是辦得一塌糊塗。佛骨舍利雖然失而覆得,然而扶桑使船一船人盡皆被殺,最後幕後主使者竟然是鴻臚寺卿高正傑。這些腌臜事她都已經上奏朝廷,李澈作為太子想必已然知曉,不知他是如何得出“她過得還不錯”這個結論。

“若是從前,驛館裏有什麽吃什麽就是了。你定然不會關註到‘酒釀團子’這種街頭小吃。”李澈笑了笑,聲音輕緩:“阿月,你結識新朋友了。”

這是一個肯定的語氣。

李璧月答道:“是一個游方道士,他為人不錯,還算值得信任。”她盡量表現得自然一些,道:“他幫過我兩次忙,請我吃過一頓飯。”

在冠蓋滿京華的長安城,李澈可算是她最好的朋友。李澈是大唐儲君,而她是承劍府主,如無意外,會在這個位置上坐上很多年。聖人已經不再年輕,承劍府這柄利刃早晚會交到下一任君主手上,李澈對她的重視多少有點籠絡的意思。

這位大唐的儲君性情溫和,善解人意,就算有籠絡之意,但對她確實是一片赤誠,會為她結交新的朋友而開心。

李澈意味深長地看著她:“阿月,這是好事。你找了雲翊這麽多年,也該從過去走出來向前看了。”

李璧月一怔,她不過是與人吃了一頓飯而已,李澈這是想到哪裏去了。

李璧月開口道:“殿下誤會了,他只是個普通朋友。”

李澈輕輕嘆了一聲:“阿月,你身上背著的殼太重太厚了。有的時候,也該放一點下來。”

燭火搖晃,照亮了大唐儲君棱角分明的輪廓,他的眉眼深邃,滿是關切。

李璧月大概明白他的意思。

承劍府、武寧侯府、雲翊。從她承劍府主的那一日起,就註定背負著這些而活。可承劍府已是她無法拋卻的責任,也是維系兩人關系的重要紐帶,李澈是希望她放下雲翊,放下武寧侯府那些舊事,讓自己活得輕松一點。

從關心朋友的角度,這並沒有什麽問題。

可是,那是雲翊啊。

她輕輕閉上眼。

在這一瞬間,她仿佛回到了靈州城,回到了花園的那個午後。

蝴蝶輕輕扇著翅膀,她從此走入了另一種命運。

這時,酒肆的胡姬端著兩人點好的菜品上來,又悄悄退了出去。

李璧月重新睜開眼睛:“殿下今日親自到城門迎我,不知是有什麽事?”

李澈見李璧月已經將話題轉開,只好放棄繼續勸說的打算,說起正事:“大概是在二十天前,你上呈給聖人的奏折到達禦前。陛下當晚就召曇無國師進宮議事。不知曇無說了什麽,當晚聖人極為震怒,下了密詔,派最為信任的內監馬元湘為欽差大臣,並命令禦林軍中的幾位高手陪同,要押解你回京問罪……”

李璧月大吃一驚:“竟有此事?”

她在海陵確實收到了來自長安的密詔,但詔書的內容只是關於後續的處置:鴻臚寺少卿高正傑勾結逆賊並劫殺扶桑使團畢竟驚世駭俗,聖命隱下此節,對外只說高正傑到海陵後水土不服,死於任上,火化遺骨,令其家人收葬。佛骨舍利仍由她親自護送往長安,法華寺的開光典禮,仍按照原計劃再下月二十五日舉行。關於傀儡宗、高正傑可能與武宗太子李嶼勾結一事,也由她到長安後親自細稟。

是以,她這段時日櫛風沐雨、日夜兼程趕回長安。但這一路上並未遇到馬元湘或其他欽差大臣。

李澈道:“我知道此事已是第二日早上。當時,驛馬都已經走了大半夜了。我大為著急,正欲往甘露殿向父皇求情。誰知,我才到前殿,便見到父皇派出內監,說是要將欽差大臣追回來。我進到禦書房,見父皇已重新又擬了一封密詔,命我派人將密詔送往海陵。這封密詔才是後來阿月你見到的那一封。”

李璧月輕輕“呀”了一聲,沒想到中間竟有這等曲折。

而且,聖旨既下還能被追回,這著實是前所未有之事。

李澈又道:“後來,我私下問過父皇宮中的內侍。據說第一封密詔陳了你三條罪狀。其一是玩忽職守,致使佛骨舍利失蹤;其二是徇私枉法,縱放與此案有涉的扶桑女子。其三是辦事不力,致使高正傑死亡。”

李璧月無語,她於佛骨舍利之事上可謂盡心盡力。高正傑之死,更在意料之外,怎麽也算不到她的頭上。唯一可以說道的,是她在唐緋櫻一事上確實有徇私之處。但唐緋櫻縱然有錯,後來也戴罪立功,協助她找到背後操控傀儡之人,才能順利抓到高正傑。

她的這點過錯,再怎麽說也到不了派出欽差大臣押解回京問罪的地步。

李澈恨恨道:“不消說,此事定然是曇摩寺那老禿在聖人面前進獻讒言。我還聽說,你不在長安的這段時日,曇無國師多次向父皇進言,說你本不配承劍府之位。”

李璧月神色一冷。

李澈繼續道:“這一年多以來,你得父皇信重,曇無國師早視你為眼中釘。不過抓到一點錯處,就使勁大做文章,好在父皇並未完全昏聵,這才收回成命。”

“阿月,你此番回京,想必明日早朝以後便要面聖。我今晚特意告知你這些,便是希望你心裏有數。明日禦前奏對,須得小心一些,以免惹陛下不快。”

李璧月知道李澈此番著實是為她著想,感激道:“多謝太子殿下。”

李澈面露憂慮,道:“如今曇摩寺勢大,陛下又對國師極為信寵,實非大唐之福。幸虧老天保佑,阿月你這次才逢兇化吉,化險為夷。”

逢兇化吉,化險為夷。

李璧月心中一動,右手下意識摸上手上的荷包。

荷包裏有一張黃色的符咒。

那是玉無瑑在當日離開海陵前送給她的。

“我觀李府主這些日子不僅丟東西,還經常受傷,想必是流年不利,運氣不好。這是我親自畫的好運符,咳,李府主將之藏在身上,保管你接下來一個月之內,逢兇化吉、化險為夷,諸事皆宜,百無禁忌……”

當時,那江湖騙子著實沒半點正形的樣子。

她也並沒有將他的話放在心上,只是順手收下而已。不過仔細回憶起來,在剛過去的一個月中,她確實事事稱心如意,在過往數年之中,也從未有這般處處被命運之神眷顧的時候。

難道說玉無瑑並沒有騙她,這世上真有好運符這種東西?

她從荷包裏將那張“好運符”取出來,問李澈道:“太子殿下見多識廣,可曾識得這樣的符咒?”

作為大唐儲君,李澈平日裏也結t交了不少僧道,他仔細辨認了一番,道:“不曾見過。這是什麽?”

李璧月道:“是一位朋友送的。”

“就是你之前說的那位游方道士?”李澈臉上浮起微笑:“這符咒我雖不認得,但是我知道楚陽長公主出家多年,於道法上頗有造詣。阿月如果好奇,明日在襄寧郡主的生日宴上可以向她請教。”

***

承劍府位於大明宮西南角上。從外表看去,是一座巍峨壯麗的宮殿。殿前臺階分三層,每層三十六階。承劍府的主體建築便在這一百零八級臺階之上,比周圍的其他宮闕都略高一截,更顯宏偉巍峨。

宮殿主體是以色彩暗淡的黑瓦砌成,瓦用黑色琉璃。重檐九脊,鬥拱交錯,莊嚴而肅穆。

石階的最下方,是一座用漢白玉雕成的牌樓。玉柱高擎,兩邊各雕刻著四個大字。右邊是“承天授命”,左邊是“劍法浩然”,最中間的橫楣上則刻著“承劍府”三個大字。

這十一個字俱是草書,筆走龍蛇,劍意沛然。據傳,是兩百年前,承劍府剛剛落成的時候,秦士徽大喜,喝得酩酊大醉。醉後借著三分酒氣,親自用劍在漢白玉上刻寫出來。

有人說,秦士徽這十一個字除了臻於書法至妙之外,亦是浩然劍意的巔峰。

微雨之中,李璧月站在牌坊下方,用手輕撫下方的“浩然”兩字。

忽地,她長袖一舞,一道雪亮劍光颯然出鞘。這一劍刺破漫天雨簾,雨絲匯聚,在空中凝成“承天授命、劍法浩然”八個大字。

隨後,雨絲化作無數道劍影,沒入青石地板中。

李璧月嘆了一口氣,這一劍依舊只得其形,未得其意。就算如今紫府中劍種重燃,她仍然無法達到浩然劍意的巔峰。

她收劍回鞘,撐起一柄油紙傘,沿著大理石砌成的石階一步步向上。

石階的最上方,站在一位四十餘歲的中年人。

見到李璧月,他屈身行禮,道:“府主。”

李璧月上前將他扶起,道:“三師伯,何必多禮。”

中年人問道:“海陵的事情可還順利?今日太子殿下特地在城門口等你,可有什麽要緊的事?”

中年人名為長孫璟,是溫知意的師兄,掌管承劍府的麒麟堂,平日負責承劍府的諸多庶務,李璧月往海陵公幹的這段時日,也是他代理府主職務。李璧月今晚回長安,消息早就送回了承劍府,長孫謹本來已到城門親迎,到了地方卻發現太子李澈已經到了。

長孫璟不便打擾,便帶人早早回府候著。

李璧月看長孫璟的表情,似乎並不知曉聖人前後兩道密詔的事——此事可大可小。若往小了說,她李璧月並沒有見到那封密詔,不過是虛驚一場。若非李澈特地提醒,甚至她完全不會知道此事。可是若往大了說,聖人至今仍未完全信任承劍府。不過曇無大師稍弄口舌,聖人便會因為一些小事問責於承劍府。

她想了想,瞞下此事,道:“並無什麽大事。不過是朋友關切之心罷了。”

長孫璟心頭松了一口氣,道:“太子信重你,這是好事。”在長孫璟心中,謝嵩岳當年一言之差,使承劍府被閑置整整十年。如今雖換了李璧月為承劍府主,但承劍府遠不及舊日聲勢。誰都知道聖人記仇,昔年聖人與謝嵩岳的那點過節,並未被徹底放下。

李璧月與太子交好,這才是承劍府將來的倚仗。畢竟,聖人年已老邁,將來坐在那個位置的會是太子。

李璧月輕輕“嗯”了一聲,道:“三師伯,我想去劍堂祭拜謝府主。”

長孫璟面露訝然之色:“你才剛剛回來,今天天色已晚。何必這麽著急?不如明日再去……”

李璧月堅持道:“今晚就去。”

長孫璟還欲再說,想起方才李璧月在牌樓之下的驚鴻一劍,道:“阿月,莫非你還不死心,還想再試一次?”

李璧月沒有說話,算是默認。

長孫璟輕嘆一聲,道:“隨我來吧——”

劍堂位於承劍府主殿的最深之處。

這地方是承劍府的禁地,平日封閉,鑰匙分成兩半,李璧月與長孫璟各執一半。

李璧月將自己的鑰匙取出,交給長孫璟。長孫璟將兩把鑰匙上下一扣,插入鎖孔之中,只聽得“哢嚓”一響,鎖鑰應聲而開。

長孫璟點燃燭火,推開大門。

李璧月跟長孫璟的身後,緩緩步入劍堂。

昏黃的燈火跳躍著,一一照過影壁上的十二幅畫像。從最前面的秦士徽,直到最後面的謝嵩岳。

這座劍堂是供奉承劍府歷代英靈的地方,從秦士徽傳到謝嵩岳,一共十二代。

而她是第十三代,也許將來,這裏的影壁也還會再增一幅她的畫像。

李璧月靜靜想著自己的心事,不知不覺中,已經到了供奉謝嵩岳的靈位之前。

長孫璟料她也許有話想說,將燭火放在供桌之上,悄然退了出去。

李璧月點燃三支清香,插入香爐之中,跪在地上的蒲團上,靜靜凝望壁上的謝嵩岳畫像。

謝嵩岳晚年時,總是愁眉深鎖,以至於額間有著重重的“川”字形。這張畫上的謝嵩岳則要年輕許多,獨立高崖之上,負劍而立,遙望澗中一輪明月,意態瀟灑,風華絕代。

她進入這裏時,以為自己有很多話想說。

比如說她遇到了傳燈大師,重新點燃了紫府的劍種。

比如說計劃一切順利,她一定會不負重托,完成謝嵩岳的遺命。

她還想說,“承天授命,劍法浩然”,她既已受命,成為承劍府主,就會收斂過去的一切任性,將這個府主好好做下去。

可是真到了謝嵩岳靈位之前,她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世間所有的話,都是同活著的人說的。

人死了,就不會再聽到她說話。她說得再多,也不過是自我的心理安慰而已,死去的人也不會再活過來。

她看著那三只清香燃盡,重新站起身,繼續向劍堂最深處走去。

劍堂最深處之處是一座圓形的祭劍臺。臺上設有劍架,擺放著十二柄名劍。劍堂的前臺供奉的是歷代府主英靈,而此處則供奉他們的隨身佩劍。

這十二柄劍,有的森寒如水,有的劍氣橫天,也有的劍身已經破損斷裂,甚至還有些刃尖上猶沾染著鮮血。兩百年的光陰,這些劍同它們的主人一起,一一見證過承劍府的輝煌、榮耀,也經歷過短暫的衰落、沈寂。

最後,李璧月的目光落在最中間的那柄劍上。

那柄劍的造型,在這十二柄名劍中並不算好看,黑鞘黑柄,質樸無華。但隔著劍鞘,都能感受到劍身中那沸騰的劍意。如果拔出劍柄,便可見到暗金色的劍身閃耀著熾烈的劍芒,照澈無盡黑夜。

既承浩然劍,便照夜八荒。

這柄劍就是承劍府的鎮府之寶——照夜八荒劍。

自從十年前,謝嵩岳身死。這把劍便再沒有人能拔出,只能同它的歷代主人一起,就此塵埋於祠堂之中,被時光掩沒,共青史成灰。

李璧月伸手撫上劍柄。瞬間,劍軀劇烈震顫起來,發出陣陣金光,與她紫府中劍種共鳴,無數道劍意直沖霄雲。

劍軀被她拔出一寸,暗金色的劍光,照亮如此寂夜。

李璧月心神振奮,繼續用力。可是不管她如何使勁,剩下的劍身始終牢牢鎖於劍鞘之中,巋然不動。而她紫府中劍種的光芒也越來越弱,直到最後幾近熄滅。

李璧月無奈放棄,照夜八荒劍的劍身重新歸於劍鞘之中。紫府中的劍種終於重新顫顫巍巍亮起一絲微弱的火苗,但始終是半死不活的樣子,顯然經此一番,削弱不少。與此同時,她全身骨骼傳來劇烈的疼痛。

李璧月坐在地上,心情有些頹喪。當初傳燈大師助她重新點燃紫府劍種,她滿以為可以拔出這柄神劍,可最終仍是功敗垂成。

“阿月,不必這般著急。不論你是不是能拔出這柄劍,你都曾得謝府主臨終授命,是承劍府的第十三代府主。”

長孫璟不知什麽時候出現在她的身後,安慰道。

李璧月輕聲道:“可終究不是名正言順。”

當年秦士徽留下遺訓,歷代承劍府主唯有拔出照夜八荒劍方可繼任。唯有李璧月是唯一的例外。

因為她繼位之時,謝嵩岳已在彌留之際。而承劍府再無第二個人能拔出照夜八荒劍。承劍府不可一日無主,事急從權之際,她就這樣被推上了高位,當時聖人也並未對此表示異議。

這一年以來,承劍府得到起覆,她李璧月的名聲也越來越大。

此事如果無人提起也就算了,可若是有心之人抓t住此事大做文章,實在難以應對。

是以,她見了李澈回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劍堂嘗試。

她忽又想起傳燈大師最後所言:“看來即使是我養了三十年的浩然氣,也不足以完成最後一次錘煉,替你完全修覆劍骨……李府主既承天命,必得福佑。只是你的機緣,還在往後……”

看來想要拔出此劍,定要等到劍骨徹底修覆。

只是傳燈大師所言的機緣,又在何處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