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50章

關燈
第50章

50

之前元貞當殿駁斥百官, 說到那句讓百官照鏡子端自身時,權中青出來說了句好,殊不知當時禦座上的宣仁帝, 也激動地拍了下龍椅扶手。

這股亢奮一直持續到他回到福寧殿,見到在此恭候多時的虞夫人。

“夫人, 你把元貞教得很好!”

此時虞夫人已知曉垂拱殿發生的事,見聖上如此反應, 她也放下心來。

表面上卻是先請罪, 說未能攔下公主去垂拱殿,然後才平靜而謙和道:“哪是老身教得好,是聖上對公主的耳濡目染。公主關心陛下,日裏勤奮不綴,公主雖寡言, 但老身還是能看出公主是真心想幫陛下的。”

宣仁帝清瘦的臉上一陣潮紅:“朕還是第一次發現元貞嘴皮子是如此利索, 竟能把百官駁斥得皆不能言,朕倒是不如她。”

“聖上哪是不如公主, 不過是聖上身為皇帝,需要自重, 有些話不能說, 也不可說。”

“倒是如此,有時候朕也想罵罵那些老……”‘匹夫’二字被宣仁帝咽了回去, “可朕身為帝王,哪能如此辱罵官員,日後落在史書上,那成什麽了?今日我這女兒, 倒是給我出了口惡氣。”

這時,虞夫人卻不再插言了, 只溫聲附和一兩句。

過了會兒,宣仁帝終於平覆下來。

他看了看下面坐著的虞夫人,道:“見夫人形貌,似是身子好了許多?”

虞夫人含笑道:“這些日子有公主分擔,老身倒是比以往閑適了不少。”

大意就是,因公主分擔,我不用操勞了,有功夫養身了,才能好了許多。

宣仁帝自然聽懂了。

可想了想他還是說:“元貞尚且年幼,也不夠穩重,內省那沒有夫人坐鎮,朕還是有些不放心。”

頓了頓。

“不如夫人再坐鎮些日子,待元貞能擔當一面時,再退去榮養?”

虞夫人:“老身自是無有不從。”

之後二人又閑聊了幾句,虞夫人就告退了。

.

因為談的不是要務,蕙娘一直跟在虞夫人身邊,自然看出虞夫人是有意幫元貞說話。

那些恭維之言,何嘗不也是為了打消宣仁帝猜忌女兒之心,不然虞夫人何至於這麽晚了等在福寧殿。

“夫人……”

虞夫人似是知道她想說什麽,看著遠處那漫長似沒有盡頭的宮道,說:“你不覺得這樣挺好?這朝堂宛如一潭死水,腐朽又彌漫著惡臭味兒,有個變局之人,怕是以後會很熱鬧吧。”

蕙娘一時有些茫然,分不清這熱鬧倒是是好事還是壞事,不過夫人樂見其成,那就是好的吧。

“還有,聖上明明答應了夫人……”

虞夫人嘆了口氣,拍了拍蕙娘的手。

是的,聖上是答應了,可帝王之心難測。

這位陛下,大概是早年剛入主大統時經歷,甚是多疑。對裴鵬海不信任,看似信任她,實則這信任有幾分有待商榷,如今又輪到他的女兒,依舊是沒那麽信任。

留著她,不過是用來看著這位公主。

不過這些話,虞夫人不好當著蕙娘面說,只是笑道:“當下這般局勢,元貞還沒站穩,即便陛下讓我去,此時我也是不放心的。”

見此,蕙娘自是不好再說什麽。

.

一夜之間,當日發生的事,就傳遍了整個上京城。

甚至太學裏的學生,市井裏的平民百姓都在討論。

時下文風鼎盛,百姓大多都認識幾個字,尤其又身處皇城根下,百姓多少要通點文墨,偶爾喝茶飲酒與友人議論下時局,也能顯示上京之民的不同。

那些說書人大抵也是好不容易有了新鮮事、驚奇事,竟將之編成了段子,在各個茶樓、酒肆、瓦肆當眾演說。

瞧瞧,公主,大臣,皇帝,吵架……

這契合了多少百姓的獵奇心態!

尤其元貞公主在民間的名聲之響,比起一般大臣皇子都不差,也是得力於每年金明池開池盛會,元貞都會露臉。

對於這位容貌絕世的公主,百姓格外多一種與旁人不同的親近感,是每年一次,親眼看著她一點點長大的。

還有她每次穿了什麽做了什麽,總能引起一眾貴女們追捧,貴女們的風潮又會蔓延至民間那些小門小戶富家女。

所以不光是市井在議論,各家各府小娘子們也都在議論。

說什麽的都有,有的說元貞公主不該如此狂妄放肆,身為女兒身就該嫁人相夫教子,哪有女子做女官的?

當即就有人出來反駁,既然是女官,說明有先例可查,憑什麽公主就不能?

有的說元貞公主說的沒錯,那些個官員個個屍位素餐,敢做還怕人說?

也有人在議論太原戰事,說太原戰局真就如此危機了,北戎那些蠻人怎麽就打到太原去了?

能進入太學讀書的,相當於半只腳踏入仕途,這些學子們日裏少不得議論下時政。

而學生大致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乃官宦之家出身,靠恩蔭進的太學。一部分則是平民子弟。

當年宣仁帝想廢黜恩蔭制,可惜沒能成功,最後折中成大開太學之門,也收納平民子弟入內讀書。

可是平民家的子弟想進入太學,實在是太難了,可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

他們平時就瞧不上那些靠恩蔭進來的衙內們,這次又是打擊那些高官勳貴們的好機會,又怎麽會放過?

尤其人家元貞公主,除了是女兒身,哪裏說得有錯?

當官的不思百姓,不思朝廷社稷,只為謀求私利,禍害的是誰?反正禍害不到人家公主頭上,只會是平民百姓們。

如今有位公主出來為他們說話了。

女子涉政怎麽了?

只要話說得對,事情做得對,就是好的!

因此這兩天太學裏格外熱鬧,這些平民子弟串聯起來,在各個詩會茶會書會上大肆演說,又借此抨擊那些高官勳貴們。

一時間,太學裏一改往日官宦子弟勢大的模樣,反而被這些平民子弟們打得擡不起頭。

而茶樓酒肆中,說書人一計醒木開場——

“但見那元貞公主,身為女兒身,也依舊不畏懼那些聚集起來的朝官。

她大袖一揮,直面冷斥道:諸位高舉聖賢書,一派聖賢大儒之貌,喊著綱常道德體統規矩……

諸位總說以史為鑒,以人為鑒,我倒覺得那大慶殿以及這垂拱殿,都該在門前豎一面鏡子,諸位進殿之前,正衣冠,端自身,捫心自問進來後說出的每一句話,只是為公,不為私心……”

“好!好!”

隨著說書人繪聲繪色的演說,大堂裏全是叫好聲和拍掌聲。

謝成宜就是伴隨著這些聲音,走上茶樓二樓。

他進了一個雅間,其內正有一人等著他。

此人一身便服,也是一副悠閑儒雅之態。

茶已經烹好了,見謝成宜坐下,對方遞過來一盞。

雅間雖靜,到底隔絕不了太大的聲音,正好這時又是一陣叫好聲傳來。

此人失笑一聲道:“倒沒想到這位元貞公主,竟是個出人意料的。若是早知如此,當初也不用配合那位,做得那般無用功。”

要說起這個,謝成宜實在太有發言權了,可他也只是垂目喝茶,一言不發。

羅長青看了他一眼:“那次事雖是疏漏,到底是有人意外攪局,如今鍋都是你來背,雖說沒折損什麽,到底……那位相公就沒說點什麽?”

能說什麽?又會說什麽?

謝成宜只是看了對方一眼,彼此就明白怎麽回事了。

“罷罷罷,我倒是不宜多言。”

說到底二人看似是友,實則關系也不是那麽親近,不過是結識覺得秉性相似,偶爾會互通有無罷了。

謝成宜也是與羅長青熟識之後,才知曉這位集賢院校書,三館秘閣裏清貴官員,背後竟牽扯了許多勢力,甚至連入內內侍省那都能攀上關系。

不過二人都是聰明人,羅長青不會過問太多謝成宜的事,謝成宜也不會問他。

“太原之事如今算是定下了,只是看這位元貞公主作為,怕是當初不僅僅只是為了帶出太原之事。就照這麽造勢下去,以後誰明面上反對她涉政,民間百姓都會罵對方是貪官汙吏,如今一來,誰還敢出頭?”

羅長青可不會說無謂之言,尤其今日他擇了這間茶樓,真就沒有其他目的?

“此女頗有心機,不好對付。”

謝成宜言語簡短,也是不好說太多,畢竟他這輩子吃得最大一次虧,就應在此女身上。

是無意攪局,還是另有其他?此事暫時不好言說,但僅憑露出的只鱗片甲,就知此女不簡單。

“其實各家相公諸位大人們,哪是怕她涉政,一個公主涉政,能做什麽?哪怕當年太皇太後,令由中出,也得下面有辦事的人。若沒有辦事的人,一個宮中婦人能做什麽?”

這位公主有什麽?

她什麽也沒有,不足為懼。

那他說了半天,想說什麽?

謝成宜看了過來。

羅長青一陣失笑,低聲道:“這位公主是有個弟弟的,七皇子雖不是德妃親生,卻記在德妃名下,只是德妃去的久,此事少有人提。”

所以——

謝成宜懂了。

先不提太子,明面上只有呂相公為太子之師。趙王及王貴妃一脈,背後是尚書左丞王相公,永王和陳貴儀一脈,背後是尚書右丞陳相公,吳王和周淑妃一脈,背後是三司之鹽鐵司副使周懌。

還有蜀王劉貴容一脈,背後是劉中書。

每一個皇子背後,都或明或暗跟朝堂上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就謝成宜所知,羅長青此人看似誰都不沾,跟各處都有點關系,但實際上應該是背靠著趙王一脈,怪不得今日對這位元貞公主如此多的著墨。

“所以你覺得這位公主突然殺出來,是想為信王奪嫡?”

羅長青但笑不語。

直到喝完一盞茶後,才道:“誰知道呢,總之如今盯著這位的可不少。”

這不是他該關心的,謝成宜還是有自知之明,自己如今的位置還沒到關心奪嫡之事的程度。

“這次元貞公主入主尚書內省,百官進宮勸諫,未曾想此女竟將太原之事帶了出來。而第一個出來呼應的,卻是那位權少保。”

所以呢?

謝成宜直視對方,這次羅長青也沒有避讓。

“難道——你不想報仇?”

謝成宜眼色一暗,面上還是無表情,手指卻是輕輕一動,掀翻了面前的茶盞。

茶盞歪斜,其內茶水靜靜流淌出來。

羅長青一怔,旋即失笑搖頭:“你啊你,何必動怒?難道經此一事,你還沒發現這些人都道貌岸然,為其辦事風險自擔,還沒什麽好處。你我皆出自寒門,若不四處逢源,怕是早就被吞得骨頭都不剩。”

“所以你逢源上那群宦官?”

羅長青還是失笑:“你啊,終究還是年輕了些,所謂逢源,不過是為己所用罷了。”

“包括趙王?”

“包括趙王。”

這時,樓下又是一陣叫好聲起,也不知那說書先生又編了那位元貞公主什麽生平軼事,又引得滿堂喝彩。

倒下的茶盞被扶起,再度註滿。

“喝茶。”

.

除了太學和市井,各個武官武將乃至禁軍中,也在議論這件事。

尤其是禁軍,駐守京師重地,人數之多之廣,不比市井百姓的範圍小。

這麽多年以來,一直是文官壓著武官打,打得他們腰桿不直擡不起頭,這般好的時機,誰會放過?

哪怕不針對什麽,只為了嘲笑那些文官們,也要說笑議論兩句,就為了貶低這些平時道貌岸然的人。

甚至有些那官員,在朝堂上和政敵吵起來,也學會了‘老夫真想拿一面鏡子出來,照照你這老匹夫,到底是為私還是為公’這一招。

外面鬧得是沸沸揚揚,宮裏元貞卻是‘一無所知’,她每日還是照常去尚書內省,卻是只在其中,不再冒頭。

虞夫人笑道:“你倒是坐得住。”

元貞也笑:“並非我坐得住,不過是非常時期,都盯著我呢,我自是不能壞了直筆內人的規矩。”

此時元貞已看完今日從垂拱殿那邊轉回來的奏疏,虞夫人也過了一遍,沒什麽問題,所有劄子都需尚書內省這用印後,再發轉下去。

印是由虞夫人掌著,一枚是內尚書印,一枚是帝印。

一部分代批劄子用內尚書印即可,而親自禦批的則需要用帝印。此帝印並非平時頒布詔書時所用的玉璽,算是宣仁帝的私印,代表此奏疏皇帝已經看過了。

上印也是一項體力活兒,虞夫人年邁又有病在身,平時都是程關二人當面代勞,如今則改為元貞。

元貞一邊按類往奏疏上蓋印,一邊與虞夫人說著話。

都印完了,再抱回給洪女官,交給她轉出內省。

借由送劄子的空檔,元貞抱著東西離開了這最後一進,卻在出來之後,悄悄藏起一張空白的紙。

而那紙上赫然也印著一枚印蛻。

直到傍晚回到金華殿,元貞才悄悄拿出那張紙。

看著紙,及紙上那枚印蛻,她又是苦笑又是惆悵,許久才收攏起情緒,執筆在其上書寫著什麽。

寫完後,元貞將墨吹幹。

待其上墨完全幹後,她想找東西裝時,一時卻有些犯難了。

思來想去,去寢殿妝奩裏選了一枚金簪,也沒讓綰鳶幫忙,自己用剪子把簪子絞了,只留一截空心的簪柄。

將紙張卷起來,正好可以放在其中。

她又找來蠟,將兩頭封死,又在其上押上漆印。

如此一來就成了,她又找來一個合掌大的小荷包,將東西裝了進去。

用罷晚膳,又過了一會兒,楊變來了。

“你找我有事?”

信兒是讓希筠傳的,楊變怕元貞找自己有事,他又不在瓊林苑,就留了個心腹在那。而希筠則借著公主有東西遺留在流雲殿,去了一趟瓊林苑。

元貞也沒多話,將荷包給了他。

“權少保明日就要出發了吧?你把此物交給他,若碰見裴鵬海因搶功而置大局於不顧,就讓權少保打開,以其內之物號令其他人。”

聞言,楊變也顧不得說笑,將荷包打了開。

打開後見是一金質管狀之物,看模樣竟是從女子發簪上剪下來的,上面上了蠟封。

他看了又看元貞,眼神凝重。

“你知道些什麽?”

元貞看了他一眼,長嘆一聲。

“我什麽也不知道,不過是以防萬一。”

打從太原之事爆發,元貞就希望自己可以再做一場夢,能告訴她些許消息,可讓人失望的是,什麽也沒有。

明明知曉此乃關鍵節點——北戎能長驅直入打到上京來,就說明太原肯定出事了。這也是為何她急於促成太原之事。

可把一切都做完,她心中還是充滿了不確定感。

她不知促成太原之事,是對是錯,也不知權少保這次前去,能否功成而歸。

而且還有一件事,夢裏裴鵬海是死了的。

不是死在今年,而是在明年開春。

還是她聽下面宮人議論,說那好大一顆頭顱就懸在宮門外頭,嚇得來往行人皆不敢正眼去看。

甚至還有宮人內侍跑到宮門處去看是真是假的,據說回來後被嚇得不輕。

這說明了,裴鵬海肯定是做了什麽事,父皇才會殺他。

他能做什麽事,讓父皇置三足鼎立‘大局’不顧,要去殺他?

只能是他犯了什麽彌天大罪,逼得父皇不得不殺他平息憤怒。

光此猜想就足夠元貞浮想聯翩,所以她一再叮囑楊變,讓他告知權中青,一定要盯好裴鵬海。

可光盯著,還不足以讓她安心。

所以她又準備了此物。

“你只需知曉,此物關系我性命要害,不是碰到萬難局面,讓權少保不要打開,不要使用,你可能做到?”

看著她的眼睛,楊變僵硬地點點頭。

點完頭,他似有些憤恨道:“你這女人,總喜歡瞞著人做事!”

“不是我要瞞你,而是此事你不知道最好,你只需要交代權少保,若非碰到如上局面,此物不要打開,帶回來完璧歸趙即可。”

話說到這份上,楊變就是再傻,也知道裏面是什麽東西了。

“你就這麽信任我,信任我義父?”他皺眉低喊。

元貞走過來,看著他:“我不是信你義父,我是信他心中大義,我是信任你。你一定會幫我辦到的,是不是?”

楊變看著她的眼。

她的眼明明與平時般無二致,此刻卻有一股魔力,似哀求似篤定又似在說服,讓他聽她的,都聽她的。

良久——

“我會辦到的。”

“走了。”

“你給我等著,等我送走義父,再來找你辨個清楚明白!”

楊變忿忿丟下狠話,走了。

而元貞,本是心情沈重,倒被他這一番表現鬧得哭笑不得。

.

楊變離開皇宮後,直奔權府。

時候已經不早了,權府的人大多數都歇下了。

聽說他來了,本正準備歇下的權簡套上衣裳過來了。

“怎麽這時候來了?”

“我不找你,找義父。”

見他濃眉緊縮,顯然是有什麽事,權簡也沒有說笑,陪著他一起等。

不多時,權中青來了。

“此物義父你收著,元貞公主與我說,若此行裴鵬海不顧大局,讓你以此物之內的東西號令其他人。”

就如楊變之前反應,這話太過直白,任誰對‘此物’都有猜測。

權中青也如楊變那樣,將荷包打了開,看了看裏面那枚金管,看完後眉宇緊縮。

“這位公主一再通過你對我示警,讓我警惕裴鵬海有可能會不顧大局,她可是知道些什麽?”

楊變搖頭:“她不知道什麽,她就是對裴鵬海不放心,又覺得太原太過重要。”

權中青看了看義子,將金管放進去,把荷包收好。

“還有別的交代的?”

“她說,此物關系她性命要害,不是碰到萬難局面,此物不要打開,不要使用,完璧歸趙即可。”

權中青長嘆一聲:“我明白了。”又鄭重對楊變道,“你放心,此物若非萬不得已,且危及時局,我不會動用。”

“我對義父自然放心。”

由於明天就要出發,而朝廷這規矩眾多,明天大概天不亮就要整裝待發,所以權中青沒有多留,回去歇下了。

而權簡直到親爹走了,才發出感慨。

“這位公主倒是膽子大。”

可不是膽大包天,能號令群臣的東西,能是什麽?

左不過就是詔書或手諭,詔書需經過三省下發,以元貞如今的地位,她也無法瞞著人弄來詔書,手諭卻是不難。

元貞公主擅書,尤其在天骨鶴體一道,頗有聖上神韻。

光此言就足夠人浮想聯翩,所以若非關鍵必要之時,此物不可打開,不可使用。

權家父子都聽明白了,楊變也懂。

所以她不是膽大妄為什麽?

假傳聖上手諭,此事一旦爆出,哪怕她是公主,也必是重罪!

“她倒是信任你。”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