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扳倒諸侯王
關燈
小
中
大
第195章 扳倒諸侯王
在劉故的教導下, 兒單於詹師廬以削減人口這種極端手段幫助匈奴度過天災,順便削弱與自己為敵的右賢王勢力。
災害導致的糧食短缺因為這份殘忍得到緩解, 但它造成的後果也同樣慘烈——數以萬計的匈奴人在殺戮中失去生命,幸存者們或是淪為勝利者的奴隸或是懷著滿腔仇恨爬出屍山血海越過茫茫荒漠投奔遙遠的漢帝國。
這些人抵達漢帝國後只有兩個要求,吃飽飯,參軍報仇!
在這批人之前成群結隊抵達漢帝國邊境的匈奴窮苦牧民從他們口中得知匈奴現狀後,則無不慶幸自己做了正確的決定,同時更加堅定地想留在漢帝國。
數日後,新抵達邊境的匈奴人帶來的匈奴情報出現在未央宮的桌案上,眾臣看過後,無不震驚:“匈奴人是野獸嗎?怎麽可以為了度過天災做如此殘暴恐怖之事!”
熟讀經典的他們不是不知道災荒會導致人相食的慘劇, 但在他們的認知裏, 這類無視倫理的事情只發生在沒有受過聖人教誨的愚民身上,如今得知匈奴為了度過災荒竟自相殘殺以減少人口, 頓時感到難以置信,感慨匈奴是沒有教化的野蠻之地。
“等這群野獸發現即使殺死其他部落也不能度過災荒時,他們就會鋌而走險,劫掠大漢邊境以及靠近他們的西域小國。”
李令月冷靜地說道:“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是加固邊防、安置流亡漢地的匈奴人, 加強邊境巡邏,以防匈奴大軍入侵。此外,兒臣還有個不情之請——”
“說。”
劉徹興致盎然。
李令月道:“兒臣想趁此機會告訴所有對讓漢軍入駐有怨言的西域各國,餓紅眼睛的匈奴人隨時可能沖進他們的國家搶光他們的食物殺光他們的人民,能救他們的只有大漢。”
“是個不錯的想法。”
劉徹看向霍去病和劉解憂:“你們以為如何?”
“兒臣一切聽從父皇。”
劉解憂也道:“陛下所言極是。”
“那這件事就如此安排吧,西域想不被匈奴劫掠過安穩日子就必須服從大漢的規矩,接受西域都護府的管束。至於漢匈邊境——”
“邊境重要的堡壘要塞已經大半用混凝土做過加固, 還未完成的部分應該能在今年結束前完工。”桑弘羊一邊計算一邊道,“此外, 軍士所需的甲胄、棉衣等物也在微臣下屬的督促下日夜趕制,絕不貽誤戰機。”
“邊防是國家安穩的重中之重,由不得半點馬虎攜帶,由此產生的開支,你再多想想辦法。”
說到這裏,劉徹放緩口氣,對桑弘羊道:“這些年辛苦你了。”
“能夠在陛下身邊為大漢效力,是臣的榮幸。”
桑弘羊感激涕零地說道。
“至於地方各諸侯那邊——”
劉徹沈下臉色:“若有人膽敢勾結匈奴興風作浪,絕不寬恕!”
……
……
西域諸國早在正月派使者入長安朝見時就收到風聲,知道漢皇帝陛下有意設立西域都護府統管協調西域事務,但當漢帝國的官員在漢軍陪同下出現在本國城門前要求自國王以下所有人都接受西域都護府的統管時,國王和貴族們還是傻了眼。
類似龜茲、樓蘭之類的西域小國對此事倒是接受良好——即便漢帝國和匈奴帝國的力量不進入西域,這些小國也會被烏孫為首的西域大國欺壓,如今漢帝國設西域都護府統管西域各國,各國都有大漢駐軍,小國的日子反而可能比過去舒服愜意。
但烏孫國無法接受。
要知道,烏孫是擁有軍隊數萬人的西域大國,老國王獵驕靡是冒頓大單於的養子,因此,即便是最橫行無忌的匈奴使者也要對烏孫國禮讓三分。
漢帝國崛起,將匈奴勢力從西域趕出去以後,漢皇帝也曾長期對烏孫禮遇有加,一次將五名漢宮良家子嫁給現任烏孫國王,漢軍前往大宛“調解”安息和大月氏人矛盾路過烏孫時沒有任何冒犯侵擾行為。
因為這些原因,烏孫國始終認為自己雖然無法和大漢平起平坐,但在大漢皇帝心中的地位遠高於其他西域國家,是當之無愧的西域小霸王。
誰承想,漢皇帝新設立的西域都護府竟要一視同仁地對待烏孫國和西域其他國家!
烏孫王憤怒:“漢皇帝是看不起我們嗎?”
隨即派使者出城向漢使重聲強調道:“告訴西域都護,烏孫不會忤逆大漢與西域都護府,但烏孫要求擁有高於西域其他所有國家的地位!”
“我一定將貴國的要求轉告都護殿下。”
漢使笑容可掬,轉身返回還未完工的西域都護府。
……
“他們真是這樣要求?”
“正是。”
漢使神情無奈:“烏孫國在西域橫行多年,不願和西域諸國平等接受西域都護府協管,要求高於西域其他所有國家的地位。”
“以烏孫人的狂妄,這個要求也不算太過分。”
劉解憂曾與烏孫使者見過面,知道烏孫人自詡西域霸主,向來囂張,甚至一度提出求娶大漢宗室女:“可惜現在主導西域的是大漢。”
“那我們——”
“告訴他們,大漢設立西域都護府是為了保護在西域生活的漢人的利益,以及保證西域各國不會被匈奴軍隊入侵騷擾,並沒有讓西域各國在西域都護面前俯首稱臣的意思。各國齊聚西域都護府時,我和他們平起平坐。”
劉解憂初來乍到,不想和烏孫為首的西域各國鬧僵。
“遵命。”
使者領命,將解憂翁主的意思告訴烏孫國王。
烏孫國王原本不以為然,得知西域都護是大漢宗室女,且此女不僅身份高貴,容貌才學都出類拔萃非常人可比,頓時放緩口氣,滿面笑容地表示一定會帶頭尊重西域都護,同時希望西域都護能在都護府落成時召開宴席款待西域各國的國王與王後。
“西域願意臣服大漢,也請大漢對西域展現足夠的誠意。”
……
……
由於去年鬧蝗災的郡縣今年都積極養鴨治蝗,秋天來臨時,蝗災並沒有在漢地卷土重來,只有部分諸侯封國因為諸侯王本人的懈怠傲慢導致小範圍的蝗災肆虐,波及周邊郡縣。
不幸生在這些諸侯封國的百姓本就生活痛苦不堪重負,如今還要一邊罵咧著一邊在田間地頭拼死搶救一整年的辛勤成果,無不心中積滿怒火,恨不能沖進王宮手刃碩鼠。
但他們也知道以下犯上是死罪,庶民傷害諸侯王更是要滅三族,只好痛苦忍耐,祈禱上天早日看到諸侯王的罪惡,降下雷霆劈死這群只會騎在他們頭上作威作福的混蛋。
也有義士不願被動等待,決心冒死去長安告發諸侯王。
魯地就出現了一名這樣的義士。
他決定前往長安,告發魯王劉光貪財吝嗇,春季將百姓豢養的啄食農田蝗蟲的鴨子全部占為己有,導致秋季蝗災爆發,百姓一年辛苦顆粒無收,想活下去必須高價購買魯王宮的陳年稻谷。
“魯王殿下不給魯人活路!我願以我的性命換魯人一線生機。”
得知義士豪言,鄉鄰們紛紛拿出家裏僅有的一點錢財糧食送給義士作為沿途所用,承諾為義士奉養父母雙親。
“鄉鄰的恩德,顏優沒齒難忘。”
跪拜完父母雙親及族中長輩,義士顏優背起行囊踏上前往長安的道路。
此時的他還不知道他將在長安遭遇什麽。
……
司馬遷走進大殿,將新寫完的夏、商篇章呈現給劉徹:“陛下——”
“夏、商兩朝都寫完了?”
劉徹興致盎然,接過文稿,一邊閱讀一邊點評道:“夏和商的興盛都是因為勤儉克己,衰敗都是因為奢靡失道,可見驅使百姓需張弛有道,不可過分壓迫。”
“陛下所言極是。”
司馬遷並不完全認同皇帝的言論,但也不能公開反對。
“周朝部分,準備什麽時候動筆什麽時候寫完?”
“周朝八百年,所需書籍史料浩如煙海,臣恐怕要寫很久才能寫完……”
其實已經寫完西周的大部分內容,但因為知道皇帝性情,司馬遷不敢如實回答。
“慢慢寫,不用心急。”
劉徹淡然道:“你正在寫的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值得朕慢慢等待。”
“謝陛下。”
才華得到皇帝的認可,司馬遷心中難免湧起驕傲。
這時,他看到皇帝身邊有一名方士打扮的年輕男子:“這位是——”
“他叫虞初,是朕的黃車使者,專門為朕行秘術詛咒匈奴為首的不馴之國。”
劉徹得意介紹道:“虞初也是個有才華的人,精通《周書》,又兼得街談巷語,行秘術之餘時常為朕講述街巷的稀奇事。”
“原來這位便是黃車使者,久仰大名。”
司馬遷不喜歡虞初,但在皇帝面前,他不敢清晰表露自己對虞初的厭惡。
虞初跟在皇帝身邊多年,自然不會看不出司馬遷不喜歡自己,禮貌地笑了笑,隨即又給皇帝講新近聽說的流傳於長安街巷的風流之事。
劉徹喜歡聽這類荒誕中又帶著幾分詼諧的故事,加上匈奴最近幾年因為各種原因變得虛弱衰退,篤信天命的他難免對負責詛咒匈奴的虞初更多了幾分信任和歡喜,覺得虞初是個吉人。
司馬遷見狀,心中悠然長嘆,請求退下。
“下去吧。”
劉徹揮手讓司馬遷退下。
司馬遷行禮,躬身退出大殿,遇見皇太女殿下正與朝臣們商議國事:“殿下——”
“剛從父皇那邊出來?”
李令月一向尊重司馬遷。
“是。”
司馬遷取出夏、商兩卷的副抄本:“臣方才將夏、商兩卷獻給陛下,現將副抄本獻給殿下。”
“我一定仔細閱讀。”
李令月接過司馬遷遞來的夏、商兩卷,道:“編撰史記一事,你有需要我提供幫助的地方嗎?”
“陛下和殿下已經給予微臣足夠的信任與幫助,微臣感激不盡。”
“可我看你這說話口氣,分明是有怨恨。”
話音落,李令月讓左右暫且退下,獨留司馬遷:“方才覲見父皇時可是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
“臣……”
“但說無妨。”
“那臣就……就……”
司馬遷長嘆一聲,道:“臣方才在陛下身邊見到了黃車使者虞初。”
“虞初精通《周書》又擅長秘術詛咒,近來確實很得寵。”
“臣心中有怨並非因為嫉妒,而是——”
司馬遷咬咬牙,道:“匈奴去年連番遭遇旱災、蝗災、雪災……乃天命懲戒,陛下卻認為此事也有虞初的一份功勞,臣……臣實在……”
“父皇相信巫蠱秘術,難免生出這樣的想法,何況虞初此人雖是方士卻為人低調老實,只負責為父皇詛咒匈奴等國,並不會勸父皇吃來歷不明的丹藥,也很少對國事發表意見。”
李令月讓司馬遷別多想。
司馬遷不是小雞肚腸的人,得皇太女的勸誡,心中大為寬慰,笑道:“殿下所言極是,是我狹隘,險些誤會好人。”
“史記的編寫工作,要加快速度。”
李令月和善催促。
司馬遷道:“西周部分已經寫到周公制定周禮,明年結束以前或許能寫完西周篇章。”
“靜候。”
“謝殿下。”
……
出了皇宮後,司馬遷想起女婿楊敞家中有與周禮有關的書籍,於是坐車前往楊敞處。
途中,司馬遷聽見有人用魯地口音問路,心中一動,停下馬車,對衣衫襤褸的問路男子道:“你是魯國人?”
“是。”
“孔宅舊址離你的家有多遠?”
“僅兩三裏。”
男子如實回答。
司馬遷聞言大喜,追問道:“孔宅如今是否安然無恙?”
原來,魯國前任諸侯王恭王劉餘於景帝前三年(公元前154年)遷徙到魯地,他喜好建造宮室苑囿、飼養狗馬,曾試圖毀壞孔子舊宅來擴建他的宮室,拆孔宅中途聽到鐘磬琴瑟的聲音,以為孔子顯靈,不敢繼續拆毀。但傳聞也說魯王雖停止拆毀孔宅,卻在不久後從孔宅墻壁裏挖出了古文經傳。
司馬遷因此懷疑孔宅內部已被魯恭王嚴重破壞。
“孔宅完好,並未嚴重破損。”
“當真?”
“千真萬確。”
男子誠懇回答。
司馬遷聞言大喜,對男子道:“你叫什麽名字?來長安所為何事?若是沒有住處,可以在我家中暫住。”
“謝……謝……請問高姓大名……”
男子剛要道謝,猛然想起自己還不知對方的姓名。
司馬遷於是說出自己的身份。
得知眼前人是陛下身邊的太史令,顏優欣喜若狂,連忙說出自己的姓名以及來長安的目的。
“顏優?你姓顏,又是魯人,還可以離開魯國來長安……你的先祖可是七十二賢人之首的顏回?”
“先祖確實是顏回,但我屬於顏家旁支,只比尋常農戶人家多識得幾個字……”
“無妨……無妨……”
司馬遷欣喜,拉著顏優要上車,經車夫提醒才想起此行原本是去楊敞家借書,於是帶著顏優來到女婿楊敞處,將顏優介紹給楊敞。
楊敞是膽小懦弱之人,他見顏優雖衣衫襤褸卻雙目有神言語條理分明,竟是學富五車之人,不敢怠慢,以上賓禮款待:“先生此次來長安有何要事?”
“我……”
顏優看向司馬遷。
司馬遷道:“但說無妨。”
顏優道:“魯國遭了蝗災,魯王不但不幫百姓度過災難,還將陳年舊谷高價賣給百姓,不讓魯國人有活路,所以我來長安,想用性命為魯國百姓換一條生路。”
“這……”
楊敞大驚,趁著倒酒對司馬遷道:“父親,此事……”
“你認為不妥?”
司馬遷不悅。
楊敞道:“自大漢立國以來,從未有諸侯王因苛待封國百姓而受到懲罰。”
“凡事總有第一次。”
司馬遷性格耿直,不能忍受這等欺辱百姓、收刮民脂民膏的行為,何況前任魯王曾經為了擴建宮殿險些拆毀孔家宅邸。
“那也——”
楊敞不敢頂撞岳父,只好請岳父不要把他牽扯進去。
司馬遷無語。
……
酒足飯飽,司馬遷帶顏優離開楊敞府邸。
途中,司馬遷對顏優道:“我那女婿雖膽小怕事,但他也沒有說錯,朝廷確實不會因為諸侯王對封地百姓敲骨吸髓而嚴懲他們,你的這場抗爭恐怕——”
“我知道,我出發時就已想到此去可能性命不保,提前將父母都托付給了鄉鄰,妻子也……也請她等我一年,一年以後若不歸來就另尋他嫁……”
顏優眼神帶著悲壯。
司馬遷被顏優的耿直觸動,道:“扳倒諸侯王很難,但不是完全不能做到。”
“先生願意幫我?”
顏優直起腰,要對司馬遷行大禮。
司馬遷趕緊扶起他,道:“我只是有想法,能不能成功要看天數。”
“先生今日才與我相識便願為我做這等危險謀劃,理應受顏優大禮。”
說罷,顏優堅定下跪。
司馬遷看此人如此耿直剛正,心裏既有感慨又生無奈,命車夫前往北軍求見任安。
……
任安本是大將軍門客,如今在北軍任職,與司馬遷也是莫逆之交,見好友來訪,自然酒肉相迎,直到看到司馬遷身後的顏優——
“他是誰?”
“他叫顏優,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首顏回的後人,來自魯國……”
司馬遷將顏優的情況大概介紹一遍,希望任安能將顏優帶去見大將軍。
“為什麽是大將軍?”
任安不解。
眾所周知,長安城內皇太女夫妻權勢最盛。
司馬遷回答道:“皇太女殿下操勞國事日理萬機,冠軍侯爺忙碌軍務督促邊關,我不忍心用魯國的事情騷擾他們。何況此事涉及魯恭王。”
魯恭王劉餘是景帝之子,母親程姬。
程姬生有兩個兒子,長子魯恭王劉餘,幼子江都王劉非,江都王劉非早已過世,留下的唯一後人劉細君是皇太女的密友,也是霍光的妻子。
司馬遷因此認定此事不宜交皇太女夫妻處置——以皇太女夫妻為人,必定會秉公辦理此事,而他擔心此事讓細君翁主難堪。
任安聽了司馬遷的解釋,覺得有道理,於是帶司馬遷、顏優拜訪大將軍衛青。
……
任安等人求見時,衛青正親自教年幼的劉鳳識字讀兵書,虛歲八歲已經身高六尺有餘(一米四至一米五)的劉鵬拿著棍棒在健仆的配合下虎虎生威地操練。
見有訪客,劉鵬收斂架勢,要帶弟弟劉鳳離開。
“任安是我昔日下屬,不必回避。”
衛青讓兩個孩子留下。
“喏。”
劉鵬一臉大人姿態,正襟危坐。
劉鳳不言語,專註地看著進入廳堂的任安等人。
“拜見大將軍!”
“不必多禮。”
衛青久經風雨,看到與任安、司馬遷同行的顏優卻不動聲色,示意三人入座,還讓廚房端上六碗甜羹,現場六人,每人一碗。
“這……這……”
三人頓時受寵若驚。
第一次見到大將軍的顏優更是不知所措:“我這樣的山野草民,居然也能……”
“你們是青的客人,理應款待。”
衛青讓他們不必惶恐,坦然享用。
“謝大將軍。”
三人感動不已。
練武滿頭是汗的劉鵬也很開心。
唯獨劉鳳撅著嘴,因為他的碗比別人的碗小,碗裏的甜羹比別人少,抱怨道:“鳳兒的湯羹……湯羹特別少……”
“鳳兒還小,不能吃太多甜羹。”
衛青柔聲細氣哄小孩。
劉鳳其實也知道為什麽盛給自己的甜羹比給別人的分量少那麽多,得了衛青的解釋,便不再抱怨,在奴婢的伺候下慢悠悠吃完甜羹,擦幹凈嘴角,拉著兄長去庭院玩耍。
兩個孩子走後,任安和司馬遷立刻向衛青說明顏優身份以及顏優為何不遠千裏離開魯國來到長安。
聽完任安和司馬遷的稟告,衛青嘆道:“……想不到魯國百姓生活竟如此艱難。”
聞言,顏優趕緊跪在衛青面前,一邊用力磕頭一邊請求道:“顏優卑賤,懇求大將軍將此事稟告陛下,嚴懲魯王,救魯國百姓於水火!”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在劉故的教導下, 兒單於詹師廬以削減人口這種極端手段幫助匈奴度過天災,順便削弱與自己為敵的右賢王勢力。
災害導致的糧食短缺因為這份殘忍得到緩解, 但它造成的後果也同樣慘烈——數以萬計的匈奴人在殺戮中失去生命,幸存者們或是淪為勝利者的奴隸或是懷著滿腔仇恨爬出屍山血海越過茫茫荒漠投奔遙遠的漢帝國。
這些人抵達漢帝國後只有兩個要求,吃飽飯,參軍報仇!
在這批人之前成群結隊抵達漢帝國邊境的匈奴窮苦牧民從他們口中得知匈奴現狀後,則無不慶幸自己做了正確的決定,同時更加堅定地想留在漢帝國。
數日後,新抵達邊境的匈奴人帶來的匈奴情報出現在未央宮的桌案上,眾臣看過後,無不震驚:“匈奴人是野獸嗎?怎麽可以為了度過天災做如此殘暴恐怖之事!”
熟讀經典的他們不是不知道災荒會導致人相食的慘劇, 但在他們的認知裏, 這類無視倫理的事情只發生在沒有受過聖人教誨的愚民身上,如今得知匈奴為了度過災荒竟自相殘殺以減少人口, 頓時感到難以置信,感慨匈奴是沒有教化的野蠻之地。
“等這群野獸發現即使殺死其他部落也不能度過災荒時,他們就會鋌而走險,劫掠大漢邊境以及靠近他們的西域小國。”
李令月冷靜地說道:“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是加固邊防、安置流亡漢地的匈奴人, 加強邊境巡邏,以防匈奴大軍入侵。此外,兒臣還有個不情之請——”
“說。”
劉徹興致盎然。
李令月道:“兒臣想趁此機會告訴所有對讓漢軍入駐有怨言的西域各國,餓紅眼睛的匈奴人隨時可能沖進他們的國家搶光他們的食物殺光他們的人民,能救他們的只有大漢。”
“是個不錯的想法。”
劉徹看向霍去病和劉解憂:“你們以為如何?”
“兒臣一切聽從父皇。”
劉解憂也道:“陛下所言極是。”
“那這件事就如此安排吧,西域想不被匈奴劫掠過安穩日子就必須服從大漢的規矩,接受西域都護府的管束。至於漢匈邊境——”
“邊境重要的堡壘要塞已經大半用混凝土做過加固, 還未完成的部分應該能在今年結束前完工。”桑弘羊一邊計算一邊道,“此外, 軍士所需的甲胄、棉衣等物也在微臣下屬的督促下日夜趕制,絕不貽誤戰機。”
“邊防是國家安穩的重中之重,由不得半點馬虎攜帶,由此產生的開支,你再多想想辦法。”
說到這裏,劉徹放緩口氣,對桑弘羊道:“這些年辛苦你了。”
“能夠在陛下身邊為大漢效力,是臣的榮幸。”
桑弘羊感激涕零地說道。
“至於地方各諸侯那邊——”
劉徹沈下臉色:“若有人膽敢勾結匈奴興風作浪,絕不寬恕!”
……
……
西域諸國早在正月派使者入長安朝見時就收到風聲,知道漢皇帝陛下有意設立西域都護府統管協調西域事務,但當漢帝國的官員在漢軍陪同下出現在本國城門前要求自國王以下所有人都接受西域都護府的統管時,國王和貴族們還是傻了眼。
類似龜茲、樓蘭之類的西域小國對此事倒是接受良好——即便漢帝國和匈奴帝國的力量不進入西域,這些小國也會被烏孫為首的西域大國欺壓,如今漢帝國設西域都護府統管西域各國,各國都有大漢駐軍,小國的日子反而可能比過去舒服愜意。
但烏孫國無法接受。
要知道,烏孫是擁有軍隊數萬人的西域大國,老國王獵驕靡是冒頓大單於的養子,因此,即便是最橫行無忌的匈奴使者也要對烏孫國禮讓三分。
漢帝國崛起,將匈奴勢力從西域趕出去以後,漢皇帝也曾長期對烏孫禮遇有加,一次將五名漢宮良家子嫁給現任烏孫國王,漢軍前往大宛“調解”安息和大月氏人矛盾路過烏孫時沒有任何冒犯侵擾行為。
因為這些原因,烏孫國始終認為自己雖然無法和大漢平起平坐,但在大漢皇帝心中的地位遠高於其他西域國家,是當之無愧的西域小霸王。
誰承想,漢皇帝新設立的西域都護府竟要一視同仁地對待烏孫國和西域其他國家!
烏孫王憤怒:“漢皇帝是看不起我們嗎?”
隨即派使者出城向漢使重聲強調道:“告訴西域都護,烏孫不會忤逆大漢與西域都護府,但烏孫要求擁有高於西域其他所有國家的地位!”
“我一定將貴國的要求轉告都護殿下。”
漢使笑容可掬,轉身返回還未完工的西域都護府。
……
“他們真是這樣要求?”
“正是。”
漢使神情無奈:“烏孫國在西域橫行多年,不願和西域諸國平等接受西域都護府協管,要求高於西域其他所有國家的地位。”
“以烏孫人的狂妄,這個要求也不算太過分。”
劉解憂曾與烏孫使者見過面,知道烏孫人自詡西域霸主,向來囂張,甚至一度提出求娶大漢宗室女:“可惜現在主導西域的是大漢。”
“那我們——”
“告訴他們,大漢設立西域都護府是為了保護在西域生活的漢人的利益,以及保證西域各國不會被匈奴軍隊入侵騷擾,並沒有讓西域各國在西域都護面前俯首稱臣的意思。各國齊聚西域都護府時,我和他們平起平坐。”
劉解憂初來乍到,不想和烏孫為首的西域各國鬧僵。
“遵命。”
使者領命,將解憂翁主的意思告訴烏孫國王。
烏孫國王原本不以為然,得知西域都護是大漢宗室女,且此女不僅身份高貴,容貌才學都出類拔萃非常人可比,頓時放緩口氣,滿面笑容地表示一定會帶頭尊重西域都護,同時希望西域都護能在都護府落成時召開宴席款待西域各國的國王與王後。
“西域願意臣服大漢,也請大漢對西域展現足夠的誠意。”
……
……
由於去年鬧蝗災的郡縣今年都積極養鴨治蝗,秋天來臨時,蝗災並沒有在漢地卷土重來,只有部分諸侯封國因為諸侯王本人的懈怠傲慢導致小範圍的蝗災肆虐,波及周邊郡縣。
不幸生在這些諸侯封國的百姓本就生活痛苦不堪重負,如今還要一邊罵咧著一邊在田間地頭拼死搶救一整年的辛勤成果,無不心中積滿怒火,恨不能沖進王宮手刃碩鼠。
但他們也知道以下犯上是死罪,庶民傷害諸侯王更是要滅三族,只好痛苦忍耐,祈禱上天早日看到諸侯王的罪惡,降下雷霆劈死這群只會騎在他們頭上作威作福的混蛋。
也有義士不願被動等待,決心冒死去長安告發諸侯王。
魯地就出現了一名這樣的義士。
他決定前往長安,告發魯王劉光貪財吝嗇,春季將百姓豢養的啄食農田蝗蟲的鴨子全部占為己有,導致秋季蝗災爆發,百姓一年辛苦顆粒無收,想活下去必須高價購買魯王宮的陳年稻谷。
“魯王殿下不給魯人活路!我願以我的性命換魯人一線生機。”
得知義士豪言,鄉鄰們紛紛拿出家裏僅有的一點錢財糧食送給義士作為沿途所用,承諾為義士奉養父母雙親。
“鄉鄰的恩德,顏優沒齒難忘。”
跪拜完父母雙親及族中長輩,義士顏優背起行囊踏上前往長安的道路。
此時的他還不知道他將在長安遭遇什麽。
……
司馬遷走進大殿,將新寫完的夏、商篇章呈現給劉徹:“陛下——”
“夏、商兩朝都寫完了?”
劉徹興致盎然,接過文稿,一邊閱讀一邊點評道:“夏和商的興盛都是因為勤儉克己,衰敗都是因為奢靡失道,可見驅使百姓需張弛有道,不可過分壓迫。”
“陛下所言極是。”
司馬遷並不完全認同皇帝的言論,但也不能公開反對。
“周朝部分,準備什麽時候動筆什麽時候寫完?”
“周朝八百年,所需書籍史料浩如煙海,臣恐怕要寫很久才能寫完……”
其實已經寫完西周的大部分內容,但因為知道皇帝性情,司馬遷不敢如實回答。
“慢慢寫,不用心急。”
劉徹淡然道:“你正在寫的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值得朕慢慢等待。”
“謝陛下。”
才華得到皇帝的認可,司馬遷心中難免湧起驕傲。
這時,他看到皇帝身邊有一名方士打扮的年輕男子:“這位是——”
“他叫虞初,是朕的黃車使者,專門為朕行秘術詛咒匈奴為首的不馴之國。”
劉徹得意介紹道:“虞初也是個有才華的人,精通《周書》,又兼得街談巷語,行秘術之餘時常為朕講述街巷的稀奇事。”
“原來這位便是黃車使者,久仰大名。”
司馬遷不喜歡虞初,但在皇帝面前,他不敢清晰表露自己對虞初的厭惡。
虞初跟在皇帝身邊多年,自然不會看不出司馬遷不喜歡自己,禮貌地笑了笑,隨即又給皇帝講新近聽說的流傳於長安街巷的風流之事。
劉徹喜歡聽這類荒誕中又帶著幾分詼諧的故事,加上匈奴最近幾年因為各種原因變得虛弱衰退,篤信天命的他難免對負責詛咒匈奴的虞初更多了幾分信任和歡喜,覺得虞初是個吉人。
司馬遷見狀,心中悠然長嘆,請求退下。
“下去吧。”
劉徹揮手讓司馬遷退下。
司馬遷行禮,躬身退出大殿,遇見皇太女殿下正與朝臣們商議國事:“殿下——”
“剛從父皇那邊出來?”
李令月一向尊重司馬遷。
“是。”
司馬遷取出夏、商兩卷的副抄本:“臣方才將夏、商兩卷獻給陛下,現將副抄本獻給殿下。”
“我一定仔細閱讀。”
李令月接過司馬遷遞來的夏、商兩卷,道:“編撰史記一事,你有需要我提供幫助的地方嗎?”
“陛下和殿下已經給予微臣足夠的信任與幫助,微臣感激不盡。”
“可我看你這說話口氣,分明是有怨恨。”
話音落,李令月讓左右暫且退下,獨留司馬遷:“方才覲見父皇時可是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
“臣……”
“但說無妨。”
“那臣就……就……”
司馬遷長嘆一聲,道:“臣方才在陛下身邊見到了黃車使者虞初。”
“虞初精通《周書》又擅長秘術詛咒,近來確實很得寵。”
“臣心中有怨並非因為嫉妒,而是——”
司馬遷咬咬牙,道:“匈奴去年連番遭遇旱災、蝗災、雪災……乃天命懲戒,陛下卻認為此事也有虞初的一份功勞,臣……臣實在……”
“父皇相信巫蠱秘術,難免生出這樣的想法,何況虞初此人雖是方士卻為人低調老實,只負責為父皇詛咒匈奴等國,並不會勸父皇吃來歷不明的丹藥,也很少對國事發表意見。”
李令月讓司馬遷別多想。
司馬遷不是小雞肚腸的人,得皇太女的勸誡,心中大為寬慰,笑道:“殿下所言極是,是我狹隘,險些誤會好人。”
“史記的編寫工作,要加快速度。”
李令月和善催促。
司馬遷道:“西周部分已經寫到周公制定周禮,明年結束以前或許能寫完西周篇章。”
“靜候。”
“謝殿下。”
……
出了皇宮後,司馬遷想起女婿楊敞家中有與周禮有關的書籍,於是坐車前往楊敞處。
途中,司馬遷聽見有人用魯地口音問路,心中一動,停下馬車,對衣衫襤褸的問路男子道:“你是魯國人?”
“是。”
“孔宅舊址離你的家有多遠?”
“僅兩三裏。”
男子如實回答。
司馬遷聞言大喜,追問道:“孔宅如今是否安然無恙?”
原來,魯國前任諸侯王恭王劉餘於景帝前三年(公元前154年)遷徙到魯地,他喜好建造宮室苑囿、飼養狗馬,曾試圖毀壞孔子舊宅來擴建他的宮室,拆孔宅中途聽到鐘磬琴瑟的聲音,以為孔子顯靈,不敢繼續拆毀。但傳聞也說魯王雖停止拆毀孔宅,卻在不久後從孔宅墻壁裏挖出了古文經傳。
司馬遷因此懷疑孔宅內部已被魯恭王嚴重破壞。
“孔宅完好,並未嚴重破損。”
“當真?”
“千真萬確。”
男子誠懇回答。
司馬遷聞言大喜,對男子道:“你叫什麽名字?來長安所為何事?若是沒有住處,可以在我家中暫住。”
“謝……謝……請問高姓大名……”
男子剛要道謝,猛然想起自己還不知對方的姓名。
司馬遷於是說出自己的身份。
得知眼前人是陛下身邊的太史令,顏優欣喜若狂,連忙說出自己的姓名以及來長安的目的。
“顏優?你姓顏,又是魯人,還可以離開魯國來長安……你的先祖可是七十二賢人之首的顏回?”
“先祖確實是顏回,但我屬於顏家旁支,只比尋常農戶人家多識得幾個字……”
“無妨……無妨……”
司馬遷欣喜,拉著顏優要上車,經車夫提醒才想起此行原本是去楊敞家借書,於是帶著顏優來到女婿楊敞處,將顏優介紹給楊敞。
楊敞是膽小懦弱之人,他見顏優雖衣衫襤褸卻雙目有神言語條理分明,竟是學富五車之人,不敢怠慢,以上賓禮款待:“先生此次來長安有何要事?”
“我……”
顏優看向司馬遷。
司馬遷道:“但說無妨。”
顏優道:“魯國遭了蝗災,魯王不但不幫百姓度過災難,還將陳年舊谷高價賣給百姓,不讓魯國人有活路,所以我來長安,想用性命為魯國百姓換一條生路。”
“這……”
楊敞大驚,趁著倒酒對司馬遷道:“父親,此事……”
“你認為不妥?”
司馬遷不悅。
楊敞道:“自大漢立國以來,從未有諸侯王因苛待封國百姓而受到懲罰。”
“凡事總有第一次。”
司馬遷性格耿直,不能忍受這等欺辱百姓、收刮民脂民膏的行為,何況前任魯王曾經為了擴建宮殿險些拆毀孔家宅邸。
“那也——”
楊敞不敢頂撞岳父,只好請岳父不要把他牽扯進去。
司馬遷無語。
……
酒足飯飽,司馬遷帶顏優離開楊敞府邸。
途中,司馬遷對顏優道:“我那女婿雖膽小怕事,但他也沒有說錯,朝廷確實不會因為諸侯王對封地百姓敲骨吸髓而嚴懲他們,你的這場抗爭恐怕——”
“我知道,我出發時就已想到此去可能性命不保,提前將父母都托付給了鄉鄰,妻子也……也請她等我一年,一年以後若不歸來就另尋他嫁……”
顏優眼神帶著悲壯。
司馬遷被顏優的耿直觸動,道:“扳倒諸侯王很難,但不是完全不能做到。”
“先生願意幫我?”
顏優直起腰,要對司馬遷行大禮。
司馬遷趕緊扶起他,道:“我只是有想法,能不能成功要看天數。”
“先生今日才與我相識便願為我做這等危險謀劃,理應受顏優大禮。”
說罷,顏優堅定下跪。
司馬遷看此人如此耿直剛正,心裏既有感慨又生無奈,命車夫前往北軍求見任安。
……
任安本是大將軍門客,如今在北軍任職,與司馬遷也是莫逆之交,見好友來訪,自然酒肉相迎,直到看到司馬遷身後的顏優——
“他是誰?”
“他叫顏優,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首顏回的後人,來自魯國……”
司馬遷將顏優的情況大概介紹一遍,希望任安能將顏優帶去見大將軍。
“為什麽是大將軍?”
任安不解。
眾所周知,長安城內皇太女夫妻權勢最盛。
司馬遷回答道:“皇太女殿下操勞國事日理萬機,冠軍侯爺忙碌軍務督促邊關,我不忍心用魯國的事情騷擾他們。何況此事涉及魯恭王。”
魯恭王劉餘是景帝之子,母親程姬。
程姬生有兩個兒子,長子魯恭王劉餘,幼子江都王劉非,江都王劉非早已過世,留下的唯一後人劉細君是皇太女的密友,也是霍光的妻子。
司馬遷因此認定此事不宜交皇太女夫妻處置——以皇太女夫妻為人,必定會秉公辦理此事,而他擔心此事讓細君翁主難堪。
任安聽了司馬遷的解釋,覺得有道理,於是帶司馬遷、顏優拜訪大將軍衛青。
……
任安等人求見時,衛青正親自教年幼的劉鳳識字讀兵書,虛歲八歲已經身高六尺有餘(一米四至一米五)的劉鵬拿著棍棒在健仆的配合下虎虎生威地操練。
見有訪客,劉鵬收斂架勢,要帶弟弟劉鳳離開。
“任安是我昔日下屬,不必回避。”
衛青讓兩個孩子留下。
“喏。”
劉鵬一臉大人姿態,正襟危坐。
劉鳳不言語,專註地看著進入廳堂的任安等人。
“拜見大將軍!”
“不必多禮。”
衛青久經風雨,看到與任安、司馬遷同行的顏優卻不動聲色,示意三人入座,還讓廚房端上六碗甜羹,現場六人,每人一碗。
“這……這……”
三人頓時受寵若驚。
第一次見到大將軍的顏優更是不知所措:“我這樣的山野草民,居然也能……”
“你們是青的客人,理應款待。”
衛青讓他們不必惶恐,坦然享用。
“謝大將軍。”
三人感動不已。
練武滿頭是汗的劉鵬也很開心。
唯獨劉鳳撅著嘴,因為他的碗比別人的碗小,碗裏的甜羹比別人少,抱怨道:“鳳兒的湯羹……湯羹特別少……”
“鳳兒還小,不能吃太多甜羹。”
衛青柔聲細氣哄小孩。
劉鳳其實也知道為什麽盛給自己的甜羹比給別人的分量少那麽多,得了衛青的解釋,便不再抱怨,在奴婢的伺候下慢悠悠吃完甜羹,擦幹凈嘴角,拉著兄長去庭院玩耍。
兩個孩子走後,任安和司馬遷立刻向衛青說明顏優身份以及顏優為何不遠千裏離開魯國來到長安。
聽完任安和司馬遷的稟告,衛青嘆道:“……想不到魯國百姓生活竟如此艱難。”
聞言,顏優趕緊跪在衛青面前,一邊用力磕頭一邊請求道:“顏優卑賤,懇求大將軍將此事稟告陛下,嚴懲魯王,救魯國百姓於水火!”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