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匈奴和談使者
關燈
小
中
大
第106章 匈奴和談使者
“聽說陛下原本只是讓匈奴單於去朔方城見他, 可惜匈奴單於拒絕了。陛下一怒之下才宣布要禦駕親征。”
“這麽丟人的事,誰做匈奴單於都不可能答應啊。”
“是這個道理, 不過我作為大漢子民還是希望匈奴人能答應!多威風啊!”
“大漢歷代先帝看到陛下如此作為,一定也倍感欣慰!”
“可不是!”
……
雖然天子禦駕親征可能對國庫造成重大負擔,但陛下自繼位以來,至今為止發動的,每一場對外戰爭都以勝利結束。
因此,百姓們看到陛下禦駕親征只會想到陛下此去標志著自高祖白登之圍至今持續近百年的恥辱徹底成為過去、險些讓大漢稱臣的匈奴帝國即將正式臣服在大漢天子腳下、匈奴人從此以後再也不敢輕易越過邊境騷擾大漢疆土……內心深處湧動有幸生在這個時代的驕傲與豪邁。
劉據也為父皇的離開感到由衷的高興。
如此一來,接下來至少半年時間他都不必活在父皇的陰影下,戰戰兢兢揣摩父皇的心意。
更讓劉據愉悅的是,李延年作為協律都尉帶領樂府成員隨父皇前往朔方城, 李廣利卻不在隨父皇禦駕親征的隊伍中——他擔心李夫人和她腹中胎兒, 主動請求留下照顧妹妹。
這可是你自己要求的!
劉據憤憤地想。
時至今日,他已經不會公開針對李夫人或是李廣利, 畢竟,李夫人是父皇的寵妃,懷了父皇的孩子,萬一李夫人因為李廣利的事情受到驚嚇失去孩兒, 他便會成為不忠不孝的罪人。
但他可以在李夫人生下孩子後找機會殺死李廣利!
反正父皇巡邊期間,國事依然送到父皇身邊交由父皇處理,長安城內大小事務卻由太子做主,屆時,只要不傷及李夫人和她的孩子,他想怎麽依律處置李廣利都可以!
李廣利其實也知道以自己如今和太子的惡劣關系,皇帝出巡期間不隨陛下去邊關反而留在皇宮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但比起自身可能遭遇的危險,他更怕妹妹肚子裏的龍胎遭遇危險。
只要妹妹平安生下陛下的皇子, 就算我因此死在太子手中,將來也能讓太子為我償命!
李廣利暗暗想著。
他是生長在社會最底層的野草,他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才華,但他擁有比野草更韌性的狠毒與頑強。
敢讓他妹妹的龍胎生不下來,即便那人貴為太子也要小心被他這條來自長安街頭的野狗咬下一口肉!
目送皇帝禦駕親征匈奴的恢弘車駕浩浩蕩蕩離開長安的那天,劉據和李廣利都露出的心照不宣的笑容。
……
……
不論是對漢帝國還是對匈奴,朔方城都是意義重大的存在。
時間暫時倒回到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
因為馬邑之圍(公元前133年)的無功而返,匈奴對漢帝國的欺壓報覆日益囂張,不願繼續忍耐的年輕君主以李廣、衛青、公孫賀、公孫敖四人為將軍,各領一萬騎兵出擊匈奴,其中兩路失敗,一路無功而還,唯獨衛青果敢冷靜,深入險境,直搗匈奴祭天聖地龍城,取得勝利,史書稱為龍城大捷。
從此,在抗擊匈奴這件事情上,皇帝再也沒了顧忌,只管放心大膽地提出戰略構想,讓衛青為首的年輕將軍們為他實現。
而衛青也沒有辜負劉徹的期望。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報覆漢帝國,大舉入侵上谷、漁陽,先攻破遼西,殺死遼西太守,打敗漁陽守將韓安國,劫掠百姓兩千多人。衛青率大軍進攻匈奴盤踞的河南地(河套地區),采用迂回側擊的戰術,繞到匈奴軍的後方迅速攻占高闕,切斷駐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樓煩王同單於王庭的聯系。而後,衛青又率精騎,飛兵南下,進到隴縣西,形成了對白羊王、樓煩王的包圍,最終奪得水草豐美的河套地區。
衛青為漢帝國奪得河套地區後,關於如何處理河套地區,朝堂一度爆發激烈爭論,不少人認為河套地區雖然水草豐美但四周都是匈奴部落,難以駐守,應當放棄。
然而劉徹堅持認為必須將河套地區完整收入大漢疆域,於是派大量勞工前往河套地區,在隨時可能發動反攻作戰的匈奴人的瞪視下修築朔方城,並設朔方郡、五原郡,從內地遷徙十萬人前往定居,還修覆了秦時蒙恬所築的邊塞和沿河的防禦工事。
從此,匈奴騎兵再也無法輕易越過長城威脅長安,漢帝國卻可以通過屯兵朔方隨時監視、出擊匈奴!
……
“時隔十六年,朕終於來到了朔方!在仲卿為朕奪回的土地上由朕親自下令鑄造的城市!”
看著逐漸出現在地平線盡頭的宏偉的朔方城,劉徹不禁有感而發。
十六年前,他和衛青都還年輕,一個剛到而立之年,一個二十多歲,都處於男人生命中最有精力也最有夢想的時刻。
“朕能夠在夢想準備起飛的時候遇上仲卿,是上天對朕的厚愛。”
不同於對待普通臣子的陰陽怪氣,此刻的劉徹眼中閃爍的全是真誠,言語間也充滿對往昔美好歲月的懷念與回憶。
與皇帝同乘的衛青聞言,真情嘆道:“臣能在最好的年華遇上陛下、為陛下成就夢想,何嘗不是被上天厚愛?”
“朕相信,千百年以後依然有人傳唱朕與仲卿這一生的相遇相知相許!而後世的無數帝王也會渴望如朕遇上仲卿那樣遇上只屬於他們的仲卿。”
說到這裏,劉徹臉上流出一抹疲憊。
再怎麽自信滿滿自詡精力充沛,他終究已經蒼老,是個年近半百的老人。
好在此時浩浩蕩蕩的禦駕親征隊伍已經抵達朔方城下,定居朔方城的百姓們——無論漢人還是匈奴人,聽說皇帝陛下親臨朔方城,紛紛穿上節日的彩衣,跪在道路兩旁。
車鑾緩緩進入朔方城,劉徹看著跪在兩旁的百姓,發現其中有不少人都是匈奴人裝扮:“這是怎麽回事?”
“朔方城自建成以來,便常有匈奴人驅趕牛羊前來,請求定居,”衛青道,“本地郡縣認為他們自願歸順大漢,又何必把人趕走?”
“他們進入朔方以後可有拋棄匈奴習俗,從漢俗、說漢語?”
“年邁的匈奴人無法拋棄匈奴習俗,但年輕的匈奴人定居朔方城後不久就生活習俗與漢人相差無幾。”
“這樣倒也不錯。”
劉徹對匈奴人主動歸順後依從漢俗、學習漢語的態度表示滿意,隨後補充道:“這裏雖是帝國邊疆,氣候苦寒,物產貧乏,但對百姓的教化絕不能因此有所疏忽遺漏!尤其是對那些主動歸順大漢的匈奴人!要讓他們徹底拋棄匈奴習俗,融入大漢,成為真正的大漢子民!”
“喏。”
……
天子車駕之後是公主的車駕。
隔著面紗,李令月凝視著這片土地,感受著兩世都主要生活在長安的自己從未有機會體會的獨屬於草原的粗獷和淩冽。
“不要輕易吹風,對身體不好。”
霍去病提醒李令月。
李令月知道他擔心自己,笑道:“都已經好生將養了小半年,怎麽可能還吹不得風。”
“但是——”
“鵬兒也想好好看看這些地方。”
李令月拿孩子擋霍去病。
“你怎麽……”
霍去病無奈,直到當他看到妻子懷中的長子此刻竟然真用對一歲嬰孩而言太過專註認真的眼神打量著朔方城時,神情頓時變得嚴肅。
一直以來,他都堅信鯤鵬轉世是朝臣為迎合皇帝喜好結合特殊的天象編造的謊言,直到看到兒子此刻表現出的嚴肅專註,心中終於產生了一點遲疑。
或許,這個孩子真的生來就背負著一些東西,一些特殊的天命。
當然如果孩子長大以後泯然眾人,他也不會感到失望,頂多有點遺憾。
畢竟,霍光與他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卻完全不懂調兵遣將,舅舅的三個兒子也同樣沒能繼承舅舅的天賦。
……
……
冗長的隊伍穿過朔方城,抵達離宮。
因為此地靠近匈奴,即便有六萬騎兵提前駐紮,衛青與霍去病到達離宮後依然親自部署並檢查離宮的周邊,確保萬無一失。
劉徹享受地聽著離宮外如奔雷般響個不停地馬蹄聲,目光落到女兒身上:“姣兒——”
“父皇又想帶走鵬兒?”
李令月假裝不同意,牢牢抱住兒子。
劉徹見意圖被當場拆穿,尷尬地表示:“朕怎麽可能……朕是……定居朔方城的匈奴人為了表示臣服,向朕進獻多件禮物,其中有幾個小玩意看著不錯,朕想賞賜給你和鵬兒。”
“什麽小玩意?”
李令月來了興趣。
劉徹命中常侍端上定居此地的匈奴人進獻漢皇帝的禮物,全是各種樣式的黃金飾品,其中不少飾品表面裝飾著龍,因為匈奴人和漢人一樣以龍為神靈圖騰。
“這個黃金雲龍步搖發冠簪,朕覺得不錯,很適合你。”
劉徹挑出發冠簪,遞給李令月。
李令月見狀,接過發簪:“謝父——父皇!你!”
原來,劉徹竟在她放下孩子雙手接發簪的時候把孩子摟到懷中!
“朕還有一件小東西準備給他戴上。”
劉徹臉皮厚,理所應當地拿起盤上的黃金小掛件,掛在繈褓上:“這是匈奴祭祀在舉行祭天儀式時佩戴的裝飾。”
“它的花紋和父皇賜給女兒的發冠簪——”
“很像,對不對?”
劉徹得意地對女兒介紹道:“這個發冠簪是匈奴工匠為祭天金人特別鑄造。傳說匈奴祭拜的龍神化為人形是個頭戴雲龍步搖發冠的美貌絕倫之人,所以金人鑄造完成後還要額外鑄造一頂雲龍步搖發冠,祭祀的時候戴在祭天金人頭上。”
“想不到匈奴人也有這麽豐富浪漫的想象。”
李令月有點意外。
在她前世生活的唐朝,曾經雄踞北方的匈奴早已消失在歷史中,在匈奴之後成為草原霸主的柔然、鮮卑等民族建立的帝國也煙消雲散,橫在大唐邊境的突厥帝國雖然與其他崛起於草原的游牧民族一樣逐草木而居,畢竟不是真正的匈奴後裔,風俗、信仰都與漢帝國時期的匈奴完全不同。
“回稟公主殿下,根據我們父子搜集佐證,匈奴人很可能和大漢子民一樣是黃帝後人。”一旁的司馬談突然插話。
“黃帝後人?”
李令月想起《史記》中對於匈奴的來歷記敘:“匈奴,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曰淳維。”
也就是說,按司馬遷的考證,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遺民,商湯滅桀後,夏朝移民被迫遷徙並在遷徙過程中融合了原本居住在草原的游牧民族,以及月氏、樓蘭、烏孫等西域各小國的人,最終成為匈奴。
所以,如今的匈奴即便生活習俗與中原完全不同,卻還和中原一樣尊奉祖宗,以龍為神靈圖騰,效仿秦始皇鑄造金人用於祭祀。
想到這裏,李令月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或許有一天,匈奴人會重新成為漢人。”
“姣兒認為匈奴人將來可能成為漢人?”
劉徹流露出明顯的興致:“長安的迂腐儒生們時常誹謗朕,認為朕安置主動投降大漢的匈奴部落是以大漢百姓的心血滋養匈奴的強盜。尤其是汲黯,他活著的時候每次碰到這種事情都是明知朕不會聽還要故意說出來惹朕不開心。但是朕不認為朕的措施有問題。”
“父皇寬容對待主動投降大漢的匈奴部落的措施怎麽可能有錯?”李令月道,“父皇派將士擊殺匈奴,因為匈奴百年來一直為禍大漢,劫掠大漢子民,搶奪大漢財物,占領大漢的土地,但如果匈奴百姓主動歸順大漢,遵從漢人習俗、使用漢人語言、學習漢人經典、忠於大漢皇帝,他們便不再是匈奴人而是漢人,自然能夠得到大漢的主人的愛護。”
“你說得很對,朕確實是這樣想的。”
劉徹瞇著眼睛輕打節拍:“朕希望有一天,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四海之內,八荒之地,皆為漢臣。不管是匈奴人、大宛人、月氏人、烏孫人、南越人……在朕的夢想中,所有人都將只剩下一個身份,漢人!寫漢字說漢語穿漢服從漢俗的漢人!”
“父皇的夢想一定會實現!”
李令月脫口而出。
劉徹抱在懷中的嬰孩也在此時突然咿咿呀呀地喊出聲音,仿佛在回應皇帝關於天下的宏偉夢想。
看到至親之人都真誠認同自己,劉徹不由露出欣慰笑容。
……
……
為了保證皇帝禦駕親征巡查朔方期間絕對不發生意外,早在皇帝車鑾抵達前,衛青已經派了六支騎兵對朔方周圍數百裏進行清查掃蕩,如今又和霍去病親自檢查離宮周圍的戍守安全工作,可謂是萬無一失。
結果——
兩人完成工作準備回離宮,突然看到前方塵土沸騰,一支至少千人的精銳騎兵隊伍打著匈奴王庭的旗幟朝離宮方向沖來。
“怎麽回事?”
衛青頓時神色警惕。
霍去病:“舅舅不必擔心,我親自前去查看。”
聞言,衛青道:“陛下正在離宮休憩,不要驚擾他,確定這些匈奴騎兵來意後,把他們帶到一百裏外的地方處理。”
“喏。”
“還有,註意安全。”
“舅舅放心。”
霍去病上馬,領著禁軍精銳朝突然出現的打著匈奴旗幟的騎兵隊伍沖去。
“來者何人!可知道此地乃大漢皇帝離宮!擅入者殺無赦!還不立刻停下!”
喊話的同一時間,隨霍去病行動的禁軍精銳已經環首刀亮出刀鋒、利箭壓上弓弦、強弩紛紛裝滿,隨時準備格殺這支突然出現在大漢皇帝離宮範圍的匈奴騎兵隊伍!
“不要!不要動手!”
聽到喊話,匈奴騎兵那邊傳來求饒的呼喊,緊接著,整支隊伍停了下來,隊伍中走出一個穿漢地服飾的匈奴青年。
這個明顯出身不凡的匈奴青年走出匈奴人的騎兵隊伍後,立刻摘下表面鑲嵌著寶石的佩刀和弓箭等武器,扔在一邊,走到距離霍去病不到一丈的近處,對馬上的霍去病行鞠躬禮:“我是烏稚大單於的使者,大單於派我來漢皇帝離宮向漢皇帝問候。”
“是嗎?”
霍去病瞇眼打量自稱烏稚單於使者要求見皇帝陛下的匈奴男子。
後者感受到霍去病的不信任,忍著顫抖的寒意,解釋道:“大單於經過謹慎考慮,決定來朔方城與漢皇帝陛下見面,我是大單於的使者,也是他的侄子,我的祖母是你們漢皇帝送到匈奴王庭的和親公主。”
“你的祖母是和親公主?”
得知匈奴青年是和親公主的後代,霍去病看他的眼神有了幾分和善。
“正是。”
匈奴青年取出祖母留給他的一方私印,雙手奉給霍去病。
霍去病接過玉石私印,果真是景帝年間嫁到匈奴的劉氏宗室女的物品:“烏稚單於真打算來朔方城和陛下見面?”
“大單於願意承認漢皇帝陛下對匈奴的勝利,希望通過在朔方城的這次見面讓漢帝國和匈奴帝國從此再無戰爭。”
“這是他的夢想?”
霍去病唇角冷笑。
匈奴青年也知道霍去病不信這番話,非常勉強地擠出笑容:“大單於是這樣對我說的。”
“好,你隨我入宮覲見皇帝陛下。”
說話間,霍去病身後有隨從牽出一匹馬,請自稱和親公主後代的匈奴青年使者上馬,與驃騎將軍同去離宮覲見皇帝陛下。
匈奴青年帶來的上千騎兵安靜地留在原地,一動不動。
……
……
“陛下!冠軍侯從外面帶回了匈奴使者!”
中常侍小碎步來到正和女兒下棋、逗孩子的劉徹面前,激動地稟告道。
“匈奴使者?”
劉徹詫異,“他不是和仲卿一起巡查離宮周圍的戍守警戒嗎?怎麽突然帶回匈奴使者?”
“陛下,這件事情——”
中常侍正要解釋來龍去脈,霍去病已經出現在劉徹的視野:“父皇!”
“怎麽回事?趕緊給朕解釋一下!”
劉徹催促霍去病。
霍去病拿出匈奴青年給他的漢帝國和親公主的玉石私印,交給劉徹:“父皇,匈奴使者自稱大漢和親公主的後代,奉烏稚單於命令前來。”
“他想幹什麽?”
“烏稚單於有意來朔方城見陛下,正式承認大漢對匈奴的全面勝利。”霍去病道,“他期盼這次見面後兩國從此邊境和平、再無兵戈。”
“他想得很美。”
劉徹嘲諷烏稚單於。
倒不是劉徹不信烏稚單於的和談誠意,而是匈奴的制度和漢帝國完全不同,即便烏稚單於真心祈求和平,願意臣服大漢,匈奴境內的無數小王和他們的部落也不會因為烏稚單於是匈奴大單於就服從他的命令,遵守即將簽訂的以承認漢帝國對匈奴的全面勝利為前提的兩國和平協議。
不過即便如此,劉徹也還是收下和親公主的玉石私印,並接見這個漢名劉故的匈奴使者。
……
因為是和親公主的後代,劉徹見到匈奴青年後允許他坐在近處,細細端詳他的面容,試圖從他的臉上找到劉姓宗室女的痕跡。
可惜,劉故只有眼睛依稀有幾分劉家人的痕跡,其餘都是典型的匈奴樣貌。
劉徹不免感到惋惜,問:“劉故這個名字是誰給你取得?”
“是祖母,祖母說她幾乎每天都會夢見故鄉長安,但她註定埋葬在匈奴草原,”劉故露出悲傷神色,“於是她為我父親取漢名劉故,我父親又把這個漢名傳給我,希望我或是我的後代有一天能回到祖母的故地,將她的私印交給漢皇帝,告訴漢皇帝,宗室女劉晨君直到生命最後一刻都沒有忘記自己是漢人,依然忠於大漢忠於陛下。”
劉徹動容,問道:“她死後葬在哪裏?”
“葬在漠南,一處能夠看到長安的高山上,”劉故道,“那裏也是幾乎所有漢家和親公主的葬地,她們生不能返回故鄉,希望死後可以化為魂魄回到漢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聽說陛下原本只是讓匈奴單於去朔方城見他, 可惜匈奴單於拒絕了。陛下一怒之下才宣布要禦駕親征。”
“這麽丟人的事,誰做匈奴單於都不可能答應啊。”
“是這個道理, 不過我作為大漢子民還是希望匈奴人能答應!多威風啊!”
“大漢歷代先帝看到陛下如此作為,一定也倍感欣慰!”
“可不是!”
……
雖然天子禦駕親征可能對國庫造成重大負擔,但陛下自繼位以來,至今為止發動的,每一場對外戰爭都以勝利結束。
因此,百姓們看到陛下禦駕親征只會想到陛下此去標志著自高祖白登之圍至今持續近百年的恥辱徹底成為過去、險些讓大漢稱臣的匈奴帝國即將正式臣服在大漢天子腳下、匈奴人從此以後再也不敢輕易越過邊境騷擾大漢疆土……內心深處湧動有幸生在這個時代的驕傲與豪邁。
劉據也為父皇的離開感到由衷的高興。
如此一來,接下來至少半年時間他都不必活在父皇的陰影下,戰戰兢兢揣摩父皇的心意。
更讓劉據愉悅的是,李延年作為協律都尉帶領樂府成員隨父皇前往朔方城, 李廣利卻不在隨父皇禦駕親征的隊伍中——他擔心李夫人和她腹中胎兒, 主動請求留下照顧妹妹。
這可是你自己要求的!
劉據憤憤地想。
時至今日,他已經不會公開針對李夫人或是李廣利, 畢竟,李夫人是父皇的寵妃,懷了父皇的孩子,萬一李夫人因為李廣利的事情受到驚嚇失去孩兒, 他便會成為不忠不孝的罪人。
但他可以在李夫人生下孩子後找機會殺死李廣利!
反正父皇巡邊期間,國事依然送到父皇身邊交由父皇處理,長安城內大小事務卻由太子做主,屆時,只要不傷及李夫人和她的孩子,他想怎麽依律處置李廣利都可以!
李廣利其實也知道以自己如今和太子的惡劣關系,皇帝出巡期間不隨陛下去邊關反而留在皇宮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但比起自身可能遭遇的危險,他更怕妹妹肚子裏的龍胎遭遇危險。
只要妹妹平安生下陛下的皇子, 就算我因此死在太子手中,將來也能讓太子為我償命!
李廣利暗暗想著。
他是生長在社會最底層的野草,他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才華,但他擁有比野草更韌性的狠毒與頑強。
敢讓他妹妹的龍胎生不下來,即便那人貴為太子也要小心被他這條來自長安街頭的野狗咬下一口肉!
目送皇帝禦駕親征匈奴的恢弘車駕浩浩蕩蕩離開長安的那天,劉據和李廣利都露出的心照不宣的笑容。
……
……
不論是對漢帝國還是對匈奴,朔方城都是意義重大的存在。
時間暫時倒回到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
因為馬邑之圍(公元前133年)的無功而返,匈奴對漢帝國的欺壓報覆日益囂張,不願繼續忍耐的年輕君主以李廣、衛青、公孫賀、公孫敖四人為將軍,各領一萬騎兵出擊匈奴,其中兩路失敗,一路無功而還,唯獨衛青果敢冷靜,深入險境,直搗匈奴祭天聖地龍城,取得勝利,史書稱為龍城大捷。
從此,在抗擊匈奴這件事情上,皇帝再也沒了顧忌,只管放心大膽地提出戰略構想,讓衛青為首的年輕將軍們為他實現。
而衛青也沒有辜負劉徹的期望。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報覆漢帝國,大舉入侵上谷、漁陽,先攻破遼西,殺死遼西太守,打敗漁陽守將韓安國,劫掠百姓兩千多人。衛青率大軍進攻匈奴盤踞的河南地(河套地區),采用迂回側擊的戰術,繞到匈奴軍的後方迅速攻占高闕,切斷駐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樓煩王同單於王庭的聯系。而後,衛青又率精騎,飛兵南下,進到隴縣西,形成了對白羊王、樓煩王的包圍,最終奪得水草豐美的河套地區。
衛青為漢帝國奪得河套地區後,關於如何處理河套地區,朝堂一度爆發激烈爭論,不少人認為河套地區雖然水草豐美但四周都是匈奴部落,難以駐守,應當放棄。
然而劉徹堅持認為必須將河套地區完整收入大漢疆域,於是派大量勞工前往河套地區,在隨時可能發動反攻作戰的匈奴人的瞪視下修築朔方城,並設朔方郡、五原郡,從內地遷徙十萬人前往定居,還修覆了秦時蒙恬所築的邊塞和沿河的防禦工事。
從此,匈奴騎兵再也無法輕易越過長城威脅長安,漢帝國卻可以通過屯兵朔方隨時監視、出擊匈奴!
……
“時隔十六年,朕終於來到了朔方!在仲卿為朕奪回的土地上由朕親自下令鑄造的城市!”
看著逐漸出現在地平線盡頭的宏偉的朔方城,劉徹不禁有感而發。
十六年前,他和衛青都還年輕,一個剛到而立之年,一個二十多歲,都處於男人生命中最有精力也最有夢想的時刻。
“朕能夠在夢想準備起飛的時候遇上仲卿,是上天對朕的厚愛。”
不同於對待普通臣子的陰陽怪氣,此刻的劉徹眼中閃爍的全是真誠,言語間也充滿對往昔美好歲月的懷念與回憶。
與皇帝同乘的衛青聞言,真情嘆道:“臣能在最好的年華遇上陛下、為陛下成就夢想,何嘗不是被上天厚愛?”
“朕相信,千百年以後依然有人傳唱朕與仲卿這一生的相遇相知相許!而後世的無數帝王也會渴望如朕遇上仲卿那樣遇上只屬於他們的仲卿。”
說到這裏,劉徹臉上流出一抹疲憊。
再怎麽自信滿滿自詡精力充沛,他終究已經蒼老,是個年近半百的老人。
好在此時浩浩蕩蕩的禦駕親征隊伍已經抵達朔方城下,定居朔方城的百姓們——無論漢人還是匈奴人,聽說皇帝陛下親臨朔方城,紛紛穿上節日的彩衣,跪在道路兩旁。
車鑾緩緩進入朔方城,劉徹看著跪在兩旁的百姓,發現其中有不少人都是匈奴人裝扮:“這是怎麽回事?”
“朔方城自建成以來,便常有匈奴人驅趕牛羊前來,請求定居,”衛青道,“本地郡縣認為他們自願歸順大漢,又何必把人趕走?”
“他們進入朔方以後可有拋棄匈奴習俗,從漢俗、說漢語?”
“年邁的匈奴人無法拋棄匈奴習俗,但年輕的匈奴人定居朔方城後不久就生活習俗與漢人相差無幾。”
“這樣倒也不錯。”
劉徹對匈奴人主動歸順後依從漢俗、學習漢語的態度表示滿意,隨後補充道:“這裏雖是帝國邊疆,氣候苦寒,物產貧乏,但對百姓的教化絕不能因此有所疏忽遺漏!尤其是對那些主動歸順大漢的匈奴人!要讓他們徹底拋棄匈奴習俗,融入大漢,成為真正的大漢子民!”
“喏。”
……
天子車駕之後是公主的車駕。
隔著面紗,李令月凝視著這片土地,感受著兩世都主要生活在長安的自己從未有機會體會的獨屬於草原的粗獷和淩冽。
“不要輕易吹風,對身體不好。”
霍去病提醒李令月。
李令月知道他擔心自己,笑道:“都已經好生將養了小半年,怎麽可能還吹不得風。”
“但是——”
“鵬兒也想好好看看這些地方。”
李令月拿孩子擋霍去病。
“你怎麽……”
霍去病無奈,直到當他看到妻子懷中的長子此刻竟然真用對一歲嬰孩而言太過專註認真的眼神打量著朔方城時,神情頓時變得嚴肅。
一直以來,他都堅信鯤鵬轉世是朝臣為迎合皇帝喜好結合特殊的天象編造的謊言,直到看到兒子此刻表現出的嚴肅專註,心中終於產生了一點遲疑。
或許,這個孩子真的生來就背負著一些東西,一些特殊的天命。
當然如果孩子長大以後泯然眾人,他也不會感到失望,頂多有點遺憾。
畢竟,霍光與他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卻完全不懂調兵遣將,舅舅的三個兒子也同樣沒能繼承舅舅的天賦。
……
……
冗長的隊伍穿過朔方城,抵達離宮。
因為此地靠近匈奴,即便有六萬騎兵提前駐紮,衛青與霍去病到達離宮後依然親自部署並檢查離宮的周邊,確保萬無一失。
劉徹享受地聽著離宮外如奔雷般響個不停地馬蹄聲,目光落到女兒身上:“姣兒——”
“父皇又想帶走鵬兒?”
李令月假裝不同意,牢牢抱住兒子。
劉徹見意圖被當場拆穿,尷尬地表示:“朕怎麽可能……朕是……定居朔方城的匈奴人為了表示臣服,向朕進獻多件禮物,其中有幾個小玩意看著不錯,朕想賞賜給你和鵬兒。”
“什麽小玩意?”
李令月來了興趣。
劉徹命中常侍端上定居此地的匈奴人進獻漢皇帝的禮物,全是各種樣式的黃金飾品,其中不少飾品表面裝飾著龍,因為匈奴人和漢人一樣以龍為神靈圖騰。
“這個黃金雲龍步搖發冠簪,朕覺得不錯,很適合你。”
劉徹挑出發冠簪,遞給李令月。
李令月見狀,接過發簪:“謝父——父皇!你!”
原來,劉徹竟在她放下孩子雙手接發簪的時候把孩子摟到懷中!
“朕還有一件小東西準備給他戴上。”
劉徹臉皮厚,理所應當地拿起盤上的黃金小掛件,掛在繈褓上:“這是匈奴祭祀在舉行祭天儀式時佩戴的裝飾。”
“它的花紋和父皇賜給女兒的發冠簪——”
“很像,對不對?”
劉徹得意地對女兒介紹道:“這個發冠簪是匈奴工匠為祭天金人特別鑄造。傳說匈奴祭拜的龍神化為人形是個頭戴雲龍步搖發冠的美貌絕倫之人,所以金人鑄造完成後還要額外鑄造一頂雲龍步搖發冠,祭祀的時候戴在祭天金人頭上。”
“想不到匈奴人也有這麽豐富浪漫的想象。”
李令月有點意外。
在她前世生活的唐朝,曾經雄踞北方的匈奴早已消失在歷史中,在匈奴之後成為草原霸主的柔然、鮮卑等民族建立的帝國也煙消雲散,橫在大唐邊境的突厥帝國雖然與其他崛起於草原的游牧民族一樣逐草木而居,畢竟不是真正的匈奴後裔,風俗、信仰都與漢帝國時期的匈奴完全不同。
“回稟公主殿下,根據我們父子搜集佐證,匈奴人很可能和大漢子民一樣是黃帝後人。”一旁的司馬談突然插話。
“黃帝後人?”
李令月想起《史記》中對於匈奴的來歷記敘:“匈奴,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曰淳維。”
也就是說,按司馬遷的考證,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遺民,商湯滅桀後,夏朝移民被迫遷徙並在遷徙過程中融合了原本居住在草原的游牧民族,以及月氏、樓蘭、烏孫等西域各小國的人,最終成為匈奴。
所以,如今的匈奴即便生活習俗與中原完全不同,卻還和中原一樣尊奉祖宗,以龍為神靈圖騰,效仿秦始皇鑄造金人用於祭祀。
想到這裏,李令月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或許有一天,匈奴人會重新成為漢人。”
“姣兒認為匈奴人將來可能成為漢人?”
劉徹流露出明顯的興致:“長安的迂腐儒生們時常誹謗朕,認為朕安置主動投降大漢的匈奴部落是以大漢百姓的心血滋養匈奴的強盜。尤其是汲黯,他活著的時候每次碰到這種事情都是明知朕不會聽還要故意說出來惹朕不開心。但是朕不認為朕的措施有問題。”
“父皇寬容對待主動投降大漢的匈奴部落的措施怎麽可能有錯?”李令月道,“父皇派將士擊殺匈奴,因為匈奴百年來一直為禍大漢,劫掠大漢子民,搶奪大漢財物,占領大漢的土地,但如果匈奴百姓主動歸順大漢,遵從漢人習俗、使用漢人語言、學習漢人經典、忠於大漢皇帝,他們便不再是匈奴人而是漢人,自然能夠得到大漢的主人的愛護。”
“你說得很對,朕確實是這樣想的。”
劉徹瞇著眼睛輕打節拍:“朕希望有一天,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四海之內,八荒之地,皆為漢臣。不管是匈奴人、大宛人、月氏人、烏孫人、南越人……在朕的夢想中,所有人都將只剩下一個身份,漢人!寫漢字說漢語穿漢服從漢俗的漢人!”
“父皇的夢想一定會實現!”
李令月脫口而出。
劉徹抱在懷中的嬰孩也在此時突然咿咿呀呀地喊出聲音,仿佛在回應皇帝關於天下的宏偉夢想。
看到至親之人都真誠認同自己,劉徹不由露出欣慰笑容。
……
……
為了保證皇帝禦駕親征巡查朔方期間絕對不發生意外,早在皇帝車鑾抵達前,衛青已經派了六支騎兵對朔方周圍數百裏進行清查掃蕩,如今又和霍去病親自檢查離宮周圍的戍守安全工作,可謂是萬無一失。
結果——
兩人完成工作準備回離宮,突然看到前方塵土沸騰,一支至少千人的精銳騎兵隊伍打著匈奴王庭的旗幟朝離宮方向沖來。
“怎麽回事?”
衛青頓時神色警惕。
霍去病:“舅舅不必擔心,我親自前去查看。”
聞言,衛青道:“陛下正在離宮休憩,不要驚擾他,確定這些匈奴騎兵來意後,把他們帶到一百裏外的地方處理。”
“喏。”
“還有,註意安全。”
“舅舅放心。”
霍去病上馬,領著禁軍精銳朝突然出現的打著匈奴旗幟的騎兵隊伍沖去。
“來者何人!可知道此地乃大漢皇帝離宮!擅入者殺無赦!還不立刻停下!”
喊話的同一時間,隨霍去病行動的禁軍精銳已經環首刀亮出刀鋒、利箭壓上弓弦、強弩紛紛裝滿,隨時準備格殺這支突然出現在大漢皇帝離宮範圍的匈奴騎兵隊伍!
“不要!不要動手!”
聽到喊話,匈奴騎兵那邊傳來求饒的呼喊,緊接著,整支隊伍停了下來,隊伍中走出一個穿漢地服飾的匈奴青年。
這個明顯出身不凡的匈奴青年走出匈奴人的騎兵隊伍後,立刻摘下表面鑲嵌著寶石的佩刀和弓箭等武器,扔在一邊,走到距離霍去病不到一丈的近處,對馬上的霍去病行鞠躬禮:“我是烏稚大單於的使者,大單於派我來漢皇帝離宮向漢皇帝問候。”
“是嗎?”
霍去病瞇眼打量自稱烏稚單於使者要求見皇帝陛下的匈奴男子。
後者感受到霍去病的不信任,忍著顫抖的寒意,解釋道:“大單於經過謹慎考慮,決定來朔方城與漢皇帝陛下見面,我是大單於的使者,也是他的侄子,我的祖母是你們漢皇帝送到匈奴王庭的和親公主。”
“你的祖母是和親公主?”
得知匈奴青年是和親公主的後代,霍去病看他的眼神有了幾分和善。
“正是。”
匈奴青年取出祖母留給他的一方私印,雙手奉給霍去病。
霍去病接過玉石私印,果真是景帝年間嫁到匈奴的劉氏宗室女的物品:“烏稚單於真打算來朔方城和陛下見面?”
“大單於願意承認漢皇帝陛下對匈奴的勝利,希望通過在朔方城的這次見面讓漢帝國和匈奴帝國從此再無戰爭。”
“這是他的夢想?”
霍去病唇角冷笑。
匈奴青年也知道霍去病不信這番話,非常勉強地擠出笑容:“大單於是這樣對我說的。”
“好,你隨我入宮覲見皇帝陛下。”
說話間,霍去病身後有隨從牽出一匹馬,請自稱和親公主後代的匈奴青年使者上馬,與驃騎將軍同去離宮覲見皇帝陛下。
匈奴青年帶來的上千騎兵安靜地留在原地,一動不動。
……
……
“陛下!冠軍侯從外面帶回了匈奴使者!”
中常侍小碎步來到正和女兒下棋、逗孩子的劉徹面前,激動地稟告道。
“匈奴使者?”
劉徹詫異,“他不是和仲卿一起巡查離宮周圍的戍守警戒嗎?怎麽突然帶回匈奴使者?”
“陛下,這件事情——”
中常侍正要解釋來龍去脈,霍去病已經出現在劉徹的視野:“父皇!”
“怎麽回事?趕緊給朕解釋一下!”
劉徹催促霍去病。
霍去病拿出匈奴青年給他的漢帝國和親公主的玉石私印,交給劉徹:“父皇,匈奴使者自稱大漢和親公主的後代,奉烏稚單於命令前來。”
“他想幹什麽?”
“烏稚單於有意來朔方城見陛下,正式承認大漢對匈奴的全面勝利。”霍去病道,“他期盼這次見面後兩國從此邊境和平、再無兵戈。”
“他想得很美。”
劉徹嘲諷烏稚單於。
倒不是劉徹不信烏稚單於的和談誠意,而是匈奴的制度和漢帝國完全不同,即便烏稚單於真心祈求和平,願意臣服大漢,匈奴境內的無數小王和他們的部落也不會因為烏稚單於是匈奴大單於就服從他的命令,遵守即將簽訂的以承認漢帝國對匈奴的全面勝利為前提的兩國和平協議。
不過即便如此,劉徹也還是收下和親公主的玉石私印,並接見這個漢名劉故的匈奴使者。
……
因為是和親公主的後代,劉徹見到匈奴青年後允許他坐在近處,細細端詳他的面容,試圖從他的臉上找到劉姓宗室女的痕跡。
可惜,劉故只有眼睛依稀有幾分劉家人的痕跡,其餘都是典型的匈奴樣貌。
劉徹不免感到惋惜,問:“劉故這個名字是誰給你取得?”
“是祖母,祖母說她幾乎每天都會夢見故鄉長安,但她註定埋葬在匈奴草原,”劉故露出悲傷神色,“於是她為我父親取漢名劉故,我父親又把這個漢名傳給我,希望我或是我的後代有一天能回到祖母的故地,將她的私印交給漢皇帝,告訴漢皇帝,宗室女劉晨君直到生命最後一刻都沒有忘記自己是漢人,依然忠於大漢忠於陛下。”
劉徹動容,問道:“她死後葬在哪裏?”
“葬在漠南,一處能夠看到長安的高山上,”劉故道,“那裏也是幾乎所有漢家和親公主的葬地,她們生不能返回故鄉,希望死後可以化為魂魄回到漢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