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43章 三子封王

關燈
第43章 三子封王

“朕的錢啊!!”

看著再次空空如也的國庫, 劉徹感慨萬千。

所幸河西地帶的渾邪王、休屠王部落都已經投降大漢,原本需要重兵駐守的隴西郡、北地郡、上郡治等地區不再頻繁受到匈奴騷擾, 皇帝於是將此三地的屯戍部隊裁減大半,降低了百姓的賦稅壓力,也減輕了國庫的負擔。

與此同時,缺錢缺瘋了的皇帝想出一個新主意,他借著討伐南方滇人需要熟悉水戰的名義,修建昆侖池練習水戰,然後又修改法令,讓原本不用服勞役的千夫、五大夫爵位的人充當低級官吏,不願者必須向官府繳納馬匹, 成為官吏後無法完成規定任務、玩忽職守之人則會作為有罪之人送去上林苑從事包括開挖昆侖池在內的苦役。

這招雖然解決了百姓買爵位逃避勞役的問題, 但卻讓不少富戶因此怨恨皇帝。

負責教導太子的五經博士們大多家境殷實,天然維護富戶利益, 認為皇帝此舉太過苛刻暴力,借著上課發表意見:“皇帝是天下人的家長,他該像對待子女那樣溫柔的對待百姓,而不是像對待牛羊牲畜那般殘酷。”

“先生所言極是。”

劉據長期接受儒家和黃老思想熏陶, 認為博士們的言論非常正確。

李令月卻不這樣認為:“先生此言不對。姣兒以為父皇對待天下人雖然苛刻,卻是愛之深責之切,若人人都逃避勞役,天下那麽多工程、事務又該交給誰去做?”

“四公主,你——”

“教化萬民是皇帝的職責,讓天下百姓居有定所、食可果腹也是皇帝的職責。難道長安城的百姓是父皇的百姓,需要關心愛護, 餓著肚子泡在水裏的災民、住在邊關日夜擔心被周邊蠻夷劫掠殺害的百姓就不是父皇的百姓,不用關心愛護?”

“四皇妹, 你在說些什麽?”

劉據不悅地看著妹妹。

李令月直直地看著博士們:“先生,父皇苛刻對待逃避勞役的百姓,並非他不愛百姓,而是因為他想讓天下人都能吃飽穿暖,安居樂業。”

“四公主高見。”

博士們其實並不讚同李令月的觀點,但此地是未央宮偏殿,若他們在未央宮範圍內發表質疑甚至否定皇帝的政策的言論,這些言論必定會很快傳到皇帝耳中,他們也就難逃入獄受罰的命運了。

李令月也知道這些自命高貴、看不起底層的博士們其實並不接受自己的觀點、認同皇帝的大局政策,見他們迫於形勢不得不低頭,也沒有乘勝追擊,笑道:“先生們客氣了,姣兒只是偶有所想,忍不住發表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四公主聰慧無雙,一時所想便勝過我等苦讀十年。”

博士們不情不願地討好著李令月。

李令月笑了笑,示意他們繼續上課。

而她與博士們的對話也果不其然傳到劉徹耳中。

劉徹一直都知道博士們喜歡誹謗國事,對他們的愚蠢狹隘自然不屑一顧,反倒是女兒的觀點讓他耳目一新,嘆道:“姣兒果然是諸皇子女中最像朕的。”

“陛下,李姬那邊新出生的兩位小皇子——”

中常侍收了李姬的好處,試圖在皇帝面前為生下雙胞胎的李姬說好話。

“皇子又如何!皇子就一定像朕嗎?”

劉徹冷笑。

中常侍意識到皇帝正在氣頭上,趕緊收斂:“陛下,奴婢聽聞西北渥窪水中出現一匹神馬,形容與《天馬圖》一般無二,必定是上天感應到陛下的賢德,降下神馬嘉獎陛下。”

“你倒是會說話。”

劉徹轉頭:“樂府的事情籌措得怎麽樣?”

“樂府已經籌辦得差不多了,各地官員都在陸續獻上歌賦,其中有一些歌賦是上古時傳下來的,內容艱深晦澀,連博士都看不懂,需要五經博士共同翻閱古籍才能理解含義。”

“那就讓他們去搞這件事吧!反正他們閑著也只會聚在一起誹謗國政、浪費糧食。”

和高祖一樣,劉徹對只知道高談闊論誹謗國政的儒生博士們沒有好印象。

“喏。”

中常侍領命要退下。

劉徹突然想起他剛才的話:“等等,李姬生了雙胞胎?”

“回稟陛下,三皇子和四皇子都已經三個月大了。”

中常侍擦冷汗。

李姬當初因為相貌酷似陳阿嬌而得寵,但是懷孕不久,劉徹就因為不想看她懷孕的樣子將女人拋之腦後,連李姬生下雙胞胎這等事都過耳即忘,直到中常侍今日提及,他才記起後宮有個李姬為他生了雙胞胎兒子。

“今日無事,讓李姬帶孩子過來一趟。”

“喏。”

……

得知皇帝又想起自己,李姬喜出望外,趕緊梳妝打扮帶著雙胞胎前去面聖。

“陛下——”

“你替朕生了雙胞胎?”

“妾身惶恐。”

李姬趕緊給皇帝展示雙胞胎兒子。

劉徹看著繈褓中的孩子,發現他們的長相完全不符合自己的預想,五官只能依稀能看出自己的痕跡,但是完全不像陳阿嬌,頓時索然無味:“你這兩個孩子長得不聰明,朕不喜歡。”

聞言,李姬心急如焚,連連道:“妾身有罪、妾身有罪。”

“有罪嗎?”

劉徹唇角抽笑,但還是給兩個兒子取了名字,一個劉旦,一個劉胥。

李姬替雙胞胎兒子謝恩,身體卻冷得發抖。

她知道,皇帝不僅不愛她,也不愛她為他生的孩子們。

……

三皇子劉旦和四皇子劉胥不被皇帝喜歡的消息傳到椒房殿,衛子夫還未有所表態,劉據已經迫不及待:“太好了!太好了!”

“據兒!坐下!”

衛子夫喝止兒子的狂喜行為:“你是太子又是兄長,理應照顧愛護弟弟們,怎麽可以如此喜形於色?”

“可是母後——”

“身為兄長,你必須愛護你的弟弟們,避免被他人誹謗。別忘了,你有三個弟弟。”

三皇子和四皇子不得皇帝喜歡,可以不把他們當回事,皇次子劉閎卻是被皇帝承諾把肥沃富裕的齊地封給他的得寵皇子,必須謹慎對待。

劉據其實也知道剛才的言語過分失態,但在最親近的母親面前,他不想掩飾自己的情緒。

“母後,為什麽我們母子要過得這麽瞻前顧後,哪邊都不能輕易得罪?我們可是皇後和太子!地位只在父皇之下!”

“因為你還不是皇帝,”衛子夫抱著兒子的腦袋,苦口婆心地勸誡道,“只有等你成了皇帝,我們母子才能過上再也不用顧忌任何人的目光和想法的生活,明白嗎?”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即便眼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得罪了皇帝也隨時可能人身首異處。唯有成為萬萬人之上的皇帝,才能真正地不受任何約束,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劉據明白母親的苦心,也明白自己不如二弟和四妹受寵的現實,可是他——

“好在你已經被立為太子,占著正統的名分,你舅舅和你表哥也都是備受信任的將軍,只要你我不出大差錯,你的太子之位和我的皇後之位應該還是穩固的。”

“兒子明白了。”

“還有——”

衛子夫教導道:“你如今每日在未央宮旁聽國事,難免遇上你父皇和外臣意見相悖,遇上這種情況,即便你心裏並不讚同你父皇的觀點,也一定要和你父皇一個立場。寧可被評價能力平庸、被大臣牢騷腹誹,也絕不能被你父皇討厭,明白嗎?”

“母後此言差矣。”

在五經博士們的教導下已經露出偏向儒家苗頭的劉據認為:“父皇不是神仙,難免會犯錯,難道他犯錯的時候,我也要為了討他喜歡強行附和?博士們說,君子應該秉筆直言,而不是曲意逢迎——”

“你父皇可以隨時砍下你的老師們的腦袋!”

“君子為正義而死,死得其所。”

“你——”

衛子夫無語。

她只接受過《詩經》之類主要針對女性的教育,辯不過接受五經博士教導的兒子,但她本能地知道兒子此刻的想法很危險。

思來想去,她找到剛剛結束騎射學習的李令月。

“姣兒——”

“母後?”

李令月放下擦汗的絲巾,向衛子夫行禮:“母後為何突然來此?”

眾人也紛紛向皇後下跪行禮。

衛子夫看著劉姣的面容,越看越明白劉徹對這個女兒的喜愛:“你哥哥說,姣兒近來常與五經博士爭論國事,母後擔心姣兒,特意來問問。”

“博士們辯不過姣兒,全都現場向姣兒認輸。”

“可是……”

衛子夫看了眼周圍。

劉細君心領神會,帶著奴婢閹人們退到一邊。

衛子夫隨即低聲對李令月道:“你哥哥因為太子之位現在被很多人嫉妒算計,他們中不少人故意裝成親近他的模樣,圍在他身邊,給他灌輸錯誤的想法,引誘他觸怒皇帝,你作為太子的同胞妹妹,平日裏一定要多多提點太子、保護太子。”

“母後,此話當真?”

李令月裝傻。

衛子夫:“姣兒如此聰慧,難道看不出和你爭論的五經博士們與你們父皇不是一條心?”

“父皇常說,文人們自命清高,自詡不凡,喜歡誹謗國事,讓姣兒不用把他們的話太過放在心上。”

李令月淡然自若。

比起關心愛護劉據,她更在乎即將到來的元狩四年(公元119年)。

這一年,漢武帝劉徹集中國家幾乎所有的騎兵力量發動了漠北之戰,大勝而歸,從此西域成為大漢的實際控制區,但國庫也因為漠北大戰徹底空掉。

為了斂財,漢武帝開始重用桑弘羊等人,進行以鹽鐵專賣為主的一系列官營買賣改革,同時推行白鹿幣、白金幣、算緡錢、口賦、馬口錢等。

也是在這一年,老將李廣因為在漠北之戰中犯下迷路失期的大錯,心高氣傲卻天生命奇的他在軍營中憤而自殺,引發了李敢襲擊衛青、霍去病射殺李敢、霍去病早逝等一系列後續。

李令月並非陰謀論者,但她堅信霍去病的早逝和李敢事件有脫不開的關系。

既然無法通過支付代價讓系統逆轉霍去病的早逝命運,她索性從源頭開始,強行改變歷史!

大漢需要霍去病。

她更需要霍去病。

……

……

李令月繞到劉徹身後,冷不防抱住他的脖子。

“父皇~”

“怎麽回事?又和那些迂腐儒生們吵架了?”

早就看到女兒的小動作的劉徹笑著將女兒抱入懷中:“跟你說過多少次,別在乎這群成天知道發牢騷的家夥!”

“可是太子哥哥很信任他們。”

李令月提醒劉徹:“他們不僅反對父皇的政策,還試圖鼓動太子哥哥頂撞父皇。”

“那又如何?”

劉徹冷笑:“如果太子會因為這群人的牢騷和鼓動就看不清真相,認為朕的決定有錯,那只能說明他不配做太子!”

“父皇所言極是。”

李令月讚同劉徹的觀點。

對匈奴的戰爭確實讓漢武帝統治期間的大漢百姓承受了極大的負擔,但它洗刷了持續百年的恥辱,解決了一直以來困擾國家的邊關問題,徹底打通西域後獲得的政治、經濟、民生收益更是綿延千年,無法估量。

何況,漢武帝雖然頻繁對外發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但他從未忽略內政。

終武帝一朝,洪澇、地震、幹旱等天災頻繁發生,這些災難放在後續任何一個朝代都可能造成餓殍千裏人相食的慘烈景象,但在漢武時代,接連不斷的天災竟沒有造成戶籍人口大規模減少,武帝的內政能力可見一斑。

反而是那些成天抱怨牢騷國事、自詡懷才不遇的文人被派往地方任職後時常不是把地方治理得一塌糊塗就是靠賄賂周邊維持政績。

“不過——”

劉徹轉念,對李令月道:“現在朝堂上確實有一些聲音,希望朕盡快將你的三個弟弟都分封為王,送出長安。”

“這……”

史書上的三王分封這件事是發生在元狩六年,現在才元狩三年啊。

李令月有點意外。

劉徹見她露出震愕神情,以為她也和自己一樣震驚於固守經典、禮法的外臣們的狠毒。

“且不說老三和老四才剛一歲,即便是年紀最大的閎兒如今也還是個三歲稚童。這些建議分封的家夥簡直居心叵測!”

聞言,李令月脫口而出:“父皇可是懷疑有人要害二弟?”

劉旦和劉胥是雙胞胎,劉徹可將他們的封地劃在相鄰的郡縣,讓失寵的李姬與他們一起去封地,不出意外的話,兩個孩子都能平安長大。

反倒是稍年長些的劉閎,情況非常艱難。

他出生沒多久便失去了母親王夫人,雖然有父皇的寵愛和宮娥們的悉心照顧,但如果將小小年紀的他送去地方做諸侯王,即便照顧他的人沒有害他的心思,他也很難活到成年。

劉徹點了點頭:“這些人自以為聰明,其實想法很好猜!他們知道朕喜歡閎兒,不喜歡太子,擔心閎兒久居長安會讓朕廢長子立次子,所以一個個借口禮法要朕早早將三個兒子都分封為諸侯,打發他們去地方。”

“但他們的建議並非毫無可取之處。”

李令月心中一陣盤算。

劉閎年幼喪母,因此被父親憐愛,留在宮中確實很難讓支持太子正統的外臣們安心,以至於外臣們集體動心思,想把他趕去地方。

而李姬這邊——

她如今徹底失寵,與其在宮中戰戰兢兢孤苦度日,不如兒子們能夠早早封王,讓自己可以照顧年幼的兒子們的名義離開長安,成為王太後。

“姣兒以為,既然他們無不希望弟弟們能夠早日封王,父皇為何不稱了他們的心意?”

“姣兒也希望給你的弟弟們封王?”

劉徹有點意外,但又不意外。

畢竟,女兒至今不知自己的身世,以為皇後是自己的生母,太子是自己的同胞兄長,難免為他們的利益考慮。

“姣兒覺得可以撤郡縣,列諸侯國,調配官吏,讓天下都確信父皇隨時會把三位皇子封為諸侯,但不必現在就下封王詔書,等弟弟們年長一些再做考慮。”

“如此……倒也不錯……”

劉徹接受女兒的想法。

畢竟,他雖然對劉據的平庸有不滿,卻完全沒有廢太子的打算,等三位皇子長大,即便沒有臣子上書催促,他也會將他們分封為王,送出長安。

之所以對外臣們的上書感到不滿,因為這是嚴重的僭越。

……

皇帝有意將二皇子劉閎封為齊王、三皇子劉旦封為燕王、四皇子劉胥分為廣陵王的消息很快傳遍長安。

支持正統的外臣們收到消息,無不歡欣喜悅。

鉆營之徒開始四處奔走,企圖擔任即將設立的諸侯王國的國相或是其他重要職位。

後宮中也是一片歡愉,尤其是李姬。

她已經失寵,生下的兩個兒子也不得皇帝喜歡,與其在宮中苦耗青春,不如以照顧兒子的名義祈求皇帝放她去封地照顧兒子們。

唯獨隨時可能成為三子封王的最大受益者的皇後衛子夫,收到喜訊後並無笑容。

她派人請來弟弟衛青,摒去左右,小聲問道:“三子封王之事,莫非是弟弟建議陛下?”

“此事與我無關。”

“那是——”

衛青於是將博士們聯名上書請求三子封王以鞏固太子地位、陛下收到請奏後勃然大怒最終在四公主的勸誡下接受三子封王的整個過程說了一遍,並提醒衛子夫:“陛下至今未有廢太子之心,不爭對姐姐和太子而言才是上策。”

“弟弟,你這意思莫非是——”

衛子夫臉色大變。

她之所以聽到三子封王的消息後面無笑容,正是害怕被皇帝懷疑她和太子高度參與三子封王之事。

以劉徹對後宮幹政的厭惡,如果他認定三子封王是她和太子的策劃——

“姐姐從未想過幹涉前朝,太子那邊,我也一直讓他謹言慎行,大小事務聽從你和霍去病的建議,不要胡亂發言頂撞陛下。”

“弟弟自然是相信姐姐的,但是——”

衛青的暗示很明顯。

衛子夫也明白他的暗示,送走衛青後立刻找來劉據:“據兒,你跟我說實話,博士們上書請求三子封王這件事,是不是和你有關?”

“母後,你在說什麽?”

劉據裝傻。

衛子夫:“你舅舅剛來過,他說你父皇懷疑我試圖後宮幹政。”

“那又如何?母後你可是皇後,皇後管教妃子的孩子,難道不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劉據不以為然。

畢竟他確實沒有參與三子封王之事,只是在博士們面前反覆感慨父皇寵愛弟弟,才出生沒多久就承諾將來至少封他為齊王。

衛子夫說不過兒子,只好再三叮囑,讓他務必謹言慎行,不要仗著自己是太子就行為乖張得罪人卻不自知。

“兒子明白。”

劉據沈浸在小手段獲大成功的喜悅中,對母親的話是左耳進右耳出。

雖然三子封王的詔書需要在過幾年才可能正式頒布,但只要父皇有這份心思,比自己更得父皇喜歡的弟弟劉閎就會很快送去齊地做諸侯王,不再對自己構成威脅。

當然,聽說妹妹劉姣在這件事上為自己出了不少力的時候,劉據並沒有任何感激之情。

在他看來,劉姣和自己同母所生,維護自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元狩三年就這樣在一片暴風雨前的平靜中走到盡頭,迎來在整個華夏歷史上都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的元狩四年。

……

……

早春時節,長安城的冰霜還未融化,通往定襄、代郡的道路已經擁擠不堪。

十萬精銳騎兵,數十萬步兵,再加上用於中途替換和駝送物資的數萬馬匹,以及沿著官道那一眼望不到頭的運送糧草補給物資的百萬勞役隊伍——

為了發動這場對匈奴的大決戰,劉徹不惜頂著天下人的罵聲把國庫掏空!

毫不誇張的說,他這是孤註一擲!

被他寄以厚望的將軍們也只能勝利,不能失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