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88章

關燈
第188章

至了十月,康熙果真如他自己所說般,將十四貝子胤禎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統率大軍,進駐青海,討伐策妄阿拉布坦。

康熙封他為大將軍王,並以天子親征的規格出征,用正黃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樣。

同月,康熙對議政王大臣們說:“見今正藍旗滿洲都統延信前往出兵,其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之事,著七阿哥胤祐辦理。

正黃旗滿洲都統巴塞,署理黑龍江將軍事務,其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之事,著十阿哥辦理。

正白旗滿洲都統和禮差往雲南,其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之事,著十二阿哥胤裪辦理。

如此,則別旗相效法,自必發憤勤事也。”

而後,推及眾旗。

此為陽謀,眾旗不得不從。

隨後,多羅淳郡王胤佑掌正藍旗事務。

多羅敦郡王胤掌正黃旗事務。

十二貝子胤祹掌正白旗事務。

他再一次鞏固皇權,將八旗之權,盡掌握於皇室手中。

他的目光從來都在天下。

餘下的,他雖有興趣側目一二,可若擋了他的皇圖霸業,也只會被他棄若敝履。

在胤禎臨行前,他雖依舊耿耿於懷,卻也還是來見過烏瑪祿,向烏瑪祿辭行。

他行禮道:“額娘,我不日要遠行了,特來向您辭行。”

“刀劍無眼,你小心護著自己。”烏瑪祿叮囑他,“五臺山我給你求的紅繩玉扣你帶上。”

胤禎笑道:“好。”

他帶了點兒自誇道:“這是皇父這些年來,頭一次委托我幹這樣大的事。”

他同烏瑪祿道:“額娘,你大抵不知道。我幼時逃學,皇父與我說了許多。那時,我便立誓要做大將軍王。為皇父保衛疆土。”

他笑道:“沒想到皇父還記得。”

他像個想要得到父母誇獎的孩子:“皇父封我做大將軍王了,厲害不。”

烏瑪祿笑道:“厲害,我兒子哪有不厲害的。等你凱旋,額娘為你賀。”

胤禎點頭:“好。”

他又小心翼翼的跪在地上,握住烏瑪祿的手,道:“我知道皇父讓我去,是為了把我和八哥他們分開。”

他小聲道:“我也知道,八哥、九哥、十哥他們做的事讓皇父很不高興。但我不能對不起他們。”

他說:“九哥知道我要去打仗,擔心我的安危,已經送給了我紋銀萬兩。四哥卻沒什麽表示。”

胤禎嘆氣道:“額娘,你說我該怎麽選。”

烏瑪祿沈默著。

這世上的事從不是非黑即白的。

他們在這場恩怨場中,個個都盡了自己最大的力。

卻也只能這樣了。

他向烏瑪祿磕頭道歉:“額娘,我知道我對不起你,可我也沒有法子。”

烏瑪祿摸了摸他的額頭:“家人之間,永遠不用說對不起。我始終是你額娘,你皇父和你四哥,我們都在京城等著你凱旋。”

胤禎起身,擦去淚水,又露出那開朗的笑來:“好,等我凱旋那日,就用軍功向皇父為額娘討個貴妃做做。”

烏瑪祿笑道:“你這孩子。”

她正了神色:“打仗不是鬧著玩的事情。將軍無能,累及三軍。你帶兵打仗,要多思多看多想。那些士兵們也是有家有口的人,不要讓他們枉送了性命。”

胤禎點頭:“額娘放心,我都記著。”

烏瑪祿笑著:“去吧,我等你回來。”

她站在門口,目送胤禎離去。

她就在這個世間最豪華的金絲籠中,看著每個人馬不停蹄的奔赴自己的命運。

十二月,胤禎統帥西征之師起程。

他出行前,康熙遣人臨摹了份今年才制成的《康熙皇輿全覽圖》,上繪清朝國內詳細地勢,以求能為他掙得幾分先機。

胤禎不是不感動,他心中舍不下皇父和額娘,在和胤禩他們告別時,再三叮囑胤禟,皇父與額娘但有欠安,盡早捎信。

胤禟連連點頭,應下了。

出行當日,康熙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

出征的,親王貝勒及其以下,俱身穿戎服,齊集太和殿前。

而不出征的親王貝勒及之二品以上大臣等,俱身穿蟒服,齊集午門外。

胤禎跪受敕印,謝恩行禮畢,隨敕印出午門,乘騎出天安門,由德勝門前往。

諸宗室與二品以上大臣,俱送至列兵處。

胤禎回望城闕,叩首行禮,肅隊而行。

隊伍漸漸遠去。

烏瑪祿在紫禁城的城墻上,遠遠的看著。

她自然什麽都看不見。

她與她的兒子隔著太多了。

尹雙兒不解道:“主子您若擔心小主子,求皇上不讓小主子去就是。皇上愛重小主子,必會答應。”

烏瑪祿輕聲道:“這是他選的。”

烏瑪祿看向她:“雙兒,我怎麽能剝奪一個人他自己的想法呢?不論是不是以愛為名義,都不應該。”

尹雙兒沒聽明白,但她知道,她的主子從來沒錯過。

她笑道:“主子說的,一定是對的。”

烏瑪祿知道她不懂,也不怪罪她,淺笑道:“走吧,咱們回吧。”

尹雙兒扶著她回宮。

十二月初六,孝惠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兩周年忌。

康熙命由和碩雍親王胤禛,和碩恒親王胤祺、十七阿哥胤禮,至奉先殿恭代行禮。

胤禎啟程後,康熙終究心中愧疚,後又降旨給青海蒙古王公。

聖旨言:“大將軍王是我皇子,確系良將,帶領大軍,深知有帶兵才能,故令掌生殺重任。爾等或軍務,或巨細事項,均應謹遵大將軍王指示,如能誠意奮勉,既與我當面訓示無異。爾等惟應和睦,身心如一,奮勉力行。”

縱然如此,康熙心中亦是越發擔憂,他道:“從前他哥哥們上戰場,都有我帶著,這次是他自己去……我時常擔心他遭不了這個罪。”

可他也沒有法子。

幾番忐忑下,康熙同烏瑪祿商量道:“實在不行,要不把十四的孩子接進宮待幾日。”

“你決定就好。”

康熙說做就做,胤禎西征期間,康熙將他的幾個兒子時常帶在身邊,多加賞賜。

如此一來,倒也稍稍減輕了康熙的愧疚。

待到十二月二十八日,時至春節期間,正是幾位有子妃嬪的正式冊封禮。

鹹福宮妃博爾濟吉特寶音,被正式冊封為宣妃。

和嬪瓜爾佳氏,晉位為和妃。

成嬪戴佳澄月晉位為成妃。

王雲錦王貴人被晉位冊封為密嬪。

誕下十七阿哥胤禮的陳氏,晉位冊封為勤嬪。

而萬琉哈柳煙為定嬪。

冊封後。

作為永和宮主位,烏瑪祿自然派人送去了賀禮。

如今連烏瑪祿在內,共八位妃子,三位嬪。

雖嬪就可為後宮主位,然則妃子太多,沒那麽多宮殿。

三位嬪也就留在自己原本住的殿,只是由原本的房間換到了更大的房間。

等一切忙完,萬琉哈柳煙終於抽出空來,來見烏瑪祿,打趣道:“早不冊封冊封晚不冊封的,怎麽偏偏這個時候冊封。”

她故意道:“該不會這裏間有姐姐的功勞吧。”

烏瑪祿奇道:“這是皇上自己的打算,跟我有什麽關系。”

“永和宮攏共四個人,冊封的六人中就占了兩。”她使眼色道,“真的沒有姐姐的功勞嗎?那六公主的生母如今只是個貴人,年歲也大了,怎的沒她。”

“皇上說的是有子的妃嬪,大抵便沒有算六公主的生母了。”烏瑪祿回道。

“那近年受寵的高在儀呢?”

“皇上不是說的四十至六十歲的妃嬪麽。高常在年歲如今不過三十許。”烏瑪祿答道。

“那宣妃可從不曾有孕在身,怎的又有她呢?”萬琉哈柳煙步步緊逼。

烏瑪祿哼道:“那你問皇上去,與我有什麽幹系。”

萬琉哈柳煙逗她道:“除了宜妃和姐姐,有幾個敢去問皇上的。”

她故意道:“哎呀呀,誰知道呢,就算姐姐什麽都不知道,興許皇上是看在姐姐的面子也說不定。”

烏瑪祿覺得好笑,回她道:“這都是皇上與貴妃商議的事,跟我有什麽關系?你即便非要找些由頭,還不如把功勞推到孩子們身上。”

她笑道:“我倒聽說,近來十二辦事辦得有模有樣的。”

“是呀。”萬琉哈柳煙聞言笑道:“胤祹最近辦事的確不錯,在宮裏行走的時候,看過我,送了我些首飾。這不,今兒就給姐姐帶來了嗎。”

萬琉哈柳煙讓宮人呈上首飾盒,裏面擺著些貴重的金釵玉鐲。

烏瑪祿推辭不受,道:“這是胤祹的一片孝心,我哪兒能要,你收回去吧。”

萬琉哈柳煙忙拉著烏瑪祿,讓她收下,只道是:“我在宮中多年,承蒙姐姐照顧,哪分什麽你的我的。姐姐還是收下吧。”

烏瑪祿沈默著。

萬琉哈柳煙故作不悅道:“姐姐一味給予,自己卻不肯收取。只怕以後我和姐姐相交,心中有愧。還是少些來往的好。”

烏瑪祿笑道:“你啊,也是個會說的。”

她讓尹雙兒將東西收下。

兩人閑聊道:“胤祹現在管的東西多了,恐怕和你相見的日子也少了些。”

萬琉哈柳煙點頭道:“好在從前和他見的日子也不多,如今倒也習慣。”

烏瑪祿嘆道:“委屈你了。”

萬琉哈柳煙搖頭,她讓屋中宮人都下去,在得了烏瑪祿的令後,宮人才退下。

萬琉哈柳煙小聲的問道:“真的同姐姐沒關系麽?宣妃、勤嬪暫且不論,和妃近年和姐姐交好;成妃所生七阿哥胤佑,聽胤祹說,曾也和老四走得近;密嬪和我,本就是姐姐宮中的人。”

“姐姐,我並不是要討個什麽說法,只是心中琢磨許久,想要問問姐姐是不是。”

烏瑪祿雖知道康熙心中所想,但許多事都是不足為外人道的,她為萬琉哈柳煙著想,只叮囑道:“前朝的事兒,我們還是不參與的好。”

她們本是後妃,只要自己不幹些滔天大罪。

前朝打生打死,也與她們沒幾分關系。

這世道,向來都是明哲保身的好。

什麽都插一腳,只會害了自己。

“好。”萬琉哈柳煙也不是個不聽勸的,她和烏瑪祿相交多年,姐妹情誼頗深,聽烏瑪祿這麽說,果不再問。

兩人又說了會兒話。

等萬琉哈柳煙走的時候,烏瑪祿叫尹雙兒送上她備好的一些醫書。

萬琉哈柳煙近些年自學醫術,烏瑪祿偶有得到的一些醫書都會給她送去。

這已是常態,萬琉哈柳煙沒什麽可推辭的。

等她走了,烏瑪祿才在想她剛剛說的這事兒。

烏瑪祿最初並未細思,可若按她的說法,好似又有那麽幾分道理。

冊封宣妃,一來是因太皇太後和太後過世,康熙心中愧疚,給予的榮寵;二來,恐怕和勤嬪同為隱藏康熙意圖的煙霧。

康熙善謀劃,在沒到最後一步前,他絕不會透露出自己的真實意圖。

餘下的,都跟她或胤禛有關。

或許,他是在為胤禛造勢。

只是在經歷過了太子胤礽之事後,他不會再將偏寵彰顯得明目張膽。

康熙老了,他已經沒有精力,再像年輕的時候那樣勇猛精進。

他變得越發狡猾多疑,小心翼翼起來,他慢慢編織著獵網,等待著一網打盡。

在這之前,不管有多少獵物在他眼前晃蕩,他都當做沒有看到。

他有足夠的耐心。

烏瑪祿輕輕的搖頭,不願意再這樣細想下去。

她仰首看著天,雲朵堆積,不好不壞。

管他呢。

等到一切塵埃,自然會知道究竟怎麽回事。

她沒有問,康熙也沒有提。

封妃嬪這事,好像在前朝後宮都不曾激起什麽浪花。

公元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

二月,康熙在圜丘祭拜,祭拜完成之後。

康熙命胤祉行禮。

胤祉夜裏找康熙告罪,再三哭訴:“兒子絕無爭奪皇位之意,還請皇父明鑒。”

康熙淡笑的看著他:“你真的不想要?”

“不想要,不想要。”

康熙意味深長的看著他,淡淡道:“那就好。”

康熙慢條斯理的說話:“是你不想爭,不是我不給。”

“是,是。”

“下去吧。”

“是,兒子告退。”

胤祉出了門,一身冷汗。

他回頭望了一眼,心中升起一個想法,如果他當時回答他要爭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