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191章
工坊的老板在前面帶路, 引著唐挽和謝昭來到後堂。後堂內一應的紅木家具, 裝飾擺設清新雅致。老板命人煮上茶,請唐挽和謝昭小坐, 自己下去準備了。
“這位崔老板可不是一般的平頭百姓。他的身上有舉人的功名。”謝昭喝著茶, 向唐挽介紹道。
“哦?”唐挽挑眉,“那他為何不去參加會試?”
謝昭笑道:“我也曾問過他,大好的年華何不去求取功名。你道他說什麽?”
“說什麽?”
“功名如浮雲,還是真金白銀更實在些。”
唐挽啞然失笑。從來讀書人都是重名而輕利, 即便心裏愛財愛得緊,表面上也都要做出一副是金錢如糞土的樣子。倒是少見如崔老板這樣, 堂而皇之地將“利”字宣之於口的。
兩人笑過一陣, 唐挽說道:“所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崔老板能將自家產業經營得如此紅火, 不給官府添麻煩不說, 還幫著養活了這麽多工人,已是大善。”
謝昭眸色一亮,道:“唐公所言甚是。”
說話間,崔老板已經回來了,說是“寶物”已經準備好了,請他們二人往後院去。
後院裏有一間小房子。剛走到門外, 便可聽到裏面傳來吱吱呀呀的聲音。崔老板上前將房門打開, 只見屋子正中擺著一張碩大的織機, 一個工人正在背後操作。說是織機也不像, 四周延伸出八個錠子, 像是蜘蛛的八只腳。機器下另有一個巨大的齒輪,齒輪連帶著兩張腳踏板,正在工人的蹬動下飛速旋轉,
唐挽對絲綢織造的工序並不熟悉,故而問道:“這是什麽?”
崔老板躬身答道:“回大人,這是繅絲機。”
崔老板繼續解釋道:“蠶繭變成生絲,需要經歷的一個沸水化膠的步驟,便是繅絲,八根蠶緒絞為一縷絲線。往常一個工人一天下來也不過繅絲半斤。這繅絲機利用齒輪帶動,一個工人可同時處理十六緒,則一天之內生絲的產量就翻了一倍。”
唐挽雖不知其中工藝,可崔老板的話她聽懂了。按照先前一年六十萬匹絲綢的量來計算,翻一倍便是一百二十萬匹。這樣的貿易量,外商的財富便可大量流入中原。
“當真如此有效?”唐挽頓時對眼前的龐然大物提起了興趣。
崔老板說道:“這機器是小民的侄女所制,小民的工坊已經使用了半年。的確如此。”
唐挽幾乎看到了國庫裏滿是真金白銀的場面。錢不是萬能的,可錢是實現一切目標的籌碼。有了錢,她就可以在東南修船建廠,廣開海路,讓大庸的鐵艦直插南洋;西北則可擴軍備戰,將廣袤的草原納入大庸的版圖。她還要興建學社、治理黃河、重修官道……眼前這張機器,好像成了開啟這一切的鑰匙。
“如此好物,為何不多做幾臺,讓外面的工人們使用呢?”唐挽問道。
崔老板看向謝昭,謝昭便點了點頭。唐挽心下了然,看來這兩人為了今日已著實下了一番功夫。無妨,只要他們的所作所為於朝廷和百姓有益,唐挽不介意將這出戲看完。
謝昭說道:“回大人,這繅絲機的制作十分精密,臣擔心貿然投入使用,會引發民間仿制。到時監管困難,萬一又粗制濫造的,恐怕會出現事故。故而今年年初,下官便將這機器的圖紙和成品樣本送往工部報備。”
謝昭的擔心有他的道理。大庸國法對人命看得極重,如果在他的治下出現了事故,恐怕烏紗不保。官員的政績,都要建立在免責的前提之下。
“工部尚未回覆?”唐挽問。
謝昭道:“工部倒是有批覆……”
“怎麽說?”
“產責自負。”謝昭道。意思就是,你自己生產使用,責任你自己擔。朝廷不否認,也不鼓勵。
唐挽蹙眉:“是誰批覆的,孫釗?”
“這……下官並不知情。”謝昭說道。
唐挽點點頭,卻沒有再說什麽,邁步往外走去。崔老板見唐挽沈了臉色,悄悄扯了扯謝昭的袖子,面含擔憂地問道:“總督大人,不會給您惹了麻煩吧?”
謝昭望著唐挽的背影,心裏也沒底:“總要試一試。”
之後的幾日,唐挽過得十分悠閑。她整日清早出門,走街串巷,四處游逛,身邊跟著的也只有一個雙瑞。謝昭幾次登門來拜訪,得到的都是一樣的答覆:“唐大人出門去了。”
謝昭琢磨著,唐挽這個態度,這事兒恐怕要黃。
其實他不是沒想過別的辦法。家中有同宗的兄長在內閣,何苦要求到外人頭上?一個月前他就寫信給謝儀,將繅絲機的原委講了個清楚,請內閣給與支持。畢竟是造福萬民的好事,他以為謝儀不會反對。結果謝儀回覆說,工部的權柄都掌握在東閣黨的手裏,自己幫不上忙,讓他親自與唐挽說明。
若不是謝儀在信中言之鑿鑿地說唐挽是個克己奉公的人,謝昭還不會抱這麽大的希望。
豈料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謝大人。”唐挽望著背身站在官驛門前的謝昭,笑得眉眼彎彎。
謝昭轉過身,就見她穿著一身月白直綴,頭戴黑襆巾,手持折扇微微扇著胸口。一派霽月光風,像是個閑散的文士。
“唐公。”謝昭行禮。
“謝大人是來找我的?”唐挽問道。
不然呢?他站在這兒吹風麽?謝昭看著明知故問的某人,壓下心頭的不滿,躬身道:“是。”
唐挽笑著走進院子:“謝大人請進來喝杯茶吧。”
烹茶的婦人容光絕艷,尤其是眼角那顆胭脂痣,藏匿著萬種風情。謝昭不記得官驛裏有這樣的人物,不禁多看了幾眼。誰料那女子突然擡眸,沖他嬌媚一笑。
謝昭被逮了個正著,霎時間紅了臉。他低頭,心裏琢磨著,自己也是風流陣裏走過的才郎,怎麽會被個半老徐娘勾動了心思。
一雙瑩白的素手將茶杯推到自己面前,又倒了一杯給唐挽。便聽唐挽說道:“多謝夫人。”
這婦人竟是唐公的妻子?竟然是一品誥命夫人親自給他煮茶?謝昭驚詫地擡起頭,就見盧淩霄已經扭著纖腰離開了。他低頭看看手中的茶杯,端起來喝了一口……燙嘴。
“有件事,還需請謝總督幫忙。”唐挽道。
謝昭心下奇怪,他求唐挽的事還沒消息,怎麽又反過來求他?再說,自己只是一地總督,唐挽堂堂內閣閣臣,又有什麽事是她做不到而自己能做到的?
“唐閣老請說。”謝昭道。
唐挽從懷中抽出一封書信,遞給謝昭,說道:“謝大人請看。”
看擡頭的稱謂,當是一個學生寫給自己的老師的。再往下看去,便知這位“老師”指的就是唐挽。信中討論了兩件事。第一,鼓勵各行各業的“創造性舉措”,尤其是農業、手工業中的“躍進式改良”。各府、縣酌情匯總上報,視質量給與嘉獎;第二,對改良之器物進行立案審批,有效果的由朝廷酌情推廣。對發明人給與嘉獎。
這信中的內容,無一處在說繅絲機的問題,卻又每一句都在解決江南的困境。謝昭翻到最後一頁,只見落款上赫然是工部尚書孫釗的名字。
原來這些天,唐挽並非坐視不理,而是在做更深遠的籌謀。她是從這小小的江南織造園,看到了全天下。謝昭忽然有點想哭,族兄果真沒有騙他。這位唐公,是個做大事的人。
唐挽神情散漫地喝著茶,等他讀完信,便說道:“此事由江南而起,便用這繅絲機來做首例。我與孫釗說了你的想法,他很認同。只是此事落實到政策層面上,還需更多的推敲。我讓他直接聯系你,你有什麽想法和顧慮,盡管同他講。”
唐挽笑了笑,又道:“孫尚書是我的學生,為人務實,且脾氣耿直。你莫要同他客氣。一應的客氣話,他很有可能是聽不懂的。”
謝昭壓下心頭的潮濕,說道:“咱們大庸若能多幾個這樣耿直的官員,就更好了。”
唐挽垂眸,似乎想起了什麽,唇邊噙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其實大庸的肱骨不在京城,而在地方,在每一個知府、知縣的身上。所有的政策都由他們傳達,百姓的喜怒哀樂,也唯有他們最清楚。地方上吏治的擔子,比京城更重。希望謝大人能夠多加督導,做好傳聲筒的工作。”
這番話說得謝昭心潮澎湃。從來都是京官清貴,就連剛入仕的進士,也知道留在京城就是好,外放地方就是不好。可如果人人都要求清閑,這龐大的朝廷,繁雜的瑣事,又由誰來做呢?
這個下午,謝昭與唐挽聊了許多,最後竟有相見恨晚之感。謝昭忍不住感嘆:“唐公的學識和見地,謝某佩服。私以為普天之下,也只有您能與謝閣老並肩了。只可惜……”
只可惜這兩人政見不同,分屬二黨,竟成了政敵。
謝昭後面的話沒有說出口,因為他察覺出不妥來。唐挽以東閣黨黨首的身份到此,已經很尷尬了,自己何故要再提黨爭這一茬呢?
於是謝昭笑著找補道:“若不是因為主張不同,唐公與謝公,當能成為知己。”
唐挽垂眸淺笑,道:“我與元朗本就是知己。”
謝昭楞了楞,本能地不太相信。可看著眼前人,又莫名覺得就該是這麽回事。棋逢對手的敵人,也可以使莫逆於心的朋友。
唐挽卻沒有讓他繼續胡思亂想下去:“我這幾日在市井中聽到些傳聞,說是有一位儒學大家正在重註四書,你可知道?”
謝昭點點頭,說道:“確有其事。唐公想要見那位先生?”
“正是,”唐挽身子前傾,道,“可能幫我引薦?”
謝昭笑道:“唐公來的不巧了。您所說的那位先生,七日前剛剛離開。說是回老家去了。”
唐挽蹙眉:“他老家何處?”
謝昭道:“廣西柳州。”
唐挽挑眉,這不挺巧的麽?
※※※※※※※※※※※※※※※※※※※※
這兩天飄在外面,大家的評論沒來得及回覆。咳咳,船戲會有。唐挽和元朗的年齡,有人在計算嗎?
至和九年到今天(掰著手指頭)……反正他們是神仙,老了也是神仙顏23333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工坊的老板在前面帶路, 引著唐挽和謝昭來到後堂。後堂內一應的紅木家具, 裝飾擺設清新雅致。老板命人煮上茶,請唐挽和謝昭小坐, 自己下去準備了。
“這位崔老板可不是一般的平頭百姓。他的身上有舉人的功名。”謝昭喝著茶, 向唐挽介紹道。
“哦?”唐挽挑眉,“那他為何不去參加會試?”
謝昭笑道:“我也曾問過他,大好的年華何不去求取功名。你道他說什麽?”
“說什麽?”
“功名如浮雲,還是真金白銀更實在些。”
唐挽啞然失笑。從來讀書人都是重名而輕利, 即便心裏愛財愛得緊,表面上也都要做出一副是金錢如糞土的樣子。倒是少見如崔老板這樣, 堂而皇之地將“利”字宣之於口的。
兩人笑過一陣, 唐挽說道:“所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崔老板能將自家產業經營得如此紅火, 不給官府添麻煩不說, 還幫著養活了這麽多工人,已是大善。”
謝昭眸色一亮,道:“唐公所言甚是。”
說話間,崔老板已經回來了,說是“寶物”已經準備好了,請他們二人往後院去。
後院裏有一間小房子。剛走到門外, 便可聽到裏面傳來吱吱呀呀的聲音。崔老板上前將房門打開, 只見屋子正中擺著一張碩大的織機, 一個工人正在背後操作。說是織機也不像, 四周延伸出八個錠子, 像是蜘蛛的八只腳。機器下另有一個巨大的齒輪,齒輪連帶著兩張腳踏板,正在工人的蹬動下飛速旋轉,
唐挽對絲綢織造的工序並不熟悉,故而問道:“這是什麽?”
崔老板躬身答道:“回大人,這是繅絲機。”
崔老板繼續解釋道:“蠶繭變成生絲,需要經歷的一個沸水化膠的步驟,便是繅絲,八根蠶緒絞為一縷絲線。往常一個工人一天下來也不過繅絲半斤。這繅絲機利用齒輪帶動,一個工人可同時處理十六緒,則一天之內生絲的產量就翻了一倍。”
唐挽雖不知其中工藝,可崔老板的話她聽懂了。按照先前一年六十萬匹絲綢的量來計算,翻一倍便是一百二十萬匹。這樣的貿易量,外商的財富便可大量流入中原。
“當真如此有效?”唐挽頓時對眼前的龐然大物提起了興趣。
崔老板說道:“這機器是小民的侄女所制,小民的工坊已經使用了半年。的確如此。”
唐挽幾乎看到了國庫裏滿是真金白銀的場面。錢不是萬能的,可錢是實現一切目標的籌碼。有了錢,她就可以在東南修船建廠,廣開海路,讓大庸的鐵艦直插南洋;西北則可擴軍備戰,將廣袤的草原納入大庸的版圖。她還要興建學社、治理黃河、重修官道……眼前這張機器,好像成了開啟這一切的鑰匙。
“如此好物,為何不多做幾臺,讓外面的工人們使用呢?”唐挽問道。
崔老板看向謝昭,謝昭便點了點頭。唐挽心下了然,看來這兩人為了今日已著實下了一番功夫。無妨,只要他們的所作所為於朝廷和百姓有益,唐挽不介意將這出戲看完。
謝昭說道:“回大人,這繅絲機的制作十分精密,臣擔心貿然投入使用,會引發民間仿制。到時監管困難,萬一又粗制濫造的,恐怕會出現事故。故而今年年初,下官便將這機器的圖紙和成品樣本送往工部報備。”
謝昭的擔心有他的道理。大庸國法對人命看得極重,如果在他的治下出現了事故,恐怕烏紗不保。官員的政績,都要建立在免責的前提之下。
“工部尚未回覆?”唐挽問。
謝昭道:“工部倒是有批覆……”
“怎麽說?”
“產責自負。”謝昭道。意思就是,你自己生產使用,責任你自己擔。朝廷不否認,也不鼓勵。
唐挽蹙眉:“是誰批覆的,孫釗?”
“這……下官並不知情。”謝昭說道。
唐挽點點頭,卻沒有再說什麽,邁步往外走去。崔老板見唐挽沈了臉色,悄悄扯了扯謝昭的袖子,面含擔憂地問道:“總督大人,不會給您惹了麻煩吧?”
謝昭望著唐挽的背影,心裏也沒底:“總要試一試。”
之後的幾日,唐挽過得十分悠閑。她整日清早出門,走街串巷,四處游逛,身邊跟著的也只有一個雙瑞。謝昭幾次登門來拜訪,得到的都是一樣的答覆:“唐大人出門去了。”
謝昭琢磨著,唐挽這個態度,這事兒恐怕要黃。
其實他不是沒想過別的辦法。家中有同宗的兄長在內閣,何苦要求到外人頭上?一個月前他就寫信給謝儀,將繅絲機的原委講了個清楚,請內閣給與支持。畢竟是造福萬民的好事,他以為謝儀不會反對。結果謝儀回覆說,工部的權柄都掌握在東閣黨的手裏,自己幫不上忙,讓他親自與唐挽說明。
若不是謝儀在信中言之鑿鑿地說唐挽是個克己奉公的人,謝昭還不會抱這麽大的希望。
豈料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謝大人。”唐挽望著背身站在官驛門前的謝昭,笑得眉眼彎彎。
謝昭轉過身,就見她穿著一身月白直綴,頭戴黑襆巾,手持折扇微微扇著胸口。一派霽月光風,像是個閑散的文士。
“唐公。”謝昭行禮。
“謝大人是來找我的?”唐挽問道。
不然呢?他站在這兒吹風麽?謝昭看著明知故問的某人,壓下心頭的不滿,躬身道:“是。”
唐挽笑著走進院子:“謝大人請進來喝杯茶吧。”
烹茶的婦人容光絕艷,尤其是眼角那顆胭脂痣,藏匿著萬種風情。謝昭不記得官驛裏有這樣的人物,不禁多看了幾眼。誰料那女子突然擡眸,沖他嬌媚一笑。
謝昭被逮了個正著,霎時間紅了臉。他低頭,心裏琢磨著,自己也是風流陣裏走過的才郎,怎麽會被個半老徐娘勾動了心思。
一雙瑩白的素手將茶杯推到自己面前,又倒了一杯給唐挽。便聽唐挽說道:“多謝夫人。”
這婦人竟是唐公的妻子?竟然是一品誥命夫人親自給他煮茶?謝昭驚詫地擡起頭,就見盧淩霄已經扭著纖腰離開了。他低頭看看手中的茶杯,端起來喝了一口……燙嘴。
“有件事,還需請謝總督幫忙。”唐挽道。
謝昭心下奇怪,他求唐挽的事還沒消息,怎麽又反過來求他?再說,自己只是一地總督,唐挽堂堂內閣閣臣,又有什麽事是她做不到而自己能做到的?
“唐閣老請說。”謝昭道。
唐挽從懷中抽出一封書信,遞給謝昭,說道:“謝大人請看。”
看擡頭的稱謂,當是一個學生寫給自己的老師的。再往下看去,便知這位“老師”指的就是唐挽。信中討論了兩件事。第一,鼓勵各行各業的“創造性舉措”,尤其是農業、手工業中的“躍進式改良”。各府、縣酌情匯總上報,視質量給與嘉獎;第二,對改良之器物進行立案審批,有效果的由朝廷酌情推廣。對發明人給與嘉獎。
這信中的內容,無一處在說繅絲機的問題,卻又每一句都在解決江南的困境。謝昭翻到最後一頁,只見落款上赫然是工部尚書孫釗的名字。
原來這些天,唐挽並非坐視不理,而是在做更深遠的籌謀。她是從這小小的江南織造園,看到了全天下。謝昭忽然有點想哭,族兄果真沒有騙他。這位唐公,是個做大事的人。
唐挽神情散漫地喝著茶,等他讀完信,便說道:“此事由江南而起,便用這繅絲機來做首例。我與孫釗說了你的想法,他很認同。只是此事落實到政策層面上,還需更多的推敲。我讓他直接聯系你,你有什麽想法和顧慮,盡管同他講。”
唐挽笑了笑,又道:“孫尚書是我的學生,為人務實,且脾氣耿直。你莫要同他客氣。一應的客氣話,他很有可能是聽不懂的。”
謝昭壓下心頭的潮濕,說道:“咱們大庸若能多幾個這樣耿直的官員,就更好了。”
唐挽垂眸,似乎想起了什麽,唇邊噙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其實大庸的肱骨不在京城,而在地方,在每一個知府、知縣的身上。所有的政策都由他們傳達,百姓的喜怒哀樂,也唯有他們最清楚。地方上吏治的擔子,比京城更重。希望謝大人能夠多加督導,做好傳聲筒的工作。”
這番話說得謝昭心潮澎湃。從來都是京官清貴,就連剛入仕的進士,也知道留在京城就是好,外放地方就是不好。可如果人人都要求清閑,這龐大的朝廷,繁雜的瑣事,又由誰來做呢?
這個下午,謝昭與唐挽聊了許多,最後竟有相見恨晚之感。謝昭忍不住感嘆:“唐公的學識和見地,謝某佩服。私以為普天之下,也只有您能與謝閣老並肩了。只可惜……”
只可惜這兩人政見不同,分屬二黨,竟成了政敵。
謝昭後面的話沒有說出口,因為他察覺出不妥來。唐挽以東閣黨黨首的身份到此,已經很尷尬了,自己何故要再提黨爭這一茬呢?
於是謝昭笑著找補道:“若不是因為主張不同,唐公與謝公,當能成為知己。”
唐挽垂眸淺笑,道:“我與元朗本就是知己。”
謝昭楞了楞,本能地不太相信。可看著眼前人,又莫名覺得就該是這麽回事。棋逢對手的敵人,也可以使莫逆於心的朋友。
唐挽卻沒有讓他繼續胡思亂想下去:“我這幾日在市井中聽到些傳聞,說是有一位儒學大家正在重註四書,你可知道?”
謝昭點點頭,說道:“確有其事。唐公想要見那位先生?”
“正是,”唐挽身子前傾,道,“可能幫我引薦?”
謝昭笑道:“唐公來的不巧了。您所說的那位先生,七日前剛剛離開。說是回老家去了。”
唐挽蹙眉:“他老家何處?”
謝昭道:“廣西柳州。”
唐挽挑眉,這不挺巧的麽?
※※※※※※※※※※※※※※※※※※※※
這兩天飄在外面,大家的評論沒來得及回覆。咳咳,船戲會有。唐挽和元朗的年齡,有人在計算嗎?
至和九年到今天(掰著手指頭)……反正他們是神仙,老了也是神仙顏23333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