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王夫人25(完)
關燈
小
中
大
紅樓王夫人25(完)
南安太妃來此的目的簡直太明顯了。
這邊剛剛聽說皇上在今天早朝的時候有意讓南安王府的郡主聯姻, 明顯是讓南安郡王將功贖罪。
南安太妃舍不得自己的女兒,就立刻琢磨著來找別人的女兒來代替。
賈府一向與幾個王府交好,與他們走得近, 身份又不如他們, 幾乎可以算得上是王府的附庸。
南安太妃要找人替女兒代嫁, 第一個想到的是就是賈府了。
而太妃的眼光也的確不錯,賈探春雖然是庶出, 卻比別人府中嫡出的小姐也不差什麽,美貌鮮艷如同玫瑰花, 性格又爽朗大方,心中也有成算,被嫡母教養的很好,十分拿得出手。
賈母輩分最高,在賈家是最有話語權的。她雖然驚訝於南安太妃的這個突然間的決定, 卻覺得是件好事兒,率先陪笑著說道:“探丫頭能得太妃您的賞識真是她的緣法,我沒有意見,由她父母做主就是了。”
說著賈母看向王夫人,這沒意見不反對明顯就是同意的。
賈母卻不能直接說出同意的話,雖說她沒有南安太妃尊貴,也是老封君了,自有她的矜持,便不能一直捧著南安太妃,而把這個任務就交到了王夫人手裏。
南安太妃這次親自駕臨,親自說收他們家的小姐做她的女兒, 以為是十拿九穩。
這事成了之後就是把兩家綁在一起,使他們的關系更緊密, 賈府對上南安王府自然是賈府高攀,誰會不給太妃這個面子呢。
何況只是一個區區庶女,再受寵也有限,所以南安太妃打算和王夫人再客氣兩句,就叫探春出來,她再相看相看是不是很合心意。
豈料王夫人跟她寒暄過後卻說:“此等大事,我也不敢擅自做主,還要問過我們老爺才行,太妃不如稍等一等,我這就派人給老爺送信過去,快馬的話少則五六天就能得到回覆了。”
南安太妃有些不高興:“這幾□□中都在商議議和,誰也不知道聖旨什麽時候下來,可耽誤不得。”
王夫人不卑不亢地說:“正是如此我才讓人立刻給我家老爺送信,也怕誤了太妃娘娘的事兒。”
南安太妃臉色有些不好,以為馬上就能定下來,沒想到王夫人把事情支到了五六天之後,但是王夫人說的也有道理,這事情的確應該通知當家人。
此時南安太妃倒是覺得王夫人果然軟弱,什麽事情都不能做主,就連一個庶出女兒的婚事都要問過丈夫才行,不由得對王夫人有了幾分瞧不起。
賈母看出了南安太妃的不悅,在一旁圓場說:“這也應該,畢竟是人生大事,該當他父親知道。若是天氣好的話,也許三四天書信就能來回,必不要太妃久等。”
南安太妃以為王夫人是故意這麽說,顯得她這個做嫡母的仁慈厚道,不對庶女的婚事擅自做主,才要征得賈政的同意,到是也理解幾分。
在太妃看來,這次給賈政送信只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
剛才賈母的態度都表明了,看來是很樂意促成這件事情。對王夫人更是百利而無一害,不僅得到南安王府更牢靠的友誼,還有和親之功。
雖然犧牲一個女兒,可是他們這些穩坐京城的家族才會成為最後的受益人。皇上看在和親的面子上也會多眷顧一些。
南安太妃心想:大家都是做當家主母的,哪個做嫡母的會真的心疼庶女呢?做做表面功夫罷了。
如今南安太妃已經認定王夫人肯定會同意,只不過是面子上還要做足了。
南安太妃本來是火急火燎的來想見一見人的,見到王夫人這樣拿喬,多少有幾分不快,寒暄了幾句,就直接起駕回府了。
打算等到過幾天賈府回過味兒來,求到王府時候再見探春。
眾人恭送了太妃,又重新回到賈母的屋裏,各有心思。
多數在為家裏即將再出現一個風光大嫁的異國王妃而或震驚或高興。
賈母卻在高興之餘又有點蒼涼,探春畢竟也是她從小看到大的孫女兒,也頗為寵愛。
以前賈母還把她當成一個小姑娘,還沒來得及給她議親,誰想到她這馬上就要嫁出去了,而且還要遠遠的嫁去蠻夷異國,恐怕有生之年也不會再見,所以賈母真心實意的感到了一分蒼涼。
至於邢夫人那就真是又羨又妒了!
邢夫人一開口就壓不住酸氣:“三丫頭可真是有造化!……年前南安太妃來做客,說要看咱們家的姑娘,老太太就只讓三姑娘還有寶釵,黛玉見了太妃,可見那個時候她就入了太妃娘娘的眼。我們迎春就沒有這個命了,只能嫁個平凡郎君,說起來這姐妹兩個身世一樣,誰曾想如今的境遇如此懸殊呢!”
賈母並沒有理會她滿含酸氣的話,與對王夫人說t:“你怎麽看?不是說要給老爺送信嗎?”
賈母看出她並沒有急著給賈政送信。
王夫人說道:“信是要送,不過,老太太,這畢竟關系到探春的終身大事,她又一向是個有主見的,我想著還是問問她願不願意再做決定吧。”
賈母就知道這個兒媳婦兒幾句話打發走了南安太妃,也沒給人家個準話,是另有原因。
卻也沒想到這個原因竟然是還沒問過探春願不願意。
賈母的心情一時間有些覆雜,賈母比誰都清楚,直接答應下來對王夫人有多容易,又有多有利,這可不是誰都能推掉的。
果然,邢夫人已經急著在一旁表示:“還要問三丫頭願不願意?難道她不願意還能回絕南安太妃不成!自古以來婚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怎麽到她這兒就不一樣了?”
王夫人說:“咱們都知道太妃認女兒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三丫頭代替郡主去西南沿子,此去山高路遠,又是異國他鄉,還是戰敗之後當做南安郡主送過去的。可想而知,不會受重視,還可能有很多仇敵。這不是普通的親事,三丫頭應該有選擇的權利。”
聽到她用平淡的語氣說句這話,邢夫人不可思議:“要是她死活不嫁又能怎樣,我們難道要為此得罪南安王妃?人家是王府,我們得罪得起嗎?”
老太太其實也是和邢夫人一樣的心態,“三丫頭還小,未必能顧全大局,可不能由著她的性子胡來。”
王夫人說:“三丫頭如果願意那也就罷了,我也樂見其成。如果她不願意,老太太難道能舍得逼迫她?”
賈母說:“舍不得又能怎麽樣,太妃親自發話要人,就算我舍了老臉不同意,我們家拿什麽和王府硬碰硬。”
邢夫人說:“就是啊,為了個丫頭得罪王府可不值當。”
王夫人說:“這一點自然不用老太太費心。大太太也別忘了,我不久前才為了這西南戰士嫁妝銀子都捐出去了,現在打了敗仗的是南安郡王。
“他沒能力統領大軍導致戰敗,已經是無能的表現。太妃還想把我的女兒送出去安撫藩邦以議和親之事,我若是不讚同,他們何以敢強行用王府的氣派壓人?南安郡王就不怕被文武百官的唾沫星子淹死,名聲也再不用要了。
“何況我們家也不是沒有靠山,宮裏還有一位貴妃娘娘呢,賈家也並不是讓人可以讓人欲取欲求的。”
不論受不受寵,元春當時可是被四王八公一起推上去的,當今皇上親自給的身份,拉出來也能唬一唬人。
邢夫人是沒想過王夫人敢直接對準南安郡王,明顯的,如果南安王府真的想來硬的,她的這個弟妹不但不會給他們面子,還要扒掉南安郡王一層臉皮。
這在邢夫人眼中相當不可思議,在她看來女人們只是在內院活動,哪能摻和到男人們的國家大事上去。在她眼裏面,身份比她高貴許多的南安太妃是不能得罪和得努力討好的存在。
邢夫人覺得受到了驚嚇,簡直像不認識王夫人一樣,而更讓邢夫人覺得離譜的是賈母竟然默認了。
因為賈母說:“那你就好好和三丫頭說說,雖然離得遠一點,要知道這樣的親事也算難得。”
在賈母看來答應南安太妃對賈家最為有利,一個女孩早晚都是要嫁人,嫁人聯姻也是為了鞏固家族地位。
她再寵孫女兒們,在家族利益面前都是要靠後的。
不過既然探春的嫡母都有先以姑娘的意願為先的想法,她這個做祖母的,難道還要比不過嫡母嗎。
何況老太太已經80多了,也不知道能活到哪天,活一天享受一天榮華富貴,當然要更隨心所欲一些,畢竟家族再繁榮昌盛,日後她閉了眼了也看不到。
大觀園秋爽齋
“哎喲,神天菩薩呀,這究竟是哪路佛祖顯靈啊,我們娘倆翻身的日子終於來了!”
趙姨娘一路過來一路壓抑不住的興奮,到了探春這裏終於忍不住自言自語的出聲來,還在門口就忍不住嚷了起來:“姑娘,姑娘!我來給你道喜來了!”
今天黛玉和惜春都來秋爽齋找探春玩兒,趙姨娘進來的時候,幾個人正在屋中談詩論棋呢。
探春起身問:“姨娘,發生了什麽事兒?”
雖然探春不願與不著調的親娘有過多接觸,但趙姨娘平日裏偶爾想起來了還有個女兒,就會來找一下探春。
不過因為兩人認知不同,眼界不同,可謂話不投機,往往說不了幾句會不歡而散。
畢竟是探春的母親,也比她們高一輩兒,林黛玉,惜春也起身讓座打招呼。
“四姑娘和林姑娘也在呀!”
趙姨娘今天的表情真可以用眉飛色舞來形容,可見是真有什麽喜事兒讓她高興的不得了。
不等探春問,她就已經迫不及待地說:“今天南安王太妃來了!有個關於姑娘的大好消息,我正是來給你報喜的!
“南安王太妃要收姑娘做義女!以後你的身份地位可不同了!太妃的女兒豈不就是郡主,到時候全家上下都沒你尊貴,你說這是不是大喜事兒!”
三姐妹面面相覷:“什麽?有這樣的事兒,我們怎麽不知道?”
林黛玉說:“既然南安太妃如此看重探春妹妹,怎麽不叫妹妹過去說話?”反倒先同別人說,這事怎麽看著有點蹊蹺。
她們在園子裏住著,與那府裏那邊隔開,到是不知道今天南安太妃登門的事情。
但是對方畢竟是貴客,就算知道了,沒有宣召,她們也不好貿然前去打擾。
趙姨娘說:“這不是我才聽了一耳朵,一時高興就直接過來了,請姑娘的人還沒到呢,估計也快了!這麽重要的事豈能不讓姑娘親自到場。我就說咱們三姑娘是個有福的,沒想到這麽快就應了這句話了。”
趙姨娘很是得意,簡直有一肚子的話要說。
只是另外三姐妹卻沒有她那麽高興。
探春最初聽到這個消息倒是也有一點兒自喜,只不過馬上就意識到不對勁了。
對於她這樣的身份,能成為南安太妃的義女,這無異於天上掉餡餅。
可是哪有這樣白來的好事兒,偏偏就落在她的頭上!
南安太妃那樣的身份,能讓她開口收義女,那必然是有什麽緣故的,而探春只有幸見過太妃一次,也沒說幾句話,表現的很平常。
她也想不出自己有什麽特別的才能入了這位太妃的眼。
林黛玉跟她想一塊去了,黛玉問:“你怎麽就突然得了太妃的眼緣了?”
探春說:“我不知道,我只見過南安太妃一次,還和林姐姐,寶姐姐一起的時候啊!”
她們都是聰明姑娘,想的會多一些,當然不會像趙姨娘那樣直接把這突如其來的意外事定義為大喜事。
探春又等了一會兒,也沒人來叫她過去,更覺得趙姨娘聽到的只是一部分,或是聽錯了。
太妃那麽大的排面過來,賈府怎麽會讓個姨娘去跟前伺候,也許她就在外面打簾子的,聽到一句半句就當了真,說不定是太妃正和太太以及老太太說玩笑話。
探春讓侍書去府裏打聽,問問究竟是怎麽回事兒。
一會兒,侍書慌慌張張的回來了,神色和趙姨娘進來報喜的時候可不一樣,探春當時就心中咯噔一下:“怎麽樣?”
侍書:“姑娘,我聽玉釧姐姐說好像是南安王爺戰敗了,皇上想讓南安王府的郡主去和親,太妃才找到咱們家來。”
探春的臉色肉眼可見的變得蒼白,甚至覺得有些暈眩。
黛玉和探春一左一右的扶著她:“三妹妹你沒事吧?”
幾個姑娘都是玲瓏心思,立刻就想到了南安太妃想要認探春做義女,原來是打著這個主意,成了南安太妃的義女,就成了郡主,又馬上就要被派出去和親了。和親的對象正是打了大半年的西南沿子。
西南言子距離京城山高路遠,又是異國他鄉,語言都不通,那蠻夷未開化之地,說不定更是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
這根本就是有去無回!
南安太妃舍不得自己的女兒,所以就打著別人家女兒的主意!
這和趙姨娘說的大喜之事兒完全不同,這根本就是一個噩耗。
林黛玉無力地安慰:“不一定是真的,你先別自己嚇自己。”
她又問侍書,“太妃娘娘有沒有說讓三妹妹過去見面?”
侍書為了早日給三姑娘報信兒一路跑回來的,現在順了口氣說:“這會兒太妃娘娘t已經走了,太太沒有當場答應,說要問了老爺的意見再給太妃娘娘回話。”
聽到這兒,探春微微松了一口氣,不過心還是懸著。
林黛玉說:“你聽到了,舅媽沒同意,這事還做不得準,咱們去求二舅媽和老太太,她們那樣疼你,必然不準的。”
雖是安慰探春之語,說到後來黛玉自己眼角也沁出了眼淚,因為她都覺都覺得這樣的安慰太過乏力,既然南安太妃相中了探春,家裏很大可能會把她送去和親的。
等到送走了南安太妃,王夫人讓人把探春叫過來,跟她說了情況。
“能讓我選?”探春十分詫異,從來沒想過還有選擇的權利。
王夫人說:“也許別人認為女孩子的親事不應自己做主,可是你是個有主見的孩子,我想問問你是怎麽想的。
“如果今天南安太妃看中的是迎春,或者是你四妹妹,我會直接幫她們回絕。因為她們不合適,也沒能力在那樣的環境下生存,更別提把日子過好了。今天找你來就是要你自己拿個主意。”
探春在來之前已經做好被太太決定要她代替郡主去和親心理準備。
探春是個明白人,對身處的環境再明白不過了。族人們的不爭氣,哥哥弟弟們只知道醉生夢死,躲在祖宗餘蔭的庇護之下,一點建功立業雄心都沒有。
其實她早就看出了家族的衰敗,學習了幾年管家,不是白管的。相信除了她,林姐姐和寶姐姐也看得出來。
她常常想著,如果她是個男兒身就好了,她走出去立一番事業,也自有她的道理。可偏偏生就女兒身,只能困在閨閣之內,等著家裏給安排一門婚事,聯姻嫁人。
探春是抱著一腔孤勇去和親來的,而太太居然說她還有選擇的權利,之前給自己鼓足勁兒提起的勇氣一下子又都消失了。
她也很害怕將要面對的那些未知,很害怕孤身一個人去異國他鄉生活。
探春忐忑地說:“我若是不去,咱們家豈不是得罪了南安太妃。”
王夫人說:“這就不是你一個小孩子該操心的事兒,那邊由我去說。”
對方畢竟是太妃,要拒絕也要有一個合理的理由。
王夫人覺得給探春在近處定一門親事,不久之後就給她完婚,這樣還說得過去。
王夫人並沒有讓探春立刻下決定,而是給她一晚上考慮,讓她第二天再來說她的決定。
柳湘蓮也去了西南沿子,這次他領著一隊人馬回來送信,趁著還沒離開京城,來見見昔日朋友。
聽寶玉說了對太妃登門,及對三妹妹處境的擔憂,柳湘蓮再也坐不住了。
本來他以為還得奮鬥兩年,他的身份才能拿得出手。可是已經沒有時間了,他立刻打點一切,讓他本家的一個嫂子來賈府提親。
王夫人正愁到哪裏去找一個合適的女婿,他就自己送上門來了。
探春晚了一晚,原本都想要答應了和親,這樣不給家裏惹麻煩也不會得罪南安王府。
當她得知柳湘蓮讓人來提親的時候,心中狠狠一震,到了太太面前,說要去和親的話,也遲遲說不出口了。畢竟柳湘蓮正是讓她春心萌動,愛愛心怡的那個人。
看探春的表現,王夫人已經明白了她的選擇,到是不知道這兩是何時暗生的情愫,不過那已經不重要了。
賈赦賈珍等人覺得犧牲一個探春,讓她去做和親郡主對賈家大有好處,都支持南安太妃認幹親的決定。
王夫人卻不會考慮他們的意見。
畢竟兒女婚事是父母之命,除了父母,其他族人也只能提些意見而已,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就算是老太太也沒有越過王夫人和賈政去給探春定親的道理。
王夫人強勢起來,到是沒人跳出來堅決反對,一來這些年她積威不淺,二來別人也怕她真的和南安太妃對上,使賈家更無法收場。
那日在賈母房中的談話,已經通過邢夫人的嘴傳到了別人耳中。
王夫人唯一要說服的就只有賈政一個。
這麽多年的相處下來,王夫人自然知道賈政最在意的就是他的地位。
若能鞏固地位,他當然不介意送一個女兒去和親,可是正因為他如此在意身份和地位,也害怕被人牽連。
就如當初失了勢被抄家的甄家,賈政是不欲與之有任何牽扯的。
王夫人在去信中反覆變著花樣提醒:皇上委以重任,把第一次登基之後的戰事交給他,可是南安郡王卻難當大任,是敗軍之將,這無異於狠狠的打了皇上的臉,讓當初那些不支持開戰的反對派看了笑話。
回京城之後皇上最多是不遷怒他,但是想要簡在帝一心那是不可能了,讓皇上重用更別指望。
如果情況不好的話,可能都會被治罪,或者是閑置幾年之後再受打壓,或被徹底奪權。
南安郡王回京後的情況究竟如何真不好說,總之不會好就對,畢竟君心難測。
賈政應該知道最近皇上對老臣們的態度並不好,繼甄家覆滅之後,史家也被抄了,就是史湘雲他們家。
這些有親的人家接連出事,已經使得賈政有些戰戰兢兢。
王夫人的來信更是提醒了他,還是最好不要和南安王府摻合到一起,平日裏都說四王八公關系好也就算了,畢竟是一大幫子人,法不責眾。
可是這個時候摻合到和親當中,還用自家的女兒去代替郡主,和南安王府的牽扯就太深了,這讓對南安郡王戰敗不滿的皇上會怎麽想?
而且皇上也不會領情,他家嗯豈不是白白搭上一個女兒。
賈政也不敢冒這個風險,便聽王夫人的意見,賈家不去摻和此事。
至於探春的婚事,他人也不在京城,只能交由王夫人全權處置。盡快安排一門婚事,才不至於太得罪了南安太妃。
於是王夫人便直接給探春和柳湘蓮定了親,就說他們夫妻兩個早就看好了柳二郎做女婿,雙方早已看好,只不過沒下定,這次柳湘蓮終於有空閑,便把親事定了下來。
幾天之後南安太妃再次登門知道這個消息,自然十分惱怒。
不過她就算再氣惱,如今的當務之急是趕緊再找一個能頂替她女兒和親的人。
拂袖而去的南安太妃顧不得找賈家的麻煩,立刻思索起其他人選,可惜並不是那麽好找的。
要在她交往的官員後宅找一個模樣,性情,不輸給郡主,不給皇室丟面子的女孩子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而且並不是她相中了人家,人家的父母就舍得把女兒白送出去。
願意賣女求榮自動送上門的人家也有,可是太妃又常常看不上這樣人家的女孩子,覺得她們樣樣都不行,就這樣事到臨頭,她還在挑挑揀揀。
聖旨突然降下,由南安府的昭華郡主和親。
南安太妃面對聖旨已下的情況,就算是再護女心切想選個丫鬟代嫁,或者再讓別人頂替,那是萬萬不敢的,皇上已經點名了她的女兒。
若是她真敢搞那些小動作,送走的不是昭華郡主,只會讓得知真相的皇上治她的欺君之罪,而南安郡王被清算的時候可能會更慘。
後來,南安太妃只能哭哭啼啼的在朝廷送派兵駕時,把親自教養長大的女兒送走了。
這樣一來,南安太妃倒是把一開始沒答應她的賈府恨上了。
王夫人當然知道得罪了南安太妃,不過就算重來一次,她同樣會這麽做。
賈母等人雖然覺得失了個機會很可惜,很是唏噓了一陣子。不過,這是賈政夫婦自己的決定,他們也不好多說什麽。
如邢夫人,頂多說幾句酸話罷了。
賈母覺得自從把元春送進宮之後王夫人就變了很多。
這一次王夫人的選擇更是出乎意料,拼著得罪南安太妃也不送探春出去和親,賈母深思過後,自認為理解了王夫人的心思。
她認為王夫人多半是把元春送進宮之後就後悔了,所以王夫人才每次有機會進宮就月月都不會落空,所以也再不肯做同樣的選擇。
有這麽為她著想的嫡母,三丫頭倒是個有福氣的。
柳湘蓮是一個很有前途的年輕人,他出身不俗,升遷還算穩定,在年輕人當中算得上快的,如今他已經是六品的校尉武官,這離他參軍才不到三年的時間。
若換個文官,想升遷這麽快,除非精才絕艷,還能立大功才行。畢竟武將的軍功都是用命拼出來的,只要武藝高強,足夠勇猛,在戰場上就能賺回一番事業來。
稍後他還要回軍中,王夫人覺得未免夜長夢多,還是早把他們的親事辦了,於是在定親之t後,就安排他們成親,早早的把探春打發出門了。
探春出嫁之前,趙姨娘對探春說:“太太攔著你不讓你當郡主,必是有私心!太太怕你做了郡主,再嫁個番王就能壓她一頭!”
探春說:“太太就是太太,什麽叫怕被人壓她一頭?”
趙姨娘說:“我看她是怕環兒多了你這個郡主王妃姐姐當助力,以後騎到寶玉頭上去,寶玉繼承不了家業,全都成了環兒的,她才打壓你!”
探春:“姨娘,我真的是你生的?你究竟是我親娘還是我仇人?就這麽見不得我好嗎?那老番王不知多大年紀了,你還想著讓我去做和番王妃,就算他是青年才俊,各方面都好,我也不稀罕吶!”
“傻姑娘,你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是有人見不得你好。擋了你的通天路,讓你嫁給個小官,你還感激得什麽似的,你也太好收買了吧。”
探春此時無比慶幸,她一生下來就放在王夫人這邊教養,不然也要像環兒一樣跟著趙姨娘學成個是非不分之人。
“姨娘若是嫌我嫁的不好,丟了你的臉,日後不當我是女兒就是了,咱們從此就撂開手,你只當生了一個兒子,從來沒生過女兒!”
探春心中嘆氣,是她太天真,以為臨出門前會從這位親娘口中聽說些溫情不舍的話,沒想到還和以前一樣,又是這般的挑撥離間。
探春讀書識字,有明事理,自然知道哪個對她好,哪個對她不好。
何況太太又不是沒給她選擇的權利,最後決定留下來的是她自己。
除去血緣關系,太太比趙姨娘更像她的母親,幫她遮風擋雨,沒讓她不得已成為郡主的代替品。
最後她還能嫁一個合心意的如意郎君,探春心中感激不盡,暗暗發誓和好好孝順老爺太太。
別人覺得柳湘蓮家中敗落,官職太小,配不上她。
她卻不覺得靠祖宗蒙蔭得來的官算什麽本事。
一步一步一步一個腳印,自己掙來的才算是真本事,才是立身之根本。她從來欣賞的是像柳香蓮這樣的人。
探春說:“我再勸姨娘一句,從此省省吧,你做的那些缺德事情,就沒有別人不知道的。太太還容忍你,只不過為了周全我們姐弟的面子,一直當不知道罷了。等過兩年環兒大了成家若能夠立得住單分出來,若能把姨娘接出來說不定還能救你一命。否則的話,您就從此再也別開口。”
探春深知趙姨娘一開口就得罪人,就要壞事兒。真不知道,等到環兒也訂了親,解決終身大事之後,趙姨娘會是什樣什麽樣的下場。
探春現在馬上要出門子,也顧不了那麽多,只能到時候來好好求求太太,請太太網開一面,探春接她走,賈府中就當她死了。
趙姨娘之前並不知道,她曾經害人的事情已經全府皆知,如今在探春口中知道才知道自己做了多少年的跳梁小醜,出了多少洋相。
趙姨娘這才回過味兒來,為什麽早幾年就在姥爺那裏失了寵,果真嚇得好久不敢出門不敢吭聲。
妹妹都已經出嫁了,寶玉的婚事也該提上日程,就算王夫人不說,別人也會提起。
王夫人探了探賈母的口風,賈母這次沒怎麽猶豫,提起親上加親更好,問王夫人對黛玉怎麽看,是否能配得上寶玉。
黛玉和寶玉兩小無猜,感情深厚,而且自從寶釵進宮,賈母已經知道王夫人當真無意聯合薛家控制寶玉的婚事,娘娘之前的打算也落了空。
之前賈母可能覺得寶玉的選擇面兒還挺廣的,可是隨著寶琴,寶釵,湘雲等人相繼都有了去處之後,賈母的心也定了下來,仍然覺得黛玉和寶玉最配。
賈母已經多年不願意去外面交際走動,更不認識什麽合適的千金小姐,自然是看黛玉和寶玉一起最順眼,而且把兩個玉兒湊一對兒,也能了卻她的心願,從此賈府能一直照顧著黛玉。
王夫人對林黛玉當然是很喜歡,就跟賈母商量著他們兩個年齡也差不多了,如今姐姐妹妹們都成了婚,也該輪到他們,不如給賈政去一封信,只要賈政也同意的話就給他們定親。
等到日後賈政回來之後,再擇吉日給他們完婚。賈母一個勁兒的說好。
賈政是個典型的大家長,對於林黛玉本來就存著庇護心思,在他心裏,這個外甥女兒與自己家的其他孩子們也沒有差別,既然母親和夫人都同意親上加親,他也沒有意見,所以兩個玉兒的婚事就這麽定了下來。
王夫人本來想的是等到家族的大劫過去之後,若能夠確定賈寶玉安然無恙,再定他們的婚事。畢竟對體弱的林妹妹,王夫人要更多照顧幾分,怕她經受不住風吹雨打,受到賈家的牽連。
可是王夫人現在發現,這樣的想法過於簡單了。遲遲不定親,弄得林黛玉更加多思多慮,本來已經良好的身體時好時壞。
賈寶玉也總不定性,愛與女孩們交往過密。
如果王夫人想要把林黛玉挪出去,讓她避開最混亂的時候,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別人也許會誤會她是要把沒了靠山的孤女林黛玉趕出家門。
賈母那邊還很難同意。
只有林黛玉以備嫁的名議,讓她單獨離開賈府住一段時間,還算說得過去。
於是王夫人在他們定親之後,再安排一場測算,結果是說:這一對乃是天作之合的良配,只是成親前一年不宜相見,之後才能和諧美滿,白首到老。
賈寶玉和林黛玉在府上都是十分受重視的小主子,他們的婚事更是將會十分隆重,所以涉及到他們的事情便不會被馬虎對待,既然一年之內林黛玉出府別居,當然也要細心安排。
還好林家的仆人上京的時候用林如海剩下的家產買了一座三進宅子,記在林黛玉名下。
雖然不大,也有幾間院落,安置林如海夫婦的靈位,可以當個別院居住。
至於跟著黛玉的人手都是現成的,有林嬤嬤,紫鵑,雪雁,還有她的奶娘王嬤嬤,還有林家兄弟的兩戶人家。
府門口,賈寶玉送林黛玉上車,還依依不舍地說:“妹妹,過兩天我就去看你。”
林黛玉搖了搖頭,輕快的說:“你可別來了,讓我清靜些日子吧。”
她平時很少有機會出賈府,這一次倒是很歡快,沒有什麽離愁,因為知道下一次相聚就是永遠相聚。
兩人終解決了心事,相處起來越發自然,畢竟是一塊長大的,感情又水到渠成。
本來舅母已經把寶玉遷出園子,要不是寶玉忍不住仍然三天兩頭的還要往園子裏跑,也不至於有今天這個麻煩了,兩個人畢竟未婚夫妻,成親前幾個月不能相見是定例,大家都要遵守的,他們只不過是又多了幾個月而已。
送黛玉去林府上不久,就聽說節度使奏了賈政一本,說他縱容部下重征糧米,請旨革職。
賈璉本來還不信,去吏部問了之後才知道是真的。
回來和王夫人商量,先瞞著老太太,他再到吏部去打通關節。
賈政回京,先到朝中請罪。眾大臣都知道他中正清廉,定是下面的人瞞著他私自折騰的,安慰他頂多會擔個治下不嚴的罪名。
最近朝中姓賈的官員犯事兒的還有幾個,皇上召見時候問賈政,“其他那幾個姓賈的官員與你有親無親。”
賈政回答說:“有的是同宗不同族,有的是多年不來往的遠族。”
皇上就讓他退下了,仍然在工部任郎中。
賈政謝了恩就退下了,又謝了眾大臣,眾大臣告誡他,當心子侄輩給他捅婁子。
賈政回到家拜見完賈母之後,賈赦,賈珍,賈璉等已經在等他,問他面聖怎麽樣。
賈政說了自己的禦前對答,幾個人在一起商量,應該沒什麽問題。
大家認為聖上都沒問他自己這邊的情況,只問了另外幾個姓賈的是否跟他有親戚,可見他的事是最小的,聖上應該知道他是冤枉的。
賈政被這樣安慰一番也覺得好了點兒,不過心中似乎仍有些顧忌。他這可是為官多年來第一次被參回來,多少有些忐忑。
第二天,眾位親朋要給他接風,請酒送戲,賈正謝絕了戲,在大廳擺酒,宴請親朋。
突然賴大跑進來稟報:“錦衣衛趙老爺來了!”
賈政心想,他和趙權從來沒有交情,他來幹什麽?
緊接著又有人報,“趙堂官已經來到了二門!”
賈政連忙出去迎接,趙權已經和幾t個帶著配刀的武官來到了大堂,只是笑也不說話。
眾人不知道什麽事,慌忙躲了。
不一時,忠順王來了,趙權命人把住前後門,忠順王讓親友先出去,然後留下賈政和賈赦。
趙堂官變了臉,命令看住賈府的人,忠順王開始宣讀聖旨。
聖旨說賈赦勾結外官,依勢欺淩弱小,革去世襲爵位;賈政貪汙受賄,放縱部下,革職查辦,兩人交刑部待審;賈家除了榮國公夫人賈母的院子之外,其他地方都要抄家。
他們事後才知道,如果只是賈赦和賈赦的罪名還不足以抄家,主要是受到寧國府那邊兒的牽連。
寧國府宣讀的聖旨內容,賈蓉賈珍竟然摻合到了謀反的事情裏面。
龍禁尉試圖造反,雖然很快被鎮壓下來,而賈蓉正是掛名在龍禁尉裏的,賈珍又時常和那些人聚在一起,所以他們兩個都跑不了,直接按造反的罪名來。
賈政被參回京城時,王夫人就知道情況不妙。
這不只是賈政這段時間是否有實罪,還涉及到了整個家族牽連。
一人獲罪全家都要倒黴,賈府的子弟們久不受教,小辮子一抓一大把。
再說最重要的是上面的人的態度。
皇上可能覺得時機成熟,要對賈家也動手了。
所以王夫人提前把林黛玉送走,其他的安排倒也不必,因為只要抄家,所有跟賈家金錢有關的安排都會變成一場空。
只有幾個得用的大丫鬟,王夫人早就放掉了她的身契,以免被綁在同一條船上一起沈下去。如果賈家真的沈了,不如讓她們各自找各自的出路吧。
紫娟就是其中一個,這樣林黛玉現在居住的林府上面沒有一個賈家人,朝廷的官吏也沒有去打擾的借口。
林黛玉是皇上的忠臣林如海的遺孤,看在逝者的幾分香火情,也不會去為難她一個孤女。
至於賈家的產業,要轉移都沒有必要,爵產下的那幾間莊子是固定的,公中已經沒什麽現銀,王夫人的私庫也都在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捐了出去的。
可以說被抄家的賈家,除了些房產,地產,不能動的古董,以及個人的一些首飾之外,幾乎剩下一個空殼。
突然如其來的抄家,對賈府眾人都是很大的沖擊。
下人們沒頭蒼蠅似的亂跑,而主子們一個個也都嚇傻了,都躲在不必查抄的賈母的院兒中避免外面的混亂,邢夫人聽說前面已經給大老爺,二老爺,賈璉他們帶了枷鎖,當時就暈了過去。
賈母打擊也很大,不過她沒有暈倒,王夫人臨走之前還交待鴛鴦,讓她稍後送老太太去林姑娘那。
等到賈府的眾人都回過神來,已經在羈候所裏了。這裏是專官犯了事兒的犯官和官員家眷等候判決的。
賈府上上下下幾百號人,把羈候所裝了個滿滿當當也還裝不下的,一些不重要的下人們只能先直接先給賣了。
重要的下人是指占據著重要管家地位的,他們可能知道主家的各種賬務,辛秘等等。
至於其他的下人早就打混在一起,包括姨娘和通房丫頭們。
誰還分得清他們誰是有臉的,誰是沒臉的,又伺候了多少代,全都一樣的拉去賣掉,所得的銀兩全部記入抄家收入。
王夫人本以為她也會一起關進牢中,沒想到並不是。
獄卒把她帶到後院一處單獨的小院子,房屋雖然有些舊了,尚能夠遮風擋雨,讓她接下來就住在這裏。
原來抄家的時候聖旨並沒有把對她嘉獎加封取消掉,她身上的誥命和犯了事的賈政沒有關系。
管著這裏的堂官兒辦事謹慎,覺得還是小心為上,所以沒讓她住大牢,單給她辟出一處地方等候最後的判決。
王夫人打量屋子,雖然處處落著灰,陳舊發黴,但是應該比牢中的條件好了許多。
她用身上帶的珍珠賄賂獄卒,把最小的幾個孩子帶過來和她一起居住。獄卒聽說她要的是幾個孩子,也沒多為難,很快就把人帶過來了。
於是巧姐牽著剛會走的弟弟賈藤,惜春牽著蘭哥兒,跌跌撞撞的投向王夫人的懷抱。
牢房中的情況不用猜王夫人就知道不會太好,不過他們都是大人了,就是賈寶玉也應該學會照顧自己。
王夫人只管照顧這幾個小的,盡量不讓他們生病,因為在這裏如果生病了,根本不會有人來醫治,情況會越來越糟,幾乎只有死路一條。
惜春特別懂事,幫著王夫人看顧著幾個孩子,就算她不看顧也跑不掉,白天外面有人站崗巡邏,監視著他們,晚上這高門大院一落鎖更是插翅難逃。
就算住在院子裏,不住在牢房中,也仍然是階下囚。
賈家被抄了家,人都被關起來,平日裏交好的那些身份顯貴的親朋好友全都不見了。
四王八公也沒有一個露面,至於金陵四大家族,史家第一個被抄已經不覆存在,王家和薛家也在走下坡路,王子騰在升遷回京的路上死了。
王家倒下主心骨,還有幾個在任上回不來,京城其他人也都不成器,沒人出面來看過賈家的人,王熙鳳的兩個親兄弟更是當不存在這門親戚一樣。
反倒是被王夫人放了賣身契的那些丫頭們會來看她們,給送東西。
再有自家嫁出去的的兩個姑娘迎春,探春和黛玉都來過了,哭的淚人一樣。
還有劉姥姥,聽說消息之後專門從鄉下趕過來,把家裏好不容易在攢下的不少東西都賣了,給王熙鳳和賈寶玉打點獄中生活。
鴛鴦的賣身契王夫人早就給她了,和同樣是自由身的玉釧幾人在外面照顧著老太太。
賈母的院子雖然沒被抄沒,但是整個賈府是一定會被封的,他們在賈府的地方不能多呆,在限期之內也是要搬走的,於是收拾好了東西去投靠了林黛玉。
鴛鴦一向妥帖,又是賈母的大管家,很能撐得起事兒,突然聽聞賈府傾覆的噩耗,黛玉也有些六神無主,還是鴛鴦去了林府才穩住局面。
而且身邊跟著幾個丫頭也都是出類拔萃的,倒是把老太太和黛玉照顧的很好。
賈蕓也托了他的獄卒朋友幫忙照看。
王夫人有自己可活動的小院子,院子中還種了些蔬菜土豆,可以給孩子們加餐,倒不至於餓了肚子。
寶玉,鳳姐兒等人,從一開始的失魂落魄,也漸漸接受了家族傾覆的現實。因為有人打點照顧,沒有人因病重去世。
這裏環境艱苦,還要受獄卒的奚落嘲笑,再不是曾經的身份地位,曾錦衣玉食的人們也終於都熬過來了。
一個半月後,賈家罪名終於定了下來。
寧國府的賈珍,賈蓉被判處斬。榮國府的罪名輕一些,賈璉和賈赦父子兩個流放海南,賈政充軍流放東北戍邊。
比起東北,自然是海南那一條路更加艱險漫長得多。
賈寶玉因為年紀尚小,並未參與到賈家族人那些犯罪的事情當中,從他往下的男丁都沒有受到牽連。
家裏的女眷們本來都應該同丈夫一同流放的,不過,皇上顧念著老臣的家族,格外開恩,對婦孺們沒有連坐治罪,只是責令她們返回原籍金陵。
寧國府的子孫背上了罪籍,從此不可以科考應試。榮國府沒有被波及,子孫仍可以科考。
雖然賈家被一擼到底,也並非沒給他們留有希望,只要下輩人用功讀書,也能夠再重新立起來。這讓李紈更加堅定的督促賈蘭讀書考功名的信念。
賈貴妃娘娘在賈家獲罪期間,曾追著皇上求情,禦前失儀,被降為嬪,雖然仍然住著鳳藻宮,卻從一宮主位搬到偏殿去了。
元春被降了級,又沒有寵愛在身,根本無法東山再起。她已經意識到皇上是下定了決心要發落賈家,她就算再求情也沒用,只會讓她的處境更艱難,所以她就不再去挑戰皇上的怒氣,頂著娘家敗落的廢妃身份,蟄伏起來。
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當初置辦了許多祭田,他們回到金陵,靠著地裏的產出也不至於餓肚子,能過上有田有地小富生活。
在眾人返回原籍金陵之前,宮中的戴權又傳出一道皇上的口諭,令賈寶玉不必去金陵,令他參加今年的科舉,並且允許其母王夫人陪同留京。
這道旨意突如其來,賈母以她多年的經驗認為,應該是在宮中的元春使得力才辦成的這件事兒。
賈母要賈寶玉一定要勤加讀書,好好把握這次皇上親自給的機會。簡直把殷殷t期盼和光覆賈家的重任都交托在他身上。
與一個未來的國家棟梁相比,奉旨一同留京的王夫人則十分的不起眼。
眾人只以為賈寶玉尚未成親,還當他是孩子,所以皇上體恤才留下其母照應他。
本來林黛玉也是跟他們一起去金陵的,在金陵老家那邊完婚。
可是突如其來的聖旨,打亂了這個計劃。
眾人只能給兩個玉兒匆忙完婚,參加完他們的婚禮,其他人就得返回金陵了。
於是王夫人帶著賈寶玉,林黛玉,一家三口留了下來。
沒出王夫人意外的是,此次的科舉成績賈寶玉榜上有名,雖然在末尾也算是考上了功名。
他之前的學業並不突出,若是被他曾經的老師知道他這麽容易就考上了,簡直會認為這是個奇跡。
不過賈寶玉名次靠後,並不顯眼。
科舉的前幾名才可能會被直接授予官職,像賈寶玉這種名次在最後面的,要等到職位空缺出來之後才能夠補上。
少則等幾個月,多則要等上一兩年。
若是曾經的賈寶玉,只要他考上家族自然會給他安排肥缺,現如今可沒有那麽多的銀子打點了。
再次讓寶玉意外的是,吏部竟然還真給他授了職,是欽天監的司歷。
雖然是九品小官兒,也和一縣父母平級了。
更何況還是在京城,自然比做個縣令更加體面。
欽天監的職能為掌觀察天象,推算節氣,制定歷法,與六部不在一個體系,自有它的招人制度,也很少招收靠八股文考上來的人。
欽天監歷來還有一個特殊的規定:本監官不得改遷他官,子孫世業,非特旨不得升調、致仕。如有缺員,由本監逐級遞補。
不知道賈寶玉怎麽就投了那邊的眼緣,據說還是欽天監的長官親自要的人。
在別人看來辛苦科舉之後,卻跑到欽天監任職,簡直就是自毀前程。
賈寶玉卻覺得很高興,特別是在了解了他的工作性質之後。
他本來就對那些滿口之乎者也的讀書人不敢冒,覺得他們蠅營狗茍就為了加官進爵,簡直俗不可耐。
可是欽天監卻不一樣,他對工作內容很感興趣。這裏的環境又輕松的多,賈寶玉歡歡喜喜的去上任了。
一開始,賈寶玉成婚之後,王夫人三人只能住在林府,後來賈寶玉的工作穩定之後,又在旁邊不遠買了一個小院子,算是徹底安頓下來。
昔日的紈絝子弟,今日也能頂門立戶了。
王夫人帶著那塊兒寶玉被召見的次數不多,十年來僅有幾次。
可見,當今聖上對於測吉兇之事沒有忘卻也並不依賴,是一位很懂得克制的聖君。
但是王夫人卻清楚的知道,賈寶玉之所以能被留下來考科舉授官職,要感謝他的伴生玉佩。
不然這個時候,寶玉也和賈環賈蘭一樣,在金陵一邊種地一邊讀書呢。
又過了幾年,賈蘭也考上了功名,來京城投奔二叔和祖母,也同樣踏踏實實的做了個小官兒。
賈家沒有在京城中消失,卻再也不是之前的那個賈家。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南安太妃來此的目的簡直太明顯了。
這邊剛剛聽說皇上在今天早朝的時候有意讓南安王府的郡主聯姻, 明顯是讓南安郡王將功贖罪。
南安太妃舍不得自己的女兒,就立刻琢磨著來找別人的女兒來代替。
賈府一向與幾個王府交好,與他們走得近, 身份又不如他們, 幾乎可以算得上是王府的附庸。
南安太妃要找人替女兒代嫁, 第一個想到的是就是賈府了。
而太妃的眼光也的確不錯,賈探春雖然是庶出, 卻比別人府中嫡出的小姐也不差什麽,美貌鮮艷如同玫瑰花, 性格又爽朗大方,心中也有成算,被嫡母教養的很好,十分拿得出手。
賈母輩分最高,在賈家是最有話語權的。她雖然驚訝於南安太妃的這個突然間的決定, 卻覺得是件好事兒,率先陪笑著說道:“探丫頭能得太妃您的賞識真是她的緣法,我沒有意見,由她父母做主就是了。”
說著賈母看向王夫人,這沒意見不反對明顯就是同意的。
賈母卻不能直接說出同意的話,雖說她沒有南安太妃尊貴,也是老封君了,自有她的矜持,便不能一直捧著南安太妃,而把這個任務就交到了王夫人手裏。
南安太妃這次親自駕臨,親自說收他們家的小姐做她的女兒, 以為是十拿九穩。
這事成了之後就是把兩家綁在一起,使他們的關系更緊密, 賈府對上南安王府自然是賈府高攀,誰會不給太妃這個面子呢。
何況只是一個區區庶女,再受寵也有限,所以南安太妃打算和王夫人再客氣兩句,就叫探春出來,她再相看相看是不是很合心意。
豈料王夫人跟她寒暄過後卻說:“此等大事,我也不敢擅自做主,還要問過我們老爺才行,太妃不如稍等一等,我這就派人給老爺送信過去,快馬的話少則五六天就能得到回覆了。”
南安太妃有些不高興:“這幾□□中都在商議議和,誰也不知道聖旨什麽時候下來,可耽誤不得。”
王夫人不卑不亢地說:“正是如此我才讓人立刻給我家老爺送信,也怕誤了太妃娘娘的事兒。”
南安太妃臉色有些不好,以為馬上就能定下來,沒想到王夫人把事情支到了五六天之後,但是王夫人說的也有道理,這事情的確應該通知當家人。
此時南安太妃倒是覺得王夫人果然軟弱,什麽事情都不能做主,就連一個庶出女兒的婚事都要問過丈夫才行,不由得對王夫人有了幾分瞧不起。
賈母看出了南安太妃的不悅,在一旁圓場說:“這也應該,畢竟是人生大事,該當他父親知道。若是天氣好的話,也許三四天書信就能來回,必不要太妃久等。”
南安太妃以為王夫人是故意這麽說,顯得她這個做嫡母的仁慈厚道,不對庶女的婚事擅自做主,才要征得賈政的同意,到是也理解幾分。
在太妃看來,這次給賈政送信只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
剛才賈母的態度都表明了,看來是很樂意促成這件事情。對王夫人更是百利而無一害,不僅得到南安王府更牢靠的友誼,還有和親之功。
雖然犧牲一個女兒,可是他們這些穩坐京城的家族才會成為最後的受益人。皇上看在和親的面子上也會多眷顧一些。
南安太妃心想:大家都是做當家主母的,哪個做嫡母的會真的心疼庶女呢?做做表面功夫罷了。
如今南安太妃已經認定王夫人肯定會同意,只不過是面子上還要做足了。
南安太妃本來是火急火燎的來想見一見人的,見到王夫人這樣拿喬,多少有幾分不快,寒暄了幾句,就直接起駕回府了。
打算等到過幾天賈府回過味兒來,求到王府時候再見探春。
眾人恭送了太妃,又重新回到賈母的屋裏,各有心思。
多數在為家裏即將再出現一個風光大嫁的異國王妃而或震驚或高興。
賈母卻在高興之餘又有點蒼涼,探春畢竟也是她從小看到大的孫女兒,也頗為寵愛。
以前賈母還把她當成一個小姑娘,還沒來得及給她議親,誰想到她這馬上就要嫁出去了,而且還要遠遠的嫁去蠻夷異國,恐怕有生之年也不會再見,所以賈母真心實意的感到了一分蒼涼。
至於邢夫人那就真是又羨又妒了!
邢夫人一開口就壓不住酸氣:“三丫頭可真是有造化!……年前南安太妃來做客,說要看咱們家的姑娘,老太太就只讓三姑娘還有寶釵,黛玉見了太妃,可見那個時候她就入了太妃娘娘的眼。我們迎春就沒有這個命了,只能嫁個平凡郎君,說起來這姐妹兩個身世一樣,誰曾想如今的境遇如此懸殊呢!”
賈母並沒有理會她滿含酸氣的話,與對王夫人說t:“你怎麽看?不是說要給老爺送信嗎?”
賈母看出她並沒有急著給賈政送信。
王夫人說道:“信是要送,不過,老太太,這畢竟關系到探春的終身大事,她又一向是個有主見的,我想著還是問問她願不願意再做決定吧。”
賈母就知道這個兒媳婦兒幾句話打發走了南安太妃,也沒給人家個準話,是另有原因。
卻也沒想到這個原因竟然是還沒問過探春願不願意。
賈母的心情一時間有些覆雜,賈母比誰都清楚,直接答應下來對王夫人有多容易,又有多有利,這可不是誰都能推掉的。
果然,邢夫人已經急著在一旁表示:“還要問三丫頭願不願意?難道她不願意還能回絕南安太妃不成!自古以來婚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怎麽到她這兒就不一樣了?”
王夫人說:“咱們都知道太妃認女兒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三丫頭代替郡主去西南沿子,此去山高路遠,又是異國他鄉,還是戰敗之後當做南安郡主送過去的。可想而知,不會受重視,還可能有很多仇敵。這不是普通的親事,三丫頭應該有選擇的權利。”
聽到她用平淡的語氣說句這話,邢夫人不可思議:“要是她死活不嫁又能怎樣,我們難道要為此得罪南安王妃?人家是王府,我們得罪得起嗎?”
老太太其實也是和邢夫人一樣的心態,“三丫頭還小,未必能顧全大局,可不能由著她的性子胡來。”
王夫人說:“三丫頭如果願意那也就罷了,我也樂見其成。如果她不願意,老太太難道能舍得逼迫她?”
賈母說:“舍不得又能怎麽樣,太妃親自發話要人,就算我舍了老臉不同意,我們家拿什麽和王府硬碰硬。”
邢夫人說:“就是啊,為了個丫頭得罪王府可不值當。”
王夫人說:“這一點自然不用老太太費心。大太太也別忘了,我不久前才為了這西南戰士嫁妝銀子都捐出去了,現在打了敗仗的是南安郡王。
“他沒能力統領大軍導致戰敗,已經是無能的表現。太妃還想把我的女兒送出去安撫藩邦以議和親之事,我若是不讚同,他們何以敢強行用王府的氣派壓人?南安郡王就不怕被文武百官的唾沫星子淹死,名聲也再不用要了。
“何況我們家也不是沒有靠山,宮裏還有一位貴妃娘娘呢,賈家也並不是讓人可以讓人欲取欲求的。”
不論受不受寵,元春當時可是被四王八公一起推上去的,當今皇上親自給的身份,拉出來也能唬一唬人。
邢夫人是沒想過王夫人敢直接對準南安郡王,明顯的,如果南安王府真的想來硬的,她的這個弟妹不但不會給他們面子,還要扒掉南安郡王一層臉皮。
這在邢夫人眼中相當不可思議,在她看來女人們只是在內院活動,哪能摻和到男人們的國家大事上去。在她眼裏面,身份比她高貴許多的南安太妃是不能得罪和得努力討好的存在。
邢夫人覺得受到了驚嚇,簡直像不認識王夫人一樣,而更讓邢夫人覺得離譜的是賈母竟然默認了。
因為賈母說:“那你就好好和三丫頭說說,雖然離得遠一點,要知道這樣的親事也算難得。”
在賈母看來答應南安太妃對賈家最為有利,一個女孩早晚都是要嫁人,嫁人聯姻也是為了鞏固家族地位。
她再寵孫女兒們,在家族利益面前都是要靠後的。
不過既然探春的嫡母都有先以姑娘的意願為先的想法,她這個做祖母的,難道還要比不過嫡母嗎。
何況老太太已經80多了,也不知道能活到哪天,活一天享受一天榮華富貴,當然要更隨心所欲一些,畢竟家族再繁榮昌盛,日後她閉了眼了也看不到。
大觀園秋爽齋
“哎喲,神天菩薩呀,這究竟是哪路佛祖顯靈啊,我們娘倆翻身的日子終於來了!”
趙姨娘一路過來一路壓抑不住的興奮,到了探春這裏終於忍不住自言自語的出聲來,還在門口就忍不住嚷了起來:“姑娘,姑娘!我來給你道喜來了!”
今天黛玉和惜春都來秋爽齋找探春玩兒,趙姨娘進來的時候,幾個人正在屋中談詩論棋呢。
探春起身問:“姨娘,發生了什麽事兒?”
雖然探春不願與不著調的親娘有過多接觸,但趙姨娘平日裏偶爾想起來了還有個女兒,就會來找一下探春。
不過因為兩人認知不同,眼界不同,可謂話不投機,往往說不了幾句會不歡而散。
畢竟是探春的母親,也比她們高一輩兒,林黛玉,惜春也起身讓座打招呼。
“四姑娘和林姑娘也在呀!”
趙姨娘今天的表情真可以用眉飛色舞來形容,可見是真有什麽喜事兒讓她高興的不得了。
不等探春問,她就已經迫不及待地說:“今天南安王太妃來了!有個關於姑娘的大好消息,我正是來給你報喜的!
“南安王太妃要收姑娘做義女!以後你的身份地位可不同了!太妃的女兒豈不就是郡主,到時候全家上下都沒你尊貴,你說這是不是大喜事兒!”
三姐妹面面相覷:“什麽?有這樣的事兒,我們怎麽不知道?”
林黛玉說:“既然南安太妃如此看重探春妹妹,怎麽不叫妹妹過去說話?”反倒先同別人說,這事怎麽看著有點蹊蹺。
她們在園子裏住著,與那府裏那邊隔開,到是不知道今天南安太妃登門的事情。
但是對方畢竟是貴客,就算知道了,沒有宣召,她們也不好貿然前去打擾。
趙姨娘說:“這不是我才聽了一耳朵,一時高興就直接過來了,請姑娘的人還沒到呢,估計也快了!這麽重要的事豈能不讓姑娘親自到場。我就說咱們三姑娘是個有福的,沒想到這麽快就應了這句話了。”
趙姨娘很是得意,簡直有一肚子的話要說。
只是另外三姐妹卻沒有她那麽高興。
探春最初聽到這個消息倒是也有一點兒自喜,只不過馬上就意識到不對勁了。
對於她這樣的身份,能成為南安太妃的義女,這無異於天上掉餡餅。
可是哪有這樣白來的好事兒,偏偏就落在她的頭上!
南安太妃那樣的身份,能讓她開口收義女,那必然是有什麽緣故的,而探春只有幸見過太妃一次,也沒說幾句話,表現的很平常。
她也想不出自己有什麽特別的才能入了這位太妃的眼。
林黛玉跟她想一塊去了,黛玉問:“你怎麽就突然得了太妃的眼緣了?”
探春說:“我不知道,我只見過南安太妃一次,還和林姐姐,寶姐姐一起的時候啊!”
她們都是聰明姑娘,想的會多一些,當然不會像趙姨娘那樣直接把這突如其來的意外事定義為大喜事。
探春又等了一會兒,也沒人來叫她過去,更覺得趙姨娘聽到的只是一部分,或是聽錯了。
太妃那麽大的排面過來,賈府怎麽會讓個姨娘去跟前伺候,也許她就在外面打簾子的,聽到一句半句就當了真,說不定是太妃正和太太以及老太太說玩笑話。
探春讓侍書去府裏打聽,問問究竟是怎麽回事兒。
一會兒,侍書慌慌張張的回來了,神色和趙姨娘進來報喜的時候可不一樣,探春當時就心中咯噔一下:“怎麽樣?”
侍書:“姑娘,我聽玉釧姐姐說好像是南安王爺戰敗了,皇上想讓南安王府的郡主去和親,太妃才找到咱們家來。”
探春的臉色肉眼可見的變得蒼白,甚至覺得有些暈眩。
黛玉和探春一左一右的扶著她:“三妹妹你沒事吧?”
幾個姑娘都是玲瓏心思,立刻就想到了南安太妃想要認探春做義女,原來是打著這個主意,成了南安太妃的義女,就成了郡主,又馬上就要被派出去和親了。和親的對象正是打了大半年的西南沿子。
西南言子距離京城山高路遠,又是異國他鄉,語言都不通,那蠻夷未開化之地,說不定更是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
這根本就是有去無回!
南安太妃舍不得自己的女兒,所以就打著別人家女兒的主意!
這和趙姨娘說的大喜之事兒完全不同,這根本就是一個噩耗。
林黛玉無力地安慰:“不一定是真的,你先別自己嚇自己。”
她又問侍書,“太妃娘娘有沒有說讓三妹妹過去見面?”
侍書為了早日給三姑娘報信兒一路跑回來的,現在順了口氣說:“這會兒太妃娘娘t已經走了,太太沒有當場答應,說要問了老爺的意見再給太妃娘娘回話。”
聽到這兒,探春微微松了一口氣,不過心還是懸著。
林黛玉說:“你聽到了,舅媽沒同意,這事還做不得準,咱們去求二舅媽和老太太,她們那樣疼你,必然不準的。”
雖是安慰探春之語,說到後來黛玉自己眼角也沁出了眼淚,因為她都覺都覺得這樣的安慰太過乏力,既然南安太妃相中了探春,家裏很大可能會把她送去和親的。
等到送走了南安太妃,王夫人讓人把探春叫過來,跟她說了情況。
“能讓我選?”探春十分詫異,從來沒想過還有選擇的權利。
王夫人說:“也許別人認為女孩子的親事不應自己做主,可是你是個有主見的孩子,我想問問你是怎麽想的。
“如果今天南安太妃看中的是迎春,或者是你四妹妹,我會直接幫她們回絕。因為她們不合適,也沒能力在那樣的環境下生存,更別提把日子過好了。今天找你來就是要你自己拿個主意。”
探春在來之前已經做好被太太決定要她代替郡主去和親心理準備。
探春是個明白人,對身處的環境再明白不過了。族人們的不爭氣,哥哥弟弟們只知道醉生夢死,躲在祖宗餘蔭的庇護之下,一點建功立業雄心都沒有。
其實她早就看出了家族的衰敗,學習了幾年管家,不是白管的。相信除了她,林姐姐和寶姐姐也看得出來。
她常常想著,如果她是個男兒身就好了,她走出去立一番事業,也自有她的道理。可偏偏生就女兒身,只能困在閨閣之內,等著家裏給安排一門婚事,聯姻嫁人。
探春是抱著一腔孤勇去和親來的,而太太居然說她還有選擇的權利,之前給自己鼓足勁兒提起的勇氣一下子又都消失了。
她也很害怕將要面對的那些未知,很害怕孤身一個人去異國他鄉生活。
探春忐忑地說:“我若是不去,咱們家豈不是得罪了南安太妃。”
王夫人說:“這就不是你一個小孩子該操心的事兒,那邊由我去說。”
對方畢竟是太妃,要拒絕也要有一個合理的理由。
王夫人覺得給探春在近處定一門親事,不久之後就給她完婚,這樣還說得過去。
王夫人並沒有讓探春立刻下決定,而是給她一晚上考慮,讓她第二天再來說她的決定。
柳湘蓮也去了西南沿子,這次他領著一隊人馬回來送信,趁著還沒離開京城,來見見昔日朋友。
聽寶玉說了對太妃登門,及對三妹妹處境的擔憂,柳湘蓮再也坐不住了。
本來他以為還得奮鬥兩年,他的身份才能拿得出手。可是已經沒有時間了,他立刻打點一切,讓他本家的一個嫂子來賈府提親。
王夫人正愁到哪裏去找一個合適的女婿,他就自己送上門來了。
探春晚了一晚,原本都想要答應了和親,這樣不給家裏惹麻煩也不會得罪南安王府。
當她得知柳湘蓮讓人來提親的時候,心中狠狠一震,到了太太面前,說要去和親的話,也遲遲說不出口了。畢竟柳湘蓮正是讓她春心萌動,愛愛心怡的那個人。
看探春的表現,王夫人已經明白了她的選擇,到是不知道這兩是何時暗生的情愫,不過那已經不重要了。
賈赦賈珍等人覺得犧牲一個探春,讓她去做和親郡主對賈家大有好處,都支持南安太妃認幹親的決定。
王夫人卻不會考慮他們的意見。
畢竟兒女婚事是父母之命,除了父母,其他族人也只能提些意見而已,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就算是老太太也沒有越過王夫人和賈政去給探春定親的道理。
王夫人強勢起來,到是沒人跳出來堅決反對,一來這些年她積威不淺,二來別人也怕她真的和南安太妃對上,使賈家更無法收場。
那日在賈母房中的談話,已經通過邢夫人的嘴傳到了別人耳中。
王夫人唯一要說服的就只有賈政一個。
這麽多年的相處下來,王夫人自然知道賈政最在意的就是他的地位。
若能鞏固地位,他當然不介意送一個女兒去和親,可是正因為他如此在意身份和地位,也害怕被人牽連。
就如當初失了勢被抄家的甄家,賈政是不欲與之有任何牽扯的。
王夫人在去信中反覆變著花樣提醒:皇上委以重任,把第一次登基之後的戰事交給他,可是南安郡王卻難當大任,是敗軍之將,這無異於狠狠的打了皇上的臉,讓當初那些不支持開戰的反對派看了笑話。
回京城之後皇上最多是不遷怒他,但是想要簡在帝一心那是不可能了,讓皇上重用更別指望。
如果情況不好的話,可能都會被治罪,或者是閑置幾年之後再受打壓,或被徹底奪權。
南安郡王回京後的情況究竟如何真不好說,總之不會好就對,畢竟君心難測。
賈政應該知道最近皇上對老臣們的態度並不好,繼甄家覆滅之後,史家也被抄了,就是史湘雲他們家。
這些有親的人家接連出事,已經使得賈政有些戰戰兢兢。
王夫人的來信更是提醒了他,還是最好不要和南安王府摻合到一起,平日裏都說四王八公關系好也就算了,畢竟是一大幫子人,法不責眾。
可是這個時候摻合到和親當中,還用自家的女兒去代替郡主,和南安王府的牽扯就太深了,這讓對南安郡王戰敗不滿的皇上會怎麽想?
而且皇上也不會領情,他家嗯豈不是白白搭上一個女兒。
賈政也不敢冒這個風險,便聽王夫人的意見,賈家不去摻和此事。
至於探春的婚事,他人也不在京城,只能交由王夫人全權處置。盡快安排一門婚事,才不至於太得罪了南安太妃。
於是王夫人便直接給探春和柳湘蓮定了親,就說他們夫妻兩個早就看好了柳二郎做女婿,雙方早已看好,只不過沒下定,這次柳湘蓮終於有空閑,便把親事定了下來。
幾天之後南安太妃再次登門知道這個消息,自然十分惱怒。
不過她就算再氣惱,如今的當務之急是趕緊再找一個能頂替她女兒和親的人。
拂袖而去的南安太妃顧不得找賈家的麻煩,立刻思索起其他人選,可惜並不是那麽好找的。
要在她交往的官員後宅找一個模樣,性情,不輸給郡主,不給皇室丟面子的女孩子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而且並不是她相中了人家,人家的父母就舍得把女兒白送出去。
願意賣女求榮自動送上門的人家也有,可是太妃又常常看不上這樣人家的女孩子,覺得她們樣樣都不行,就這樣事到臨頭,她還在挑挑揀揀。
聖旨突然降下,由南安府的昭華郡主和親。
南安太妃面對聖旨已下的情況,就算是再護女心切想選個丫鬟代嫁,或者再讓別人頂替,那是萬萬不敢的,皇上已經點名了她的女兒。
若是她真敢搞那些小動作,送走的不是昭華郡主,只會讓得知真相的皇上治她的欺君之罪,而南安郡王被清算的時候可能會更慘。
後來,南安太妃只能哭哭啼啼的在朝廷送派兵駕時,把親自教養長大的女兒送走了。
這樣一來,南安太妃倒是把一開始沒答應她的賈府恨上了。
王夫人當然知道得罪了南安太妃,不過就算重來一次,她同樣會這麽做。
賈母等人雖然覺得失了個機會很可惜,很是唏噓了一陣子。不過,這是賈政夫婦自己的決定,他們也不好多說什麽。
如邢夫人,頂多說幾句酸話罷了。
賈母覺得自從把元春送進宮之後王夫人就變了很多。
這一次王夫人的選擇更是出乎意料,拼著得罪南安太妃也不送探春出去和親,賈母深思過後,自認為理解了王夫人的心思。
她認為王夫人多半是把元春送進宮之後就後悔了,所以王夫人才每次有機會進宮就月月都不會落空,所以也再不肯做同樣的選擇。
有這麽為她著想的嫡母,三丫頭倒是個有福氣的。
柳湘蓮是一個很有前途的年輕人,他出身不俗,升遷還算穩定,在年輕人當中算得上快的,如今他已經是六品的校尉武官,這離他參軍才不到三年的時間。
若換個文官,想升遷這麽快,除非精才絕艷,還能立大功才行。畢竟武將的軍功都是用命拼出來的,只要武藝高強,足夠勇猛,在戰場上就能賺回一番事業來。
稍後他還要回軍中,王夫人覺得未免夜長夢多,還是早把他們的親事辦了,於是在定親之t後,就安排他們成親,早早的把探春打發出門了。
探春出嫁之前,趙姨娘對探春說:“太太攔著你不讓你當郡主,必是有私心!太太怕你做了郡主,再嫁個番王就能壓她一頭!”
探春說:“太太就是太太,什麽叫怕被人壓她一頭?”
趙姨娘說:“我看她是怕環兒多了你這個郡主王妃姐姐當助力,以後騎到寶玉頭上去,寶玉繼承不了家業,全都成了環兒的,她才打壓你!”
探春:“姨娘,我真的是你生的?你究竟是我親娘還是我仇人?就這麽見不得我好嗎?那老番王不知多大年紀了,你還想著讓我去做和番王妃,就算他是青年才俊,各方面都好,我也不稀罕吶!”
“傻姑娘,你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是有人見不得你好。擋了你的通天路,讓你嫁給個小官,你還感激得什麽似的,你也太好收買了吧。”
探春此時無比慶幸,她一生下來就放在王夫人這邊教養,不然也要像環兒一樣跟著趙姨娘學成個是非不分之人。
“姨娘若是嫌我嫁的不好,丟了你的臉,日後不當我是女兒就是了,咱們從此就撂開手,你只當生了一個兒子,從來沒生過女兒!”
探春心中嘆氣,是她太天真,以為臨出門前會從這位親娘口中聽說些溫情不舍的話,沒想到還和以前一樣,又是這般的挑撥離間。
探春讀書識字,有明事理,自然知道哪個對她好,哪個對她不好。
何況太太又不是沒給她選擇的權利,最後決定留下來的是她自己。
除去血緣關系,太太比趙姨娘更像她的母親,幫她遮風擋雨,沒讓她不得已成為郡主的代替品。
最後她還能嫁一個合心意的如意郎君,探春心中感激不盡,暗暗發誓和好好孝順老爺太太。
別人覺得柳湘蓮家中敗落,官職太小,配不上她。
她卻不覺得靠祖宗蒙蔭得來的官算什麽本事。
一步一步一步一個腳印,自己掙來的才算是真本事,才是立身之根本。她從來欣賞的是像柳香蓮這樣的人。
探春說:“我再勸姨娘一句,從此省省吧,你做的那些缺德事情,就沒有別人不知道的。太太還容忍你,只不過為了周全我們姐弟的面子,一直當不知道罷了。等過兩年環兒大了成家若能夠立得住單分出來,若能把姨娘接出來說不定還能救你一命。否則的話,您就從此再也別開口。”
探春深知趙姨娘一開口就得罪人,就要壞事兒。真不知道,等到環兒也訂了親,解決終身大事之後,趙姨娘會是什樣什麽樣的下場。
探春現在馬上要出門子,也顧不了那麽多,只能到時候來好好求求太太,請太太網開一面,探春接她走,賈府中就當她死了。
趙姨娘之前並不知道,她曾經害人的事情已經全府皆知,如今在探春口中知道才知道自己做了多少年的跳梁小醜,出了多少洋相。
趙姨娘這才回過味兒來,為什麽早幾年就在姥爺那裏失了寵,果真嚇得好久不敢出門不敢吭聲。
妹妹都已經出嫁了,寶玉的婚事也該提上日程,就算王夫人不說,別人也會提起。
王夫人探了探賈母的口風,賈母這次沒怎麽猶豫,提起親上加親更好,問王夫人對黛玉怎麽看,是否能配得上寶玉。
黛玉和寶玉兩小無猜,感情深厚,而且自從寶釵進宮,賈母已經知道王夫人當真無意聯合薛家控制寶玉的婚事,娘娘之前的打算也落了空。
之前賈母可能覺得寶玉的選擇面兒還挺廣的,可是隨著寶琴,寶釵,湘雲等人相繼都有了去處之後,賈母的心也定了下來,仍然覺得黛玉和寶玉最配。
賈母已經多年不願意去外面交際走動,更不認識什麽合適的千金小姐,自然是看黛玉和寶玉一起最順眼,而且把兩個玉兒湊一對兒,也能了卻她的心願,從此賈府能一直照顧著黛玉。
王夫人對林黛玉當然是很喜歡,就跟賈母商量著他們兩個年齡也差不多了,如今姐姐妹妹們都成了婚,也該輪到他們,不如給賈政去一封信,只要賈政也同意的話就給他們定親。
等到日後賈政回來之後,再擇吉日給他們完婚。賈母一個勁兒的說好。
賈政是個典型的大家長,對於林黛玉本來就存著庇護心思,在他心裏,這個外甥女兒與自己家的其他孩子們也沒有差別,既然母親和夫人都同意親上加親,他也沒有意見,所以兩個玉兒的婚事就這麽定了下來。
王夫人本來想的是等到家族的大劫過去之後,若能夠確定賈寶玉安然無恙,再定他們的婚事。畢竟對體弱的林妹妹,王夫人要更多照顧幾分,怕她經受不住風吹雨打,受到賈家的牽連。
可是王夫人現在發現,這樣的想法過於簡單了。遲遲不定親,弄得林黛玉更加多思多慮,本來已經良好的身體時好時壞。
賈寶玉也總不定性,愛與女孩們交往過密。
如果王夫人想要把林黛玉挪出去,讓她避開最混亂的時候,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別人也許會誤會她是要把沒了靠山的孤女林黛玉趕出家門。
賈母那邊還很難同意。
只有林黛玉以備嫁的名議,讓她單獨離開賈府住一段時間,還算說得過去。
於是王夫人在他們定親之後,再安排一場測算,結果是說:這一對乃是天作之合的良配,只是成親前一年不宜相見,之後才能和諧美滿,白首到老。
賈寶玉和林黛玉在府上都是十分受重視的小主子,他們的婚事更是將會十分隆重,所以涉及到他們的事情便不會被馬虎對待,既然一年之內林黛玉出府別居,當然也要細心安排。
還好林家的仆人上京的時候用林如海剩下的家產買了一座三進宅子,記在林黛玉名下。
雖然不大,也有幾間院落,安置林如海夫婦的靈位,可以當個別院居住。
至於跟著黛玉的人手都是現成的,有林嬤嬤,紫鵑,雪雁,還有她的奶娘王嬤嬤,還有林家兄弟的兩戶人家。
府門口,賈寶玉送林黛玉上車,還依依不舍地說:“妹妹,過兩天我就去看你。”
林黛玉搖了搖頭,輕快的說:“你可別來了,讓我清靜些日子吧。”
她平時很少有機會出賈府,這一次倒是很歡快,沒有什麽離愁,因為知道下一次相聚就是永遠相聚。
兩人終解決了心事,相處起來越發自然,畢竟是一塊長大的,感情又水到渠成。
本來舅母已經把寶玉遷出園子,要不是寶玉忍不住仍然三天兩頭的還要往園子裏跑,也不至於有今天這個麻煩了,兩個人畢竟未婚夫妻,成親前幾個月不能相見是定例,大家都要遵守的,他們只不過是又多了幾個月而已。
送黛玉去林府上不久,就聽說節度使奏了賈政一本,說他縱容部下重征糧米,請旨革職。
賈璉本來還不信,去吏部問了之後才知道是真的。
回來和王夫人商量,先瞞著老太太,他再到吏部去打通關節。
賈政回京,先到朝中請罪。眾大臣都知道他中正清廉,定是下面的人瞞著他私自折騰的,安慰他頂多會擔個治下不嚴的罪名。
最近朝中姓賈的官員犯事兒的還有幾個,皇上召見時候問賈政,“其他那幾個姓賈的官員與你有親無親。”
賈政回答說:“有的是同宗不同族,有的是多年不來往的遠族。”
皇上就讓他退下了,仍然在工部任郎中。
賈政謝了恩就退下了,又謝了眾大臣,眾大臣告誡他,當心子侄輩給他捅婁子。
賈政回到家拜見完賈母之後,賈赦,賈珍,賈璉等已經在等他,問他面聖怎麽樣。
賈政說了自己的禦前對答,幾個人在一起商量,應該沒什麽問題。
大家認為聖上都沒問他自己這邊的情況,只問了另外幾個姓賈的是否跟他有親戚,可見他的事是最小的,聖上應該知道他是冤枉的。
賈政被這樣安慰一番也覺得好了點兒,不過心中似乎仍有些顧忌。他這可是為官多年來第一次被參回來,多少有些忐忑。
第二天,眾位親朋要給他接風,請酒送戲,賈正謝絕了戲,在大廳擺酒,宴請親朋。
突然賴大跑進來稟報:“錦衣衛趙老爺來了!”
賈政心想,他和趙權從來沒有交情,他來幹什麽?
緊接著又有人報,“趙堂官已經來到了二門!”
賈政連忙出去迎接,趙權已經和幾t個帶著配刀的武官來到了大堂,只是笑也不說話。
眾人不知道什麽事,慌忙躲了。
不一時,忠順王來了,趙權命人把住前後門,忠順王讓親友先出去,然後留下賈政和賈赦。
趙堂官變了臉,命令看住賈府的人,忠順王開始宣讀聖旨。
聖旨說賈赦勾結外官,依勢欺淩弱小,革去世襲爵位;賈政貪汙受賄,放縱部下,革職查辦,兩人交刑部待審;賈家除了榮國公夫人賈母的院子之外,其他地方都要抄家。
他們事後才知道,如果只是賈赦和賈赦的罪名還不足以抄家,主要是受到寧國府那邊兒的牽連。
寧國府宣讀的聖旨內容,賈蓉賈珍竟然摻合到了謀反的事情裏面。
龍禁尉試圖造反,雖然很快被鎮壓下來,而賈蓉正是掛名在龍禁尉裏的,賈珍又時常和那些人聚在一起,所以他們兩個都跑不了,直接按造反的罪名來。
賈政被參回京城時,王夫人就知道情況不妙。
這不只是賈政這段時間是否有實罪,還涉及到了整個家族牽連。
一人獲罪全家都要倒黴,賈府的子弟們久不受教,小辮子一抓一大把。
再說最重要的是上面的人的態度。
皇上可能覺得時機成熟,要對賈家也動手了。
所以王夫人提前把林黛玉送走,其他的安排倒也不必,因為只要抄家,所有跟賈家金錢有關的安排都會變成一場空。
只有幾個得用的大丫鬟,王夫人早就放掉了她的身契,以免被綁在同一條船上一起沈下去。如果賈家真的沈了,不如讓她們各自找各自的出路吧。
紫娟就是其中一個,這樣林黛玉現在居住的林府上面沒有一個賈家人,朝廷的官吏也沒有去打擾的借口。
林黛玉是皇上的忠臣林如海的遺孤,看在逝者的幾分香火情,也不會去為難她一個孤女。
至於賈家的產業,要轉移都沒有必要,爵產下的那幾間莊子是固定的,公中已經沒什麽現銀,王夫人的私庫也都在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捐了出去的。
可以說被抄家的賈家,除了些房產,地產,不能動的古董,以及個人的一些首飾之外,幾乎剩下一個空殼。
突然如其來的抄家,對賈府眾人都是很大的沖擊。
下人們沒頭蒼蠅似的亂跑,而主子們一個個也都嚇傻了,都躲在不必查抄的賈母的院兒中避免外面的混亂,邢夫人聽說前面已經給大老爺,二老爺,賈璉他們帶了枷鎖,當時就暈了過去。
賈母打擊也很大,不過她沒有暈倒,王夫人臨走之前還交待鴛鴦,讓她稍後送老太太去林姑娘那。
等到賈府的眾人都回過神來,已經在羈候所裏了。這裏是專官犯了事兒的犯官和官員家眷等候判決的。
賈府上上下下幾百號人,把羈候所裝了個滿滿當當也還裝不下的,一些不重要的下人們只能先直接先給賣了。
重要的下人是指占據著重要管家地位的,他們可能知道主家的各種賬務,辛秘等等。
至於其他的下人早就打混在一起,包括姨娘和通房丫頭們。
誰還分得清他們誰是有臉的,誰是沒臉的,又伺候了多少代,全都一樣的拉去賣掉,所得的銀兩全部記入抄家收入。
王夫人本以為她也會一起關進牢中,沒想到並不是。
獄卒把她帶到後院一處單獨的小院子,房屋雖然有些舊了,尚能夠遮風擋雨,讓她接下來就住在這裏。
原來抄家的時候聖旨並沒有把對她嘉獎加封取消掉,她身上的誥命和犯了事的賈政沒有關系。
管著這裏的堂官兒辦事謹慎,覺得還是小心為上,所以沒讓她住大牢,單給她辟出一處地方等候最後的判決。
王夫人打量屋子,雖然處處落著灰,陳舊發黴,但是應該比牢中的條件好了許多。
她用身上帶的珍珠賄賂獄卒,把最小的幾個孩子帶過來和她一起居住。獄卒聽說她要的是幾個孩子,也沒多為難,很快就把人帶過來了。
於是巧姐牽著剛會走的弟弟賈藤,惜春牽著蘭哥兒,跌跌撞撞的投向王夫人的懷抱。
牢房中的情況不用猜王夫人就知道不會太好,不過他們都是大人了,就是賈寶玉也應該學會照顧自己。
王夫人只管照顧這幾個小的,盡量不讓他們生病,因為在這裏如果生病了,根本不會有人來醫治,情況會越來越糟,幾乎只有死路一條。
惜春特別懂事,幫著王夫人看顧著幾個孩子,就算她不看顧也跑不掉,白天外面有人站崗巡邏,監視著他們,晚上這高門大院一落鎖更是插翅難逃。
就算住在院子裏,不住在牢房中,也仍然是階下囚。
賈家被抄了家,人都被關起來,平日裏交好的那些身份顯貴的親朋好友全都不見了。
四王八公也沒有一個露面,至於金陵四大家族,史家第一個被抄已經不覆存在,王家和薛家也在走下坡路,王子騰在升遷回京的路上死了。
王家倒下主心骨,還有幾個在任上回不來,京城其他人也都不成器,沒人出面來看過賈家的人,王熙鳳的兩個親兄弟更是當不存在這門親戚一樣。
反倒是被王夫人放了賣身契的那些丫頭們會來看她們,給送東西。
再有自家嫁出去的的兩個姑娘迎春,探春和黛玉都來過了,哭的淚人一樣。
還有劉姥姥,聽說消息之後專門從鄉下趕過來,把家裏好不容易在攢下的不少東西都賣了,給王熙鳳和賈寶玉打點獄中生活。
鴛鴦的賣身契王夫人早就給她了,和同樣是自由身的玉釧幾人在外面照顧著老太太。
賈母的院子雖然沒被抄沒,但是整個賈府是一定會被封的,他們在賈府的地方不能多呆,在限期之內也是要搬走的,於是收拾好了東西去投靠了林黛玉。
鴛鴦一向妥帖,又是賈母的大管家,很能撐得起事兒,突然聽聞賈府傾覆的噩耗,黛玉也有些六神無主,還是鴛鴦去了林府才穩住局面。
而且身邊跟著幾個丫頭也都是出類拔萃的,倒是把老太太和黛玉照顧的很好。
賈蕓也托了他的獄卒朋友幫忙照看。
王夫人有自己可活動的小院子,院子中還種了些蔬菜土豆,可以給孩子們加餐,倒不至於餓了肚子。
寶玉,鳳姐兒等人,從一開始的失魂落魄,也漸漸接受了家族傾覆的現實。因為有人打點照顧,沒有人因病重去世。
這裏環境艱苦,還要受獄卒的奚落嘲笑,再不是曾經的身份地位,曾錦衣玉食的人們也終於都熬過來了。
一個半月後,賈家罪名終於定了下來。
寧國府的賈珍,賈蓉被判處斬。榮國府的罪名輕一些,賈璉和賈赦父子兩個流放海南,賈政充軍流放東北戍邊。
比起東北,自然是海南那一條路更加艱險漫長得多。
賈寶玉因為年紀尚小,並未參與到賈家族人那些犯罪的事情當中,從他往下的男丁都沒有受到牽連。
家裏的女眷們本來都應該同丈夫一同流放的,不過,皇上顧念著老臣的家族,格外開恩,對婦孺們沒有連坐治罪,只是責令她們返回原籍金陵。
寧國府的子孫背上了罪籍,從此不可以科考應試。榮國府沒有被波及,子孫仍可以科考。
雖然賈家被一擼到底,也並非沒給他們留有希望,只要下輩人用功讀書,也能夠再重新立起來。這讓李紈更加堅定的督促賈蘭讀書考功名的信念。
賈貴妃娘娘在賈家獲罪期間,曾追著皇上求情,禦前失儀,被降為嬪,雖然仍然住著鳳藻宮,卻從一宮主位搬到偏殿去了。
元春被降了級,又沒有寵愛在身,根本無法東山再起。她已經意識到皇上是下定了決心要發落賈家,她就算再求情也沒用,只會讓她的處境更艱難,所以她就不再去挑戰皇上的怒氣,頂著娘家敗落的廢妃身份,蟄伏起來。
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當初置辦了許多祭田,他們回到金陵,靠著地裏的產出也不至於餓肚子,能過上有田有地小富生活。
在眾人返回原籍金陵之前,宮中的戴權又傳出一道皇上的口諭,令賈寶玉不必去金陵,令他參加今年的科舉,並且允許其母王夫人陪同留京。
這道旨意突如其來,賈母以她多年的經驗認為,應該是在宮中的元春使得力才辦成的這件事兒。
賈母要賈寶玉一定要勤加讀書,好好把握這次皇上親自給的機會。簡直把殷殷t期盼和光覆賈家的重任都交托在他身上。
與一個未來的國家棟梁相比,奉旨一同留京的王夫人則十分的不起眼。
眾人只以為賈寶玉尚未成親,還當他是孩子,所以皇上體恤才留下其母照應他。
本來林黛玉也是跟他們一起去金陵的,在金陵老家那邊完婚。
可是突如其來的聖旨,打亂了這個計劃。
眾人只能給兩個玉兒匆忙完婚,參加完他們的婚禮,其他人就得返回金陵了。
於是王夫人帶著賈寶玉,林黛玉,一家三口留了下來。
沒出王夫人意外的是,此次的科舉成績賈寶玉榜上有名,雖然在末尾也算是考上了功名。
他之前的學業並不突出,若是被他曾經的老師知道他這麽容易就考上了,簡直會認為這是個奇跡。
不過賈寶玉名次靠後,並不顯眼。
科舉的前幾名才可能會被直接授予官職,像賈寶玉這種名次在最後面的,要等到職位空缺出來之後才能夠補上。
少則等幾個月,多則要等上一兩年。
若是曾經的賈寶玉,只要他考上家族自然會給他安排肥缺,現如今可沒有那麽多的銀子打點了。
再次讓寶玉意外的是,吏部竟然還真給他授了職,是欽天監的司歷。
雖然是九品小官兒,也和一縣父母平級了。
更何況還是在京城,自然比做個縣令更加體面。
欽天監的職能為掌觀察天象,推算節氣,制定歷法,與六部不在一個體系,自有它的招人制度,也很少招收靠八股文考上來的人。
欽天監歷來還有一個特殊的規定:本監官不得改遷他官,子孫世業,非特旨不得升調、致仕。如有缺員,由本監逐級遞補。
不知道賈寶玉怎麽就投了那邊的眼緣,據說還是欽天監的長官親自要的人。
在別人看來辛苦科舉之後,卻跑到欽天監任職,簡直就是自毀前程。
賈寶玉卻覺得很高興,特別是在了解了他的工作性質之後。
他本來就對那些滿口之乎者也的讀書人不敢冒,覺得他們蠅營狗茍就為了加官進爵,簡直俗不可耐。
可是欽天監卻不一樣,他對工作內容很感興趣。這裏的環境又輕松的多,賈寶玉歡歡喜喜的去上任了。
一開始,賈寶玉成婚之後,王夫人三人只能住在林府,後來賈寶玉的工作穩定之後,又在旁邊不遠買了一個小院子,算是徹底安頓下來。
昔日的紈絝子弟,今日也能頂門立戶了。
王夫人帶著那塊兒寶玉被召見的次數不多,十年來僅有幾次。
可見,當今聖上對於測吉兇之事沒有忘卻也並不依賴,是一位很懂得克制的聖君。
但是王夫人卻清楚的知道,賈寶玉之所以能被留下來考科舉授官職,要感謝他的伴生玉佩。
不然這個時候,寶玉也和賈環賈蘭一樣,在金陵一邊種地一邊讀書呢。
又過了幾年,賈蘭也考上了功名,來京城投奔二叔和祖母,也同樣踏踏實實的做了個小官兒。
賈家沒有在京城中消失,卻再也不是之前的那個賈家。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