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心計21完
關燈
小
中
大
公主心計21完
太子妃是個撐控欲和嫉妒心都非常強的人, 奴才有了二心自然要除掉,不能留著發展成禍患。
元玥早在第一次表現出為孫良娣著想時,太子妃看她就已經是個沒用的了。就算是元玥和離王有私情這點可以利用, 卻只是一個小小的宮女, 在太子妃看來她想成為王妃難如登天。
太子妃的當務之急是趁著孫良娣病要她的命。沒錯, 太子妃可以為了太子的大業付出所有,卻在有人來和她分享丈夫時不能忍, 就算表面再大度,也不能真的容忍得了。
就算是孫良娣流產了, 太子卻依然對她關懷備至。這讓太子妃又驚怒,又嫉妒。本來還以為太子對孫良娣另眼相看只是因為她懷有身孕,t現在不存在這個條件,太子應當恢覆成以前一心只有她王臻的樣子,可是太子妃卻弄錯了, 太子仍然經常陪伴孫良娣,這一點太子妃當然無法接受。
於是她又另外安排了一條毒計,等到孫良娣出了小月子之後,引她去宮中比較偏僻的紫蘭湯沐浴,再讓人引個男人過去,到時候孤男寡女共處一室,還有良娣不穿衣衫,有嘴也別想說清。太子妃並不去親自捉奸,而是引著淑妃過去撞見這一幕,太子妃這樣就能把自己摘的幹凈。
被太妃撞見和孫良娣在一起的人正是任三恕,此時處處針對太子妃的任三恕早就沒有了利用價值, 不如趁此一舉除去。太子妃更是說聽說孫良娣在宮外就認識了任三恕,兩人有私情的確很有可能。
事涉太子妃嬪的辛密, 在宮中自然鬧大了,皇上親自審問。太子覺得孫和任兩人不會背叛他,這肯定只是個誤會。太子妃對此很生氣,誰想到這個時候,元玥竟然又跑出來給孫良娣說話做證,皇上見到元玥是太子妃的心腹宮女,還全力為孫良娣說話,便相信孫良娣的清白。
經歷了這種種磨難,和當時太子妃的咄咄逼人之後,就算孫良娣再傻也感覺出不對了,宣家人見面。孫大人也不認為這一切是巧合,找女兒談過,問了種種細節,孫丞相更覺得這分明有人有意加害,而且步步要人性命,悔得腸子都青了,千叮嚀萬囑咐,讓女兒不要輕信於人,在害她的真兇沒有查出之前不要相信任何人。
太極殿,太子夫婦和離王在陪皇帝用膳。
太子妃說:“兒媳聽說父皇最近在為邊境突厥之事憂心,聽說突厥王子即將來訪大唐。兒媳有個主意,若是能夠雙方聯姻,豈不是能結永世之好。”
皇上說:“這個提議倒是不錯,不過突厥王子的身份怎麽也要配個大唐公主,可是我們大唐現在沒有適齡的公主啊。”
太子妃笑著說說:“既然主意是兒媳提出來的,兒媳願為父皇分憂,我宮中的元玥機靈聰明,蕙質蘭心,又很得皇上和兩位太妃娘娘的喜歡,不如把她冊封為公主,一來可以先在父皇膝下陪您享受天倫之樂,等王子來了之後,再賜他們大好姻緣。”
皇上還真挺喜歡元玥敢說敢做的性格,而且聽淑太妃說,元玥的長像還有點像已經去了的小公主,皇上覺得此計甚好,剛要點頭,卻不想,兩個焦急的聲疊加在一起反對:“不可以。”
竟然是太子和離王同時開口了。
太子妃臉上的表情一僵。
皇上說:“為何呀?從宮女變成公主再到王子妃,這中間跨越了多少,可以說是搖身一變飛上枝頭,而且只是一個冊封公主而已,這樣做對我們大唐也沒有損失,何樂不為,你們為什麽都不同意呢?”
兩人對視一眼,離王不好逾越,請太子先說話。太子看離王的目光頗有些意味深長,斟酌了一下,李隆基說:“元玥在宮中伺候得好好的,能為人分憂解勞,她不僅是太子妃的奴才,連孫良娣也離不了她。若是把她嫁去遠方,兒臣恐怕身體尚未完全恢覆的孫良娣要再受打擊。”
太子妃不敢置信的看向太子,沒想到他會為了照顧孫良娣而反駁她的意見,他們夫妻二人在皇上面前一向是同心同意,從未有過持相反的意見。何況一個小小的宮女而已,把她封為公主送去和親已經是擡舉她,竟然冒出了兩個男人給她張口反對,那個元玥憑什麽?太子妃牙齦都快咬碎了。
皇上點了點頭,對離王說:“湛兒,那你的意思呢,你又為什麽不同意?”
太子有些緊張地看向離王,他也不知道他是期待還是不期待離王說點什麽出來,畢竟有些事已經出乎太子的預料,今天的局面也是意料之外,他甚至有點怨太子妃的自做主張。或者說他不知太子妃是否也知道了什麽,不經意間掃過身邊人的目光中全是冰冷。
太子妃正好擡頭和太子毫無溫度的目光相撞,竟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冷戰。
離王和元玥既然已經兩情相悅,他又沒打算娶別人,覺得不論早說晚說都是要說,早晚都要請皇上主婚,既然今天說到這兒,那也沒什麽藏著掖著的,“父皇,只因兒臣心悅元玥,想娶她為王妃。”
“哦?”皇上當真是驚訝了,沒想到一個宮女有這等魅力,竟然會讓他的兒子求娶。
太子和太子妃也在聽到的第一時間銳利地看過去,只是兩人目光的意味不同,不過,這個時候,離王也根無心去留意這二位的反應,他只是直直地看著皇上,看這位皇帝老爹是何反應。
皇上說:“總不至於無緣無故的要求娶,你何以就心悅元玥,細細說來,父皇為你參詳一二。”
離王說:“兒臣不敢對父皇隱瞞,只因兒臣與元玥兩情相悅,而且相識於微時,早在兒臣還是個寺裏小學童的時候就與她相識了,後來又有緣分一起進宮,這才能夠惺惺相惜,兩情相悅。”
離王說得情真意切,勾起皇上對他過往獨自在寺院長大,身份不明的愁思,他越是說的輕描淡寫,皇上就越覺得愧疚,而且這個兒子進宮之後表現的與世無爭,品性豁達,甚至皇上補償他的那些厚賜他都一一退回或者是捐獻國庫,與皇上見慣的那些爭名奪利恨不得把所有人都壓下去的皇子王孫極不相同。就算是與太平公主交好,也從未要攬權,與太子一爭長短。
離王越是這樣做派,皇上越有補償他的心思。如今涉及到婚姻之事,離王也不曾結交權臣為他所用,要娶什麽高門貴女。他只是要一個小小的宮女而已,如此明事理知進退的皇子,皇上又怎麽可能不答應呢?
皇上撫須而笑,“朕明白了,原來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離王被他說的有些臉紅,不過仍然期待的看向皇上,希望皇上能為他做主。
皇上高興的看著離王難得露出的殷切神態,過足了當父皇的癮,才沈吟道:“湛兒,朕並非要你的姻緣非得門當戶對才行,你已經是皇子,自然天下間哪個女子都配得上,不過這個元玥,她畢竟只是個宮女,你可知她家世如何,祖上何處嗎?若你真的想要把她留在身邊,要想配得起我的皇兒,也要詳細的調查證明身家清白,才好下定論。”
皇上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到底對小兒子格外寬容,離王的王妃可以不用非得門當戶對,不過總要身家清白,不能是來歷不明或是太差的,其實他這麽說已經是大半同意了,而且還有未盡之語,若當真出身太差,也可以留在身邊,只不過不能為王妃。可以說皇上是同意了離王的請求。
離王自然也明白了皇上的意思,他喜悅道:“謝父皇成全。”又有些小心翼翼地開口:“元玥她已經沒有親人在世了,而且曾經的家境也應該不會太好……”不然也不會姐妹兩個都要進宮當宮女。身家清白應該沒問題,離王不相信她的家庭會是大奸大惡之人。
皇上笑道:“那就另想辦法,父皇總不能委屈了你。”這是明著說要給她安排個夠得上的身份,離王這才放心了。
太子自從上次酒醉之後,事後才想起沒有讓元玥喝避子湯,其實這麽多年他想要孩子而不得,根本沒有讓人喝避子湯的習慣。便派人留意著元玥的一舉一動,畢竟是和他睡過的女人,要以防萬一。
他想著如果相安無事,可以當這件事情沒有發生過。元玥喜歡離王,必然不會對人說起這事,離王似乎也對她很上心,太子沒有必要為了一個出身低微的女人弄得兄弟不和。而且太子也沒有吃虧,吃虧的是離王才對,他女人的第一次被太子給享用了,這讓太子有一種隱秘的報覆之感,畢竟李隆基是最不願意看到他回歸的,在登上王座之前,其他皇子都是變數,何況這個突然冒出來的所謂嫡子曾經在身份上還生生壓了他一頭。
如果萬一這個元玥真的懷孕了,那將是太子得來不易子嗣,t當然不能讓出去。
剛巧,今天在來見皇上之前,他收到了監視元玥的人的消息,元玥這幾天的種種異像表明,她十有八九是懷孕了!得到這樣的回報不禁讓太子動容!太子正想過後就找個機會把元玥給收了,讓子嗣平安降生。
誰想到太子妃竟然當著皇上的面提出要把元玥送走和親,他當然不能同意!又不想把元玥有孕之事先曝出來。打算讓離王想法阻止和親,誰想到離王一個堂堂王爺竟然直接以王妃之位求娶元玥!
再不阻止就來不及了!他立刻向人使了個眼色,一個站在角落不起眼的小內侍就無聲無息地退了出去,太子則轉向皇上:“父皇!兒臣要求娶元玥。”
“當啷”一聲,震得殿中人人從怔住的狀態中回神,是太子妃案前的酒樽被她的衣袖不慎刮倒,太子妃太過驚訝,以至於失儀,不過這種時候皇上也不會治她禦前失儀的罪過,是因眾人齊刷刷的向太子看過去,想知道離王向皇上求取心儀的宮女,太子他半路截胡,究竟是怎麽回事兒?
一旁伺候的宮女內侍們在無聲無息的收拾了狼藉之後,更是人人低著頭,恨不得沒聽見這等話,沒撞見這個場面。
皇上心裏緩了一緩,才怒道:“三郎,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兒?不是說那宮女與湛兒情投意合嗎?怎麽又與你扯上關系,難道此女子在朕的兩個兒子之間左右逢源,兩面討好?”語氣中的怒意和冷意顯而易見。
離王對於太子的言論也很吃驚,不過他馬上下意識地為元玥說話:“請父皇保重龍體不要動怒,據兒臣所知的元玥不是那樣的人,這其中必有誤會。”
大家又都去看太子,看他怎麽說。誰知太子走到離王的案前,鄭重地一揖倒底,太子對臣下行此大禮,嚇了離王一跳,忙避讓開,“太子殿下何須如此大禮?”
太子沈痛地說道:“六弟,是我對不住你,三哥早先並不知元玥與你是一對兒,若是早知如此,也不會鑄成大錯,不過事已至此,這件事萬萬不能瞞著了。”
離王見到太子這一番做派,心中發沈,還是力持鎮定地說:“究竟發生了什麽事,還請太子明示。”
只見太子兀自唏噓一番,隨手又極其愧疚地說:“這一切都是我的錯,不該在得之孫良娣痛失孩兒的時候……多喝了幾杯酒,當時身邊只有元玥一個在侍候,便錯把她當成自己宮人……”
雖說皇宮中的女人都是名義上是屬於皇上的,可是皇上年紀大了,除了年輕時陪伴他的妃子外不再收後宮。何況太子到了如今的地位,他自己宮中的女人他自然可以動,如果沒有離王與那個元玥兩情相悅,收用一個小小宮女自然是很平常的事,不必親自向皇上稟報。
“什麽?這不可能!”離王驚怒之下臉上氣得通紅,一把抓住了太子的衣領:“元玥是個冰清玉潔的女孩子,我不準你胡說八道毀她的清譽!”
李隆基:“六弟,我知道你一時無法接受,不過三哥真的不知道她是你的心頭好,也沒想到你會喜歡我宮裏的宮女,否則就算是我醉死過去,也絕對不會發生這樣的事,可是今天聽到你在父皇面前求賜婚,我無論如何也得把這件事情說出來,不可能眼看著你不聲不響吃這麽大的虧。”
李隆基說沒想到離王會和他宮中的宮女暗中交好,這若是放在多疑一點的皇上那裏,已經是離王覬覦太子之位,故意在他宮裏安插人手了。太子知道皇上不會這麽想他的小兒子,所以也只是稍帶一提。
皇上說:“湛兒冷靜點兒,究竟有沒有這一回事,把元玥叫來,當面對質就清楚了。”在皇上看來,太子都這麽說了,這件事情已經是板上釘釘,只不過離王不願意就此相信,自然還要把那女子叫來問清楚,這樣的女人也不配成為離王妃。
元玥是由孫良娣陪著一起上殿的,來的時候還有些精神恍惚,仿佛受了重大的打擊一時回不過來神。
李隆基這個人做事一向早有準備,他寵幸元玥的事沒跟太子妃說,不過卻在孫良娣面前坦誠,並且說就算兩人之間有那一晚,也並非真有了什麽私情,只是一時醉酒才產生的失誤。太子的意思是,既然孫良娣和元玥交好,那麽可以適當的勸勸她,既然決定當沒有發生,元玥該放開胸懷,就不要再去想這事。
李隆基這麽做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沒將女人的細膩心思考慮進去。孫良娣失去個胎兒就已經受了一重打擊,又聽說太子竟然和別的女人成就了好事,而且那個人她還視為摯友,更加讓人難以接受。
太子向內侍打眼色後,內侍一出了太極殿就到武德殿找孫良娣,迅帶匯報太子那邊的情形:太子妃要把元玥和親遠嫁,離王當著眾人的面向皇上求取元玥,內侍說“聽說元玥姑娘身體欠安,太子殿下想請良娣娘娘帶太醫去看看元玥姑娘,以備召見。”
孫良娣這些日子以來雖然疑心自己受人迫害,不過太子是她夫君,很受她信重敬服,孫良娣雖然也有些不滿吃醋,到底以大局為重,立刻帶著太醫親自去探望,到了安仁殿之後,正看到元玥在幹嘔的眼熟畫面。
即使是最遲頓的人也感覺得到殿中的氣氛肅然,來之前元玥就因為另一件事擾亂了的心神,使她對眼下的情況更加忐忑,只覺得威壓重重。跪拜行禮之後並沒有讓她起來,片刻已經覺得過了好久,就在她胡思亂想的時候,只聽到皇上的聲音在上面響起:“你可知道離王向朕說要娶你為妻?”
元玥慌張:“奴婢並不知此事。”
皇上卻並不介意她的否認,說:“要知道王妃的人選就算不論出身,也要忠貞賢德,端慧沖懷,要是女子典範才行,離王想要讓你做王妃,你是怎麽想的?”
到底涉及到兩個兒子,皇上就算對眼前的女子很不滿,也不想說的太過於直白,傷了兒子們的面子,他相信此女子聽到‘忠貞’二字就應該明白他的態度。
只見元玥面色蒼白,聽了皇上的話後驚喜一閃而過,隨之而來的是臉上更加毫無血色。她似乎十分為難,似有難言之隱一般。
在場的人哪個不是眼明心亮,她這副作態更加坐實了太子剛剛說的話,這個元玥果然心虛。本來是和離王是一對兒的人卻先與太子發生了關系。
皇上的臉色已經肉眼可見的沈了起來,太子沈著地在自己的位置上沒有動,離王卻快步走到元玥身邊,關心道:“元玥,你怎麽了,怎麽臉色這麽難看?”他沒有最在意她的回答,而是先關心她的身體。
她明顯十分心虛,面對離王的關懷,甚至不敢看他的眼睛,敷衍著說:“我沒事。”
離王還想再問她的身體情況,皇上卻覺得這女子目光躲躲閃閃,不清不正,明顯有問題,幽幽說道:“元玥,太子也跟朕要你,你是怎麽想的,是選離王還是選太子?”
面對君王問話,元玥楞在當場,明顯十分糾結猶豫。
離王很有耐心對元玥柔聲說:“雖然事出突然,不過早晚要向父皇表明我們的關系,你願意嫁給我嗎?”
看到元玥面對離王的詢問似乎動搖了,孫良娣眼中微中微嘲,說:“離王說笑了,元玥是太子的人。”
她這一開口,正是提醒了元玥什麽,元玥不得不低下頭說:“我是太子的人。”
離王的柔情僵在臉上,不敢置信:“你不是開玩笑?這真是你的決定?”
元玥看了看孫良娣,點著頭:“沒錯。”
離王:“為什麽?”
見元玥吱唔半晌都說不出口原因,孫良娣說:“離王想知道為什麽,等太醫來了你就明白了。”
——太醫說這位姑娘已經有兩個月的身孕!
太子就等他這句話呢,立刻出來認領,十分激動地說:“蒼天有眼,我終於有後了。”
接下來的一切理所當然,元玥成了太子的人,因為沒有什麽比給太子延續子嗣更重要。宮中眾人t也是見風使舵,見到皇上十分重視這位懷孕的元保林,也紛紛前來噓寒問暖,元玥剛有了名分就成了宮中最炙手可熱的人物。
太子妃恨她恨得牙癢癢,真可謂是千防萬防,家賊難防!本來以為打滅了一個孫良娣,卻又冒出一個元玥,而且還敢珠胎暗結,一露面就已經懷有身孕,捅到皇上面前。更可氣的是,這一切都發生在太子妃眼皮子底下而沒有察覺。
太子經歷了孫良娣的流產,這一次把元玥身邊護的嚴嚴的,專門派了龍武軍給她做侍衛,太子妃想對元玥下手也一時沒有辦法。
太子妃想到她曾對元玥肚子的質疑,以及太子的表現,不由眼中一冷。
當時在太極殿,太子妃眼見著:一聽說懷孕大家就捧著元玥,把她當寶貝一樣特別對待,離王的委屈都變得不值一提,更別說她這個無人問過意見的太子妃了,終於忍不住開口說道:“皇上剛剛也說想做王妃尚且有諸多要求,為太子延續血脈的女人更加應該忠貞不渝才對,元玥只不過是一個不知底細的宮女,她何德何能,豈能入太子宮,她身為宮女卻觸犯宮規,竟與太子和離王都眉來眼去,就算是懷孕了,尚且不知孩子究竟是誰的……”
就在她要力勸皇上元玥不能留的時候,“太子妃慎言!”太子厲聲的打斷,“本太子尚且有識人之能,自己的女人本性如何還看得清。”說著這話,他亦有所指的看了一眼太子妃,“當初太子妃懷孕時,也曾經離開皇宮,與龍武軍將領獨處,我沒有懷疑過太子妃,也不會懷疑到元玥頭上。”
太子妃被太子的眼神定住,太子妃的確背著太子做了許多見不得光的事,被太子這樣望一眼也有些心虛。不過孩子的事絕對不虛,她王臻與李隆基共患難多年才走到今天這一步。為了維護一個新納的女人,太子他竟然在大庭廣眾之下提起昔日被太子妃視為恥辱的謠言!
她最近發現淑妃有些奇怪的行為,也只當沒看見,沒有像往常一樣事無巨細的向太子說後宮諸事。之前她辛辛苦苦幫李隆基爭這天下,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受萬人膜拜風光無限,可她已經被診斷出生育艱難,這爭來的江山日後落到誰手還不一定,她何必費心幫別的女人的孩子爭天下。
太子妃也變得消極怠工起來,甚至希望太子狠狠的摔個跟頭。
只是她沒想到這個跟頭來的如此之快,還真就跟她隱瞞的消息有關。
太平沒想到自己出宮辦事的這幾天宮中竟這麽熱鬧:太子竟然又有孩子了,雖然仍然是個胚胎。卻大大安撫了人心,這其中自然包括當今皇上,眾人一直以為太子只是艱難,這也是反對派攻訐太子的黑點之一。即便是搶了弟弟的女人,皇上也仍然沒有過多苛責,反而做起和事佬的角色。
聽到離王吐露心聲表明立場,太平說“還算你想通的不太遲,若是等到太子掌控了全局,你就算是想跟他爭也晚了。”
離王誠懇道:“請姑姑幫我。”面對招呼都不打一聲就變節的戀人,離王只覺得像是做了一場噩夢一樣。
太平公主心說,太子可並非善類,今天他能動了你的女人,明天他登基就能動你的腦袋。
離王本來就是皇上心愛的小兒子,再加上元玥一事上,皇上覺得委屈了小兒子,一心給補償,他初入朝堂,皇上就委以重任。有太平公主一系全力支持的離王可和當初的宋王不一樣,勢頭強勁,元後嫡子,皇上愛子。
離王在朝堂的出現未必讓太子覺得處處受壓制,不過如影隨形的被比較,卻讓他覺得十分壓抑,多年爭權奪利的直覺告訴他,他最棘手的對手出現了。在成就帝王霸業的路上,他最忌憚的是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是女子,若是想自己稱帝沒那麽容易,但是有了離王的加盟就不一樣了,太平公主完全可以扶植他坐上皇位,然後在其身後發號施令。
宮中出的另一件大事,讓太子徹底陷入了被動局面。
一開始是賢妃病了,太子並沒有在意這事,賢妃的身子一向弱,以往也是一年幾回小病,他也只是照例讓太子妃去慰問而已。這一次賢妃卻沒有很快痊愈,拖拖拉拉病了好些時候,而且性情越來越暴躁,動輒發怒,發怒的對象也有些不管不顧,不論是對待奴仆還是宮裏的主子們,就連淑妃前去探病都惹了一頓排頭吃,眼看著竟糊塗起來,宮裏人私下說賢妃的病可能要不好了。
淑妃倒是大度不計較,仍然親力親為的照看著賢妃,皇上那邊也少不了她,畢竟當今皇上只有這兩位高位妃子。就算淑妃每日忙於為皇上打點一切,也一定會抽時間去陪賢妃。如此有人情味,淑妃一時間口碑極好。
繼賢妃之後,皇上竟然也變得暴躁易怒,太子時運不濟,正趕上皇上心煩氣躁的時候湊上去,竟然被皇上當著一宮奴才發怒。皇上發作他的由頭極小,根本不值得皇上動怒,太子只覺得無辜又狼狽。
太子回去苦思,究竟是什麽事讓皇上如此不滿,才借著小事發作於他?可是他私下裏的動作不少,一時間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件戳了皇上的肺管子。
隨後,突然有一天,皇上下令讓離王徹查淑妃投毒一案,並且與此事有關人員全部看管起來,就連太子李隆基都不可以離開武德殿,變相禁足後,李隆基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原來賢妃和皇上接連生病暴躁是因為有人下毒之故,下毒的人正是淑妃。淑妃時隔多年之後進宮,根本不是來享受榮華富貴的,而是覺得自己受了這麽多年苦難,罪魁禍首正是皇上李旦,她是來報仇雪恨的!
賢妃明明與她一樣,卻可以一直跟在李旦身邊無風無浪,還能在人人艷羨之中安度晚年。
淑妃嫉妒賢妃的運氣,她進宮後與淑妃關系要好,兩人總是同進同出,賢妃成了十分方便下毒的對象,淑妃從畫畫所用的丹砂裏面提煉出水銀,再一點點餵給賢妃吃,眼見賢妃就要被毒死,她終於按耐不住開始給皇上下毒,因為皇上的一舉一動都有很多人註意,所以她一開始的量很小,打算積少成多,不曾想到在此時事發。
淑妃恨所有跟她命運相關的那些人,也包括已經去世的兩位皇後。她就連去世的人都不肯放過,特地在兩位先皇後的靈前擺上她們最不喜歡,聞了就會難受的香。
每月的初一太平會去儀光廟給兩位先皇後上香,她是少數知道兩位皇嫂習慣的,她聞到那股特別的檀香味覺得不對勁,問明這香到底是從何而來,才從太子妃牽扯出淑妃。
經過救治解毒之後,中毒深的賢妃留下了少許後遺癥,會影響生活,但也與壽數無異。中毒淺的皇上就運氣好的沒什麽大礙。
弒君之罪,必死無疑。在事情的最後,淑妃親自面見皇上,說出她的不甘和憤恨。皇上亦親手殺死了她做為了結。只不過在那之後皇上就異常沈默,大家都以為是因為淑妃背叛了他,想要置他於死地,才給皇上這麽大的打擊。其實,只有皇上一個人知道,淑妃臨死前告訴他一件事,就是太子夫婦二人知道淑妃的舉動卻似乎樂見其成。
太子本來以為罪魁禍首被處置這件事情就此塵埃落定,卻在事後才得知他被禁足的原由——加了料的檀香在太子妃的促成之下才能放到兩位皇後的靈前。
兩位先皇後不喜清幽怡人的檀香,甚至聞過之後會有嘔吐暈眩之感,這個話題,宮裏幾位主子曾經閑談的時候提起過,太子妃一向事無巨細,沒可能不知道不記得。若她是明知道還放任如此,就其心可誅了。
還有,淑妃之所以能夠收集那麽多的水銀,是因為她宮裏繪畫材料的份例過高,起碼是正常的三四倍之多,這還是淑妃為了掩人耳目,沒有一次多拿,否則掌管宮務的太子妃竟是不打算限制淑妃作畫份例的。
淑妃能惹出如此大禍,沒有太子妃的幫助根本不可能走這麽遠。
太子和太子妃一向t被視為一體,皇上自然會認為太子妃知道的事情太子也知道,甚至極有可能就是太子授意的,雖然皇上不願意那麽想,畢竟不會所有人都不那麽想。
太子說不知這些事,從未聽說此事,他一力的否認,在太子的百般證明和自辯之下,皇上認為他與這件事情無關,不過心裏存了個疑惑的疙瘩,對外只宣稱淑妃的罪行,連太子妃的嫌疑也被按了下來,只算失察之罪。
李隆基經過這次風波之後,也感覺到皇上對他的態度變了,不再像以前那麽信任。最憋屈的是,明明不是他做的,竟然成了嫌疑犯。的確沒人能將他定罪,他卻也無法證明清白。畢竟如果他換一個角度去看此事,都會認為太子妃有嫌疑,可是他又清楚的知道王臻不跟他商量的情況下絕沒有那麽大的膽子,繪畫份例應該只是個巧合。
恰恰多疑的人們最不相信的就是巧合。
調查這件事的又是離王,一點消息不給他透露,讓他束手束腳是展不開,才狼狽至此。
李隆基最註重的就是口碑名聲,他不僅想要做皇帝,還想要做一個名垂千古的皇帝,常常自比先祖唐太宗,若是有流言傳出他曾經給父皇下毒,那簡直是他人生的一大汙點!還是硬生生被別人潑上去的!於是他使勁渾身解數想遏制謠言,宮中和京裏的謠言一夕之間消失。
太子太想證明自己,失於急躁,卻不知這番做派,傳到了皇上的耳朵裏更對他更加忌憚。
當今皇上就算對萬事不上心,對政事也不熱衷,不代表他不珍惜自己的性命。
太子如今掌控了如此大的力量,想讓謠言消失,便一夜之間沒有人再非議他。那麽之前他說的話還有幾分真實性?這樣一來,皇上更加疑神疑鬼了,對太子和離王的態度更加與以往不同。
如今離王穩紮穩打,皇上交代的事情每一樣都不含糊,辦的漂漂亮亮。一來是他來自民間,從底層而來本就抱著謙虛的心態,為人還很有能力,二來有太平一系的強大助力,自然順風順水。
皇上看太子也是從一切都好變得越來越看不順眼,做什麽事都挑得出毛病。
太子發現他的處境越來越不妙了。
直到有一天,皇上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兒斥責太子,說他對先皇後不孝,明知道罪人淑妃對兩位皇後不敬卻袖手旁觀。
時人都十分註重孝悌,科舉取士當中還有舉孝廉這一項。兩位先皇後即便是塊排位,也是嫡母和生母加在一起的份量,讓太子背負上對皇後的不孝之名相當嚴重。
那些李隆基的支持者驚疑不定起來,莫非當今皇上已經厭棄了太子?他們的確很推崇太子的手段和能力,可若是皇上對太子不滿意,站錯了隊伍可是大大不妙啊。
太子妃想明白淑妃放到先皇後靈前的香有問題的時候,正是太子新寵元玥最風光無限的時候。太子接二連三娶別的女子,讓太子妃妒火中燒,還對太子產生了不滿。
在太子妃看來,妻妾之間不可能有真正的和睦,既然先皇後已經死了,淑妃還健在,還能給皇上吹耳旁風,太子妃沒必要在這種事情上嚷出來和淑妃為敵,所以她沒有把這件事報給太子知道。若是按照以往,兩人利益一致夫妻情深的時候,這種事情太子妃當然不會瞞著太子。
當然她也沒想到只是一件事情的隱瞞,就引發了一系列的後果。至於淑妃份例的事,她只不過做個人情,完全不知淑妃有那麽大的膽子敢提練毒素毒害皇上。
就在李隆基人心動搖,至根基不穩的時候。太平公主上奏皇上,請求重新立儲,皇上並沒有同意竟也沒有完全否決這事。
眼見皇上和太平公主是如此的態度,朝堂中接二連三有人上書,紛紛給出太子越線不配為儲君的證據:在朝中結黨營私;對地方也極盡拉攏,還有他私下招兵買馬等等。這些指控使朝堂上下嘩然。若真的坐實,太子的確有不軌之心。雖然日後都會是他繼承,不過現在皇位還不是他的,就顯得太過著急,國無二君,沒有哪個皇上能容忍得了有人暗中在瓦解他的統治。
太平公主發動的政變曾經親手把大權在握的韋後和以及一個少年皇帝拉下馬,如今她把矛頭的對準太子,讓人不禁要猜歷史是否會重演。
皇上明知太平和太子不和,不過,他對太平的信任是毋庸置疑的,特別是不久前,因為太平才及時粉碎了淑妃的陰謀,救了他一命。所以這次太平公主和太子的博弈,皇上並沒有再明確地站太子那邊。
太平明知以李旦的性格不可能這麽容易廢太子,她要的就是皇上現在對太子心裏有刺時暧昧不明的態度。這足以讓多疑的李隆基不安,不再把籌碼都壓在皇上身上。
這讓太子獲悉太平公主頻頻暗中調動兵力的消息,不想受制於人的他打算先發制人。
在等來李隆基的宮變之前,太平先等來了太子的新寵元寶林。
元玥質問太平是不是殺害她姐姐的罪魁禍首。如果她不來,太平都要把這事兒給忘了。經人一提才想起來,之前韋氏把持住朝政的時候忌憚太平公主,曾經想下毒殺害她,而元玥的姐姐就是那個受了韋皇後命令提著有毒食物來千秋殿的司膳房宮女。
太平公主怎麽會在意一個任人指使的宮女,所以當時直接讓人拖下去。有太平公主這句話,那個宮女必然是活不了了,說那宮女因她而死也沒錯。
讓元玥意外的是,太平公主並沒有被冒犯的暴怒,而是平靜的問她如何知道的的這件事情。
原來元玥正式成為了太子的女人之後,極為受寵,太子甚至在百忙之中幫她尋找她姐姐失蹤的線索。她現在所知道的一切,當然是太子告訴她的‘調查結果’。之前離王就幫她調查過,只是還沒來得及查明真相就已經物是人非。
太平看在她是一個孕婦的份上,沒打算再刺激她,只輕描淡寫的說:“那宮女敢謀害本宮,死有餘辜,不過人不是本宮殺的。今日你到千秋殿來大放厥詞,本宮就念在你們姐妹情深姑且饒你一次,下不為例。”便讓人帶元玥回太子宮中去,卻不想元玥掙紮開在千秋殿外大吵大鬧,指責太平公主草菅人命,引人側目。
這個時候離王剛好趕來,勸道:“別說了!姑姑手中的尚方寶劍昏君奸臣皆可誅殺,何況是你,不要再繼續挑戰姑姑的耐心了。”離王有理由相信,元玥會來大鬧千秋殿是受太子挑唆,而那人根本不在意她的人身安全。
元玥激動道:“你已經被太平公主收買,以前你不是這樣的,之前你忠君愛國,視太子為正統,現在卻野心勃勃!”
離王無奈道:“不論你怎麽看我都沒關系,你姐姐死的真相並不是你所知道的那麽簡單,我只是想提醒你,不要再追究這件事,那對你沒好處。”
元玥:“這話究竟是什麽意思?”
他不能放任她繼續對太平公主無禮,對元玥說:“殺你姐姐的另有其人。”
無論她再怎麽追問他都不肯說了。
李隆基以為太平公主養尊處優,沒人敢當面頂撞她。太子放元玥出來,正是為了讓她激怒太平公主。太子知道離王是個重情義的人,不會看著曾經的心頭好被太平公主殺掉,必然會出面阻止,想借此離間太平公主和離王的關系,卻沒想到面對質疑的太平公主能保持住心態平和,並且離王早就查明了當年的真相——元玥姐姐是當時的臨淄王李隆基所殺。
當時李隆基只是一個普通宗室,想在手握政權的太平公主面前表現,審問犯人這種事情李隆基親力親為,他嚴刑拷打之後發現那宮女對韋後的情報一無所知,只是被派來送毒,而且她還明知飯菜有毒仍然親手端給公主,便親手結果了她。
李隆基得知元玥的身份也很意外,便不像最開始發現她懷孕時那麽寵愛她。更將錯就錯,借此謀取利益。
元玥本來還大吵大鬧,認為離王在幫太平公主狡辯,但是看到t離王心平氣和的安慰她,也逐漸冷靜下來。她沒有錯過離王的目光,似憐憫似痛惜,總之很覆雜,元玥忽然頓住了。
離王最後說:“相信我一次,不要再追究你姐姐是怎麽死的,你若真的知道只會讓你陷入悔不當初的境地。”
太子聽到元玥並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便揮揮手讓人退下,並沒有精力去安慰她,根本沒註意她欲言又止的神色。
李隆基趕在一個大朝會的日子發動了宮變,他手中幾百龍武軍將毫無防備的滿朝文武、皇上、公主圍困在一起,借口是太平公主大權獨攬,禍亂朝綱,要皇上嚴懲她和她的黨羽,請皇上傳位於太子,要‘清君側’。
龍武軍人數雖不多,卻是目前皇宮中唯一可以動用的武裝力量,對付的又是養尊處優絲毫沒有自保之力的王公大臣們,已經是絀絀有餘。
太平面不改色地看著太子義憤填膺地給她陳列罪名,並沒有李隆基意料之內的驚慌。
皇上卻對太子徹底心涼了:“三郎,你就如此迫不及待?”自古新舊交替,都是老皇上死了之後新君繼位,太子急火火地要繼承皇位,就是希望他這個作為父皇的立刻去死吧。這可是他親自決定的太子啊,虧他這段時間還在糾結,自責是否對太子太過嚴厲。
太子安撫皇上,說以後皇上自然還是最高高在上的太上皇。皇上卻根本無法露出釋懷的神色。李隆基想用如此極端的手法登上皇位,讓他真坐上皇位又怎會善待兄弟親人。可是事已至此,京城的兵力明顯已經被太子控制住,而皇宮中又全都是他的人,已經沒有了轉圜的餘地。皇上低低地嘆了一口氣:“唉!”
太子迫不及待的要向太平公主耀武揚威:“姑姑,你的兵力都被我牽制住,連羽林軍也不聽你的指揮,成王敗寇,你還有什麽好說的?”
一群大臣戰戰兢兢地聚在一起,不敢貿然表明立場,也不敢直接刺激手持利刃之人。誰會想為官的時候碰見這種奪權現場,一朝不甚就是名聲盡毀,遺臭萬年,要麽就是身首異處。
李隆基的確查到太平公主在民間的勢力分布,他將太平公主能動用的力量牽制得死死的,然後又策反了羽林軍的兩名中郎將,帶著最忠心於他的全副武裝的龍武軍圍困人質,又有叛將幫他清掃皇宮。全大唐最重要的人的生死都掌握在他手裏,李隆基做到這一步,認為皇位已經是囊中之物。
太平公主看不出喜怒:“三郎的確有本事,為了分化羽林軍,威逼利誘無所不用其極。不過能夠被策反的不論什麽原因,本宮都不會覺得可惜。你費盡心思,收攏一群不忠不孝之徒也只能是沆瀣一氣。”
李隆基冷笑:“姑姑真是一如既往看不清形勢,還在這裏逞口舌之快。看來你對自己真沒有半點反思,紅妝時代早應該結束!縱觀歷朝哪有女子公然上朝議政的?甚至你不上朝時,宰相還要去你府邸咨問;父皇每有大政,也必要同你圖議。公主所欲,上無不聽,宰相以下,進退系於一言!你如此竊居權位,早該歸還!我身為李氏子孫,大唐皇位正統繼承人,今日就替天行道,除你這顆毒瘤,還大唐一個清明治世!而那些同黨營茍之人,理應當誅!”說到同黨,他是看著離王說的,眼神中滿含殺氣。
太平淡聲說:“說得再激憤,也只是過是篡位的借口,而今日你只不過是個謀反的亂臣賊子,大唐有個如此太子,真是國之不幸。”
李旦也很後悔沒早點聽太平的建議立別的兒子為太子,他也沒想到李隆基有這麽大膽子敢逼宮。他不想事情演變成最糟糕,試圖挽回:“三郎,你要什麽要皇位為父都可以滿足你,但你不要傷親人性命!他們是你的姑姑和弟弟啊!”
李隆基現在不可能聽皇上的話,他眼中只有那個至高的位子,如果不除去太平和離王等人,他之前的一切就白費了,向身後之人一個示意,“動手!”
在他身後一步遠的任三恕一直手按在劍柄上,隨時戒備著,聽到指令就要抽出長劍直指太平公主。
太平又怎麽會給他如此冒犯自己的機會,積蓄起從來到這裏後練出的內力,廣袖一震,任三恕離她還有五步遠。明明沒有碰到人,號稱龍武君第一人的任三恕已經被一股無形氣勁掀翻!直直向大殿承重的柱子撞去!
眾人只見他口吐鮮血,幾次掙紮想站起來卻是徒勞。有那略通醫術的猜到他是傷到脊椎,以後想站起來恐怕都難了。
之前忽受圍困還有人竊竊私語,現在的大殿卻死一般地靜了下來,全都忘向站在最中間,看起來雲淡風清的太平公主。
李隆基楞了一下,忙令身後另一個武將也上前,不久後,那人與任三恕落到同一個下場,未能沾到公主半片衣角卻已身受重傷,那人不可思議又不甘心地顫聲問:“公主會妖法?”他們久經戰場之人已經是對武力最了解的,卻從未見過這等匪夷所思,只存在於傳說中的可傷人氣功。
太平上前一步站到皇上身前,護住皇兄:“皇兄,別怕,有太平在,絕不讓人傷你分毫。”
李隆基臉色一黑,幹脆令所有士兵一擁而上。卻沒起到什麽作用,在須臾之間被繳了兵刃。
一幹大臣不敢像皇上一樣跑到公主身後,卻可以以護駕的名義一起縮在公主身邊,這裏簡直是最安全的地方!不斷有人大著膽子喊:“公主武藝超凡!”“亂賊還不束手就擒!”“太子休要再執迷不悟!”
太子發動的宮變,開始時轟轟烈烈震攝群臣,卻以一種十分滑稽的方式結束。
太平公主竟然是個深不可測的武功高手,又深藏不露!
誰也沒想到最後拯救太子這一批叛軍心靈的竟然是帶兵前來護駕的駙馬。
皇上對李隆基已經是說不出的失望,不想再聽他任何狡辯,直接讓人帶下去聽後發落。
幾日後,李隆基被廢去太子之位,除去宗籍,貶為庶民,在京城郊外的一個皇莊圈禁起來。重新立離王李湛為太子並監國。
太平公主眼見李隆基從高處跌落塵埃,也沒有趕盡殺絕,她知道一個篡位不成的太子,今生大位無望,也就不在意他了。
李湛迎娶鄭純熙為太子妃之後,太平向李旦請旨要帶著駙馬去封地看看,歸期不定。
皇上在經過那麽多事情之後,更對政事不熱心,不然也不會在立新太子之後就交出監國之權,他對太平這個妹妹感情最為覆雜,準了她的請旨。
太平從出生起還未到過封地,蒲州的官員在聽說翻手為雲的公主即將駕到後,顧不上互鬥使絆子,手忙腳亂前去迎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太子妃是個撐控欲和嫉妒心都非常強的人, 奴才有了二心自然要除掉,不能留著發展成禍患。
元玥早在第一次表現出為孫良娣著想時,太子妃看她就已經是個沒用的了。就算是元玥和離王有私情這點可以利用, 卻只是一個小小的宮女, 在太子妃看來她想成為王妃難如登天。
太子妃的當務之急是趁著孫良娣病要她的命。沒錯, 太子妃可以為了太子的大業付出所有,卻在有人來和她分享丈夫時不能忍, 就算表面再大度,也不能真的容忍得了。
就算是孫良娣流產了, 太子卻依然對她關懷備至。這讓太子妃又驚怒,又嫉妒。本來還以為太子對孫良娣另眼相看只是因為她懷有身孕,t現在不存在這個條件,太子應當恢覆成以前一心只有她王臻的樣子,可是太子妃卻弄錯了, 太子仍然經常陪伴孫良娣,這一點太子妃當然無法接受。
於是她又另外安排了一條毒計,等到孫良娣出了小月子之後,引她去宮中比較偏僻的紫蘭湯沐浴,再讓人引個男人過去,到時候孤男寡女共處一室,還有良娣不穿衣衫,有嘴也別想說清。太子妃並不去親自捉奸,而是引著淑妃過去撞見這一幕,太子妃這樣就能把自己摘的幹凈。
被太妃撞見和孫良娣在一起的人正是任三恕,此時處處針對太子妃的任三恕早就沒有了利用價值, 不如趁此一舉除去。太子妃更是說聽說孫良娣在宮外就認識了任三恕,兩人有私情的確很有可能。
事涉太子妃嬪的辛密, 在宮中自然鬧大了,皇上親自審問。太子覺得孫和任兩人不會背叛他,這肯定只是個誤會。太子妃對此很生氣,誰想到這個時候,元玥竟然又跑出來給孫良娣說話做證,皇上見到元玥是太子妃的心腹宮女,還全力為孫良娣說話,便相信孫良娣的清白。
經歷了這種種磨難,和當時太子妃的咄咄逼人之後,就算孫良娣再傻也感覺出不對了,宣家人見面。孫大人也不認為這一切是巧合,找女兒談過,問了種種細節,孫丞相更覺得這分明有人有意加害,而且步步要人性命,悔得腸子都青了,千叮嚀萬囑咐,讓女兒不要輕信於人,在害她的真兇沒有查出之前不要相信任何人。
太極殿,太子夫婦和離王在陪皇帝用膳。
太子妃說:“兒媳聽說父皇最近在為邊境突厥之事憂心,聽說突厥王子即將來訪大唐。兒媳有個主意,若是能夠雙方聯姻,豈不是能結永世之好。”
皇上說:“這個提議倒是不錯,不過突厥王子的身份怎麽也要配個大唐公主,可是我們大唐現在沒有適齡的公主啊。”
太子妃笑著說說:“既然主意是兒媳提出來的,兒媳願為父皇分憂,我宮中的元玥機靈聰明,蕙質蘭心,又很得皇上和兩位太妃娘娘的喜歡,不如把她冊封為公主,一來可以先在父皇膝下陪您享受天倫之樂,等王子來了之後,再賜他們大好姻緣。”
皇上還真挺喜歡元玥敢說敢做的性格,而且聽淑太妃說,元玥的長像還有點像已經去了的小公主,皇上覺得此計甚好,剛要點頭,卻不想,兩個焦急的聲疊加在一起反對:“不可以。”
竟然是太子和離王同時開口了。
太子妃臉上的表情一僵。
皇上說:“為何呀?從宮女變成公主再到王子妃,這中間跨越了多少,可以說是搖身一變飛上枝頭,而且只是一個冊封公主而已,這樣做對我們大唐也沒有損失,何樂不為,你們為什麽都不同意呢?”
兩人對視一眼,離王不好逾越,請太子先說話。太子看離王的目光頗有些意味深長,斟酌了一下,李隆基說:“元玥在宮中伺候得好好的,能為人分憂解勞,她不僅是太子妃的奴才,連孫良娣也離不了她。若是把她嫁去遠方,兒臣恐怕身體尚未完全恢覆的孫良娣要再受打擊。”
太子妃不敢置信的看向太子,沒想到他會為了照顧孫良娣而反駁她的意見,他們夫妻二人在皇上面前一向是同心同意,從未有過持相反的意見。何況一個小小的宮女而已,把她封為公主送去和親已經是擡舉她,竟然冒出了兩個男人給她張口反對,那個元玥憑什麽?太子妃牙齦都快咬碎了。
皇上點了點頭,對離王說:“湛兒,那你的意思呢,你又為什麽不同意?”
太子有些緊張地看向離王,他也不知道他是期待還是不期待離王說點什麽出來,畢竟有些事已經出乎太子的預料,今天的局面也是意料之外,他甚至有點怨太子妃的自做主張。或者說他不知太子妃是否也知道了什麽,不經意間掃過身邊人的目光中全是冰冷。
太子妃正好擡頭和太子毫無溫度的目光相撞,竟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冷戰。
離王和元玥既然已經兩情相悅,他又沒打算娶別人,覺得不論早說晚說都是要說,早晚都要請皇上主婚,既然今天說到這兒,那也沒什麽藏著掖著的,“父皇,只因兒臣心悅元玥,想娶她為王妃。”
“哦?”皇上當真是驚訝了,沒想到一個宮女有這等魅力,竟然會讓他的兒子求娶。
太子和太子妃也在聽到的第一時間銳利地看過去,只是兩人目光的意味不同,不過,這個時候,離王也根無心去留意這二位的反應,他只是直直地看著皇上,看這位皇帝老爹是何反應。
皇上說:“總不至於無緣無故的要求娶,你何以就心悅元玥,細細說來,父皇為你參詳一二。”
離王說:“兒臣不敢對父皇隱瞞,只因兒臣與元玥兩情相悅,而且相識於微時,早在兒臣還是個寺裏小學童的時候就與她相識了,後來又有緣分一起進宮,這才能夠惺惺相惜,兩情相悅。”
離王說得情真意切,勾起皇上對他過往獨自在寺院長大,身份不明的愁思,他越是說的輕描淡寫,皇上就越覺得愧疚,而且這個兒子進宮之後表現的與世無爭,品性豁達,甚至皇上補償他的那些厚賜他都一一退回或者是捐獻國庫,與皇上見慣的那些爭名奪利恨不得把所有人都壓下去的皇子王孫極不相同。就算是與太平公主交好,也從未要攬權,與太子一爭長短。
離王越是這樣做派,皇上越有補償他的心思。如今涉及到婚姻之事,離王也不曾結交權臣為他所用,要娶什麽高門貴女。他只是要一個小小的宮女而已,如此明事理知進退的皇子,皇上又怎麽可能不答應呢?
皇上撫須而笑,“朕明白了,原來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離王被他說的有些臉紅,不過仍然期待的看向皇上,希望皇上能為他做主。
皇上高興的看著離王難得露出的殷切神態,過足了當父皇的癮,才沈吟道:“湛兒,朕並非要你的姻緣非得門當戶對才行,你已經是皇子,自然天下間哪個女子都配得上,不過這個元玥,她畢竟只是個宮女,你可知她家世如何,祖上何處嗎?若你真的想要把她留在身邊,要想配得起我的皇兒,也要詳細的調查證明身家清白,才好下定論。”
皇上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到底對小兒子格外寬容,離王的王妃可以不用非得門當戶對,不過總要身家清白,不能是來歷不明或是太差的,其實他這麽說已經是大半同意了,而且還有未盡之語,若當真出身太差,也可以留在身邊,只不過不能為王妃。可以說皇上是同意了離王的請求。
離王自然也明白了皇上的意思,他喜悅道:“謝父皇成全。”又有些小心翼翼地開口:“元玥她已經沒有親人在世了,而且曾經的家境也應該不會太好……”不然也不會姐妹兩個都要進宮當宮女。身家清白應該沒問題,離王不相信她的家庭會是大奸大惡之人。
皇上笑道:“那就另想辦法,父皇總不能委屈了你。”這是明著說要給她安排個夠得上的身份,離王這才放心了。
太子自從上次酒醉之後,事後才想起沒有讓元玥喝避子湯,其實這麽多年他想要孩子而不得,根本沒有讓人喝避子湯的習慣。便派人留意著元玥的一舉一動,畢竟是和他睡過的女人,要以防萬一。
他想著如果相安無事,可以當這件事情沒有發生過。元玥喜歡離王,必然不會對人說起這事,離王似乎也對她很上心,太子沒有必要為了一個出身低微的女人弄得兄弟不和。而且太子也沒有吃虧,吃虧的是離王才對,他女人的第一次被太子給享用了,這讓太子有一種隱秘的報覆之感,畢竟李隆基是最不願意看到他回歸的,在登上王座之前,其他皇子都是變數,何況這個突然冒出來的所謂嫡子曾經在身份上還生生壓了他一頭。
如果萬一這個元玥真的懷孕了,那將是太子得來不易子嗣,t當然不能讓出去。
剛巧,今天在來見皇上之前,他收到了監視元玥的人的消息,元玥這幾天的種種異像表明,她十有八九是懷孕了!得到這樣的回報不禁讓太子動容!太子正想過後就找個機會把元玥給收了,讓子嗣平安降生。
誰想到太子妃竟然當著皇上的面提出要把元玥送走和親,他當然不能同意!又不想把元玥有孕之事先曝出來。打算讓離王想法阻止和親,誰想到離王一個堂堂王爺竟然直接以王妃之位求娶元玥!
再不阻止就來不及了!他立刻向人使了個眼色,一個站在角落不起眼的小內侍就無聲無息地退了出去,太子則轉向皇上:“父皇!兒臣要求娶元玥。”
“當啷”一聲,震得殿中人人從怔住的狀態中回神,是太子妃案前的酒樽被她的衣袖不慎刮倒,太子妃太過驚訝,以至於失儀,不過這種時候皇上也不會治她禦前失儀的罪過,是因眾人齊刷刷的向太子看過去,想知道離王向皇上求取心儀的宮女,太子他半路截胡,究竟是怎麽回事兒?
一旁伺候的宮女內侍們在無聲無息的收拾了狼藉之後,更是人人低著頭,恨不得沒聽見這等話,沒撞見這個場面。
皇上心裏緩了一緩,才怒道:“三郎,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兒?不是說那宮女與湛兒情投意合嗎?怎麽又與你扯上關系,難道此女子在朕的兩個兒子之間左右逢源,兩面討好?”語氣中的怒意和冷意顯而易見。
離王對於太子的言論也很吃驚,不過他馬上下意識地為元玥說話:“請父皇保重龍體不要動怒,據兒臣所知的元玥不是那樣的人,這其中必有誤會。”
大家又都去看太子,看他怎麽說。誰知太子走到離王的案前,鄭重地一揖倒底,太子對臣下行此大禮,嚇了離王一跳,忙避讓開,“太子殿下何須如此大禮?”
太子沈痛地說道:“六弟,是我對不住你,三哥早先並不知元玥與你是一對兒,若是早知如此,也不會鑄成大錯,不過事已至此,這件事萬萬不能瞞著了。”
離王見到太子這一番做派,心中發沈,還是力持鎮定地說:“究竟發生了什麽事,還請太子明示。”
只見太子兀自唏噓一番,隨手又極其愧疚地說:“這一切都是我的錯,不該在得之孫良娣痛失孩兒的時候……多喝了幾杯酒,當時身邊只有元玥一個在侍候,便錯把她當成自己宮人……”
雖說皇宮中的女人都是名義上是屬於皇上的,可是皇上年紀大了,除了年輕時陪伴他的妃子外不再收後宮。何況太子到了如今的地位,他自己宮中的女人他自然可以動,如果沒有離王與那個元玥兩情相悅,收用一個小小宮女自然是很平常的事,不必親自向皇上稟報。
“什麽?這不可能!”離王驚怒之下臉上氣得通紅,一把抓住了太子的衣領:“元玥是個冰清玉潔的女孩子,我不準你胡說八道毀她的清譽!”
李隆基:“六弟,我知道你一時無法接受,不過三哥真的不知道她是你的心頭好,也沒想到你會喜歡我宮裏的宮女,否則就算是我醉死過去,也絕對不會發生這樣的事,可是今天聽到你在父皇面前求賜婚,我無論如何也得把這件事情說出來,不可能眼看著你不聲不響吃這麽大的虧。”
李隆基說沒想到離王會和他宮中的宮女暗中交好,這若是放在多疑一點的皇上那裏,已經是離王覬覦太子之位,故意在他宮裏安插人手了。太子知道皇上不會這麽想他的小兒子,所以也只是稍帶一提。
皇上說:“湛兒冷靜點兒,究竟有沒有這一回事,把元玥叫來,當面對質就清楚了。”在皇上看來,太子都這麽說了,這件事情已經是板上釘釘,只不過離王不願意就此相信,自然還要把那女子叫來問清楚,這樣的女人也不配成為離王妃。
元玥是由孫良娣陪著一起上殿的,來的時候還有些精神恍惚,仿佛受了重大的打擊一時回不過來神。
李隆基這個人做事一向早有準備,他寵幸元玥的事沒跟太子妃說,不過卻在孫良娣面前坦誠,並且說就算兩人之間有那一晚,也並非真有了什麽私情,只是一時醉酒才產生的失誤。太子的意思是,既然孫良娣和元玥交好,那麽可以適當的勸勸她,既然決定當沒有發生,元玥該放開胸懷,就不要再去想這事。
李隆基這麽做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沒將女人的細膩心思考慮進去。孫良娣失去個胎兒就已經受了一重打擊,又聽說太子竟然和別的女人成就了好事,而且那個人她還視為摯友,更加讓人難以接受。
太子向內侍打眼色後,內侍一出了太極殿就到武德殿找孫良娣,迅帶匯報太子那邊的情形:太子妃要把元玥和親遠嫁,離王當著眾人的面向皇上求取元玥,內侍說“聽說元玥姑娘身體欠安,太子殿下想請良娣娘娘帶太醫去看看元玥姑娘,以備召見。”
孫良娣這些日子以來雖然疑心自己受人迫害,不過太子是她夫君,很受她信重敬服,孫良娣雖然也有些不滿吃醋,到底以大局為重,立刻帶著太醫親自去探望,到了安仁殿之後,正看到元玥在幹嘔的眼熟畫面。
即使是最遲頓的人也感覺得到殿中的氣氛肅然,來之前元玥就因為另一件事擾亂了的心神,使她對眼下的情況更加忐忑,只覺得威壓重重。跪拜行禮之後並沒有讓她起來,片刻已經覺得過了好久,就在她胡思亂想的時候,只聽到皇上的聲音在上面響起:“你可知道離王向朕說要娶你為妻?”
元玥慌張:“奴婢並不知此事。”
皇上卻並不介意她的否認,說:“要知道王妃的人選就算不論出身,也要忠貞賢德,端慧沖懷,要是女子典範才行,離王想要讓你做王妃,你是怎麽想的?”
到底涉及到兩個兒子,皇上就算對眼前的女子很不滿,也不想說的太過於直白,傷了兒子們的面子,他相信此女子聽到‘忠貞’二字就應該明白他的態度。
只見元玥面色蒼白,聽了皇上的話後驚喜一閃而過,隨之而來的是臉上更加毫無血色。她似乎十分為難,似有難言之隱一般。
在場的人哪個不是眼明心亮,她這副作態更加坐實了太子剛剛說的話,這個元玥果然心虛。本來是和離王是一對兒的人卻先與太子發生了關系。
皇上的臉色已經肉眼可見的沈了起來,太子沈著地在自己的位置上沒有動,離王卻快步走到元玥身邊,關心道:“元玥,你怎麽了,怎麽臉色這麽難看?”他沒有最在意她的回答,而是先關心她的身體。
她明顯十分心虛,面對離王的關懷,甚至不敢看他的眼睛,敷衍著說:“我沒事。”
離王還想再問她的身體情況,皇上卻覺得這女子目光躲躲閃閃,不清不正,明顯有問題,幽幽說道:“元玥,太子也跟朕要你,你是怎麽想的,是選離王還是選太子?”
面對君王問話,元玥楞在當場,明顯十分糾結猶豫。
離王很有耐心對元玥柔聲說:“雖然事出突然,不過早晚要向父皇表明我們的關系,你願意嫁給我嗎?”
看到元玥面對離王的詢問似乎動搖了,孫良娣眼中微中微嘲,說:“離王說笑了,元玥是太子的人。”
她這一開口,正是提醒了元玥什麽,元玥不得不低下頭說:“我是太子的人。”
離王的柔情僵在臉上,不敢置信:“你不是開玩笑?這真是你的決定?”
元玥看了看孫良娣,點著頭:“沒錯。”
離王:“為什麽?”
見元玥吱唔半晌都說不出口原因,孫良娣說:“離王想知道為什麽,等太醫來了你就明白了。”
——太醫說這位姑娘已經有兩個月的身孕!
太子就等他這句話呢,立刻出來認領,十分激動地說:“蒼天有眼,我終於有後了。”
接下來的一切理所當然,元玥成了太子的人,因為沒有什麽比給太子延續子嗣更重要。宮中眾人t也是見風使舵,見到皇上十分重視這位懷孕的元保林,也紛紛前來噓寒問暖,元玥剛有了名分就成了宮中最炙手可熱的人物。
太子妃恨她恨得牙癢癢,真可謂是千防萬防,家賊難防!本來以為打滅了一個孫良娣,卻又冒出一個元玥,而且還敢珠胎暗結,一露面就已經懷有身孕,捅到皇上面前。更可氣的是,這一切都發生在太子妃眼皮子底下而沒有察覺。
太子經歷了孫良娣的流產,這一次把元玥身邊護的嚴嚴的,專門派了龍武軍給她做侍衛,太子妃想對元玥下手也一時沒有辦法。
太子妃想到她曾對元玥肚子的質疑,以及太子的表現,不由眼中一冷。
當時在太極殿,太子妃眼見著:一聽說懷孕大家就捧著元玥,把她當寶貝一樣特別對待,離王的委屈都變得不值一提,更別說她這個無人問過意見的太子妃了,終於忍不住開口說道:“皇上剛剛也說想做王妃尚且有諸多要求,為太子延續血脈的女人更加應該忠貞不渝才對,元玥只不過是一個不知底細的宮女,她何德何能,豈能入太子宮,她身為宮女卻觸犯宮規,竟與太子和離王都眉來眼去,就算是懷孕了,尚且不知孩子究竟是誰的……”
就在她要力勸皇上元玥不能留的時候,“太子妃慎言!”太子厲聲的打斷,“本太子尚且有識人之能,自己的女人本性如何還看得清。”說著這話,他亦有所指的看了一眼太子妃,“當初太子妃懷孕時,也曾經離開皇宮,與龍武軍將領獨處,我沒有懷疑過太子妃,也不會懷疑到元玥頭上。”
太子妃被太子的眼神定住,太子妃的確背著太子做了許多見不得光的事,被太子這樣望一眼也有些心虛。不過孩子的事絕對不虛,她王臻與李隆基共患難多年才走到今天這一步。為了維護一個新納的女人,太子他竟然在大庭廣眾之下提起昔日被太子妃視為恥辱的謠言!
她最近發現淑妃有些奇怪的行為,也只當沒看見,沒有像往常一樣事無巨細的向太子說後宮諸事。之前她辛辛苦苦幫李隆基爭這天下,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受萬人膜拜風光無限,可她已經被診斷出生育艱難,這爭來的江山日後落到誰手還不一定,她何必費心幫別的女人的孩子爭天下。
太子妃也變得消極怠工起來,甚至希望太子狠狠的摔個跟頭。
只是她沒想到這個跟頭來的如此之快,還真就跟她隱瞞的消息有關。
太平沒想到自己出宮辦事的這幾天宮中竟這麽熱鬧:太子竟然又有孩子了,雖然仍然是個胚胎。卻大大安撫了人心,這其中自然包括當今皇上,眾人一直以為太子只是艱難,這也是反對派攻訐太子的黑點之一。即便是搶了弟弟的女人,皇上也仍然沒有過多苛責,反而做起和事佬的角色。
聽到離王吐露心聲表明立場,太平說“還算你想通的不太遲,若是等到太子掌控了全局,你就算是想跟他爭也晚了。”
離王誠懇道:“請姑姑幫我。”面對招呼都不打一聲就變節的戀人,離王只覺得像是做了一場噩夢一樣。
太平公主心說,太子可並非善類,今天他能動了你的女人,明天他登基就能動你的腦袋。
離王本來就是皇上心愛的小兒子,再加上元玥一事上,皇上覺得委屈了小兒子,一心給補償,他初入朝堂,皇上就委以重任。有太平公主一系全力支持的離王可和當初的宋王不一樣,勢頭強勁,元後嫡子,皇上愛子。
離王在朝堂的出現未必讓太子覺得處處受壓制,不過如影隨形的被比較,卻讓他覺得十分壓抑,多年爭權奪利的直覺告訴他,他最棘手的對手出現了。在成就帝王霸業的路上,他最忌憚的是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是女子,若是想自己稱帝沒那麽容易,但是有了離王的加盟就不一樣了,太平公主完全可以扶植他坐上皇位,然後在其身後發號施令。
宮中出的另一件大事,讓太子徹底陷入了被動局面。
一開始是賢妃病了,太子並沒有在意這事,賢妃的身子一向弱,以往也是一年幾回小病,他也只是照例讓太子妃去慰問而已。這一次賢妃卻沒有很快痊愈,拖拖拉拉病了好些時候,而且性情越來越暴躁,動輒發怒,發怒的對象也有些不管不顧,不論是對待奴仆還是宮裏的主子們,就連淑妃前去探病都惹了一頓排頭吃,眼看著竟糊塗起來,宮裏人私下說賢妃的病可能要不好了。
淑妃倒是大度不計較,仍然親力親為的照看著賢妃,皇上那邊也少不了她,畢竟當今皇上只有這兩位高位妃子。就算淑妃每日忙於為皇上打點一切,也一定會抽時間去陪賢妃。如此有人情味,淑妃一時間口碑極好。
繼賢妃之後,皇上竟然也變得暴躁易怒,太子時運不濟,正趕上皇上心煩氣躁的時候湊上去,竟然被皇上當著一宮奴才發怒。皇上發作他的由頭極小,根本不值得皇上動怒,太子只覺得無辜又狼狽。
太子回去苦思,究竟是什麽事讓皇上如此不滿,才借著小事發作於他?可是他私下裏的動作不少,一時間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件戳了皇上的肺管子。
隨後,突然有一天,皇上下令讓離王徹查淑妃投毒一案,並且與此事有關人員全部看管起來,就連太子李隆基都不可以離開武德殿,變相禁足後,李隆基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原來賢妃和皇上接連生病暴躁是因為有人下毒之故,下毒的人正是淑妃。淑妃時隔多年之後進宮,根本不是來享受榮華富貴的,而是覺得自己受了這麽多年苦難,罪魁禍首正是皇上李旦,她是來報仇雪恨的!
賢妃明明與她一樣,卻可以一直跟在李旦身邊無風無浪,還能在人人艷羨之中安度晚年。
淑妃嫉妒賢妃的運氣,她進宮後與淑妃關系要好,兩人總是同進同出,賢妃成了十分方便下毒的對象,淑妃從畫畫所用的丹砂裏面提煉出水銀,再一點點餵給賢妃吃,眼見賢妃就要被毒死,她終於按耐不住開始給皇上下毒,因為皇上的一舉一動都有很多人註意,所以她一開始的量很小,打算積少成多,不曾想到在此時事發。
淑妃恨所有跟她命運相關的那些人,也包括已經去世的兩位皇後。她就連去世的人都不肯放過,特地在兩位先皇後的靈前擺上她們最不喜歡,聞了就會難受的香。
每月的初一太平會去儀光廟給兩位先皇後上香,她是少數知道兩位皇嫂習慣的,她聞到那股特別的檀香味覺得不對勁,問明這香到底是從何而來,才從太子妃牽扯出淑妃。
經過救治解毒之後,中毒深的賢妃留下了少許後遺癥,會影響生活,但也與壽數無異。中毒淺的皇上就運氣好的沒什麽大礙。
弒君之罪,必死無疑。在事情的最後,淑妃親自面見皇上,說出她的不甘和憤恨。皇上亦親手殺死了她做為了結。只不過在那之後皇上就異常沈默,大家都以為是因為淑妃背叛了他,想要置他於死地,才給皇上這麽大的打擊。其實,只有皇上一個人知道,淑妃臨死前告訴他一件事,就是太子夫婦二人知道淑妃的舉動卻似乎樂見其成。
太子本來以為罪魁禍首被處置這件事情就此塵埃落定,卻在事後才得知他被禁足的原由——加了料的檀香在太子妃的促成之下才能放到兩位皇後的靈前。
兩位先皇後不喜清幽怡人的檀香,甚至聞過之後會有嘔吐暈眩之感,這個話題,宮裏幾位主子曾經閑談的時候提起過,太子妃一向事無巨細,沒可能不知道不記得。若她是明知道還放任如此,就其心可誅了。
還有,淑妃之所以能夠收集那麽多的水銀,是因為她宮裏繪畫材料的份例過高,起碼是正常的三四倍之多,這還是淑妃為了掩人耳目,沒有一次多拿,否則掌管宮務的太子妃竟是不打算限制淑妃作畫份例的。
淑妃能惹出如此大禍,沒有太子妃的幫助根本不可能走這麽遠。
太子和太子妃一向t被視為一體,皇上自然會認為太子妃知道的事情太子也知道,甚至極有可能就是太子授意的,雖然皇上不願意那麽想,畢竟不會所有人都不那麽想。
太子說不知這些事,從未聽說此事,他一力的否認,在太子的百般證明和自辯之下,皇上認為他與這件事情無關,不過心裏存了個疑惑的疙瘩,對外只宣稱淑妃的罪行,連太子妃的嫌疑也被按了下來,只算失察之罪。
李隆基經過這次風波之後,也感覺到皇上對他的態度變了,不再像以前那麽信任。最憋屈的是,明明不是他做的,竟然成了嫌疑犯。的確沒人能將他定罪,他卻也無法證明清白。畢竟如果他換一個角度去看此事,都會認為太子妃有嫌疑,可是他又清楚的知道王臻不跟他商量的情況下絕沒有那麽大的膽子,繪畫份例應該只是個巧合。
恰恰多疑的人們最不相信的就是巧合。
調查這件事的又是離王,一點消息不給他透露,讓他束手束腳是展不開,才狼狽至此。
李隆基最註重的就是口碑名聲,他不僅想要做皇帝,還想要做一個名垂千古的皇帝,常常自比先祖唐太宗,若是有流言傳出他曾經給父皇下毒,那簡直是他人生的一大汙點!還是硬生生被別人潑上去的!於是他使勁渾身解數想遏制謠言,宮中和京裏的謠言一夕之間消失。
太子太想證明自己,失於急躁,卻不知這番做派,傳到了皇上的耳朵裏更對他更加忌憚。
當今皇上就算對萬事不上心,對政事也不熱衷,不代表他不珍惜自己的性命。
太子如今掌控了如此大的力量,想讓謠言消失,便一夜之間沒有人再非議他。那麽之前他說的話還有幾分真實性?這樣一來,皇上更加疑神疑鬼了,對太子和離王的態度更加與以往不同。
如今離王穩紮穩打,皇上交代的事情每一樣都不含糊,辦的漂漂亮亮。一來是他來自民間,從底層而來本就抱著謙虛的心態,為人還很有能力,二來有太平一系的強大助力,自然順風順水。
皇上看太子也是從一切都好變得越來越看不順眼,做什麽事都挑得出毛病。
太子發現他的處境越來越不妙了。
直到有一天,皇上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兒斥責太子,說他對先皇後不孝,明知道罪人淑妃對兩位皇後不敬卻袖手旁觀。
時人都十分註重孝悌,科舉取士當中還有舉孝廉這一項。兩位先皇後即便是塊排位,也是嫡母和生母加在一起的份量,讓太子背負上對皇後的不孝之名相當嚴重。
那些李隆基的支持者驚疑不定起來,莫非當今皇上已經厭棄了太子?他們的確很推崇太子的手段和能力,可若是皇上對太子不滿意,站錯了隊伍可是大大不妙啊。
太子妃想明白淑妃放到先皇後靈前的香有問題的時候,正是太子新寵元玥最風光無限的時候。太子接二連三娶別的女子,讓太子妃妒火中燒,還對太子產生了不滿。
在太子妃看來,妻妾之間不可能有真正的和睦,既然先皇後已經死了,淑妃還健在,還能給皇上吹耳旁風,太子妃沒必要在這種事情上嚷出來和淑妃為敵,所以她沒有把這件事報給太子知道。若是按照以往,兩人利益一致夫妻情深的時候,這種事情太子妃當然不會瞞著太子。
當然她也沒想到只是一件事情的隱瞞,就引發了一系列的後果。至於淑妃份例的事,她只不過做個人情,完全不知淑妃有那麽大的膽子敢提練毒素毒害皇上。
就在李隆基人心動搖,至根基不穩的時候。太平公主上奏皇上,請求重新立儲,皇上並沒有同意竟也沒有完全否決這事。
眼見皇上和太平公主是如此的態度,朝堂中接二連三有人上書,紛紛給出太子越線不配為儲君的證據:在朝中結黨營私;對地方也極盡拉攏,還有他私下招兵買馬等等。這些指控使朝堂上下嘩然。若真的坐實,太子的確有不軌之心。雖然日後都會是他繼承,不過現在皇位還不是他的,就顯得太過著急,國無二君,沒有哪個皇上能容忍得了有人暗中在瓦解他的統治。
太平公主發動的政變曾經親手把大權在握的韋後和以及一個少年皇帝拉下馬,如今她把矛頭的對準太子,讓人不禁要猜歷史是否會重演。
皇上明知太平和太子不和,不過,他對太平的信任是毋庸置疑的,特別是不久前,因為太平才及時粉碎了淑妃的陰謀,救了他一命。所以這次太平公主和太子的博弈,皇上並沒有再明確地站太子那邊。
太平明知以李旦的性格不可能這麽容易廢太子,她要的就是皇上現在對太子心裏有刺時暧昧不明的態度。這足以讓多疑的李隆基不安,不再把籌碼都壓在皇上身上。
這讓太子獲悉太平公主頻頻暗中調動兵力的消息,不想受制於人的他打算先發制人。
在等來李隆基的宮變之前,太平先等來了太子的新寵元寶林。
元玥質問太平是不是殺害她姐姐的罪魁禍首。如果她不來,太平都要把這事兒給忘了。經人一提才想起來,之前韋氏把持住朝政的時候忌憚太平公主,曾經想下毒殺害她,而元玥的姐姐就是那個受了韋皇後命令提著有毒食物來千秋殿的司膳房宮女。
太平公主怎麽會在意一個任人指使的宮女,所以當時直接讓人拖下去。有太平公主這句話,那個宮女必然是活不了了,說那宮女因她而死也沒錯。
讓元玥意外的是,太平公主並沒有被冒犯的暴怒,而是平靜的問她如何知道的的這件事情。
原來元玥正式成為了太子的女人之後,極為受寵,太子甚至在百忙之中幫她尋找她姐姐失蹤的線索。她現在所知道的一切,當然是太子告訴她的‘調查結果’。之前離王就幫她調查過,只是還沒來得及查明真相就已經物是人非。
太平看在她是一個孕婦的份上,沒打算再刺激她,只輕描淡寫的說:“那宮女敢謀害本宮,死有餘辜,不過人不是本宮殺的。今日你到千秋殿來大放厥詞,本宮就念在你們姐妹情深姑且饒你一次,下不為例。”便讓人帶元玥回太子宮中去,卻不想元玥掙紮開在千秋殿外大吵大鬧,指責太平公主草菅人命,引人側目。
這個時候離王剛好趕來,勸道:“別說了!姑姑手中的尚方寶劍昏君奸臣皆可誅殺,何況是你,不要再繼續挑戰姑姑的耐心了。”離王有理由相信,元玥會來大鬧千秋殿是受太子挑唆,而那人根本不在意她的人身安全。
元玥激動道:“你已經被太平公主收買,以前你不是這樣的,之前你忠君愛國,視太子為正統,現在卻野心勃勃!”
離王無奈道:“不論你怎麽看我都沒關系,你姐姐死的真相並不是你所知道的那麽簡單,我只是想提醒你,不要再追究這件事,那對你沒好處。”
元玥:“這話究竟是什麽意思?”
他不能放任她繼續對太平公主無禮,對元玥說:“殺你姐姐的另有其人。”
無論她再怎麽追問他都不肯說了。
李隆基以為太平公主養尊處優,沒人敢當面頂撞她。太子放元玥出來,正是為了讓她激怒太平公主。太子知道離王是個重情義的人,不會看著曾經的心頭好被太平公主殺掉,必然會出面阻止,想借此離間太平公主和離王的關系,卻沒想到面對質疑的太平公主能保持住心態平和,並且離王早就查明了當年的真相——元玥姐姐是當時的臨淄王李隆基所殺。
當時李隆基只是一個普通宗室,想在手握政權的太平公主面前表現,審問犯人這種事情李隆基親力親為,他嚴刑拷打之後發現那宮女對韋後的情報一無所知,只是被派來送毒,而且她還明知飯菜有毒仍然親手端給公主,便親手結果了她。
李隆基得知元玥的身份也很意外,便不像最開始發現她懷孕時那麽寵愛她。更將錯就錯,借此謀取利益。
元玥本來還大吵大鬧,認為離王在幫太平公主狡辯,但是看到t離王心平氣和的安慰她,也逐漸冷靜下來。她沒有錯過離王的目光,似憐憫似痛惜,總之很覆雜,元玥忽然頓住了。
離王最後說:“相信我一次,不要再追究你姐姐是怎麽死的,你若真的知道只會讓你陷入悔不當初的境地。”
太子聽到元玥並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便揮揮手讓人退下,並沒有精力去安慰她,根本沒註意她欲言又止的神色。
李隆基趕在一個大朝會的日子發動了宮變,他手中幾百龍武軍將毫無防備的滿朝文武、皇上、公主圍困在一起,借口是太平公主大權獨攬,禍亂朝綱,要皇上嚴懲她和她的黨羽,請皇上傳位於太子,要‘清君側’。
龍武軍人數雖不多,卻是目前皇宮中唯一可以動用的武裝力量,對付的又是養尊處優絲毫沒有自保之力的王公大臣們,已經是絀絀有餘。
太平面不改色地看著太子義憤填膺地給她陳列罪名,並沒有李隆基意料之內的驚慌。
皇上卻對太子徹底心涼了:“三郎,你就如此迫不及待?”自古新舊交替,都是老皇上死了之後新君繼位,太子急火火地要繼承皇位,就是希望他這個作為父皇的立刻去死吧。這可是他親自決定的太子啊,虧他這段時間還在糾結,自責是否對太子太過嚴厲。
太子安撫皇上,說以後皇上自然還是最高高在上的太上皇。皇上卻根本無法露出釋懷的神色。李隆基想用如此極端的手法登上皇位,讓他真坐上皇位又怎會善待兄弟親人。可是事已至此,京城的兵力明顯已經被太子控制住,而皇宮中又全都是他的人,已經沒有了轉圜的餘地。皇上低低地嘆了一口氣:“唉!”
太子迫不及待的要向太平公主耀武揚威:“姑姑,你的兵力都被我牽制住,連羽林軍也不聽你的指揮,成王敗寇,你還有什麽好說的?”
一群大臣戰戰兢兢地聚在一起,不敢貿然表明立場,也不敢直接刺激手持利刃之人。誰會想為官的時候碰見這種奪權現場,一朝不甚就是名聲盡毀,遺臭萬年,要麽就是身首異處。
李隆基的確查到太平公主在民間的勢力分布,他將太平公主能動用的力量牽制得死死的,然後又策反了羽林軍的兩名中郎將,帶著最忠心於他的全副武裝的龍武軍圍困人質,又有叛將幫他清掃皇宮。全大唐最重要的人的生死都掌握在他手裏,李隆基做到這一步,認為皇位已經是囊中之物。
太平公主看不出喜怒:“三郎的確有本事,為了分化羽林軍,威逼利誘無所不用其極。不過能夠被策反的不論什麽原因,本宮都不會覺得可惜。你費盡心思,收攏一群不忠不孝之徒也只能是沆瀣一氣。”
李隆基冷笑:“姑姑真是一如既往看不清形勢,還在這裏逞口舌之快。看來你對自己真沒有半點反思,紅妝時代早應該結束!縱觀歷朝哪有女子公然上朝議政的?甚至你不上朝時,宰相還要去你府邸咨問;父皇每有大政,也必要同你圖議。公主所欲,上無不聽,宰相以下,進退系於一言!你如此竊居權位,早該歸還!我身為李氏子孫,大唐皇位正統繼承人,今日就替天行道,除你這顆毒瘤,還大唐一個清明治世!而那些同黨營茍之人,理應當誅!”說到同黨,他是看著離王說的,眼神中滿含殺氣。
太平淡聲說:“說得再激憤,也只是過是篡位的借口,而今日你只不過是個謀反的亂臣賊子,大唐有個如此太子,真是國之不幸。”
李旦也很後悔沒早點聽太平的建議立別的兒子為太子,他也沒想到李隆基有這麽大膽子敢逼宮。他不想事情演變成最糟糕,試圖挽回:“三郎,你要什麽要皇位為父都可以滿足你,但你不要傷親人性命!他們是你的姑姑和弟弟啊!”
李隆基現在不可能聽皇上的話,他眼中只有那個至高的位子,如果不除去太平和離王等人,他之前的一切就白費了,向身後之人一個示意,“動手!”
在他身後一步遠的任三恕一直手按在劍柄上,隨時戒備著,聽到指令就要抽出長劍直指太平公主。
太平又怎麽會給他如此冒犯自己的機會,積蓄起從來到這裏後練出的內力,廣袖一震,任三恕離她還有五步遠。明明沒有碰到人,號稱龍武君第一人的任三恕已經被一股無形氣勁掀翻!直直向大殿承重的柱子撞去!
眾人只見他口吐鮮血,幾次掙紮想站起來卻是徒勞。有那略通醫術的猜到他是傷到脊椎,以後想站起來恐怕都難了。
之前忽受圍困還有人竊竊私語,現在的大殿卻死一般地靜了下來,全都忘向站在最中間,看起來雲淡風清的太平公主。
李隆基楞了一下,忙令身後另一個武將也上前,不久後,那人與任三恕落到同一個下場,未能沾到公主半片衣角卻已身受重傷,那人不可思議又不甘心地顫聲問:“公主會妖法?”他們久經戰場之人已經是對武力最了解的,卻從未見過這等匪夷所思,只存在於傳說中的可傷人氣功。
太平上前一步站到皇上身前,護住皇兄:“皇兄,別怕,有太平在,絕不讓人傷你分毫。”
李隆基臉色一黑,幹脆令所有士兵一擁而上。卻沒起到什麽作用,在須臾之間被繳了兵刃。
一幹大臣不敢像皇上一樣跑到公主身後,卻可以以護駕的名義一起縮在公主身邊,這裏簡直是最安全的地方!不斷有人大著膽子喊:“公主武藝超凡!”“亂賊還不束手就擒!”“太子休要再執迷不悟!”
太子發動的宮變,開始時轟轟烈烈震攝群臣,卻以一種十分滑稽的方式結束。
太平公主竟然是個深不可測的武功高手,又深藏不露!
誰也沒想到最後拯救太子這一批叛軍心靈的竟然是帶兵前來護駕的駙馬。
皇上對李隆基已經是說不出的失望,不想再聽他任何狡辯,直接讓人帶下去聽後發落。
幾日後,李隆基被廢去太子之位,除去宗籍,貶為庶民,在京城郊外的一個皇莊圈禁起來。重新立離王李湛為太子並監國。
太平公主眼見李隆基從高處跌落塵埃,也沒有趕盡殺絕,她知道一個篡位不成的太子,今生大位無望,也就不在意他了。
李湛迎娶鄭純熙為太子妃之後,太平向李旦請旨要帶著駙馬去封地看看,歸期不定。
皇上在經過那麽多事情之後,更對政事不熱心,不然也不會在立新太子之後就交出監國之權,他對太平這個妹妹感情最為覆雜,準了她的請旨。
太平從出生起還未到過封地,蒲州的官員在聽說翻手為雲的公主即將駕到後,顧不上互鬥使絆子,手忙腳亂前去迎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