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管吃管住還發錢
關燈
小
中
大
第244章 管吃管住還發錢
咳咳,這也只是一個比喻,老黎家過年並不需要買豬。
三郎當官就是好,據說過年皇上還會給文武百官發一次年禮,意思是讓大家的年過得更愉快一些。
雞鴨魚肉算什麽,方青青還想著會不會有牛羊肉,來點不一樣的吃吃看。
黎老頭則是一再叮囑兒子,皇上對你那麽好管吃管住還發錢的,你要好好為他老人家辦事。
這話怎麽聽起來怪怪的?
黎修平和方青青面面相覷,但是略微一思索,也沒毛病。
只能說,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大的。
接下來的時間,黎大郎他們就不能繼續摻和賣春聯的事情,食鋪還要繼續打開門做生意。
按照家裏人的想法,最起碼是要到臘月二十以後才關門休息,年後大概過了正月十五再重新開張。
之前主要是才到京城對這邊的環境不熟悉,而且他們是外來的也怕被欺負。
所以黎大郎黎二郎兩家人齊心協力的一起打理食鋪,實際上鋪子小並不需要這麽多人。
關鍵是,那怕不開月錢也不劃算啊,把人都給耽擱在店裏。
實際上並不是每天生意興隆高朋滿座,特別是大毛二毛都沒讀書了在鋪子裏做賬房跑堂的,黎小妹妞妞在後廚幫忙。
再加上大哥大嫂他自己的媳婦,食鋪裏就有周家的七個人,還有偶爾去鋪子裏幫忙的爹娘老三以及三毛四毛。
黎二郎還考慮到,食鋪生意好了之後,是後廚需要有幫廚。
可是家裏面除了大嫂還有弟妹,其他人的廚藝都不過關,而老三媳婦現在每天要去藥鋪也還是很忙的。
而黎二郎的性格,適合在外面跑,並不適合在鋪子裏面守著。
所以一家人又坐在一起開會研究了一下,還是需要聘請一個大廚的,要不然黎大嫂一個人會忙翻了。
另外再請兩個幫廚,把黎二郎給解放出來,讓他去鉆研自己想做的事情。
所以現在,黎二郎則是打算繼續賣春聯,把京城周邊的幾個村落都跑遍。
更是為了考察京城周邊那些村子裏人的生活情況,比方說同樣出去給人做工,可是在京城要給人的價錢絕對比在這幾個村子裏的貴許多。
而且黎二郎本人就是從外地千裏迢迢的進京的,太知道不同地區之間物品是有差距的,這也是為什麽會有商隊的存在且能賺大錢的原因之一了。
南來北往的東西不一樣,比方說在南邊采買的物質給拉到北邊去賣,價錢絕對是要高許多。
至於說高多少,以及一南一北這來往之間需要的花費以及分工的費用,如果把這些都扣除還能剩下多少錢?
這就是目前黎二郎在思考的問題。
本來他也可以直接去問老三和老三媳婦的,但是弟妹那話說得對,他如果真的打算南來北來跑商。
將來肯定會遇到一個人在外面的情況,難不成還要寫信給三郎幫著計算一番?
所以,這些,都是黎二郎自己應該學會的。
哪怕一開始的時候困難一些,有這個決心去學,總能學會的。
距離過年的時間越來越近了,黎小妹基本上也不怎麽出去了,留在家裏幫著爹娘一起幹活。
不管過年的物資豐富與否,家裏幹凈整潔那可是很重要的。
像是|床|單被罩簾子等等都要拆下來清洗幹凈,屋裏屋外的各個角落也都要打掃一下,過年的年貨老家人送了一些過年黎修平也會分發一些。
但是自家人,也需要準備一些的。
反正這些天黎二郎天天是在外頭跑,石氏就幹脆讓他看著辦,給家裏采買一些年貨。
結果到了臘月二十那一天,石氏又拿出一個荷包,裏面裝得鼓鼓的。
一大把的銅錢,甚至還有散碎的銀兩,加起來居然有足足五兩銀子。
把黎修平可是嚇了一大跳,不知道親娘這是要幹什麽。
“這不是要過年了,也該給孩子們做新衣服啦。棉衣就算了,做了沒多久,可是還沒有褲子棉鞋也需要買一雙。”
本來應該是自己做,可是他們到這邊來之後有些東西就不齊全了。
再說了現在家裏人個個忙碌,沒那個閑心時間。
青青也說了,這邊的成衣鋪子做好的衣服鞋襪都是有賣的。
反正京城裏的東西肯定比他們鄉下好,還不如花錢買現成的。
石氏還細細的囑咐老二,那幾個男娃調皮買黑|色|的棉鞋就行了,但是妞妞要給她買有花|色|的。
其實按照以往鄉下的規矩,臘月二十前後,出嫁的大娘子小媳婦都要帶著節禮回娘家的。
今年肯定不行,既然黎老頭都沒想過要回去過年,老黎家的三個兒媳婦娘家都在安順縣也不可能特意跑回去。
所以上一次,他們托商隊送年貨回老家的時候,自然是把三個兒媳婦要送給娘家的節禮也都帶回去了。
以往在鄉下老家快要過年的時候,哪怕物質不是那麽的豐富,也會各種各樣的東西準備許多的。
辛辛苦苦的下地幹活忙碌了一整年,也就正月裏頭能夠清閑的休息一下。
不但要睡好,吃好也是應該的。
但是吧,石氏看著,周圍的鄰居都沒怎麽大張旗鼓的準備過年的東西,她也問過金老婆子。
這裏不比在村裏,拜年的人不會那麽多,自家準備一些好菜再買一些糖果點心就差不多。
可是這樣的話,好歹是過年耶,會不會顯得太冷清了?
方青青看婆婆為這麽個問題糾結猶豫許久,笑了笑,就直接說道:
“娘,我們還是按照老家的規矩來唄。”
“可那都是鄉下的習俗,我們現在可是到了京城,還保留在鄉下的習慣會不會給三郎丟臉?”石氏眉頭緊皺。
她平日裏都很少出門,就是擔心,一個什麽都不懂的鄉下老婆子給她那以後要做大官的幺兒拖後腿。
方青青卻很灑脫,十分自然的告訴婆婆:“娘,我們本來就是鄉下來的,三郎哥哥在外面也從來不避諱這一點。想做什麽就去做,何必失了本心?”
老三媳婦這麽一說,石氏豁然開朗。
對呀,從頭到尾老三在外面都沒有吹噓過自己的出身,據說哪怕是皇帝陛下都知道他原本就是鄉下人泥腿子。
而她也做了一輩子的鄉下老太婆,現在倒是扭捏起來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咳咳,這也只是一個比喻,老黎家過年並不需要買豬。
三郎當官就是好,據說過年皇上還會給文武百官發一次年禮,意思是讓大家的年過得更愉快一些。
雞鴨魚肉算什麽,方青青還想著會不會有牛羊肉,來點不一樣的吃吃看。
黎老頭則是一再叮囑兒子,皇上對你那麽好管吃管住還發錢的,你要好好為他老人家辦事。
這話怎麽聽起來怪怪的?
黎修平和方青青面面相覷,但是略微一思索,也沒毛病。
只能說,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大的。
接下來的時間,黎大郎他們就不能繼續摻和賣春聯的事情,食鋪還要繼續打開門做生意。
按照家裏人的想法,最起碼是要到臘月二十以後才關門休息,年後大概過了正月十五再重新開張。
之前主要是才到京城對這邊的環境不熟悉,而且他們是外來的也怕被欺負。
所以黎大郎黎二郎兩家人齊心協力的一起打理食鋪,實際上鋪子小並不需要這麽多人。
關鍵是,那怕不開月錢也不劃算啊,把人都給耽擱在店裏。
實際上並不是每天生意興隆高朋滿座,特別是大毛二毛都沒讀書了在鋪子裏做賬房跑堂的,黎小妹妞妞在後廚幫忙。
再加上大哥大嫂他自己的媳婦,食鋪裏就有周家的七個人,還有偶爾去鋪子裏幫忙的爹娘老三以及三毛四毛。
黎二郎還考慮到,食鋪生意好了之後,是後廚需要有幫廚。
可是家裏面除了大嫂還有弟妹,其他人的廚藝都不過關,而老三媳婦現在每天要去藥鋪也還是很忙的。
而黎二郎的性格,適合在外面跑,並不適合在鋪子裏面守著。
所以一家人又坐在一起開會研究了一下,還是需要聘請一個大廚的,要不然黎大嫂一個人會忙翻了。
另外再請兩個幫廚,把黎二郎給解放出來,讓他去鉆研自己想做的事情。
所以現在,黎二郎則是打算繼續賣春聯,把京城周邊的幾個村落都跑遍。
更是為了考察京城周邊那些村子裏人的生活情況,比方說同樣出去給人做工,可是在京城要給人的價錢絕對比在這幾個村子裏的貴許多。
而且黎二郎本人就是從外地千裏迢迢的進京的,太知道不同地區之間物品是有差距的,這也是為什麽會有商隊的存在且能賺大錢的原因之一了。
南來北往的東西不一樣,比方說在南邊采買的物質給拉到北邊去賣,價錢絕對是要高許多。
至於說高多少,以及一南一北這來往之間需要的花費以及分工的費用,如果把這些都扣除還能剩下多少錢?
這就是目前黎二郎在思考的問題。
本來他也可以直接去問老三和老三媳婦的,但是弟妹那話說得對,他如果真的打算南來北來跑商。
將來肯定會遇到一個人在外面的情況,難不成還要寫信給三郎幫著計算一番?
所以,這些,都是黎二郎自己應該學會的。
哪怕一開始的時候困難一些,有這個決心去學,總能學會的。
距離過年的時間越來越近了,黎小妹基本上也不怎麽出去了,留在家裏幫著爹娘一起幹活。
不管過年的物資豐富與否,家裏幹凈整潔那可是很重要的。
像是|床|單被罩簾子等等都要拆下來清洗幹凈,屋裏屋外的各個角落也都要打掃一下,過年的年貨老家人送了一些過年黎修平也會分發一些。
但是自家人,也需要準備一些的。
反正這些天黎二郎天天是在外頭跑,石氏就幹脆讓他看著辦,給家裏采買一些年貨。
結果到了臘月二十那一天,石氏又拿出一個荷包,裏面裝得鼓鼓的。
一大把的銅錢,甚至還有散碎的銀兩,加起來居然有足足五兩銀子。
把黎修平可是嚇了一大跳,不知道親娘這是要幹什麽。
“這不是要過年了,也該給孩子們做新衣服啦。棉衣就算了,做了沒多久,可是還沒有褲子棉鞋也需要買一雙。”
本來應該是自己做,可是他們到這邊來之後有些東西就不齊全了。
再說了現在家裏人個個忙碌,沒那個閑心時間。
青青也說了,這邊的成衣鋪子做好的衣服鞋襪都是有賣的。
反正京城裏的東西肯定比他們鄉下好,還不如花錢買現成的。
石氏還細細的囑咐老二,那幾個男娃調皮買黑|色|的棉鞋就行了,但是妞妞要給她買有花|色|的。
其實按照以往鄉下的規矩,臘月二十前後,出嫁的大娘子小媳婦都要帶著節禮回娘家的。
今年肯定不行,既然黎老頭都沒想過要回去過年,老黎家的三個兒媳婦娘家都在安順縣也不可能特意跑回去。
所以上一次,他們托商隊送年貨回老家的時候,自然是把三個兒媳婦要送給娘家的節禮也都帶回去了。
以往在鄉下老家快要過年的時候,哪怕物質不是那麽的豐富,也會各種各樣的東西準備許多的。
辛辛苦苦的下地幹活忙碌了一整年,也就正月裏頭能夠清閑的休息一下。
不但要睡好,吃好也是應該的。
但是吧,石氏看著,周圍的鄰居都沒怎麽大張旗鼓的準備過年的東西,她也問過金老婆子。
這裏不比在村裏,拜年的人不會那麽多,自家準備一些好菜再買一些糖果點心就差不多。
可是這樣的話,好歹是過年耶,會不會顯得太冷清了?
方青青看婆婆為這麽個問題糾結猶豫許久,笑了笑,就直接說道:
“娘,我們還是按照老家的規矩來唄。”
“可那都是鄉下的習俗,我們現在可是到了京城,還保留在鄉下的習慣會不會給三郎丟臉?”石氏眉頭緊皺。
她平日裏都很少出門,就是擔心,一個什麽都不懂的鄉下老婆子給她那以後要做大官的幺兒拖後腿。
方青青卻很灑脫,十分自然的告訴婆婆:“娘,我們本來就是鄉下來的,三郎哥哥在外面也從來不避諱這一點。想做什麽就去做,何必失了本心?”
老三媳婦這麽一說,石氏豁然開朗。
對呀,從頭到尾老三在外面都沒有吹噓過自己的出身,據說哪怕是皇帝陛下都知道他原本就是鄉下人泥腿子。
而她也做了一輩子的鄉下老太婆,現在倒是扭捏起來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