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寶殿披香(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第21章 寶殿披香(十一)
皇甫達奚站在龍尾道上,望著碧瓦般的天發呆。 自聖武朝起,這場仗已經斷斷續續地打了二十多年,終於能夠喘口氣了,卻還有那些小人,使出各種鬼蜮伎倆,把一件原本該額手稱慶的事情,搞得一波三折…… “相公,歇會嗎?”後頭的綠袍小官殷勤地攙扶了他一把。 “啊,不用。”皇甫達奚這才驚覺自己在龍尾道上停滯太久,把後頭朝臣的隊伍都給壓住了。 當初太子被廢,禦史臺歷數其百來條罪狀,其中就有一條:每次上朝經過龍尾道,總是左顧右盼,反覆躑躅,顯出一種“睥睨兇逆”的儀態——皇甫達奚悚然一驚,忙拎起袍子,躬身垂首,提著一口氣爬上含元殿。 朝堂上,皇帝立即問起了崇濟寺案,大理寺卿倉促地步出了百官的行列,答道:“已經查實了,法空身無外傷,確實是壽終正寢。” 皇帝不耐煩地說:“法空是老死的,那他身上那些烏七八糟的圖畫,也是他自己抹的嗎?” 大理寺卿一窒。這案子棘手,事涉兩國關系,查也不是,不查也不是,這惡作劇的人,簡直是可恨至極。被皇帝一逼問,他慌了,囁嚅道:“這一節尚未查實,但坊間流傳,是幸饒米沃畫的……” 幸饒米沃是吐蕃人信奉的黑教祖神。皇甫達奚心想:蠢東西!他使勁咳了一聲,把大理寺卿的話打斷,“既然未經查實,就不要亂猜了。朝堂之上,勿語怪力亂神!” “是。”大理寺戰戰兢兢地退回去。 皇帝卻不肯放過他,“坊間這麽傳,是什麽意思?” 他眉頭鎖緊了,質問大理寺卿,“朕賜佛寶,選派高僧到吐蕃傳授佛法,難道得罪了吐蕃百姓和他們的祖先,要引致神靈降罪?” 大理寺卿冷汗涔涔,撲通一聲伏倒在地,不斷叩首,“臣再查,再查。” 又有朝臣自隊伍裏奔了出來,“陛下,法空遺容受損,並非鬼神,而是人為。前段時間皇甫相公家的女眷出游,在城外被西番人所擄。之後碧雞山突然又起山火,武侯事後查驗,禦苑裏還有未燃盡的火絨,更說明並非天災,而是人禍。西番人假借議和之名,屢屢挑釁,恐怕意在積石河城,陛下不得不防!” “胡說、胡說,”司天監也…
皇甫達奚站在龍尾道上,望著碧瓦般的天發呆。
自聖武朝起,這場仗已經斷斷續續地打了二十多年,終於能夠喘口氣了,卻還有那些小人,使出各種鬼蜮伎倆,把一件原本該額手稱慶的事情,搞得一波三折……
“相公,歇會嗎?”後頭的綠袍小官殷勤地攙扶了他一把。
“啊,不用。”皇甫達奚這才驚覺自己在龍尾道上停滯太久,把後頭朝臣的隊伍都給壓住了。
當初太子被廢,禦史臺歷數其百來條罪狀,其中就有一條:每次上朝經過龍尾道,總是左顧右盼,反覆躑躅,顯出一種“睥睨兇逆”的儀態——皇甫達奚悚然一驚,忙拎起袍子,躬身垂首,提著一口氣爬上含元殿。
朝堂上,皇帝立即問起了崇濟寺案,大理寺卿倉促地步出了百官的行列,答道:“已經查實了,法空身無外傷,確實是壽終正寢。”
皇帝不耐煩地說:“法空是老死的,那他身上那些烏七八糟的圖畫,也是他自己抹的嗎?”
大理寺卿一窒。這案子棘手,事涉兩國關系,查也不是,不查也不是,這惡作劇的人,簡直是可恨至極。被皇帝一逼問,他慌了,囁嚅道:“這一節尚未查實,但坊間流傳,是幸饒米沃畫的……”
幸饒米沃是吐蕃人信奉的黑教祖神。皇甫達奚心想:蠢東西!他使勁咳了一聲,把大理寺卿的話打斷,“既然未經查實,就不要亂猜了。朝堂之上,勿語怪力亂神!”
“是。”大理寺戰戰兢兢地退回去。
皇帝卻不肯放過他,“坊間這麽傳,是什麽意思?” 他眉頭鎖緊了,質問大理寺卿,“朕賜佛寶,選派高僧到吐蕃傳授佛法,難道得罪了吐蕃百姓和他們的祖先,要引致神靈降罪?”
大理寺卿冷汗涔涔,撲通一聲伏倒在地,不斷叩首,“臣再查,再查。”
又有朝臣自隊伍裏奔了出來,“陛下,法空遺容受損,並非鬼神,而是人為。前段時間皇甫相公家的女眷出游,在城外被西番人所擄。之後碧雞山突然又起山火,武侯事後查驗,禦苑裏還有未燃盡的火絨,更說明並非天災,而是人禍。西番人假借議和之名,屢屢挑釁,恐怕意在積石河城,陛下不得不防!”
“胡說、胡說,”司天監也不甘示弱地跪倒在禦座前,“碧雞山的山火,確實是天雷所致。山火前夜,司天臺夜觀星象,隴西方向,有白氣經天,此乃妖星,叫做蚩尤旗,天下將再生兵災,沒有兵災,也有大喪。陛下要速速停戰,讓百姓安居樂業,休養生息,還要齋戒祭天,才能消弭災禍呀!”
皇帝臉色也變了,“不是兵災,就是大喪?你是說,朕要死了嗎?”
“呃,臣不敢,”司天監也知道說錯了話,忙把司天臺記錄的冊子呈給皇帝,“但妖星現世,確有其事,史書上也有記載。陛下,今年不宜再動兵戈啊!”
“嘶。”皇帝痛苦地按住額角,群臣都不敢再吱聲,半晌,皇帝疲憊地揮了揮手,“再說吧。”從禦座上起身,他又想了起來,對皇甫達奚道:“你的六子,在鄂國公帳下,聽說常和吐蕃人打交道?叫他來見朕。”
皇甫達奚有些迷惑,“他年輕無知,並不懂……”
“你們這些人就是太懂了。”皇帝斥道,“朕正想找個不懂事的人,聽聽他怎麽說。”
“是。”皇甫達奚擠在一群朱紫袍服中,心事重重地出了含元殿,往政事堂走去。內侍早已經把皇甫佶叫了來,李靈鈞則穿著禁衛服,在月華門下往這裏張望。
眾目睽睽之下,皇甫達奚並沒有對李靈鈞表現得很熱絡,只把皇甫佶叫到一旁,冷著臉囑咐道:“陛下已經打定了主意要議和,到了禦前,可不要把鄂國公那一套又搬出來。朝政你不懂,就聰明點,多聽,少說!”
皇甫佶乖乖地答道:“知道了。”
“說錯了話,小心我打掉你的狗頭!”皇甫達奚乜他一眼,“去吧。”
到底牽掛著年幼的兒子,在政事堂時,皇甫達奚也時不時撇下嘰嘰喳喳的朝臣們,走到堂外望一眼。總算等到一個黃衣內侍一溜小跑地來了,說:“皇甫小郎君回仗院了,叫奴來跟相公稟報。”
算他有心。皇甫達奚微笑著捋了捋胡子,“陛下都問了他什麽?”
“郎君說,陛下先問了疏勒、焉耆等鎮的兵力,”內侍面露不解,想來皇甫佶叫他傳話時,也是這麽個不解的表情,“之後,陛下又問了許多鬼神之事。”
“鬼神之事?”皇甫達奚心裏一沈,叫內侍道:“知道了,你去吧。”
皇帝心性甚謹密,老了也不至於太昏聵,但心思已經全然不在朝政上了。即便這樣,也不肯將朝政交給儲君嗎?皇甫達奚手下一重,把胡須也揪掉了幾根,讓他心痛無比。
皇甫佶和李靈鈞並肩走著,李靈鈞頗有分寸,沒有去打聽皇帝的心思,皇甫佶也不提。在北衙這段時間,李靈鈞褪去了少年時那種秀致的容貌,曬黑了一點,肩膀也寬了,負手微笑時,已經有了種少年將領的氣勢。
出了宮墻,經過金吾衛仗院,院門大敞,裏頭有馬蹄踏地的聲音,還有箭支破空的銳鳴,二人好奇地張望了一下,見一群南衙侍衛正在比試騎射,倒也不算劍拔弩張,還有說有笑的。李靈鈞駐足看了一會,忽道:“那個人的箭術,跟你比起來,誰更強一點?”
他盯的是阿普篤慕。
皇甫佶在南衙,也會和阿普篤慕狹路相逢,對方都是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偶爾還跟他點個頭,拍個肩膀。皇甫佶眼神也有點覆雜,望著阿普篤慕在馬上張弓的身影,“說不上來。”他老實地說。
“哦?”皇甫佶可不是個妄自菲薄的人,這樣說,起碼兩個人在伯仲之間。李靈鈞臉色淡了,摩挲著懸在腰間的刀柄——那上頭鮮艷的五色縷還在隨著他的腳步,微微地飄動。
他哼一聲,“他膽子很大。”
“走吧。”見阿普篤慕敏銳地轉過頭來,皇甫佶將李靈鈞的胳膊一拽,二人走過禦街,接過僮仆手裏的馬韁,並轡出了宮城。
途徑波斯邸對面的樂棚,棚裏人頭湧動,在賭鬥雞,皇甫佶想到了芒讚。看今天皇甫達奚拉長的老臉,他猜自己和芒讚當街鬥毆的事情,已經傳進了皇甫達奚的耳朵,今晚估計又逃不了一頓罰,皇甫南最近也不怎麽高興……皇甫佶有點心煩。
不如回鄯州。他心裏想著,深深吸口氣。
“翁師傅?”李靈鈞意外地叫了一聲,跳下馬,從人堆裏揪住衣領,把一個帶襆頭,穿青袍的人拽了出來。對方才看中了一只青翎鐵爪的雞王,還沒來得及下註,不耐煩地轉過臉來,頓時眉頭舒展開,推開李靈鈞的手,撣了撣衣襟,笑道:“靈鈞小郎君,別來無恙?”
“翁師傅。”皇甫佶也很意外在京都見到翁公孺,對他拱了拱手,再沒有了話,他牽著馬,把頭扭到了一旁。
“翁師傅,是薛相公命你進京的嗎?”李靈鈞問。
“不是,”翁公孺有點窘迫,瞟了一眼皇甫佶,他索性說了出來,“我因為在差事上出了點差錯,前年就叫鄂公免職了,本想赴京再參加明經,不過嘛,呵呵……”
李靈鈞懂了,翁公孺做功曹參軍,如果說出了差錯,莫過於徇私貪墨之類,他在隴右多年,京都也沒什麽權貴可倚仗,要參加明經,簡直是試圖海裏撈金,機會渺茫,怨不得他窘迫,皇甫佶冷淡。
李靈鈞不以為意地一笑,說:“翁師傅,你有匡世之才,還用得著考科舉嗎?等我給父親修書一封,請他在京都替你謀個職,不知道你願不願意?”
翁公孺暗喜,表面卻略一躊躇,才矜持地說道:“這樣也好,麻煩郎君了。”
李靈鈞看他樣子,估計也是囊中羞澀,“翁師傅去蜀王府下榻吧,正好我有事請教你。”
“多謝。”翁公孺也不客氣,將李靈鈞的服色一端詳,“郎君在禦前,很得陛下的器重吧?”
李靈鈞將烏鞭的柄在掌心拍打著,笑道:“陛下叫我領了一支飛騎。”
“禁軍嗎?恭喜郎君。”翁公孺停頓了一下,欲言又止。
一直沈默的皇甫佶突然勒住了馬韁,“我先回家了。”同翁公孺彬彬有禮地拱了拱手,他調轉馬頭,往皇甫家的方向而去。
“六郎性子直,翁師傅不要見怪。”李靈鈞見翁公孺望著皇甫佶的背影,替他婉言了一句。
翁公孺搖頭,“皇甫佶可不笨,我做過他幾年的師父,郎君不要小看了他。”他也騎上馬,轉過臉來,對李靈鈞淡淡一笑,“郎君還記得當年我去益州謁見蜀王嗎?我正是因為私下結交蜀王,才得罪了鄂公,搞的現在如同喪家之犬。”他盯著李靈鈞,“郎君現在年紀還小,可以和他交朋友,以後若是有一天兵戈相見,也不是沒有可能呀。”
李靈鈞臉沈了下來,垂著頭把鞭子在胳膊上纏了幾道,他終於露出微笑:“這個我懂得。翁師傅,外頭人多眼雜,咱們回去細說。”
回到蜀王府,翁公孺舒舒服服地洗了個澡,等婢女退下後,他環顧四周的彩檻雕楹,銀屏翠帷,想起當年益州之行,還真有點感慨。稍坐了一會,不見李靈鈞來,翁公孺想,他倒沈得住氣,便重新挽起發髻,尋到了中堂,見李靈鈞正對著遠處的箭靶,微微瞇起雙眼,將弓弦繃得極緊。
翁公孺暗自一笑,心想:正是本性難移。便也站在旁邊觀戰,等李靈鈞一箭正中靶心,喝了一聲彩,翁公孺才說:“在北衙領兵,可要小心了。”
李靈鈞不置可否地“哦”一聲。
“在禦前行走,有些事,當時你只以為尋常,事後察覺真相,往往讓人驚出一身冷汗吶。”翁公孺年齡不大,對宮廷秘聞,卻是了如指掌,見李靈鈞果然來了興趣,略微側過臉來,是聆聽的姿勢,翁公孺接著說:“昭德十三年廢太子,那時郎君還小,沒有聽蜀王說過內情吧?當時也不過是朝臣進宮謁見時,發現監門衛換了幾張陌生的面孔,陛下當機立斷,悄悄將監門衛將軍拿下,又派北衙禁軍連夜包圍了幾位宰執的府邸,軟禁了一半的京官,次日當朝宣布廢太子,才不至於引得朝野大亂。”
李靈鈞想象著那一夜的腥風血雨,不禁把弓也握緊了。
翁公孺把射偏的箭拾回來,呈給李靈鈞,說:“陛下是不信任南衙的衛府軍的,你進北衙,是好事,又焉知陛下不是以此來考驗蜀王殿下呢?”
李靈鈞又掣出一支箭,瞄著箭靶,沈聲道:“我知道,伴君如伴虎,陛下多疑,但廢太子有兇逆之舉,也怨不得陛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翁公孺嘆了一聲,“那揭發監門衛叛亂的朝臣你當是誰?就是梁國公。也幸得他參與廢黜太子有功,才免除了受段平案的牽連。”
“段平?”李靈鈞心裏一跳。
翁公孺睨他,“段平曾經就是南衙衛府的將領,郎君知道嗎?”
果然,李靈鈞放下了弓箭,目不轉睛地看著翁公孺。
翁公孺得意地笑了,他也蓄了胡須,仍是一張精悍狡詐的臉,“你從小就好奇吧?廢太子案,在大理寺、刑獄的卷宗裏,是找不到只言片語的,你就是跑斷腿,也問不出究竟,只有蜀王、鄂公這些人身邊的親信,才知道零星的內情。”
那副表情,很有點賣弄的意思。李靈鈞覺得這人有點討厭,忍著脾氣,對翁公孺笑道:“我是很好奇,翁師傅,能據實以告嗎?”
翁公孺卻顧左右而言他,“今天看見皇甫佶,叫我想起了皇甫……南吧?那位小娘子,許配了哪家?”
李靈鈞輕咳一聲,“她還沒許配人家。”
翁公孺暗暗觀察李靈鈞的神情,頓覺麻煩來了,口氣也不怎麽好,“年紀也不小了,怎麽還不嫁人?”
李靈鈞皺眉催促了翁公孺一句,“翁師傅,還沒講段平的事呢。”
“這,”翁公孺眼睛一翻,拈了拈短髯,“郎君,要是我告訴你,你能保證,不傳入第三人的耳中嗎?”
李靈鈞望著他沈吟了一會,道:“好,我答應你。”
“那你仔細聽我講。”翁公孺湊過來,聲音低了。
作者的話
北衙受皇帝的親兵,南衙是朝廷掌管的衛府兵,二者在經歷數次宮變後有此消彼長的關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皇甫達奚站在龍尾道上,望著碧瓦般的天發呆。 自聖武朝起,這場仗已經斷斷續續地打了二十多年,終於能夠喘口氣了,卻還有那些小人,使出各種鬼蜮伎倆,把一件原本該額手稱慶的事情,搞得一波三折…… “相公,歇會嗎?”後頭的綠袍小官殷勤地攙扶了他一把。 “啊,不用。”皇甫達奚這才驚覺自己在龍尾道上停滯太久,把後頭朝臣的隊伍都給壓住了。 當初太子被廢,禦史臺歷數其百來條罪狀,其中就有一條:每次上朝經過龍尾道,總是左顧右盼,反覆躑躅,顯出一種“睥睨兇逆”的儀態——皇甫達奚悚然一驚,忙拎起袍子,躬身垂首,提著一口氣爬上含元殿。 朝堂上,皇帝立即問起了崇濟寺案,大理寺卿倉促地步出了百官的行列,答道:“已經查實了,法空身無外傷,確實是壽終正寢。” 皇帝不耐煩地說:“法空是老死的,那他身上那些烏七八糟的圖畫,也是他自己抹的嗎?” 大理寺卿一窒。這案子棘手,事涉兩國關系,查也不是,不查也不是,這惡作劇的人,簡直是可恨至極。被皇帝一逼問,他慌了,囁嚅道:“這一節尚未查實,但坊間流傳,是幸饒米沃畫的……” 幸饒米沃是吐蕃人信奉的黑教祖神。皇甫達奚心想:蠢東西!他使勁咳了一聲,把大理寺卿的話打斷,“既然未經查實,就不要亂猜了。朝堂之上,勿語怪力亂神!” “是。”大理寺戰戰兢兢地退回去。 皇帝卻不肯放過他,“坊間這麽傳,是什麽意思?” 他眉頭鎖緊了,質問大理寺卿,“朕賜佛寶,選派高僧到吐蕃傳授佛法,難道得罪了吐蕃百姓和他們的祖先,要引致神靈降罪?” 大理寺卿冷汗涔涔,撲通一聲伏倒在地,不斷叩首,“臣再查,再查。” 又有朝臣自隊伍裏奔了出來,“陛下,法空遺容受損,並非鬼神,而是人為。前段時間皇甫相公家的女眷出游,在城外被西番人所擄。之後碧雞山突然又起山火,武侯事後查驗,禦苑裏還有未燃盡的火絨,更說明並非天災,而是人禍。西番人假借議和之名,屢屢挑釁,恐怕意在積石河城,陛下不得不防!” “胡說、胡說,”司天監也…
皇甫達奚站在龍尾道上,望著碧瓦般的天發呆。
自聖武朝起,這場仗已經斷斷續續地打了二十多年,終於能夠喘口氣了,卻還有那些小人,使出各種鬼蜮伎倆,把一件原本該額手稱慶的事情,搞得一波三折……
“相公,歇會嗎?”後頭的綠袍小官殷勤地攙扶了他一把。
“啊,不用。”皇甫達奚這才驚覺自己在龍尾道上停滯太久,把後頭朝臣的隊伍都給壓住了。
當初太子被廢,禦史臺歷數其百來條罪狀,其中就有一條:每次上朝經過龍尾道,總是左顧右盼,反覆躑躅,顯出一種“睥睨兇逆”的儀態——皇甫達奚悚然一驚,忙拎起袍子,躬身垂首,提著一口氣爬上含元殿。
朝堂上,皇帝立即問起了崇濟寺案,大理寺卿倉促地步出了百官的行列,答道:“已經查實了,法空身無外傷,確實是壽終正寢。”
皇帝不耐煩地說:“法空是老死的,那他身上那些烏七八糟的圖畫,也是他自己抹的嗎?”
大理寺卿一窒。這案子棘手,事涉兩國關系,查也不是,不查也不是,這惡作劇的人,簡直是可恨至極。被皇帝一逼問,他慌了,囁嚅道:“這一節尚未查實,但坊間流傳,是幸饒米沃畫的……”
幸饒米沃是吐蕃人信奉的黑教祖神。皇甫達奚心想:蠢東西!他使勁咳了一聲,把大理寺卿的話打斷,“既然未經查實,就不要亂猜了。朝堂之上,勿語怪力亂神!”
“是。”大理寺戰戰兢兢地退回去。
皇帝卻不肯放過他,“坊間這麽傳,是什麽意思?” 他眉頭鎖緊了,質問大理寺卿,“朕賜佛寶,選派高僧到吐蕃傳授佛法,難道得罪了吐蕃百姓和他們的祖先,要引致神靈降罪?”
大理寺卿冷汗涔涔,撲通一聲伏倒在地,不斷叩首,“臣再查,再查。”
又有朝臣自隊伍裏奔了出來,“陛下,法空遺容受損,並非鬼神,而是人為。前段時間皇甫相公家的女眷出游,在城外被西番人所擄。之後碧雞山突然又起山火,武侯事後查驗,禦苑裏還有未燃盡的火絨,更說明並非天災,而是人禍。西番人假借議和之名,屢屢挑釁,恐怕意在積石河城,陛下不得不防!”
“胡說、胡說,”司天監也不甘示弱地跪倒在禦座前,“碧雞山的山火,確實是天雷所致。山火前夜,司天臺夜觀星象,隴西方向,有白氣經天,此乃妖星,叫做蚩尤旗,天下將再生兵災,沒有兵災,也有大喪。陛下要速速停戰,讓百姓安居樂業,休養生息,還要齋戒祭天,才能消弭災禍呀!”
皇帝臉色也變了,“不是兵災,就是大喪?你是說,朕要死了嗎?”
“呃,臣不敢,”司天監也知道說錯了話,忙把司天臺記錄的冊子呈給皇帝,“但妖星現世,確有其事,史書上也有記載。陛下,今年不宜再動兵戈啊!”
“嘶。”皇帝痛苦地按住額角,群臣都不敢再吱聲,半晌,皇帝疲憊地揮了揮手,“再說吧。”從禦座上起身,他又想了起來,對皇甫達奚道:“你的六子,在鄂國公帳下,聽說常和吐蕃人打交道?叫他來見朕。”
皇甫達奚有些迷惑,“他年輕無知,並不懂……”
“你們這些人就是太懂了。”皇帝斥道,“朕正想找個不懂事的人,聽聽他怎麽說。”
“是。”皇甫達奚擠在一群朱紫袍服中,心事重重地出了含元殿,往政事堂走去。內侍早已經把皇甫佶叫了來,李靈鈞則穿著禁衛服,在月華門下往這裏張望。
眾目睽睽之下,皇甫達奚並沒有對李靈鈞表現得很熱絡,只把皇甫佶叫到一旁,冷著臉囑咐道:“陛下已經打定了主意要議和,到了禦前,可不要把鄂國公那一套又搬出來。朝政你不懂,就聰明點,多聽,少說!”
皇甫佶乖乖地答道:“知道了。”
“說錯了話,小心我打掉你的狗頭!”皇甫達奚乜他一眼,“去吧。”
到底牽掛著年幼的兒子,在政事堂時,皇甫達奚也時不時撇下嘰嘰喳喳的朝臣們,走到堂外望一眼。總算等到一個黃衣內侍一溜小跑地來了,說:“皇甫小郎君回仗院了,叫奴來跟相公稟報。”
算他有心。皇甫達奚微笑著捋了捋胡子,“陛下都問了他什麽?”
“郎君說,陛下先問了疏勒、焉耆等鎮的兵力,”內侍面露不解,想來皇甫佶叫他傳話時,也是這麽個不解的表情,“之後,陛下又問了許多鬼神之事。”
“鬼神之事?”皇甫達奚心裏一沈,叫內侍道:“知道了,你去吧。”
皇帝心性甚謹密,老了也不至於太昏聵,但心思已經全然不在朝政上了。即便這樣,也不肯將朝政交給儲君嗎?皇甫達奚手下一重,把胡須也揪掉了幾根,讓他心痛無比。
皇甫佶和李靈鈞並肩走著,李靈鈞頗有分寸,沒有去打聽皇帝的心思,皇甫佶也不提。在北衙這段時間,李靈鈞褪去了少年時那種秀致的容貌,曬黑了一點,肩膀也寬了,負手微笑時,已經有了種少年將領的氣勢。
出了宮墻,經過金吾衛仗院,院門大敞,裏頭有馬蹄踏地的聲音,還有箭支破空的銳鳴,二人好奇地張望了一下,見一群南衙侍衛正在比試騎射,倒也不算劍拔弩張,還有說有笑的。李靈鈞駐足看了一會,忽道:“那個人的箭術,跟你比起來,誰更強一點?”
他盯的是阿普篤慕。
皇甫佶在南衙,也會和阿普篤慕狹路相逢,對方都是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偶爾還跟他點個頭,拍個肩膀。皇甫佶眼神也有點覆雜,望著阿普篤慕在馬上張弓的身影,“說不上來。”他老實地說。
“哦?”皇甫佶可不是個妄自菲薄的人,這樣說,起碼兩個人在伯仲之間。李靈鈞臉色淡了,摩挲著懸在腰間的刀柄——那上頭鮮艷的五色縷還在隨著他的腳步,微微地飄動。
他哼一聲,“他膽子很大。”
“走吧。”見阿普篤慕敏銳地轉過頭來,皇甫佶將李靈鈞的胳膊一拽,二人走過禦街,接過僮仆手裏的馬韁,並轡出了宮城。
途徑波斯邸對面的樂棚,棚裏人頭湧動,在賭鬥雞,皇甫佶想到了芒讚。看今天皇甫達奚拉長的老臉,他猜自己和芒讚當街鬥毆的事情,已經傳進了皇甫達奚的耳朵,今晚估計又逃不了一頓罰,皇甫南最近也不怎麽高興……皇甫佶有點心煩。
不如回鄯州。他心裏想著,深深吸口氣。
“翁師傅?”李靈鈞意外地叫了一聲,跳下馬,從人堆裏揪住衣領,把一個帶襆頭,穿青袍的人拽了出來。對方才看中了一只青翎鐵爪的雞王,還沒來得及下註,不耐煩地轉過臉來,頓時眉頭舒展開,推開李靈鈞的手,撣了撣衣襟,笑道:“靈鈞小郎君,別來無恙?”
“翁師傅。”皇甫佶也很意外在京都見到翁公孺,對他拱了拱手,再沒有了話,他牽著馬,把頭扭到了一旁。
“翁師傅,是薛相公命你進京的嗎?”李靈鈞問。
“不是,”翁公孺有點窘迫,瞟了一眼皇甫佶,他索性說了出來,“我因為在差事上出了點差錯,前年就叫鄂公免職了,本想赴京再參加明經,不過嘛,呵呵……”
李靈鈞懂了,翁公孺做功曹參軍,如果說出了差錯,莫過於徇私貪墨之類,他在隴右多年,京都也沒什麽權貴可倚仗,要參加明經,簡直是試圖海裏撈金,機會渺茫,怨不得他窘迫,皇甫佶冷淡。
李靈鈞不以為意地一笑,說:“翁師傅,你有匡世之才,還用得著考科舉嗎?等我給父親修書一封,請他在京都替你謀個職,不知道你願不願意?”
翁公孺暗喜,表面卻略一躊躇,才矜持地說道:“這樣也好,麻煩郎君了。”
李靈鈞看他樣子,估計也是囊中羞澀,“翁師傅去蜀王府下榻吧,正好我有事請教你。”
“多謝。”翁公孺也不客氣,將李靈鈞的服色一端詳,“郎君在禦前,很得陛下的器重吧?”
李靈鈞將烏鞭的柄在掌心拍打著,笑道:“陛下叫我領了一支飛騎。”
“禁軍嗎?恭喜郎君。”翁公孺停頓了一下,欲言又止。
一直沈默的皇甫佶突然勒住了馬韁,“我先回家了。”同翁公孺彬彬有禮地拱了拱手,他調轉馬頭,往皇甫家的方向而去。
“六郎性子直,翁師傅不要見怪。”李靈鈞見翁公孺望著皇甫佶的背影,替他婉言了一句。
翁公孺搖頭,“皇甫佶可不笨,我做過他幾年的師父,郎君不要小看了他。”他也騎上馬,轉過臉來,對李靈鈞淡淡一笑,“郎君還記得當年我去益州謁見蜀王嗎?我正是因為私下結交蜀王,才得罪了鄂公,搞的現在如同喪家之犬。”他盯著李靈鈞,“郎君現在年紀還小,可以和他交朋友,以後若是有一天兵戈相見,也不是沒有可能呀。”
李靈鈞臉沈了下來,垂著頭把鞭子在胳膊上纏了幾道,他終於露出微笑:“這個我懂得。翁師傅,外頭人多眼雜,咱們回去細說。”
回到蜀王府,翁公孺舒舒服服地洗了個澡,等婢女退下後,他環顧四周的彩檻雕楹,銀屏翠帷,想起當年益州之行,還真有點感慨。稍坐了一會,不見李靈鈞來,翁公孺想,他倒沈得住氣,便重新挽起發髻,尋到了中堂,見李靈鈞正對著遠處的箭靶,微微瞇起雙眼,將弓弦繃得極緊。
翁公孺暗自一笑,心想:正是本性難移。便也站在旁邊觀戰,等李靈鈞一箭正中靶心,喝了一聲彩,翁公孺才說:“在北衙領兵,可要小心了。”
李靈鈞不置可否地“哦”一聲。
“在禦前行走,有些事,當時你只以為尋常,事後察覺真相,往往讓人驚出一身冷汗吶。”翁公孺年齡不大,對宮廷秘聞,卻是了如指掌,見李靈鈞果然來了興趣,略微側過臉來,是聆聽的姿勢,翁公孺接著說:“昭德十三年廢太子,那時郎君還小,沒有聽蜀王說過內情吧?當時也不過是朝臣進宮謁見時,發現監門衛換了幾張陌生的面孔,陛下當機立斷,悄悄將監門衛將軍拿下,又派北衙禁軍連夜包圍了幾位宰執的府邸,軟禁了一半的京官,次日當朝宣布廢太子,才不至於引得朝野大亂。”
李靈鈞想象著那一夜的腥風血雨,不禁把弓也握緊了。
翁公孺把射偏的箭拾回來,呈給李靈鈞,說:“陛下是不信任南衙的衛府軍的,你進北衙,是好事,又焉知陛下不是以此來考驗蜀王殿下呢?”
李靈鈞又掣出一支箭,瞄著箭靶,沈聲道:“我知道,伴君如伴虎,陛下多疑,但廢太子有兇逆之舉,也怨不得陛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翁公孺嘆了一聲,“那揭發監門衛叛亂的朝臣你當是誰?就是梁國公。也幸得他參與廢黜太子有功,才免除了受段平案的牽連。”
“段平?”李靈鈞心裏一跳。
翁公孺睨他,“段平曾經就是南衙衛府的將領,郎君知道嗎?”
果然,李靈鈞放下了弓箭,目不轉睛地看著翁公孺。
翁公孺得意地笑了,他也蓄了胡須,仍是一張精悍狡詐的臉,“你從小就好奇吧?廢太子案,在大理寺、刑獄的卷宗裏,是找不到只言片語的,你就是跑斷腿,也問不出究竟,只有蜀王、鄂公這些人身邊的親信,才知道零星的內情。”
那副表情,很有點賣弄的意思。李靈鈞覺得這人有點討厭,忍著脾氣,對翁公孺笑道:“我是很好奇,翁師傅,能據實以告嗎?”
翁公孺卻顧左右而言他,“今天看見皇甫佶,叫我想起了皇甫……南吧?那位小娘子,許配了哪家?”
李靈鈞輕咳一聲,“她還沒許配人家。”
翁公孺暗暗觀察李靈鈞的神情,頓覺麻煩來了,口氣也不怎麽好,“年紀也不小了,怎麽還不嫁人?”
李靈鈞皺眉催促了翁公孺一句,“翁師傅,還沒講段平的事呢。”
“這,”翁公孺眼睛一翻,拈了拈短髯,“郎君,要是我告訴你,你能保證,不傳入第三人的耳中嗎?”
李靈鈞望著他沈吟了一會,道:“好,我答應你。”
“那你仔細聽我講。”翁公孺湊過來,聲音低了。
作者的話
北衙受皇帝的親兵,南衙是朝廷掌管的衛府兵,二者在經歷數次宮變後有此消彼長的關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