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九十九章
世人皆知, 今上酷愛擊鞠,白日裏聖人有貴胄子弟相陪下場,夜裏便由宮中內侍伴駕擊鞠。
世人也知, 今上擅長擊鞠,且是十來歲的年紀就掌握了擊鞠精髓,哪怕底下的人不顧慮他為君王而是用盡全力,他也幾無敗績。
如果真如陳子恒所言那般,賢太妃以今上擊鞠不慎墮馬為由誘容牧進宮再設法除掉, 不過又會成為一場皇室司空見慣的,爭權奪利的內鬥。
不光眾朝臣不覺皇室的人互相殘殺毫無新意,就連硯夕也已見怪不怪。只是, 她所遺憾的是君臣之間始終無法尋找到一個實在的平衡點, 不是少主暗自發誓日後除掉權臣,便是權臣與少主虛與委蛇企圖讓自家有百代殊榮。
不管結局如何, 總會有擁躉流血犧牲才能換來片刻的安寧。
然而,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今上的確是在擊鞠時墮了馬,且是傷勢嚴重。
事發於昨晚,賢太妃嚴令幾個知情者秘而不宣, 而一眾朝臣也早已習慣了朝會時沒有君王駕臨反倒是監國攝政王獨攬大權的形式,因而無人去懷疑過聖躬違和。
即便是有心之人不見今上出現在朝臣面前,也會想是聖人昨日擊鞠過晚, 正要安心休息,這才不見旁人。畢竟, 今上尚是晉王時, 有反對晉王君天下的朝臣已經對他有過判定,晉王輕佻。
自今上踐祚以來, 他也的確如此。是以朝臣已經見怪不怪。
今上給世人留下這樣的印象,的確不是什麽好事,卻也不是沒有丁點好處。既然如此,賢太妃頗有主意,她叮囑今上,面上不要和監國攝政王有半分爭執,反而是私下有交通朝臣的事實。慢慢蓄力,總有用得上的那一日。
賢太妃算是個聰明的老實人,畢竟她的兒子比之褚太後的先帝要身強體健,她料定今上必能熬過監國攝政王,屆時有朝臣在世人面前振臂高呼,還愁今上不能主理朝政?
可是一向無心朝政又耽於享樂的今上卻在見識到了本該屬於自己的權力卻被一個親藩把持後,他不出意外地窩了心火。然而,在他被賢太妃數次勸解要忍耐時越發無處宣洩自己的不滿,也就只能寄擊鞠疏解心中煩郁。
誰料,借著擊鞠而越發身強體健的年輕人反因擊鞠而臥榻不起。
聖人墮馬後,賢太妃問詢趕到紫宸殿,見聖人正在被醫正檢查手肘,得知只是擦傷,一顆心才慢慢回落。
她所能仰仗的人只有這個兒子,哪怕他只是擦傷,她也心疼地落淚。
除此之外,她怒氣沖沖地下令,責打伺候聖駕的內臣。
聖人接連被賢太妃說教,此刻又聽到殿外的慘叫聲,越發心煩意亂。他不想讓母親過度擔憂,也不想又聽到母親接下來的緊張和絮叨,畢竟他不想再忍受容牧的跋扈,可惜現在他實在不能除去容牧,便請賢太妃先回弘德殿了。
賢太妃僅這一子,平日裏對他多有嬌慣,此時便放心不下他。
聖人雖貴為天子,到底是肉身凡胎,從前學擊鞠時也沒少磕磕碰碰,眼下也只是個小小擦傷,想是過幾日便恢覆如初了。於是他幹脆說:“不過是皮外傷,塗了化瘀藥即可。您不必擔心了。”
賢太妃本不想依著他,卻又心疼他受了傷,兼之他疲憊需歇,她只得又叮囑宮人們小心侍奉,之後便回了弘德殿。
眾人真當聖人僅是皮外傷的時候,聖人反而忽然倒地不醒。
恰好晚間時,賢太妃來給聖人送親手做的點心,驚見聖人如此,也跟著身軟癱倒於地。
“這是怎麽回事?”她驚詫地問。
聖人不只是皮外傷。他墮馬時有一瞬間的昏迷,不過三五個彈指後便清醒了。參駕的內臣只當是聖人受驚後有所怔楞,且在送聖人回紫宸殿後,聖人僅僅和醫正說是手肘疼,這才讓人覺著聖躬無甚大礙。
然而,眾人不知聖人內傷如此嚴重,還當他只是沒養足精神,以致宣太醫署的人看診時,也只是說聖人乏力昏倒。
賢太妃被宮人們安慰:“陛下乃是天子,不光神佛護佑,我朝幾代先帝也會庇佑陛下的。”
但願如此。賢太妃抓緊手中帕子,眼神沒敢從聖人面上離開過。
可是,也就這片刻的功夫,聖人已經從昏倒陷入了昏迷。直到太醫令到來,賢太妃已經哭得不能自已。
前頭醫正給聖人看診時留下了脈案,彼時聖人精神算不得好,卻也稱不上差。太醫令驟然聽說聖人昏倒,不免跟著驚了一嚇。醫者看診,講究望聞問切,彼時聖人沒說他磕到頭,且他脈相尚可,於是,醫正在太醫署留下的脈案也無甚大礙。那麽,眾人也認定了聖人是皮外傷。
現下聖人昏迷不醒,那伴駕的內臣又受了刑不能入內侍奉,因而眾人一時半刻也鬧不明白,為何聖人只是摔傷了手肘,卻會臥榻不起?
這時,太醫令從聖人脈相中診出了端倪,一時慌得六神無主。
他再次仔細切脈,越發驚慌失措。隨即,他起身,朝著賢太妃噗通一跪,緊接著猛然叩首,那句“陛下已無力回天”的話,始終沒敢說出口。
他不住地磕頭,賢太妃已經看明白了。這個時候,她來不及處置太醫正的無能,而是一味地害怕。她也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什麽,但總歸是害怕的,甚至怕得靈魂出竅,但她又在極力否認,今上乃是天子,必是福澤深厚。
她不肯死心,就雙手合十沖著漫天神佛祈禱,希望聖人只是虛驚一場,稍後就會醒過來的。
可是她又能騙得了誰?
她不想接受如此殘忍的現實。於是,她下令金吾衛包圍紫宸殿,不許任何人進出,不許向外傳遞任何消息。
可是賢太妃終究不是褚太後。即便褚瑩並非德宗帝元妻,卻是母憑子貴成為了太後,縱然鹹亨帝崩,那麽再立新帝,她也依然是太後。
然而賢太妃不過是個太妃,倘若今上駕崩,另立新帝,她也照舊是個太妃罷了。
她也並非覺著當太後就是天下第一幸事,寂寂深宮,若是沒了自己的血脈,那便只是深宮,有孩子在身邊,那才是家。
這個時候,她讓金吾衛控制了紫宸殿,無非是看清了大勢已去,她卻依舊不想不敢也不願接受自己獨子忽然崩逝的消息。
只要外人不知,她活在自己編織的謊言裏,死也無謂了。
過了一夜,太醫署的其餘醫官見上官始終未歸,也不見取藥記擋等,反而聽聞紫宸殿調了兵,便越發覺著不妙。又過了一個白日,太醫署的人依然不見上官返回,他們就越發不安。哪怕他們不能妄自揣測聖心聖體,卻也感受了事有蹊蹺。
他們有治病救人的本事,卻也僅僅是個醫官而已。眾人思來想去,只能讓一個不起眼的醫學生悄聲尋個靠得住的人,出宮把聖人墮馬的事告知相王。
容牧堅持進宮去,陳子恒自知苦勸無果,幹脆就道:“不如大王先請岑長史來商榷一番?”
容牧一邊更衣,一邊橫他:“與其這麽麻煩,不如你仔細問過那前來送信的人。”
陳子恒和盤托出:“那人說確定了聖人墮馬後無甚大礙,也確定紫宸殿調了兵。剩下的……”
他依然不敢說出口,容牧也沒心思聽了。他眼下已經心急火燎了。稍後,他甩掉這些煩亂的憂思。不管如何,他必須進宮去看個究竟。
這一夜一日,賢太妃經歷了數次昏死,每每醒來,都問金吾衛將軍,得知安全,她才微覺心安。
她哪能不心疼親子,她悔極昨日縱著聖人三言兩語打發了醫正離開,若是她有心問上幾句,也不至於貽誤了看診的最佳時機。如今鮮衣怒馬的少年郎變得冰涼橫在她面前,她悲痛欲絕,肝腸寸斷。
她曾期盼她的兒郎大權在握,卻從未想過,她的兒郎會有這等荒唐的死法。
容牧此來,當然做了萬全的準備。他不光為他自己,也是為了硯夕和阿琛,為了整個相王府著想。
然而,當他問清了宮中詳情後,一顆心的緊張程度比之乏善可陳的宮變還要嚴重。
硯夕擔心的對,今上無子,即便國朝有兄終弟及的先例,可德宗帝一脈只剩那個因腳疾而自願守黃陵的寧王,而那一位,讓他登位,如同逼他去死,畢竟當初他但凡有這心思,今上登基也不會如此順利。
事已至此,他幾乎頭疼欲裂。
可是,賢太妃得知容牧趕到時,發瘋一樣阻止他入殿。一旦他來,今上就要離開這個曾經屬於他的地方了。
賢太妃的心情無人可以感受,可容牧的心情,也無人可以感受。
他在大齊權力的漩渦之中,幾經爭鬥,算是保全了自身,然而這麽多年來,他見識了大齊幾代君王先後崩逝,難免心中大慟。旁人以為他權勢滔天左右著新君人選,卻不知他每次見證這種新舊交替的時候都沒有舒坦過。
起初金吾衛將軍不明就裏,不免兩頭為難,稍後得知了詳由,一時也不敢相信實情。好在這次調兵的目的不同於以往,是以並無流血犧牲。
賢太妃哭得幾次昏倒,稍微有力氣了,竟是要觸柱而去。若非宮人拼死攔著,必會搭上她這一條命。
肅王聞訊後,拖著病體,步履蹣跚而來,也難以相信眼前發生的一切。
然而,事實已經無人可以改變。因而,面對如此狼藉的天家事天下事,所有朝臣無人去出口責怪一個母親,一個為子傷心難過的賢太妃。
接下來,禮部為大行皇帝治喪,同時,他們又在棘手新君的人選。
這個時候,那些想要封妻蔭子的相王屬僚,那些想賺取從龍之功的朝臣,自然是想助相王一臂之力。
這無疑讓早已看清內裏的岑拓皺了眉。
且不說容牧登位有違常理。單說他真有這份心思的話,便不會輪到眼下眾人為新君人選犯愁。
從前岑拓也只知這個片面,如今他卻看明白了主要原因。相王寧可過繼一位兒郎也不要庶子,倘叫他登位,世人勢必會離間他和阿琛的父子之情,屆時再讓他和王妃的夫妻之情生了嫌隙,無疑是要他的命。
既然如此,還是遵循兄終弟及的先例擇選新君為宜。
依著禮部的意思,宣宗帝與皇後的嫡子除德宗帝和被賜死的永王外,也只有相王了,可相王無親子,只過繼了嗣陳王府所出的一子,那麽於血緣上來講,倒不如擇德宗帝其餘兄弟所出的兒郎,再照序齒,宜選趙王長子為新君。
同為天家血脈,這當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禮部有人提出了異議。嗣陳王府所出的兒郎過繼給相王,即便血緣上不及趙王長子近,可宗正寺的牒紙上明確記錄他是相王府的兒郎,那麽於禮法上講,此人已是宣宗帝嫡孫。
一人當即反駁:“宗正寺只記錄了容熹為相王子,卻沒定下他是嗣相王,如何就成了宣宗帝嫡孫?”
又有人據理力爭:“這只是早晚的事。相王成婚這許多年,只這一個孩子,不是他為嗣相王,又能是誰?”
“你這分明是強詞奪理!”
“某還要說你是思慮不周!”
……
雙方各說各的理,爭得不可開交。
容牧乏力地看著這群人打嘴架,一顆心仿佛被人用刀生生劈開。他斷沒想到自己會有這個癥結。
禮部既有人有此提議,又關乎大齊社稷,這些人不爭個頭破血流不會善罷甘休。
他大權在握又如何?說到底他還能握著這份權力多久?如有一日他不在了,阿琛又被議論過新君人選,將來還能有他的好日子過麽?
哪怕阿琛並非他親生,養了這許多年,也早與親生無異了。他總得給這孩子想著將來。
即使沒有出議論結果,只這麽一說,他的心也疼了,他終究舍不得阿琛離開他。
禮部諫選容熹為新君的最為有力爭辯是,大齊幾經君臣不和,宮變不止,若選趙王長子為新君,那京城必會再有內亂,如選相王子為新君,則可避免此禍。
所以,最後朝臣或主動同意或被動同意,也算是做到了一致,容熹宜為新君。至於朝臣擔心容熹親父嗣陳王欲有不滿,則可為其加官進爵,而相王一脈無嗣,依舊過繼兒郎即可。
他們打嘴仗辛苦,卻終究結束了這場辯論。只是結果擺到容牧跟前時,他實在不知要如何面對接下來的親情割舍,以及,他不知要怎麽安撫硯夕的情緒。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世人皆知, 今上酷愛擊鞠,白日裏聖人有貴胄子弟相陪下場,夜裏便由宮中內侍伴駕擊鞠。
世人也知, 今上擅長擊鞠,且是十來歲的年紀就掌握了擊鞠精髓,哪怕底下的人不顧慮他為君王而是用盡全力,他也幾無敗績。
如果真如陳子恒所言那般,賢太妃以今上擊鞠不慎墮馬為由誘容牧進宮再設法除掉, 不過又會成為一場皇室司空見慣的,爭權奪利的內鬥。
不光眾朝臣不覺皇室的人互相殘殺毫無新意,就連硯夕也已見怪不怪。只是, 她所遺憾的是君臣之間始終無法尋找到一個實在的平衡點, 不是少主暗自發誓日後除掉權臣,便是權臣與少主虛與委蛇企圖讓自家有百代殊榮。
不管結局如何, 總會有擁躉流血犧牲才能換來片刻的安寧。
然而,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今上的確是在擊鞠時墮了馬,且是傷勢嚴重。
事發於昨晚,賢太妃嚴令幾個知情者秘而不宣, 而一眾朝臣也早已習慣了朝會時沒有君王駕臨反倒是監國攝政王獨攬大權的形式,因而無人去懷疑過聖躬違和。
即便是有心之人不見今上出現在朝臣面前,也會想是聖人昨日擊鞠過晚, 正要安心休息,這才不見旁人。畢竟, 今上尚是晉王時, 有反對晉王君天下的朝臣已經對他有過判定,晉王輕佻。
自今上踐祚以來, 他也的確如此。是以朝臣已經見怪不怪。
今上給世人留下這樣的印象,的確不是什麽好事,卻也不是沒有丁點好處。既然如此,賢太妃頗有主意,她叮囑今上,面上不要和監國攝政王有半分爭執,反而是私下有交通朝臣的事實。慢慢蓄力,總有用得上的那一日。
賢太妃算是個聰明的老實人,畢竟她的兒子比之褚太後的先帝要身強體健,她料定今上必能熬過監國攝政王,屆時有朝臣在世人面前振臂高呼,還愁今上不能主理朝政?
可是一向無心朝政又耽於享樂的今上卻在見識到了本該屬於自己的權力卻被一個親藩把持後,他不出意外地窩了心火。然而,在他被賢太妃數次勸解要忍耐時越發無處宣洩自己的不滿,也就只能寄擊鞠疏解心中煩郁。
誰料,借著擊鞠而越發身強體健的年輕人反因擊鞠而臥榻不起。
聖人墮馬後,賢太妃問詢趕到紫宸殿,見聖人正在被醫正檢查手肘,得知只是擦傷,一顆心才慢慢回落。
她所能仰仗的人只有這個兒子,哪怕他只是擦傷,她也心疼地落淚。
除此之外,她怒氣沖沖地下令,責打伺候聖駕的內臣。
聖人接連被賢太妃說教,此刻又聽到殿外的慘叫聲,越發心煩意亂。他不想讓母親過度擔憂,也不想又聽到母親接下來的緊張和絮叨,畢竟他不想再忍受容牧的跋扈,可惜現在他實在不能除去容牧,便請賢太妃先回弘德殿了。
賢太妃僅這一子,平日裏對他多有嬌慣,此時便放心不下他。
聖人雖貴為天子,到底是肉身凡胎,從前學擊鞠時也沒少磕磕碰碰,眼下也只是個小小擦傷,想是過幾日便恢覆如初了。於是他幹脆說:“不過是皮外傷,塗了化瘀藥即可。您不必擔心了。”
賢太妃本不想依著他,卻又心疼他受了傷,兼之他疲憊需歇,她只得又叮囑宮人們小心侍奉,之後便回了弘德殿。
眾人真當聖人僅是皮外傷的時候,聖人反而忽然倒地不醒。
恰好晚間時,賢太妃來給聖人送親手做的點心,驚見聖人如此,也跟著身軟癱倒於地。
“這是怎麽回事?”她驚詫地問。
聖人不只是皮外傷。他墮馬時有一瞬間的昏迷,不過三五個彈指後便清醒了。參駕的內臣只當是聖人受驚後有所怔楞,且在送聖人回紫宸殿後,聖人僅僅和醫正說是手肘疼,這才讓人覺著聖躬無甚大礙。
然而,眾人不知聖人內傷如此嚴重,還當他只是沒養足精神,以致宣太醫署的人看診時,也只是說聖人乏力昏倒。
賢太妃被宮人們安慰:“陛下乃是天子,不光神佛護佑,我朝幾代先帝也會庇佑陛下的。”
但願如此。賢太妃抓緊手中帕子,眼神沒敢從聖人面上離開過。
可是,也就這片刻的功夫,聖人已經從昏倒陷入了昏迷。直到太醫令到來,賢太妃已經哭得不能自已。
前頭醫正給聖人看診時留下了脈案,彼時聖人精神算不得好,卻也稱不上差。太醫令驟然聽說聖人昏倒,不免跟著驚了一嚇。醫者看診,講究望聞問切,彼時聖人沒說他磕到頭,且他脈相尚可,於是,醫正在太醫署留下的脈案也無甚大礙。那麽,眾人也認定了聖人是皮外傷。
現下聖人昏迷不醒,那伴駕的內臣又受了刑不能入內侍奉,因而眾人一時半刻也鬧不明白,為何聖人只是摔傷了手肘,卻會臥榻不起?
這時,太醫令從聖人脈相中診出了端倪,一時慌得六神無主。
他再次仔細切脈,越發驚慌失措。隨即,他起身,朝著賢太妃噗通一跪,緊接著猛然叩首,那句“陛下已無力回天”的話,始終沒敢說出口。
他不住地磕頭,賢太妃已經看明白了。這個時候,她來不及處置太醫正的無能,而是一味地害怕。她也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什麽,但總歸是害怕的,甚至怕得靈魂出竅,但她又在極力否認,今上乃是天子,必是福澤深厚。
她不肯死心,就雙手合十沖著漫天神佛祈禱,希望聖人只是虛驚一場,稍後就會醒過來的。
可是她又能騙得了誰?
她不想接受如此殘忍的現實。於是,她下令金吾衛包圍紫宸殿,不許任何人進出,不許向外傳遞任何消息。
可是賢太妃終究不是褚太後。即便褚瑩並非德宗帝元妻,卻是母憑子貴成為了太後,縱然鹹亨帝崩,那麽再立新帝,她也依然是太後。
然而賢太妃不過是個太妃,倘若今上駕崩,另立新帝,她也照舊是個太妃罷了。
她也並非覺著當太後就是天下第一幸事,寂寂深宮,若是沒了自己的血脈,那便只是深宮,有孩子在身邊,那才是家。
這個時候,她讓金吾衛控制了紫宸殿,無非是看清了大勢已去,她卻依舊不想不敢也不願接受自己獨子忽然崩逝的消息。
只要外人不知,她活在自己編織的謊言裏,死也無謂了。
過了一夜,太醫署的其餘醫官見上官始終未歸,也不見取藥記擋等,反而聽聞紫宸殿調了兵,便越發覺著不妙。又過了一個白日,太醫署的人依然不見上官返回,他們就越發不安。哪怕他們不能妄自揣測聖心聖體,卻也感受了事有蹊蹺。
他們有治病救人的本事,卻也僅僅是個醫官而已。眾人思來想去,只能讓一個不起眼的醫學生悄聲尋個靠得住的人,出宮把聖人墮馬的事告知相王。
容牧堅持進宮去,陳子恒自知苦勸無果,幹脆就道:“不如大王先請岑長史來商榷一番?”
容牧一邊更衣,一邊橫他:“與其這麽麻煩,不如你仔細問過那前來送信的人。”
陳子恒和盤托出:“那人說確定了聖人墮馬後無甚大礙,也確定紫宸殿調了兵。剩下的……”
他依然不敢說出口,容牧也沒心思聽了。他眼下已經心急火燎了。稍後,他甩掉這些煩亂的憂思。不管如何,他必須進宮去看個究竟。
這一夜一日,賢太妃經歷了數次昏死,每每醒來,都問金吾衛將軍,得知安全,她才微覺心安。
她哪能不心疼親子,她悔極昨日縱著聖人三言兩語打發了醫正離開,若是她有心問上幾句,也不至於貽誤了看診的最佳時機。如今鮮衣怒馬的少年郎變得冰涼橫在她面前,她悲痛欲絕,肝腸寸斷。
她曾期盼她的兒郎大權在握,卻從未想過,她的兒郎會有這等荒唐的死法。
容牧此來,當然做了萬全的準備。他不光為他自己,也是為了硯夕和阿琛,為了整個相王府著想。
然而,當他問清了宮中詳情後,一顆心的緊張程度比之乏善可陳的宮變還要嚴重。
硯夕擔心的對,今上無子,即便國朝有兄終弟及的先例,可德宗帝一脈只剩那個因腳疾而自願守黃陵的寧王,而那一位,讓他登位,如同逼他去死,畢竟當初他但凡有這心思,今上登基也不會如此順利。
事已至此,他幾乎頭疼欲裂。
可是,賢太妃得知容牧趕到時,發瘋一樣阻止他入殿。一旦他來,今上就要離開這個曾經屬於他的地方了。
賢太妃的心情無人可以感受,可容牧的心情,也無人可以感受。
他在大齊權力的漩渦之中,幾經爭鬥,算是保全了自身,然而這麽多年來,他見識了大齊幾代君王先後崩逝,難免心中大慟。旁人以為他權勢滔天左右著新君人選,卻不知他每次見證這種新舊交替的時候都沒有舒坦過。
起初金吾衛將軍不明就裏,不免兩頭為難,稍後得知了詳由,一時也不敢相信實情。好在這次調兵的目的不同於以往,是以並無流血犧牲。
賢太妃哭得幾次昏倒,稍微有力氣了,竟是要觸柱而去。若非宮人拼死攔著,必會搭上她這一條命。
肅王聞訊後,拖著病體,步履蹣跚而來,也難以相信眼前發生的一切。
然而,事實已經無人可以改變。因而,面對如此狼藉的天家事天下事,所有朝臣無人去出口責怪一個母親,一個為子傷心難過的賢太妃。
接下來,禮部為大行皇帝治喪,同時,他們又在棘手新君的人選。
這個時候,那些想要封妻蔭子的相王屬僚,那些想賺取從龍之功的朝臣,自然是想助相王一臂之力。
這無疑讓早已看清內裏的岑拓皺了眉。
且不說容牧登位有違常理。單說他真有這份心思的話,便不會輪到眼下眾人為新君人選犯愁。
從前岑拓也只知這個片面,如今他卻看明白了主要原因。相王寧可過繼一位兒郎也不要庶子,倘叫他登位,世人勢必會離間他和阿琛的父子之情,屆時再讓他和王妃的夫妻之情生了嫌隙,無疑是要他的命。
既然如此,還是遵循兄終弟及的先例擇選新君為宜。
依著禮部的意思,宣宗帝與皇後的嫡子除德宗帝和被賜死的永王外,也只有相王了,可相王無親子,只過繼了嗣陳王府所出的一子,那麽於血緣上來講,倒不如擇德宗帝其餘兄弟所出的兒郎,再照序齒,宜選趙王長子為新君。
同為天家血脈,這當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禮部有人提出了異議。嗣陳王府所出的兒郎過繼給相王,即便血緣上不及趙王長子近,可宗正寺的牒紙上明確記錄他是相王府的兒郎,那麽於禮法上講,此人已是宣宗帝嫡孫。
一人當即反駁:“宗正寺只記錄了容熹為相王子,卻沒定下他是嗣相王,如何就成了宣宗帝嫡孫?”
又有人據理力爭:“這只是早晚的事。相王成婚這許多年,只這一個孩子,不是他為嗣相王,又能是誰?”
“你這分明是強詞奪理!”
“某還要說你是思慮不周!”
……
雙方各說各的理,爭得不可開交。
容牧乏力地看著這群人打嘴架,一顆心仿佛被人用刀生生劈開。他斷沒想到自己會有這個癥結。
禮部既有人有此提議,又關乎大齊社稷,這些人不爭個頭破血流不會善罷甘休。
他大權在握又如何?說到底他還能握著這份權力多久?如有一日他不在了,阿琛又被議論過新君人選,將來還能有他的好日子過麽?
哪怕阿琛並非他親生,養了這許多年,也早與親生無異了。他總得給這孩子想著將來。
即使沒有出議論結果,只這麽一說,他的心也疼了,他終究舍不得阿琛離開他。
禮部諫選容熹為新君的最為有力爭辯是,大齊幾經君臣不和,宮變不止,若選趙王長子為新君,那京城必會再有內亂,如選相王子為新君,則可避免此禍。
所以,最後朝臣或主動同意或被動同意,也算是做到了一致,容熹宜為新君。至於朝臣擔心容熹親父嗣陳王欲有不滿,則可為其加官進爵,而相王一脈無嗣,依舊過繼兒郎即可。
他們打嘴仗辛苦,卻終究結束了這場辯論。只是結果擺到容牧跟前時,他實在不知要如何面對接下來的親情割舍,以及,他不知要怎麽安撫硯夕的情緒。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