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心事
關燈
小
中
大
帝王心事
胤禵這一次回來也不光是為了向皇帝匯報戰果, 亦或是在世人面前顯擺他“大將軍王”的威風。
在盛大的接風洗塵之後,他便謝絕了所有登門拜訪的客人,在家裏閉門不出好幾天。直到端午那天皇帝從暢春園回宮, 才有人來宣撫遠大將軍進宮面聖。
或許是在西北的兩年裏經歷了許多的緣故,如今行走在漫長的宮道上時,胤禵竟無端生出幾分恍如隔世的念頭來。這些在他眼裏曾經至高無上的殿閣,終究不及橫亙於天幕之下的昆侖山。
他的手指不由得撫上了袖筒裏的奏章。
青海發出的題本最快也要六七日才能送到京城, 可前線上的局勢是瞬息萬變的,一來一回之間,難免會耽擱不少的事。
更何況有些事,是他在征得皇阿瑪親口答允之後才能去做的。
乾清宮外一早就有太監等著了, 一看到胤禵的身影出現便忙不疊地迎上來:“十四爺您可算是到了,萬歲爺早上推了好幾個遞牌子請見的大人,就為了您一來即刻通傳呢。”
胤禵面無表情地點點頭:“行了,我知道了。”
看來皇阿瑪已經知道了些什麽……也對, 皇阿瑪這樣的君王, 當然不會只從自己一處獲取戰事的消息。不過他今天要說的事情, 可是花了好大力氣才從去年那場大戰的俘虜口中挖出來的。
輕輕吐了口氣, 胤禵便昂首邁進了乾清宮的門檻。
“……這群毛子實在可惡。”
皇帝難得地出現了憤懣的情緒。“他們和策妄阿拉布坦這樣勾勾搭搭, 無非是量朕老了, 奈何他們不得。”
“皇阿瑪!”胤禵聞言,下意識地就要跪倒在地:“阿瑪何出此言, 準噶爾如今已是元氣大傷, 等兒臣回到前線,就立刻整頓兵馬、生擒賊首, 為皇阿瑪七十萬壽獻禮!”
胤禵的話是出自真心實意方能這般斬釘截鐵,但面對著這些堪稱半生之敵的老對手, 皇帝的回應顯得很是波瀾不驚:
“你有這心思是好的,但俄國人如今橫跨北疆,要是策妄阿拉布坦鐵了心投靠他們,我們就不得不兼顧東西兩翼,到那時候的局面,可比現在更難對付。”
“這樣,你回去之後別把此事宣揚開來,更不要在短時間內把準噶爾逼到絕境……”
皇帝說到這裏,似笑非笑地嘆了一句:“他們可是一直以成吉思汗的子孫自居,也正是因為不甘心久居於人下,才與我大清針鋒相對了這麽多年,這樣的部族,真情願去做俄國人的附庸嗎?呵。”
胤禵的眼中也劃過一抹熱切的色彩:“皇阿瑪,您的意思是不是,就這樣耗著他們,讓他們自取滅亡?”
依照如今的情勢,準噶爾部想要一統蒙古再造帝國的夢是不必再做了,而以西域、藏區那些地方的物產,又怎麽能供養得起持續數十年的漫長戰爭?
在這一點上,大清的勝利似乎已經近在眼前——這個“拖”字訣雖然不夠英雄,但確實好用。
皇帝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又與胤禵商談許久,才基本確定了分化俄國與準噶爾,破壞其會盟合力的各種具體方略。
這些話說完的時候,也將近正午時分。
“既然進宮了,那就順便去給你額娘請個安。”正事說完,皇帝的臉上也總算帶上了幾分松快的神色:“至於這些事具體怎麽安排你也別急,端午之後,咱們再去園子裏仔細商議。”
說到暢春園,卻勾起了胤禵的一番心事,而那些絕不能展露在皇阿瑪面前的心事,他還是忍不住在德妃那裏提了起來。
“兒子在西寧的時候就聽人說,四哥家裏的那個弘歷,如今都快趕上太子當年了?”
他們母子間無話不能談,可德妃對著這個問題,也只能無可奈何地搖搖頭:“皇上是在園子裏住的時候把那孩子帶在身邊,可在宮裏的時候,要麽把她送回家去,要麽留在貴妃那裏住幾天……”
德妃看著小兒子悶悶不樂的表情,不知為何就把剩下的那半句“偶爾也在我這留一兩天”咽了下去。
“但這些事拿來和同輩的弘皙比還算差不多,和當年的太子比絕對差得遠了。”
德妃試著開解胤禵心裏最糾結的疑慮:“這些事情額娘都幫你留心著呢,你只管在戰場上建功立業,女人孩子間的事別管太多——別惹得你皇阿瑪不高興。”
胤禵知道母親在這種事上雖然向著自己,可總是有為難之處,便也見好就收:“額娘教誨的是,兒子一定給額娘爭氣。”
正巧在他們母子談話後不久,十四福晉就進宮來給德妃請安。
而在他們夫妻倆一同離開之後,又有人來通傳:四福晉帶著家裏的側福晉們來給娘娘請安,這一陣子人已經在宮門口了。
德妃身邊新來的的小宮女為人機靈,聽見這樣的事也就上趕著討個彩頭,讚美她能生t養這麽優秀又這麽孝順的子女們。
德妃卻只是苦笑:“什麽福氣,上輩子的債罷了——去把膳房進的角黍收拾好了,讓胤禛家的到時候給孩子帶回去。”
在宮裏過完端午節之後第二天,皇帝就預備著起駕前往暢春園了。
但他的這個端午卻並沒有多麽愉快——盡管在胤禵面前沒有顯露出絲毫,可他知道耗著策妄阿拉布坦的代價會多沈重:就憑現在這個被蛀空了的國庫,還能撐到準噶爾最終落敗的那一天嗎?
每當他想起這個問題時,年近古稀的皇帝就總感到幾分這個年紀很難再碰到的情緒:
責令各級官員盡早彌補虧空的諭旨也發下去了,讓各地清查戶籍按律征稅的命令也傳下去了,可朝廷上下那不言不動一潭死水般的模樣,總是讓這位昔日的聖主像個毛頭小子一樣焦慮和恐懼。
對天下事逐漸力不從心的事實告訴他,或許有不少人正期盼他離開這把龍椅——
更直白點,盼著他死。
這是他作為一個皇帝絕不能容忍的事情。
而在這些年中,皇帝也找到了排解這種煩悶心情的辦法:去找一個還不像他這樣衰老的人聊幾句。
無論是當年和景陽宮那個丫頭的聊天,還是這一年來把弘歷帶在身邊日常相處的時候,他都能從那種持續的苦悶中暫時抽出身來。
只是這一次,住在暢春園裏的那些女人中並沒有誰能和皇帝說起這些,弘歷也被他暫時送回了家中,預備著秋日出行的時候再隨駕。
在召集眾臣商討了兩次對準部、俄國的新方略後,郁悶的皇帝便想著在園子裏閑逛散散心。
在從園子的西北角返回清溪書屋時,皇帝看見了這樣的一幕:有個侍衛打扮的小夥子,正和幾個民人工匠模樣的人一起,修補著一堵略有缺損的圍墻。
在暢春園裏做工的民人皇帝見過不少,但摻和進這些事的旗兵還真不多。也不知到底是出於怎樣的心情,皇帝就命身邊的奴才去叫那旗兵:“帶他過來見朕。”
在看清那位只有寥寥幾人跟著的老者衣著之前,良柱還沒搞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麽——
他會在這裏幫這些漢人們幹活,是因為這處被鑿開一個洞的圍墻就是他最先發現的。良柱對這種事當然不敢怠慢,立刻就報了上去;而上面的反應也不慢,第二天就派了人來修繕這處圍墻,同時加強了園中的警備。
這樣一來,今天原本不當值的良柱也被召回了暢春園,而上面安排給他的活計,就是帶著這幾個漢人去修補圍墻。
聽他說完這些的皇帝,不由得多看了這小夥子一眼:“難道沒人告訴你,你只要在邊上看著這些人把活幹完,再把他們立即帶出園子就能交差了?”
“……是奴才的錯。”
良柱仔細想了想才明白,自己去幫漢人做這些可能是“不顧身份”的表現。
可是在他這十幾年的經歷中,也有住在外城的漢官兒為了冬日及時到衙門點卯,來借他們家的那一間空房子暫住;也有自家阿瑪特意尋漢人裏讀書識字的先生,來給大哥和他啟蒙。
因而,“順手幫一把漢人”對良柱來說,是個不怎麽需要思考下意識就做出的舉動。
不過他此刻正跪在地上,皇帝的沈吟自然也不會被他看見,只是在好一陣難捱的沈默之後,良柱的頭上才傳來蒼老有力的聲音:“說說你為什麽要這麽幹。”
在這個欺君之罪比天還大的時代,良柱當然是有一說一,甚至把自家那些不太合規矩的事都老老實實地告訴了萬歲爺。
皇帝並沒有對他請罪的話上心,反而精準的抓住了一個重點:“……你們家空房子很多?總共有多少間?”
“回萬歲爺的話,總共二十一間。”
皇帝瞇了瞇眼:“那也不多啊……你們家現有幾口人?”
良柱的呼吸微微一滯:“……回萬歲爺的話,如今連帶家中下人,男女共有六口。”
說到這裏,他對皇上接下來的問話已經有所預感了——“為何如此之少?都是何人?”
大哥,聽到沒有,萬歲爺問你話呢——良柱克制住全身細微的顫抖,試圖把自己家裏的情況盡可能簡單準確的回稟給皇上。
長子戰死,長媳守寡,子女夭折……聽完這些的皇帝一時間也默然無語。
在思索了一番之後,他再度開口詢問面前這個年紀不大就成了家裏獨苗的小夥子:“你是哪個旗的?叫什麽名字?”
“回萬歲爺,奴才是滿洲鑲藍旗的,奴才的兄長名叫寶柱,奴才便也隨著起了名叫良柱。”
“良柱……”皇帝點了點頭:“國之棟梁,你們家倒也擔得起這個名字——
對了,是鑲藍旗的哪個姓呢?”
“回萬歲爺,奴才家姓烏蘇。”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胤禵這一次回來也不光是為了向皇帝匯報戰果, 亦或是在世人面前顯擺他“大將軍王”的威風。
在盛大的接風洗塵之後,他便謝絕了所有登門拜訪的客人,在家裏閉門不出好幾天。直到端午那天皇帝從暢春園回宮, 才有人來宣撫遠大將軍進宮面聖。
或許是在西北的兩年裏經歷了許多的緣故,如今行走在漫長的宮道上時,胤禵竟無端生出幾分恍如隔世的念頭來。這些在他眼裏曾經至高無上的殿閣,終究不及橫亙於天幕之下的昆侖山。
他的手指不由得撫上了袖筒裏的奏章。
青海發出的題本最快也要六七日才能送到京城, 可前線上的局勢是瞬息萬變的,一來一回之間,難免會耽擱不少的事。
更何況有些事,是他在征得皇阿瑪親口答允之後才能去做的。
乾清宮外一早就有太監等著了, 一看到胤禵的身影出現便忙不疊地迎上來:“十四爺您可算是到了,萬歲爺早上推了好幾個遞牌子請見的大人,就為了您一來即刻通傳呢。”
胤禵面無表情地點點頭:“行了,我知道了。”
看來皇阿瑪已經知道了些什麽……也對, 皇阿瑪這樣的君王, 當然不會只從自己一處獲取戰事的消息。不過他今天要說的事情, 可是花了好大力氣才從去年那場大戰的俘虜口中挖出來的。
輕輕吐了口氣, 胤禵便昂首邁進了乾清宮的門檻。
“……這群毛子實在可惡。”
皇帝難得地出現了憤懣的情緒。“他們和策妄阿拉布坦這樣勾勾搭搭, 無非是量朕老了, 奈何他們不得。”
“皇阿瑪!”胤禵聞言,下意識地就要跪倒在地:“阿瑪何出此言, 準噶爾如今已是元氣大傷, 等兒臣回到前線,就立刻整頓兵馬、生擒賊首, 為皇阿瑪七十萬壽獻禮!”
胤禵的話是出自真心實意方能這般斬釘截鐵,但面對著這些堪稱半生之敵的老對手, 皇帝的回應顯得很是波瀾不驚:
“你有這心思是好的,但俄國人如今橫跨北疆,要是策妄阿拉布坦鐵了心投靠他們,我們就不得不兼顧東西兩翼,到那時候的局面,可比現在更難對付。”
“這樣,你回去之後別把此事宣揚開來,更不要在短時間內把準噶爾逼到絕境……”
皇帝說到這裏,似笑非笑地嘆了一句:“他們可是一直以成吉思汗的子孫自居,也正是因為不甘心久居於人下,才與我大清針鋒相對了這麽多年,這樣的部族,真情願去做俄國人的附庸嗎?呵。”
胤禵的眼中也劃過一抹熱切的色彩:“皇阿瑪,您的意思是不是,就這樣耗著他們,讓他們自取滅亡?”
依照如今的情勢,準噶爾部想要一統蒙古再造帝國的夢是不必再做了,而以西域、藏區那些地方的物產,又怎麽能供養得起持續數十年的漫長戰爭?
在這一點上,大清的勝利似乎已經近在眼前——這個“拖”字訣雖然不夠英雄,但確實好用。
皇帝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又與胤禵商談許久,才基本確定了分化俄國與準噶爾,破壞其會盟合力的各種具體方略。
這些話說完的時候,也將近正午時分。
“既然進宮了,那就順便去給你額娘請個安。”正事說完,皇帝的臉上也總算帶上了幾分松快的神色:“至於這些事具體怎麽安排你也別急,端午之後,咱們再去園子裏仔細商議。”
說到暢春園,卻勾起了胤禵的一番心事,而那些絕不能展露在皇阿瑪面前的心事,他還是忍不住在德妃那裏提了起來。
“兒子在西寧的時候就聽人說,四哥家裏的那個弘歷,如今都快趕上太子當年了?”
他們母子間無話不能談,可德妃對著這個問題,也只能無可奈何地搖搖頭:“皇上是在園子裏住的時候把那孩子帶在身邊,可在宮裏的時候,要麽把她送回家去,要麽留在貴妃那裏住幾天……”
德妃看著小兒子悶悶不樂的表情,不知為何就把剩下的那半句“偶爾也在我這留一兩天”咽了下去。
“但這些事拿來和同輩的弘皙比還算差不多,和當年的太子比絕對差得遠了。”
德妃試著開解胤禵心裏最糾結的疑慮:“這些事情額娘都幫你留心著呢,你只管在戰場上建功立業,女人孩子間的事別管太多——別惹得你皇阿瑪不高興。”
胤禵知道母親在這種事上雖然向著自己,可總是有為難之處,便也見好就收:“額娘教誨的是,兒子一定給額娘爭氣。”
正巧在他們母子談話後不久,十四福晉就進宮來給德妃請安。
而在他們夫妻倆一同離開之後,又有人來通傳:四福晉帶著家裏的側福晉們來給娘娘請安,這一陣子人已經在宮門口了。
德妃身邊新來的的小宮女為人機靈,聽見這樣的事也就上趕著討個彩頭,讚美她能生t養這麽優秀又這麽孝順的子女們。
德妃卻只是苦笑:“什麽福氣,上輩子的債罷了——去把膳房進的角黍收拾好了,讓胤禛家的到時候給孩子帶回去。”
在宮裏過完端午節之後第二天,皇帝就預備著起駕前往暢春園了。
但他的這個端午卻並沒有多麽愉快——盡管在胤禵面前沒有顯露出絲毫,可他知道耗著策妄阿拉布坦的代價會多沈重:就憑現在這個被蛀空了的國庫,還能撐到準噶爾最終落敗的那一天嗎?
每當他想起這個問題時,年近古稀的皇帝就總感到幾分這個年紀很難再碰到的情緒:
責令各級官員盡早彌補虧空的諭旨也發下去了,讓各地清查戶籍按律征稅的命令也傳下去了,可朝廷上下那不言不動一潭死水般的模樣,總是讓這位昔日的聖主像個毛頭小子一樣焦慮和恐懼。
對天下事逐漸力不從心的事實告訴他,或許有不少人正期盼他離開這把龍椅——
更直白點,盼著他死。
這是他作為一個皇帝絕不能容忍的事情。
而在這些年中,皇帝也找到了排解這種煩悶心情的辦法:去找一個還不像他這樣衰老的人聊幾句。
無論是當年和景陽宮那個丫頭的聊天,還是這一年來把弘歷帶在身邊日常相處的時候,他都能從那種持續的苦悶中暫時抽出身來。
只是這一次,住在暢春園裏的那些女人中並沒有誰能和皇帝說起這些,弘歷也被他暫時送回了家中,預備著秋日出行的時候再隨駕。
在召集眾臣商討了兩次對準部、俄國的新方略後,郁悶的皇帝便想著在園子裏閑逛散散心。
在從園子的西北角返回清溪書屋時,皇帝看見了這樣的一幕:有個侍衛打扮的小夥子,正和幾個民人工匠模樣的人一起,修補著一堵略有缺損的圍墻。
在暢春園裏做工的民人皇帝見過不少,但摻和進這些事的旗兵還真不多。也不知到底是出於怎樣的心情,皇帝就命身邊的奴才去叫那旗兵:“帶他過來見朕。”
在看清那位只有寥寥幾人跟著的老者衣著之前,良柱還沒搞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麽——
他會在這裏幫這些漢人們幹活,是因為這處被鑿開一個洞的圍墻就是他最先發現的。良柱對這種事當然不敢怠慢,立刻就報了上去;而上面的反應也不慢,第二天就派了人來修繕這處圍墻,同時加強了園中的警備。
這樣一來,今天原本不當值的良柱也被召回了暢春園,而上面安排給他的活計,就是帶著這幾個漢人去修補圍墻。
聽他說完這些的皇帝,不由得多看了這小夥子一眼:“難道沒人告訴你,你只要在邊上看著這些人把活幹完,再把他們立即帶出園子就能交差了?”
“……是奴才的錯。”
良柱仔細想了想才明白,自己去幫漢人做這些可能是“不顧身份”的表現。
可是在他這十幾年的經歷中,也有住在外城的漢官兒為了冬日及時到衙門點卯,來借他們家的那一間空房子暫住;也有自家阿瑪特意尋漢人裏讀書識字的先生,來給大哥和他啟蒙。
因而,“順手幫一把漢人”對良柱來說,是個不怎麽需要思考下意識就做出的舉動。
不過他此刻正跪在地上,皇帝的沈吟自然也不會被他看見,只是在好一陣難捱的沈默之後,良柱的頭上才傳來蒼老有力的聲音:“說說你為什麽要這麽幹。”
在這個欺君之罪比天還大的時代,良柱當然是有一說一,甚至把自家那些不太合規矩的事都老老實實地告訴了萬歲爺。
皇帝並沒有對他請罪的話上心,反而精準的抓住了一個重點:“……你們家空房子很多?總共有多少間?”
“回萬歲爺的話,總共二十一間。”
皇帝瞇了瞇眼:“那也不多啊……你們家現有幾口人?”
良柱的呼吸微微一滯:“……回萬歲爺的話,如今連帶家中下人,男女共有六口。”
說到這裏,他對皇上接下來的問話已經有所預感了——“為何如此之少?都是何人?”
大哥,聽到沒有,萬歲爺問你話呢——良柱克制住全身細微的顫抖,試圖把自己家裏的情況盡可能簡單準確的回稟給皇上。
長子戰死,長媳守寡,子女夭折……聽完這些的皇帝一時間也默然無語。
在思索了一番之後,他再度開口詢問面前這個年紀不大就成了家裏獨苗的小夥子:“你是哪個旗的?叫什麽名字?”
“回萬歲爺,奴才是滿洲鑲藍旗的,奴才的兄長名叫寶柱,奴才便也隨著起了名叫良柱。”
“良柱……”皇帝點了點頭:“國之棟梁,你們家倒也擔得起這個名字——
對了,是鑲藍旗的哪個姓呢?”
“回萬歲爺,奴才家姓烏蘇。”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