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變
關燈
小
中
大
巨變
閑居度日中,日子過得格外快,很快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就如往年一樣,我一早準備好了要戴的五色繩。彥和剛為我戴好一條五色繩,侍從就通報元恪帶著於皇後、高貴嬪親臨王府。
我與彥和親自將元恪、於皇後、高貴嬪迎至正廳,元恪便說道:“每年的端午節,朕和皇後、貴嬪都是在宮中度過,毫無新鮮感。今日,朕不請自來,想要在彭城王府過個端午,還請六叔和叔母不要見怪。”
自從二月子攸滿月後,元恪未再來過彭城王府,我與彥和也都沒有再進過宮,與元恪可以說是許久未見了。彥和微微一笑,向元恪說道:“陛下哪裏話,陛下親臨王府,是臣和媛華的榮幸。”
元恪問道:“六叔每年都如何過端午節?”
“每年端午節也都是尋常過法,媛華一早會親自備粽子餡料,令人包粽子、煮粽子。我們有時也會一起在府門前掛艾草。此後就是我親自為媛華戴五色繩,媛華再親自為孩子們戴五色繩。”
彥和說完,元恪又道:“那今日六叔可有親自給叔母戴五色繩?”
“剛剛給媛華戴了一條,另一條尚未來得及戴。”
“那六叔還是幫叔母把另一條五色繩戴上吧,叔母也給孩子們把五色繩戴上。”
元恪如此說後,彥和笑了笑,撫著我坐下,幫我把另一條五色繩戴上。我亦讓侍女把孩子們全都叫了過來,親自給他們戴五色繩。我在給子直戴五色繩時,元恪問道:“子直今年十七歲了吧?”
“是,子直前段時間剛滿十七歲。”
“朕像子直這麽大時,母親已經離開朕好幾年了。子直如今還能有叔母親自為他戴五色繩,當真是好福氣。”子直回答完元恪的問話後,元恪突然這樣感慨道。
這些年,子直與我親近,我們相處也與我親生的孩子並無區別。元恪或是看到了我與子直相處和諧,想到了自己早年喪母被幽後挾制的艱辛歲月。
我尚不知該作何回答,子直說道:“子直早喪生母,自幼由母親撫養長大。這些年,母親對我與二弟、三弟並無分別。子直能有今日,全是托母親的福。若是父親當年娶的不是母親,我想,我也過不上如今這樣的幸福生活。”
子直在元恪面前毫不吝惜對我的誇讚,見狀,我只是笑著輕輕拍了一下他的額頭,說道:“你這孩子,就會在陛下面前誇娘。娘哪有你說的那樣好!”
“阿娘,你就是很好。大姐、大哥、二姐都說你很好,楚華也覺得阿娘很好。”楚華在子直身邊笑嘻嘻地說道,“阿娘,大哥的五色繩戴完了,你趕緊給二姐戴。你給她戴完了,就可以輪到我了。”
楚華這樣說完,仲瑛很主動地坐到了我旁邊,伸出手腕道:“娘,該我了。”我笑笑,給仲瑛戴完五色繩,又依次給楚華、劭兒、季瑤、子攸戴了五色繩。
見我給孩子們戴完五色繩,於皇後才問道:“叔母在家給孩子們戴五色繩也要按長幼排行嗎?我原以為叔母會先給自己的孩子戴,再給子直他們戴。”
我點點頭:“對。在我們家,無論何事,只要涉及到孩子們,都是按照長幼排行來的。我和彥和對所有孩子都是一視同仁的。”
“像叔母這樣將夫君異生之子視若己出的,古往今來也沒有多少個,當真令人敬佩。皇後娘娘可得跟叔母好好學學。”
高貴嬪這話帶著幾分陰陽怪氣。雖然我並不知道於皇後對她孩子的態度,也對此不關心,但此時她這樣說,想來心中對於皇後有些不滿。
然而,高貴嬪一番話後,元恪說道:“貴嬪說得是。皇後是一國之母,後宮以後還會有其他孩子,還望皇後可以見賢思齊,對後宮孩子皆視若己出。如此,方是國家之福。”
此時我能看出元恪對於皇後的情意遠遠不如當年了。於皇後面色略有難堪,應承道:“是,臣妾謹記陛下教誨。”
這時,元恪又說道:“不知叔母是否有多餘的五色繩,若是有,朕就鬥膽討幾條,回宮後,也給兩個小皇子戴上,希望可以保佑他們平安。”
每年我和孩子們要戴的五色繩都是我提前編好的,並無多餘。元恪此時索要,我並沒有多餘的五色繩給他。我說道:“媛華每年備的五色繩都是有限的,眼下並無多餘。不過府中有現成的五色絲線,很快就可以編好,請陛下稍候片刻,媛華編好後就可為陛下奉上。”
“皇後和貴嬪想戴嗎?若是想,就請叔母一並多編幾條。”
“臣妾家鄉並無這種風俗,臣妾暫時不需要。”
“本宮也從來沒有戴過,就不勞煩叔母了。”
高貴嬪和於皇後都拒絕後,元恪說道:“朕這兩年時時感覺體有不平,聽聞五色繩又名長命縷,有延年益壽之功效。就勞煩叔母為朕和兩個小皇子各備兩條吧。”
元恪如此說後,彥和繼續在正廳陪元恪,我則回了房間親自為元恪和兩個小皇子編織五色繩。我把五色繩編好重新回到正廳後,把五色繩雙手奉給元恪:“陛下,五色繩已經編好。回宮後,陛下或者皇子的母親親自為小皇子戴上,一個月後的六月初六即可取下。”
元恪點頭後,又向彥和說道:“今日不知可否勞煩六叔親自為朕戴五色繩?五色繩由長輩親自戴上,想來是極好的。朕早失雙親,如今,與朕最親的長輩就是六叔了。”
元恪的要求合情合理,彥和並未拒絕。我不解的是,十年前元恪尚且嫌棄戴五色繩幼稚,如今怎麽突然就肯戴了?
元恪、於皇後、高貴嬪在府內過完端午就離開了。他們走後,子直說道:“陛下今天有點兒奇怪,他這個年齡,戴什麽五色繩。”
子直的疑惑,亦是我的疑惑。思考片刻後,我說道:“陛下父母皆已不在,他可能是想感受一下別人家的天倫之樂吧。”
“娘,若是今日陛下讓你給他戴五色繩,你會給他戴嗎?”子直問道。
聞言,我心中一頓,然而,我立即說道:“若是他以君主之令命令我,我無法推辭;若是,他站在晚輩的立場上要求我,我不會同意。我與陛下雖輩分有別,但卻年齡相仿,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此言一出,我想到了太和二十年的端午節,難道今日元恪過來,是因為後悔當年沒有戴上我送他的五色繩嗎?想到這裏,我心中嘆息,時隔數年,何必呢!
“爹,若是陛下站在晚輩的立場上求娘幫他戴五色繩,你會同意嗎?”這時,子直又問了彥和。
“不過五色繩而已,我怎會不同意。”彥和這樣說後,又朝子直道,“子直,你這個年齡正是做學問的好時機,別天天想這些有的沒的。”
“孩兒就是隨口一問。”
彥和又道:“我已為你物色好了一個伴讀,幾個月後,他的父喪期滿後,我就會以館客的名義將他召入府中。人家只比你大兩歲,但學問精通,為人正直,你到時候要好好跟人家學習,為弟弟妹妹們做個好榜樣。”
子直離開後,我問彥和道:“你什麽時候為子直選的伴讀?我都不知道。”
“去年。他是故淮南太守鹿生的兒子鹿悆。鹿生一生為官清廉,聲播一方,父皇生前就曾嘉獎過他。正始初年,他病逝於任上。鹿悆自幼得其父親言傳身教,是個不錯的苗子。”
子直今年只有十七歲,但因才學出眾,在洛陽城內都是有名的,清河王元懌就十分欣賞他。若是日後,他能跟鹿悆一起讀書,肯定還能再提升一個層級。
我朝彥和開玩笑道:“真是老父親的一番心意。子直若是敢辜負你的苦心,咱們兩個一起好好教訓他。”
彥和只是苦笑:“如今我閑居在家,無所事事,總不能連孩子們的教育再忽略了。”
這平淡的話語是他內心深處的隱痛,聞言,我什麽也沒有再說,只是伏在了他懷中。
端午過後,我完全沒有想到,正始四年後半年,竟會是個多事之秋:八月,高貴嬪不足周歲的皇子突然夭折;不久之後的十月,偶感風寒的於皇後也突然病逝。
子攸出生後,我只是安心在家照顧他,平素基本不進宮,也未在私下見過於皇後和其他後宮嬪妃。端午節後,我與彥和只在七月一同進過一次宮。所以,對於元恪後宮發生了什麽,我們一無所知,只是感嘆於這巨大變化。
宮中連遭大喪,元恪一連輟朝半月。關於於皇後的死因,宮內外議論紛紛,都說於皇後暴崩是高貴嬪和她叔叔高肇所為,目的是為了扶持高貴嬪為皇後,壯大高家勢力。於皇後生前對我也不錯,然而,對於她的死因,即使我有所懷疑,也不敢去打聽。去年,高肇譖害我們不成,這段時間雖沒有再與我們為敵,但我們並不敢為此再去得罪他。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閑居度日中,日子過得格外快,很快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就如往年一樣,我一早準備好了要戴的五色繩。彥和剛為我戴好一條五色繩,侍從就通報元恪帶著於皇後、高貴嬪親臨王府。
我與彥和親自將元恪、於皇後、高貴嬪迎至正廳,元恪便說道:“每年的端午節,朕和皇後、貴嬪都是在宮中度過,毫無新鮮感。今日,朕不請自來,想要在彭城王府過個端午,還請六叔和叔母不要見怪。”
自從二月子攸滿月後,元恪未再來過彭城王府,我與彥和也都沒有再進過宮,與元恪可以說是許久未見了。彥和微微一笑,向元恪說道:“陛下哪裏話,陛下親臨王府,是臣和媛華的榮幸。”
元恪問道:“六叔每年都如何過端午節?”
“每年端午節也都是尋常過法,媛華一早會親自備粽子餡料,令人包粽子、煮粽子。我們有時也會一起在府門前掛艾草。此後就是我親自為媛華戴五色繩,媛華再親自為孩子們戴五色繩。”
彥和說完,元恪又道:“那今日六叔可有親自給叔母戴五色繩?”
“剛剛給媛華戴了一條,另一條尚未來得及戴。”
“那六叔還是幫叔母把另一條五色繩戴上吧,叔母也給孩子們把五色繩戴上。”
元恪如此說後,彥和笑了笑,撫著我坐下,幫我把另一條五色繩戴上。我亦讓侍女把孩子們全都叫了過來,親自給他們戴五色繩。我在給子直戴五色繩時,元恪問道:“子直今年十七歲了吧?”
“是,子直前段時間剛滿十七歲。”
“朕像子直這麽大時,母親已經離開朕好幾年了。子直如今還能有叔母親自為他戴五色繩,當真是好福氣。”子直回答完元恪的問話後,元恪突然這樣感慨道。
這些年,子直與我親近,我們相處也與我親生的孩子並無區別。元恪或是看到了我與子直相處和諧,想到了自己早年喪母被幽後挾制的艱辛歲月。
我尚不知該作何回答,子直說道:“子直早喪生母,自幼由母親撫養長大。這些年,母親對我與二弟、三弟並無分別。子直能有今日,全是托母親的福。若是父親當年娶的不是母親,我想,我也過不上如今這樣的幸福生活。”
子直在元恪面前毫不吝惜對我的誇讚,見狀,我只是笑著輕輕拍了一下他的額頭,說道:“你這孩子,就會在陛下面前誇娘。娘哪有你說的那樣好!”
“阿娘,你就是很好。大姐、大哥、二姐都說你很好,楚華也覺得阿娘很好。”楚華在子直身邊笑嘻嘻地說道,“阿娘,大哥的五色繩戴完了,你趕緊給二姐戴。你給她戴完了,就可以輪到我了。”
楚華這樣說完,仲瑛很主動地坐到了我旁邊,伸出手腕道:“娘,該我了。”我笑笑,給仲瑛戴完五色繩,又依次給楚華、劭兒、季瑤、子攸戴了五色繩。
見我給孩子們戴完五色繩,於皇後才問道:“叔母在家給孩子們戴五色繩也要按長幼排行嗎?我原以為叔母會先給自己的孩子戴,再給子直他們戴。”
我點點頭:“對。在我們家,無論何事,只要涉及到孩子們,都是按照長幼排行來的。我和彥和對所有孩子都是一視同仁的。”
“像叔母這樣將夫君異生之子視若己出的,古往今來也沒有多少個,當真令人敬佩。皇後娘娘可得跟叔母好好學學。”
高貴嬪這話帶著幾分陰陽怪氣。雖然我並不知道於皇後對她孩子的態度,也對此不關心,但此時她這樣說,想來心中對於皇後有些不滿。
然而,高貴嬪一番話後,元恪說道:“貴嬪說得是。皇後是一國之母,後宮以後還會有其他孩子,還望皇後可以見賢思齊,對後宮孩子皆視若己出。如此,方是國家之福。”
此時我能看出元恪對於皇後的情意遠遠不如當年了。於皇後面色略有難堪,應承道:“是,臣妾謹記陛下教誨。”
這時,元恪又說道:“不知叔母是否有多餘的五色繩,若是有,朕就鬥膽討幾條,回宮後,也給兩個小皇子戴上,希望可以保佑他們平安。”
每年我和孩子們要戴的五色繩都是我提前編好的,並無多餘。元恪此時索要,我並沒有多餘的五色繩給他。我說道:“媛華每年備的五色繩都是有限的,眼下並無多餘。不過府中有現成的五色絲線,很快就可以編好,請陛下稍候片刻,媛華編好後就可為陛下奉上。”
“皇後和貴嬪想戴嗎?若是想,就請叔母一並多編幾條。”
“臣妾家鄉並無這種風俗,臣妾暫時不需要。”
“本宮也從來沒有戴過,就不勞煩叔母了。”
高貴嬪和於皇後都拒絕後,元恪說道:“朕這兩年時時感覺體有不平,聽聞五色繩又名長命縷,有延年益壽之功效。就勞煩叔母為朕和兩個小皇子各備兩條吧。”
元恪如此說後,彥和繼續在正廳陪元恪,我則回了房間親自為元恪和兩個小皇子編織五色繩。我把五色繩編好重新回到正廳後,把五色繩雙手奉給元恪:“陛下,五色繩已經編好。回宮後,陛下或者皇子的母親親自為小皇子戴上,一個月後的六月初六即可取下。”
元恪點頭後,又向彥和說道:“今日不知可否勞煩六叔親自為朕戴五色繩?五色繩由長輩親自戴上,想來是極好的。朕早失雙親,如今,與朕最親的長輩就是六叔了。”
元恪的要求合情合理,彥和並未拒絕。我不解的是,十年前元恪尚且嫌棄戴五色繩幼稚,如今怎麽突然就肯戴了?
元恪、於皇後、高貴嬪在府內過完端午就離開了。他們走後,子直說道:“陛下今天有點兒奇怪,他這個年齡,戴什麽五色繩。”
子直的疑惑,亦是我的疑惑。思考片刻後,我說道:“陛下父母皆已不在,他可能是想感受一下別人家的天倫之樂吧。”
“娘,若是今日陛下讓你給他戴五色繩,你會給他戴嗎?”子直問道。
聞言,我心中一頓,然而,我立即說道:“若是他以君主之令命令我,我無法推辭;若是,他站在晚輩的立場上要求我,我不會同意。我與陛下雖輩分有別,但卻年齡相仿,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此言一出,我想到了太和二十年的端午節,難道今日元恪過來,是因為後悔當年沒有戴上我送他的五色繩嗎?想到這裏,我心中嘆息,時隔數年,何必呢!
“爹,若是陛下站在晚輩的立場上求娘幫他戴五色繩,你會同意嗎?”這時,子直又問了彥和。
“不過五色繩而已,我怎會不同意。”彥和這樣說後,又朝子直道,“子直,你這個年齡正是做學問的好時機,別天天想這些有的沒的。”
“孩兒就是隨口一問。”
彥和又道:“我已為你物色好了一個伴讀,幾個月後,他的父喪期滿後,我就會以館客的名義將他召入府中。人家只比你大兩歲,但學問精通,為人正直,你到時候要好好跟人家學習,為弟弟妹妹們做個好榜樣。”
子直離開後,我問彥和道:“你什麽時候為子直選的伴讀?我都不知道。”
“去年。他是故淮南太守鹿生的兒子鹿悆。鹿生一生為官清廉,聲播一方,父皇生前就曾嘉獎過他。正始初年,他病逝於任上。鹿悆自幼得其父親言傳身教,是個不錯的苗子。”
子直今年只有十七歲,但因才學出眾,在洛陽城內都是有名的,清河王元懌就十分欣賞他。若是日後,他能跟鹿悆一起讀書,肯定還能再提升一個層級。
我朝彥和開玩笑道:“真是老父親的一番心意。子直若是敢辜負你的苦心,咱們兩個一起好好教訓他。”
彥和只是苦笑:“如今我閑居在家,無所事事,總不能連孩子們的教育再忽略了。”
這平淡的話語是他內心深處的隱痛,聞言,我什麽也沒有再說,只是伏在了他懷中。
端午過後,我完全沒有想到,正始四年後半年,竟會是個多事之秋:八月,高貴嬪不足周歲的皇子突然夭折;不久之後的十月,偶感風寒的於皇後也突然病逝。
子攸出生後,我只是安心在家照顧他,平素基本不進宮,也未在私下見過於皇後和其他後宮嬪妃。端午節後,我與彥和只在七月一同進過一次宮。所以,對於元恪後宮發生了什麽,我們一無所知,只是感嘆於這巨大變化。
宮中連遭大喪,元恪一連輟朝半月。關於於皇後的死因,宮內外議論紛紛,都說於皇後暴崩是高貴嬪和她叔叔高肇所為,目的是為了扶持高貴嬪為皇後,壯大高家勢力。於皇後生前對我也不錯,然而,對於她的死因,即使我有所懷疑,也不敢去打聽。去年,高肇譖害我們不成,這段時間雖沒有再與我們為敵,但我們並不敢為此再去得罪他。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