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直
關燈
小
中
大
子直
離開報德寺後,我沒有回王府,而是直接回了我家。我找到大哥,問他知不知道李彪是太子元恪的人,知不知道父親的死是馮皇後和李彪一手促成的。
大哥本不欲言,在我一再地追問下,他終於說了實話:“皇後與廢後姐妹不睦,和李彪勾結,意欲扶持二皇子元恪為太子。她在陛下面前多番譖害廢後,又使人唆使廢太子沖動行事,更是將東宮屬官視為眼中釘,父親也不例外。因為廢太子之死,父親與李彪的關系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父親的死,雖不能說是太子殿下授意,但最起碼是他默認李彪那樣做的。所以,如今我們李家更要謹言慎行,千萬不能得罪皇後和太子。”
至此,我才知道前朝和後宮的諸多牽扯:廢太子元恂在冊立太子後為廢後馮氏撫養。如今的馮皇後當年的馮昭儀,再度入宮後不甘居於妹妹之下,意圖改換太子、謀取皇後之位。於是,她便起了將與元恂同歲的元恪養為己子,助他登上太子之位的心思。元恪母親在南下洛陽時暴逝,亦讓馮昭儀看到了機會和希望。之後,馮皇後借元恂不樂漢化之機,大力譖害廢後、挑撥元恂,同時拉攏李彪等人。元恂被馮皇後的人挑撥唆使,屢屢沖動行事,不僅毀壞禦賜衣冠,還違反禁令在東宮穿鮮卑服、說鮮卑語,並多有不合陛下大政方針的言論,惹得陛下越來越不滿。
廢後被廢之後,元恂感到危機重重,終於在暴怒和恐懼中起了逃往平城的心思,以致犯下無可挽回的大錯。此後,元恪被冊為太子,馮昭儀也在半年後被冊為皇後。至於我父親,是元恂的太子少傅,又和李彪一向不和,也無可避免地成為了李彪的眼中釘。李彪有恃無恐,在馮皇後和元恪的默許下,間接害了我父親。
如果我與元恪不曾相識,那麽此事於我而言,尚不是不可接受。可是,他明明知道父親於我而言是何等重要,竟然還放任馮皇後和李彪加害我父親。知道這些,我還怎麽再原諒他!
回到王府後,連續兩天,我都沒有感到饑餓,侍女送來的膳食,更是根本沒動。此時,支持我還沒倒下去的唯一信念就是,我要過好自己的日子,我必須要比元恪過得好。
孟瑜畢竟年歲已大,她能看出我心中有事,除了來看我,勸我吃東西,並沒有追問我發生了何事。子直雖比孟瑜小兩歲,但他可能也看出了我情緒不對,終於,他在第四天纏著我要我教他文章。我知道,他想要借此轉移我的視線,讓我緩和心情。只是,我依舊壓不住心中的傷痛,搖頭拒絕了他。
見我拒絕,他有點失落,但是並沒有放棄:“阿娘心情不好,我給阿娘背一首師父新教我的詩吧。”
言後,不待我說話,他就誦起了劉楨的《贈從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淒,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一首詩念完,我依舊在那裏黯然神傷。見我情緒沒有好轉,他又朝我道:“阿娘,你和爹爹都喜歡我好好讀書的,你怎麽還不開心?是不是這首詩你不喜歡?”
他這樣一個小小的人兒在逗我開心,然而,我的情緒與他無關,也不是他造成的。見他這樣,我不忍心,說道:“沒有,子直背的詩,阿娘都喜歡。”
“阿娘騙人,你若是喜歡,怎麽沒有笑?沒關系,我再給阿娘背首詩,這首詩阿娘肯定會喜歡。”不待我回答,子直便背誦道,“問松林,松林經幾冬?山川何如昔,風雲與古同。”
子直剛開始誦讀,我就似乎意識到了什麽,子直怎麽會這首詩?這時,我突然想到元勰離開洛陽前我告訴他《問松林》時,他異於往日的反應。難道是他?我急不可耐地想要證實我的答案,子直剛背完,我就問他道:“子直,你怎麽會這首詩?誰教你的?”
“阿娘,你喜不喜歡這首詩?”
“阿娘喜歡,阿娘一直都很喜歡,你快告訴阿娘這首詩是誰教你的。”情急之下,我語速都快了許多。
“是皇伯父教我的。這是爹爹寫的詩,我就說阿娘一定會喜歡。”
這是爹爹寫的詩?子直這句話一直縈繞在我心頭。原來是他,竟然是他!寇先生的勸告、陛下、我父親,原來,不止是明懸寺前啊!
我只覺得我眼眶的淚水要溢出,此時,我突然明白了什麽是姻緣天定。我和他,是上天留給彼此的!我極力平覆好自己的心情,才又問子直道:“子直,你能不能告訴阿娘,皇伯父是什麽時候教你的這首詩?”
他全然沒有發覺此刻的我心中有多麽焦急,還晃動著腦袋想了好久才又說道:“我也記不清了,反正好久了。就是有一次,皇伯父來家裏,他和爹爹在談話,看到了我,就問我,子直,最近有沒有學什麽新的學問?我說沒有。皇伯父就說,你爹爹有曹植的七步之才,你得跟他好好學學。之後,他就教了我這首詩。皇伯父還說,這首詩是爹爹在七步之內寫成的……”
子直在那兒啰嗦完,我已經大概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後果。那年我從平城來洛陽,路過上黨時,看到的那首詩就是元勰所作——太和十八年春天時,陛下從洛陽回平城,元勰是隨駕的,那是他在路經此地時所作。
想到昔日,想到京城城東明懸寺和他的初見,想起我們未曾謀面時我就見過他的詩,再想到寇先生的告誡。原來,我們兩個,不止是明懸寺前,而是他,一直都出現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時刻。難怪,當年隨駕在外時,他會在給我的信中特地提到那幾棵松樹,原來,他是看到松樹和《問松林》想到了三年前路經此地時的事情。
父親早就知道《問松林》、陸始平與元勰的關系,可他卻沒有告訴我,而是選擇讓我自己去發現;元勰當日本可以告訴我《問松林》是他所作,但卻選擇了尊重我的意願,等我自己去發現。時至今日,我終於明白了元勰是父親給我餘生最好的安排。此刻,我眼中的淚水終於滑落:元勰,我這一生,何德何能能嫁給你!
“王妃,殿下從懸瓠來的信。”我正在腦海中拼湊這些片段,侍從又給我帶來了他的親筆信。
我拆開信封,又看到紙張上他熟悉的字跡。只看到那句“媛華吾妻,見字如面”,我已泣不成聲了。寫完要去懸瓠行宮覲見陛下的奏疏,令人將奏疏送往京師留臺後,我甚至等不及陛下的批覆,便急令侍從備馬車前往懸瓠。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離開報德寺後,我沒有回王府,而是直接回了我家。我找到大哥,問他知不知道李彪是太子元恪的人,知不知道父親的死是馮皇後和李彪一手促成的。
大哥本不欲言,在我一再地追問下,他終於說了實話:“皇後與廢後姐妹不睦,和李彪勾結,意欲扶持二皇子元恪為太子。她在陛下面前多番譖害廢後,又使人唆使廢太子沖動行事,更是將東宮屬官視為眼中釘,父親也不例外。因為廢太子之死,父親與李彪的關系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父親的死,雖不能說是太子殿下授意,但最起碼是他默認李彪那樣做的。所以,如今我們李家更要謹言慎行,千萬不能得罪皇後和太子。”
至此,我才知道前朝和後宮的諸多牽扯:廢太子元恂在冊立太子後為廢後馮氏撫養。如今的馮皇後當年的馮昭儀,再度入宮後不甘居於妹妹之下,意圖改換太子、謀取皇後之位。於是,她便起了將與元恂同歲的元恪養為己子,助他登上太子之位的心思。元恪母親在南下洛陽時暴逝,亦讓馮昭儀看到了機會和希望。之後,馮皇後借元恂不樂漢化之機,大力譖害廢後、挑撥元恂,同時拉攏李彪等人。元恂被馮皇後的人挑撥唆使,屢屢沖動行事,不僅毀壞禦賜衣冠,還違反禁令在東宮穿鮮卑服、說鮮卑語,並多有不合陛下大政方針的言論,惹得陛下越來越不滿。
廢後被廢之後,元恂感到危機重重,終於在暴怒和恐懼中起了逃往平城的心思,以致犯下無可挽回的大錯。此後,元恪被冊為太子,馮昭儀也在半年後被冊為皇後。至於我父親,是元恂的太子少傅,又和李彪一向不和,也無可避免地成為了李彪的眼中釘。李彪有恃無恐,在馮皇後和元恪的默許下,間接害了我父親。
如果我與元恪不曾相識,那麽此事於我而言,尚不是不可接受。可是,他明明知道父親於我而言是何等重要,竟然還放任馮皇後和李彪加害我父親。知道這些,我還怎麽再原諒他!
回到王府後,連續兩天,我都沒有感到饑餓,侍女送來的膳食,更是根本沒動。此時,支持我還沒倒下去的唯一信念就是,我要過好自己的日子,我必須要比元恪過得好。
孟瑜畢竟年歲已大,她能看出我心中有事,除了來看我,勸我吃東西,並沒有追問我發生了何事。子直雖比孟瑜小兩歲,但他可能也看出了我情緒不對,終於,他在第四天纏著我要我教他文章。我知道,他想要借此轉移我的視線,讓我緩和心情。只是,我依舊壓不住心中的傷痛,搖頭拒絕了他。
見我拒絕,他有點失落,但是並沒有放棄:“阿娘心情不好,我給阿娘背一首師父新教我的詩吧。”
言後,不待我說話,他就誦起了劉楨的《贈從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淒,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一首詩念完,我依舊在那裏黯然神傷。見我情緒沒有好轉,他又朝我道:“阿娘,你和爹爹都喜歡我好好讀書的,你怎麽還不開心?是不是這首詩你不喜歡?”
他這樣一個小小的人兒在逗我開心,然而,我的情緒與他無關,也不是他造成的。見他這樣,我不忍心,說道:“沒有,子直背的詩,阿娘都喜歡。”
“阿娘騙人,你若是喜歡,怎麽沒有笑?沒關系,我再給阿娘背首詩,這首詩阿娘肯定會喜歡。”不待我回答,子直便背誦道,“問松林,松林經幾冬?山川何如昔,風雲與古同。”
子直剛開始誦讀,我就似乎意識到了什麽,子直怎麽會這首詩?這時,我突然想到元勰離開洛陽前我告訴他《問松林》時,他異於往日的反應。難道是他?我急不可耐地想要證實我的答案,子直剛背完,我就問他道:“子直,你怎麽會這首詩?誰教你的?”
“阿娘,你喜不喜歡這首詩?”
“阿娘喜歡,阿娘一直都很喜歡,你快告訴阿娘這首詩是誰教你的。”情急之下,我語速都快了許多。
“是皇伯父教我的。這是爹爹寫的詩,我就說阿娘一定會喜歡。”
這是爹爹寫的詩?子直這句話一直縈繞在我心頭。原來是他,竟然是他!寇先生的勸告、陛下、我父親,原來,不止是明懸寺前啊!
我只覺得我眼眶的淚水要溢出,此時,我突然明白了什麽是姻緣天定。我和他,是上天留給彼此的!我極力平覆好自己的心情,才又問子直道:“子直,你能不能告訴阿娘,皇伯父是什麽時候教你的這首詩?”
他全然沒有發覺此刻的我心中有多麽焦急,還晃動著腦袋想了好久才又說道:“我也記不清了,反正好久了。就是有一次,皇伯父來家裏,他和爹爹在談話,看到了我,就問我,子直,最近有沒有學什麽新的學問?我說沒有。皇伯父就說,你爹爹有曹植的七步之才,你得跟他好好學學。之後,他就教了我這首詩。皇伯父還說,這首詩是爹爹在七步之內寫成的……”
子直在那兒啰嗦完,我已經大概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後果。那年我從平城來洛陽,路過上黨時,看到的那首詩就是元勰所作——太和十八年春天時,陛下從洛陽回平城,元勰是隨駕的,那是他在路經此地時所作。
想到昔日,想到京城城東明懸寺和他的初見,想起我們未曾謀面時我就見過他的詩,再想到寇先生的告誡。原來,我們兩個,不止是明懸寺前,而是他,一直都出現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時刻。難怪,當年隨駕在外時,他會在給我的信中特地提到那幾棵松樹,原來,他是看到松樹和《問松林》想到了三年前路經此地時的事情。
父親早就知道《問松林》、陸始平與元勰的關系,可他卻沒有告訴我,而是選擇讓我自己去發現;元勰當日本可以告訴我《問松林》是他所作,但卻選擇了尊重我的意願,等我自己去發現。時至今日,我終於明白了元勰是父親給我餘生最好的安排。此刻,我眼中的淚水終於滑落:元勰,我這一生,何德何能能嫁給你!
“王妃,殿下從懸瓠來的信。”我正在腦海中拼湊這些片段,侍從又給我帶來了他的親筆信。
我拆開信封,又看到紙張上他熟悉的字跡。只看到那句“媛華吾妻,見字如面”,我已泣不成聲了。寫完要去懸瓠行宮覲見陛下的奏疏,令人將奏疏送往京師留臺後,我甚至等不及陛下的批覆,便急令侍從備馬車前往懸瓠。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