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126章
有那麽一瞬間,這尚且稚嫩的大唐皇子其實很難想清楚,嬴政那看似簡單的話語中所潛藏的含義。又或者說尚未曾經歷過衰老的少年是無法同那些求長生者共情,更無法真正理解死亡所代表的究竟是什麽的。
所以究其內心,只能夠簡單粗暴的將一切同那八百年前的帝王求長生而不得的種種遺憾聯系起來,做出解讀。
明顯便偏離了軌道的解讀。
但這一切又同秦皇口中的俑人、同這帝王親手所雕刻的木雕小人之間有何關系呢?
不過是以念頭轉過,這少年卻又分明是極清楚和明白,並非是這樣的,更非是自己所想的那般簡單。那這卻又究竟是怎樣的?
或許是這再是隱忍老成不過的少年面上的疑惑實在是過於明顯,又或許是在那不知不覺中,嬴政同樣受到了原身記憶的影響。看似冷硬的面容之下,並沒有想象中的將人拒之於千裏之外。
嬴政開口,以指點過虛空,似是在以指為筆,勾勒和臨摹。
本屬於原身的面容同樣在變得模糊和悠遠,好似是被那香爐裏升騰而起的青煙迷霧所遮掩,又好似是有時光歲月的長河降臨,將嬴政及李治帶到那過往的、八百年前的過往中。
“周共主天下八百載,春秋和戰國。禮崩樂壞列國伐交頻頻,自然是有很多被禁止的東西又卷土重來了的。便如同人殉。”
俑的本意便是人殉,人殉這一流傳自古老社會的習俗究竟是何時死灰覆燃尚不好說,只不過秦自秦獻公之時,卻又是將其廢止了的。當人殉漸漸淡出視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專有名詞。
食利者如秦皇,那將神州大地上最至高與集中不過權柄鑄就在一身的嬴政,自不會認為自己是什麽悲天憫人之輩。更不屑於因此而套上一層道德仁義的枷鎖,為民請命的外殼。
又或者說這君王骨子裏其實是受法家逐利思想所影響的,這天下與眾生甚至是自己,俱是工具,是機器,是本應當沒有過多喜怒與哀樂的,將目標達成的一環。
這同人性並不相符合,但——
“陛下使人建造俑人最初始的目的,除了遵循舊俗,以陶土燒制的俑人代替活人殉葬以外。更重要的,當然是......”
是什麽呢?那是冥土慘白的月色之下,終是再見面的李斯、章邯在那閑暇之餘碰頭,將過往提及,話語停頓,好似是發出幽幽的感嘆。
秦亡之後那太史公的記載也好,嬴政口中所說到的言語也罷,自是不曾告訴李治,在那驪山皇陵之下究竟存在著多少陪葬品,存在著何等樣規模的、做為始皇帝陪葬的俑人的。
從那尚未曾佚失的、只言片語的記載裏,你或許可以看到、可以知曉在那地宮皇陵之內,具有著長明不滅的燈燭,存在著大量水銀澆築而成的日月與星辰,潛藏著天下、六國王室上百年的積累。但......
誰又能知曉,那驪山皇陵之下,沈睡在那泥土之下的從來便不是百具、千具,而是......是昔日大秦橫掃天下之鐵騎,是大秦軍功爵制之下,那立下汗馬功勞的,普通且平凡卻又並不平凡的一個個秦人之樣貌與形態留存。是......
“生前死後,都是在追隨著陛下的,不是嗎?”
秦皇的意難猜卻又沒有想象中的難猜,舍去想要求長生,想要十世百世而至千萬世,抑或是此去泉臺召舊部,於亡者的國度中再起一番風雲將所有的一切落在自己掌控等虛無縹緲的目標以外。
那一個又一個形神兼備色彩鮮明的、被埋藏在驪山皇陵之下的俑人,又何嘗不是一種銘刻與紀念?
青史無言,或許會被漫長的時光歲月所潛藏和掩埋,甚至是扭曲和篡奪。然而在那無數個千年之後,終是會有什麽從泥土裏透出,於天光之下帶給世人以震撼。
“人的一生中有三次死亡。”
當十殿閻君叫嬴政收服,當古老的陰魂於秦皇的召喚之下再歸來,當紛繁錯雜卻又浩如煙海的冥府典籍、記載、卷軸等種種俱是被大秦的文官們掌握。蒙毅以手扶了額,從那如山一般的紙片中擡頭,卻是由此而發出沒有任何來由的感嘆。
重於泰山也好輕若鴻毛也罷,生與死從來便是世間的凡人們所無法逃脫和逃避的議題。而當蒙毅在八百年後再歸來,接觸到有關地府的種種以後,不管這地府的閻君、判官、陰神們究竟是怎樣的屍位素餐抑或者平白將位置占據。
聰穎且頗具智慧與理解能力如蒙毅,卻又是能夠從中體會與領悟到不一樣的感想及感悟的。
第一次死亡,是軀體的死亡。呼吸消逝心臟不再跳動,生命的跡象與特征停止。靈魂同肉身相分離。
第二次死亡,是你死亡的消息被傳出,世人知曉了你不再人世的事實。是社會層面的死亡。
“所以你不難看到,有人死了,卻不知道自己死了,仍留存在世間,一切如常,恰如同在生之時。直至眼前的迷霧被揭開,自身死亡的真相被叫破。”
蒙毅如是言,於姚賈等望過來的目光之下給出定義,做出解讀。手中紙張揚起,所記載的,恰是曾在凡塵間發生的一則趣聞,被記載陰間的文書中。做為記錄。
講述的正是那南北朝之際,神州陸沈魑魅魍魎並出,妖魔四起,諸多種種神奇詭異之事件生出。其中有一項,便是有旅者外出歸來,行走坐臥,同家人相處間同過往並沒有任何不同。
只除了其人似乎生出了奇異的病癥,變得畏光等種種。當然,縱使其家人心中奇怪,卻似乎並不能造成太多的影響。
直至有同鄉歸來,道是其人早便已經被盜賊所殺,死在外間。
於是那一刻,原本鮮活的□□在一瞬間變得腐朽蒼老直至風化,本是同生人無異的旅者在最後時刻、在眾人目光之下發出如夢初醒一般嘔啞嘲哳的言語與輕嘆。
“原來我早便已經死了啊。”
這便是人的第二次死亡,是你自己、是你身邊的人,意識到你終是死亡。至於那第三次死亡,則是所有的典籍、文字、記載與痕跡被銷毀,你於世人、於周遭人的印象中,徹底消失。
被完全徹底的、叫這世界所遺忘。
所以就某種程度上而言,縱使這並非是一個仙神顯世具有著諸多種種神通術法的時代,可只要你的名在被傳誦,你的事跡在被流傳,那麽你便不會迎來最後的、徹底的死亡。
獲得某種意義上的長生。但那似乎是帝王將相,是那些聖人、大德大善,於世間有大聲望的生靈的特權。千年萬歲之後,不管或藏或否,世人或許記得秦皇,可又有誰知曉,那帝座之下,累累白骨,曾經為那功業而做出貢獻的普通人呢?
記得疆、午這些微不起眼的人名?
“陛下在,大秦便在,不是嗎?”
章邯輕笑,以言語反問過李斯。問出那分明是於彼此內心中,分明是早便已經有了答案的問題。
那存在於地面之上的、屬於驪山皇陵的那部分或許有那麽一日,終將被開啟。屆時現身在這世間流傳在世人印象裏的,又何止是那秦皇?是那所謂之帝王將相?
千人千面,於那某一個角落,在那某些方面,說是君王的心血來潮也好異想天開也罷,終是有什麽並不曾叫那帝王所忘記的。於是你便會發現,故人從未遠去,而是存在於此世之間,在這片土地之上一代又一代被傳承。
八百年前的是秦人,是將帝國鑄就了的黔首與生民,八百年之後的......
不管嬴政承認與否,一切卻又似乎是相同且沒有過多的分別的。於是大秦,大唐,鹹陽,長安。這鐵血且強硬的,本應當放任內心陰暗滋長的帝王選擇的,竟是一條恍若走鋼絲一般,合乎陰陽的道路。
當然這重要又不重要,世人同樣無法弄清楚這帝王是否邀買人心,抑或是將記憶力強悍到對每一個俑人,抑或者說其在生之時事跡與面目等種種俱是熟悉的地步。只是秦一統六合之前及之後的時間中,事無大小,這帝王卻又是切切實實過問了的。
嬴政自不可能亦不會認為自己是什麽大公無私的帶善人,大明宮中搖曳的燭火之下,君王話語回蕩,不過是平靜將那秦人殉葬之俑人講述。並不曾含有那個中之意義與自身某些想法等種種。
然後開口,仿佛是輕描淡寫,又好似是漫不經心一般說出言語道:
“朕自是沒有將那驪山皇陵挖掘的癖好,而使那些現身在世間同樣並不適宜。所以,”
以手指過那叫李治握在手中的木雕小人,嬴政開口,好似是帶了幾分戲謔道:
“權作是靜心之舉。”
???!!!
啊這。
“您不是很忙嗎?”
又如何會有空閑,玩這樣的手工活,培養這樣的愛好?
李治無言,不理解並且大為震撼。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有那麽一瞬間,這尚且稚嫩的大唐皇子其實很難想清楚,嬴政那看似簡單的話語中所潛藏的含義。又或者說尚未曾經歷過衰老的少年是無法同那些求長生者共情,更無法真正理解死亡所代表的究竟是什麽的。
所以究其內心,只能夠簡單粗暴的將一切同那八百年前的帝王求長生而不得的種種遺憾聯系起來,做出解讀。
明顯便偏離了軌道的解讀。
但這一切又同秦皇口中的俑人、同這帝王親手所雕刻的木雕小人之間有何關系呢?
不過是以念頭轉過,這少年卻又分明是極清楚和明白,並非是這樣的,更非是自己所想的那般簡單。那這卻又究竟是怎樣的?
或許是這再是隱忍老成不過的少年面上的疑惑實在是過於明顯,又或許是在那不知不覺中,嬴政同樣受到了原身記憶的影響。看似冷硬的面容之下,並沒有想象中的將人拒之於千裏之外。
嬴政開口,以指點過虛空,似是在以指為筆,勾勒和臨摹。
本屬於原身的面容同樣在變得模糊和悠遠,好似是被那香爐裏升騰而起的青煙迷霧所遮掩,又好似是有時光歲月的長河降臨,將嬴政及李治帶到那過往的、八百年前的過往中。
“周共主天下八百載,春秋和戰國。禮崩樂壞列國伐交頻頻,自然是有很多被禁止的東西又卷土重來了的。便如同人殉。”
俑的本意便是人殉,人殉這一流傳自古老社會的習俗究竟是何時死灰覆燃尚不好說,只不過秦自秦獻公之時,卻又是將其廢止了的。當人殉漸漸淡出視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專有名詞。
食利者如秦皇,那將神州大地上最至高與集中不過權柄鑄就在一身的嬴政,自不會認為自己是什麽悲天憫人之輩。更不屑於因此而套上一層道德仁義的枷鎖,為民請命的外殼。
又或者說這君王骨子裏其實是受法家逐利思想所影響的,這天下與眾生甚至是自己,俱是工具,是機器,是本應當沒有過多喜怒與哀樂的,將目標達成的一環。
這同人性並不相符合,但——
“陛下使人建造俑人最初始的目的,除了遵循舊俗,以陶土燒制的俑人代替活人殉葬以外。更重要的,當然是......”
是什麽呢?那是冥土慘白的月色之下,終是再見面的李斯、章邯在那閑暇之餘碰頭,將過往提及,話語停頓,好似是發出幽幽的感嘆。
秦亡之後那太史公的記載也好,嬴政口中所說到的言語也罷,自是不曾告訴李治,在那驪山皇陵之下究竟存在著多少陪葬品,存在著何等樣規模的、做為始皇帝陪葬的俑人的。
從那尚未曾佚失的、只言片語的記載裏,你或許可以看到、可以知曉在那地宮皇陵之內,具有著長明不滅的燈燭,存在著大量水銀澆築而成的日月與星辰,潛藏著天下、六國王室上百年的積累。但......
誰又能知曉,那驪山皇陵之下,沈睡在那泥土之下的從來便不是百具、千具,而是......是昔日大秦橫掃天下之鐵騎,是大秦軍功爵制之下,那立下汗馬功勞的,普通且平凡卻又並不平凡的一個個秦人之樣貌與形態留存。是......
“生前死後,都是在追隨著陛下的,不是嗎?”
秦皇的意難猜卻又沒有想象中的難猜,舍去想要求長生,想要十世百世而至千萬世,抑或是此去泉臺召舊部,於亡者的國度中再起一番風雲將所有的一切落在自己掌控等虛無縹緲的目標以外。
那一個又一個形神兼備色彩鮮明的、被埋藏在驪山皇陵之下的俑人,又何嘗不是一種銘刻與紀念?
青史無言,或許會被漫長的時光歲月所潛藏和掩埋,甚至是扭曲和篡奪。然而在那無數個千年之後,終是會有什麽從泥土裏透出,於天光之下帶給世人以震撼。
“人的一生中有三次死亡。”
當十殿閻君叫嬴政收服,當古老的陰魂於秦皇的召喚之下再歸來,當紛繁錯雜卻又浩如煙海的冥府典籍、記載、卷軸等種種俱是被大秦的文官們掌握。蒙毅以手扶了額,從那如山一般的紙片中擡頭,卻是由此而發出沒有任何來由的感嘆。
重於泰山也好輕若鴻毛也罷,生與死從來便是世間的凡人們所無法逃脫和逃避的議題。而當蒙毅在八百年後再歸來,接觸到有關地府的種種以後,不管這地府的閻君、判官、陰神們究竟是怎樣的屍位素餐抑或者平白將位置占據。
聰穎且頗具智慧與理解能力如蒙毅,卻又是能夠從中體會與領悟到不一樣的感想及感悟的。
第一次死亡,是軀體的死亡。呼吸消逝心臟不再跳動,生命的跡象與特征停止。靈魂同肉身相分離。
第二次死亡,是你死亡的消息被傳出,世人知曉了你不再人世的事實。是社會層面的死亡。
“所以你不難看到,有人死了,卻不知道自己死了,仍留存在世間,一切如常,恰如同在生之時。直至眼前的迷霧被揭開,自身死亡的真相被叫破。”
蒙毅如是言,於姚賈等望過來的目光之下給出定義,做出解讀。手中紙張揚起,所記載的,恰是曾在凡塵間發生的一則趣聞,被記載陰間的文書中。做為記錄。
講述的正是那南北朝之際,神州陸沈魑魅魍魎並出,妖魔四起,諸多種種神奇詭異之事件生出。其中有一項,便是有旅者外出歸來,行走坐臥,同家人相處間同過往並沒有任何不同。
只除了其人似乎生出了奇異的病癥,變得畏光等種種。當然,縱使其家人心中奇怪,卻似乎並不能造成太多的影響。
直至有同鄉歸來,道是其人早便已經被盜賊所殺,死在外間。
於是那一刻,原本鮮活的□□在一瞬間變得腐朽蒼老直至風化,本是同生人無異的旅者在最後時刻、在眾人目光之下發出如夢初醒一般嘔啞嘲哳的言語與輕嘆。
“原來我早便已經死了啊。”
這便是人的第二次死亡,是你自己、是你身邊的人,意識到你終是死亡。至於那第三次死亡,則是所有的典籍、文字、記載與痕跡被銷毀,你於世人、於周遭人的印象中,徹底消失。
被完全徹底的、叫這世界所遺忘。
所以就某種程度上而言,縱使這並非是一個仙神顯世具有著諸多種種神通術法的時代,可只要你的名在被傳誦,你的事跡在被流傳,那麽你便不會迎來最後的、徹底的死亡。
獲得某種意義上的長生。但那似乎是帝王將相,是那些聖人、大德大善,於世間有大聲望的生靈的特權。千年萬歲之後,不管或藏或否,世人或許記得秦皇,可又有誰知曉,那帝座之下,累累白骨,曾經為那功業而做出貢獻的普通人呢?
記得疆、午這些微不起眼的人名?
“陛下在,大秦便在,不是嗎?”
章邯輕笑,以言語反問過李斯。問出那分明是於彼此內心中,分明是早便已經有了答案的問題。
那存在於地面之上的、屬於驪山皇陵的那部分或許有那麽一日,終將被開啟。屆時現身在這世間流傳在世人印象裏的,又何止是那秦皇?是那所謂之帝王將相?
千人千面,於那某一個角落,在那某些方面,說是君王的心血來潮也好異想天開也罷,終是有什麽並不曾叫那帝王所忘記的。於是你便會發現,故人從未遠去,而是存在於此世之間,在這片土地之上一代又一代被傳承。
八百年前的是秦人,是將帝國鑄就了的黔首與生民,八百年之後的......
不管嬴政承認與否,一切卻又似乎是相同且沒有過多的分別的。於是大秦,大唐,鹹陽,長安。這鐵血且強硬的,本應當放任內心陰暗滋長的帝王選擇的,竟是一條恍若走鋼絲一般,合乎陰陽的道路。
當然這重要又不重要,世人同樣無法弄清楚這帝王是否邀買人心,抑或是將記憶力強悍到對每一個俑人,抑或者說其在生之時事跡與面目等種種俱是熟悉的地步。只是秦一統六合之前及之後的時間中,事無大小,這帝王卻又是切切實實過問了的。
嬴政自不可能亦不會認為自己是什麽大公無私的帶善人,大明宮中搖曳的燭火之下,君王話語回蕩,不過是平靜將那秦人殉葬之俑人講述。並不曾含有那個中之意義與自身某些想法等種種。
然後開口,仿佛是輕描淡寫,又好似是漫不經心一般說出言語道:
“朕自是沒有將那驪山皇陵挖掘的癖好,而使那些現身在世間同樣並不適宜。所以,”
以手指過那叫李治握在手中的木雕小人,嬴政開口,好似是帶了幾分戲謔道:
“權作是靜心之舉。”
???!!!
啊這。
“您不是很忙嗎?”
又如何會有空閑,玩這樣的手工活,培養這樣的愛好?
李治無言,不理解並且大為震撼。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