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 相互扶持的第三十六天
關燈
小
中
大
163 相互扶持的第三十六天
◎在他一封又一封相思露骨的書信中◎
“怎麽了?”姜蓉好笑地回應崔恒的目光。
“你心中是如何想的?”崔恒輕聲問道。
“我?”姜蓉一怔,她是如何想的,她很早之前就想四處看看,可是她那時地位不穩,孩子太小,仇家未明。
她身上還有作為妻子,母親,主母的責任,她不能再像十幾歲一樣,肆無忌憚,不顧身上的責任一走了之。
“我。”
“說真心話,夫人。”崔恒打斷她。
姜蓉無奈輕嘆,她看向崔恒,笑道:“若是可以,我自是想萬事不管,走遍名山大川,覽盡各地水色山光,風土人情。”
崔恒沈默半晌,片刻後,他正視姜蓉:“那,想去便去罷。”
“什麽?”姜蓉的手僵在半空。
崔恒俯身為她理了理鬢發,溫聲道:“想去便去,只是你們需多帶些人馬,否則我在汴京難以心安。”
“修年。”姜蓉遲疑著握緊他的手。
“家中的事你無需擔心,那些管事們也還算老實,有些小事的決策,咱們就先讓管家和周嬤嬤他們代勞一段時日,若實在不決,前面還有我呢。”
就這樣,崔恒低聲閑聊中,將此事拍板。
昭哥兒也沒料他爹竟這樣豁達,看著爹娘依依不舍,竊竊低語,他識相地放低腳步,轉身出門將房門合上。
接下來的日子,姜蓉只覺身處夢中。
崔恒主動攬起她和昭哥兒出門遠游的準備事宜,她則安心打理鋪子,四處探訪親友。
這日,姜蓉備好給胡娘子的添妝,又約上幹娘共同上門拜訪。
在與幹娘的閑聊之中,姜蓉聽幹娘再度感慨,道她與八郎長相有些相似,她是當局者迷,難以察覺,可這樣的話,幹娘好似不止說了一次,莫非是真的有幾分相似?
她就隨口笑言那是她沒見到胡娘子,與她更像呢。
尋找丟失的盧安筠乃是崔氏心中多年夙願,聽姜蓉這樣一說,她除了有些好奇外,亦不想錯過這個可能的機會。
雖心知不大可能,但她仍備上賀儀,隨著姜蓉一同去了沈家郊外別院。
再過幾日,胡娘子就從這兒出嫁,她們的添妝,自也是送到這裏。
一見胡娘子,崔氏便難以遏制臉上的驚愕之色,她失神地攬住姜蓉胳膊,怔怔聽著兩人交談。
“盧夫人安。”胡娘子聽完姜蓉介紹,笑著與崔氏請安。
“安。”崔氏瞬間回神,她目不轉睛地盯著胡娘子,回道,“好孩子,我冒昧來訪,還請你勿要介意。”
胡娘子爽朗一笑,雙手接過崔氏遞來賀儀:“夫人說的哪裏話,您來這便是看得起我,我高興還來不及。”
“好,好。”崔氏笑著點頭,隨即不再作聲。
她默默地聽著兩人聊最近的近況,聽聞沈家如今對她改觀,她心中便歡喜。
聽她憂愁太後想讓孩子常住宮中,她也不禁隨她而心生憂慮。
雖未確認,但崔氏心中就不自覺與她心生親近。
待兩人聊完,臨走前,崔氏方小心道明來意。
“胡娘子,不知你娘家如今還有哪些人?”
胡平安雖是出身鄉野,但她並不傻,看著這突然出現一臉慈愛的夫人,她的心中也隱隱生出一股預感,這位夫人,今日到來的目的就是在此。
“我也不知自己有無家人,我幼時被我爺撿到,他靠著織鬥笠涼席養我長大。”
聽她這樣一說,崔氏的聲音也不禁顫抖起來,連帶著挽住姜蓉的手也不自覺用力。
長得這樣像,年紀也相仿,莫不真是她的安筠吧?
“那你的名字?”崔氏咽了咽口水,一臉緊張地看向她。
胡平安這才確認,這位盧夫人怕是在找什麽人,找到她身上來了,但她不提,她也不可直接問,是以只得規矩答道:“我的名字是爺爺取的。”
崔氏眼神一暗,並未吱聲,只是聽她繼續講來。
“我父親靠打漁為生,可他壯年便死在風浪之中,我爺只希望我平平安安長大,勿要學我爹為求財冒險,遂給我取名平安。”
崔氏顫抖的手逐漸平息,她心中失落,只覺剛剛騰起的濃濃希冀霎時被一桶冰水澆滅。
她本以為,本以為是有人將她送養。
也是,那些人既拐了她,又怎會保留她身上的物件呢。
胡平安自是沒錯過這位夫人的神色變化,她笑了笑繼續道:“聽我爺說起來我這名字由來,我才知是因他在我身上的裏衣裏發現一字,這才取的這名呢。”
“果真?”這可真是山重水覆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崔氏顫聲問道:“你那衣服上是何字,衣服可還在?”
“安字。”
崔氏霎時如遭雷劈,連帶著胡娘子後面那句:“正巧與平安兩字對上,我爺說也是我倆的緣分。”也模糊不清,聽不真切了。
“幹娘,小心。”姜蓉趕忙扶住她。
胡娘子見狀忙請兩人坐下歇息片刻,崔氏坐下後只擺擺手,示意兩人勿要憂心。
“我有一小娘子,曾於二十多年前走失,她名安筠,胡娘子,你那件小時的裏衣可還在?”
隨崔氏從沈家別院出來,姜蓉只衷心替她們高興。
胡娘子母家根基薄弱,在這偌大的汴京,可以說她除了沈玉明的憐愛外再無甚支撐。
若她真是幹娘親女,有了扶持與退路不說,幹娘也可一了多年夙願。
真好,姜蓉喃喃想道。
只可惜,胡娘子那件衣物留在了江寧府老家,這一來一回,也得月餘,怕是趕不上她的婚事了。
處理好手中的其他雜務,姜蓉又在年前見了幾位故人。
夏師傅如今在她的糕點鋪子做得風生水起,夏長生有了銀錢買藥滋補,如今看著倒是與常人無異。
只是夏師傅與她私下抱怨,道這孩子如今哪裏都好,就是不願成親,他愁得頭發都白了。
這男女之情,姜蓉也無法插手,只得安慰他婚姻之事,緣分天定,說不定哪日他便開了竅,帶個美嬌娘回家。
夏師傅也知這事難為,只是一笑而過,隨後同她探討起鋪子新出的糕點來。
李夫子如今年紀上來,也不再四處游歷,買了兩個下人,尋了個幽靜小院定居在汴京郊外。聽得姜蓉年後出行計劃,她興致勃勃地翻出自己歷年游玩所留游記說要送給姜蓉。
夫子親手所記手劄,姜蓉自是萬分珍重。
看出夫子目中的不舍之意,姜蓉回家抄了兩份後,又派人將手稿與一份謄抄版還與夫子。
等過完姜蓉生辰,這一年很快又至年底,等開了春,她與昭哥兒便要啟程游歷了。
這為數不多的夫妻相處的日子,兩人自都萬分珍惜。
白日裏,兩人賞景,論詩,說說兒子的趣事。
到了晚間,也不必多言,自有一番繾綣纏綿,你儂我儂。
姜蓉明顯察覺,崔恒比之前更粘人了。
是了,就是粘人。
她覺得昭哥兒的撒嬌本領,應是來源他那裏了。
臨走前,姜蓉再攜兒子去王家探望外祖。
他老人家倒是精神得很,只是嘆一句年歲上來了,再無法隨他們奔波啰。
他叮囑昭t哥兒,路上遇見有趣見聞,可得與曾祖及時通信,他也好知曉他們都見過,玩過什麽。
“嗯。”昭哥兒點點頭,眼眶卻已通紅。
這一瞬,他突然不想外出,不想離別。
他舍不得曾祖,舍不得爹,也舍不得賽虎。
昭哥兒沈默著流了淚,他撲進老爺子懷中,如同幼時一般嚶嚶抽泣。
但他明白,他的長大,長輩們的老去,都是他無法阻擋的車輪。
滾燙的眼淚很快浸濕老爺子的衣衫,老爺子一向嬌慣他,這會自是不會批評幾句言行無狀,不拘禮法之類的話語,他輕輕地拍了拍他的背,靜享這見一面少一面的相處時光。
姜蓉在一旁也看紅了眼,老爺子對他們後輩,可稱得上盡心竭力,慈愛有加。
人生路上,有這樣和藹盡責的長輩曾經同行,她想是他們的幸運。
便是再不舍,時間也悄然來到臨行前夜。
這一夜,兩人不再如往常親密,只是靜靜躺在床上,相顧無言。
良久,崔恒翻身,他伸手攬住姜蓉,將她擁入懷中。
“夫人。”
姜蓉柔聲應和。
“路上要註意安全,勿要輕信陌生人。你與兒子到了哪裏,也要記得及時與我報信。”
“好。”姜蓉突然也生出幾分不舍。
兩人成婚多年,這是第一次分別這樣久,久到,她都不知具體何時歸來。
崔恒一貫寡言,今日倒一反常態,在她耳邊絮絮叨叨。
姜蓉聽著他的殷殷囑咐,只是連連應好。
等崔恒聲音停下,她方接著道:“修年。”
“嗯?”
“你在家也要好生照顧自己,公務固然重要,但你對我和兒子而言,更重要。”
“記得按時吃飯歇息,勿要熬夜,勿要一饑兩飽。”
“也勿要出去眠花宿柳。”
聽著前面,崔恒本還心中感動,當聽到後面這句拈酸吃醋的話語時,他心中的愁緒霎時消弭,啞然失笑。
“好,都是夫人的。”他的聲音放柔,帶著絲不自覺的寵溺,只是這動作,卻不似他言語這般老實。
“呸呸呸,做什麽呢。”姜蓉甩開他作亂的手,借著夜色的遮掩消散臉頰的熱意。
崔恒輕聲悶笑,貼近她耳邊低語。
窗外夜色空明,月明風清,夫妻倆的竊竊私語透過支開的窗扉,穿過重重樹影,隨著這縷清風悠悠飄散在空中。
姜蓉與昭哥兒所到的一站是延安府,母子倆先是拜訪了範相與沈原,代崔恒送上謝禮後,兩人又去游覽了延安府的名山大川與歷史古跡。
延安府歷史厚重,底蘊深厚,曾是多朝古都,各朝留下的名勝古跡不勝枚舉,兩人玩得樂不思蜀,在這邊逗留好一段時日。
每至一勝景,他們便各自寫上書信寄回家中。
母子倆都是第一次與崔恒分別如此之久,這寄回家的家信也是厚厚一封,承載著兩人的各路見聞與日常閑語。
之前崔恒在身邊時,姜蓉總覺得有他沒他好似沒太大區別,但真的分別這樣久,她又不禁有些想他。
是的,她想,她有些想他。
想他離別前的隱忍叮嚀,想他數年如一日潤物細無聲的陪伴。
姜蓉躺在床上,望著漆黑的屋頂出神,崔恒現在,在做什麽呢?
後面兩人又輾轉向西,前往慶州。
到了慶州,姜蓉只覺一切都這樣熟悉又溫馨。她曾在這裏生下兒子,也曾在雪地裏刨出崔恒。
母子倆看了繡坊,暗訪了她的幾家鋪子,一路輾轉至他們家以前居住的地方,隔著高墻,兩人終究是未曾進去,這裏,是別人的家了。
臨走前,他們又去了慈幼局。
繼任的那位大人果然恪守承諾,留下了慈幼局和榷署,有了商稅的支撐,慈幼局這幾年發展很快。
聽當地人說,他們許多孩子都考上了童生,秀才。
說起慈幼局之事,當地百姓不由對著母子倆誇讚起之前的崔大人與崔夫人。
聽著他們誇得唾沫橫飛,講得頭頭是道,昭哥兒一張小臉笑開了花。
他操著剛學的幾句當地方言吹捧起那幾位村民,這就惹得他們心中愈發暢快,接連對昭哥兒吐露出許多往事。
等母子倆從慈幼局離開,昭哥兒方拉著娘的手讚道:“娘,你和爹這樣厲害,為百姓做了這樣多好事呀。”
姜蓉好笑地刮了刮他鼻子,笑問:“是呀,當時你還如同個小大人般,勸那些百姓莫要哭呢。”
“你可還記得?”
昭哥兒咧著一口白牙,笑道:“兒記得。”很小的事,他都有印象,那一年隨爹娘回京,路上百姓夾道相送的盛景,自是銘刻在他心中。
待母子倆來到靖州,幾位舅舅早已在城門前相迎。
這也是時隔多年,姜蓉再一次見到自己母家的親人。
她長大了,他們都老了,舅舅們的發間已然出現花白銀絲。
送上見面禮,幾位舅母並表兄弟姊妹直呼她太過客氣,姜蓉只是笑意盈盈,請她們勿要拘禮,就當她是普通親人。
這些年,姜蓉與大舅家走得頗近,有大舅的陪同,她也算自在許多。
姜蓉隨著親人們參觀了下她娘未出嫁時的閨房,又帶著昭哥兒去了外祖父外祖母墳塋處掃墓敬香。
母子倆隨舅舅跪拜在墳前,聽舅舅們悲愴地替她解釋,祈願,姜蓉也不由淚眼婆娑。
相聚的時光終究是短暫的。
這次行程兩人並未預留太多時間,在舅舅家住上一月,兩人在深秋時節趕回青州。
一至青州,昭哥兒就仿佛魚兒見了水,楞是先拉著娘親吃了頓他念叨多時的八寶炙鴨,嘴中直呼,還是這個好吃,汴京的不是這個味。
姜蓉好笑地喊來翠綺,不多時,八寶炙鴨的方子便送到了兩人手中。
“娘!”昭哥兒瞪大眼,喃喃道,“何必如此破費。”
“怎算破費,我兒想吃的,只要娘可做到,便是花上萬貫也值得。”姜蓉溫柔刮了刮他鼻尖。
“娘真好。”昭哥兒喜滋滋地打量了這張秘方,也就坦然接下。
自從知曉家中富貴後,昭哥兒也逐漸摒棄以前摳搜的想法,花起錢來愈發自信淡然。
看著兒子的變化,姜蓉心中滿意,她攢下這麽多錢,就是想讓兒子以後開開心心,生活順暢。如今孩子陽光開朗,正合她心意。
只要他莫長歪,她便保他一生富貴延綿。
從腳店出來,兩人一路往書院飛奔而去。
如今書院的食堂依舊是李嬸莫嬸她們在幫忙,只是這主廚換了人。看學子們的精氣神,姜蓉覺得他們最近夥食應當還好。
再見山長與夫子們,昭哥兒喜不自勝。
迷迷糊糊中連山長他們提出的在此地游學數月的要求,也一股腦應了下來。
昭哥兒是開心了,只可憐了他爹,每日回家面對的便是一室冷清,他日盼夜盼,好不容易盼到母子倆去到青州,誰知他們竟要久住?
自收到這個消息後,崔恒在信中一改往日清冷模樣,也會在字裏行間藏頭露尾寫上幾句纏綿悱惻的相思詩詞。
言下之意,不外乎請她早些歸家。
看他這別別扭扭的模樣,姜蓉看到信時,笑不可抑。
這人吶,果真是遠香近臭,離家久了,看著信紙上被她詬病多年的那句夫人,如今也帶上幾分甜蜜來。
回到姜家小院,院子被人打理得很好。
竈房外依舊整整齊齊地堆放著崔恒為過冬準備的柴火,院中的菜畦裏井然有序地種著些脆生生的小青菜,之前她與崔恒栽種的那兩棵木芙蓉,如今也長到人高,只可惜臨近深秋,花期剛敗。
聽得姜家小院的動靜,許多村民紛紛攜禮上門拜訪。
姜蓉自是笑著接過,一一回了禮。
她帶著昭哥兒去了趟堂伯家,之前不眠山一案,不少證據是由他這邊提供,他也算有功。
前世之過,今生之功,她覺得一碼歸一碼。
姜蓉應了之前的承諾,除了給他好處外,也繼續捐錢給族學,供村中孩子讀書識字。
在青州的日子,姜蓉只覺逍遙自在。
昭哥兒去書院的日子,她便在村中閑逛。
每日天光拂曉,她便開門讓人送兒子去書院。
她則走到村頭槐樹下,看著婦人娘子們在溪邊捶打衣物,順道聊聊村中新生的八卦。
待再過一會,許多農人便扛著農具走在村道上。
他們或是去田裏,或是去園中,有那勤快的便上山采摘種植的蜜橘。
姜蓉看著農人們燒稻堆肥,拉牛耕田,菜園除草,一日日,忙不停歇。
也看到了青州的第一場大雪,看到了他們常去的小溪被冰雪凍住,裏面的魚兒都不見了蹤影。
傍晚,絢麗的彩霞布滿西邊的天空。
族學散學的幼童們背著書包嘰嘰喳喳朝家跑去,寂靜的村子突然熱鬧起來,各家煙囪陸續冒出夾帶著飯菜香味的縷縷炊煙。
遠山如墨,入目一片蒼青。
姜蓉站在門前的鄉間小路上,等著她的昭哥兒飛奔歸家。
這樣的生活,寧靜又美好。
只可惜,崔恒未在,她突然覺得眼前歲t月靜好美景也索然失味起來。
汴京的崔恒自是知曉夫人兒子今年過年怕是回不了,在他一封又一封相思露骨的書信中。
姜蓉終究還是給了他個準確的回信,定於明年春末啟程回汴京。
再見崔恒,已是次年夏日。
聽得官道上噠噠的馬蹄聲,姜蓉撩開車簾,朝外望去。
就見崔恒一襲玄衣端坐於高頭白馬之上,察覺窺伺視線,他輕籲一聲,拉了拉馬韁。
待確認馬車中就是他要等的人,他清冷的眸光霎時冰雪消融,閃爍出耀眼亮光。
他傾身朝馬車伸出右手,溫聲喚道:“夫人,歸家吧!”
今日的天算不上晴好,天上烏雲低垂,狂風嗚咽,官道兩旁的枝葉被大風吹得簌簌作響,但姜蓉依舊可從四周嘈雜的聲響中捕捉到他清朗的聲線。
她抿唇一笑,朝他輕輕頷首。
【作者有話說】
本來想周末趕一趕,完結本文,可惜頭痛痛了兩天,每天昏沈+昏睡,壓根碼不了幾個字。
如果不喜歡看男女主老去的場景就請留步於此,視為在這裏完結。
勿謂言之不預哦!
後面還會有幾章,盡量加油更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在他一封又一封相思露骨的書信中◎
“怎麽了?”姜蓉好笑地回應崔恒的目光。
“你心中是如何想的?”崔恒輕聲問道。
“我?”姜蓉一怔,她是如何想的,她很早之前就想四處看看,可是她那時地位不穩,孩子太小,仇家未明。
她身上還有作為妻子,母親,主母的責任,她不能再像十幾歲一樣,肆無忌憚,不顧身上的責任一走了之。
“我。”
“說真心話,夫人。”崔恒打斷她。
姜蓉無奈輕嘆,她看向崔恒,笑道:“若是可以,我自是想萬事不管,走遍名山大川,覽盡各地水色山光,風土人情。”
崔恒沈默半晌,片刻後,他正視姜蓉:“那,想去便去罷。”
“什麽?”姜蓉的手僵在半空。
崔恒俯身為她理了理鬢發,溫聲道:“想去便去,只是你們需多帶些人馬,否則我在汴京難以心安。”
“修年。”姜蓉遲疑著握緊他的手。
“家中的事你無需擔心,那些管事們也還算老實,有些小事的決策,咱們就先讓管家和周嬤嬤他們代勞一段時日,若實在不決,前面還有我呢。”
就這樣,崔恒低聲閑聊中,將此事拍板。
昭哥兒也沒料他爹竟這樣豁達,看著爹娘依依不舍,竊竊低語,他識相地放低腳步,轉身出門將房門合上。
接下來的日子,姜蓉只覺身處夢中。
崔恒主動攬起她和昭哥兒出門遠游的準備事宜,她則安心打理鋪子,四處探訪親友。
這日,姜蓉備好給胡娘子的添妝,又約上幹娘共同上門拜訪。
在與幹娘的閑聊之中,姜蓉聽幹娘再度感慨,道她與八郎長相有些相似,她是當局者迷,難以察覺,可這樣的話,幹娘好似不止說了一次,莫非是真的有幾分相似?
她就隨口笑言那是她沒見到胡娘子,與她更像呢。
尋找丟失的盧安筠乃是崔氏心中多年夙願,聽姜蓉這樣一說,她除了有些好奇外,亦不想錯過這個可能的機會。
雖心知不大可能,但她仍備上賀儀,隨著姜蓉一同去了沈家郊外別院。
再過幾日,胡娘子就從這兒出嫁,她們的添妝,自也是送到這裏。
一見胡娘子,崔氏便難以遏制臉上的驚愕之色,她失神地攬住姜蓉胳膊,怔怔聽著兩人交談。
“盧夫人安。”胡娘子聽完姜蓉介紹,笑著與崔氏請安。
“安。”崔氏瞬間回神,她目不轉睛地盯著胡娘子,回道,“好孩子,我冒昧來訪,還請你勿要介意。”
胡娘子爽朗一笑,雙手接過崔氏遞來賀儀:“夫人說的哪裏話,您來這便是看得起我,我高興還來不及。”
“好,好。”崔氏笑著點頭,隨即不再作聲。
她默默地聽著兩人聊最近的近況,聽聞沈家如今對她改觀,她心中便歡喜。
聽她憂愁太後想讓孩子常住宮中,她也不禁隨她而心生憂慮。
雖未確認,但崔氏心中就不自覺與她心生親近。
待兩人聊完,臨走前,崔氏方小心道明來意。
“胡娘子,不知你娘家如今還有哪些人?”
胡平安雖是出身鄉野,但她並不傻,看著這突然出現一臉慈愛的夫人,她的心中也隱隱生出一股預感,這位夫人,今日到來的目的就是在此。
“我也不知自己有無家人,我幼時被我爺撿到,他靠著織鬥笠涼席養我長大。”
聽她這樣一說,崔氏的聲音也不禁顫抖起來,連帶著挽住姜蓉的手也不自覺用力。
長得這樣像,年紀也相仿,莫不真是她的安筠吧?
“那你的名字?”崔氏咽了咽口水,一臉緊張地看向她。
胡平安這才確認,這位盧夫人怕是在找什麽人,找到她身上來了,但她不提,她也不可直接問,是以只得規矩答道:“我的名字是爺爺取的。”
崔氏眼神一暗,並未吱聲,只是聽她繼續講來。
“我父親靠打漁為生,可他壯年便死在風浪之中,我爺只希望我平平安安長大,勿要學我爹為求財冒險,遂給我取名平安。”
崔氏顫抖的手逐漸平息,她心中失落,只覺剛剛騰起的濃濃希冀霎時被一桶冰水澆滅。
她本以為,本以為是有人將她送養。
也是,那些人既拐了她,又怎會保留她身上的物件呢。
胡平安自是沒錯過這位夫人的神色變化,她笑了笑繼續道:“聽我爺說起來我這名字由來,我才知是因他在我身上的裏衣裏發現一字,這才取的這名呢。”
“果真?”這可真是山重水覆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崔氏顫聲問道:“你那衣服上是何字,衣服可還在?”
“安字。”
崔氏霎時如遭雷劈,連帶著胡娘子後面那句:“正巧與平安兩字對上,我爺說也是我倆的緣分。”也模糊不清,聽不真切了。
“幹娘,小心。”姜蓉趕忙扶住她。
胡娘子見狀忙請兩人坐下歇息片刻,崔氏坐下後只擺擺手,示意兩人勿要憂心。
“我有一小娘子,曾於二十多年前走失,她名安筠,胡娘子,你那件小時的裏衣可還在?”
隨崔氏從沈家別院出來,姜蓉只衷心替她們高興。
胡娘子母家根基薄弱,在這偌大的汴京,可以說她除了沈玉明的憐愛外再無甚支撐。
若她真是幹娘親女,有了扶持與退路不說,幹娘也可一了多年夙願。
真好,姜蓉喃喃想道。
只可惜,胡娘子那件衣物留在了江寧府老家,這一來一回,也得月餘,怕是趕不上她的婚事了。
處理好手中的其他雜務,姜蓉又在年前見了幾位故人。
夏師傅如今在她的糕點鋪子做得風生水起,夏長生有了銀錢買藥滋補,如今看著倒是與常人無異。
只是夏師傅與她私下抱怨,道這孩子如今哪裏都好,就是不願成親,他愁得頭發都白了。
這男女之情,姜蓉也無法插手,只得安慰他婚姻之事,緣分天定,說不定哪日他便開了竅,帶個美嬌娘回家。
夏師傅也知這事難為,只是一笑而過,隨後同她探討起鋪子新出的糕點來。
李夫子如今年紀上來,也不再四處游歷,買了兩個下人,尋了個幽靜小院定居在汴京郊外。聽得姜蓉年後出行計劃,她興致勃勃地翻出自己歷年游玩所留游記說要送給姜蓉。
夫子親手所記手劄,姜蓉自是萬分珍重。
看出夫子目中的不舍之意,姜蓉回家抄了兩份後,又派人將手稿與一份謄抄版還與夫子。
等過完姜蓉生辰,這一年很快又至年底,等開了春,她與昭哥兒便要啟程游歷了。
這為數不多的夫妻相處的日子,兩人自都萬分珍惜。
白日裏,兩人賞景,論詩,說說兒子的趣事。
到了晚間,也不必多言,自有一番繾綣纏綿,你儂我儂。
姜蓉明顯察覺,崔恒比之前更粘人了。
是了,就是粘人。
她覺得昭哥兒的撒嬌本領,應是來源他那裏了。
臨走前,姜蓉再攜兒子去王家探望外祖。
他老人家倒是精神得很,只是嘆一句年歲上來了,再無法隨他們奔波啰。
他叮囑昭t哥兒,路上遇見有趣見聞,可得與曾祖及時通信,他也好知曉他們都見過,玩過什麽。
“嗯。”昭哥兒點點頭,眼眶卻已通紅。
這一瞬,他突然不想外出,不想離別。
他舍不得曾祖,舍不得爹,也舍不得賽虎。
昭哥兒沈默著流了淚,他撲進老爺子懷中,如同幼時一般嚶嚶抽泣。
但他明白,他的長大,長輩們的老去,都是他無法阻擋的車輪。
滾燙的眼淚很快浸濕老爺子的衣衫,老爺子一向嬌慣他,這會自是不會批評幾句言行無狀,不拘禮法之類的話語,他輕輕地拍了拍他的背,靜享這見一面少一面的相處時光。
姜蓉在一旁也看紅了眼,老爺子對他們後輩,可稱得上盡心竭力,慈愛有加。
人生路上,有這樣和藹盡責的長輩曾經同行,她想是他們的幸運。
便是再不舍,時間也悄然來到臨行前夜。
這一夜,兩人不再如往常親密,只是靜靜躺在床上,相顧無言。
良久,崔恒翻身,他伸手攬住姜蓉,將她擁入懷中。
“夫人。”
姜蓉柔聲應和。
“路上要註意安全,勿要輕信陌生人。你與兒子到了哪裏,也要記得及時與我報信。”
“好。”姜蓉突然也生出幾分不舍。
兩人成婚多年,這是第一次分別這樣久,久到,她都不知具體何時歸來。
崔恒一貫寡言,今日倒一反常態,在她耳邊絮絮叨叨。
姜蓉聽著他的殷殷囑咐,只是連連應好。
等崔恒聲音停下,她方接著道:“修年。”
“嗯?”
“你在家也要好生照顧自己,公務固然重要,但你對我和兒子而言,更重要。”
“記得按時吃飯歇息,勿要熬夜,勿要一饑兩飽。”
“也勿要出去眠花宿柳。”
聽著前面,崔恒本還心中感動,當聽到後面這句拈酸吃醋的話語時,他心中的愁緒霎時消弭,啞然失笑。
“好,都是夫人的。”他的聲音放柔,帶著絲不自覺的寵溺,只是這動作,卻不似他言語這般老實。
“呸呸呸,做什麽呢。”姜蓉甩開他作亂的手,借著夜色的遮掩消散臉頰的熱意。
崔恒輕聲悶笑,貼近她耳邊低語。
窗外夜色空明,月明風清,夫妻倆的竊竊私語透過支開的窗扉,穿過重重樹影,隨著這縷清風悠悠飄散在空中。
姜蓉與昭哥兒所到的一站是延安府,母子倆先是拜訪了範相與沈原,代崔恒送上謝禮後,兩人又去游覽了延安府的名山大川與歷史古跡。
延安府歷史厚重,底蘊深厚,曾是多朝古都,各朝留下的名勝古跡不勝枚舉,兩人玩得樂不思蜀,在這邊逗留好一段時日。
每至一勝景,他們便各自寫上書信寄回家中。
母子倆都是第一次與崔恒分別如此之久,這寄回家的家信也是厚厚一封,承載著兩人的各路見聞與日常閑語。
之前崔恒在身邊時,姜蓉總覺得有他沒他好似沒太大區別,但真的分別這樣久,她又不禁有些想他。
是的,她想,她有些想他。
想他離別前的隱忍叮嚀,想他數年如一日潤物細無聲的陪伴。
姜蓉躺在床上,望著漆黑的屋頂出神,崔恒現在,在做什麽呢?
後面兩人又輾轉向西,前往慶州。
到了慶州,姜蓉只覺一切都這樣熟悉又溫馨。她曾在這裏生下兒子,也曾在雪地裏刨出崔恒。
母子倆看了繡坊,暗訪了她的幾家鋪子,一路輾轉至他們家以前居住的地方,隔著高墻,兩人終究是未曾進去,這裏,是別人的家了。
臨走前,他們又去了慈幼局。
繼任的那位大人果然恪守承諾,留下了慈幼局和榷署,有了商稅的支撐,慈幼局這幾年發展很快。
聽當地人說,他們許多孩子都考上了童生,秀才。
說起慈幼局之事,當地百姓不由對著母子倆誇讚起之前的崔大人與崔夫人。
聽著他們誇得唾沫橫飛,講得頭頭是道,昭哥兒一張小臉笑開了花。
他操著剛學的幾句當地方言吹捧起那幾位村民,這就惹得他們心中愈發暢快,接連對昭哥兒吐露出許多往事。
等母子倆從慈幼局離開,昭哥兒方拉著娘的手讚道:“娘,你和爹這樣厲害,為百姓做了這樣多好事呀。”
姜蓉好笑地刮了刮他鼻子,笑問:“是呀,當時你還如同個小大人般,勸那些百姓莫要哭呢。”
“你可還記得?”
昭哥兒咧著一口白牙,笑道:“兒記得。”很小的事,他都有印象,那一年隨爹娘回京,路上百姓夾道相送的盛景,自是銘刻在他心中。
待母子倆來到靖州,幾位舅舅早已在城門前相迎。
這也是時隔多年,姜蓉再一次見到自己母家的親人。
她長大了,他們都老了,舅舅們的發間已然出現花白銀絲。
送上見面禮,幾位舅母並表兄弟姊妹直呼她太過客氣,姜蓉只是笑意盈盈,請她們勿要拘禮,就當她是普通親人。
這些年,姜蓉與大舅家走得頗近,有大舅的陪同,她也算自在許多。
姜蓉隨著親人們參觀了下她娘未出嫁時的閨房,又帶著昭哥兒去了外祖父外祖母墳塋處掃墓敬香。
母子倆隨舅舅跪拜在墳前,聽舅舅們悲愴地替她解釋,祈願,姜蓉也不由淚眼婆娑。
相聚的時光終究是短暫的。
這次行程兩人並未預留太多時間,在舅舅家住上一月,兩人在深秋時節趕回青州。
一至青州,昭哥兒就仿佛魚兒見了水,楞是先拉著娘親吃了頓他念叨多時的八寶炙鴨,嘴中直呼,還是這個好吃,汴京的不是這個味。
姜蓉好笑地喊來翠綺,不多時,八寶炙鴨的方子便送到了兩人手中。
“娘!”昭哥兒瞪大眼,喃喃道,“何必如此破費。”
“怎算破費,我兒想吃的,只要娘可做到,便是花上萬貫也值得。”姜蓉溫柔刮了刮他鼻尖。
“娘真好。”昭哥兒喜滋滋地打量了這張秘方,也就坦然接下。
自從知曉家中富貴後,昭哥兒也逐漸摒棄以前摳搜的想法,花起錢來愈發自信淡然。
看著兒子的變化,姜蓉心中滿意,她攢下這麽多錢,就是想讓兒子以後開開心心,生活順暢。如今孩子陽光開朗,正合她心意。
只要他莫長歪,她便保他一生富貴延綿。
從腳店出來,兩人一路往書院飛奔而去。
如今書院的食堂依舊是李嬸莫嬸她們在幫忙,只是這主廚換了人。看學子們的精氣神,姜蓉覺得他們最近夥食應當還好。
再見山長與夫子們,昭哥兒喜不自勝。
迷迷糊糊中連山長他們提出的在此地游學數月的要求,也一股腦應了下來。
昭哥兒是開心了,只可憐了他爹,每日回家面對的便是一室冷清,他日盼夜盼,好不容易盼到母子倆去到青州,誰知他們竟要久住?
自收到這個消息後,崔恒在信中一改往日清冷模樣,也會在字裏行間藏頭露尾寫上幾句纏綿悱惻的相思詩詞。
言下之意,不外乎請她早些歸家。
看他這別別扭扭的模樣,姜蓉看到信時,笑不可抑。
這人吶,果真是遠香近臭,離家久了,看著信紙上被她詬病多年的那句夫人,如今也帶上幾分甜蜜來。
回到姜家小院,院子被人打理得很好。
竈房外依舊整整齊齊地堆放著崔恒為過冬準備的柴火,院中的菜畦裏井然有序地種著些脆生生的小青菜,之前她與崔恒栽種的那兩棵木芙蓉,如今也長到人高,只可惜臨近深秋,花期剛敗。
聽得姜家小院的動靜,許多村民紛紛攜禮上門拜訪。
姜蓉自是笑著接過,一一回了禮。
她帶著昭哥兒去了趟堂伯家,之前不眠山一案,不少證據是由他這邊提供,他也算有功。
前世之過,今生之功,她覺得一碼歸一碼。
姜蓉應了之前的承諾,除了給他好處外,也繼續捐錢給族學,供村中孩子讀書識字。
在青州的日子,姜蓉只覺逍遙自在。
昭哥兒去書院的日子,她便在村中閑逛。
每日天光拂曉,她便開門讓人送兒子去書院。
她則走到村頭槐樹下,看著婦人娘子們在溪邊捶打衣物,順道聊聊村中新生的八卦。
待再過一會,許多農人便扛著農具走在村道上。
他們或是去田裏,或是去園中,有那勤快的便上山采摘種植的蜜橘。
姜蓉看著農人們燒稻堆肥,拉牛耕田,菜園除草,一日日,忙不停歇。
也看到了青州的第一場大雪,看到了他們常去的小溪被冰雪凍住,裏面的魚兒都不見了蹤影。
傍晚,絢麗的彩霞布滿西邊的天空。
族學散學的幼童們背著書包嘰嘰喳喳朝家跑去,寂靜的村子突然熱鬧起來,各家煙囪陸續冒出夾帶著飯菜香味的縷縷炊煙。
遠山如墨,入目一片蒼青。
姜蓉站在門前的鄉間小路上,等著她的昭哥兒飛奔歸家。
這樣的生活,寧靜又美好。
只可惜,崔恒未在,她突然覺得眼前歲t月靜好美景也索然失味起來。
汴京的崔恒自是知曉夫人兒子今年過年怕是回不了,在他一封又一封相思露骨的書信中。
姜蓉終究還是給了他個準確的回信,定於明年春末啟程回汴京。
再見崔恒,已是次年夏日。
聽得官道上噠噠的馬蹄聲,姜蓉撩開車簾,朝外望去。
就見崔恒一襲玄衣端坐於高頭白馬之上,察覺窺伺視線,他輕籲一聲,拉了拉馬韁。
待確認馬車中就是他要等的人,他清冷的眸光霎時冰雪消融,閃爍出耀眼亮光。
他傾身朝馬車伸出右手,溫聲喚道:“夫人,歸家吧!”
今日的天算不上晴好,天上烏雲低垂,狂風嗚咽,官道兩旁的枝葉被大風吹得簌簌作響,但姜蓉依舊可從四周嘈雜的聲響中捕捉到他清朗的聲線。
她抿唇一笑,朝他輕輕頷首。
【作者有話說】
本來想周末趕一趕,完結本文,可惜頭痛痛了兩天,每天昏沈+昏睡,壓根碼不了幾個字。
如果不喜歡看男女主老去的場景就請留步於此,視為在這裏完結。
勿謂言之不預哦!
後面還會有幾章,盡量加油更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