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117 ? 養娃的第四十天

關燈
117   養娃的第四十天

◎親人◎

崔恒聽見這話,藏在袖中的手不由暗自握緊,他沈吟半晌,正愁該怎樣委婉表功,扭頭卻發現夫人眼中滿含戲謔。

他這才明白夫人這是在捉弄自己。

“夫人明知故問。”崔恒暗舒一口氣,平直的嘴角微微上揚。

心中猜測得到證實,姜蓉也不為難他,她拉著崔恒的手,笑問:“今晚在這留宿?”

聽得姜蓉如此發問,崔恒目的達到,也就矜持頷首。

看他這副驕矜假正經的模樣,姜蓉心中暗笑,隨即靠在他耳邊低聲道:“多謝夫君。”

她這聲音,又低又軟,直吹得崔恒心間酥麻,耳尖泛紅。

成婚幾年,崔恒還是這般不經逗。

崔恒用心關懷於她,她自然也會記這個好。只不過今日除了祭拜她爹娘,她還有別的事要做。

丫鬟們收拾好箱籠後,夫妻倆便帶著昭哥兒踏上了前往不眠山的路。

待馬車行至山腳,一行人便棄車而行,昭哥兒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高大巍峨的青山。

他望了望遠處的青山,又擡頭看了看爹娘,那雙黑葡萄般的大眼睛瞪得圓圓,隨即兩眼亮晶晶地拉了拉姜蓉的手。

“娘,大山。”

“是,我們昭哥兒第一次看見這樣的大山。”姜蓉彎腰笑著回應。昭哥兒喜滋滋地點點頭,他左手牽著爹,右手牽著娘,像頭小牛犢似地飛快地往前跑去。

崔恒要抱他,他也搖頭不讓,嘴裏嘟囔著:“昭哥兒要自己走上去見外祖父外祖母。”

一家人走走停停,終於來到姜蓉父母墳前。

看著眼前長滿荒草的墳堆,姜蓉並未作聲,她蹲身低頭將蠟燭香火插在墳前。

昭哥兒此刻也感受到母親心情不佳,看著他娘將香火插好,他不待爹娘提醒,自個就乖乖在墳前跪下。

看著昭哥兒這小大人的模樣,姜蓉眉眼間的愁緒消散一空,也隨著他跪在一旁。

“爹,娘,不孝女姜蓉今日攜夫君孩兒來拜見您倆。”

說罷,她雙手伏地叩首。

前世今生算起來,她已經好幾十年未見過她爹娘了,她以前總覺得自己無能,不能查清他們去世真相,一直無顏來見他們。

但得了昭哥兒之後,她逐漸明白,她爹娘最想要的估計不是為他們報仇,而是希冀她可以好好活著。

現在她帶著孩子來見他們,仇她會報,日子她也會過好。

“爹,娘,小婿崔家修年,前來拜謁。”崔恒清越的嗓音在姜蓉身畔響起,她與他對視一眼,兩人再度拜首。

昭哥兒見得爹娘叩拜,也有樣學樣,對著墳頭接連叩首。

“這是我們的孩子,官家給他賜名崔元,小名昭哥兒。”姜蓉眼眶通紅,對著爹娘的墳頭嘶啞著聲音介紹兒子。

“他是個乖孩子,小小年紀便已識字背書,很是讓我省心。”

“我夫君......”

“小婿會好好待阿蓉的,請您二老放心。”姜蓉話未說完,崔恒便朗聲接話。

姜蓉愕然轉頭,見到的便是崔恒拘謹忐忑的笑臉。

看他這副楞頭青的模樣,姜蓉朝他輕輕頷首,隨即顫抖著手轉移了視線。

她只覺自己的心又慌又亂,她想要說些什麽,卻覺得自己的心口皺皺的。崔恒一向言出必行,從不輕易承諾。

可是他要的,她給不了......

她看了看他冷峻銳利的側臉,轉移話題道:“來,昭哥兒,跟外祖他們打聲招呼。”

“外祖父,外祖母,昭哥兒給您倆請安問好。”昭哥兒聽話,乖乖俯首磕頭。

姜蓉趁此間隙擦幹眼淚,望著面前這片搖曳在春風中的青草,心中默念:“爹娘,你們請放心。”

回去的路上,姜蓉心生好奇,隨口問昭哥兒為何知曉拜謁先人需下跪?

昭哥兒用那稚嫩的嗓音淡淡答道:“首孝悌,次見聞[1]。昭哥兒第一次見外祖,自然需行跪拜大禮。”

“昭哥兒真棒。”姜蓉笑著揉了揉他的小臉。

他一提起學問來,就嚴肅地不似小兒,姜蓉越看,越覺這孩子惹人憐。

小小年紀,還是莫要學崔恒板著臉,跟個小老頭似的。

但所幸,昭哥兒尚且年幼,現在處於對什麽都很稀奇的階段。看見路邊金黃的金雀花,他好奇地采了幾朵,看見瓣瓣似蓮的紫雲英,他搖著姜蓉的手問她為什麽菡萏長在岸上。

知曉事情已經辦完,昭哥兒也就不著急回家,西北的慶州多是黃沙與大風,他少有出門。

來到青州,他第一次見到這樣多自然生長的花花草草,第一次看見這樣清澈透亮的小溪,他在這裏玩得不亦樂乎。

姜蓉看著他拖著崔恒在曠野裏嬉笑玩耍,也不禁嘴角帶笑,目光輕柔地看向他。

他可以無憂無慮地長大,真好。

待昭哥兒玩得盡興,他已大汗淋漓,丫鬟給他換了條隔汗巾,他也累得在崔恒懷中打起了瞌睡。

不出所料,夫妻倆等的人不期而會,讓姜蓉意外的是,他們比她想象的還要按捺不住性子。

不消到家,剛下山,就發現他們一群人正圍在馬車旁邊,纏著常樂在說些什麽。

常樂這憨子,說傻也不傻,面對那些自稱夫人親戚的人,面上和顏悅色,但話裏話外不漏半點口風,已經頗有老泥鰍的風範。

“阿蓉哎,你可來了,你看看這些下人,我們都說了是你叔伯,他們竟不給半分面子。”

領頭的堂伯看見姜蓉便是一通告狀。

姜蓉不動聲色地掃視眼後面的某位堂伯,笑著訓斥常樂兩句:“小子不懂事,叔伯們大人有大量,何必與他們計較。”

說罷,她自顧接著問道:“不知叔伯們找我所為何事?”

說起這個,領頭的人便打量了眼崔恒的臉色,方小聲開口:“是這樣的,阿蓉啊,你好久沒回家,今兒族中為你們夫妻倆準備了接風宴,希望你們賞臉參加。”

姜蓉扭頭看向崔恒,見他同意,也就應了此事。

宴席上,觥籌交錯,酒氣熏天,眼見著崔恒已被灌得迷迷糊糊,姜家大伯這才開口試探:“賢婿啊,眼見著清明將至,我們大夥打算湊錢修繕下咱姜家的祖墳......”

崔恒面色酡紅,毫不在意地揮揮手:“一共需要多少銀兩?”

“不多,不多。”姜大伯喜出望外,這汴京來的金龜婿竟這樣好說話,他大著膽子,將數字翻了一番:“也就一百貫。”

說罷,他咽了咽口水,仔細觀察著崔恒的反應。

姜蓉伸長著耳朵聽著旁邊的動靜,待聽到這個數字時,她心中早已毫無波瀾。早在來之前,夫妻倆就商量好,若目的可達成,別說一百貫,就是一千貫,一萬貫又如何?

果然,一簾之隔的崔恒輕笑道:“這都是小事,大伯不必擔憂,我與阿蓉常年在外,我岳父母的墳也仰仗著叔伯們閑暇時t看顧一二。”

“好說,好說。”目的達成,姜大伯喜不自勝,又起身朝崔恒敬酒。

但他沒來得及說什麽,就見崔恒熏熏然道:“不過...”

不過什麽?姜大伯心中一咯噔。

崔恒睜開眼睛,眸中有暗光一閃而過,只見他似笑非笑道:“有件事還得大伯幫幫忙。”

姜大伯松了口氣,拍著胸脯承諾:“只要我做得到,賢婿你只管說。”

“我夫人舅家幾年前曾尋到我們,道他們曾經寄了數個包裹到小河村給阿蓉補貼生活,可是這包裹卻從未到過阿蓉手中。”

“這......”姜大伯遲疑了。

但不待他反應,崔恒又大手一揮:“若這事給我們個交代,那我們再捐兩百貫建一間姜家族學,只要是姜家子孫,都可免費在這讀書識字。”

讀書、入仕、改換門庭,福蔭子孫,這無疑是千千萬萬的農人心中期望。

待見得崔家如此富裕,他們心中對傳聞中遍地黃金玉帶的都城更是向往,若能交差,那他們的孩子都有機會改變命運,他們再也不需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在地裏刨食。

一個人,與子孫後代的福祉,兩者孰輕孰重。

族長的心中瞬間做出了決定。

他眼睛一轉,遲疑問道:“這先生?”

“先生的束脩無需族中擔憂,我與阿蓉早有商量,她說一切皆由她來承擔。若有孩子可考中童生秀才,甚至是舉人進士,都可得獎勵。”

崔恒此話一出,眾人一片嘩然,他們本只想著能與這汴京大官攀上關系,他們也好扯著雞毛當令箭,在這小河村揚眉吐氣一番。

卻沒想到,崔恒竟給他們這樣大的驚喜。

姜蓉身邊的嬸嬸嫂子也喜不自勝地拉著她的手,對她連連道謝,極其誇讚之能事。

在這一刻,姜蓉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上位者的一念之差,可以對底層百姓造成何等震撼的打擊。

這場宴會,姜家族中受益匪淺,在這巨大的利益面前,姜蓉心中也在猜測,他們那脆弱的同盟還能維持多久。

回到家中,看著崔恒踉蹌的背影,姜蓉心中隱隱產生一個大膽的猜測,他的步伐看似淩亂,但下盤卻異常穩當,他的酒量好似並不如他表現出來的這樣糟糕。

那之前幾次,他借酒起興與她胡天胡地鬧做一團,豈不是也是他有意為之?

結合崔恒今日墳前的話語,姜蓉不得不承認,崔恒他表現得確實很是明顯。

頃刻間,崔恒的步履突然紊亂,猛然向前趔趄,姜蓉凝神細細打量他一眼,隨後如常上前攙扶住他。

姜蓉也沒想到,有朝一日,竟會和夫君孩子一起躺到家中這張床上。

這一次,她無需提心吊膽,一夜心安至天明。

不出所料,不到三日,族中便已將頂鍋的人推出。

那人也是姜蓉堂伯,因著與那驛丞是姻親,這才可以通過關系,昧下寄到小河村的包裹。

可笑的是,他竟就是之前他們派人所查到的那人,會這般巧合嗎?還是說得從那驛丞入手?

按他們所說,當時他收到的書信都是隨手丟棄了,而那些東西用得上的他就添置在自己家中。

這些年過去,零零散散也還剩下兩三件。

線索又再次中斷,姜蓉問道:“當年是誰叫你去拿包裹的?”

那人訥訥擡頭,流利回話:“就是我那舅子,他看我住這個村,又與你是親戚,就叫我順路幫你捎帶回來,是我豬油蒙了心,貪了你的東西,伯伯對不住你,阿蓉。”

好,敢情是早有對策,這才不憚她的質問。

為何會丟掉書信,她都已不想再問,她已猜到他們會說什麽。

因著那封偽造的回信,姜蓉覺得事情並無這樣簡單。很明顯,這不是簡單的貪財發案,而是在明晃晃地阻止她離開青州。

這人能夠如此敏銳地發現她的信件,這說明當時他對青州的掌控極其嚴密。這樣的手筆,不像秋娘與雲娘子那樣的閨閣娘子可以做到。

而面前這些人,不到死到臨頭,他們亦不會說實話,現在也不是與他們撕破臉皮的最佳時機。

出現這種情況,姜蓉與崔恒也早有預料。

此計不成,他們便只能做兩手準備。

明面上打草驚蛇,引蛇出洞。暗地裏,他們打算從三方布局,村中這些族親、賀任、還有那不眠山案的幕後高官,每一個,他們都不能放過。

而那高官人選,姜蓉決定將範圍定在曾經在青州及周邊州府赴任過的汴京高官身上。

崔恒現下正要去中書省就職,有他的幫助,想來很快便可將人選圈定。

她倒是要看看,這些人能翻出什麽浪花。

解決完這事,夫妻倆帶著昭哥兒去拜訪了桂雲一家,又監督著人將她爹娘爺奶的墳墓修繕規整,立上墓碑。

他們這才收拾行囊,一路往汴京而去。

【作者有話說】

【1】《三字經》王應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