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太子監軍

關燈
太子監軍

與劉遠昭達成一致後, 劉遠昭要求晏瑯與他一道至澎海駐紮軍中,晏瑯“很擔心”嚴嬤嬤與楊勝,她幾次言, 希望趕緊結束, 讓嚴嬤嬤與楊勝回來, 她只想再過安逸平靜的日子。

達成約定後,晏瑯言要傳信去太子處,因她離去,太子一定會註意, 劉遠昭知曉那位太子, 對這位小姐,很親近,連她如今的身份都是他安排的。

晏瑯對那位皇兄,也同“親兄妹”一般。

她提要傳信,劉遠昭同意, 不阻攔。

但不是她寫,而是在她動身離去後再“透露”讓太子知曉。

讓人知曉她被威脅, 被逼入了李氏軍中, 那些人也是迫於無奈。

劉遠昭“請”晏瑯到李氏軍中去, 二爺一開始不肯。

問若是他刻意讓人去軍中, 屆時不是由他們處置。

劉遠昭道這樣並不是對他們最好的辦法。

軍士若是知曉為晏瑯的意思, 他們會真心實意、不抵抗、同心協力,而若是他們將晏瑯綁架, 不說二爺不會消停,其餘軍士也會心中有恨, 於進攻不利。

晏瑯若是下了命令,其餘人會心甘情願照做。

所以這樣的狀況是最好的——她願意配合。

晏瑯調集人馬至李氏軍中的時間, 劉遠昭會先跟著她,屆時晏瑯會與她召集來的士兵在一個時間至李氏軍中。

淮軫的雇傭兵已至,屆時三力齊發,結果,在劉遠昭與晏瑯“商議”後第七日,晏瑯在他的“看顧”下傳出了命令,竟就——劉遠昭得知消息時,氣!

同時氣的,還有在京都的淮軫。

淮軫一腳踹倒了屋中的一根凳兀,“難以成氣候,別壞了我的事——!”

劉三立時道:“爺、爺,別氣,他們,二當家定會多勸的,且,爺也不是要他們能做什麽大事,若是能做,爺您以後也不清靜,他們只要——”

劉三上前去抱住淮軫的腿,怕他傷了自己,道:“能制造一點大的沖突,時間夠,不就行了嗎?”

“劉遠昭領兵去,那位……”說著,劉三眼往下瞥了,他道,“那位也選擇了第二個想法,我們的事更容易得成,爺您消消氣!”

淮軫腿止住,他在聯絡劉遠昭後,對晏瑯,她會如何選擇,做了兩個想法。

一是,她會選擇犧牲劉遠昭綁架的那些人。但,這般,劉遠昭會將成王餘孽的事公之於眾,除非她領軍與叛軍作戰,但即使如此,也不容易被皇帝寬宥。

太子,以他的智謀,以及他之前的安排,他可以撇清關系。

另一個思量是,她會選擇去李氏軍中。

去李氏軍中,相對來t說,是一個更容易的選擇。

那些兵無論如何的選擇,都無法善身,李氏軍中,對她來說,更有利,只不過,那些兵再度反叛,永遠不可能得寬恕。

劉遠昭也告訴他,他認為她不過是個想安平生活的娘子,那些兵,於她不是有深“聯絡”的人,她以往連他們存在都不知,她做這樣的選擇,他認為是合理。

淮軫提醒劉遠昭,不論如何,她可能有別的心思,即使有人在他手上,他留個心眼,更妥。

淮軫此間平寂下來,是,這是比較好的結果,澎海近城兵力不濟,以澎海這時的戰力,拿兩城不難,這樣便行了。

——

建延城已經抵抗了七日,這七日,城內的民眾被安排撤離,在敵軍攻建延城之前,城內的民眾已經在往城外跑。

這是巡撫在抵禦夙城時便吩咐的。

財寶盡量留下,人撤離。

這一日,城內的民眾最後一批半個時辰前剛撤離。

鄒一貫站在南城門甬道上,他往北望,一個軍將至他面前稟報最後一批民眾撤離的結果。

軍將後言:“這次建延城裏世家大族早有準備,倒沒有像夙城時鬧得您不好處置……”之前敵軍自海上攻上岸後,攻擊夙城,巡撫命大家撤退,有的世家大族財寶眾多,讓他們帶少量財寶而離,一些人不肯,有位老爺就死守著家門,要麽讓他將財寶運出,要麽,他就不離。

但將財寶運出,開了個頭,之後城裏的民眾會亂套,鄒一貫令人燒了那老爺的房屋,許多財寶付之一炬,老爺的兒孫最終選擇離去,而老爺就在廢墟裏待著。

鄒一貫沒有理會。

夙城,敵軍搜刮了不少財寶,那老爺——

有少許人同那位老爺一樣,也不知如何。

到建延城時,看形勢,許多世家大族已將財寶大量以各種渠道運出了。

不過要將如此多民眾撤離,非易事,多虧那賊寇瞧來更關心財寶,人撤離,他們並未抽兵來阻攔。

敵軍今日就會攻破城門,民眾已撤,軍將對鄒□□:“大人,您現在快撤吧,末將派人送您出城!”再晚就來不及了!

鄒一貫一直未撤離,守將已經催過一次。

鄒一貫看著北方,長長的街道,看不見北門,街道內人去樓空,許多攤位被撞倒,燈籠掉落在地上,一片蕭索的景象。

下方,喊聲震天,鄒一貫想到——

他道:“我不能撤離,太子殿下會集軍平叛,而在這裏,我不能撤離——”

軍將道:“大人,您這是——?!”

鄒□□:“最後一批民眾剛撤離不久,若是我離去了,守城的士兵不能堅持太久,我在,他們的力量就能延續更久,不必說了。”

將領道:“可是大人——!”鄒一貫已經擡手止住他,往城門方向的甬道上去了。

快日落時,城外的喊聲降下,建延城的旗幟倒落,城門外屍體遍地,巡撫與眾將士力戰至最後一刻,鄒一貫被當胸一刀,倒在城門前。

大當家李經與二當家李簡禦著馬,快近城門,城內的景況他們已經了解,看著那個著灰素衣的倒地身影,李經道:“巡撫真有意思,大義啊,將那些民眾全部撤離。”

“把財寶留給我們很不錯。”

夙城他們獲得了許多財寶,雖說時間緊迫,有些被富戶藏在其他不易發現的地方,他們暫難以得到,但還是很可觀的,不過他們兵也很多。

所以得知建延城也在竭力疏撤人時,李簡提議去截留人質,李經覺著沒有必要,會分散他們的兵力。

那些民眾拿來只有殺,建延城遲早能攻下,沒必要再去截留無意義的民眾,只要財寶為他們的就可以。

不過這個巡撫也真大義,竟到最後一刻,所以,他會竭力撤退民眾吧。

李簡道:“大哥,我覺著好像有些不對。”李簡也說不上來,就是感覺。

“巡撫都死了,有什麽不對?”李經禦馬往前,人跑了有一樣不好,他想吃陸地上的火踵神仙鴨,誰做呢。

……

李氏賊寇十四日連攻兩城,巡撫力撤眾民,在建延城奮力抵禦,至最後一刻。

撤退的民眾暫時在其他距建延城較近的幾城。

賊寇擊破城後,搜刮財寶,剛抵達第三城——聶城下。

他們駐紮在城外。

賊寇破兩城後,朝堂上便議集兵,之前在舉旗消息傳來時,太子將一部分奏請集兵的奏折遞呈皇帝,皇帝留中,攻下一城後,皇帝言讓周遭幾城增援兵力,但不允大動作集兵,到第二城——

巡撫戰死的消息傳來後,兩城攻下的時間短暫,民眾人心惶惶,皇帝願意談集兵的事了。

朝堂上眾人言調集距京都不遠的彰德、衛輝、南陽等五地兵馬,共六萬人剿匪,而淮時和道再加距京都更近的岳州、思南、九昌等四地人馬,共十萬剿匪。

這算是將澎海往南還剩的一大部分兵力皆調去了。

邊境戰力,太遠的不便調,近的,目前暫不動,畢竟未到成王當年的勢頭,且當初成王叛亂時,邊境比現下安穩。

十萬,眾人未意料。

朝堂上更多人認為不必如此多人馬,但太子力主,他言李氏餘孽盤踞海上,歷經五朝,今次,正是滅其的時機,不能讓他們擾得太祖,在地下英靈不寧。

將太祖搬出,這——確實後朝一直以來有違太祖遺訓。

眾臣漸漸附議,而太子又拋出一個決定。

他要出京,親自監軍。他言,或許能招降,免些征戰。

這,朝堂上立時出聲:“不可啊,太子不可!”

“——儲君,如何能以身犯險!”

“太子殿下不可啊!”

太子聽眾臣言,後向皇帝請,這次戰役要定民心,夙、建延兩城被撤離的民眾需要安撫,其餘城民需要看到皇室定平的決心,軍心會受到鼓舞,能早日結束戰鬥,一舉多得,他在中軍,不會有事。

皇帝也希望能早日定平,就這句話在他的心坎裏,皇帝同意了。

他讓淮時和一定要平安歸來。

朝堂上,七皇子與三皇子見,他們眼,輕投向淮時和。

……

淮軫知曉了情況,他嘴角一點笑,太子出宮,甚好。

多虧了,他那位“堂弟”吧。

他的一部分目的達到了。

羽林營的營帳中,劉三壓低聲音道:“恭喜爺,太子,真出宮了。”

“這樣,太子的關註力,不會在京都了。”

淮軫覺卸下了一部分壓力,澎海上本就是為博取大部分關註,盡可能調離澎海與京都之間府兵,最好的,是能讓那位太子出京,虧他的“堂弟”,所幸才能如此順利。

淮軫一直“欣賞”那位太子,且暗中忌憚,他想太子離京,劉三一開始不太理解,太子或許不差,但也沒讓他們爺那般忌憚的地步。

淮軫向他說了件事,劉三這才知那位太子著實心機可怕,但能關註到這,且如此審慎,他們爺也不差。

淮軫對他言,當初在年幼,太子便展露了很不一般的能力,不過如曇花一現,後他刻意掩飾,所以人們只以為年幼及少年時,人為中平之姿。

當初淮進俞與幾位小皇子一道在上書房進學,第一次奏對及考核,那位太子小小年紀“奏答”第一,因為淮進俞當時很想得第一,淮軫雖在王府過的不安,但他在淮進俞回府對小廝言時於一個角落中聽見了。

不過當時,聽聞皇帝並不是太滿意,對得了第一的五皇子不鹹不淡的。

後,有一次解九連環,淮進俞也回來數落,是五皇子解的最快,淮軫將這些聽去,之後,未再聞五皇子有什麽特別明異的表現,到五皇子以“中平之姿”坐上位置,再觀察他之後的所行,聯系之前,淮軫有日忽然想到幼年,他好像看明白了一些。

太子若是離京,京都被關註會少,且“引他離去,很可能有人會抓住這個機會。”這是淮軫對劉三言的。

同時有個好處是,若他功成,屆時,也好“處置”太子。

淮軫給李氏軍中去了一封信,之後,他就好好“關註”京都的事了。

朝議後,各府兵力以最快速度集結,近聶城能先至的,輕裝簡行,其餘要緩。

兵貴神速,太子未與第一批同,在第二批之前,一隊人馬,護送太子,暗中出京。

離去京城時,淮時和在紫禁城外,看了眼宮城方向。

與此同時,在往京城的府路上,百姓進城,在這一條線路t上的百姓,最近好像有點多,他們有時趕著沈重的板車,上面是厚厚的茅草,送些貨物,進城去賣。

陳吉安前段時日在外,太子隱秘出京時,他正好往京都方向行,陳吉安後有幾個板車,第一輛板車上拉著,守衛一瞧就比較眼熟的湊巧又掉了根尾巴出來的物,他瞧一眼,後未再看,恭敬迎陳小將軍進城。

陳吉安望眼皇城方向,他眉,微皺了。

這段時日,無法去尋小瑯了,他在外的時候,不能給她寫信,只有,這陣過了再說了。

淮時和的隊伍過了六百裏,到了一座城外,此時風很大,道旁,樹疏,風入車簾中,淮時和手內拿著一個綠衣小人,是個精靈姑娘,瓷玉凈光滑,淮時和身前幾縷發及一點衣袂被吹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