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13章 辛棄疾

關燈
第113章 辛棄疾

淒淒慘慘戚戚……這一《聲聲慢·尋尋覓覓》,真是怎一個愁字了得。

如今也才是豆蔻年華的李清照聽著,也是忍不住搖頭嘆息一聲。

也許這“愁”之一字寫滿了她的晚年生活,也讓她再次成為宋詞大家,可聽著她這一生的經歷,還是忍不住唏噓幾聲。

身為一個女子,在風雨飄搖的時代,或許該安居一隅,獨善其身可若是歷史當真會重演,她大概也還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吧。

不是選擇趙明誠,也不是選擇那張汝舟,而是選擇保護那些金石文物和書貼典籍等。就像天幕說的,女子又比誰差

男人會保家衛國,女子同樣能做出一樣的選擇,也敢做出選擇。只不過現在……

李清照單手托腮,忍不住笑了笑,現在宋徽宗已被趕下位,新皇有意再次實施新政,只不過要經過更合理的改良調整才行,朝中反對的大臣少了,大概主要是因為這資料庫的出現吧,一切已經在開始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雖然這次的未來不知又會如何走向。

但李清照覺得,最起碼她已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

【在我國古代的歷史上,女將軍不多見,才女也不多見,有可靠史料佐證的才女也吏少。】【而這些才女,像李清照這樣,在文壇上取得一定成就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班婕妤,先前提到過的,班固,班超,以及班昭的祖姑,西漢女作家,著名才女,以辭賦見長,被漢成帝立為婕妤,可卻生名不詳,關於她的作品也有很多,但大部分也是已佚失,現存作品僅有三篇。】

【謝道韞,東晉時期的詩人,嫁給了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頗有文才,所著詩賦等流傳於世,被稱為“詠絮之才”,在丈夫王凝之死後,於會稽獨居,終身沒有改嫁。】

【魚玄機,晚唐詩人,鹹通中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進長安鹹宜觀出家為女道士,與文學家溫庭筠為忘年交,唱和甚多,後被京兆尹溫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處死,並且其生平不見正史。】

【還有同樣是宋代的朱淑真,也同樣是生於官宦家庭,丈夫為文法小吏,後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最終抑郁早逝,而據說朱淑真去世之後,她的父母將她生前的文稿付之一炬,使其餘生平不可考,遂素無定論。】

【這就是男性對於文學的壟斷下,男權之

於當時封建社會的主導地位下,眾多女子的命運走向,而她們還都是頗有才名的女子,即使如此,所面臨的命運也依舊讓人唏噓難過,也無可奈何。】

【當真是有才情的女子少嗎不,不是,是那個時候的社會不允許,也看不起。】

有能力的女子少嗎真比不過男子

這怎麽可能。

別說天幕之前展現了那麽多優秀的女子,就是他們身邊,當真就沒有才情出眾的女子可這些女子為什麽名聲不顯……為什麽啊。

現在他們這麽問,不是沒有答案,而是不好回答,也不敢回答。但不回答卻不代表能逃避掩藏。

至少在現如今的境況下,已然有太多女子不容讓人忽視了。

【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

【其實李清照的作品也流失了很多,至今也只留下了八十多首詞,但盡管如此,這些優秀的作品,也能證明她的才情。】

【可後世在討論李清照的時候,除了討論她的作品外,爭議和爭論最多的,竟是有關於她是否改嫁的事情。】

【據相關資料記載,明朝時期,關於李清照,多是批判和譴責之意,因為他們覺得李清照沒有守節,到了清朝,又大多將李清照“考證”為沒有改嫁,想要為她樹立起“忠貞”的形象。】

【而在近代時期,因為開始倡導男女平等觀念,於是李清照的“改嫁”,竟又開始成了學術界的“共識”。】

【看看關於李清照是否改嫁的這些時代變化,是不是有種可笑的意味在其中一個“改嫁”,竟如此多變,就因為這個詞放置在了一個女子的身上,一個才女的身上,於是這到底是汙點還是其他,竟能有如此多的爭論和變化。】

【挺可笑,也挺可悲的。】

【是否改嫁又能如何,這並不妨礙李清照是獨一無二的千古第一才女,也不妨礙她的作品千古流傳,耀眼世間。】

秦王宮。

贏政就很不理解,關於李清照“是否改嫁”這件事,究竟有什麽好變來變去,爭論來爭論去的改嫁又如何,沒改嫁又如何,非要下個定義出來

非要給那李清照扣上一個是或否的帽子

這究竟能有什麽意義

就算真的改嫁,是汙了這才女

之名還是什麽

如果是單純覺得事有爭議,想要尋個真相出來,也無可厚非,但以這“改嫁”與否來定義其他,那就著實可笑了。

想到關於這件事,不同時期的說法竟還不同,嬴政實在也是忍不住搖了搖頭。這宋明時期,可當真是要有的變了。

【好了,關於李清照是否改嫁這件事,尚有爭議,但我們最需要記住的是,關於李清照的才情,才是最無可爭議和無可厚非的,在那樣一個男權時代,能出現這樣一位在文壇上有一定地位的女子,是歷史之幸,也是我們之幸。】

【而講完李清照這位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接下來要講的這最後一位,是宋詞史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也可以說是文人裏最能打的,武將裏最有才的詞人,被稱為“詞中之龍”的——辛棄疾。】

【不過提起辛棄疾“詞中之龍”的美譽稱呼,大概並不會讓他有多少欣慰之感。】

【因為辛棄疾這一生的抱負,可並不是當一位出眾的詞人,而是其一生以恢覆為志,始終沒有動搖恢覆中原的信念。】

【他是詞中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也更是一位愛國的將領之才。】"愛國將領,將才"

劉徹心想,那不就和那位唐朝的高適差不多

一個會作詩的將領,一個會打仗的詞人。

還都是處在風雨飄搖的時期,一個安史之亂,一個靖康之恥,嘖嘖,這唐宋在某些方面,倒是挺相對啊。

【辛棄疾出生在山東濟南,而早在辛棄疾出生前,北方就已淪陷於金人之手,他的爺爺辛讚在靖康之變,宋室南渡後“累於族眾”,無法南下,遂仕於金朝,當了一個小官,但辛讚卻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拿起武器和金人決一死戰。】

【這可見辛棄疾的名字——辛棄疾,霍去病。】

【辛棄疾的名字就是他爺爺給取的,因為辛讚是霍去病的粉絲,而棄疾正好對應了去病,也是寄托了辛讚對於辛棄疾的殷切期望,希望他能驍勇善戰,能夠有朝一日恢覆中原故土,報國雪恥。】

【所以辛讚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與此同時,辛棄疾也“兩隨計吏抵燕山,諦觀形勢”,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而這一切也使得辛棄疾在青少年時代就養成了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

#34;嗯"

“辛棄疾!”

霍去病一把拉住了身旁的舅舅:“辛棄疾!”

這後世中竟然有人對著他的名字,給自己的孫子取名為辛棄疾!瞬間一股熱血沖向霍去病的心口,讓他著實有些激動難耐。倒不是為了別的,而是有種被後人紀念和認可的感覺。

衛青笑著拍了拍外甥的肩膀,他當然能理解這種感受,很奇異的感受,能聽到後世之人對他們的紀念,當真是很神奇。

"既如此,去病,你當更要好好作為才是。"霍去病認真點頭:"舅舅說的是。"

他決計不會比歷史中的他更差。

【在南歸之前,辛讚曾兩次讓辛棄疾至金都燕京參加進士科考試,別人可能是沖著當官去的,但辛棄疾不是。

他是借機去偵察金人形勢,以圖恢覆,有這樣的志向,終於在完顏亮當政,準備大舉南侵,欲滅亡南宋,並統一江南之際,趁著國內空虛,北方的漢人接連起義,而辛棄疾也自己拉起了一支起義的隊伍,在山東揭竿而起。】

【而在毅然“鳩眾二千”,揭竿起義之後,二十一歲的辛棄疾又投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負責起草書檄文告,參與機密。】

【那這個時候,辛棄疾都主要幹了些什麽】

【我們先說一件事,就是辛棄疾有個叫義端的和尚朋友,這個義端和尚,當時也帶著一支隊伍起義了,於是辛棄疾也將這個朋友拉到了耿京的隊伍中,只是此人名為和尚,實際心思根本不凈,最後竟偷了辛棄疾的公章跑路了。】

【辛棄疾差點受其連累,不過也為自己爭取到了機會,立下了三天就追回叛徒的軍令狀。】

【於是這一路追過去,還當真讓辛棄疾給追上了這個義端和尚,最後辛棄疾直接將人給砍了,然後回去覆命,自此之後,辛棄疾在耿京的隊伍中也更受到了重用,畢竟能文又能武,這樣的人才,可不能忽視過去。】

漢朝未央宮,

劉徹不禁點了點頭。

能文能武確實是難得。

既能打仗,又能寫詞,還有膽氣。除此之外,竟還和霍去病有些淵源。

這聽著,更讓劉徹對這位辛棄疾不由得產生了不少好感。

只是人在南宋,又是那完顏構,哦不,趙構當政……嘖嘖,這未來又是不好說啊。

【其實追殺叛徒義端和尚,還不算能體現辛棄疾能力的事情,其後的一件事情,更能體現辛棄疾的勇武和驍勇善戰。】

【就是義軍內部再次出現了叛徒——張安國,邵進等謀害殺死了耿京,甚至還帶領了一部分人投降了金朝。】

【當時辛棄疾力勸耿京“決策南向”,接受南宋朝廷的領導,耿京也同意了辛棄疾的看法,然後命令辛棄疾和賈瑞等人奉表南歸,但就在辛棄疾與朝廷接洽成功,準備返回軍中的時候,義軍內部就在此時發生了此等重大變故。】

【一般人聽到這個消息,在這種情況下,大概會直接再回到南宋朝廷。】

【但辛棄疾並沒有這樣做,而是當即組織率領了僅有五十多人的隊伍,然後竟直接殺向了張安國幾萬人的駐地。】

【而在當時,張安國正與金將酣飲,辛棄疾則是帶著人出其不意襲進了金營,不僅活捉了張安

國,甚至還在五萬金兵中帶著張安國擺脫追敵,急馳而歸,真可謂“燕雲五十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

"哈哈,勇啊!"

辛讚不由得拍向孫兒辛棄疾的肩膀,大笑道:"不枉祖父對你多年的教導!"

還是少年的辛棄疾也是不由得神情振奮,隨即認真開口道:“那還請祖父允許孫兒現在就投入岳將軍麾下!"

"雖說現在形勢一片大好,可金兵仍是在茍延殘喘,孫兒也想去盡一份力。"辛讚搖頭嘖了一聲,失笑道:“我看你主要是想去見岳將軍。”辛棄疾眼睛發亮:“岳將軍乃當世英豪,誰不想見”

"如今天幕提起孫兒,想必孫兒現在去投靠岳將軍,就算不得個一官半職,但也應當能見到岳將軍一面吧"

自從聽天幕提起岳飛的事跡,辛棄疾就一直有此種念頭,到如今也是更有了能夠去投靠的底氣和條件了,所以還怎能耐得住等待,哪怕他現在尚且還年少,可這收服故土,打退金兵,讓金兵再不敢入侵中原,他必然要出一份力!

辛讚笑看著辛棄疾,不由得點頭,滿臉欣慰。

"好,那你就去吧。"

r>反正如今也不是皇帝當政,岳將軍還尚在,一切都已改變,此時去,必然會有更好的形勢。就是不知道,在歷史還未改變的情況下,他這孫兒,往後又會是何種境遇會得到重用嗎【南歸南歸,不知道是當時多少北方漢人的追求和夢想。】

【對辛棄疾而言也是如此,他也希望著在進入南宋朝廷後,能夠得以更好的施展拳腳,將滿腔的報國之志落到實處去。】

【可誰能想到,辛棄疾帶著五十多人活捉張安國,擺脫五萬金兵追擊,從而震動南宋朝野的壯舉,竟已然是他這一生最巔峰的時刻了,這此後的四十幾年中,辛棄疾的人生,也可謂是坎坷起伏,令人生嘆。】

【為什麽辛棄疾與岳飛算是同時代,也都是主戰派,可在他的作品中,卻從未提過岳飛】

【因為在辛棄疾南歸的時候,宋高宗趙構正重用秦檜,並一同迫害死了岳飛,此時主和派占據上風,而岳飛的名字,也從此成了禁忌,哪怕辛棄疾心中有所想,怕是也不能表現出來,而這也顯然說明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南歸的辛棄疾,也自然是不得重用。】秦王宮。

贏政直接冷笑了一聲。

和他想的一樣,有那樣的皇帝和奸佞,這辛棄疾南歸之後,作為想要收服故國疆土的一方,又怎麽可能一帆風順

有岳飛,還有這辛棄疾,如此人才都不懂得珍惜,這南宋,命裏該絕啊。倒是可惜了最後跳海的那位少帝,還有那十萬多的軍民大臣了。

【宋高宗之後,就是宋孝宗。】

【這位皇帝倒是立志恢覆中原,主戰派也由此占據了上風,還發動了北伐,但在取得一系列勝利後,由於主將之間的嫉功害能,最終導致符離大敗,隨後金宋簽訂了“隆興和議”.……】

【而後在這種情況下,主和派勢力又占了上風,但二十六歲的辛棄疾不為所動,向宋孝宗呈上了《美芹十論》,又稱《禦戎十論》,不僅客觀的分析了宋金雙方的形勢,還提出了周密詳盡的恢覆大計,以及克敵制勝的戰略戰術。】

【在這之後,他又向右丞相虞允文呈上了《九議》,再次陳述他的抗金方略。】

【辛棄疾是希望以此能喚起宋廷君臣的抗金熱情,堅定他們抗戰必勝的信念。】

【但是在逐漸偏安成風的情況下,他的滿腔熱忱並未引起朝廷的重視,經

過深思熟慮的恢覆中原大計也是如石沈大海,這一度使得辛棄疾陷入了極度的悲憤和苦悶之中,而後又是頻頻調動輾轉各地,哪怕升遷,也沒有使辛棄疾得到滿足。】

【加上當時南宋稱淪於外邦而返回本朝者為“歸正人”,即投歸正統之人,是南宋對於北方淪陷區南下投奔之人的蔑稱,所以辛棄疾歸正人的身份,也阻礙了他的仕途發展。】

【再到後來,辛棄疾因在地方上大刀闊斧的整頓,創置“飛虎軍”等事,妨礙了權貴們的利益,於是被交章彈劾,以"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等罪名,最終罷去了所有職務。】

"怎麽竟會是這樣!"

霍去病幾乎一下子怒極,這簡直和對岳飛的手段一樣!

南宋那些人可當真是沒救了吧!

還有那什麽"歸正人"!蔑視從北方回來的漢人!要臉不要你們南宋不是逃到南邊去的嗎!

要臉嗎!

不以收服北方故土為重任,反倒茍且偷生於南邊,還稱北方的投奔之人為“歸正人”這可真是……讓人著實是想要唾棄!甚至已經到了惡心的地步!當真是可笑至極。

不止霍去病這麽想,再次看那留言板,之前唐人和宋人吵架的那部分,此時也是多嘲諷鄙視為主了。

此時能留言的宋人,哪個還敢冒頭

他們怕不是也在恥於這南宋朝廷的作為,所以又哪還有臉面來爭辯和說辭了。這一段歷史,真是無論何時聽,都能氣得人心肝脾肺疼,也著實是叫人無語得很。【辛棄疾最渴望的,必然是上前線收服北方的故土,可十幾年啊,他都不得重用。】

【所以便只能將自己的滿腔憤然和苦悶發洩在詞作當中,於是這期間,辛棄疾寫了《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欲通過古代的神話傳說,來強烈表達自己反對妥協投降,立志收覆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

【而在被報覆罷免官職後,辛棄疾的人生階段,又來到了賦閑在家的時刻。】

【杜甫有座杜甫草堂,蘇軾有座雪堂,辛棄疾也為自己修了個房子,並取名為“稼軒”。】【而他也將自己的別號改為了稼軒,後史稱他為“辛稼軒”。】

【此後,辛棄疾這一賦閑在家,竟又是二十年,哪怕這中間也當過兩次小官,

但最終也還是大部分時間都在鄉閑居。】

【於是這期間,辛棄疾創作了很多描寫鄉村風光,世情民俗和園林風物,以及遣興抒懷的詞作

等。】

【比如《清平樂·村居》,還有《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等等。】[叮叮——]

隨著天幕的講述,詩詞文章模塊中,也出現了有關於辛棄疾的詞作。眾人看去,尤其是那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其中“少年不識愁滋味”,"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幾句,可真是把“愁”字說了個遍啊。

上闕少年不知愁,下闋天涼好個秋,真是對比深刻,深沈含蓄,當真愁到了心裏去了。

這也難怪,畢竟有如此深刻的報國志向,卻要被迫賦閑在家……哎,如是換做他們,怕也是不得紓解

就是不知,難道以後就一直如此了

【賦閑在家二十年,辛棄疾已經六十多歲,但此時,這時局又迎來了變化。】

【因為當時金國對百姓的壓迫,導致華北那一地帶民間起義愈發頻繁,加上蒙古在這時候也開始南下,於是南宋朝廷心又起,嘉泰三年,主張北伐的韓佗胄又再次起用了主戰派人士。】

【這個時候,已經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為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次年差知鎮江府,這一變動,使得年邁的辛棄疾也不由得為之精神一振,但事實證明,韓低胄只是想拿辛棄疾當個招牌,並不是真的想要重用他。】

【於是辛棄疾知鎮江府時,曾登臨北固亭,感嘆對自己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一首傳唱千古之作——】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嬴得倉皇北顧。……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除此之外,還有一首《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辛棄疾被起用也沒有得到重視,韓低胄主戰又沒有多少本事,最後在辛棄疾遭受一連串打擊,心力交瘁,並失望辭免的情況下,朝廷竟還想再次起用辛棄疾為樞密都承旨,令他速到臨安府赴任。】

【但詔令到鉛山時,

辛棄疾已病重臥床不起,只得上奏請辭,同年九月初十,辛棄疾逝世,享年六十八歲。】

【據說在辛棄疾臨終的時候,還大呼"殺賊!殺賊!"而在他身故之後,家無餘財,僅留下了生平的詩詞,奏議,雜著,書集等物。】

聽著辛棄疾這一生,於歷朝歷代下,不少人都不由得有些沈默下來。

這南歸,當真是還不如不歸!

生生蹉跎了四十幾年,哪怕不是當事人,也是不由得生出一股憋悶之氣來!實在是報國無門,壯志難酬啊。

結合這辛棄疾的詞作,再對比這辛棄疾一生的經歷,尤其是人生的後四十幾年,著實叫人忍不住嘆息和感慨一聲。

只希望現在這南宋朝廷,已然不是歷史中的模樣了吧。

否則如此的愛國之才,若是一生還落得如此下場,那當真是叫人實在難以介懷了。不過想來,也應當不再是原來的面貌境況了。

【繼蘇東坡之後,辛棄疾的詞再次突破了描寫婉約情思的內容和邊界,是真正的豪放派詞風,他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以及憂慮等,全部寄寓於了詞作之中。】

【比如還有一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氣勢豪邁,語言技巧高超自然,是為“壯詞”。

風格沈雄又不乏細膩之處,既抒寫了力圖恢覆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也傾訴了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其詞作通讀下來,難免叫人熱血沸騰,心有同感,同時又因善用典故,也充斥著古典的意象,實屬是對詞作發展的一大突破。】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立馬定乾坤。】

【哪怕辛棄疾對當時南宋朝廷的屈辱求和有過頗多譴責,但觀他大多的詞作內容,卻也不難看出他的愛國情懷,只可惜當真是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也命運多舛,但錯不在辛棄疾,而是當時的朝廷太懦弱無能,實在無能為力是矣。】

"現在不是了。"

少年辛棄疾堅定看著天幕:"因為有岳將軍在。"因為也有天幕在。所以現在不是了。而他也會一直在。

【宋詞發展我們就講到這裏,其實還有很多優秀的詞人,他們的詞作也可堪一絕,不過這裏就再不多說了。】

【之後古詩詞的發展,到元明清時期,先前我們也已經說過,由元雜曲和明小說頂替了去,所以古詩詞由此衰落了下去,這和時代的發展以及社會境況等脫不開關系。】

【但無論是哪種文化興起和衰落下去,這些都是獨屬於我們的燦爛文明,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而包括古詩詞,元雜曲,明小說等在內的諸多優秀傳統文化,它植根於我們的,不僅是流傳下來的千古名作,更是作用在了我們的精神文化之中,從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這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那不滅的精神文化傳承!】

【清末,我們遭受了那麽多沈重的打擊,為什麽還能站起來為什麽還能不斷的反抗和頑強鬥爭】

【近現代,我們落後於西方那麽多,為什麽能奮起直追,為什麽能團結一致,共同對外】

【為什麽】

【還有,大家知道嗎,其實到現在,我們距離清朝滅亡,才過去112年。】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