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初唐四傑
關燈
小
中
大
第102章 初唐四傑
【當你看到這樣的景色時,你會說些什麽】
天幕之上,出現了一副畫面——
橘紅色的落霞映照了半邊天空,絢爛而又多彩,遠遠能瞧著成排的大雁飛在天空之上,叫聲傳來之際,江水蕩漾,無盡的延綿出去,仿佛和落霞映照下的天空都連在了一起。
好一副充滿意境的景色,讓人不禁一瞧再瞧。
至於要說些什麽
是要描繪讚美眼前之景嗎
【若是不學古詩詞,大概我們就只會脫口而出:“哇,好美啊。”】
【或者是:“哎呀媽,可真好看啊。”】
噗。
天幕有些搞怪。
聽到這裏,歷朝歷代下,有不少人都笑了起來,然後又聽天幕繼續說道——
【但是“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卻會這樣說——"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漢朝未央宮。
劉徹品著這一句話,不禁亮眼點頭。
"不錯啊。"
看來這唐詩的確有種不可言說的美在其中。
【這句話就是出自王勃寫出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也是我們要背的一大長篇之一。】"喱,千古名篇!如此高的評價嗎"
【聽到“王”這個姓,大家應該就知道了,王勃和王績的確是沾親帶故的——他是王績的侄孫,幼年時就非常聰慧,六歲時便能作詩,且詩文構思巧妙,詞情英邁,被父親王福時的好友杜易簡稱讚為“王氏三株樹”之一。】
【16歲的時候,王勃就進入了沛王府做官。
其人生正是得意之際,出門送個朋友,都能寫出又一篇必背詩篇——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其中這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堪稱是送別詩中的經典之句。】
br>
【咳咳,我們現代人在分別的時候,大概不會有這樣深刻的情緒,畢竟無論分別多遠,現在聯系可是非常方便,但要知道在古代一場分別,再見可就不知道是什麽時候了,所以古代的送別詩,可以說是很情真意切的。】
"嗯"
嬴政瞇了瞇眼,特別在意其中那一句“現代無論分別多遠,聯系可是都非常方便”,那要怎麽方便聯系
這“非常方便”,又是如何方便的是有什麽區別於他們這裏的聯系方式嗎
看來這資料庫中很多資料,都需要持續去翻閱探索才行啊。【王勃是怎麽寫出《滕王閣序》這個千古名篇來的】
【這就要說一下王勃在王府時,寫另一篇詩的經歷了——
當時王府的王爺們沒事就喜歡鬥雞,王勃跟的人是沛王李賢,當時沛王李賢在和英王李顯鬥雞,王勃為了給沛王李賢助威,就寫了一篇同樣也很有名的《檄英王雞文》,來討伐英王的鬥雞。】
【其中幾句是——"兩雄不堪並立,一啄何敢自妄養成於棲息之時,發憤在呼號之際。"】
【要知道“檄文”在古代可是用於征召,曉諭的政府公告,或是聲討,以及揭發罪行等的文書,也指戰鬥性強的批判,聲討文章等,所以這個文章一出,傳著傳著就傳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手中,而後李治一看,瞬間就怒了。】
唐朝李世民時期。
突然聽到雉奴的名字,李世民瞬間挑了挑眉。
這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竟是在雉奴兒子的王府中做官。
不過倒也是,那李賢的名字雖然先前沒聽天幕提起過,可是英王李顯豈不就是後來那位被廢的廬陵王
想到雉奴的幾個兒子,李世民不禁搖了搖頭。
看來改革教育真的要從現在著重抓起來才行。
【李治看完這篇文章後,直接就怒而嘆道:“歪才,歪才!二王鬥雞,王勃身為博士,不進行勸誡,反倒作檄文,有意虛構,誇大事態,此人應立即逐出王府。”】
【也就是說唐高宗李治認為此篇意在挑撥離間,於是就欽命將王勃逐出了長安。】
【結果王勃的仕途竟是就因為這樣一篇寫給雞的檄文給毀了。
然後從此人
生也一路不再順暢,之後還攤上人命官司,差點就丟掉小命不說,還為此連累了自己的父親,使得他父親被貶到了越南北部的交趾縣,可謂是很偏遠又荒涼的地方了。】
【對於此,王勃很是自責,於是就跑去探望自己的父親,而後途徑南昌滕王閣,便在這裏寫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閣序》。】
【其中幾句“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一方面感慨了一下自己的悲催人生經歷,一方面卻仍表現出了要振作起來的意思,結果更悲劇的是,在寫下《滕王閣序》不久後,王勃就失足落水,驚悸而死。】
現在還在王府中任職的王勃:"……"
好的,這以後他一定離雞遠遠的,離水也遠遠的。
不過對於這些還未發生的事,王勃雖然心有戚戚焉,但很快就將情緒平覆好,而後去看詩詞欄目中,屬於未來的他寫的那些篇章,尤其是那篇《滕王閣序》,看完之後,竟是自己也為自己讚嘆了一句,真的不愧是他。
不過如此佳作,現在已是沒必要重覆了。
但那又如何,這之後他必然還能寫出同樣的千古名篇來!到時候上傳到資料庫中,同這《滕王閣序》擺在一起!
【王勃的經歷簡單說完,再讓我們有請“初唐四傑”的下一位詩人來,他就是楊炯。】
【少年中舉,但是其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很不受重用,所以在楊炯的詩作裏,很能感受到他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只是楊炯熬到了三十多歲,在太子府擔任要職,卻被造反的親戚連累——】
【對,這個造反的親戚就是楊炯的伯父——即楊德幹的兒子楊神讓,曾跟隨徐敬業在揚州起兵討伐武則天。】
【我們都知道這起兵討伐很快就失敗了,隨後楊德讓父子被殺,楊炯也受到了牽連。】
【倒是沒死,但是被貶到了四川梓州,擔任司法參軍,後來又出任盈川,即今天浙江衢州的縣令,最後在縣令的位置上郁郁而終,這樣的人生經歷,在此期間,讓楊炯寫下了這樣一首詩——《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雕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這首詩就完全可以看出楊炯郁郁不得志,一直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烽火照西
京……這個‘照’字用得好啊!"
“投筆從戎,出塞參戰,這短短幾句詩,竟是都表達了出來,而且讀下來雄渾剛健,慷慨激昂,值得再細細品味!"
“那《滕王閣序》也很是精彩,不愧是初唐四傑,也不知道接下來這位又會是如何。”【好的,讓我們再有請下一位——同樣是“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
【說起盧照鄰,也和王勃一樣,曾被譽為神童,而且也是年紀輕輕就到了王府做官。
王府的藏書很多,盧照鄰總覽書記,竟是全部讀完了,於是連王府的王爺都對盧照鄰很是讚嘆以及佩服,並且頗為重用盧照鄰,逢人還讚嘆說:“此吾之相如也。”】
【相如就是指的漢朝時期的文豪司馬相如,"漢賦四大家”之一,被譽為“賦聖”,“辭宗"寫過著名的《子虛賦》,頗受漢武帝劉徹的賞識,後又作出《上林賦》,遂被漢武帝封為郎,所以這位王爺的意思,就是誇讚盧照鄰為大才子。】
聽到這裏,劉徹點了點頭,司馬相如啊,大才子。初聽《子虛賦》之時,他還以為是古人所作,沒想到其人就在身邊。
【我們看過很多影視劇裏,是不是都通常出現過這樣一句話——“只羨駕鴦不羨仙”,用來表達對愛情的向往。】
【這一句話就是出自盧照鄰寫的詩作《長安古意》之中,是盧照鄰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
【其中就有一句“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駕鴦不羨仙”,被後人無數次引用,便演變成這一句“只羨駕鴦不羨仙”。】
【不過這首詩可不是寫向往愛情,而是感嘆世事無常,托古意而寫今情。其中既有描繪當時京都長安現實生活的場面,流露出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也有寫權貴階層驕奢淫逸的生活,以及內部傾軋的情況,深寓諷喻之旨,同時還抒發了懷才不遇的寂寥之感,以及牢騷不平之氣,另外也揭示了世事無常,榮華難久的生活哲理。】
【於是這首《長安古意》就得罪了人。】
【因為其中幾句“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結果被誣陷,得罪了當時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就這麽莫名其妙的有了牢獄之災。】
【後來盧照
鄰出獄之後,也不知道什麽原因,開始出現手足殘廢的癥狀,最後因為實在無法忍受疼痛,於是跳河自盡了,一代才子就此隕落,和王勃因為寫詩丟了仕途一樣,最後也都是“溶於水”。】
歷朝歷代下許多人:"……"
這……寫詩需謹慎,看來很可能會死人啊雖然留下了名篇佳作,可這遭遇的事情……真是讓人糾結,這寫詩的事情。
【其實高中的時候,對於這些必背的詩詞文章,大多都是死記硬背,或是真的感興趣背下來,可是離開高中之後,接觸的事情知識越來越多,對於這些古詩詞等,可能就深埋腦海,忘之腦後了。】
【但有一首詩,只要響起前調,幾乎無論在多少歲,都能順著說下去,甚至連三歲小孩子都能夠背誦下來。】
【這首詩就是最後一位“初唐四傑”的駱賓王寫的,對,就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寫《討武瞾繳》,結果反被武則天稱讚才華的駱賓王,他7歲時寫出的《詠鵝》,可以說是“全民詩”了。】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可謂是朗朗上口,又生動形象。】
【不過不說這首《詠鵝》,再說駱賓王長大之後,也是入朝做了官,而且可不止是追隨徐敬業起草的《為徐敬業討武瞾檄》,在任職期間,武則天當政,駱賓王就多次上書諷刺,最終當然是因為得罪武則天而入獄。】
【而後一直到朝廷大赦天下,駱賓王才被放出來,只是放出來之後就更變本加厲,跟著徐敬業起兵造反去了。】
漢朝未央宮。
劉徹真是不禁嘖嘖兩聲,何至於
能寫出連後世三歲孩子都會背誦的詩篇,其才華並不小。而且還被那武則天稱讚過才華,要是換一條道路,沒準就變得不一樣了。
【再之後,徐敬業造反失敗,駱賓王本人也下落不明,有人說他被殺了,也有人說他跳河了,還有人說他出家了,總之駱賓王,加上王勃,楊炯,盧照鄰,這四個人的仕途都不怎麽樣,很是坎坷和可惜。】
【不過到這裏,這四人的詩風和當時唐初文學風氣已有很多不同。
他們的詩歌扭轉了唐朝以前萎靡浮華的宮廷詩歌風氣,使詩歌題材從亭臺樓閣,風花雪月的狹小領域,擴展到了江河山川,邊塞江漠的遼闊
空間,賦予了詩以新的生命力。】
【盧照鄰和駱賓王的七言歌行趨向辭賦化,氣勢稍壯。王勃和楊炯的五言律絕開始規範化,音調鏗鏘,駢文也在詞采贍富中寓有靈活生動之氣。
陸時雍的《詩鏡總論》中曾說——”王勃高華,楊炯厚重,照鄰清藻,賓王坦易,子安其最傑乎調入初唐,時帶六朝錦色”,所以這“初唐四傑”,可以說是初唐文壇上新舊過渡時期的傑出人物。】
秦王宮。
贏政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因為在他看來,這初唐文學風氣的轉變,和這四個人的坎坷經歷是分不開的,也不知道究竟是什麽成就了什麽。
不過怎麽說,若是這四人沒有經歷過那些,恐怕有些詩篇佳作,也寫不出來了吧。
【初唐四傑,王楊盧駱,這四人一起把詩歌的反映面從宮廷擴展到市井和邊塞,於當時可稱一變,也是從這時起,詩人除了註重格律之外,也開始註重真實情感的表達,而他們和王績一起,為唐詩的發展率先指明了方向。】
【那這之後,在這條路上,自然也站著其他人。】【我們接下來要說的這位,對於唐詩發展也是有著重要貢獻的,他就是詩人陳子昂。】
【簡單說一下陳子昂的背景經歷,他父親是個商人,所以陳子昂從小家境就不錯,但相比於經商,陳子昂史喜歡舞刀弄槍,於是在他十七八歲之前,基本上沒怎麽讀書過。】
【但是突然有一天,別人是棄筆從戎,他是棄武從文,這時候陳子昂當然是已經過了十七八歲的年紀,但人嘛,就是人比人氣死人,因為陳子昂堪稱是進步神速,學了沒多久,年紀輕輕就通過了當時的科舉。】
歷朝歷代下,還在為科舉而努力的眾多文人們:"……"
真的是人比人氣死人!
【陳子昂當官之後,很敢於直諫,恰逢唐高宗李治病死在洛陽,武則天想將李治的靈樞運回長安,陳子昂認為這樣很勞民傷財,就諫言上書勸阻,武則天看了之後,覺得很感動,然後拒絕了陳子昂的建議。】
才剛當了官的陳子昂:"……"
【後來契丹入侵,陳子昂隨軍出征,主帥是武則天的侄子武攸宜,對行軍打仗方面實則是個無能的,所以在前線連吃敗仗,然後陳子
昂就主動自告奮勇,再次進諫,想要當前鋒區打仗。】
【然後武攸宜也是很感謝,但卻說“素是書生,謝而不納”,然後拒絕了陳子昂的建議,並且還把陳子昂降職成軍曹,在當時,也就是和一般士兵差不多一個級別了。】
【基於此,陳子昂來到幽州臺,便在這裏寫下了千古名篇——《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幽州臺有個典故,就是戰國時期有個叫燕昭王的國君,為了招攬賢才,於是就建了個黃金臺,後來也叫幽州臺,所以陳子昂到幽州臺這裏,作下《登幽州臺歌》,實則是為了表達自己壯志難酬,並且懷才不遇的苦悶心情。】
【心灰意冷之際,又因父親老邁而解官回鄉,不久陳子昂的父親病死,可是在其居喪期間,權臣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段簡羅織罪名,對陳子昂加以迫害,最終陳子昂冤死於獄中,年僅四十一歲。】
唐朝李世民時期。
"這武三思……"
李世民不禁蹙起了眉,不過轉瞬又緩緩松了開。
有天幕說的這些話,別說他這裏的武家,恐怕不用他敲打,都要越發謹慎行事了。
那就更別說往後那武三思所在的時期,加上這資料庫人才資源和功德值的限制與約束,怕是那武三思必然討不著好了。
【陳子昂的政治抱負雖然沒實現,這一生也是坎坷,但他在唐初詩歌上的影響,可謂是相當的大,不僅進一步發展了"初唐四傑"所追求的充實,剛健的詩風,還基本肅清了傳自齊梁詩歌中綺靡纖弱的習氣。】
【而且陳子昂曾說道——“漢魏風骨,晉宋莫傳。”】
【大致意思就是說,像漢魏時期詩中慷慨悲涼的感情,到了兩晉南北朝時期就沒了,漢魏風骨最鼎鼎有名的就是建安文學,關於建安文學,我們之前也說過,就是表達自己的雄心壯志,寫天下事,百姓疾苦等,情感很是充沛。】
【在陳子昂看來,這種風骨非常值得推崇,所以他就提出要像漢魏時期的詩人學習這種風骨,逐漸為當時唐朝詩歌的發展,更加指明了方向,並且當真是使得文壇風氣變得更“積極向上”起來,所以其影響很是深遠。】
【那關於詩風的轉變,以及格律上的規範,
發展到這裏,還需要吏強烈的“會心一擊”。】【所以這時候,就有人寫出了一篇有著極高藝術價值的詩作來,被稱為“孤篇蓋全唐”!】這倒是讓很多人都震驚了,什麽詩作能被稱為“孤篇蓋全唐”
"這才只是初唐時期吧"
"這一時期就出現能比得過所有詩篇的詩作來這究竟是何等的千古名詩"
【所謂的孤篇蓋全唐,當然不是說其詩作壓住了唐朝的所有詩人。】
【而是因為作者張若虛在歷史上的記載很少,而其被人所熟知,就是因為這首被稱為“孤篇蓋全唐”的詩作——《春江花月夜》,借描繪明月照春江的景象,來表達游子的離愁情緒,這又是一首必背的七言長篇詩作。】
【究竟好在哪裏呢】
【首先是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其中又以月為主體,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就如同一條紐帶一樣,貫通上下,使得詩中所表達的感情,隨著對月的描寫而起伏轉折。】
【與此同時,其格律之優美,又將游子思鄉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通篇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語言自然雋永,韻律宛轉悠揚,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唱誦。】
【於是到了近現代時期,被聞一多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這才有了“孤篇蓋全唐”的稱謂。】
【但總體而言,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將諸多優點融入其中,的確堪稱是初唐詩篇中的,一面鮮明的旗幟。】
[叮叮——]
小屏幕又響了起來,唐之前時期的眾人便迫不及待點開那首《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斜月沈沈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許多人不禁讀了一遍又一遍,其格律果真是優美,朗朗上口啊。
而且確有很多值得細細品味的地方。
在格律等諸多方面,統一來看,也確實是堪稱完美啊。
難怪這張若虛只這一首詩,就如此出名。
【有了感情,再有了格律的發展,再加上當時唐朝的科舉
制度,這一股作詩寫詩的風氣,可不就這麽吹起來了。】
【於是這盛唐的詩歌,便開始迎來了一個高峰。】
【而這其中,傳承初唐詩歌的,對於將這詩歌推向巔峰的“人力”因素,可是必不可少,大概有兩個人影響很大,其中之一便是詩仙李白的伯樂,以及浙江歷史上第一位有資料記載的狀元。】
【他是誰呢】
嗯是誰
【這還得再回到初唐時期,因為這位詩人就是出生在初唐時期,而他之所以能夠對傳承初唐詩歌文化起到作用,也就是因為他生在初唐,而且還活得夠久,據專家考證,可是活到了86歲。】
秦王宮,
贏政聽到這裏,不禁嘖了一聲。
活得是夠久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當你看到這樣的景色時,你會說些什麽】
天幕之上,出現了一副畫面——
橘紅色的落霞映照了半邊天空,絢爛而又多彩,遠遠能瞧著成排的大雁飛在天空之上,叫聲傳來之際,江水蕩漾,無盡的延綿出去,仿佛和落霞映照下的天空都連在了一起。
好一副充滿意境的景色,讓人不禁一瞧再瞧。
至於要說些什麽
是要描繪讚美眼前之景嗎
【若是不學古詩詞,大概我們就只會脫口而出:“哇,好美啊。”】
【或者是:“哎呀媽,可真好看啊。”】
噗。
天幕有些搞怪。
聽到這裏,歷朝歷代下,有不少人都笑了起來,然後又聽天幕繼續說道——
【但是“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卻會這樣說——"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漢朝未央宮。
劉徹品著這一句話,不禁亮眼點頭。
"不錯啊。"
看來這唐詩的確有種不可言說的美在其中。
【這句話就是出自王勃寫出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也是我們要背的一大長篇之一。】"喱,千古名篇!如此高的評價嗎"
【聽到“王”這個姓,大家應該就知道了,王勃和王績的確是沾親帶故的——他是王績的侄孫,幼年時就非常聰慧,六歲時便能作詩,且詩文構思巧妙,詞情英邁,被父親王福時的好友杜易簡稱讚為“王氏三株樹”之一。】
【16歲的時候,王勃就進入了沛王府做官。
其人生正是得意之際,出門送個朋友,都能寫出又一篇必背詩篇——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其中這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堪稱是送別詩中的經典之句。】
br>
【咳咳,我們現代人在分別的時候,大概不會有這樣深刻的情緒,畢竟無論分別多遠,現在聯系可是非常方便,但要知道在古代一場分別,再見可就不知道是什麽時候了,所以古代的送別詩,可以說是很情真意切的。】
"嗯"
嬴政瞇了瞇眼,特別在意其中那一句“現代無論分別多遠,聯系可是都非常方便”,那要怎麽方便聯系
這“非常方便”,又是如何方便的是有什麽區別於他們這裏的聯系方式嗎
看來這資料庫中很多資料,都需要持續去翻閱探索才行啊。【王勃是怎麽寫出《滕王閣序》這個千古名篇來的】
【這就要說一下王勃在王府時,寫另一篇詩的經歷了——
當時王府的王爺們沒事就喜歡鬥雞,王勃跟的人是沛王李賢,當時沛王李賢在和英王李顯鬥雞,王勃為了給沛王李賢助威,就寫了一篇同樣也很有名的《檄英王雞文》,來討伐英王的鬥雞。】
【其中幾句是——"兩雄不堪並立,一啄何敢自妄養成於棲息之時,發憤在呼號之際。"】
【要知道“檄文”在古代可是用於征召,曉諭的政府公告,或是聲討,以及揭發罪行等的文書,也指戰鬥性強的批判,聲討文章等,所以這個文章一出,傳著傳著就傳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手中,而後李治一看,瞬間就怒了。】
唐朝李世民時期。
突然聽到雉奴的名字,李世民瞬間挑了挑眉。
這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竟是在雉奴兒子的王府中做官。
不過倒也是,那李賢的名字雖然先前沒聽天幕提起過,可是英王李顯豈不就是後來那位被廢的廬陵王
想到雉奴的幾個兒子,李世民不禁搖了搖頭。
看來改革教育真的要從現在著重抓起來才行。
【李治看完這篇文章後,直接就怒而嘆道:“歪才,歪才!二王鬥雞,王勃身為博士,不進行勸誡,反倒作檄文,有意虛構,誇大事態,此人應立即逐出王府。”】
【也就是說唐高宗李治認為此篇意在挑撥離間,於是就欽命將王勃逐出了長安。】
【結果王勃的仕途竟是就因為這樣一篇寫給雞的檄文給毀了。
然後從此人
生也一路不再順暢,之後還攤上人命官司,差點就丟掉小命不說,還為此連累了自己的父親,使得他父親被貶到了越南北部的交趾縣,可謂是很偏遠又荒涼的地方了。】
【對於此,王勃很是自責,於是就跑去探望自己的父親,而後途徑南昌滕王閣,便在這裏寫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閣序》。】
【其中幾句“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一方面感慨了一下自己的悲催人生經歷,一方面卻仍表現出了要振作起來的意思,結果更悲劇的是,在寫下《滕王閣序》不久後,王勃就失足落水,驚悸而死。】
現在還在王府中任職的王勃:"……"
好的,這以後他一定離雞遠遠的,離水也遠遠的。
不過對於這些還未發生的事,王勃雖然心有戚戚焉,但很快就將情緒平覆好,而後去看詩詞欄目中,屬於未來的他寫的那些篇章,尤其是那篇《滕王閣序》,看完之後,竟是自己也為自己讚嘆了一句,真的不愧是他。
不過如此佳作,現在已是沒必要重覆了。
但那又如何,這之後他必然還能寫出同樣的千古名篇來!到時候上傳到資料庫中,同這《滕王閣序》擺在一起!
【王勃的經歷簡單說完,再讓我們有請“初唐四傑”的下一位詩人來,他就是楊炯。】
【少年中舉,但是其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很不受重用,所以在楊炯的詩作裏,很能感受到他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只是楊炯熬到了三十多歲,在太子府擔任要職,卻被造反的親戚連累——】
【對,這個造反的親戚就是楊炯的伯父——即楊德幹的兒子楊神讓,曾跟隨徐敬業在揚州起兵討伐武則天。】
【我們都知道這起兵討伐很快就失敗了,隨後楊德讓父子被殺,楊炯也受到了牽連。】
【倒是沒死,但是被貶到了四川梓州,擔任司法參軍,後來又出任盈川,即今天浙江衢州的縣令,最後在縣令的位置上郁郁而終,這樣的人生經歷,在此期間,讓楊炯寫下了這樣一首詩——《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雕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這首詩就完全可以看出楊炯郁郁不得志,一直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烽火照西
京……這個‘照’字用得好啊!"
“投筆從戎,出塞參戰,這短短幾句詩,竟是都表達了出來,而且讀下來雄渾剛健,慷慨激昂,值得再細細品味!"
“那《滕王閣序》也很是精彩,不愧是初唐四傑,也不知道接下來這位又會是如何。”【好的,讓我們再有請下一位——同樣是“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
【說起盧照鄰,也和王勃一樣,曾被譽為神童,而且也是年紀輕輕就到了王府做官。
王府的藏書很多,盧照鄰總覽書記,竟是全部讀完了,於是連王府的王爺都對盧照鄰很是讚嘆以及佩服,並且頗為重用盧照鄰,逢人還讚嘆說:“此吾之相如也。”】
【相如就是指的漢朝時期的文豪司馬相如,"漢賦四大家”之一,被譽為“賦聖”,“辭宗"寫過著名的《子虛賦》,頗受漢武帝劉徹的賞識,後又作出《上林賦》,遂被漢武帝封為郎,所以這位王爺的意思,就是誇讚盧照鄰為大才子。】
聽到這裏,劉徹點了點頭,司馬相如啊,大才子。初聽《子虛賦》之時,他還以為是古人所作,沒想到其人就在身邊。
【我們看過很多影視劇裏,是不是都通常出現過這樣一句話——“只羨駕鴦不羨仙”,用來表達對愛情的向往。】
【這一句話就是出自盧照鄰寫的詩作《長安古意》之中,是盧照鄰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
【其中就有一句“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駕鴦不羨仙”,被後人無數次引用,便演變成這一句“只羨駕鴦不羨仙”。】
【不過這首詩可不是寫向往愛情,而是感嘆世事無常,托古意而寫今情。其中既有描繪當時京都長安現實生活的場面,流露出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也有寫權貴階層驕奢淫逸的生活,以及內部傾軋的情況,深寓諷喻之旨,同時還抒發了懷才不遇的寂寥之感,以及牢騷不平之氣,另外也揭示了世事無常,榮華難久的生活哲理。】
【於是這首《長安古意》就得罪了人。】
【因為其中幾句“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結果被誣陷,得罪了當時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就這麽莫名其妙的有了牢獄之災。】
【後來盧照
鄰出獄之後,也不知道什麽原因,開始出現手足殘廢的癥狀,最後因為實在無法忍受疼痛,於是跳河自盡了,一代才子就此隕落,和王勃因為寫詩丟了仕途一樣,最後也都是“溶於水”。】
歷朝歷代下許多人:"……"
這……寫詩需謹慎,看來很可能會死人啊雖然留下了名篇佳作,可這遭遇的事情……真是讓人糾結,這寫詩的事情。
【其實高中的時候,對於這些必背的詩詞文章,大多都是死記硬背,或是真的感興趣背下來,可是離開高中之後,接觸的事情知識越來越多,對於這些古詩詞等,可能就深埋腦海,忘之腦後了。】
【但有一首詩,只要響起前調,幾乎無論在多少歲,都能順著說下去,甚至連三歲小孩子都能夠背誦下來。】
【這首詩就是最後一位“初唐四傑”的駱賓王寫的,對,就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寫《討武瞾繳》,結果反被武則天稱讚才華的駱賓王,他7歲時寫出的《詠鵝》,可以說是“全民詩”了。】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可謂是朗朗上口,又生動形象。】
【不過不說這首《詠鵝》,再說駱賓王長大之後,也是入朝做了官,而且可不止是追隨徐敬業起草的《為徐敬業討武瞾檄》,在任職期間,武則天當政,駱賓王就多次上書諷刺,最終當然是因為得罪武則天而入獄。】
【而後一直到朝廷大赦天下,駱賓王才被放出來,只是放出來之後就更變本加厲,跟著徐敬業起兵造反去了。】
漢朝未央宮。
劉徹真是不禁嘖嘖兩聲,何至於
能寫出連後世三歲孩子都會背誦的詩篇,其才華並不小。而且還被那武則天稱讚過才華,要是換一條道路,沒準就變得不一樣了。
【再之後,徐敬業造反失敗,駱賓王本人也下落不明,有人說他被殺了,也有人說他跳河了,還有人說他出家了,總之駱賓王,加上王勃,楊炯,盧照鄰,這四個人的仕途都不怎麽樣,很是坎坷和可惜。】
【不過到這裏,這四人的詩風和當時唐初文學風氣已有很多不同。
他們的詩歌扭轉了唐朝以前萎靡浮華的宮廷詩歌風氣,使詩歌題材從亭臺樓閣,風花雪月的狹小領域,擴展到了江河山川,邊塞江漠的遼闊
空間,賦予了詩以新的生命力。】
【盧照鄰和駱賓王的七言歌行趨向辭賦化,氣勢稍壯。王勃和楊炯的五言律絕開始規範化,音調鏗鏘,駢文也在詞采贍富中寓有靈活生動之氣。
陸時雍的《詩鏡總論》中曾說——”王勃高華,楊炯厚重,照鄰清藻,賓王坦易,子安其最傑乎調入初唐,時帶六朝錦色”,所以這“初唐四傑”,可以說是初唐文壇上新舊過渡時期的傑出人物。】
秦王宮。
贏政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因為在他看來,這初唐文學風氣的轉變,和這四個人的坎坷經歷是分不開的,也不知道究竟是什麽成就了什麽。
不過怎麽說,若是這四人沒有經歷過那些,恐怕有些詩篇佳作,也寫不出來了吧。
【初唐四傑,王楊盧駱,這四人一起把詩歌的反映面從宮廷擴展到市井和邊塞,於當時可稱一變,也是從這時起,詩人除了註重格律之外,也開始註重真實情感的表達,而他們和王績一起,為唐詩的發展率先指明了方向。】
【那這之後,在這條路上,自然也站著其他人。】【我們接下來要說的這位,對於唐詩發展也是有著重要貢獻的,他就是詩人陳子昂。】
【簡單說一下陳子昂的背景經歷,他父親是個商人,所以陳子昂從小家境就不錯,但相比於經商,陳子昂史喜歡舞刀弄槍,於是在他十七八歲之前,基本上沒怎麽讀書過。】
【但是突然有一天,別人是棄筆從戎,他是棄武從文,這時候陳子昂當然是已經過了十七八歲的年紀,但人嘛,就是人比人氣死人,因為陳子昂堪稱是進步神速,學了沒多久,年紀輕輕就通過了當時的科舉。】
歷朝歷代下,還在為科舉而努力的眾多文人們:"……"
真的是人比人氣死人!
【陳子昂當官之後,很敢於直諫,恰逢唐高宗李治病死在洛陽,武則天想將李治的靈樞運回長安,陳子昂認為這樣很勞民傷財,就諫言上書勸阻,武則天看了之後,覺得很感動,然後拒絕了陳子昂的建議。】
才剛當了官的陳子昂:"……"
【後來契丹入侵,陳子昂隨軍出征,主帥是武則天的侄子武攸宜,對行軍打仗方面實則是個無能的,所以在前線連吃敗仗,然後陳子
昂就主動自告奮勇,再次進諫,想要當前鋒區打仗。】
【然後武攸宜也是很感謝,但卻說“素是書生,謝而不納”,然後拒絕了陳子昂的建議,並且還把陳子昂降職成軍曹,在當時,也就是和一般士兵差不多一個級別了。】
【基於此,陳子昂來到幽州臺,便在這裏寫下了千古名篇——《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幽州臺有個典故,就是戰國時期有個叫燕昭王的國君,為了招攬賢才,於是就建了個黃金臺,後來也叫幽州臺,所以陳子昂到幽州臺這裏,作下《登幽州臺歌》,實則是為了表達自己壯志難酬,並且懷才不遇的苦悶心情。】
【心灰意冷之際,又因父親老邁而解官回鄉,不久陳子昂的父親病死,可是在其居喪期間,權臣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段簡羅織罪名,對陳子昂加以迫害,最終陳子昂冤死於獄中,年僅四十一歲。】
唐朝李世民時期。
"這武三思……"
李世民不禁蹙起了眉,不過轉瞬又緩緩松了開。
有天幕說的這些話,別說他這裏的武家,恐怕不用他敲打,都要越發謹慎行事了。
那就更別說往後那武三思所在的時期,加上這資料庫人才資源和功德值的限制與約束,怕是那武三思必然討不著好了。
【陳子昂的政治抱負雖然沒實現,這一生也是坎坷,但他在唐初詩歌上的影響,可謂是相當的大,不僅進一步發展了"初唐四傑"所追求的充實,剛健的詩風,還基本肅清了傳自齊梁詩歌中綺靡纖弱的習氣。】
【而且陳子昂曾說道——“漢魏風骨,晉宋莫傳。”】
【大致意思就是說,像漢魏時期詩中慷慨悲涼的感情,到了兩晉南北朝時期就沒了,漢魏風骨最鼎鼎有名的就是建安文學,關於建安文學,我們之前也說過,就是表達自己的雄心壯志,寫天下事,百姓疾苦等,情感很是充沛。】
【在陳子昂看來,這種風骨非常值得推崇,所以他就提出要像漢魏時期的詩人學習這種風骨,逐漸為當時唐朝詩歌的發展,更加指明了方向,並且當真是使得文壇風氣變得更“積極向上”起來,所以其影響很是深遠。】
【那關於詩風的轉變,以及格律上的規範,
發展到這裏,還需要吏強烈的“會心一擊”。】【所以這時候,就有人寫出了一篇有著極高藝術價值的詩作來,被稱為“孤篇蓋全唐”!】這倒是讓很多人都震驚了,什麽詩作能被稱為“孤篇蓋全唐”
"這才只是初唐時期吧"
"這一時期就出現能比得過所有詩篇的詩作來這究竟是何等的千古名詩"
【所謂的孤篇蓋全唐,當然不是說其詩作壓住了唐朝的所有詩人。】
【而是因為作者張若虛在歷史上的記載很少,而其被人所熟知,就是因為這首被稱為“孤篇蓋全唐”的詩作——《春江花月夜》,借描繪明月照春江的景象,來表達游子的離愁情緒,這又是一首必背的七言長篇詩作。】
【究竟好在哪裏呢】
【首先是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其中又以月為主體,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就如同一條紐帶一樣,貫通上下,使得詩中所表達的感情,隨著對月的描寫而起伏轉折。】
【與此同時,其格律之優美,又將游子思鄉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通篇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語言自然雋永,韻律宛轉悠揚,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唱誦。】
【於是到了近現代時期,被聞一多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這才有了“孤篇蓋全唐”的稱謂。】
【但總體而言,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將諸多優點融入其中,的確堪稱是初唐詩篇中的,一面鮮明的旗幟。】
[叮叮——]
小屏幕又響了起來,唐之前時期的眾人便迫不及待點開那首《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斜月沈沈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許多人不禁讀了一遍又一遍,其格律果真是優美,朗朗上口啊。
而且確有很多值得細細品味的地方。
在格律等諸多方面,統一來看,也確實是堪稱完美啊。
難怪這張若虛只這一首詩,就如此出名。
【有了感情,再有了格律的發展,再加上當時唐朝的科舉
制度,這一股作詩寫詩的風氣,可不就這麽吹起來了。】
【於是這盛唐的詩歌,便開始迎來了一個高峰。】
【而這其中,傳承初唐詩歌的,對於將這詩歌推向巔峰的“人力”因素,可是必不可少,大概有兩個人影響很大,其中之一便是詩仙李白的伯樂,以及浙江歷史上第一位有資料記載的狀元。】
【他是誰呢】
嗯是誰
【這還得再回到初唐時期,因為這位詩人就是出生在初唐時期,而他之所以能夠對傳承初唐詩歌文化起到作用,也就是因為他生在初唐,而且還活得夠久,據專家考證,可是活到了86歲。】
秦王宮,
贏政聽到這裏,不禁嘖了一聲。
活得是夠久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