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48章 海禁 朱元璋:好的,請叫我“背鍋皇帝……”

關燈
第48章  海禁 朱元璋:好的,請叫我“背鍋皇帝……”

海禁政策……

朱棣皺了皺眉,海禁是他爹提出來的政策。

這項政策的提出原因……朱棣嘆息著搖了搖頭。

果然有利就有弊嗎?

可誰又能知道,放眼望去,那影響能如此之大……

【海禁,說起明朝的海禁政策,就不得不提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八八……哦不,應該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

朱八八是什麽稱號???

【說是明太祖,其實朱元璋的謚號是“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廟號太祖。】

劉徹:“……”

這朱八八的謚號可真是夠長的。

秦王宮。

嬴政瞇了瞇眼睛,不由得和自己的“始皇”之稱謂對比了一下,然後暗自點點頭。

他的雖簡單明了,但講究的就是一個“凸出”,無人能及。

而且,這謚號之稱——無非就是“子議父,臣議君”,如此而為,於他何用?他之功績如何還用他人來評判。

所以,甚無謂,朕弗取焉。

明朝朱元璋時期。

朱元璋輕咳一聲,暗道這可和他沒關系。

嗯,沒關系!

【朱元璋曾言——“寸板不許下海,若奸豪勢要及軍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違式大船,將帶違禁貨物下海,前往番國買賣,潛通海賊,同謀結聚,及為向導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處斬,仍梟首示眾,全家發邊衛充軍。”】

【從這句話不難看出,朱元璋實行海禁政策的部分用意。】

【明朝在建立之初,確實仍面臨許多問題。】

【所以不得不說——其海禁政策的提出,和朱元璋時期的國內情況實屬有著必然的聯系。】

【除此之外,這也和朱元璋的出身等原因密切相關。】

“出身等原因?”

李世民不禁有些詫異:“這和出身原因又有多大的密切聯系?”

【有句話形容朱元璋是:“開局一個碗,江山全靠打。”】

劉徹也是不由得面露詫異:“開局一個碗?”

一個碗的開局?江山全靠打?

這朱元璋……

【縱觀歷史,歷朝歷代所有的開國皇帝之中,開創全新大一統國家的,總共才有兩個“布衣出身”——】

【一個是秦朝末年——有著“秦始皇基業繼承人”稱謂的漢高祖劉邦。】

【一個就是以一己之力打下天下江山的大明高祖皇帝朱元璋。】

秦王宮。

嬴政不由得挑眉。

——秦始皇基業繼承人??漢高祖劉邦?

這劉邦……

漢朝劉邦時期——

劉邦不由得拍腿大笑,招呼旁邊蕭何:“乃公是‘始皇基業繼承人’?”

“這後世評說當真是有意思,不過說得也不算錯,哈哈!”

漢朝劉徹時期——

劉徹:“……”

高祖確實不凡,可“秦始皇基業繼承人”?!

哼!怎麽顯得他大漢是依托了秦朝一樣!

不過……劉徹摸了摸下巴,臉色糾結,好像可反駁的餘地也不是太多?

明朝朱元璋時期。

朱元璋這時候可是笑開了。

“大妹子,你聽見了嗎?”

說完又朝向幾個兒子:“你們幾個,聽見那天幕所說了嗎?咱們可當真是‘開局一個碗’啊,太不容易了!”

開局一個碗,江山全靠打。

縱觀歷史,才有兩個“布衣出身”,而他朱元璋占其一!!

不得不說,朱元璋其實還是頗為自得的。

但與此同時,於內心深處,那點因出身而帶來的些許情緒,卻也還是存在的。

只是聽天幕之言,後世之人看來還是很認同他老朱之能力的?哈哈。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不禁點頭,布衣出身啊。

以此之身份成為一代王朝的開國皇帝,那確實是值得說道說道。

不過那“開局一個碗”又究竟是何解釋?

【其實若對比漢高祖劉邦,朱元璋與之甚至還存在著“差距”——】

【最起碼劉邦家人還有地可種,自己怎麽說,在秦朝時期也算是一個小官。】

【可朱元璋幼時貧窮,為地主放過牛,在元朝苛政統治下,當過和尚,當過叫花子,曾幾何時,手中只有一個用來乞討的碗,而且朱元璋當時面對的形勢相當覆雜——】

【元朝滅宋之後,將近100年的殘酷統治,幾乎壓彎了漢人的武力。】

【而朱元璋要創立基業,恢覆漢統,首先武力上就要擊敗號稱是歐亞第一的黃金家族,以及蒙古勇士。】

【他是孤身一人,全家幾乎都死在了元朝的苛政之下,何其艱難。】

【可以說,在決心對抗元朝統治之前,朱元璋一直在轉型,但是從未脫過貧,先後從事多種職業,真是窮得非常穩定了,所以比起劉邦來,朱元璋的開局可不就是“一個碗”。】

李世民:“……”

他偏了偏頭——

“咳!”

從未脫過貧,窮得非常穩定……天幕可真是……

李世民搖了搖頭,實在忍不住露出一絲笑意來。

漢朝劉邦時期——

劉邦倒是沒忍著,還拍著蕭何大笑起來。

蕭何:“……”

不過笑過之後,劉邦倒是點點頭,頗為認同天幕說的話——

“這朱元璋,也實乃是英雄人物。”

明朝朱元璋時期。

妻兒聚在身邊,可回想過往,朱元璋還是不由得嘆息了一聲,心底仍頗有些五味雜陳。

而且他老朱先前可不就是窮過,餓過,真真是餓怕了。

【不過朱元璋最初雖是如此,但也因此得到了許多歷練。】

【就是說,經歷之豐富,技能之完備,很擅長在各行業之間迅速切換模式。】

【於是當上皇帝後,朱元璋自然也能迅速具備“為帝創業”的最基本動能素質。】

漢朝未央宮。

劉徹若有所思點點頭,是福是禍,誰又能說得清呢。

【朱元璋究竟算不算千古一帝,這個頗有爭議。】

【但以此身份開局,確實只有一例。】

【而且朱元璋在當上皇帝之後,所行政策確實也有於民有利的一面——】

【在明朝之前,於元朝的統治下,老百姓可謂是忍受了多年的苛政及戰亂,而朱元璋出身最底層,曾過過最苦的日子,所以對於老百姓遭受的苦難,他感同身受。】

【當然,明朝建立之後,為了讓大家不再跑去打仗,朱元璋也必然要實行有利於民的政策——】

【比如給老百姓減稅,重新分田地,恢覆生產,減少兵役對百姓的負擔等。】

【同時還有其他諸多方面的各項舉措,都可謂是利弊盡顯。

總之,明朝的大部分政治舉措,政策制度之始,及其後的延續發展等,朱元璋真的是要“負擔”太多。】

朱元璋:“……”

老朱使勁撓了撓頭,這“利弊盡顯”……

嗨,這叫咱怎麽說啊。

【其他諸多方面的各項舉措先放一邊,讓我們再來回到海禁本身。】

【知曉朱元璋的出身後,再來看看他當上皇帝之後的海禁舉措——這其實源於朱元璋固有的“小農意識”。】

【畢竟朱元璋是“開局一個碗”的出身,當過叫花子,可謂是歷朝歷代之中僅有的,出身赤貧的開國皇帝。】

【所以你猜他這皇帝當得安心踏實,有底氣嗎?】

【那底氣肯定是有的,畢竟像朱元璋這樣的開國皇帝,僅此一例,他合該驕傲,但肯定也是不安的,畢竟從無到有,從赤貧到坐擁天下,這底下的龍椅,他如何能繼續坐得穩?】

【如果宋朝能算是大一統國家,其實趙匡胤也勉強可以算是半個“布衣出身”,不過他倒不是打天下,而是占天下。】

【就這樣,趙匡胤還要“杯酒釋兵權”,那朱元璋可不得多想想辦法。】

朱元璋再次:“……”

雖然但是,真的要繼續說下去嗎……

秦王宮。

嬴政手指點在桌案上,對那些政治舉措以及制度等很是感興趣。

希望天幕能好好說說。

所以這朱元璋,為了維護統治,究竟都做了什麽?

【為了維護統治地位,朱元璋想的辦法可太多了——】

【其一就是,這當皇帝的職業病:總有刁民想害朕!】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是如此,朱元璋更是如此。】

【但是捏,趙匡胤他情商還是比較高的,所有有了“杯酒釋兵權”,而朱八八……原名朱重八的朱元璋,可是最底層爬上來的,他都能做皇帝,那其他身份地位的人,自然也能。】

【就比如那些跟他一起造反的兄弟們。】

【要是像宋朝趙匡胤一樣,哪天跟著他造反的那幫兄弟,也把他從皇帝座位上擼下來怎麽辦?】

趙匡胤:“……”

朱元璋:“……”

老朱低咳幾聲,搓了把臉,罷了罷了,說就說吧。

【於是朱元璋當機立斷,將那些跟隨他立下汗馬功勞的兄弟,也就是明朝的開國大臣們,基本上都給被砍了個幹凈。】

【關於朱元璋屠戮功臣的軼事典故,最著名的就是“火燒慶功樓”,以及“胡藍黨案”。】

明以前歷朝歷代眾人:嘶……

這一步步打下江山的人,就是狠啊。

【火燒慶功樓。

除劉伯溫看穿朱元璋之意,跟隨朱元璋離開慶功樓外,其餘赴宴功臣,以及侍衛宮女數千人,全部葬身火海。】

【胡藍黨案,這個要分開說。】

【其中“胡”指的是胡惟庸,“藍”指的是大將軍藍玉。】

【朱元璋以藍玉案為契機,不僅誅殺了藍玉一門,連一些公侯在內,一律牽連,而且此為“明初四大案”之一,皆是明太祖朱元璋為消滅——認為對明朝統治有威脅的人,而由此所引發的著名四大屠殺案件。】

明朝朱元璋時期。

朱標震驚詫異地看向朱元璋:“爹?!”

旁的不說,藍玉是他太子妃的舅父,且素來與他關系甚好,到底因何事要被誅殺?

“這……這……”

朱元璋又想撓頭了,現在藍玉可還沒死呢,誰知道他以什麽理由誅殺的藍玉。

而且真要說起來,藍玉可是他為標兒——

【要真說起來,藍玉之死,其實和朱標的早逝也有一定關系。】

朱標皺了皺眉,嗯??

朱元璋一拍大腿,嘿,他就知道!!

可能他認為這藍玉是“沒用”了吧,哈。

【朱標可謂是朱元璋的“掌上明珠”,他出生於朱元璋攻打南京期間,於酣戰之中的朱元璋,在聽到長子的出生之後,竟然高興的跑到山上去題字——“到此山者,不患無嗣。”所以自其出生,朱元璋始終都對朱標疼愛有加。】

聽到這裏,朱標瞬間撓了撓臉,掌上明珠什麽的……這天幕也太能用詞了。

倒是朱元璋聽得樂呵樂呵的,還煞有其事點點頭。

“掌上明珠”?倒是真真貼切。

【因這份喜愛和重視,所以朱標自小就被朱元璋當做接班人來培養。】

【而朱標也確實威望極高,富有執政經驗——】

【朱標二十二歲時,朱元璋見他年紀已長,遂令今後一切政事並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

有意讓太子“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

【並且朱標不像朱元璋脾氣火爆,他生於安樂,卻無紈絝之習,忠厚,能盡心受教,對大臣老師也都十分恭敬。】

【此外,朱標在做太子期間,看朱元璋殺人太狠,就曾建議施行“寬通平易之政”。】

【所以有朱元璋做反比,朱標在朝中的擁戴程度可想而知。】

聽到這裏,朱元璋不僅覺得沒什麽,反而還頗為自得的點點頭。

他家標兒,就是好,沒得說啊。

【洪武後期,藍玉和朱標關系甚好,本來是朱元璋留下輔佐朱標的,可惜朱標早逝。】

【之後朱元璋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子,可是朱允炆“仁弱”,藍玉性格又居功自傲,顯然不是年輕的皇太孫朱允炆能鎮得住的,於是朱標逝世不久,朱元璋就把藍玉也屠戮了,可以說,朱標不死,藍玉其實也不用死。】

朱標不由得深深嘆了口氣。

這麽看來,他真要好好“保重”身體才行,畢竟後續影響太大。

朱元璋和朱棣兄弟幾人抓住朱標的手,懇切點頭,是啊是啊,大哥!

馬秀英也是嘆了口氣,又在思量那養生保健之法。

【當然,藍玉一門盡皆被處死的原因,肯定是不可能這麽就簡單的——】

【首先,藍玉至少就犯了三大罪。】

【第一,驕橫跋扈,藍玉屢次統帥大軍作戰,多次立功,當時朱元璋待他可謂是十分優厚,所以藍玉漸漸驕傲自滿,甚至在軍中擅自罷免和提拔軍官,獨斷專行,使得朱元璋曾多次責備他。】

【第二,目無法紀,藍玉的義子多達幾百人,而因藍玉的權勢,藍玉的家人不僅侵占民田,濫殺無辜,而且單藍玉自身而言,也屢放厥詞,自恃有功,專恣橫暴,所為多不法,舉止傲慢,無人臣禮,還認為朱元璋給他的封賞太低。】

【第三,意圖謀反,錦衣衛指揮使就曾找到藍玉謀反的證據。】

【另外藍玉謀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的姻親葉升被誅,使得藍玉有“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感覺。】

【這大概是促成藍玉謀反的最有利的證據。】

【但說起來,雖然藍玉謀反的動機還是很充分的,但藍玉到最後也只是有謀反的“動機”,而沒有轉變成謀反的“事實”,因為朱元璋老謀深算,先發制人,於是藍玉一黨就只有被動挨打,束手待斃的份了。】

朱元璋不由得冷哼一聲,藍玉!果真是想要謀反嗎?!

朱標也是抿了抿唇,不知該如何去言語。

【不過話說回來,藍玉也是挺矛盾的。】

【因為據史料記載,藍玉本人可是對朱標忠心耿耿,只可惜天不遂人願,朱元璋的一切計劃被無情打亂——太子早逝,皇孫年幼,於是朱標的武人集團班底,只能全部被屠戮幹凈,好為皇太孫鋪路。】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大概朱元璋也不曾想到,如果藍玉不死,以藍玉統領朝廷優勢軍力而言,在後期皇太孫朱允炆上位後,朱棣想要以燕地一藩之鎮起兵,其實勝算是有些渺茫的。】

【所以只能說,一切緣由皆有因果。】

朱元璋不由得嘶了一聲,搓了搓腦門。

這可真是……

嘖,糾結啊。

然後思考再三,不禁看向朱標——

“若這藍玉不死……”

朱標會意,立即正色道:“爹您放心,孩兒自會約束好舅父。”

“還有那些藍家人。”

朱元璋嗯了一聲,拍了拍朱標的後背:“咱多想想天幕之前說的百姓。”

“這是自然的,爹。”

當下,兩人之所以還想要多加寬恕藍玉,不用過於言說,恐怕盡是想起了他們早夭的,真正的長子嫡孫——朱雄英。

他們那不到八歲就過早夭折的孫子兒子哎……

但是現在才十歲不到的朱允炆……兩人心中又是齊齊嘆氣,“仁弱”啊。

朱標在心底搖了搖頭,這皇太孫之位,恐怕與他這個兒子無緣了,更何況他之妻常氏還留下了次子允熥……只是他妻子常氏在生下允熥的當月便逝世,現在允熥……或許可接到他身邊,又或是娘的身邊親自來撫養?

如此思量著,冷不防旁邊靠過來一個人影——

朱棣哼哼著往朱標這裏靠,不過倒是沒說什麽。

畢竟比起旁的,還是大哥活著最重要!

兄弟連心,朱標了然,暫時先拋卻這些煩惱,笑著拍了拍朱棣後背。

【火燒慶功樓事件是民間傳說故事,對此事件未見史書記載。】

【明初四大案,除了藍玉案,胡惟庸案,還有“空印案”和“郭恒案”,這兩案也先暫且放到在一邊。】

【因為這其中關於朱元璋為維護統治所做的事情,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宰相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與藍玉案,這兩案也可稱“胡藍之獄”。】

【為什麽這兩案會並稱去說?】

【因為據《逆臣錄》中的招供記錄,許多人既參與了胡黨的謀反,又參加了藍玉黨的謀逆活動。】

【如前軍都督楊春,他在早些年“因見胡丞相有權,就投門下,來往商量謀事”,後來胡黨案發,他僥幸躲過,又積極參與到藍玉的謀反活動之中,再如鶴慶侯張翼,普定侯陳桓,景川侯曹震等,均參與了兩次謀逆活動。】

【由此可見,胡、藍兩案實屬關系密切。】

至今還活著,被點到名字的眾人:“……”

朱元璋則呵呵了一聲,心道,天幕說說其實也挺好的。

呵呵,真挺好的。

【好的,再說回宰相胡惟庸。】

【對於宰相這個職位,其地位可以說是僅次於皇帝,位高權重,一言不合就可以把皇帝說到懷疑人生。】

【比如歷史上優秀的宰相都會努力約束皇帝,不讓他太放縱自己。】

【而要是如我們唐太宗李世民這樣時常自省己身的皇帝,那就更有除了宰相外,也同樣一言不合就把皇帝說到懷疑人生的大臣,對,說的就是魏征,可是遇到明主了吧,要不這口才真就無處發揮了。】

唐朝李世民時期。

魏征立即失笑著朝李世民拱了拱手。

李世民同樣如此,不禁無奈搖頭失笑。

但揮揮手,讓魏征不要給他這樣“感謝”,總讓他有種“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感覺。

【胡惟庸也是個當宰相的,但是吧,胡惟庸這人優不優秀不好說,他腦子倒是挺“秀”的——】

【上面可是有皇帝在,結果胡惟庸竟還敢在朝廷裏作威作福,栽培勢力,結黨營私。】

【——胡惟庸總共做了七年丞相,任期內,在朝中遍植朋黨,不遺餘力地打擊異己。】

【比如對劉基劉伯溫,其被解雇革去歲祿,告老還鄉後,也依舊深受胡惟庸嫉恨——】

【就因為劉伯溫曾對朱元璋說過胡惟庸不宜入相的話。】

【於是後來劉伯溫生病,胡惟庸雖派醫生前去看望,但劉伯溫在服藥後不久便一命歸西了。】

【當然,排斥異己還不是胡惟庸案的關鍵所在。】

【事實上,胡惟庸案的主要癥結在於——其為人過於獨斷專行,許多生殺黜陟等重大案件,胡惟庸往往不向朱元璋請示,就擅自加以處理,這種行為,自然讓權力欲極強的朱元璋深感宰相專權,以及皇權恐怕旁落的危機。】

漢朝未央宮。

劉徹嘖了一聲,就這等宰相,實屬宰了都不為過。

【於是洪武十三年,即公元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謀不軌”罪誅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時殺禦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數人,洪武二十三年,即公元1390年,朱元璋又頒布《昭示奸黨錄》,以夥同胡惟庸謀不軌罪,處死韓國公李善長,列侯陸仲亨,已故滕國公顧時的子孫等開國功臣。】

【在這之後,又以胡惟庸通倭以及通元之罪,究其黨羽,前後共誅殺3萬餘人,時稱“胡獄”。】

現在是洪武二十年,即公元1387年。

還活著的眾人:“……”

朱元璋:“……”

他真的好想捂臉。

這說說是也好,但是隨之而來的“麻煩”也好多……

【這裏想說的重點不是胡惟庸死,也不是“胡獄”,而是胡惟庸死後,這還不是結束——】

【比如在做掉胡惟庸後,朱元璋真的覺得好心累,於是他又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即砍掉宰相這個職位!】

【還有就是,明朝建立不久之後,卻發生了所謂胡惟庸“通倭叛國”的大案,這件大案的節點是胡惟庸暗中勾結倭寇,妄圖推翻明政權自立為王,加上當時倭寇作為一種威脅明朝的外部勢力,確實不容小覷……】

【因這一時期,日本進入南北朝時期,許多日本浪人徘徊於我國沿海一帶,從事海盜活動,頻頻襲擾明朝沿海地區。】

【於是種種因素疊加起來——

以及為了防備沿海奸民與倭寇勾結,朱元璋最終下令“片板不得下海”政令,禁止老百姓私自出海。】

秦王宮。

嬴政等人不禁冷哼,倭寇……日本!!

只要一想起先前那一幕幕展現的畫面,嬴政就不禁滿心憤怒,甚至暴怒!

尤其是對那倭寇之國!當真是賊人!!!

【宰相這職位沒了,其後的演變發展,對明朝的影響還是挺大的。】

【不過這裏還是暫且不說——】

朱元璋心累點頭,他懂,要講海禁……

【我們來繼續講明朝的海禁政策。】

【從被朱元璋提出來後,一直是起起伏伏,也波折甚多。】

【如明初的海禁政策,其主要目的是——朱元璋為防止自元朝起就侵擾東南的倭患,規定除官方認可的朝貢貿易,對民間私人海外貿易,以及倭寇等均采取了嚴厲禁止的海禁政策。】

【但是,這項政策其實並沒有在根本上起到制止倭寇侵襲的作用,反而還嚴重影響了明朝對外貿易的正常開展。】

朱元璋:“……”

哎,著實是有點子煩躁。

【當時在明朝東南沿海的倭寇分為兩種,一種是來自日本真正的倭寇。】

【而另一種則是沿海地區的走私商人。】

【這些商人為了更好的走私和保護自己的商品,通常與真倭聯合,或者假借倭寇的名義建立屬於自己的海上武裝,以此對抗明朝海軍,這其中最著名的一支——當數五峰船主汪直。】

【是的,海禁政策引起了民間的“反抗”。】

漢朝未央宮。

劉徹挑了挑眉,竟是引起了民間的反抗?

那如此想來,這海禁究竟有多嚴啊?

【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明政府“罷太倉黃渡市舶司”。】

【洪武七年,即公元1374,明政府下令撤銷自唐朝以來就存在的,負責海外貿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廣東廣州三市舶司,當時我國對外貿易遂告斷絕。】

【洪武十四年,即公元1381,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斂足跡,又下令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

【於是自此,連與明朝素好的東南亞各國也不能來華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了。】

【洪武二十三年,即公元1390,朱元璋再次發布“禁外藩交通令”。】

【洪武二十七年,即公元1394,為徹底取締海外貿易,朱元璋又一律禁止民間使用及買賣舶來的番香,番貨等。】

【洪武三十年,即公元1397,朱元璋再次發布命令,禁止明朝人下海通番。】

嬴政:“……”

劉徹:“……”

李世民:“……”

歷朝歷代諸人:“……”

這一系列的海禁政策,未免太過“嚴厲”?

難怪會引起民間反抗!

【為了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明朝法律還規定了嚴酷的處罰辦法——】

【“若奸豪勢要及軍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違式大船,將帶違禁貨物下海,前往番國買賣,潛通海賊,同謀結聚,及為向導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處斬,仍梟首示眾,全家發邊衛充軍。

其打造前項海船,賣與夷人圖利者,比照將應禁軍器下海者,因而走洩軍情律,為首者處斬,為從者發邊充軍。”】

【與此同時,明朝政府對參與買賣外國商品的居民也不放過。】

【——“敢有私下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貨皆不許販鬻,其現有者限以三月銷盡。”】

【這可謂是一系列嚴峻又錯誤的法令政策了。】

朱元璋:“……”

他屁股挪了挪,竟頗有些坐不住。

馬秀英看著朱元璋額角冒汗的樣,實屬無奈的搖了搖頭:“你可要好好認真的聽著。”

“哎,哎……”

朱元璋摸了摸後腦勺,尷尬笑了兩聲,他這不在聽著嘛。

【本來嘛,實行海禁政策,朱元璋是期望由此對海防的鞏固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可結果呢,由於海禁政策所實施的直接對象是臣民,而不是海上的反明勢力,於是朱元璋所下令的一系列海禁政策,不僅不能成為海防的有效手段,甚至在沿海地區激化了一些矛盾。】

【——沿海地區的百姓們依海而生,靠海而活,或從事漁業生產,或從事海上貿易,而朱元璋的“嚴交通外藩之禁”,幾乎是堵絕了沿海地區百姓們的正常謀生之路。】

【所以,海禁一開始就得不到切實的貫徹,而反覆發布的海禁令,也說明了這一點。】

【還有一些百姓就幹脆參加了民間的對外貿易活動。】

【——“緣(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諸番貿易香貨,因誘蠻夷為盜”。

以及——“東南諸島夷多我逃人佐寇”。】

聽到這裏,朱元璋不禁緊抿著唇,真的錯了?

就……一點用也沒有嗎?

【再說回汪直。】

【汪直雖然是當時東亞地區最大的海盜,但同時也是當時整個東亞地區最大的走私商人。】

【其實他一直希望明朝能夠取消海禁政策,允許民間參與海外貿易。】

【而且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汪直甚至主動幫助明朝剿滅海盜。】

【但是他的行為並沒有得到明朝的認可,因為在明朝看來,以汪直為代表的走私商人依舊是明朝海防最大的威脅。】

【所以說嘛,有句話叫“堵不如疏”,這使勁兒堵著還不行,有人幫忙,還要一直打壓,連沿海地區百姓的正常謀生之路都幾乎堵絕了,那百姓不反抗,說得過去嗎?畢竟都要活不下去了。】

【你拿了人家吃飯的家夥,你願意啊?】

【當初朱元璋當叫花子的時候,要是有人搶朱元璋的那只碗,還不得被他恨死。】

【結果朱元璋當了皇帝後,倒是為了所謂的“海防”,直接搶了沿海眾多民眾的飯碗了。】

朱元璋一下子站了起來,臉色被說得難看,但同時又很是難言。

而所謂的難看,也不過是因為實在“無言以對”的難看——若是有人搶了他的飯碗,他必然不可能輕易放過!

所以……所以若是換位思考……

馬秀英不由得嘆了一聲:“重八……”

朱元璋也是一聲嘆息:“大妹子,咱大概是錯了吧。”

“有錯就改。”

馬秀英握住朱元璋的手:“這有何難的。”

朱元璋哎了一聲,得到些許寬慰:“大妹子說的是。”

【不過話說回來,嘉靖年間,因為汪直既無法完全剿滅福建以及廣東的眾多海盜,同時又無法約束自己的部下襲擾沿海之行徑,於是最終造成了汪直與明朝之間的矛盾激化。】

【是年三月,明朝派遣官軍偷襲瀝港汪直。】

【之後汪直與明軍交火失敗,遂敗走日本,其中雙嶼港與瀝港相繼被毀,使海商的海上貿易網絡遭受重創。】

【而為此,汪直開始聯合各方海上勢力,大舉入寇東南沿海一帶——當時“連艦數百,蔽海而至,浙東西、江南北,濱海數千裏”,這些地方同時告警!】

【由此,因為這次海患自嘉靖三十一年壬子年開始,於是也被稱為“壬子之患”。】

漢朝未央宮。

劉徹嘖嘖兩聲,這因果緣由,可真是不太好說啊。

【可以說,隨著倭寇之患,明朝海禁政策愈加嚴格。】

【從明初嚴厲的海禁政策,永樂年間海禁的松弛,到永樂後——洪熙到弘治年間海禁政策的再強化,再到嘉靖年間的海禁政策高度強化……這些政策對明朝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尤其是嘉靖年間——嘉靖二年五月,日本藩侯的兩個朝貢使團在寧波為入貢資格問題爆發了“爭貢之役”,使很多無辜的明朝軍民被殺或被擄,“浙中大震倭自是有輕中國心矣”。】

【於是在此之後,明朝認為“倭患起於市舶,遂罷之”,並對日本“閉絕貢路”,實行更加嚴厲的海禁政策。】

【是以,朝廷接受建議,封鎖了沿海各港口,銷毀出海船只,斷絕了海上交通。】

【如此嚴厲的海禁政策下,遂導致民間私人海外貿易被視為非法行經,於是被迫走上畸形發展的道路,即被迫轉入走私和武裝走私,並出現了一些大的海上武裝走私集團——如最大的,汪直的武裝走私集團。】

【雖然在嘉靖三十六年,即公元1557年,當時的浙江巡撫胡宗憲成功誘降了汪直,並在兩年後將其正法,但這場倭亂並沒有因為汪直的死而終結——】

【因為明朝采用誘殺的方式,企圖撲滅來自海上威脅的做法,無疑失去了走私商人對明朝的信任,於是導致東南海患愈加嚴重,一直到嘉靖四十五年,即公元1566年,在戚繼光等將領的努力下,這場海患才最終得以撲滅。】

“從嘉靖三十六年,到嘉靖四十五年……”

朱元璋張了張嘴:“這……近乎十年啊。”

而如此倭亂的發生還不是最初!

海禁政策……竟是影響如此之大嗎?!

【其實若真算起來,這次的海患前後一共持續了十五年,波及了整個大明海疆,沿海地區的經濟也由此遭到嚴重破壞。】

朱元璋:“……”

不止是想嘆氣,更是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這樣沈重的損失,使得明朝開始反思海禁政策是否有必要繼續施行。】

【於是這之後,朝堂之上開始掀起了一場關於是否開放海禁的爭論,也就是所謂的“籌海之爭”。】

【有支持的,自然也有反對的。

只是雖然反對開禁的聲音一直都存在,但是隨著明朝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開禁顯然已經迫在眉睫。】

【嘉靖四十三年,即公元1564年,福建巡撫譚綸以回籍守制,上陳善後六事,遂指出——】

【“閩人濱海而居,非往來海中則不得食,禁之而私通如故不若官明通之,而制之以法,自通番禁嚴而附近海洋魚販一切不通,故民貧而盜愈起,宜稍寬其法。”】

【因此他請求朝廷允許有限度的開放海禁,這個主張在當時得到了明朝大部分官員的認可。】

李世民不禁點頭,倒是不錯,堵不如疏。

【其後,一直到隆慶年間,明朝政府再調整政策,允許民間赴海外通商,史稱“隆慶開關”。】

【民間私人的海外貿易獲得了合法的地位,東南沿海各地的民間海外貿易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明朝也由此出現了一個比較全面的開放局面。】

【——明朝開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並以月港為治所設立海澄縣,設立督餉館,負責管理私人海外貿易並征稅,不過對日本的貿易仍在禁止之內,所有出海船只均不得前往日本,若私自前往,則處以“通倭”之罪。】

秦王宮。

嬴政也是不由得點頭,後面對日本貿易的“禁止”規定非常之不錯。

就合該如此!

【也由此,對於倭患這一困擾明朝多年的頑癥,自隆慶開關之後,因為解決了倭寇出現的這一經濟根源問題,於是東南沿海從此“倭漸不為患”。】

【當然——其實隆慶初年的開關政策並不徹底,不過雖仍有諸多管理和限制,開放的月港也只是一處小港口……而且明朝依然通過發放許可證的方式對海外貿易進行控制。】

【如制定了非常苛刻的出海貿易規定——

對出海商人的船只到貨物,從時間到路程都有嚴格的規定,並要求官兵嚴加盤查,同時為了能更好的監督出海商人,不僅對商人們實行連坐制度,甚至規定了舉報者的賞格,以及誣告者不受懲罰等。】

【但是民間被壓抑了兩百年的商業活力,終於能夠被釋放出來。】

【而且失去經濟訴求的走私貿易也隨之開始根絕,成效還是非常明顯的。】

【於是除倭患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消失之外,與此同時——史載隆慶初年,僅月港一地,“所貿金錢,歲無慮數十萬,公私並賴”,所以顯而易見,開關成效的確非常之明顯。】

【不過總的來說,“隆慶開關”雖然為明朝帶來了很多方面的益處,但這次開關對於明朝而言,其實更多是一次帶有實驗性質的嘗試而已,如果缺乏持續的政策支持與產業提升,勢必無法繼續下去。】

【而且明朝在開關條件,以及規模上的諸多限制等,最終沒能讓這項良政得以推廣到全國,使之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所以……其說到底,還是可惜的。”

朱元璋搖了搖頭,深深嘆了口氣。

他哪裏能想到,實行海禁政策,竟影響如此“深遠”。

所以這偌大的一個國家,是由此慢慢落後於西方的嗎?

【不得不說,明朝海禁政策的確是個歷史教訓,固步自封,拒絕與世界文化交流,終究是錯誤的決定。】

【於國本身,以及潛移默化出現的負面影響,都是要為此付出代價的。】

【單對明朝國內而言,都可見海禁政策對於明朝發展的限制和沈重嚴峻的影響,更何況是對外的整體發展而言。】

是啊,明朝自身都是如此“受創”了,那再與世界發展對比,豈不是越發的落後掣肘?

海禁,實屬是不可施行之政策。

尤其更不該如此嚴厲施行!

明朝朱棣時期——

永樂年間,朱棣對於海禁的想法倒是不如他爹那般嚴格,但聽天幕之言至此,也算是深刻明白了海禁的“弊端”。

與其帶來的好處相比,這弊端更不可忽視!!

所以海禁,當真是不可再繼續施為。

【好了,海禁政策對於明朝的影響就講到這裏。】

【接下來,我們再來講講,“宰相”廢除之後,於明朝之後又發生了何種演變影響。】

【是滴,現代明朝影視劇經常出現的東廠西廠,錦衣衛什麽的要來了。】

【尤其是宦官專權帶來的影響——其實往前倒倒,明朝著名的“土木堡事件”也與此脫不開幹系。】

朱元璋:“……???”

所以……這難道又是他的罪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