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3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 103 章
饒是蘇轍一貫是個沈穩的, 如今面上也是浮現幾分怒氣來:“這件事可是王安石在搗鬼?”
“子由,你莫要因我出頭!”王鞏連忙開口,低聲道:“如今滿朝文武皆知, 王安石將你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巴不得尋到你的錯處。”
說著,他是長長嘆了口氣:“若真深究起來,我此次貶官也不算冤枉。”
聽他說起, 蘇轍這才知道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三個月之前, 有人狀告餘姚縣主簿李逢謀反。
一開始,誰都沒有將這件事都放在心上,畢竟如今天下也算安定, 謀反簡直是死路一條。
但官家還是下令徹查此事。
禦史臺徹查一番,發現還真有這麽一回事,更是牽連出兩個人來。
一個人是太/祖皇帝趙匡胤四世孫趙世居,一人是道士李士寧。
李士寧不光是道士, 還是個有些名頭的道士,他四處放話就算官家得了一子, 卻也不會平安長大,太/祖皇帝後代當有天下, 天命應在了趙世居身上。
若換成聰明些的人,定知道這道士是故意說些好聽的話哄騙自己銀子。
可也不知是趙世居不聰明的緣故,亦或者是他想著自己能爭一爭儲君之位的緣故, 將這話當了真,暗中資助了李士寧不少銀錢。
一個月之前, 趙世居賜自盡, 李逢淩遲,李士寧杖刑後流放。
而王鞏因與趙世居有幾分來往, 受到牽連,原本王安石的意思是要將其追奪官銜的,但官家看在其祖輩有功的份上,卻對他網開一面,將他貶為太和縣縣令。
聽到最後,蘇轍皺眉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汴京城內,誰不知與你關系要好之人是數不勝數?王安石拿這件事來治你的罪,未免太牽強了些。”
王鞏只不置可否笑了笑:“我想,王安石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一來他向來不喜我們這些靠恩蔭入仕之人。”
“二來直至今日岳丈仍反對他的變法之策,雖說岳丈不比他身居高位,卻德高望重,他幾次想要對岳丈下手,卻苦於沒有機會,今日我落得如此下場,也算殺雞儆猴。”
“三來則是他想借著這件事震懾震懾你,想叫你看看如今朝中上下是他一人說了算。”
“子由,我這一走,你務必要小心。”
蘇轍正色:“你放心。”
王鞏是個聰明人,知道有些話能說有些話不能說。
但如今離別在即,有些話卻是不吐不快:“子由,我總覺得官家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卻是越來越糊塗,從前朝中能人異士不斷,可就算誰人身居高位,卻也沒有把持朝堂的情況。”
“自小皇子出身之後,官家將大阪的心思都放在了小皇子身上,對朝中之事很少過問,這才叫王安石鉆了空子。”
“若長期這樣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蘇轍又何嘗沒感受到官家的變化呢?
他自詡自己做不到像範鎮一樣,明知官家會不高興,還提著腦袋前去諫言。
他頂多委婉提一提,若官家不聽,他就不會再說。
想要拯救大宋,想要拯救老百姓,前提是他要有自保和保護家人的本事。
蘇轍見王鞏情緒低落,知他雖看似風流,但對大宋與百信之心一點不比他們少,只勸慰他幾句。
誰知王鞏卻搖頭道:“……此事一出,我卻是心灰意冷,從此之後寄情山水好了。”
“至於這朝堂,這江山,就留給王安石等人去操心好了。”
他走後。
蘇轍卻是坐在書房良久沒回過神來。
從前官家曾感嘆過蘇轍的年輕有為是好事,卻也是壞事。
他懂得官家話中的意思,正因他年輕,即便才幹出眾,可隨著他官位越高,想要升官就越難,朝堂之上也是個講究論資排輩的地方。
先前他並未將這件事放在心上。
但如今,他只恨自己的年紀不能再大些。
官大一級壓死人。
王安石如今將他壓的死死的。
蘇轍忍不住皺起眉頭。
他在書房坐了良久,思忖自己到底該怎麽辦。
他知道王安石小動作不斷是想逼他出手,越是到這個關頭,若誰沈不住氣誰就輸了。
道理清楚歸清楚。
可想要做到,卻還是難得很。
蘇轍忍不住坐在書房抄起佛經來。
很快。
蘇轍就聽到有人敲門的聲音,他一擡頭,就看到蘇軾走了進來。
蘇軾手上端著托盤,一開口就道:“八郎,你別擔心,這些吃食是廚房做的,不是我做的。”
“今日自王鞏走後,你就一直沒從書房出來,連晚飯都沒吃,所以我就過來看看你。”
“你可是遇上了什麽難事兒?”
若換成從前,蘇轍定會與蘇軾說沒事兒,畢竟以蘇軾那般莽撞的性子,誰也不知道他到底會做出什麽事情來。
但這麽長時間以來,所有的事情都是他一個人在扛。
他也是人。
也會有扛不住的時候。
他便將這些事說與蘇軾聽,到了最後也不忘叮囑蘇軾道:“……六哥,這些事情你務必要保密,更不得輕舉妄動。”
蘇軾再次在心裏將王安石罵了幾百遍,才道:“怪不得方才用晚飯的時候八姐夫說他母親時常念叨起汴京,想要將他母親接來汴京住些日子。”
“當時我就覺得有些不對,老太君年輕時因做多了繡活兒,傷了眼睛,如今年紀又大了,何至於想來汴京?”
“再者說了,八姐夫一貫是個不喜歡給人添麻煩的性子,又怎麽會將老太君接到我們家中?”
蘇轍苦笑:“陳老太君留在齊州,難免會有危險的。”
蘇軾長長嘆了口氣。
許久之後他才道:“八郎,你別擔心。”
“想當初我被汙蔑對詛咒官家,被關進大牢,那時候連認罪書都寫了,不一樣是挺過來呢?”
“這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兒,你還有我呢!”
蘇轍重重點點頭:“好,六哥,我知道了。”
蘇軾當著他的面是一派雲淡風輕,可回去之後卻是徹夜不眠,長籲短嘆的。
蘇軾決心自己也該為八郎做些什麽。
他思來想去。
便又開始寫文章了。
別看蘇轍與蘇軾同一年科舉,蘇轍為狀元,蘇軾是榜眼,但這麽多年下來,蘇軾的才學早已遠超蘇轍。
一是蘇轍公務繁忙,並沒有太多時間放在學問上。
二是當年蘇轍走上科舉之路本就是迫於無奈,壓根不像蘇軾一樣讀起書來就沈浸其中不可自拔。
這些年來。
蘇軾是郁郁不得志時寫文章,愉悅時也寫文章,更是深得蘇洵真傳,寫起罵王安石的文章來那叫一如魚得水,幾乎一天就能作出一篇文章。
蘇軾更是為自己寫了個筆名叫恨山。
眾所周知,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
蘇軾筆名深意可謂不言而喻。
不過十來日,恨山的文章就在學子百姓中紛紛傳頌。
有的文章說王安石錙銖必較。
有的文章說王安石心思歹毒,不顧念手足之情。
有的文章說王安石鏟除異己。
甚至還有的文章將王安石不講衛生都拿出來罵上兩句。
王安石看到這些文章,氣的不行:“……這個蘇軾,我看他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痛!當自己是狐貍,有九條命?若再叫我抓住他的錯處,我定不會放過他!”
一旁的門客低聲道:“大人,我們派人一直盯著蘇軾。”
“可這些日子他十分謹慎,整日兩點一線,除了府衙和家中,也就偶爾去去杏花樓,還是與蘇轍一起去。”
“在府衙,他是能不說話就不說話,生怕多說一句話。”
“前幾日他有個同僚喜得幼子,邀他前去喝喜酒,他只送上了禮金,人並未到場。”
說著,他看了眼臉色難看的王安石,聲音愈低:“況且蘇軾做文章用的筆名,誰也沒辦法證明恨山就是他。”
這就是叫王安石動怒的地方。
但凡與蘇軾有幾分熟悉的人一看就知道文章是出自蘇軾之手,可偏偏不能奈何蘇軾。
門客又道:“不如我派人鎮壓鎮壓這等文章?”
“不必!”王安石生氣歸生氣,腦子轉的還是很快的:“若是如此,那才是中了蘇軾的奸計。”
“他巴不得我如此,鬧大之後在官家跟前好好告我一狀!”
他認真想了想,道:“這件事暫且不管吧!”
可他到底是將這件事想的太簡單了些。
他更是低估了蘇軾為蘇轍分憂的決心。
這日,王安石在杏花樓設宴,他剛下馬車,就遇上了蘇軾。
從前的蘇軾看到他像沒看到似的,目不斜視走過去,但今日蘇軾卻徑直走向他,開口道:“下官見過王大人,下官知道王大人才學出眾,想問問王大人可知最近恨山所做的文章?”
“不知王大人是如何看待那些文章的?”
“下官倒是聽說,不少人對這些文章很是推崇,連下官也覺得這恨山文采斐然,若王大人看過這些文章,不妨可與下官探討一二!”
王安石是面色如常。
倒是一旁簇擁在王安石身邊的官員臉色大變,只覺得蘇軾膽子太大了點,此舉簡直是在老虎屁股拔毛!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饒是蘇轍一貫是個沈穩的, 如今面上也是浮現幾分怒氣來:“這件事可是王安石在搗鬼?”
“子由,你莫要因我出頭!”王鞏連忙開口,低聲道:“如今滿朝文武皆知, 王安石將你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巴不得尋到你的錯處。”
說著,他是長長嘆了口氣:“若真深究起來,我此次貶官也不算冤枉。”
聽他說起, 蘇轍這才知道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三個月之前, 有人狀告餘姚縣主簿李逢謀反。
一開始,誰都沒有將這件事都放在心上,畢竟如今天下也算安定, 謀反簡直是死路一條。
但官家還是下令徹查此事。
禦史臺徹查一番,發現還真有這麽一回事,更是牽連出兩個人來。
一個人是太/祖皇帝趙匡胤四世孫趙世居,一人是道士李士寧。
李士寧不光是道士, 還是個有些名頭的道士,他四處放話就算官家得了一子, 卻也不會平安長大,太/祖皇帝後代當有天下, 天命應在了趙世居身上。
若換成聰明些的人,定知道這道士是故意說些好聽的話哄騙自己銀子。
可也不知是趙世居不聰明的緣故,亦或者是他想著自己能爭一爭儲君之位的緣故, 將這話當了真,暗中資助了李士寧不少銀錢。
一個月之前, 趙世居賜自盡, 李逢淩遲,李士寧杖刑後流放。
而王鞏因與趙世居有幾分來往, 受到牽連,原本王安石的意思是要將其追奪官銜的,但官家看在其祖輩有功的份上,卻對他網開一面,將他貶為太和縣縣令。
聽到最後,蘇轍皺眉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汴京城內,誰不知與你關系要好之人是數不勝數?王安石拿這件事來治你的罪,未免太牽強了些。”
王鞏只不置可否笑了笑:“我想,王安石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一來他向來不喜我們這些靠恩蔭入仕之人。”
“二來直至今日岳丈仍反對他的變法之策,雖說岳丈不比他身居高位,卻德高望重,他幾次想要對岳丈下手,卻苦於沒有機會,今日我落得如此下場,也算殺雞儆猴。”
“三來則是他想借著這件事震懾震懾你,想叫你看看如今朝中上下是他一人說了算。”
“子由,我這一走,你務必要小心。”
蘇轍正色:“你放心。”
王鞏是個聰明人,知道有些話能說有些話不能說。
但如今離別在即,有些話卻是不吐不快:“子由,我總覺得官家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卻是越來越糊塗,從前朝中能人異士不斷,可就算誰人身居高位,卻也沒有把持朝堂的情況。”
“自小皇子出身之後,官家將大阪的心思都放在了小皇子身上,對朝中之事很少過問,這才叫王安石鉆了空子。”
“若長期這樣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蘇轍又何嘗沒感受到官家的變化呢?
他自詡自己做不到像範鎮一樣,明知官家會不高興,還提著腦袋前去諫言。
他頂多委婉提一提,若官家不聽,他就不會再說。
想要拯救大宋,想要拯救老百姓,前提是他要有自保和保護家人的本事。
蘇轍見王鞏情緒低落,知他雖看似風流,但對大宋與百信之心一點不比他們少,只勸慰他幾句。
誰知王鞏卻搖頭道:“……此事一出,我卻是心灰意冷,從此之後寄情山水好了。”
“至於這朝堂,這江山,就留給王安石等人去操心好了。”
他走後。
蘇轍卻是坐在書房良久沒回過神來。
從前官家曾感嘆過蘇轍的年輕有為是好事,卻也是壞事。
他懂得官家話中的意思,正因他年輕,即便才幹出眾,可隨著他官位越高,想要升官就越難,朝堂之上也是個講究論資排輩的地方。
先前他並未將這件事放在心上。
但如今,他只恨自己的年紀不能再大些。
官大一級壓死人。
王安石如今將他壓的死死的。
蘇轍忍不住皺起眉頭。
他在書房坐了良久,思忖自己到底該怎麽辦。
他知道王安石小動作不斷是想逼他出手,越是到這個關頭,若誰沈不住氣誰就輸了。
道理清楚歸清楚。
可想要做到,卻還是難得很。
蘇轍忍不住坐在書房抄起佛經來。
很快。
蘇轍就聽到有人敲門的聲音,他一擡頭,就看到蘇軾走了進來。
蘇軾手上端著托盤,一開口就道:“八郎,你別擔心,這些吃食是廚房做的,不是我做的。”
“今日自王鞏走後,你就一直沒從書房出來,連晚飯都沒吃,所以我就過來看看你。”
“你可是遇上了什麽難事兒?”
若換成從前,蘇轍定會與蘇軾說沒事兒,畢竟以蘇軾那般莽撞的性子,誰也不知道他到底會做出什麽事情來。
但這麽長時間以來,所有的事情都是他一個人在扛。
他也是人。
也會有扛不住的時候。
他便將這些事說與蘇軾聽,到了最後也不忘叮囑蘇軾道:“……六哥,這些事情你務必要保密,更不得輕舉妄動。”
蘇軾再次在心裏將王安石罵了幾百遍,才道:“怪不得方才用晚飯的時候八姐夫說他母親時常念叨起汴京,想要將他母親接來汴京住些日子。”
“當時我就覺得有些不對,老太君年輕時因做多了繡活兒,傷了眼睛,如今年紀又大了,何至於想來汴京?”
“再者說了,八姐夫一貫是個不喜歡給人添麻煩的性子,又怎麽會將老太君接到我們家中?”
蘇轍苦笑:“陳老太君留在齊州,難免會有危險的。”
蘇軾長長嘆了口氣。
許久之後他才道:“八郎,你別擔心。”
“想當初我被汙蔑對詛咒官家,被關進大牢,那時候連認罪書都寫了,不一樣是挺過來呢?”
“這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兒,你還有我呢!”
蘇轍重重點點頭:“好,六哥,我知道了。”
蘇軾當著他的面是一派雲淡風輕,可回去之後卻是徹夜不眠,長籲短嘆的。
蘇軾決心自己也該為八郎做些什麽。
他思來想去。
便又開始寫文章了。
別看蘇轍與蘇軾同一年科舉,蘇轍為狀元,蘇軾是榜眼,但這麽多年下來,蘇軾的才學早已遠超蘇轍。
一是蘇轍公務繁忙,並沒有太多時間放在學問上。
二是當年蘇轍走上科舉之路本就是迫於無奈,壓根不像蘇軾一樣讀起書來就沈浸其中不可自拔。
這些年來。
蘇軾是郁郁不得志時寫文章,愉悅時也寫文章,更是深得蘇洵真傳,寫起罵王安石的文章來那叫一如魚得水,幾乎一天就能作出一篇文章。
蘇軾更是為自己寫了個筆名叫恨山。
眾所周知,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
蘇軾筆名深意可謂不言而喻。
不過十來日,恨山的文章就在學子百姓中紛紛傳頌。
有的文章說王安石錙銖必較。
有的文章說王安石心思歹毒,不顧念手足之情。
有的文章說王安石鏟除異己。
甚至還有的文章將王安石不講衛生都拿出來罵上兩句。
王安石看到這些文章,氣的不行:“……這個蘇軾,我看他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痛!當自己是狐貍,有九條命?若再叫我抓住他的錯處,我定不會放過他!”
一旁的門客低聲道:“大人,我們派人一直盯著蘇軾。”
“可這些日子他十分謹慎,整日兩點一線,除了府衙和家中,也就偶爾去去杏花樓,還是與蘇轍一起去。”
“在府衙,他是能不說話就不說話,生怕多說一句話。”
“前幾日他有個同僚喜得幼子,邀他前去喝喜酒,他只送上了禮金,人並未到場。”
說著,他看了眼臉色難看的王安石,聲音愈低:“況且蘇軾做文章用的筆名,誰也沒辦法證明恨山就是他。”
這就是叫王安石動怒的地方。
但凡與蘇軾有幾分熟悉的人一看就知道文章是出自蘇軾之手,可偏偏不能奈何蘇軾。
門客又道:“不如我派人鎮壓鎮壓這等文章?”
“不必!”王安石生氣歸生氣,腦子轉的還是很快的:“若是如此,那才是中了蘇軾的奸計。”
“他巴不得我如此,鬧大之後在官家跟前好好告我一狀!”
他認真想了想,道:“這件事暫且不管吧!”
可他到底是將這件事想的太簡單了些。
他更是低估了蘇軾為蘇轍分憂的決心。
這日,王安石在杏花樓設宴,他剛下馬車,就遇上了蘇軾。
從前的蘇軾看到他像沒看到似的,目不斜視走過去,但今日蘇軾卻徑直走向他,開口道:“下官見過王大人,下官知道王大人才學出眾,想問問王大人可知最近恨山所做的文章?”
“不知王大人是如何看待那些文章的?”
“下官倒是聽說,不少人對這些文章很是推崇,連下官也覺得這恨山文采斐然,若王大人看過這些文章,不妨可與下官探討一二!”
王安石是面色如常。
倒是一旁簇擁在王安石身邊的官員臉色大變,只覺得蘇軾膽子太大了點,此舉簡直是在老虎屁股拔毛!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