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混血兒(一)
關燈
小
中
大
章錦婳落落大方的態度,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關切,就像周子瑜的家人一樣。
薛收道:“這個在下就不知道了。若是有消息,薛某一定讓人來告知!”
話說得很委婉,這是不能說的意思。
真要有確切的消息,那也屬於軍情,不能公開的,只有凱旋這種事情,才是可以廣而告之的。
章錦婳只一怔,就明白了薛收的意思,隨即轉移話題道:“薛參軍若是不忙,留下來一起便飯可好?”
薛收笑出聲來:“不忙不忙,今天送唐大人來這裏的差事,也是我去討來的,原本輪不到我來,是李參軍替我求來的。”
一聽說是要來杏林館的差事,人人搶著來,最後是李淳風說只有薛收出馬才可以將國子助教章錦婳順便請過來參加慶功宴,好事才落到了薛收的頭上。
薛收是個才子,詩詞歌賦樣樣過人,為人清正,尤其註重自身的言行舉止對將來的影響,是個完美主義者。剛入秦王府的時候,薛收只不過被點了個主薄的位置,很快,薛收敏銳的政治觸覺,嚴謹的行文,深厚的筆力,很快就得了秦王的賞識,升為記室參軍。
薛收平素與李淳風周子瑜交好,就是喜歡修道之人謙卑嚴謹的態度,幾個人坐在一起討論時政,往往能將事情的走向,判斷的準確性能有六七成。
這是薛收第三次來杏林館,章錦婳就不見外的將其當作了自家人招呼,令薛收十分感動。
冬至的大雪越下越厚,千金堂也早早上了門板,所有人都聚到杏林館這邊來吃飯。
張嬸特別高興,如今的杏林館越來越有人氣,團圓飯的飯桌上,人也越來越多,更像個大家族的樣子了。
章錦婳也高興,煮了一壺紅豆茶湯做為壓軸甜品,親自端下去給醫女們,把幾個醫女感動得一塌糊塗。
飯吃到一半的時候,有人來了,把千金堂的門板敲得梆梆響。
竹青去看了一眼,飛快地跑上來叫章錦婳:“錦兒,是個孕婦,馬上就要生產了。”
章錦婳放下筷子站起身,向薛收和唐侍郎唐夫人致歉:“唐大人唐夫人薛參軍,諸位慢用,恕孟章不能奉陪。”
做為醫者,章錦婳的責任感,以及敏感度,讓她不能稍坐片刻。
好在諸人都能理解,尤其是唐夫人:“錦兒,你趕緊去,這孩子可是奔著三清祖師來投胎的。”
一句話,說得在座的眾人哈哈大笑。
鈴蘭和芙蓉已經率先到了千金堂,收拾好給產婦生產的屋子,把炭火盆擡進來,熱水燒酒細布藥粉全都準備好了,根本不用章錦婳再開口吩咐。
只見一個年輕男子著急忙慌的跟在幾個婆子擡的小轎旁邊,一個勁兒的喊:“產婆呢?產婆呢?快來,快來!”
竹風輕聲解釋:“已經去喊我們掌櫃的了,請客官不要著急。”
那男子才不管呢,還是大叫:“怎麽男的在這兒,產婆呢?”
章錦婳從後院繞過來,走進千金堂的廳堂:“請客官小聲些,小心吵到孩子。”
當時的社會風俗,是把產婆喊到家裏去,不管有錢沒錢的人家,都不願意把孩子生在外面。
除非是流落街頭之人,才是萬般無奈,生在哪兒就算是哪兒了。
看這個男子的穿著打扮還有口音,都是本地人。願意把妻子送來千金堂待產的丈夫,想來也是比較開明的人,章錦婳就開了個不大不小不輕不重的玩笑。
本來麽,一般都是臨產的婦人會痛,叫得哭天喊地是常事,可是這一家子剛好相反,產婦一聲不吭,作丈夫的大呼小叫,看那樣子都快暈過去了。
章錦婳走到小轎前,伸手去揭已經覆蓋了一層雪花的棉被。
大過節的,很多轎夫都怕產婦把孩子生在轎子上,轎子見血,那就是不吉利的,洗幹凈了都沒人願意再雇請,寧可不做生意也不擡。這個小轎,其實就是兩根竹竿綁個椅子,在產婦身上蓋個薄被擋臉擋風雪,就這麽著把產婦給擡過來了。
她掀開產婦遮臉的頭巾,嚇了一跳。
這產婦,居然是個年輕的胡人女子,疼得臉都變形了,硬是死死地咬著嘴唇,拼命的忍著,額頭上的汗珠混著淚水直往下淌。
在長安城,胡人是不少見,也有漢人與胡人通婚的,但是那都是在胡地謀生的漢人才會那樣。
怪不得會擡出來。
章錦婳擡頭看了男子一眼:“這是?”
她還以為這兩人是小夫妻倆呢。
男子略有尷尬,生怕章錦婳會拒絕,連忙道:“掌櫃的,您說多少錢?我給!”
章錦婳更意外了:“這是什麽人?在千金堂生孩子的婦人,都需要至親在身邊陪伴的。她有家人在這兒嗎?”
年輕男子尷尬的咳了幾聲,看了周圍幾個人一眼,結結巴巴的道:“我,我就是她的家人,等她生了兒子,我就能娶她為妻了。”
這話好像有點不對勁,可是哪裏不對,章錦婳也來不及細想那裏不對了,看產婦的樣子,馬上就要生了。
“芙蓉,你帶著把人擡進去,鈴蘭,你幫著收拾一下衣物。”章錦婳吩咐完,沖著竹青使了個眼色,這裏都教給你了,轉身也跟著進了待產間。
竹青在廳堂裏招呼年輕男子坐下,向男子說明情況,產婦生完孩子,須在千金堂住上五天才可以離開,年輕男子立即松了一口氣,如遇大赦,掏出一串錢,打發了擡轎子的婆子回府,這才坐下來,往椅子上一靠,整個人都快垮了。
竹青向來認人很準,看這年輕男子的打扮,還有幾分神似鴻臚寺少卿喬思謙的長相,隱隱猜出,這人必定是喬家的幼子或者是庶子。
果然,三繞兩繞,竹青就問出了更具體的情況。
這男子,這是喬思謙的幼子喬夷仁。
喬夷仁因著父親的便利,接觸了許多外邦的人和事,見多識廣,對禮教的束縛就沒那麽在意,還跟隨父親出使過西域一趟,對番邦外族的文化諸多了解,一來二去的,就跟吐蕃駐大唐使節的女兒好上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薛收道:“這個在下就不知道了。若是有消息,薛某一定讓人來告知!”
話說得很委婉,這是不能說的意思。
真要有確切的消息,那也屬於軍情,不能公開的,只有凱旋這種事情,才是可以廣而告之的。
章錦婳只一怔,就明白了薛收的意思,隨即轉移話題道:“薛參軍若是不忙,留下來一起便飯可好?”
薛收笑出聲來:“不忙不忙,今天送唐大人來這裏的差事,也是我去討來的,原本輪不到我來,是李參軍替我求來的。”
一聽說是要來杏林館的差事,人人搶著來,最後是李淳風說只有薛收出馬才可以將國子助教章錦婳順便請過來參加慶功宴,好事才落到了薛收的頭上。
薛收是個才子,詩詞歌賦樣樣過人,為人清正,尤其註重自身的言行舉止對將來的影響,是個完美主義者。剛入秦王府的時候,薛收只不過被點了個主薄的位置,很快,薛收敏銳的政治觸覺,嚴謹的行文,深厚的筆力,很快就得了秦王的賞識,升為記室參軍。
薛收平素與李淳風周子瑜交好,就是喜歡修道之人謙卑嚴謹的態度,幾個人坐在一起討論時政,往往能將事情的走向,判斷的準確性能有六七成。
這是薛收第三次來杏林館,章錦婳就不見外的將其當作了自家人招呼,令薛收十分感動。
冬至的大雪越下越厚,千金堂也早早上了門板,所有人都聚到杏林館這邊來吃飯。
張嬸特別高興,如今的杏林館越來越有人氣,團圓飯的飯桌上,人也越來越多,更像個大家族的樣子了。
章錦婳也高興,煮了一壺紅豆茶湯做為壓軸甜品,親自端下去給醫女們,把幾個醫女感動得一塌糊塗。
飯吃到一半的時候,有人來了,把千金堂的門板敲得梆梆響。
竹青去看了一眼,飛快地跑上來叫章錦婳:“錦兒,是個孕婦,馬上就要生產了。”
章錦婳放下筷子站起身,向薛收和唐侍郎唐夫人致歉:“唐大人唐夫人薛參軍,諸位慢用,恕孟章不能奉陪。”
做為醫者,章錦婳的責任感,以及敏感度,讓她不能稍坐片刻。
好在諸人都能理解,尤其是唐夫人:“錦兒,你趕緊去,這孩子可是奔著三清祖師來投胎的。”
一句話,說得在座的眾人哈哈大笑。
鈴蘭和芙蓉已經率先到了千金堂,收拾好給產婦生產的屋子,把炭火盆擡進來,熱水燒酒細布藥粉全都準備好了,根本不用章錦婳再開口吩咐。
只見一個年輕男子著急忙慌的跟在幾個婆子擡的小轎旁邊,一個勁兒的喊:“產婆呢?產婆呢?快來,快來!”
竹風輕聲解釋:“已經去喊我們掌櫃的了,請客官不要著急。”
那男子才不管呢,還是大叫:“怎麽男的在這兒,產婆呢?”
章錦婳從後院繞過來,走進千金堂的廳堂:“請客官小聲些,小心吵到孩子。”
當時的社會風俗,是把產婆喊到家裏去,不管有錢沒錢的人家,都不願意把孩子生在外面。
除非是流落街頭之人,才是萬般無奈,生在哪兒就算是哪兒了。
看這個男子的穿著打扮還有口音,都是本地人。願意把妻子送來千金堂待產的丈夫,想來也是比較開明的人,章錦婳就開了個不大不小不輕不重的玩笑。
本來麽,一般都是臨產的婦人會痛,叫得哭天喊地是常事,可是這一家子剛好相反,產婦一聲不吭,作丈夫的大呼小叫,看那樣子都快暈過去了。
章錦婳走到小轎前,伸手去揭已經覆蓋了一層雪花的棉被。
大過節的,很多轎夫都怕產婦把孩子生在轎子上,轎子見血,那就是不吉利的,洗幹凈了都沒人願意再雇請,寧可不做生意也不擡。這個小轎,其實就是兩根竹竿綁個椅子,在產婦身上蓋個薄被擋臉擋風雪,就這麽著把產婦給擡過來了。
她掀開產婦遮臉的頭巾,嚇了一跳。
這產婦,居然是個年輕的胡人女子,疼得臉都變形了,硬是死死地咬著嘴唇,拼命的忍著,額頭上的汗珠混著淚水直往下淌。
在長安城,胡人是不少見,也有漢人與胡人通婚的,但是那都是在胡地謀生的漢人才會那樣。
怪不得會擡出來。
章錦婳擡頭看了男子一眼:“這是?”
她還以為這兩人是小夫妻倆呢。
男子略有尷尬,生怕章錦婳會拒絕,連忙道:“掌櫃的,您說多少錢?我給!”
章錦婳更意外了:“這是什麽人?在千金堂生孩子的婦人,都需要至親在身邊陪伴的。她有家人在這兒嗎?”
年輕男子尷尬的咳了幾聲,看了周圍幾個人一眼,結結巴巴的道:“我,我就是她的家人,等她生了兒子,我就能娶她為妻了。”
這話好像有點不對勁,可是哪裏不對,章錦婳也來不及細想那裏不對了,看產婦的樣子,馬上就要生了。
“芙蓉,你帶著把人擡進去,鈴蘭,你幫著收拾一下衣物。”章錦婳吩咐完,沖著竹青使了個眼色,這裏都教給你了,轉身也跟著進了待產間。
竹青在廳堂裏招呼年輕男子坐下,向男子說明情況,產婦生完孩子,須在千金堂住上五天才可以離開,年輕男子立即松了一口氣,如遇大赦,掏出一串錢,打發了擡轎子的婆子回府,這才坐下來,往椅子上一靠,整個人都快垮了。
竹青向來認人很準,看這年輕男子的打扮,還有幾分神似鴻臚寺少卿喬思謙的長相,隱隱猜出,這人必定是喬家的幼子或者是庶子。
果然,三繞兩繞,竹青就問出了更具體的情況。
這男子,這是喬思謙的幼子喬夷仁。
喬夷仁因著父親的便利,接觸了許多外邦的人和事,見多識廣,對禮教的束縛就沒那麽在意,還跟隨父親出使過西域一趟,對番邦外族的文化諸多了解,一來二去的,就跟吐蕃駐大唐使節的女兒好上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