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百歲
關燈
小
中
大
李百歲
三方施壓還不夠, 讓皇帝最後下定決心的,是秋東進宮,母子二人言談間, 秋東很平和的對她道:
“近日收到二兄來信,終南山上梨花開了, 吾打算回終南山住一段時日。”
皇帝眼眸一動,沒言語。
秋東轉而換了自稱:
“兒在洛陽, 想必您有很多事處理起來束手束腳。”
皇帝這才開口,帶著幾分好奇問:
“你有條件?”
“對, 有條件。”
他也不吊人胃口, 直言:
“叫人把三兄接回來吧,事到如今,各方態度已經很明顯了,讓三兄回來做太子是最好的選擇。”
頭發花白的皇帝沈默良久,最終還是點了頭。
末了,她問:“何時出發?”
“明日吧,就不等三兄回來了, 免得又徒生事端。”
當天,皇帝便下旨, 命人秘密去廬陵接廬陵王一家回洛陽城。
同時, 太子武輪上書, 自請辭去太子之位, 皇帝應允。
武輪改回李旦, 覆其相王之位。兼領太子右衛率, 後又遙領安北大都護。*
隨後皇帝下旨冊封廬陵王李顯為太子。
朝野震驚。
整個洛陽城都沈浸在巨大的喜悅之中。
秋東不欲與人共享這份喜悅, 說走就走,當天便輕車簡行, 離開洛陽。
當然秋東的輕車簡行,是帶著幾十個裝備齊全,身手高明的親衛,既不招搖,又讓人不敢輕視。
所過之處,沿途官員都知道鎮國大將軍,福王殿下親至,無不戰戰兢兢,密切關註,既不敢上前過分討好,又不敢裝聾作啞完全不搭理,好一陣忙活。
等秋東步入終南山地界時,沿途官員都松了口氣。
終南山下經過這些年,慢慢搬遷來許多百姓,逐漸形成一個村落。原本秋東命人搭建的,供孫思邈道長治病救人,也叫二嫂帶著孩子生活的茅草屋周圍,整整齊齊排布了許多人家。
秋東一路行來,所見農田阡陌,農人彎腰在地裏忙活,村莊裏炊煙裊裊,光屁股孩童在小道上嬉鬧。
身處其中,感覺身心都放松下來。
走得近了,才看見二兄李賢身著普通的青色道袍,身邊帶個小童子,笑盈盈站在終南山下迎接他們。
“算著日子你該是到了,果然!”
秋東揚起個大大的笑,人至中年,身上竟然還帶出一股難得的少年氣,給李賢看他手裏拎的東西:
“半途遇著如玄皇叔,從他那兒偷了一壇醉江南,可都給您留著吶!”
或許是少了心事的原因,昔日那個消瘦的李賢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眼前身材發福之人。
李賢很自然的摸摸凸出來的肚皮,笑瞇了眼,主動幫秋東拎過壇子,兄弟兩勾肩搭背,往終南山上去。
沒走幾步,一個十六七歲的小夥子從後面追上來,悶著頭將一條胖乎乎的魚塞進李賢懷裏,留下一句“阿娘叫您拿去招待六叔”,就風一樣跑走了。
秋東一楞,指著小夥子背影問:
“光順這是與您鬧別扭吶!”
這時候,李賢就像坊間普通父親一般,甜蜜又苦惱的抱怨:
“上月他阿娘病了一場,覺得可能挺不過來了,想見吾最後一面。他連夜上山去尋吾,哎,是個倔脾氣的……”
剩下的話不用說秋東都明白,那孩子還是太單純。他悄悄托人送信,二兄有的是辦法避開人耳目去見二嫂。可他大張旗鼓的去尋二兄,二兄自然無法隨他下山,想必孩子認為二兄這當丈夫的太絕情,鬧脾氣呢。
可他哪裏知曉,二兄真隨他下山,被有心人捉住把柄,會害了他們一家吶!這麽多年二兄故步自封,無故從不離開終南山一步,並不全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山下的母子。
索性二嫂吉人天相,聽著已是大好了。
秋東很自然的問:
“光順該是說親的年紀了?”
李賢頗有點自得道:
“是,大嫂給做的媒,是大嫂的遠房侄女,自幼父母雙亡,養在祖父母膝下,接連送走了年邁的祖父母,堅持守了六年孝,耽擱了花信。
定親的男方家中因此退了婚約,那孩子便自個兒帶著兩個老仆在裴家族地過日子,大嫂聽聞消息後將人接過來,恰好安置在村裏。”
想了下,李賢對這個未來兒媳評價道:
“是個苦命孩子,但為人知禮,孝順至極,心性堅韌,不過雙十年華而已,正值青春好時候,配光順綽綽有餘!”
能得前太子這般評價,顯見二兄對兒媳人選的滿意。
秋東連連點頭,也覺得大嫂這媒保的好。
原本光順侄兒這樣的身世,顯貴人家躲著他走,稍微有點見識的地主都怕麻煩不敢沾染,最後約莫只能娶個農家女。
說不委屈是不可能的。
可緣分來了,真是擋都擋不住,大嫂這侄女,出身裴氏,知書達理,可又偏偏是個六親皆無,還被夫家退了親的孤女。
兄弟兩說說笑笑,誰都沒提大兄李弘。
事實上,秋東此次回來,便是專為大兄回來的,說的更準確點,是為了大兄的長子回來的。
或許是跟隨孫道長多年,李弘的身體日漸好轉,在夫妻二人以為這輩子都不會有孩子的時候,得來了如此消息。
當初剛知道這個孩子的存在,李弘夫妻兩既欣喜又踟躕,他們已然是不容於世之人,強行將孩子生下來,對孩子未必是好事。
何況他們中年得子,能不能陪伴孩子長大都是未知數。
可讓兩人直接放棄的話,又實在不舍。
已經心境平和的夫妻,少有的露出猶豫焦慮之色。
李賢將此事寫信告知秋東,秋東想都沒想,就勸大兄大嫂生下這個孩子。
當時秋東信裏對李弘道:
“生下吧,生下來吾帶。”
秋東覺得他有豐富的帶熊孩子經驗,再帶一次也不是甚麽大不了的事。
李弘對這句話的理解,是直接讓孩子認秋東做父親。他覺得這樣也很好,相比於他這個在世人眼裏已經去世多年的父親,有六弟做孩子的父親也是一件幸事。
何況世人眼裏他已然去世,妻子裴氏身邊忽然多出個孩子,難免惹人非議。
六弟這番提議,同時成全了三個人。
於是,幾人聯手,秘密安排大嫂生下了這個孩子。
如今,秋東姿勢熟練的將孩子抱在懷裏,讓孩子的腦袋靠在他脖頸上聽他脈搏跳動的聲音,一只手輕輕拍打孩子後背。
小家夥砸吧砸吧嘴,根本沒發現睡覺的窩被人給挪了。
秋東用另一只手將一枚長命百歲鎖掛在他脖子上,小家夥不知夢到什麽,雙手在空中胡亂打拳。
是個生命力旺盛的孩子。
旁人見他如此熟練,也只當他洛陽時帶過太平家中孩子的原因。
秋東把孩子還給大兄,大兄轉身抱進屋,放在妻子床榻邊,又叮囑了幾句,出來細心的關好門窗。
一擡頭,院子裏不見二弟與六弟的人影,細細聞,滿院子的醉江南香味兒飄散開,牽動人的心腸。
不用問,都能猜著兩人是怕吵著坐月子的妻子,去了隔壁,約莫已經淺酌上啦!
準確來講,秋東二人正在孫道長的院子裏,給老人家敬酒。
大兄身體能恢覆正常,還能有這個孩子,大嫂這把年紀還能平安生下孩子,都要感謝老人家的精心照料。
知道老人家不愛聽這些,倔老頭兒一向認為他和秋東是忘年交,這些年在秋東的庇護下,他生活的很愉快,而他做的,不過是個正常大夫對任何一個病人都能做的罷了。
秋東爽快的一飲而盡後,問他:
“您還想不想離開終南山,去外面走走?”
早年因為他的原因,叫老人家困在終南山不得出,眼看著老人家今年已經九十八啦,整個終南山的道士都管他叫一聲“老祖宗”,山下的百姓們是真把他當活菩薩供奉。
雖然他還能徒步上終南山,可天氣不好的時候,李賢和李弘再也不敢叫他獨自下山。一日三餐也是做好了給他送到手邊,夜裏總要醒來兩次,去他屋子裏瞧瞧才放心。
秋東說:
“想去哪裏,吾陪您去,三山五岳,五湖四海,再無人敢阻攔您半分。”
老人家卻道:
“在家修行是修行,在外修行亦是修行,兩者並沒有高低之分。吾見險阻,便平險阻,吾遇歧路,便踏歧路。遇到甚麽便修甚麽,無需刻意尋求,僅此而已。”
秋東覺得老人家這份心態,終南山上所有道士加一塊兒都不如,他便不在這個話題上糾纏,給老人家滿了一杯,指著剛進院門的李弘道:
“吾聽聞孩子還沒取名,恰巧今兒孩子滿月,托您老人家的福,給賜一個吧?”
長安城是有這樣的老規矩,孩子未出滿月便夭折的太多,所以要等到滿月後才給取名兒。
李弘聞聽這話,也眼含期待的看向孫道長。
孫道長用那雙布滿老人斑的手捋著胡子,抿一口醉江南,緩緩道:
“吾瞧著小友方才給孩子戴的長命百歲鎖頗為精致,又寓意極好,不若便叫百歲吧。”
李弘當即一揖到底。
這裏頭有多少感激,從他起身時紅了的眼眶便能探知一二。
孫道長坦然受了。
見此情形,秋東說孫道長:
“要是百歲侄兒將來能有福氣在您身邊聽幾年教誨才美吶!”
孫道長笑而不語,活到他這個年紀,對自己的壽數,多少都能做到心中有數。不過他不願在小友面前說這些,免得徒增傷感。
在孫道長看來,世人皆苦,他的這位小友更是世間少有的苦命人,幼時體弱,強留吊命,少年領兵,一戰成名,人到中年,身居高位,孑然一身,好似隨時都能抽身離開。
說到底,這世間能叫他流連的東西不多吶。
他拉著秋東去看他的苗圃,歡喜道:
“上回你寫信說夜裏偶有咳嗽,數年不見好轉,吾猜測是在行軍途中傷了心肺,便去山裏尋了些款冬花,川貝,沙參移栽過來。
不是說你炮制藥材的功夫還沒落下嘛,試試?”
秋東這麽多年來能被孫道長引為忘年交,因為他兩的共同話題是真多。
他兩從藥材說到治病救人,說道經,又講起在外面的見聞,不時進山尋藥。
有說不完的話。
閑了,秋東便去長安城中住些時日,隨性裝扮,行走在長安一百零八坊中,好似誰家富貴公子,萬事不愁的模樣,哪裏能看出他今年已然三十好幾了呢?
不過長安城百姓對他那張讓人驚艷的臉,依然有印象。
因而不出三日,整個長安城便都知曉福王殿下回長安城啦!眾人見他待人隨和,一如往昔,路見不平,依然會主持公道,只不過身邊少了昔日那個笑靨如花的少女相伴。
高興之餘,總少不了一點唏噓。
日子一過就是好幾月。
李百歲學會了爬行。
小家夥根本在屋子裏待不住,無時無刻不想著探索外面的世界,他耶娘被他折騰的精力不濟,眼圈烏青。
夫妻兩中年得子,每每對上孩子指著外面,亮晶晶的眼神,便先軟下了心腸,由著他折騰。
導致幾個月大的李百歲,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上,頗有點無法無天的意思。
秋東見狀,二話沒說,用繈褓將小人兒緊緊裹住,給兄嫂留下一句“慈父慈母多敗兒”後,單手抱著孩子回了長安城。
沒錯,他就跟往日逛集市似的,身後跟著幾十個親衛,抱著孩子招搖過市,中途還看了一場雜耍噴火,又去相熟的店家吃了一碗馎饦。
當然是他吃,李百歲嘴巴裏滴滴答答往下掉口水啦。
吃飽喝足,長安城百姓也看夠了熱鬧,李百歲一身用不完的精力終於消耗殆盡,趴在他脖頸邊咂吧著嘴睡著了。
等他終於抱著孩子回家,來臣還是盯著殿下懷裏這個,眉眼間與殿下有三分相似的孩子,驚的磕磕巴巴,但還是放輕了音量道:
“這,這,真是小主子?”
雖然早在半個時辰前,便有仆從驚慌失措的跑回來報信,說是外面都傳遍了,自家殿下將養在外頭的女人生的孩子帶回來啦!
彼時來臣是半信半疑的,殿下身邊有多幹凈他來臣能不清楚嗎?還小主子?他倒是想呢,殿下不肯吶!
可親眼見著孩子的小臉後,他是再沒有不信的,但還是眼巴巴的等殿下的回答。
秋東想了下,覺得大兄的兒子,他大侄子,確實算來臣的半個小主子,這話也沒錯,於是果斷點頭。
來臣頓時雙眼放光,整個人都活了起來似的,擺出了大管家的架子,開始將滿府的仆從指揮的滴溜溜轉:
“你們幾個,拿著拜帖去尋宗正大人,請他老人家先安排兩個信得過的奶娘,速度要快,待會兒小主子醒了就要吃口糧!
你們幾個,去收拾梅園,務必打擾的一塵不染,用清水凈塵,熏香等物一概不許出現在小主子的房間。
你們幾個去甲字三號庫房,將裏頭最柔軟的布料挑出來,繡娘呢?讓繡娘加緊時間先給小主子縫制幾套換洗的衣裳!”
說罷,他又親自帶著人去庫房,風風火火,給小主子取地上鋪的厚軟的毛毯,找匠人定制玩具。
當然,他還得用心尋一個衷心又可靠的奶娘,宗正送來的只能抵一時之用。森*晚*整*理
對了,還得找有經驗之人取取經,養小孩子可不是件簡單事。
啊呀,自家殿下也真是,有小主子了也不說提前叫人準備起來,也好過眼下手忙腳亂委屈了小主子。
至於小主子的阿娘?殿下不把人帶回來自然有殿下的原因,來臣在這種事上無條件相信殿下。
整個王府都因為李百歲的到來,開始了忙而不亂的日常。
秋東並不阻止來臣大張旗鼓的專門為李百歲布置院子,大兄的孩子,他的侄子,配得起。
當然了,他暫時也沒打算讓小家夥獨居就是了。
秋東溜溜達達,穿過重重回廊,把人帶回他的屋子塞進被窩,李百歲都沒醒。從這方面來講,李百歲可真是個非常好帶的孩子啦!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三方施壓還不夠, 讓皇帝最後下定決心的,是秋東進宮,母子二人言談間, 秋東很平和的對她道:
“近日收到二兄來信,終南山上梨花開了, 吾打算回終南山住一段時日。”
皇帝眼眸一動,沒言語。
秋東轉而換了自稱:
“兒在洛陽, 想必您有很多事處理起來束手束腳。”
皇帝這才開口,帶著幾分好奇問:
“你有條件?”
“對, 有條件。”
他也不吊人胃口, 直言:
“叫人把三兄接回來吧,事到如今,各方態度已經很明顯了,讓三兄回來做太子是最好的選擇。”
頭發花白的皇帝沈默良久,最終還是點了頭。
末了,她問:“何時出發?”
“明日吧,就不等三兄回來了, 免得又徒生事端。”
當天,皇帝便下旨, 命人秘密去廬陵接廬陵王一家回洛陽城。
同時, 太子武輪上書, 自請辭去太子之位, 皇帝應允。
武輪改回李旦, 覆其相王之位。兼領太子右衛率, 後又遙領安北大都護。*
隨後皇帝下旨冊封廬陵王李顯為太子。
朝野震驚。
整個洛陽城都沈浸在巨大的喜悅之中。
秋東不欲與人共享這份喜悅, 說走就走,當天便輕車簡行, 離開洛陽。
當然秋東的輕車簡行,是帶著幾十個裝備齊全,身手高明的親衛,既不招搖,又讓人不敢輕視。
所過之處,沿途官員都知道鎮國大將軍,福王殿下親至,無不戰戰兢兢,密切關註,既不敢上前過分討好,又不敢裝聾作啞完全不搭理,好一陣忙活。
等秋東步入終南山地界時,沿途官員都松了口氣。
終南山下經過這些年,慢慢搬遷來許多百姓,逐漸形成一個村落。原本秋東命人搭建的,供孫思邈道長治病救人,也叫二嫂帶著孩子生活的茅草屋周圍,整整齊齊排布了許多人家。
秋東一路行來,所見農田阡陌,農人彎腰在地裏忙活,村莊裏炊煙裊裊,光屁股孩童在小道上嬉鬧。
身處其中,感覺身心都放松下來。
走得近了,才看見二兄李賢身著普通的青色道袍,身邊帶個小童子,笑盈盈站在終南山下迎接他們。
“算著日子你該是到了,果然!”
秋東揚起個大大的笑,人至中年,身上竟然還帶出一股難得的少年氣,給李賢看他手裏拎的東西:
“半途遇著如玄皇叔,從他那兒偷了一壇醉江南,可都給您留著吶!”
或許是少了心事的原因,昔日那個消瘦的李賢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眼前身材發福之人。
李賢很自然的摸摸凸出來的肚皮,笑瞇了眼,主動幫秋東拎過壇子,兄弟兩勾肩搭背,往終南山上去。
沒走幾步,一個十六七歲的小夥子從後面追上來,悶著頭將一條胖乎乎的魚塞進李賢懷裏,留下一句“阿娘叫您拿去招待六叔”,就風一樣跑走了。
秋東一楞,指著小夥子背影問:
“光順這是與您鬧別扭吶!”
這時候,李賢就像坊間普通父親一般,甜蜜又苦惱的抱怨:
“上月他阿娘病了一場,覺得可能挺不過來了,想見吾最後一面。他連夜上山去尋吾,哎,是個倔脾氣的……”
剩下的話不用說秋東都明白,那孩子還是太單純。他悄悄托人送信,二兄有的是辦法避開人耳目去見二嫂。可他大張旗鼓的去尋二兄,二兄自然無法隨他下山,想必孩子認為二兄這當丈夫的太絕情,鬧脾氣呢。
可他哪裏知曉,二兄真隨他下山,被有心人捉住把柄,會害了他們一家吶!這麽多年二兄故步自封,無故從不離開終南山一步,並不全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山下的母子。
索性二嫂吉人天相,聽著已是大好了。
秋東很自然的問:
“光順該是說親的年紀了?”
李賢頗有點自得道:
“是,大嫂給做的媒,是大嫂的遠房侄女,自幼父母雙亡,養在祖父母膝下,接連送走了年邁的祖父母,堅持守了六年孝,耽擱了花信。
定親的男方家中因此退了婚約,那孩子便自個兒帶著兩個老仆在裴家族地過日子,大嫂聽聞消息後將人接過來,恰好安置在村裏。”
想了下,李賢對這個未來兒媳評價道:
“是個苦命孩子,但為人知禮,孝順至極,心性堅韌,不過雙十年華而已,正值青春好時候,配光順綽綽有餘!”
能得前太子這般評價,顯見二兄對兒媳人選的滿意。
秋東連連點頭,也覺得大嫂這媒保的好。
原本光順侄兒這樣的身世,顯貴人家躲著他走,稍微有點見識的地主都怕麻煩不敢沾染,最後約莫只能娶個農家女。
說不委屈是不可能的。
可緣分來了,真是擋都擋不住,大嫂這侄女,出身裴氏,知書達理,可又偏偏是個六親皆無,還被夫家退了親的孤女。
兄弟兩說說笑笑,誰都沒提大兄李弘。
事實上,秋東此次回來,便是專為大兄回來的,說的更準確點,是為了大兄的長子回來的。
或許是跟隨孫道長多年,李弘的身體日漸好轉,在夫妻二人以為這輩子都不會有孩子的時候,得來了如此消息。
當初剛知道這個孩子的存在,李弘夫妻兩既欣喜又踟躕,他們已然是不容於世之人,強行將孩子生下來,對孩子未必是好事。
何況他們中年得子,能不能陪伴孩子長大都是未知數。
可讓兩人直接放棄的話,又實在不舍。
已經心境平和的夫妻,少有的露出猶豫焦慮之色。
李賢將此事寫信告知秋東,秋東想都沒想,就勸大兄大嫂生下這個孩子。
當時秋東信裏對李弘道:
“生下吧,生下來吾帶。”
秋東覺得他有豐富的帶熊孩子經驗,再帶一次也不是甚麽大不了的事。
李弘對這句話的理解,是直接讓孩子認秋東做父親。他覺得這樣也很好,相比於他這個在世人眼裏已經去世多年的父親,有六弟做孩子的父親也是一件幸事。
何況世人眼裏他已然去世,妻子裴氏身邊忽然多出個孩子,難免惹人非議。
六弟這番提議,同時成全了三個人。
於是,幾人聯手,秘密安排大嫂生下了這個孩子。
如今,秋東姿勢熟練的將孩子抱在懷裏,讓孩子的腦袋靠在他脖頸上聽他脈搏跳動的聲音,一只手輕輕拍打孩子後背。
小家夥砸吧砸吧嘴,根本沒發現睡覺的窩被人給挪了。
秋東用另一只手將一枚長命百歲鎖掛在他脖子上,小家夥不知夢到什麽,雙手在空中胡亂打拳。
是個生命力旺盛的孩子。
旁人見他如此熟練,也只當他洛陽時帶過太平家中孩子的原因。
秋東把孩子還給大兄,大兄轉身抱進屋,放在妻子床榻邊,又叮囑了幾句,出來細心的關好門窗。
一擡頭,院子裏不見二弟與六弟的人影,細細聞,滿院子的醉江南香味兒飄散開,牽動人的心腸。
不用問,都能猜著兩人是怕吵著坐月子的妻子,去了隔壁,約莫已經淺酌上啦!
準確來講,秋東二人正在孫道長的院子裏,給老人家敬酒。
大兄身體能恢覆正常,還能有這個孩子,大嫂這把年紀還能平安生下孩子,都要感謝老人家的精心照料。
知道老人家不愛聽這些,倔老頭兒一向認為他和秋東是忘年交,這些年在秋東的庇護下,他生活的很愉快,而他做的,不過是個正常大夫對任何一個病人都能做的罷了。
秋東爽快的一飲而盡後,問他:
“您還想不想離開終南山,去外面走走?”
早年因為他的原因,叫老人家困在終南山不得出,眼看著老人家今年已經九十八啦,整個終南山的道士都管他叫一聲“老祖宗”,山下的百姓們是真把他當活菩薩供奉。
雖然他還能徒步上終南山,可天氣不好的時候,李賢和李弘再也不敢叫他獨自下山。一日三餐也是做好了給他送到手邊,夜裏總要醒來兩次,去他屋子裏瞧瞧才放心。
秋東說:
“想去哪裏,吾陪您去,三山五岳,五湖四海,再無人敢阻攔您半分。”
老人家卻道:
“在家修行是修行,在外修行亦是修行,兩者並沒有高低之分。吾見險阻,便平險阻,吾遇歧路,便踏歧路。遇到甚麽便修甚麽,無需刻意尋求,僅此而已。”
秋東覺得老人家這份心態,終南山上所有道士加一塊兒都不如,他便不在這個話題上糾纏,給老人家滿了一杯,指著剛進院門的李弘道:
“吾聽聞孩子還沒取名,恰巧今兒孩子滿月,托您老人家的福,給賜一個吧?”
長安城是有這樣的老規矩,孩子未出滿月便夭折的太多,所以要等到滿月後才給取名兒。
李弘聞聽這話,也眼含期待的看向孫道長。
孫道長用那雙布滿老人斑的手捋著胡子,抿一口醉江南,緩緩道:
“吾瞧著小友方才給孩子戴的長命百歲鎖頗為精致,又寓意極好,不若便叫百歲吧。”
李弘當即一揖到底。
這裏頭有多少感激,從他起身時紅了的眼眶便能探知一二。
孫道長坦然受了。
見此情形,秋東說孫道長:
“要是百歲侄兒將來能有福氣在您身邊聽幾年教誨才美吶!”
孫道長笑而不語,活到他這個年紀,對自己的壽數,多少都能做到心中有數。不過他不願在小友面前說這些,免得徒增傷感。
在孫道長看來,世人皆苦,他的這位小友更是世間少有的苦命人,幼時體弱,強留吊命,少年領兵,一戰成名,人到中年,身居高位,孑然一身,好似隨時都能抽身離開。
說到底,這世間能叫他流連的東西不多吶。
他拉著秋東去看他的苗圃,歡喜道:
“上回你寫信說夜裏偶有咳嗽,數年不見好轉,吾猜測是在行軍途中傷了心肺,便去山裏尋了些款冬花,川貝,沙參移栽過來。
不是說你炮制藥材的功夫還沒落下嘛,試試?”
秋東這麽多年來能被孫道長引為忘年交,因為他兩的共同話題是真多。
他兩從藥材說到治病救人,說道經,又講起在外面的見聞,不時進山尋藥。
有說不完的話。
閑了,秋東便去長安城中住些時日,隨性裝扮,行走在長安一百零八坊中,好似誰家富貴公子,萬事不愁的模樣,哪裏能看出他今年已然三十好幾了呢?
不過長安城百姓對他那張讓人驚艷的臉,依然有印象。
因而不出三日,整個長安城便都知曉福王殿下回長安城啦!眾人見他待人隨和,一如往昔,路見不平,依然會主持公道,只不過身邊少了昔日那個笑靨如花的少女相伴。
高興之餘,總少不了一點唏噓。
日子一過就是好幾月。
李百歲學會了爬行。
小家夥根本在屋子裏待不住,無時無刻不想著探索外面的世界,他耶娘被他折騰的精力不濟,眼圈烏青。
夫妻兩中年得子,每每對上孩子指著外面,亮晶晶的眼神,便先軟下了心腸,由著他折騰。
導致幾個月大的李百歲,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上,頗有點無法無天的意思。
秋東見狀,二話沒說,用繈褓將小人兒緊緊裹住,給兄嫂留下一句“慈父慈母多敗兒”後,單手抱著孩子回了長安城。
沒錯,他就跟往日逛集市似的,身後跟著幾十個親衛,抱著孩子招搖過市,中途還看了一場雜耍噴火,又去相熟的店家吃了一碗馎饦。
當然是他吃,李百歲嘴巴裏滴滴答答往下掉口水啦。
吃飽喝足,長安城百姓也看夠了熱鬧,李百歲一身用不完的精力終於消耗殆盡,趴在他脖頸邊咂吧著嘴睡著了。
等他終於抱著孩子回家,來臣還是盯著殿下懷裏這個,眉眼間與殿下有三分相似的孩子,驚的磕磕巴巴,但還是放輕了音量道:
“這,這,真是小主子?”
雖然早在半個時辰前,便有仆從驚慌失措的跑回來報信,說是外面都傳遍了,自家殿下將養在外頭的女人生的孩子帶回來啦!
彼時來臣是半信半疑的,殿下身邊有多幹凈他來臣能不清楚嗎?還小主子?他倒是想呢,殿下不肯吶!
可親眼見著孩子的小臉後,他是再沒有不信的,但還是眼巴巴的等殿下的回答。
秋東想了下,覺得大兄的兒子,他大侄子,確實算來臣的半個小主子,這話也沒錯,於是果斷點頭。
來臣頓時雙眼放光,整個人都活了起來似的,擺出了大管家的架子,開始將滿府的仆從指揮的滴溜溜轉:
“你們幾個,拿著拜帖去尋宗正大人,請他老人家先安排兩個信得過的奶娘,速度要快,待會兒小主子醒了就要吃口糧!
你們幾個,去收拾梅園,務必打擾的一塵不染,用清水凈塵,熏香等物一概不許出現在小主子的房間。
你們幾個去甲字三號庫房,將裏頭最柔軟的布料挑出來,繡娘呢?讓繡娘加緊時間先給小主子縫制幾套換洗的衣裳!”
說罷,他又親自帶著人去庫房,風風火火,給小主子取地上鋪的厚軟的毛毯,找匠人定制玩具。
當然,他還得用心尋一個衷心又可靠的奶娘,宗正送來的只能抵一時之用。森*晚*整*理
對了,還得找有經驗之人取取經,養小孩子可不是件簡單事。
啊呀,自家殿下也真是,有小主子了也不說提前叫人準備起來,也好過眼下手忙腳亂委屈了小主子。
至於小主子的阿娘?殿下不把人帶回來自然有殿下的原因,來臣在這種事上無條件相信殿下。
整個王府都因為李百歲的到來,開始了忙而不亂的日常。
秋東並不阻止來臣大張旗鼓的專門為李百歲布置院子,大兄的孩子,他的侄子,配得起。
當然了,他暫時也沒打算讓小家夥獨居就是了。
秋東溜溜達達,穿過重重回廊,把人帶回他的屋子塞進被窩,李百歲都沒醒。從這方面來講,李百歲可真是個非常好帶的孩子啦!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