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章-離間之計
關燈
小
中
大
六十七章-離間之計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各家多有女郎進宮,亦有了名份,小朝會上就有相關人員上報了冊封儀式及後續安排等禮制方面的事。
說著說著不知怎的就有人提起了之前無疾而終的王女郎與其子事件。不管那事傳得有多麽離譜, 就從結果來看, 帝王會一力壓下去, 就說明那孩子是皇家血脈的可能性很高。雖然皇後留下了嫡子,但是這年頭孩子夭折率太高,那麽小的孩子能不能站住還是一回事, 就算站住了,想想先戾太子……所以, 皇家的孩子永遠是不嫌多的呀!
於是就有人說了, 王女郎那孩子該怎麽處置是不是應該有個說法了?
聽的人大多心想, 皇後不在了啊, 再沒人管得著這些事了,所以有人跳出來說話大概是帝王在背後授意的吧?於是不少自詡揣摩到聖意的人就開始跟風附和了, 說是啊, 是該有個定論了。更有人不知道怎麽想的, 直接跳出來說, 陛下膝下空虛, 皇子不嫌多啊, 哪怕出身不好,也應該認祖歸宗的。
眾人一聽,哦豁!這麽大膽,肯定是背後有人指點的呀!紛紛轉頭去看帝王的臉色。正好看到他們的陛下若有所思的樣子。他們心想,這事十有八九就是今上的意思了。
事實上, 這事還真不是李逸暗中操縱的,他也納悶來著, 那事他本來都壓下去了,怎麽好端端地又被挖了出來?他原本打算著,皇後若是生了女兒,那麽就將王氏母子去母留子,抱到皇後跟前養著;若是生了兒子,就幹脆把他們寄養在宮外。只是他從來沒想過,皇後會因生產而死,再沒人會來管他的私事了……
李逸作為一位帝王,自然是不希望自家血脈流落在外的,現在既然沒有了阻力,讓孩子認祖歸宗也不是壞事。今日既然提起來了,他也就順水推舟地表示可以考慮。
這下底下徹底炸開了鍋,馬上有人跳出來說,孩子自然是要認回來的,只是王氏名聲有汙,哪怕是進了宮也是不適合撫養皇子的。旁人紛紛附和,還有人說王氏那樣的女子根本就沒資格進宮。
對此,李逸亦是讚同的,他本來也沒想讓王氏進宮。但是問題來了,這樣一個沒娘的孩子該由誰來撫養呢?如果皇後在,毫無疑問應該是皇後養著。可現如今,宮裏都是些新進宮的年輕妃嬪,她們自己還沒有生育呢,怎麽會樂意養旁人的孩子,就算樂意,適不適合養還是一回事呢。
思及此,李逸心裏隱約感覺到一些陰謀的味道,聽到下頭不斷冒出來的撫養妃嬪候選,眉頭就開始皺起來了。他這一皺眉,下面就又開始揣測了,有資格撫育皇子的主位妃嬪他們都提名了呀,帝王若是有心此事,隨便找個臺階就可以拍板了呀,怎麽還大皺眉頭呢?難道是根本沒想著將孩子放在宮裏撫養?
能來參加小朝會的要麽是位高權重的,要麽就是深得帝王寵信的,這些人哪個不擅長揣摩聖心?於是乎風向又開始變,馬上就有人跳出來說了,宮中多是年輕妃嬪,又是初進宮,本身也並不適合撫育皇子,與其放在宮裏養,不如放在宮外養,放眼前朝,這種事也早有先例的。
這幫官員腦子轉得快著呢,這麽多年皇後能順利把控權力除了自己背景強硬外帝王的默許也是功不可沒的,要說帝後感情不好,那絕對是不可能的。如今皇後還因為產子而死,帝王心裏肯定愧疚啊,看看繈褓裏的太子,看看秦國公主的權勢就足以說明帝王的心在哪裏了。
如今這個孩子帝王若不想放在宮裏養……難道是又想放到秦國公主手裏?這麽一想好像也說的通,秦國公主行走東宮,輔佐太子,若太子長大成人自然最好,若是沒站住……這孩子長在公主跟前自然也是一個十分好的備選。
思及此,就有自詡揣摩到聖意的再次開口提議,放在宮外養的主意妙啊,前朝宮廷孩子的夭折率很高,就有放在宮外寄養以求平安成人的先例。陛下子嗣單薄,這宮裏既然已經有了太子,另一個就放在宮外養吧!他看著秦國公主就是不錯的人選,身為長姐,無論人品與能力都十分出類拔萃,皇子若是長在她跟前,將來也是太子的一大助力不是?
諸如連宗熹、傅傑希等清流文宗派都在心裏大翻白眼。秦國公主自己都還沒成親呢,本身行走東宮輔佐太子就已經很勉強了,如今還要再養一個皇子,不說禮法,就是放眼前朝歷史也是沒有這等操作的。雖然也有零星反對的意見,但是總體的言論還是非常偏向於李元姬。
剛開始李逸被他們說得還真有些心動,只是就在他心動的當口,最初提起王氏母子之事的那名官員再次跳出來說了一句,公主畢竟年紀不大,又沒成親,輔佐太子就已經頗費心神了,撫育皇子這事著實事關重大。與其現在就放到公主跟前,不如放到北境黎氏一族去,一來,黎氏乃太子與公主外家,皇子長在黎家自然也與太子親近;二來,黎氏一族執掌北境雄兵又英勇善戰,孩子長在這樣的環境裏,將來肯定也能大有收獲;三來,等到過幾年公主成親了,穩定了,有了閑暇,從自己外家手裏接過孩子,也是順理成章。
這話聽著好像有那麽點道理,卻如一根刺,直直地紮進了帝王的心裏。
這段時間以來,李逸因為接收了不少皇後的勢力資源,又與各世家實現了聯姻,自詡達到了自他登基以來的權力巔峰,如今說話都比以前管用了不知道多少。嘗試過權力滋味的人自然是再不想失去權力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便是這人是自己的女兒也不行!
剛開始的陰謀論在聽到這個提議的時候終於在帝王心裏有了明晰的想法,不管李元姬在其中參與了多少,北境黎氏一族還在試圖掌握這大唐的最高權力。當初他們想派人來照顧太子,被他拒了,如今又想把另一個皇子弄到他們那裏去……還有,當初皇後崩逝,幽德郡主年紀大了不來也就罷了,作為娘家的黎氏一族重要人物竟然都借口北境冬防沒有前來,這不正說明他們心裏有鬼嗎?
思及此,帝王心中暗下決斷,他本來是十分支持李元姬擴張兵力提升在朝中的影響力的,現在看來這事最好還是先緩緩。他可以派他信得過的人先去管著,等到日後需要時再轉交給她也是一樣,畢竟,權力還是要掌握在自己手裏才放心。想想李元姬之前的行事,無論是諫言皇後打胎還是帶兵闖宮,都足以說明她是個十分膽大妄為的人,哪怕她是自己最喜歡的孩兒,也不得不防!
於是,帝王開口拍板,孩子認祖歸宗的事先不急,先寄養到山南東道祁氏一族那裏一段時間,待到日後站住了再說其他。
事情傳到李元姬耳朵裏時,她正在季寧府中與他下棋。聽了這個消息也沒有多大反應,狀似隨意地問了句,“你怎麽看?”
“我看問題一向喜歡直擊本質。歷朝歷代的本質矛盾無外乎君權與臣權的矛盾,中央與地方的矛盾。”說到這,他看向了李元姬。
見她若有所悟,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他便也不賣關子了,“若是前者,便是帝王對你有意見,不想你權勢過早膨脹。若是後者,各地的藩鎮問題本來就是大唐最大的隱患,中央實力一旦提升必然要削除藩鎮。這是一個此消彼長的問題,若是你的勢力再擴張下去,削藩之事勢必會再次提上日程。所以,要怎麽做呢?”
李元姬開口,語氣篤定,“所以他們要想方設法壓制我。”
“怎麽壓制?”
“……令我與阿耶離心。”這個認知其實令她十分不好受,因為這次的結果很明顯地表明,她的父親並不信任她。
“所以想明白怎麽做了嗎?”季寧唇角帶笑,神色輕松地問道,似乎對眼前的局面絲毫沒有擔心。
“願聞其詳。”雖然心中有些想法,但是她還是想聽聽季寧的意見。
“不用想那麽多,抓緊時間鞏固兵力,其他的順其自然就好。”季寧笑了笑,卻並沒有說太多的意思。
後續,因著帝王的刻意壓制,李元姬在朝中勢力的擴張速度果然大大降低,她也依舊裝著一副頹廢不振的樣子,整日裏閉門不出,借酒消愁,無心政事。但私下裏對於山南西道兵力的建設卻絲毫沒有放緩腳步。
那廂櫟陽長公主自從主持了宮中選妃一事在盛京中的地位就明顯水漲船高,再加上杜晨又進了戶部任職,與如今紅極一時的秦國公主李元姬又是那種心照不宣的關系,說她是如今盛京社交圈中除李元姬外的第一人也絲毫不為過。
這日,她收到了一封來自黔中道的信,收到信後她就開始心神不寧,好不容易下定決心拆開看了,更是面色一變。久經思考後,她方才下定決心。
她叫來了杜晨,告訴她,他們家如今看著雖然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一般,實質上卻有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所有的好都寄托在旁人的喜好之上。
杜晨問她什麽意思。她就說,你如今只在戶部裏任職是不夠的,既然你與阿蠻關系那麽近,為何不設法調去山南西道,若是能在那裏掌控一方兵權,未來無論發生了何種變故,我們一家才算是有所依靠。
杜晨皺眉,李元姬對她的勢力自有安排,很多事並不是他想怎樣就可以怎樣的。再說,無論他與她的關系如何親密,終究還是君與臣的關系,妄動心思本就是為人下屬的大忌。於是,他還是出言拒絕了母親的提議。
見狀,櫟陽長公主又說了一句話,“為什麽曹瑾瑜那麽不爭氣還多的是人爭搶著想嫁給她?甚至是阿蠻也動過讓他做駙馬的念頭?為什麽楚庭淵當初可以頂著皇後的壓力直言拒絕與你阿妹的婚事?因為他們的家族有兵權!而你與阿蠻的婚事一波三折,直到如今仍然沒有一個準信,根結在哪裏?因為你只是一個無兵無權的國公啊!如今這樣的局勢,你心裏應該很清楚阿蠻的心思不簡單,又怎知她不會為了利益再次舍棄你而聯姻其他家族呢?”
這次,杜晨沈默了,許久,他沙啞地回了一句,“我知道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各家多有女郎進宮,亦有了名份,小朝會上就有相關人員上報了冊封儀式及後續安排等禮制方面的事。
說著說著不知怎的就有人提起了之前無疾而終的王女郎與其子事件。不管那事傳得有多麽離譜, 就從結果來看, 帝王會一力壓下去, 就說明那孩子是皇家血脈的可能性很高。雖然皇後留下了嫡子,但是這年頭孩子夭折率太高,那麽小的孩子能不能站住還是一回事, 就算站住了,想想先戾太子……所以, 皇家的孩子永遠是不嫌多的呀!
於是就有人說了, 王女郎那孩子該怎麽處置是不是應該有個說法了?
聽的人大多心想, 皇後不在了啊, 再沒人管得著這些事了,所以有人跳出來說話大概是帝王在背後授意的吧?於是不少自詡揣摩到聖意的人就開始跟風附和了, 說是啊, 是該有個定論了。更有人不知道怎麽想的, 直接跳出來說, 陛下膝下空虛, 皇子不嫌多啊, 哪怕出身不好,也應該認祖歸宗的。
眾人一聽,哦豁!這麽大膽,肯定是背後有人指點的呀!紛紛轉頭去看帝王的臉色。正好看到他們的陛下若有所思的樣子。他們心想,這事十有八九就是今上的意思了。
事實上, 這事還真不是李逸暗中操縱的,他也納悶來著, 那事他本來都壓下去了,怎麽好端端地又被挖了出來?他原本打算著,皇後若是生了女兒,那麽就將王氏母子去母留子,抱到皇後跟前養著;若是生了兒子,就幹脆把他們寄養在宮外。只是他從來沒想過,皇後會因生產而死,再沒人會來管他的私事了……
李逸作為一位帝王,自然是不希望自家血脈流落在外的,現在既然沒有了阻力,讓孩子認祖歸宗也不是壞事。今日既然提起來了,他也就順水推舟地表示可以考慮。
這下底下徹底炸開了鍋,馬上有人跳出來說,孩子自然是要認回來的,只是王氏名聲有汙,哪怕是進了宮也是不適合撫養皇子的。旁人紛紛附和,還有人說王氏那樣的女子根本就沒資格進宮。
對此,李逸亦是讚同的,他本來也沒想讓王氏進宮。但是問題來了,這樣一個沒娘的孩子該由誰來撫養呢?如果皇後在,毫無疑問應該是皇後養著。可現如今,宮裏都是些新進宮的年輕妃嬪,她們自己還沒有生育呢,怎麽會樂意養旁人的孩子,就算樂意,適不適合養還是一回事呢。
思及此,李逸心裏隱約感覺到一些陰謀的味道,聽到下頭不斷冒出來的撫養妃嬪候選,眉頭就開始皺起來了。他這一皺眉,下面就又開始揣測了,有資格撫育皇子的主位妃嬪他們都提名了呀,帝王若是有心此事,隨便找個臺階就可以拍板了呀,怎麽還大皺眉頭呢?難道是根本沒想著將孩子放在宮裏撫養?
能來參加小朝會的要麽是位高權重的,要麽就是深得帝王寵信的,這些人哪個不擅長揣摩聖心?於是乎風向又開始變,馬上就有人跳出來說了,宮中多是年輕妃嬪,又是初進宮,本身也並不適合撫育皇子,與其放在宮裏養,不如放在宮外養,放眼前朝,這種事也早有先例的。
這幫官員腦子轉得快著呢,這麽多年皇後能順利把控權力除了自己背景強硬外帝王的默許也是功不可沒的,要說帝後感情不好,那絕對是不可能的。如今皇後還因為產子而死,帝王心裏肯定愧疚啊,看看繈褓裏的太子,看看秦國公主的權勢就足以說明帝王的心在哪裏了。
如今這個孩子帝王若不想放在宮裏養……難道是又想放到秦國公主手裏?這麽一想好像也說的通,秦國公主行走東宮,輔佐太子,若太子長大成人自然最好,若是沒站住……這孩子長在公主跟前自然也是一個十分好的備選。
思及此,就有自詡揣摩到聖意的再次開口提議,放在宮外養的主意妙啊,前朝宮廷孩子的夭折率很高,就有放在宮外寄養以求平安成人的先例。陛下子嗣單薄,這宮裏既然已經有了太子,另一個就放在宮外養吧!他看著秦國公主就是不錯的人選,身為長姐,無論人品與能力都十分出類拔萃,皇子若是長在她跟前,將來也是太子的一大助力不是?
諸如連宗熹、傅傑希等清流文宗派都在心裏大翻白眼。秦國公主自己都還沒成親呢,本身行走東宮輔佐太子就已經很勉強了,如今還要再養一個皇子,不說禮法,就是放眼前朝歷史也是沒有這等操作的。雖然也有零星反對的意見,但是總體的言論還是非常偏向於李元姬。
剛開始李逸被他們說得還真有些心動,只是就在他心動的當口,最初提起王氏母子之事的那名官員再次跳出來說了一句,公主畢竟年紀不大,又沒成親,輔佐太子就已經頗費心神了,撫育皇子這事著實事關重大。與其現在就放到公主跟前,不如放到北境黎氏一族去,一來,黎氏乃太子與公主外家,皇子長在黎家自然也與太子親近;二來,黎氏一族執掌北境雄兵又英勇善戰,孩子長在這樣的環境裏,將來肯定也能大有收獲;三來,等到過幾年公主成親了,穩定了,有了閑暇,從自己外家手裏接過孩子,也是順理成章。
這話聽著好像有那麽點道理,卻如一根刺,直直地紮進了帝王的心裏。
這段時間以來,李逸因為接收了不少皇後的勢力資源,又與各世家實現了聯姻,自詡達到了自他登基以來的權力巔峰,如今說話都比以前管用了不知道多少。嘗試過權力滋味的人自然是再不想失去權力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便是這人是自己的女兒也不行!
剛開始的陰謀論在聽到這個提議的時候終於在帝王心裏有了明晰的想法,不管李元姬在其中參與了多少,北境黎氏一族還在試圖掌握這大唐的最高權力。當初他們想派人來照顧太子,被他拒了,如今又想把另一個皇子弄到他們那裏去……還有,當初皇後崩逝,幽德郡主年紀大了不來也就罷了,作為娘家的黎氏一族重要人物竟然都借口北境冬防沒有前來,這不正說明他們心裏有鬼嗎?
思及此,帝王心中暗下決斷,他本來是十分支持李元姬擴張兵力提升在朝中的影響力的,現在看來這事最好還是先緩緩。他可以派他信得過的人先去管著,等到日後需要時再轉交給她也是一樣,畢竟,權力還是要掌握在自己手裏才放心。想想李元姬之前的行事,無論是諫言皇後打胎還是帶兵闖宮,都足以說明她是個十分膽大妄為的人,哪怕她是自己最喜歡的孩兒,也不得不防!
於是,帝王開口拍板,孩子認祖歸宗的事先不急,先寄養到山南東道祁氏一族那裏一段時間,待到日後站住了再說其他。
事情傳到李元姬耳朵裏時,她正在季寧府中與他下棋。聽了這個消息也沒有多大反應,狀似隨意地問了句,“你怎麽看?”
“我看問題一向喜歡直擊本質。歷朝歷代的本質矛盾無外乎君權與臣權的矛盾,中央與地方的矛盾。”說到這,他看向了李元姬。
見她若有所悟,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他便也不賣關子了,“若是前者,便是帝王對你有意見,不想你權勢過早膨脹。若是後者,各地的藩鎮問題本來就是大唐最大的隱患,中央實力一旦提升必然要削除藩鎮。這是一個此消彼長的問題,若是你的勢力再擴張下去,削藩之事勢必會再次提上日程。所以,要怎麽做呢?”
李元姬開口,語氣篤定,“所以他們要想方設法壓制我。”
“怎麽壓制?”
“……令我與阿耶離心。”這個認知其實令她十分不好受,因為這次的結果很明顯地表明,她的父親並不信任她。
“所以想明白怎麽做了嗎?”季寧唇角帶笑,神色輕松地問道,似乎對眼前的局面絲毫沒有擔心。
“願聞其詳。”雖然心中有些想法,但是她還是想聽聽季寧的意見。
“不用想那麽多,抓緊時間鞏固兵力,其他的順其自然就好。”季寧笑了笑,卻並沒有說太多的意思。
後續,因著帝王的刻意壓制,李元姬在朝中勢力的擴張速度果然大大降低,她也依舊裝著一副頹廢不振的樣子,整日裏閉門不出,借酒消愁,無心政事。但私下裏對於山南西道兵力的建設卻絲毫沒有放緩腳步。
那廂櫟陽長公主自從主持了宮中選妃一事在盛京中的地位就明顯水漲船高,再加上杜晨又進了戶部任職,與如今紅極一時的秦國公主李元姬又是那種心照不宣的關系,說她是如今盛京社交圈中除李元姬外的第一人也絲毫不為過。
這日,她收到了一封來自黔中道的信,收到信後她就開始心神不寧,好不容易下定決心拆開看了,更是面色一變。久經思考後,她方才下定決心。
她叫來了杜晨,告訴她,他們家如今看著雖然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一般,實質上卻有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所有的好都寄托在旁人的喜好之上。
杜晨問她什麽意思。她就說,你如今只在戶部裏任職是不夠的,既然你與阿蠻關系那麽近,為何不設法調去山南西道,若是能在那裏掌控一方兵權,未來無論發生了何種變故,我們一家才算是有所依靠。
杜晨皺眉,李元姬對她的勢力自有安排,很多事並不是他想怎樣就可以怎樣的。再說,無論他與她的關系如何親密,終究還是君與臣的關系,妄動心思本就是為人下屬的大忌。於是,他還是出言拒絕了母親的提議。
見狀,櫟陽長公主又說了一句話,“為什麽曹瑾瑜那麽不爭氣還多的是人爭搶著想嫁給她?甚至是阿蠻也動過讓他做駙馬的念頭?為什麽楚庭淵當初可以頂著皇後的壓力直言拒絕與你阿妹的婚事?因為他們的家族有兵權!而你與阿蠻的婚事一波三折,直到如今仍然沒有一個準信,根結在哪裏?因為你只是一個無兵無權的國公啊!如今這樣的局勢,你心裏應該很清楚阿蠻的心思不簡單,又怎知她不會為了利益再次舍棄你而聯姻其他家族呢?”
這次,杜晨沈默了,許久,他沙啞地回了一句,“我知道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