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第八十二章和子的光臨
關燈
小
中
大
第八十二章 和子的光臨
說明來意,都是女人,話說就比較敞些。移枕切脈,又讓換了手,心底的把握已有九分。岔開病,聊了幾句家常,像一家人,借題寓意。之後,開了處方,逍遙散加減,當歸三錢,炒白芍三錢,柴胡一錢半,茯苓三錢,炙甘草五分,百術二錢,蔔荷一錢,紅棗三枚,生姜一片。水煎服,服三副。禁忌生冷油膩,忌怒生氣。順便,也給女管家把了把脈,無恙。
事畢,陳家儀交代陶書玉,回去的時候順路到安草堂找陳濟仁掌櫃的合一下方子,自家開的,破一次例。
人一但有了想法,凡事加一個慎字,小心從事,心才踏實一些。這一修行,恐是受了父輩和醫界的影響,但給曾久兒合方是惟一。
據傳,京城的四大名醫之一,施老先生坐堂診脈,並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由施老、徒弟、門人分別把脈,先由門人草擬一方,徒兒審定,再交由施老過目,認同、出方、抓藥,對醫的嚴謹,可見一般。脈禮大洋二塊,此後就醫不再收費,直到病的痊愈。
驚蟄扶著陳老太太進來,大家噓寒問暖了幾句。老太太握著久兒的手,喜上眉梢,對得秀說:“丫頭,你陪久兒上你屋裏說說話,姥姥和你陶姨說個事。”
陸得秀扮了個鬼臉,拉著曾久兒走了。驚蟄則借故離開忙別的事了。驚蟄這孩子雖小,人卻活泛,又識眼色,老太太常說。
陳老太太問:“久兒今年有十八了吧。”
陶書玉說:“虛十九了。”
“說上婆家沒?”
“聽曾先生說,還沒呢。”
“該是到出閣的時候了。”
“可不是嗎。”
陳老太太心直口快,說話從不藏著掖著,何況說的又是得祥和久兒的婚姻大事。看看兩家孩子有沒有這個緣分走到一起,就權在中間人了。從父輩到子輩都是知根知底的。雖說這幾年久兒在外讀書,得祥謀了職業,但說起話來並不陌生。
陶書玉明白陳老太太的心思,也樂意幫忙做這個媒。答應回去和曾文賢遞個話,應與不應過幾天給個音。
喊來驚蟄到外面叫了洋車,一家人如待大員似的把曾久兒和陶書玉送走。從陳安甫病故後,老太太隨家儀送客至街,這還是第一次,又是冬日落雪。回到屋裏,懸了已久的心事替女兒落了地,覺得一冬天的不振瞬間有了精神。叫陳家儀潑了蓧面,老太太要好好搓幾籠,至入冬以來就沒有沾米面了。
今兒個是個好日子。給得祥提了親,不管成與不成,都是一個緣。事後,陳家儀一回味,這件事提的是不是有些倉促。或者說,曾文賢在答應這門親事的前提下,附加一屬於自己的條件,如是,應還是不應。先前的歡喜漸漸轉為憂慮。
晌午時分,小巷鄰院的日本主婦和子來了。一進院,陳家儀就看見和子抱著遠離,放下碗筷,忙從屋裏出來。
原來遠離一興奮,踩著落雪跑出街門撒歡兒去了,一不留神進了別家的庭院。和子描述說,她看見遠離是在自家的榻榻米上,四腳仰天睡的正香。一點兒也不見外。賴著不走,就把它給抱來了。
陳家儀很感動,沒想到遠離居然做了一次外交使者。一改早晨的冰冷,請和子屋裏坐坐。
禮儀文化的民間普及似乎是日本家庭主婦的必備功課,肢體語言的表達讓人體味到漢唐文化的深邃和悠遠。
和子的光臨,正趕上一家人吃飯。和子望著碗裏細細的東西有些好奇,問:“這是什麽?”
陳老太太說:“搓的蓧面。”
“蓧面,好吃嗎?”
“嘗嘗。”
和子點點頭。
陳家儀取來碗筷,盛上少許涼菜,又從籠裏夾了一筷蓧面,像吃面條一樣拌了幾下,端給和子。
日本家庭飲食文化與吾國的不同,每日大多重覆著以大米、魚、湯為主的生活習慣。和子第一次吃蓧面,嘗了嘗,點頭連稱,“好吃。”
“好吃就多吃點。”陳老太太說:“以後想吃就過來,街坊鄰居的別拿心。”
拿心兩字為本地語言,和子不懂。陳家儀解釋說:“就是客氣。”
和子會心地一笑,學著說:“別拿心就是別客氣。”
過了幾天,和子過來看望陳老太太,送來兩廳魚罐頭,日本國北海道產的,傳統禮尚往來的回敬。又,問起話來,和子婚後三年無子。陳老太太建議,不妨用中藥調理調理。女人不孕,畢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後來,和子接受陳家儀的提議,和夫君去教會醫院做了一次檢查,化驗的指標顯示正常。之後,吃了十幾付中藥,有喜,是陳家儀把脈出來的。第二年,生一子,對陳家儀的感激不僅是日本的禮儀,夏家巷的平靜從此無人打擾。
半個月後,陶書玉登門回陳老太太的話,曾文賢對這門親事沒什麽意見。
曾文賢認為,社會已經文明,一個文化民國的進步,婚姻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如果倆個孩子情投意合,這親事就算定了。
陳家儀心喜,開始盤算著得祥大婚“三書六禮”的籌劃。現代婚習這一雖自先秦以來由繁至簡,但必不可少的彩禮及儀式還是夠讓人操心和忙活的。少了哪一樣,或考慮不周的話,這喜慶的事都會辦的疙裏疙瘩。現在這個時候,如果把婚事辦的再簡約些,只要達到喜慶紅火的目的,如是,就好了。過後松懈下來細嚼回味,一思謀,曾文賢對兩家結親持的態度似乎隱約包含著什麽。說是同意了,可孩子如何呢?再一想,也許曾文賢的提示是對的。至此,先前的想法倒覺得有些多餘。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說明來意,都是女人,話說就比較敞些。移枕切脈,又讓換了手,心底的把握已有九分。岔開病,聊了幾句家常,像一家人,借題寓意。之後,開了處方,逍遙散加減,當歸三錢,炒白芍三錢,柴胡一錢半,茯苓三錢,炙甘草五分,百術二錢,蔔荷一錢,紅棗三枚,生姜一片。水煎服,服三副。禁忌生冷油膩,忌怒生氣。順便,也給女管家把了把脈,無恙。
事畢,陳家儀交代陶書玉,回去的時候順路到安草堂找陳濟仁掌櫃的合一下方子,自家開的,破一次例。
人一但有了想法,凡事加一個慎字,小心從事,心才踏實一些。這一修行,恐是受了父輩和醫界的影響,但給曾久兒合方是惟一。
據傳,京城的四大名醫之一,施老先生坐堂診脈,並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由施老、徒弟、門人分別把脈,先由門人草擬一方,徒兒審定,再交由施老過目,認同、出方、抓藥,對醫的嚴謹,可見一般。脈禮大洋二塊,此後就醫不再收費,直到病的痊愈。
驚蟄扶著陳老太太進來,大家噓寒問暖了幾句。老太太握著久兒的手,喜上眉梢,對得秀說:“丫頭,你陪久兒上你屋裏說說話,姥姥和你陶姨說個事。”
陸得秀扮了個鬼臉,拉著曾久兒走了。驚蟄則借故離開忙別的事了。驚蟄這孩子雖小,人卻活泛,又識眼色,老太太常說。
陳老太太問:“久兒今年有十八了吧。”
陶書玉說:“虛十九了。”
“說上婆家沒?”
“聽曾先生說,還沒呢。”
“該是到出閣的時候了。”
“可不是嗎。”
陳老太太心直口快,說話從不藏著掖著,何況說的又是得祥和久兒的婚姻大事。看看兩家孩子有沒有這個緣分走到一起,就權在中間人了。從父輩到子輩都是知根知底的。雖說這幾年久兒在外讀書,得祥謀了職業,但說起話來並不陌生。
陶書玉明白陳老太太的心思,也樂意幫忙做這個媒。答應回去和曾文賢遞個話,應與不應過幾天給個音。
喊來驚蟄到外面叫了洋車,一家人如待大員似的把曾久兒和陶書玉送走。從陳安甫病故後,老太太隨家儀送客至街,這還是第一次,又是冬日落雪。回到屋裏,懸了已久的心事替女兒落了地,覺得一冬天的不振瞬間有了精神。叫陳家儀潑了蓧面,老太太要好好搓幾籠,至入冬以來就沒有沾米面了。
今兒個是個好日子。給得祥提了親,不管成與不成,都是一個緣。事後,陳家儀一回味,這件事提的是不是有些倉促。或者說,曾文賢在答應這門親事的前提下,附加一屬於自己的條件,如是,應還是不應。先前的歡喜漸漸轉為憂慮。
晌午時分,小巷鄰院的日本主婦和子來了。一進院,陳家儀就看見和子抱著遠離,放下碗筷,忙從屋裏出來。
原來遠離一興奮,踩著落雪跑出街門撒歡兒去了,一不留神進了別家的庭院。和子描述說,她看見遠離是在自家的榻榻米上,四腳仰天睡的正香。一點兒也不見外。賴著不走,就把它給抱來了。
陳家儀很感動,沒想到遠離居然做了一次外交使者。一改早晨的冰冷,請和子屋裏坐坐。
禮儀文化的民間普及似乎是日本家庭主婦的必備功課,肢體語言的表達讓人體味到漢唐文化的深邃和悠遠。
和子的光臨,正趕上一家人吃飯。和子望著碗裏細細的東西有些好奇,問:“這是什麽?”
陳老太太說:“搓的蓧面。”
“蓧面,好吃嗎?”
“嘗嘗。”
和子點點頭。
陳家儀取來碗筷,盛上少許涼菜,又從籠裏夾了一筷蓧面,像吃面條一樣拌了幾下,端給和子。
日本家庭飲食文化與吾國的不同,每日大多重覆著以大米、魚、湯為主的生活習慣。和子第一次吃蓧面,嘗了嘗,點頭連稱,“好吃。”
“好吃就多吃點。”陳老太太說:“以後想吃就過來,街坊鄰居的別拿心。”
拿心兩字為本地語言,和子不懂。陳家儀解釋說:“就是客氣。”
和子會心地一笑,學著說:“別拿心就是別客氣。”
過了幾天,和子過來看望陳老太太,送來兩廳魚罐頭,日本國北海道產的,傳統禮尚往來的回敬。又,問起話來,和子婚後三年無子。陳老太太建議,不妨用中藥調理調理。女人不孕,畢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後來,和子接受陳家儀的提議,和夫君去教會醫院做了一次檢查,化驗的指標顯示正常。之後,吃了十幾付中藥,有喜,是陳家儀把脈出來的。第二年,生一子,對陳家儀的感激不僅是日本的禮儀,夏家巷的平靜從此無人打擾。
半個月後,陶書玉登門回陳老太太的話,曾文賢對這門親事沒什麽意見。
曾文賢認為,社會已經文明,一個文化民國的進步,婚姻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如果倆個孩子情投意合,這親事就算定了。
陳家儀心喜,開始盤算著得祥大婚“三書六禮”的籌劃。現代婚習這一雖自先秦以來由繁至簡,但必不可少的彩禮及儀式還是夠讓人操心和忙活的。少了哪一樣,或考慮不周的話,這喜慶的事都會辦的疙裏疙瘩。現在這個時候,如果把婚事辦的再簡約些,只要達到喜慶紅火的目的,如是,就好了。過後松懈下來細嚼回味,一思謀,曾文賢對兩家結親持的態度似乎隱約包含著什麽。說是同意了,可孩子如何呢?再一想,也許曾文賢的提示是對的。至此,先前的想法倒覺得有些多餘。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