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54.第五十四章時局的走向

關燈
第五十四章 時局的走向

人的生活不可避免地會選擇就近的,或是離住所最近的一家紙鋪作為買家。今天打一斤醬油,買一斤粗鹽;明天要幾盒洋火,撈一塊兒豆腐,或稱幾樣時鮮的蔬菜;時間一長,彼此間慢慢地熟知起來,再一對話,知道家住門牌幾號,再往後,借別人的口,有了更多的了解。直到有一天,掌櫃的說,辦一個折子吧,方便。於是,一個小小的折子成了雙方交易的媒證。生活的日子順其自然走了下去。

有時到了年底,忽感手頭有點緊,又不能破了規矩,在結賬時提前和掌櫃的打個招呼,結一部分,餘下的過了年結清。

年過了,如約。守信的鄉間民規之法在社會及自我約律的理兒上一步步建立起來。躲了債,你的人品便有了記錄。不在衙門的檔案裏,官吏的案幾上,而是烙在民眾的話語間。走到多遠,也的背著。

推開門,顧先生過來了。此前屋的安靜一下子退了出去。

寒暄幾句,喝杯熱茶,話在飯前的等待多了起來。

陸得祥還是比較關註時局的變化,心的惦記時有不安,並非一人之憂。誰也摸不準今晨明早發生的事,尤以現在。

顧先生說:“政府的決心非常之大,不時有政要,大員過來巡視城防,軍隊今天駐紮下來,明天又開拔走了。看這架勢,恐有一仗大打。到底是打,還是不打,都這兒在說。”

陳老太太接過話茬兒,說:“打,也是一個架勢。十幾年前城北孤山一帶的那個地方不也打了一仗。馮家打閻家,閻家招架不住搬來救星張家。張家和馮家一打,馮家敗了。敗的原因說是,停在車站的幾節車皮彈藥被人炸了。這一炸不要緊,沒了給養,還打啥?這和街坊鄰居小孩子家玩兒的頂拐拐一樣,你碰我,我碰你,過後又安靜了。好好呆著,別惹事,什麽事情也不會發生。”

從那以後,一說起張作霖的奉軍和馮玉祥的國民革命軍開仗,別的沒什麽記憶,有個傳說倒家喻戶曉。

農村人養豬,炮彈落在院子裏,連人帶豬甩在墻上,肉新鮮的看著就眼饞,煮煮就吃了。後來人們知道,人肉和豬肉的區別不在肉上,而在煮時的油花上,豬的油花水開了呈碎狀,人的油花較大,呈圓形狀。一次軍閥大戰四十天,讓人長了見識。人的聰明才智就是這麽得來的。

陸得秀進屋擺碗弄筷時插了一句,“姥姥的金口玉言就是一本千年的黃歷,這一次肯定老了。以前是大小軍閥爭地盤,現在是日本人入侵滅國,不一樣。”

陳老太太笑了,“到底是讀了書的。得秀丫頭說的對。不過老黃歷都是閱歷經典,翻一翻沒有壞處。有些事,過後你就明白了。”

顧先生說:“政府的話,不一定當真。眼下的事,看似說的很入理,走著走著就不著調了。這幾天,都言時局吃緊,要打大仗,卻不見政府的有效對應。這仗要是真打起來,守得住城或守不住還真不好說。”

“最好的結果是兵不血刃。”陳老太太說:“老百姓的日子咋個都是個過。天底下的糾纏,爭來霸去,都是借人說事。”

陸得祥說:“到是白水鎮消停了下來,比早先日子安靜的多了。溝裏的煤照舊出,越堆越多;鎮上人家的日子照樣過,日本人來不來已沒那麽邪乎了。這不,沈先生的糧棧關了門,沈小姐的西藥房又要開張,一家人誦的經,念的都不是一個調。你出我入。”

顧先生說:“時局的持續不會太久。兩種可能,一是打。天不是天,地不是地,焦土一片;一是撤。戰略轉移,雨夜出走,和平退讓。民眾的難,不是靜觀,就是等待,你主宰不了大局。活著,就是對自己的最大安慰。”

在廚房裏,食材的轉換,在陳家儀的手上自由組合。廚房,這一特定意義上的獨立,賦予了民居家庭主婦烹飪的更多空間。今天的下廚,讓陳家儀多了幾分用心。以素為主,葷僅是搭配。食譜的完成,菜肴的香味一路從廚房順著庭院飄香過來。主婦的最後入場,一頓豐儉由人的午飯開始了。

陳老太太對時間的審視作了飯前概括:“日本人的來,也是為利。就像鄰居,因了一個借口,你拔劍,我張弩,不亦樂乎。到了天明,終是要落入街巷的記憶。不說還好,一說又是婆姨。”

說到底,人心的覆雜皆在於利。倘若無利,心也就簡單多了。

午飯過後,迫於陳老太太養成的午睡習慣,在驚蟄的攙扶下回屋歇息去了。

陳家儀和得秀忙於收拾桌子和洗刷盤碗之類,顧先生又和得祥說了一會兒話,起身告辭回屋了。

整整一個後晌,院子顯得特別安靜。

陸得祥出去辦事,去了一趟教會醫院和鐵路醫院,直到很晚才匆匆回來。在家只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便離家回白水鎮去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