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第四十九章巖嶺村
關燈
小
中
大
第四十九章 巖嶺村
朱子韜是個戲迷。只要黃箓觀的戲樓下人頭攢動,看個大戲,是必少不了朱先生的。在一個娛樂生活並不十分豐富的年代,戲的情緒就活在人們的茶餘飯後。有的時候,陸得祥閑時也過來捧捧角兒的場,熟悉與不熟悉的。這樣的大戲,一年也沒幾臺。
人常說,學手藝難,哪知藝人學戲更難。不是學,而是“偷”。朱先生說起在黃箓觀戲樓出演的戲子九點紅,跟著角兒學藝一直走到歸綏,真不易。藝人的一個笑,表現的悲、喜、怒,平時還得裝著若無其事,細細觀察,再慢慢地揣摩,一年才有了收獲。又如一個上馬,得抓馬鬃,你不能揚鞭,一揚鞭,必死定了。就一個上馬的細節,學了六年都沒有悟出,還是一位老戲迷臺下指點迷津,再一上臺表演,師傅說,你碰上高人了。
藝人心短,拜了師也不見得真心傳授,怕搶了自己的飯碗。如貓,不只留一手,最後的一招,是萬萬不能傳給老虎的。一傳,命便沒了。以前朱子韜說的故事,陸得祥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望一眼山門,斜斜的坡度,鋪滿了青石板。大小不一,極不規則。有時還會跳上幾個臺階,一直鋪入山門。
大殿、禪房、鐘鼓樓,香火的繚繞,依山而上。推開山門,走進殿堂,在塵封的歷史裏,那些殘破的壁畫,在神與人之間的自然流動,無論是菩薩、飛天、瑞獸,還是人物、珍禽、器物等,無不昭示著遠去的輝煌。在王朝的興起衰落,被風和雨一層層地剝蝕。
燃起一炷香,許個願。從大殿出來,依格問:“從廟裏能上去山嗎?”
沈牧融往左右的路徑看了看,無語。
陸得祥說:“能。往上走,穿過後院的一道門。”
到了山頂,天地間的視野似乎一下子小了許多。找了一處平坦的地方坐下來,溝的開闊一覽無餘。河流、村莊、井架、厰房,窄軌線上的小火車,還有運輸的駝隊及沿河秋的大田。早先朱先生也曾爬到山頂上俯瞰,感謂,一副民國官營民生礦業開發的景象。
依格指了指村莊的一片,問:“這個地方叫什麽?”
陸得祥說:“巖嶺。”一個村子的地名,比較詩意。志書記錄:因泉匯地,而河註田,皆平疇綠野,資以灌溉,邑稱衍沃。又說:“最遠處是官營的煤礦,往裏走,還有幾家,都是大礦。”
依格又問:“小火車是幹什麽用的?”
陸得祥說:“從溝裏的官營煤礦裝上煤,卸到這裏,再裝上寬軌大火車運走。”
“那一片是什麽?”
“礦局的機廠。制造和修理煤礦的設備,包括小火車。也稱裏廠和外廠,意為零部件的加工和井下設備的維修分離。”
“有熟人嗎?”
“有。”
“發電的呢?”
“也有。”
“礦上做工賺的錢多嗎?”
“官辦的,我看還行。最不濟的,下個井,養活四五口人,孩子老婆熱炕頭,光景過的也不賴。也有不行的,掙上點錢,全扔到賭場和煙館去了。”
一陣沈默。望著遠處,秋的太陽,曬在身上,暖暖的。就這麽呆著,閑人似的。“峪”的景色抹去了多餘的話。一直到了近午,三人才緩緩順著原路下山離開黃箓觀。
正午,沒有回沈宅,就近找了家吃飯的地方。離鎮不遠,是一處由四合院改建的私家菜館。招牌不大,但很有意思,取名女兒家。菜肴沒什麽特別的,比較大眾,唯一的一點,做的精細,且價低實惠。菜館雖處僻靜,客還算是滿的。
沈牧融要了一個雅間,安靜,說說話沒什麽人打擾。夥計進來報菜名,截了幾樣。一個炒的,一個溜的,一個蒸的;上一盤粉,一個湯,再燙一壺城裏產的黃酒,姜片、枸杞、大棗備齊。還要了一盤鍋貼。夥計沏了茶,掩上門出去了。
約莫過了一刻鐘的工夫,夥計端著條盤進來,上的菜除了一個湯都齊了。小毛巾往肩上一撣,一句“請慢用”,提著條盤退了出去。
炒三鮮,素凈;溜魚片,鮮嫩;蒸水蛋,清爽;晉北人家的拌粉,一絕;鍋貼外脆裏嫩,金黃;豆腐蛋花酸辣湯,想想都合胃口。
出來一晌午,又走了許多路,到現在吃的食欲倒有些迫不及待了。還好,不是叫花子轉的,人一矜持,吃的風度就表現的優雅起來。
席間,依格討教陸得祥,盤個鋪面做生意,做什麽買賣最好。風險小,賺錢多,又穩妥。
陸得祥遲疑了一下,說:“這樣的生意有,還是沒有,可真不好說。如果你真想經商的話,我建議不妨開家綢布店或飯莊。到什麽時候,人都的吃飯和穿衣。”
依格看了眼沈牧融,點了點頭問:“假如你現在做掌櫃的,想開一家什麽店?”
陸得祥很認真地想了想:“皮草行,專做皮子的生意。”
依格說:“往細了說說。”
陸得祥點點頭,像是給人講了一個故事。
以前的生意人走的是一條線。張家口、包頭、庫倫、恰克圖,經營的是大宗買賣。後來的生意人做的沒有早先的大,走的也沒有那麽遠,但生意做的活,也精。
大草原的閉塞和蒙人的實在,有時候想想,隨便帶上些茶葉、布匹、糧食,及日用生活品,就能換回牛、羊、馬、駱駝及羊毛、駝毛等。換回的皮子,蒙人的羊皮,在春天死了羊,太瘦,皮子是不要的,悄悄地撿回來就是。和換回的皮子一道熟好後,有的再回到蒙人手裏,有的銷往天津,獲利不比販賣煙土少賺錢。
蒙人很憨,也很厚道,你經過那裏,吃住都不用開銷。實誠到商人用一顆子彈就可以換一只羊,蒙人再用換來的子彈打黃羊,真是不可思議。一個玉的煙嘴,很便宜,可以換一匹馬;一雙雲靴,就是做工精致,帶圖案的牛皮長筒靴,可以換兩頭駱駝。商人的發家和做大,日子的殷實就是這麽走過來的。說實話,草原的生意好做。只要有本錢,辛苦些,用不了幾年,什麽都賺回來了。
換回的皮子,羊皮的加工與牛皮相比要簡單些。主要是用小米磨成的面泡缸,半月至二十多天,以皮子的柔軟度為好。鏟皮、揉皮、修剪等工序的完成為成品。
牛皮則不然。加工比較覆雜,時間又長,僅炮制就得三個月。一塊皮子切割四層,還得碾壓,這些工序都得由機器完成。加工的牛皮要經過泡、鏟、割皮、碾壓、染色、陰幹、裁剪等工序才算完成。
皮革行的人都明白,熟皮都得脫脂,把泡制後皮的表層鏟凈,將鏟下的廢皮渣料收集起來,攢多了,有人會上門聯系。過不了多久,天津小站的人來了收購運走,通過添加發酵,用於小站水稻的施肥。小站大米的好吃,也許源於此。這也是一筆收益。
依格沈默了許久,端起酒杯,對得祥微微一笑,說:“我敬你一杯。”
碰了杯,一飲而盡。陸得祥說:“還有一個建議,可以在鎮上開一家西藥房。”
依格和沈牧融對視了一眼,心底不由地一亮,會心地笑了。這一笑,盤個鋪面經營什麽的思路基本確定下來。
離開飯莊,又在鎮上走了走,順便看了幾家要盤出或出租的鋪面,直到日頭落山,掛在鎮的另一邊,才返身回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朱子韜是個戲迷。只要黃箓觀的戲樓下人頭攢動,看個大戲,是必少不了朱先生的。在一個娛樂生活並不十分豐富的年代,戲的情緒就活在人們的茶餘飯後。有的時候,陸得祥閑時也過來捧捧角兒的場,熟悉與不熟悉的。這樣的大戲,一年也沒幾臺。
人常說,學手藝難,哪知藝人學戲更難。不是學,而是“偷”。朱先生說起在黃箓觀戲樓出演的戲子九點紅,跟著角兒學藝一直走到歸綏,真不易。藝人的一個笑,表現的悲、喜、怒,平時還得裝著若無其事,細細觀察,再慢慢地揣摩,一年才有了收獲。又如一個上馬,得抓馬鬃,你不能揚鞭,一揚鞭,必死定了。就一個上馬的細節,學了六年都沒有悟出,還是一位老戲迷臺下指點迷津,再一上臺表演,師傅說,你碰上高人了。
藝人心短,拜了師也不見得真心傳授,怕搶了自己的飯碗。如貓,不只留一手,最後的一招,是萬萬不能傳給老虎的。一傳,命便沒了。以前朱子韜說的故事,陸得祥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望一眼山門,斜斜的坡度,鋪滿了青石板。大小不一,極不規則。有時還會跳上幾個臺階,一直鋪入山門。
大殿、禪房、鐘鼓樓,香火的繚繞,依山而上。推開山門,走進殿堂,在塵封的歷史裏,那些殘破的壁畫,在神與人之間的自然流動,無論是菩薩、飛天、瑞獸,還是人物、珍禽、器物等,無不昭示著遠去的輝煌。在王朝的興起衰落,被風和雨一層層地剝蝕。
燃起一炷香,許個願。從大殿出來,依格問:“從廟裏能上去山嗎?”
沈牧融往左右的路徑看了看,無語。
陸得祥說:“能。往上走,穿過後院的一道門。”
到了山頂,天地間的視野似乎一下子小了許多。找了一處平坦的地方坐下來,溝的開闊一覽無餘。河流、村莊、井架、厰房,窄軌線上的小火車,還有運輸的駝隊及沿河秋的大田。早先朱先生也曾爬到山頂上俯瞰,感謂,一副民國官營民生礦業開發的景象。
依格指了指村莊的一片,問:“這個地方叫什麽?”
陸得祥說:“巖嶺。”一個村子的地名,比較詩意。志書記錄:因泉匯地,而河註田,皆平疇綠野,資以灌溉,邑稱衍沃。又說:“最遠處是官營的煤礦,往裏走,還有幾家,都是大礦。”
依格又問:“小火車是幹什麽用的?”
陸得祥說:“從溝裏的官營煤礦裝上煤,卸到這裏,再裝上寬軌大火車運走。”
“那一片是什麽?”
“礦局的機廠。制造和修理煤礦的設備,包括小火車。也稱裏廠和外廠,意為零部件的加工和井下設備的維修分離。”
“有熟人嗎?”
“有。”
“發電的呢?”
“也有。”
“礦上做工賺的錢多嗎?”
“官辦的,我看還行。最不濟的,下個井,養活四五口人,孩子老婆熱炕頭,光景過的也不賴。也有不行的,掙上點錢,全扔到賭場和煙館去了。”
一陣沈默。望著遠處,秋的太陽,曬在身上,暖暖的。就這麽呆著,閑人似的。“峪”的景色抹去了多餘的話。一直到了近午,三人才緩緩順著原路下山離開黃箓觀。
正午,沒有回沈宅,就近找了家吃飯的地方。離鎮不遠,是一處由四合院改建的私家菜館。招牌不大,但很有意思,取名女兒家。菜肴沒什麽特別的,比較大眾,唯一的一點,做的精細,且價低實惠。菜館雖處僻靜,客還算是滿的。
沈牧融要了一個雅間,安靜,說說話沒什麽人打擾。夥計進來報菜名,截了幾樣。一個炒的,一個溜的,一個蒸的;上一盤粉,一個湯,再燙一壺城裏產的黃酒,姜片、枸杞、大棗備齊。還要了一盤鍋貼。夥計沏了茶,掩上門出去了。
約莫過了一刻鐘的工夫,夥計端著條盤進來,上的菜除了一個湯都齊了。小毛巾往肩上一撣,一句“請慢用”,提著條盤退了出去。
炒三鮮,素凈;溜魚片,鮮嫩;蒸水蛋,清爽;晉北人家的拌粉,一絕;鍋貼外脆裏嫩,金黃;豆腐蛋花酸辣湯,想想都合胃口。
出來一晌午,又走了許多路,到現在吃的食欲倒有些迫不及待了。還好,不是叫花子轉的,人一矜持,吃的風度就表現的優雅起來。
席間,依格討教陸得祥,盤個鋪面做生意,做什麽買賣最好。風險小,賺錢多,又穩妥。
陸得祥遲疑了一下,說:“這樣的生意有,還是沒有,可真不好說。如果你真想經商的話,我建議不妨開家綢布店或飯莊。到什麽時候,人都的吃飯和穿衣。”
依格看了眼沈牧融,點了點頭問:“假如你現在做掌櫃的,想開一家什麽店?”
陸得祥很認真地想了想:“皮草行,專做皮子的生意。”
依格說:“往細了說說。”
陸得祥點點頭,像是給人講了一個故事。
以前的生意人走的是一條線。張家口、包頭、庫倫、恰克圖,經營的是大宗買賣。後來的生意人做的沒有早先的大,走的也沒有那麽遠,但生意做的活,也精。
大草原的閉塞和蒙人的實在,有時候想想,隨便帶上些茶葉、布匹、糧食,及日用生活品,就能換回牛、羊、馬、駱駝及羊毛、駝毛等。換回的皮子,蒙人的羊皮,在春天死了羊,太瘦,皮子是不要的,悄悄地撿回來就是。和換回的皮子一道熟好後,有的再回到蒙人手裏,有的銷往天津,獲利不比販賣煙土少賺錢。
蒙人很憨,也很厚道,你經過那裏,吃住都不用開銷。實誠到商人用一顆子彈就可以換一只羊,蒙人再用換來的子彈打黃羊,真是不可思議。一個玉的煙嘴,很便宜,可以換一匹馬;一雙雲靴,就是做工精致,帶圖案的牛皮長筒靴,可以換兩頭駱駝。商人的發家和做大,日子的殷實就是這麽走過來的。說實話,草原的生意好做。只要有本錢,辛苦些,用不了幾年,什麽都賺回來了。
換回的皮子,羊皮的加工與牛皮相比要簡單些。主要是用小米磨成的面泡缸,半月至二十多天,以皮子的柔軟度為好。鏟皮、揉皮、修剪等工序的完成為成品。
牛皮則不然。加工比較覆雜,時間又長,僅炮制就得三個月。一塊皮子切割四層,還得碾壓,這些工序都得由機器完成。加工的牛皮要經過泡、鏟、割皮、碾壓、染色、陰幹、裁剪等工序才算完成。
皮革行的人都明白,熟皮都得脫脂,把泡制後皮的表層鏟凈,將鏟下的廢皮渣料收集起來,攢多了,有人會上門聯系。過不了多久,天津小站的人來了收購運走,通過添加發酵,用於小站水稻的施肥。小站大米的好吃,也許源於此。這也是一筆收益。
依格沈默了許久,端起酒杯,對得祥微微一笑,說:“我敬你一杯。”
碰了杯,一飲而盡。陸得祥說:“還有一個建議,可以在鎮上開一家西藥房。”
依格和沈牧融對視了一眼,心底不由地一亮,會心地笑了。這一笑,盤個鋪面經營什麽的思路基本確定下來。
離開飯莊,又在鎮上走了走,順便看了幾家要盤出或出租的鋪面,直到日頭落山,掛在鎮的另一邊,才返身回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