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之道
關燈
小
中
大
治世之道
隔日一早,朝上。
花香盈滿袖,張意之立在前列,靜立時那沾染著朝露與花汁的香氣就蒸蒸氳上鉆進鼻孔中。
“阿嚏!”趙驊自小對花粉過敏,他一時間難以控制,皺著眉打了個小聲的噴嚏。
好在後排的官吏還在喋喋不休近日的分治要點以及重要案件。趙驊這一聲隱沒在他的滔滔不絕中,倒不是很鮮明。
只是趙驊顯然不願意就此揭過。
張意之正在一本正經下神,站在身邊的趙驊突然毫無征兆湊近過來,張意之引眸去看,見他睜著眼瞪如銅鈴,頗有驚訝的模樣。
張意之叫他盯得心裏發毛,不動聲色往旁邊靠靠。
趙驊嬉笑,眼眸中盡是戲謔,他低聲:“張大人還有擦香的習慣?”
張意之差點炸開,她緊緊盯著他,見他又要湊過來,趕緊開口:“你什麽毛病?”
這一聲似乎微微重了一些,裴鏡淵側目,便見另一側的張意之長睫微閃有些局促地捏著手裏的笏板,指尖泛白,可見是用了十成的力氣,眉目間滿是警告。
而站在她一邊的趙驊攏著袖子戲謔著看她熱鬧。
裴鏡淵收回視線。
“陛下!”裴鏡淵出列,松玉輕磕的聲音震醒了每一顆清晨昏昏欲睡的心。
包括高臺上端坐著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的九五至尊。
這是沈江鑒的老師,張甫張大人教給他的:為君王,不可事事聽,否則威嚴何在?然而民生大事不可不察,其中度量須得自己把握。
踐行十數年,已然爐火純青矣。
張意之從幾乎窒息的窘迫中抽離出來,朝他看去。
“前章祭賦已然書寫完畢,多是名人數篇與典故,多添的為頌揚陛下聖恩所作。等張大人查驗過,便能快馬送去泰山請住持大人演練。”裴鏡淵話音未畢。
“陛下!”
沈江鑒沈吟,聽的這聲音趕緊又像個撥浪鼓扭轉過頭看向那道聲音,是個熟人。
許文山,他那可愛的禮部效率制造機,沒有感情的工作狂,曾經創下了一個月內主持了七次大禮三次小禮一次國禮的驚人戰績。
這個老頭,沈江鑒欣慰地鎖定他那沒毛的腦袋,真是國之重器啊。
許文山瞧見自家陛下那慈愛的目光,嘴裏的話一頓。
“許尚書,有事要奏?”沈江鑒問。
“啟稟陛下,托裴大人提醒,微臣突然憶起,夏初時候國廟封禪大典可以開始籌辦了。”許文山道。
說到這裏,他驟然回頭,言語間頗有戲謔:“徐尚侍郎然不在,我只好問問程侍郎,開始籌辦了,可是這賦款何時下撥?”
程灝,一個精瘦而留著兩捋胡須的青年人,他擡起頭向著眼前的徐大人望去。
禮部與戶部的無聲較量在此又拉開了序幕。
張意之挑眉朝著裴鏡淵看去,後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引戰?
“許大人空口白牙說的容易,可是去年丹東一戰耗費國庫多矣不說,北方傷民動財實在是不堪疲敝。南方呢,夏春時候的賦稅還沒有全收上來,國庫不豐,何以給許大人賦款。”
張意之聽到這裏,心裏微微一動。
果不其然,下一秒便聽見程灝攏著袖子扭著頭沖許文山說道:“前幾日許大人不是還高呼著要高薪養廉,白銀萬兩分批次送去南方,肥水之鄉!”
最後重重落下的“肥水之鄉”,嘲諷之意躍然面上。
“高薪養廉”是裴觴宴為首的年輕學子提出來的新官三政之一,而與之對立的便是張演之一派世家儒人之類“狠抓穩打,守祖奉規”。
前者認為南方百姓苦於官吏貪汙,主張“養賢之方,必先厚祿。厚祿然後可以責廉隅,安職業也。”。[1]
裴鏡淵一上任就曾給沈江鑒奏請折子,其中的“所謂養之之道,何也?饒之以財,約之以禮,裁之以法也。何謂饒之以財?人之情,不足於財則貪鄙茍得,無所不至。[2]”驚駭四方,在得到不少士人讚賞舉薦的同時也受到了很多非議以及張演之等保守派的猛烈報覆。
傳統的文人之首張演之深夜上奏,與老師跪雪請奏言:
“祖宗之法不可變,官吏之治不能動。”瞬間響徹四疆南北,無數儒士展開宣講,慷慨激昂責難裴派。
“嚴守祖制,遵守規則,清廉法制,守禮遵道。”
因此程灝此言一出,眾臣相互張望,心中已然慌亂,得知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程大人,那是陛下新頒發的信新令,朝中討論三月不休,最後規則也經過了六部協商,就連張大人都已經讚同,你何必在此喋喋不休話裏有話。”有人好聲相勸。
“我話裏有話?”程灝冷哼一聲,“富裕時候不想著銀錢用在實處上,反倒如流水一般揮霍出去,可是一旦緊缺便開始無端詆毀,我挑明了說又能怎麽樣呢?”
“何為揮霍,吏治防腐不可不為,這是必然的,照著你說的,這難道不是用在實處上?”有人高聲回擊。
“敢問岳大人,怎麽防的?那些官吏拿了朝堂的銀子就不從百姓手中扣錢了嗎?”程灝雷打不動。
“吏不廉平,則治道衰。今小吏皆勤事而俸祿薄,欲無侵漁百姓,難矣![3]”岳大人粗眉匡面抱拳,正義凜然。
“吏不廉平,則治道衰?”極慢的卻帶著極強諷刺意味的笑語打破了燥熱的朝堂,張意之垂袖看似是在面上,實則轉向裴鏡淵。
此言一出,朝中迅速如冷鋒過境,所有人閉上嘴提溜著眼珠子往前瞅著。
裴鏡淵含笑,不偏不倚對上張意之看似詢問實則刻薄的眼神。
“那麽敢問裴大人,何為規則何為治道?律法道德難道只是懸掛在朝堂之上高高在上的模範,而文人集團的人都被庇護在羽翼之下,行不通就要大打折扣?[4]”
“這樣的規則,這樣的治道,便是你們所希望的?”字字錐言。
沈江鑒竟從最後幾聲尾音中聽到了張甫的意氣,宛若現在臺下淩眉善目的不是少年風發張演之,而還是那個年老躬親震懾朝堂裏外的張太師。
那道影子,叫沈江鑒情不自禁抓住了龍椅上的扶手,微微坐正了身子。
朝堂中正正默了三秒。
而裴鏡淵立在原地,他全然嚴肅的時候身上的文弱似乎被洗去了,而不可置疑隨之而來:
“張大人,百年大治無不遵從大人口中祖制治道,然現,內則不能無以社稷為憂,外則不能無懼於夷狄,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而風俗日以衰壞,四方有志之士,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此其故何也?”
“患在不知法度故也![5]”
“南方水土肥碩且常年安定少亂故而金銀長足,世家大族盤踞,勢力錯綜覆雜,保舉選官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科舉,可富鼠治世與民行賄參與天地買賣形成高債,貧富便日益顯現出來。”
“世家大族、地主之流腰纏萬貫,被剝削的百姓手中卻沒有絲毫油米,朝堂的銀子又從何處而來?”
張意之當即接替上:
“我私下與裴大人都曾探討這些問題,也以為裴大人真的理解了我的用心。”張意之不待他的話落下,當即接聲朗音道:
“加薪之銀從何處而來?你催稅負債把百姓置於刀劍之上,行來的銀子卻分給不守規矩的官吏,助長社會歪氣,清白何在?”
裴鏡淵抱手重疊,“自古以來從來都是清官如鳳毛麟角,貪官如黃河之砂,我們站在文人之上站在朝堂中,卻需要明白百姓之上直接能看到的不是朝堂而是大大小小小的官員,朝堂的治世之道、規則政策都是他們在替我們踐行。我們唯有護民而不顧開罪於民。”
“這才是清白,這才是崇民知之道。我一時竟不知張大人口中的清白指的是什麽?”
他眉間清淺,可是前臺一片清明之色,融進深邃的眸子中,憑添幾分動人的神采
“敢問張大人,大人口中,文人官吏的清白,便是死守這規矩,獨坐一室卻不見天下人心?”
“好一個獨坐一室,君子慎獨知禮數,你讀的書都到狗肚子裏了?”這卻不是張意之,叫張意之說出這話她是萬萬開不了口的。
是另一個她不甚相熟的祭酒,已經一大把年紀了,指著裴鏡淵的手微微顫抖,就像看到了什麽不守規矩的頑物,不可教化。
張意之嘴裏沒有說完的話都叫這一聲譴責磨在了喉間,當證道被高高在上的責備打斷,她也只能偃旗息鼓從那指尖看到老者失望的眼睛,不知為何,她突然想到了那天在大堂中指著自己顫抖跺腳妄圖拿輩分與禮教困束自己的老人。
裴鏡淵絲毫沒受他影響,他的腰背依然□□,目光炯炯有神,直視張意之。
可是終究只是個二十歲的孩子,他的眼底還是忍不住紅了。
張意之從他身上,竟看出了幾分不屈不撓勢必要變法的少年意志,那份求新,她讀懂了幾分。
“裴大人。”
一堂寂靜,眾人都在瞧著這位年紀輕輕身居高位的祭酒大人在年長的師者面前受責難。
好像能站出來幫他的人很少,他推行的科舉選任制度還沒有徹底完全,剛剛從底下拔上來的人還沒能走上朝堂。
可是反觀張意之,或說是張演之。
他的身邊,盡是年長大儒這一類道義深厚之人,他們自動將這個年輕的小輩護在了身後,和裴鏡淵站在了對立面。
那麽那一年,那一年她拿著厚厚的履歷穿過人群在坐滿了漠視之人的高樓上一遍一遍在暗潮和不屑一顧中客觀冷靜陳述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學識自己的能力時,也是如此嗎?
站在對立面,而孤立無援。
張意之開口打破了這份寂靜,她盯著裴鏡淵:“我從未忘記,什麽是文人清白。可我永不會獨坐靜室,裴大人,我拭目以待,你的新政、我的主張,便叫這天下看看,如何才能弘暉正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隔日一早,朝上。
花香盈滿袖,張意之立在前列,靜立時那沾染著朝露與花汁的香氣就蒸蒸氳上鉆進鼻孔中。
“阿嚏!”趙驊自小對花粉過敏,他一時間難以控制,皺著眉打了個小聲的噴嚏。
好在後排的官吏還在喋喋不休近日的分治要點以及重要案件。趙驊這一聲隱沒在他的滔滔不絕中,倒不是很鮮明。
只是趙驊顯然不願意就此揭過。
張意之正在一本正經下神,站在身邊的趙驊突然毫無征兆湊近過來,張意之引眸去看,見他睜著眼瞪如銅鈴,頗有驚訝的模樣。
張意之叫他盯得心裏發毛,不動聲色往旁邊靠靠。
趙驊嬉笑,眼眸中盡是戲謔,他低聲:“張大人還有擦香的習慣?”
張意之差點炸開,她緊緊盯著他,見他又要湊過來,趕緊開口:“你什麽毛病?”
這一聲似乎微微重了一些,裴鏡淵側目,便見另一側的張意之長睫微閃有些局促地捏著手裏的笏板,指尖泛白,可見是用了十成的力氣,眉目間滿是警告。
而站在她一邊的趙驊攏著袖子戲謔著看她熱鬧。
裴鏡淵收回視線。
“陛下!”裴鏡淵出列,松玉輕磕的聲音震醒了每一顆清晨昏昏欲睡的心。
包括高臺上端坐著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的九五至尊。
這是沈江鑒的老師,張甫張大人教給他的:為君王,不可事事聽,否則威嚴何在?然而民生大事不可不察,其中度量須得自己把握。
踐行十數年,已然爐火純青矣。
張意之從幾乎窒息的窘迫中抽離出來,朝他看去。
“前章祭賦已然書寫完畢,多是名人數篇與典故,多添的為頌揚陛下聖恩所作。等張大人查驗過,便能快馬送去泰山請住持大人演練。”裴鏡淵話音未畢。
“陛下!”
沈江鑒沈吟,聽的這聲音趕緊又像個撥浪鼓扭轉過頭看向那道聲音,是個熟人。
許文山,他那可愛的禮部效率制造機,沒有感情的工作狂,曾經創下了一個月內主持了七次大禮三次小禮一次國禮的驚人戰績。
這個老頭,沈江鑒欣慰地鎖定他那沒毛的腦袋,真是國之重器啊。
許文山瞧見自家陛下那慈愛的目光,嘴裏的話一頓。
“許尚書,有事要奏?”沈江鑒問。
“啟稟陛下,托裴大人提醒,微臣突然憶起,夏初時候國廟封禪大典可以開始籌辦了。”許文山道。
說到這裏,他驟然回頭,言語間頗有戲謔:“徐尚侍郎然不在,我只好問問程侍郎,開始籌辦了,可是這賦款何時下撥?”
程灝,一個精瘦而留著兩捋胡須的青年人,他擡起頭向著眼前的徐大人望去。
禮部與戶部的無聲較量在此又拉開了序幕。
張意之挑眉朝著裴鏡淵看去,後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引戰?
“許大人空口白牙說的容易,可是去年丹東一戰耗費國庫多矣不說,北方傷民動財實在是不堪疲敝。南方呢,夏春時候的賦稅還沒有全收上來,國庫不豐,何以給許大人賦款。”
張意之聽到這裏,心裏微微一動。
果不其然,下一秒便聽見程灝攏著袖子扭著頭沖許文山說道:“前幾日許大人不是還高呼著要高薪養廉,白銀萬兩分批次送去南方,肥水之鄉!”
最後重重落下的“肥水之鄉”,嘲諷之意躍然面上。
“高薪養廉”是裴觴宴為首的年輕學子提出來的新官三政之一,而與之對立的便是張演之一派世家儒人之類“狠抓穩打,守祖奉規”。
前者認為南方百姓苦於官吏貪汙,主張“養賢之方,必先厚祿。厚祿然後可以責廉隅,安職業也。”。[1]
裴鏡淵一上任就曾給沈江鑒奏請折子,其中的“所謂養之之道,何也?饒之以財,約之以禮,裁之以法也。何謂饒之以財?人之情,不足於財則貪鄙茍得,無所不至。[2]”驚駭四方,在得到不少士人讚賞舉薦的同時也受到了很多非議以及張演之等保守派的猛烈報覆。
傳統的文人之首張演之深夜上奏,與老師跪雪請奏言:
“祖宗之法不可變,官吏之治不能動。”瞬間響徹四疆南北,無數儒士展開宣講,慷慨激昂責難裴派。
“嚴守祖制,遵守規則,清廉法制,守禮遵道。”
因此程灝此言一出,眾臣相互張望,心中已然慌亂,得知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程大人,那是陛下新頒發的信新令,朝中討論三月不休,最後規則也經過了六部協商,就連張大人都已經讚同,你何必在此喋喋不休話裏有話。”有人好聲相勸。
“我話裏有話?”程灝冷哼一聲,“富裕時候不想著銀錢用在實處上,反倒如流水一般揮霍出去,可是一旦緊缺便開始無端詆毀,我挑明了說又能怎麽樣呢?”
“何為揮霍,吏治防腐不可不為,這是必然的,照著你說的,這難道不是用在實處上?”有人高聲回擊。
“敢問岳大人,怎麽防的?那些官吏拿了朝堂的銀子就不從百姓手中扣錢了嗎?”程灝雷打不動。
“吏不廉平,則治道衰。今小吏皆勤事而俸祿薄,欲無侵漁百姓,難矣![3]”岳大人粗眉匡面抱拳,正義凜然。
“吏不廉平,則治道衰?”極慢的卻帶著極強諷刺意味的笑語打破了燥熱的朝堂,張意之垂袖看似是在面上,實則轉向裴鏡淵。
此言一出,朝中迅速如冷鋒過境,所有人閉上嘴提溜著眼珠子往前瞅著。
裴鏡淵含笑,不偏不倚對上張意之看似詢問實則刻薄的眼神。
“那麽敢問裴大人,何為規則何為治道?律法道德難道只是懸掛在朝堂之上高高在上的模範,而文人集團的人都被庇護在羽翼之下,行不通就要大打折扣?[4]”
“這樣的規則,這樣的治道,便是你們所希望的?”字字錐言。
沈江鑒竟從最後幾聲尾音中聽到了張甫的意氣,宛若現在臺下淩眉善目的不是少年風發張演之,而還是那個年老躬親震懾朝堂裏外的張太師。
那道影子,叫沈江鑒情不自禁抓住了龍椅上的扶手,微微坐正了身子。
朝堂中正正默了三秒。
而裴鏡淵立在原地,他全然嚴肅的時候身上的文弱似乎被洗去了,而不可置疑隨之而來:
“張大人,百年大治無不遵從大人口中祖制治道,然現,內則不能無以社稷為憂,外則不能無懼於夷狄,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而風俗日以衰壞,四方有志之士,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此其故何也?”
“患在不知法度故也![5]”
“南方水土肥碩且常年安定少亂故而金銀長足,世家大族盤踞,勢力錯綜覆雜,保舉選官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科舉,可富鼠治世與民行賄參與天地買賣形成高債,貧富便日益顯現出來。”
“世家大族、地主之流腰纏萬貫,被剝削的百姓手中卻沒有絲毫油米,朝堂的銀子又從何處而來?”
張意之當即接替上:
“我私下與裴大人都曾探討這些問題,也以為裴大人真的理解了我的用心。”張意之不待他的話落下,當即接聲朗音道:
“加薪之銀從何處而來?你催稅負債把百姓置於刀劍之上,行來的銀子卻分給不守規矩的官吏,助長社會歪氣,清白何在?”
裴鏡淵抱手重疊,“自古以來從來都是清官如鳳毛麟角,貪官如黃河之砂,我們站在文人之上站在朝堂中,卻需要明白百姓之上直接能看到的不是朝堂而是大大小小小的官員,朝堂的治世之道、規則政策都是他們在替我們踐行。我們唯有護民而不顧開罪於民。”
“這才是清白,這才是崇民知之道。我一時竟不知張大人口中的清白指的是什麽?”
他眉間清淺,可是前臺一片清明之色,融進深邃的眸子中,憑添幾分動人的神采
“敢問張大人,大人口中,文人官吏的清白,便是死守這規矩,獨坐一室卻不見天下人心?”
“好一個獨坐一室,君子慎獨知禮數,你讀的書都到狗肚子裏了?”這卻不是張意之,叫張意之說出這話她是萬萬開不了口的。
是另一個她不甚相熟的祭酒,已經一大把年紀了,指著裴鏡淵的手微微顫抖,就像看到了什麽不守規矩的頑物,不可教化。
張意之嘴裏沒有說完的話都叫這一聲譴責磨在了喉間,當證道被高高在上的責備打斷,她也只能偃旗息鼓從那指尖看到老者失望的眼睛,不知為何,她突然想到了那天在大堂中指著自己顫抖跺腳妄圖拿輩分與禮教困束自己的老人。
裴鏡淵絲毫沒受他影響,他的腰背依然□□,目光炯炯有神,直視張意之。
可是終究只是個二十歲的孩子,他的眼底還是忍不住紅了。
張意之從他身上,竟看出了幾分不屈不撓勢必要變法的少年意志,那份求新,她讀懂了幾分。
“裴大人。”
一堂寂靜,眾人都在瞧著這位年紀輕輕身居高位的祭酒大人在年長的師者面前受責難。
好像能站出來幫他的人很少,他推行的科舉選任制度還沒有徹底完全,剛剛從底下拔上來的人還沒能走上朝堂。
可是反觀張意之,或說是張演之。
他的身邊,盡是年長大儒這一類道義深厚之人,他們自動將這個年輕的小輩護在了身後,和裴鏡淵站在了對立面。
那麽那一年,那一年她拿著厚厚的履歷穿過人群在坐滿了漠視之人的高樓上一遍一遍在暗潮和不屑一顧中客觀冷靜陳述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學識自己的能力時,也是如此嗎?
站在對立面,而孤立無援。
張意之開口打破了這份寂靜,她盯著裴鏡淵:“我從未忘記,什麽是文人清白。可我永不會獨坐靜室,裴大人,我拭目以待,你的新政、我的主張,便叫這天下看看,如何才能弘暉正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