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0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 270 章
劉徹在江夏郡徘徊了這麽久, 要回長安去了。臨行前,他讓霍去病和霍善都準備準備,挑批可靠的人手陸續接手自己手頭的事,他準備明年來次真正的東巡, 順利的話先去泰山封個禪。
到時候隨行人員肯定得算上霍去病父子倆, 所以他們這一攤子事得先放放。
至於回來後還繼不繼續幹現在的職務,那就回來後再說吧。霍善本來就是個愛到處跑的, 聞言很有些躍躍欲試:“放心吧, 我會安排好的。”
說得好像江夏郡這邊的郡務當真是他在安排似的。
劉徹笑道:“要是封禪順利, 朕給你個更大的官當。”
霍善登時期待起來:“真的嗎?什麽樣的官?”
劉徹道:“現在還沒敲定下來,到時候再說。”
這幾年大漢的發展出奇順利, 就連新納入的那些疆土都被規劃得妥妥當當, 尤其是霍去病這邊的軍屯模式成熟以後, 朝廷對地方的掌控度更是進一步提高。
現在朝廷管理的疆土大了, 底下的郡守也多了起來,劉徹從前還可以挨個聽他們述職, 現在覺得有點煩了,便和衛青他們商量著擬定個新制度。
劉徹道:“如果順利的話, 以後給你當個刺史。”
霍善一聽, 這個有點耳熟,扒拉了一下記憶裏的相關內容,想起來了,刺史這職位就是劉徹先搗鼓出來的。
刺史管轄範圍大小介於朝廷和郡國之間, 如果說郡類似於後世的一個市, 那麽刺史就類似於後世的一個省!
比如荊州刺史部, 它就包括江北的南陽郡、南郡、江夏郡,以及江南的武陵郡、零陵郡、長沙國等。
只不過在刺史制度設立之初, 這個職務並不具有直接管理權,刺史的主要職責是一年到頭到處溜達,或者待在刺史府中等著各地郡守過來匯報工作,自己將這些內容歸納整理出要緊的部分向長安遞交年度報告。
要是底下人有什麽作奸犯科的行為,也可以通過刺史專屬上報渠道直接向朝廷匯報!
簡而言之,平時他可以啥事不幹,到處明察暗訪,發現問題可以向上打小報告!
刺史的刺字就是檢核問事的意思。
霍善在那思索之餘,劉徹也簡單地給他解釋了幾句他們初步擬定的刺史職權範圍。
霍善小雞啄米似的直點頭。
這個好,這個好,他最喜歡明察暗訪了,腳踏實地幹實事的事就交給別人去辦吧!
霍善一點都沒有皇帝提前畫大餅不能太當真的覺悟,興致勃勃地和劉徹商量:“那我的新府衙直接建成刺史府,以後我還在江夏這邊住。”
劉徹就喜歡他們父子倆這不跟他客氣的勁頭,頗為讚許地說道:“行,就這麽辦。”
衛青就在邊上默默聽著。
行吧,刺史制度都還沒正式敲定下來,位置就已經少了一個了。
當了二十多年的皇帝,劉徹當真是越發隨心所欲了,也不知再過個十年二十年他會怎麽個為所欲為法。
不過劉徹對霍善的偏愛也可以理解,因為他舉薦上來的那個治河人才潘季馴已經把治河方案遞了上來,汲仁對他讚不絕口,直說若是比照這個方案來治理的話不僅缺口能堵住,還能保黃河數百年太平無事!
這還是保守估計的。
潘季馴那可是結合本土情況、參考王景等人的治河法,因地制宜地運用自己的二十年治河經驗擬寫出整個治河方案。要是能像王景那般順利落實下去的話,保個千八百年也不是事!
當然,小毛病肯定還是會有的,只是像瓠子決口那麽嚴重的天災肯定是不會再發生了。
當初瓠子決口直接淹了十六郡,由於出現問題的地方實在太多了,治理起來得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當時的丞相田蚡上書表示決口是天意,天意不可違,咱還是別去堵這個決口了吧!
事實上田蚡自家的食邑在黃河故道以北,改不改道對他都沒啥影響,所以他才力主不治河而已。
那麽多錢財和人力花在哪兒不好,幹嘛要浪費在對自己沒好處的事情上?
有田蚡這樣想的人,自然也有想為河南諸郡爭取的人。
可惜田蚡當時如日中天,連原本靠著太皇太後榮顯一時的魏其侯竇嬰都比不過他。劉徹當時也才二十一歲,年輕得很,聽了朝中爭吵數日後決定采納田蚡的意見,晾著這決口看看它自己能不能消停。
事實證明有問題就得治理,黃河決口問題拖了十餘年,不僅時常水淹關東諸郡,且近些年還愈演愈烈,比如去年那場水患便差點要了許多人的命,多個郡國皆受其害。
現在朝中暫無戰事,財政問題有所緩解,治河之事也該提上日程了。
霍善這人才舉薦得很及時。
就是對方年紀已經有點大了,堅決不接受朝廷授予的實職,據傳前些日子遞交了方案便走了,說是有需要再讓霍善給他遞個消息。
天降人才替大漢解決完問題就離開,一點都不求封賞,只說讓劉徹給他在黃河邊上賜個醫館給李時珍在那坐診就好。
當真是不慕名利!
事實上倒也不是潘季馴不想當個漢臣,像霍善那樣拿多朝官印,只是吧,他在大明那邊也來活了,萬歷皇帝派人來征召他去治理黃河,他得拖著老邁的身軀離開家鄉走馬上任。
說到底,大明才是他的時代,那邊有他的親朋舊故、兒孫後代,他當然還是得回去幹活。
不過就他這個歲數估計也幹不了幾年了,興許在黃河邊上走個幾天就夜裏得過來讓李時珍調理調理,到時候大漢這邊要治河他還是可以親臨指導的。
白天大明治河,夜裏大漢治河,想想就感覺未來兩年會過得十分充實!
霍善一點都沒有連累人家要全天直下的自覺,聽了劉徹的東巡計劃後頗為期待,第一時間跑去問李長生:“師父你到時候能一起去嗎?”
李長生面露為難:“我手上有許多事要忙,讓你師弟隨行照料你。”
霍善道:“我不用人照料,就是想和師父師弟你們一起去玩。不如我們把事情都交給別人去辦!”
見霍善眼巴巴地看著自己,李長生想了想,點著頭說道:“也行,我會慢慢把事情交接好。”
這幾年墨學那邊收了不少學生,也該把他們放出來鍛煉鍛煉了,其中有些明顯不太擅長搞研究的,未嘗不能安排去管理這些事務。
這一大攤子事真要全握在他手裏,霍善當然不會介意,朝廷那邊會不會介意就不一定了。
他們師徒幾人本就不那麽熱衷什麽權勢富貴,不如趁著如今的好年華出去看看外面的大好河山,也叫兩個徒弟能增長一下見識。
劉徹一行人翌日便啟程回長安。
九月已經過半了,再不走路上就要受凍了。
何況歲首朝中還有許多事務等著劉徹回去主持。
劉徹心想,遲早把歲首挪到正月!
劉徹倒也不是光說不練,這次他還從江夏郡這邊挑走了司馬遷等人,說是要讓他們回去擬定新歷法。
霍善沒有多舍不得,高高興興地歡送他們離開,說是等明年東巡的時候見。
司馬遷倒有些悵然若失了,他們在這邊幹了幾年,對江夏郡多少都有了點感情。不過他們早前到處挖別人的人才過來,心裏也是知道自己遲早要走的。
臨行前,司馬遷把董仲舒托付給霍善,說讓霍善時常去看看他這位老師,多多辯論有利於老年人身心健康。
霍善點頭表示自己如果辯不過,就把孔丘帶過去聽他們辨!
到時候讓他們兩個老頭對沖,豈不是兩個人都健健康康?
司馬遷:“……”
也行吧。
禦駕離開後,整個江夏郡又熱火朝天地忙碌起來,征召各地民眾來搞新城區建設。由於新城區規劃圖已經放了出去,不少手頭有餘錢的人都心動不已,紛紛提出想要為新城區建設做一份貢獻。
當然,最好是讓他們也擁有在新城區建房置鋪以及采購玻璃的權限。
這些事務都由霍光他們去處理,霍善沒有太操心。當天晚上他就受潘季馴邀請,前去吃北京烤鴨和最近時興的玉米面鵝油蒸餅。
沒錯,他已經官覆原職,回到北京出任都察院右都禦史總督河道。在出發去處理黃河問題之前,他可以帶霍善去吃點好的。
霍善以前跟李時珍去過許多次嘉靖年間的北京城,只不過那時候他都是去學醫的,沒有怎麽自由玩耍過。
一聽潘季馴邀請自己去吃烤鴨,他就興致勃勃地去了。
據傳明代漕運發達,江南的糧食年年都要走運河輸送到北京,這些糧食運輸過程中會有許多糧食遺漏在水面,所以漕船大多會隨船養上許多鴨子。白日裏把鴨子放到運河裏去讓它們隨船撿糧食,到北京後鴨兒都養得老肥了,正好可以宰了吃!
南京的白色鴨鴨硬生生來到了北京,多不容易!
民間養鴨的愛好也隨著朱棣北遷從南京帶到了北京。
潘季馴表示可以帶霍善去吃正宗漕運鴨,絕對不是那些家養的普通鴨。
別說霍善聽得欣然神往了,連蘇軾這個大閑人都有點躍躍欲試。
這家夥自從把他弟從雷州撈回來,平日裏愈發不管事了,一般只在從霍善這裏得了什麽項目的時候去找趙煦匯報一下,或者負責帶霍善去給趙煦覆診。
蘇軾讓霍善尋摸尋摸有沒有什麽可以帶他過去一起吃鴨的辦法。
霍善進入醫館尋摸半天,還真給他尋摸到了,只要他找個醫館掛上自己那個小招牌,他便可以在那邊邀請患者了。只是蘇軾估摸著得晚他一天過去!
畢竟他得先去找個能掛靠的醫館。
這方面潘季馴也沒啥門路,不過霍善表示問題不大,吃東西就是得人多點才有意思。區區掛靠,他過去後自己努努力就成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劉徹在江夏郡徘徊了這麽久, 要回長安去了。臨行前,他讓霍去病和霍善都準備準備,挑批可靠的人手陸續接手自己手頭的事,他準備明年來次真正的東巡, 順利的話先去泰山封個禪。
到時候隨行人員肯定得算上霍去病父子倆, 所以他們這一攤子事得先放放。
至於回來後還繼不繼續幹現在的職務,那就回來後再說吧。霍善本來就是個愛到處跑的, 聞言很有些躍躍欲試:“放心吧, 我會安排好的。”
說得好像江夏郡這邊的郡務當真是他在安排似的。
劉徹笑道:“要是封禪順利, 朕給你個更大的官當。”
霍善登時期待起來:“真的嗎?什麽樣的官?”
劉徹道:“現在還沒敲定下來,到時候再說。”
這幾年大漢的發展出奇順利, 就連新納入的那些疆土都被規劃得妥妥當當, 尤其是霍去病這邊的軍屯模式成熟以後, 朝廷對地方的掌控度更是進一步提高。
現在朝廷管理的疆土大了, 底下的郡守也多了起來,劉徹從前還可以挨個聽他們述職, 現在覺得有點煩了,便和衛青他們商量著擬定個新制度。
劉徹道:“如果順利的話, 以後給你當個刺史。”
霍善一聽, 這個有點耳熟,扒拉了一下記憶裏的相關內容,想起來了,刺史這職位就是劉徹先搗鼓出來的。
刺史管轄範圍大小介於朝廷和郡國之間, 如果說郡類似於後世的一個市, 那麽刺史就類似於後世的一個省!
比如荊州刺史部, 它就包括江北的南陽郡、南郡、江夏郡,以及江南的武陵郡、零陵郡、長沙國等。
只不過在刺史制度設立之初, 這個職務並不具有直接管理權,刺史的主要職責是一年到頭到處溜達,或者待在刺史府中等著各地郡守過來匯報工作,自己將這些內容歸納整理出要緊的部分向長安遞交年度報告。
要是底下人有什麽作奸犯科的行為,也可以通過刺史專屬上報渠道直接向朝廷匯報!
簡而言之,平時他可以啥事不幹,到處明察暗訪,發現問題可以向上打小報告!
刺史的刺字就是檢核問事的意思。
霍善在那思索之餘,劉徹也簡單地給他解釋了幾句他們初步擬定的刺史職權範圍。
霍善小雞啄米似的直點頭。
這個好,這個好,他最喜歡明察暗訪了,腳踏實地幹實事的事就交給別人去辦吧!
霍善一點都沒有皇帝提前畫大餅不能太當真的覺悟,興致勃勃地和劉徹商量:“那我的新府衙直接建成刺史府,以後我還在江夏這邊住。”
劉徹就喜歡他們父子倆這不跟他客氣的勁頭,頗為讚許地說道:“行,就這麽辦。”
衛青就在邊上默默聽著。
行吧,刺史制度都還沒正式敲定下來,位置就已經少了一個了。
當了二十多年的皇帝,劉徹當真是越發隨心所欲了,也不知再過個十年二十年他會怎麽個為所欲為法。
不過劉徹對霍善的偏愛也可以理解,因為他舉薦上來的那個治河人才潘季馴已經把治河方案遞了上來,汲仁對他讚不絕口,直說若是比照這個方案來治理的話不僅缺口能堵住,還能保黃河數百年太平無事!
這還是保守估計的。
潘季馴那可是結合本土情況、參考王景等人的治河法,因地制宜地運用自己的二十年治河經驗擬寫出整個治河方案。要是能像王景那般順利落實下去的話,保個千八百年也不是事!
當然,小毛病肯定還是會有的,只是像瓠子決口那麽嚴重的天災肯定是不會再發生了。
當初瓠子決口直接淹了十六郡,由於出現問題的地方實在太多了,治理起來得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當時的丞相田蚡上書表示決口是天意,天意不可違,咱還是別去堵這個決口了吧!
事實上田蚡自家的食邑在黃河故道以北,改不改道對他都沒啥影響,所以他才力主不治河而已。
那麽多錢財和人力花在哪兒不好,幹嘛要浪費在對自己沒好處的事情上?
有田蚡這樣想的人,自然也有想為河南諸郡爭取的人。
可惜田蚡當時如日中天,連原本靠著太皇太後榮顯一時的魏其侯竇嬰都比不過他。劉徹當時也才二十一歲,年輕得很,聽了朝中爭吵數日後決定采納田蚡的意見,晾著這決口看看它自己能不能消停。
事實證明有問題就得治理,黃河決口問題拖了十餘年,不僅時常水淹關東諸郡,且近些年還愈演愈烈,比如去年那場水患便差點要了許多人的命,多個郡國皆受其害。
現在朝中暫無戰事,財政問題有所緩解,治河之事也該提上日程了。
霍善這人才舉薦得很及時。
就是對方年紀已經有點大了,堅決不接受朝廷授予的實職,據傳前些日子遞交了方案便走了,說是有需要再讓霍善給他遞個消息。
天降人才替大漢解決完問題就離開,一點都不求封賞,只說讓劉徹給他在黃河邊上賜個醫館給李時珍在那坐診就好。
當真是不慕名利!
事實上倒也不是潘季馴不想當個漢臣,像霍善那樣拿多朝官印,只是吧,他在大明那邊也來活了,萬歷皇帝派人來征召他去治理黃河,他得拖著老邁的身軀離開家鄉走馬上任。
說到底,大明才是他的時代,那邊有他的親朋舊故、兒孫後代,他當然還是得回去幹活。
不過就他這個歲數估計也幹不了幾年了,興許在黃河邊上走個幾天就夜裏得過來讓李時珍調理調理,到時候大漢這邊要治河他還是可以親臨指導的。
白天大明治河,夜裏大漢治河,想想就感覺未來兩年會過得十分充實!
霍善一點都沒有連累人家要全天直下的自覺,聽了劉徹的東巡計劃後頗為期待,第一時間跑去問李長生:“師父你到時候能一起去嗎?”
李長生面露為難:“我手上有許多事要忙,讓你師弟隨行照料你。”
霍善道:“我不用人照料,就是想和師父師弟你們一起去玩。不如我們把事情都交給別人去辦!”
見霍善眼巴巴地看著自己,李長生想了想,點著頭說道:“也行,我會慢慢把事情交接好。”
這幾年墨學那邊收了不少學生,也該把他們放出來鍛煉鍛煉了,其中有些明顯不太擅長搞研究的,未嘗不能安排去管理這些事務。
這一大攤子事真要全握在他手裏,霍善當然不會介意,朝廷那邊會不會介意就不一定了。
他們師徒幾人本就不那麽熱衷什麽權勢富貴,不如趁著如今的好年華出去看看外面的大好河山,也叫兩個徒弟能增長一下見識。
劉徹一行人翌日便啟程回長安。
九月已經過半了,再不走路上就要受凍了。
何況歲首朝中還有許多事務等著劉徹回去主持。
劉徹心想,遲早把歲首挪到正月!
劉徹倒也不是光說不練,這次他還從江夏郡這邊挑走了司馬遷等人,說是要讓他們回去擬定新歷法。
霍善沒有多舍不得,高高興興地歡送他們離開,說是等明年東巡的時候見。
司馬遷倒有些悵然若失了,他們在這邊幹了幾年,對江夏郡多少都有了點感情。不過他們早前到處挖別人的人才過來,心裏也是知道自己遲早要走的。
臨行前,司馬遷把董仲舒托付給霍善,說讓霍善時常去看看他這位老師,多多辯論有利於老年人身心健康。
霍善點頭表示自己如果辯不過,就把孔丘帶過去聽他們辨!
到時候讓他們兩個老頭對沖,豈不是兩個人都健健康康?
司馬遷:“……”
也行吧。
禦駕離開後,整個江夏郡又熱火朝天地忙碌起來,征召各地民眾來搞新城區建設。由於新城區規劃圖已經放了出去,不少手頭有餘錢的人都心動不已,紛紛提出想要為新城區建設做一份貢獻。
當然,最好是讓他們也擁有在新城區建房置鋪以及采購玻璃的權限。
這些事務都由霍光他們去處理,霍善沒有太操心。當天晚上他就受潘季馴邀請,前去吃北京烤鴨和最近時興的玉米面鵝油蒸餅。
沒錯,他已經官覆原職,回到北京出任都察院右都禦史總督河道。在出發去處理黃河問題之前,他可以帶霍善去吃點好的。
霍善以前跟李時珍去過許多次嘉靖年間的北京城,只不過那時候他都是去學醫的,沒有怎麽自由玩耍過。
一聽潘季馴邀請自己去吃烤鴨,他就興致勃勃地去了。
據傳明代漕運發達,江南的糧食年年都要走運河輸送到北京,這些糧食運輸過程中會有許多糧食遺漏在水面,所以漕船大多會隨船養上許多鴨子。白日裏把鴨子放到運河裏去讓它們隨船撿糧食,到北京後鴨兒都養得老肥了,正好可以宰了吃!
南京的白色鴨鴨硬生生來到了北京,多不容易!
民間養鴨的愛好也隨著朱棣北遷從南京帶到了北京。
潘季馴表示可以帶霍善去吃正宗漕運鴨,絕對不是那些家養的普通鴨。
別說霍善聽得欣然神往了,連蘇軾這個大閑人都有點躍躍欲試。
這家夥自從把他弟從雷州撈回來,平日裏愈發不管事了,一般只在從霍善這裏得了什麽項目的時候去找趙煦匯報一下,或者負責帶霍善去給趙煦覆診。
蘇軾讓霍善尋摸尋摸有沒有什麽可以帶他過去一起吃鴨的辦法。
霍善進入醫館尋摸半天,還真給他尋摸到了,只要他找個醫館掛上自己那個小招牌,他便可以在那邊邀請患者了。只是蘇軾估摸著得晚他一天過去!
畢竟他得先去找個能掛靠的醫館。
這方面潘季馴也沒啥門路,不過霍善表示問題不大,吃東西就是得人多點才有意思。區區掛靠,他過去後自己努努力就成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