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 224 章

關燈
第 224 章

司馬遷和蘇武押送著上計材料前往長安, 今年朝廷要求各地上計改成紙質版本,裝在木匱裏倒是比往年要輕巧許多。

就是司馬遷此人辦事細致得很,怕半路船翻了弄濕籍冊,還早早抄了備份走陸路驛站往北送。

一行人緊趕慢趕, 總算在規定日期內抵達長安。他們都是在長安有家的人, 眼看上計還沒正式開始,便先各回各家看望了家小。

還和她們商量著要不要跟著一起去江夏郡。

都說倉廩足而知禮儀, 今年江夏郡的財政目標超額完成, 他們便覺得新一年的目標應當放在教育上面。

這一點, 霍光他們也很讚同,江夏郡建了這麽多造紙廠, 要是教育還落後於人未免會淪為笑柄。教育問題是該提上日程了!

因為賬面上的餘錢足夠多, 所以一群年輕人每次湊在一起都是信心滿滿地展望未來。

別看司馬遷年近三十, 實際上到了上計當天各郡國代表一露臉, 司馬遷和蘇武絕對是其中最年輕的,別的地方派來的人少說也四十起步, 來的全都是老成穩重的官吏!

偏偏還不到三十歲的司馬遷,算起來竟是霍善那個府衙班底裏最年長的(征調來幹活的老吏不算數)。

不知是不是受霍善召開的課吏大會影響, 司馬遷和蘇武跟人聊天時總是自帶討打氣質。

比如什麽“有人嫌棄官方徭役征調人手修路太慢, 居然自己掏錢請人把路修好了”。

比如什麽“兵役報名人數太多,篩選條件不得不調得很高,府衙當時組織醫學生來搞什麽入伍體檢,沒選上的人經常在選拔點嚎啕大哭。”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政通人和吧。

各郡國代表:“……”

遲早把你們暗殺掉!

沒有人知道, 這天代表底下各個郡國來到長安參加本年度上計的官吏都遭遇了什麽。

司馬遷和蘇武說話固然討打, 但擺事實列數據後明晃晃的吊打更讓人難受。

人口(通過軍屯翻倍了)、經濟(兩年軍費都賺到了)、治安(十步一個軍屯看誰敢鬧事)……全方位碾壓!

再數數田籍, 開墾的荒地數量比過去十年都多!

至於伴隨而來的民宅園戶增長那更是多不勝數!

這還怎麽比?

根本沒法比!

麻了,全都麻了。

難道世上真的有天生福運加身的神童?要不怎麽一個五歲小娃娃能把江夏郡治理成這樣?

哭得最大聲的是長沙國代表。

長沙國雖然是藩國, 但是國相和底下的官員可都是朝廷直接任免的,算起來和普通同僚也沒什麽區別,根本不算是藩王的人。

結果冠軍侯不講武德,命儀仗隊跟船送服役滿一年的將士榮歸……並在旁人羨慕的目光中火速把願意紮根軍屯的將士一家老小接上橫渡洞庭湖。

……統統薅回江夏郡搞江南大開發計劃了。

江夏郡軍屯那些拖家帶口的新增常駐民兵,全都是從他們長沙國拐跑的啊!

他們能不哭嗎!

還說什麽希望相鄰郡國配合江南大開發計劃,我們長沙國難道不算江南嗎!

霍·貫徹劉徹意志·去病:只要你的“國”字還在,就要盡可能削弱你們。當然是優先發展不帶國字的!

代表長沙國來長安上計的官吏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只敢哭上一哭,沒敢真去討個公道。

他們真要鬧到禦前去,那可真就是替霍去病他們表功了。沒見年初劉徹親自去了趟江夏郡後滿意至極,又把太子給安排過去了嗎?

算了算了,捏著鼻子認了吧。

司馬遷和蘇武在眾人或羨慕或憤怒的目光中順利結束這次上計,趁著待在長安的機會前分頭去拜訪親朋舊故。

順便……給江夏郡挖點人。

就是問一句,真沒有在天子腳下挖墻腳的意思。

這不是馬上要搞南方大開發了嗎?人才不夠用了!

而且他們總是要離開江夏郡的,還是得做長遠打算。

這可是他們一點一點盤起來的江夏郡,誰都不希望自己一走它就垮掉了。

不僅要挖人才過去一起建設江南地區,還要培養江夏郡自己的人才。

為著這個宏偉目標,司馬遷和蘇武一路上商量了許久,都決定豁出臉去游說點人去江夏幹活。

司馬遷圈定好目標人群,開始按照心裏的名單一個個拜訪過去。

到傍晚,他還去了他老師董仲舒家。

早幾年董仲舒被劉徹扔去給膠西王當國相。

眾所周知,劉徹那些個兄弟沒幾個是正常的,給他們當國相死亡率非常高。要不石慶怎麽被嚇得一句建議都不敢提?

董仲舒也怕死,他在膠西王那邊提心吊膽地茍了幾年,終於還是稱病辭職回家了。

董仲舒從三十歲起就廣收門徒教授儒學,說是桃李滿天下也不為過。

司馬遷便跟他學過《春秋》,見了面也會喊他一聲老師。

董仲舒對司馬遷也頗為滿意,他有許多學生都是隔簾授學的,連學生的面都不見。

司馬遷卻是個格外好學的,經常私下找他討論學問上的問題,還愛和他們探討一些史學觀點。

師生之間一旦發展成了可以侃大山的關系,那這學生與老師的關系無疑是要比其他普通學生要親近許多的。

當門人來報說司馬遷求見,董仲舒沒多想就讓人把他領了進來。

司馬遷恭恭敬敬地朝董仲舒執了弟子禮,還取出自己帶來的茶葉套裝說要讓董仲舒嘗嘗江夏郡流行的茶飲。

茶飲這東西最初是霍善這位太守愛喝添了茶味的牛乳飲子,後來李時珍給眾人泡了幾輪茶,不少人便都喜歡上了這種能提神醒腦的好東西(就是蘇軾總嫌棄他們喝的這炒茶一點都不風雅)。

尤其是府衙要加班的時候,那可真是一刻都離不開他。

見司馬遷還特意帶禮物登門,董仲舒不高興地說道:“你怎麽也學了這些壞風氣?”

司馬遷道:“這是府衙年底給我們發的,我自己平時有一套常用的了,便想著帶過來煮給先生嘗嘗鮮。”

作為一個二十出頭就敢環游大漢的實踐派,司馬遷的動手能力當然是很不錯的,煮起茶來動作那叫一個行雲流水。

沒一會,淡淡的茶香就飄散開來。

在這寒意漸生的初冬,一盞熱氣升騰的茶湯著實暖手又暖胃。

董仲舒端起茶盞飲了一口,只覺這茶湯口感微澀,入喉後卻隱隱有回甘。

“確實不錯。”

董仲舒誇道。

司馬遷見董仲舒喜歡,便忍不住與他聊了聊南方種茶的前景。將來這茶葉,說不準能給朝廷帶來巨大的賦稅收入!

董仲舒聽著聽著,不由自主地皺起眉頭。

好好一儒家弟子,怎麽去了江夏才一年多,就張口言商閉口言利了?他是堅決反對劉徹實施鹽鐵官營計劃的,對於這些與民爭利的事情非常反感。

董仲舒忍不住敲打了司馬遷幾句。

他們儒家追求“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只盯著眼前利益的人是不可能有大成就的。

像桑弘羊之流終其一生也不過是計吏而已,千百年後誰還記得他?

司馬遷虛心聽教。

等董仲舒講完了,他才和董仲舒說起自己的擔憂:你看看這江夏郡發展得又快又猛,但是在做學問方面卻是一片空白,霍善這位太守的師父甚至是墨家傳人,府衙還養著不少楚墨弟子……

這對江夏郡教化方面的影響自不必提,關鍵是……太子在那邊啊!

太子很有點不願意回長安的架勢,說不準還要繼續住個一年半載的。

太子可是未來的天子,你就說該不該擔心他被墨家影響吧!

董仲舒本來只是隨口敲打司馬遷幾句,結果聽司馬遷這麽分析了一通,不由跟著司馬遷的話陷入憂慮之中。

墨家,那可是他們儒家的老對頭,可不能叫他們把太子帶歪了!

而且別說太子偏愛墨家了,就算太子在《公羊》和《谷梁》之中有偏向,不被選擇的那邊都挺不得勁的。

司馬遷口才本就很不錯,經過這一整年的基層歷練更是把游說人的本領鍛煉得出神入化。

當他走出董家大門的時候,已經順利把董仲舒和他幾個待在長安的得意弟子連鍋端了。

有董仲舒這位當世大儒坐鎮,還怕江夏郡教育發展不起來嗎?

至於董仲舒思想裏頭那些不合時宜的部分,他們可以私底下攛掇太子不要聽進心裏去。

司馬遷骨子裏是個“盡信師不如無師”的叛逆分子。

他對董仲舒的“大一統”思想是認可的,但對“天人感應”之說並不認可,寫《史記》的時候經常暗搓搓穿插點批判天命論的思想,認為包括皇帝在內的人都應該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坐等天命降臨!

孔夫子說得好,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劉徹其實也是這個看法,大一統什麽的他超喜歡的,但是天人感應他完全不想認。

開玩笑,認了就要被他那一套束縛住,傻子才往這麽明顯的套裏鉆!

這也是劉徹把董仲舒踢去給自家那些禽兄獸弟當國相的原因。

司馬遷和蘇武積極地游走於長安各處,爭取能弄個三兩船人才一同南下建設江夏。

他們這麽明目張膽地撬墻角,事情自然很快傳入劉徹耳裏。

一並送到劉徹面前的還有他們已經游說過的長長的名單。

劉徹一看,好家夥,連董仲舒你們都想挖。

你們什麽意思?

小小的江夏有你們在那折騰還不夠,還跑長安來到處挖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