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 139 章

關燈
第 139 章

大夥在新豐縣過了個熱鬧的端午, 回去後都有些意猶未盡,紛紛和沒能一起去玩耍的親朋好友分享。

得知那位小小的朝陽侯又搗騰出那麽多新鮮玩法,因為有別的事沒去的人都扼腕不已。他們早該知道的,若是不好玩人家肯定不會費那個勁印傳單宣傳!

有些過去察看敵情的商販則是……悄悄把關撲學了過來。

根據他們的觀察, 這關撲的概率約莫是一半送一半賣, 只要賣的價錢足夠高,商戶是不會虧的, 就算虧了也只是虧掉拿出來關撲的那點貨物, 而吸引來的客流卻能給店裏大大地創收!

這就用起來!

什麽?你說這是偷師?做生意的事能算是偷師嗎?

根本算不得!

長安城中又是好一番熱鬧。

沒有人知曉, 當天晚上霍去病歇在新豐縣,與李長生討論了一下那蒺藜火球的問題。

李長生拿到蒺藜火球已經好幾天了, 早就把它拆開又還原了好幾遍, 裏頭的火/藥也被他拿出來研究了一下配比。

李時珍他們看到這玩意, 也知道火器這玩意估計是瞞不住了, 便與李長生講了講其中門道。

這東西威懾力還是有的,只是一來他們接觸不到太詳細的火器做法, 二來他們也不想霍善玩這麽危險的東西,所以才沒有講給霍善聽。

霍去病倒沒想到看起來不太靠譜的李時珍偶爾也能靠譜一回, 居然還知道有些東西不能跟小孩子講。

有的東西雖然不一定要用, 但是手頭有總是好的,霍去病便托李長生暫且先秘密研究,有了成果他們馬上報上去弄個相對保密的地方來試驗一番。

李長生沒有拒絕。

墨家最擅長的就是研究守城器械,如今不過是想辦法把火球之類的東西塞進守城體系裏面去罷了。到那時候邊城若能長治久安, 對大漢來說也算是好事一樁。

兩人就研究火器之事達成一致, 第二天霍去病才安心回長安去。

霍善哪裏知曉只要給李長生一個火球, 李長生就能把其中門道摸個一清二楚?

他過完了一個熱鬧的端午,整個人都快活得不得了, 連跟著劉據他們上課都沒那麽愛擾亂博士們的思路了。

弄得博士們受寵若驚之餘,又有些不太習慣。

可能人就是這樣的賤骨頭,明明一開始覺得忒煩人,習慣了就覺得整堂課上下來不發散一下思維好像不太完整。

霍善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把博士們改變成習慣擡杠的形狀了,他愉快地浪了一天,晚上準備去赴阿印的約,到金陵隨園過中秋去。

李時珍等人也沒見識過明朝以後的世界,此前雖從阿印那裏得知了只言片語,卻遠不如親眼所見來得真切,所以這家夥也準備以小老頭兒的方式去湊熱鬧。

美其名曰是怕霍善一個人過去迷失在陌生朝代。

華佗幾人也被說得意動,與他們一並過去了。

最終霍善帶著四個小老頭兒出發前往隨園。

乾隆年間的金陵城繁榮無比,織造業、印刷業、造船業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自然孕育出無數豪商巨賈、才子佳人。

清代許多文人墨客都愛待在江南,尤其愛待在南京。

像袁枚這位大清文壇騷客,更是以隨園為根據地打造了一個提供交游、宴飲、創作、印刷一條龍服務的文友交流根據地。

沒錯,袁枚還會自己寫書自己印、自己宣傳自己賣,完全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這也是袁枚三十多歲就可以徹底“隱居”的原因,他的隱居不是隱居,而是買個大園子直接轉型暢銷書作家兼社會活動家。

缺錢是不可能缺錢的,以他的知名度以及社交圈子隨便寫點什麽都能成為熱賣商品。

何況那麽大一個園子也不是白放著的,經常會被他用來承辦各類文友活動,從文會到婚禮都可以舉辦。

根據袁枚自己吹噓,他這隨園來歷可不簡單,《紅樓夢》中的大觀園原型就是它!

畢竟一幹文學愛好者考據過曹雪芹的出身,都認為出任過江寧織造的曹寅是曹雪芹家中長輩,而這隨園的原身恰好是曹家園子。

袁枚當場開始吹了起來:“四舍五入,來我園子做客等於進大觀園玩耍!”

作為清代文壇最熱門的一本小說,《紅樓夢》的人氣可不是蓋的,袁枚這廣告詞誰聽了不心動啊?

紛紛預約前來隨園宴請親友。

當然,目前隨園遠還沒有後來那麽有名,還處於打響知名度的階段,所以袁枚正積極地通過各類活動告知眾人他家隨園的存在。

比如今年上元節,袁枚就準備在隨園替他妻妹操辦婚禮,熱熱鬧鬧地嫁掉這個妻子家最小的妹子。

整個隨園一大早就熱鬧起來。

在隨園上上下下都喧鬧不已的情況下,霍善的到來就不那麽引人註目了。

阿印見到霍善後很是高興,招呼他一起去見她舅舅袁枚。

袁枚正在用朝食,見外甥女引著個粉雕玉琢的小娃娃過來,招招手讓他們快到近前來。

阿印和袁枚這個家中大家長的關系很好,跑過去跟袁枚說起霍善的來歷,說自己此前就是遇到霍善才治好嗓子的,現在霍善想來這邊小住三日,不知道可不可以。

袁枚不僅是個詩文愛好者,還是個兼職小說寫手,他寫的《子不語》寫的就是各類虛實結合的靈異故事。

對於阿印憑空變出個小娃娃來,還說此前就是霍善治好了她的嗓子,袁枚頗覺新奇。

多好的《子不語》素材啊!

袁枚來了興致,招手讓霍善也走近一些。

霍善好奇地打量著袁枚的腦殼。

袁枚笑問:“你看什麽?”

霍善道:“你們把腦門的頭發全部剃光光,這種天氣不冷嗎?”

袁枚:“……”

袁枚把放在一邊的帽子拿起來亮給霍善看,笑呵呵地說道:“我們可以戴帽子。”

霍善想想也是,帽子一戴,有沒有頭發都不重要了。

袁枚道:“你這麽小就會看病了,不如給我看看我有沒有什麽毛病?”

霍善昂起腦袋認真看了看袁枚的氣色,又給袁枚診過脈,才說道:“你身體沒什麽問題,哪怕偶有小病也沒多大妨礙。”

袁枚道:“你這話說得,我倒是看不出你的深淺了。”

霍善不解地問道:“你看我深淺做什麽?”

袁枚笑道:“若你當真會瞧病,我便跟人說我們隨園有位四歲大的小神醫。別人聽說有這麽稀奇的事,不都得來隨園看看?”

霍善一聽,這竟也有刷寶箱的機會,馬上說道:“可以嗎?”他把自己到處搞義診的好習慣講給袁枚聽,要是這邊也能搞義診的話他肯定得多來幾趟。

袁枚道:“你若當真有本事,義診可太簡單了,街上到處都是藥房,你只消給他們開好方子便能讓他們自己抓藥去。”

若非霍善此前去的許多地方(比如荒僻落後的儋州以及兵荒馬亂的豫州)藥材儲備實在不夠豐富,義診一般都是這樣搞的,義診的大夫只負責診出毛病以及開出對癥方子即可。

霍善很有些心動。

可是袁枚又沒病,他沒法憑空展示自己的醫術!

袁枚見霍善這般苦惱,笑著說道:“那我來問你好了,我在蘇州那會兒眼睛出了毛病,我的一位名醫朋友過來給我診病,結果只給我用木瓜泡茶就把我眼睛治好了——你給我講講這是什麽原理。”

木瓜這個霍善熟,李時珍在長安醫館那邊還種了幾棵木瓜來著,順道給霍善講過木瓜的用處。

肝對應的五官是“目”、對應的五味是“酸”,眼睛出了問題,往往說明臟腑之中的肝不對頭,用酸味的東西去治療是正好對癥的。

《本草衍義》中也說過“木瓜得木之正,故入肝益筋與血”。

霍善條理清晰地給袁枚解釋了一遍。

這個治療方法老祖宗們早就講過啦,全都明明白白地寫在書裏!

小老頭兒李時珍坐在霍善肩頭連連點頭,沒錯,就是這樣,他把古代醫書中這些內容都摘錄出來寫在《本草綱目》裏頭了。

雖然經常因為沒有仔細篩選而顯得前後矛盾,不過人家古代醫書本來就是這麽寫的,他這樣摘錄才能保持它們原來的味道啊!

上次他們一起去學習瘧疾的治療史,還提到過後世青蒿素的研究曾從東晉那位葛洪的醫書裏得到啟發。

當初葛洪在《肘後備急方》中關於青蒿治療瘧疾的記載是“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這裏頭提到的一個流程:青蒿入藥的方法是“絞取汁”而非熬煮!

常規的藥草都是熬成湯藥或者搓成藥丸,這裏卻是直接取汁,當時的人可能只憑經驗記下治療方法而不知曉其中原理,後世的研究人員卻發現了青蒿素的特性:幾乎不溶於水而且遇熱容易分解。

這意味著熬煮反而會使其中的天然青蒿素失效!

所以把前人的經驗如實記錄下來還是有意義的,萬一隨著科學發展可以將其中原理研究清楚,從而將相關方法推而廣之造福世人呢?

霍善這會兒也是因為心中有數嘴裏不慌,三兩句話就把袁枚的眼疾為什麽要用木瓜來治講得清清楚楚。

“你遇到的這個醫家不錯。”霍善說道,“我聽說許多醫家開方唯恐不能多塞幾味藥進去,太便宜的方子他們不愛用,像他這樣只用隨手可得的藥材給你治病的良醫著實難得。”

袁枚欣然應和道:“我這朋友確實是當世良醫,今年已經七十多歲了,還是每天都有人去找他求醫。他常年隱居在蘇州一帶,許多公卿之家想請他去看病他都不去,說是不愛搭理那些人。”

袁枚說的這個醫家叫薛雪,和世間許多成名醫家一樣,他早年也是個讀書人,後來因為自己母親常受濕熱病之苦改行決心研究醫理,最終寫成一本《濕熱條辨》。

薛雪比袁枚大二十歲,但兩人認識以後很快成了忘年交,薛雪樂意來給袁枚看病,袁枚也熱衷於寫詩猛誇薛雪的醫術和醫德,交情一直相當不錯!

霍善說道:“以後您得空了能帶我去拜訪這位薛醫家嗎?”

袁枚見霍善一副悠然神往的模樣,便知他確實是個學醫的小孩兒。他說道:“當然沒問題,我本來也想找機會再去趟蘇州。”

霍善高興不已。

袁枚說道:“來者是客,這次你來就先不搞義診了,且先開開心心地玩上幾日。要是有機會的話你就給我們露一手,沒機會的話我下次安排好了再找你過來。”袁枚的接受能力顯然非常強,這會兒已經主動詢問上了,“你是想來就來的是嗎?”

霍善如實說道:“提前一日與我說好,我應當就能過來。”

袁枚笑道:“那我心裏有數了,往後專門留個院子給你義診用。”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