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 132 章

關燈
第 132 章

對於劉徹整天往新豐縣跑這件事, 霍善明顯已經接受良好,喝過魚湯吃過飯,他覺得自己還可以再吃一點別的,所以又和劉徹分享起他心愛的牛乳茶。

這也是劉據在信裏誇過的, 劉徹試著嘗了口, 覺得味道還不錯。一擡頭,就見霍善正賣力地勸他舅公衛青多喝點。

衛青拿他沒辦法, 一口喝光了自己面前那杯牛乳茶, 又被霍善喊人滿上一杯。

瞧著就格外熱情。

劉徹揪著霍善後領問他:“怎麽不見你勸我多喝點?”

霍善心道, 那肯定是你不怎麽需要人勸,何況劉徹年前雖有點要生病的跡象, 但他這前前後後蹭吃蹭喝這麽多回, 身體那點兒問題早就拔除了。

聽讀過《孝武本紀》的張仲景他們說, 劉徹這兩年本來要大病一場, 愈發篤信鬼神之學的。

有的人生病以後堅決不相信醫家,只願意相信巫醫去求神拜佛——說的就是他這位姨公啦!

按照醫壇前輩們留下的“六不治”原則, 劉徹絕對就是“信巫不信醫”的那個類型。

要不是他自己身體底子還不錯,生病光靠熬也能熬好, 哪裏還能活那麽長久!

相比之下, 衛青每次都是吃最少的,霍善當然得當個貼心晚輩,積極地抓緊機會勸衛青多吃點多喝點。

霍善和劉徹分辨起來:“您從不把自己當外人的,不用我勸您也會多吃。不像舅公, 我不勸他就不吃了!”

劉徹聞言大笑起來, 轉頭對衛青說道:“你聽到沒有, 阿善覺得你把自己當外人,你這樣可不行。”

衛青“嗯”地應了一聲, 伸手把霍善抱起來掂了掂,笑著誇道:“我們阿善這是越長越結實了。”

來都來了,劉徹還真的去看了下莊子春耕情況,並且去作坊那邊轉悠了一圈,看看下個月要上新的產品。

並且要求統統內購一份。

作坊那邊哪裏敢拒絕,自然是把東西都打包好給他帶走。

劉徹還註意到作坊附近正在砌一個新窯,問陪同他們逛作坊的李長生這是準備做什麽。

灌鋼法這東西民間是不能用的,而且這窯也不像是用來煉鋼的。

李長生道:“這是陶窯,只是稍作改造過而已。”

陶器在漢代人日常生活應用得十分廣泛,從活人到死人都需要它,所以民間對燒陶的限制是相對少一點的,只要你建得起窯耗得起煤炭,你自己想在家燒也沒問題。

李長生這麽明晃晃地把這個窯口建在明處,也是因為這事兒並不算違禁。

劉徹向來敏銳得很,一下子察覺這必然不是個普通陶窯。他饒有興致地問:“改造後有什麽特殊之處?”

既然劉徹都問及此事了,李長生只能稍微給他介紹了一番,說是上次東坡先生給他們介紹了一種瓷土,燒造成器需要的溫度比陶土稍高那麽一點,所以此番改造就是給它增溫而已。

只是眼下這窯還沒建好,瓷土也還在運回來的路上,所以一時半會估計看不到成果。

長安周圍也是有一些地方存在燒瓷原料的,李長生就是比照著高嶺土的特征托人找尋。他建的窯不大,燒出來的東西大多也只準備自用或者在每月第一個休沐日對外售賣,所以他也沒準備把燒瓷之事藏著掖著。

據李時珍所言,明代最受外邦歡迎的中原奇珍一樣是絲綢,另一樣則是這個瓷器,只是瓷器易碎,經不得陸地上的長途奔波,後世大多是靠海船大批大批地銷往海外。

也算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拳頭產品之一了。

劉徹聽李長生介紹完後點著頭說道:“燒出來了送一批到長安給我瞧瞧。”

李長生喏然應是。

霍善是不耐煩陪著劉徹到處逛的,中途他就拉著霍去病陪他騎馬去,還問霍去病感覺新鞍具如何,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霍去病道:“用著很好。”

比起那花裏胡哨的馬鞍,他越是切身體會了幾天,越是感覺雙馬鐙和馬蹄鐵的好處。

劉徹已經命人給戰馬配備簡易三件套去了,想先看看上林騎兵裝備上他們後的效果。

不過他每天騎著馬去上朝,被問得最多的還是那花裏胡哨的馬鞍。

不少人還腆著臉過來問是哪裏做的,他們也想去訂做一套這樣的行頭。

那群一向看他們這些外戚勳貴不順眼的文官和博士則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時不時就要哼上一聲,用“你們這些驕奢淫逸的家夥遲早要完”的眼神看著他。

得知這套行頭是霍善送的,他們明裏暗裏那酸溜溜的話才少了,大抵是他們還想從霍善這裏買紙,所以不好意思再多說什麽。

尤其是在知曉霍善已經直接把造紙之法獻給朝廷,他們就更沒話說了。人家不僅不藏私,紙還賣得那般便宜(其他產品雖然貴了點,但是那也不是必需品),賺了錢給親爹添置一身亮眼的行頭……這一行為有什麽值得指責的?要是換成自家孩子,他們怕是要吹上一年半載,說自家孩子至純至孝。

對霍善這個年僅四歲的朝陽侯,很多人是真的想抹黑都找不到適合的角度來抹黑。

雖然一開始劉徹又是賜侯爵又是賜莊子讓很多人強烈不滿,可後續霍善獻給朝廷的東西證明了這個侯爵和莊子其實給得很應當。

在此之前,這孩子從沒享受過什麽作為外戚勳貴的好處。

再厲害的筆桿子,一時半會也黑不下手,只能默契地緘口不言。

對於這些家夥的種種行為,霍去病沒有給霍善講,只說是有很多人來打聽這套鞍具是上哪做的。

見到的人全都喜歡得很。

霍善聽後高興不已。

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他有全長安城最威風的爹!

霍善跟著霍去病玩耍了半日,再回去時茶葉蛋就差不多可以吃了。

茶葉蛋這東西,煮起來需要的技巧不多,就是比較費時間。蛋煮熟以後還沒法入味,最好是熄了火蓋上蓋子繼續燜上兩三個時辰。

霍善玩出一身汗跑回來,李長生一邊幫他把背上的汗擦幹,一邊讓易知去生火把馬上可以出鍋的茶葉蛋熱一熱。

等汗都擦沒了,霍善就迫不及待地往庖屋裏跑,跑到竈邊等著他師弟給他投餵新煮好的超級香的茶葉蛋。

其實要不是劉徹他們來得突然,夜裏煮好燜上一整晚再吃是最香的。

這會兒撈出來的茶葉蛋只能算堪堪入味。

不過這可不是普通的茶葉蛋,而是橘井水煮的茶葉蛋!

哪怕只是隨隨便便那麽一煮,也能激發茶葉與蛋最原始、最誘人的美妙味道。鍋蓋一揭開,那叫一個香!

霍去病在家是絕不踏足庖屋這種地方的,不過有了這麽個看什麽都饞的兒子,他也漸漸習慣了庖屋的煙火氣。他神色自若地拿著霍善塞給他的陶碗,等待一顆新鮮出鍋茶葉蛋的掉落。

易知:?

對上那相似度頗高的一大一小兩張臉,易知只能默不作聲地給父子倆分別舀了一顆茶葉蛋。

劉徹他們聞香而來的時候,瞧見的便是霍善父子倆很沒形象地坐在暖洋洋的秋日陽光裏吃蛋,面前是兩只一模一樣的盛著蛋殼的空陶碗。

劉據跑上去問道:“你們都先吃上了?”

霍善理直氣壯地回:“我們餓了。”

劉據和霍善相處久了,並不在意霍善不等自己一起吃,他聽霍善這麽一說也感覺自己餓了,徑直跑進庖屋熟練地捧了個碗等投餵。

衛伉幾人見狀也麻溜跟上,幾個小孩由大到小在竈頭一字排開。

目睹自家太子和衛家幾個娃兒熟練拿碗並作討飯狀的劉徹:?

沒想到這群小子還挺能入鄉隨俗的。

劉徹很快也去討了顆蛋出來,徑直坐到霍善邊上剝起那布滿裂紋的茶葉蛋。

霍善已經吃完自己那顆蛋了,又開始抱起飲子噸噸噸。他見劉徹正自己動手剝開蛋殼,很是驚奇地放下捧著飲子的手和劉徹討論起來:“您居然會剝蛋!”

劉徹樂道:“在你心裏我是那種連蛋都不會剝的人?”

霍善可著勁點頭,表示沒錯,他就是這樣想的。

這小子是什麽話都敢說的,點完頭還講出個不知從哪聽來的形容:“我聽說長安城中許多達官貴人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

劉徹說道:“這話說得倒是挺貼切,如今一些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廢物就是你說的這樣。你師父這麽慣著你,以後你不會也被慣成那樣吧?”

霍善一聽劉徹說廢物才會這樣,馬上否認道:“我每天起來都自己穿衣裳,飯也都是自己吃的!”

劉徹讚許地道:“看得出來你確實是愛自己動手的,你平時記得督促你太子叔多跟你學著點。”

正在吃自己那份茶葉蛋的劉據:“……”

火為什麽突然燒到他身上來?!

晚上那頓他們吃的還是那個“陳勝魚”,還是用鐵鍋做的紅燒口味。

霍善把做好的紅燒魚分享給傳說中的吃魚愛好者嬴政,說是下次過去可以和嬴政分享這個超好吃的魚。

不過嬴政得自備鐵鍋。

畢竟鐵鍋可帶不過去。

霍善還熱情地和嬴政介紹起這魚的來歷,並表示到時候他到鹹陽後一次性購買十條,嬴政就可以親手從魚腹裏剖出寫有“陳勝王”三個字的帛書了。

作為一個資深神鬼愛好者,您即將有機會可以親自體驗秦末神跡了,是不是特別期待!

【嬴政:……】

【蘇軾:……】

完了,這孩子跟誰學的?

蘇軾當場推卸責任:【不是我教的。】

李時珍也第一時間發言:【也不是我教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