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8
關燈
小
中
大
078
康熙這邊和胤礽商議著偽造神書的事情, 另一邊,胤祺他們愁得則是該找什麽機會把書送進大佛堂。
《西方美術史》和三本《歐洲史》在二格格屋裏放著倒是一直沒被發現,但書是胤祺的, 她也不好做主送去大佛堂。
而且因為康熙和皇子們中秋節時都不在宮裏,宮裏的中秋家宴就辦得很是簡單,也壓根沒有能送書的機會。
“可是重陽節已經過了。要等下一個重要日子,那就得下個月了。”胤禛皺眉道。
下個月初三是太後的聖壽節, 又是個適合送書的好日子。
“那還要等二十多天呢。”胤祉道:“老祖宗的病能拖那麽久嗎?”
二格格瞥他, “又不是真指望神書治病。”
胤祺點頭,“佛祖賜書主要是為了讓她老人家高興,但這沒法當藥,該治病還是得治病。最近皇瑪嬤經常給老祖宗說民間對她的崇拜,老祖宗聽了挺高興的。”
大家合計一番,覺得還是別著急送書, 非年非節的太容易引起懷疑了。
胤祺就對二格格道:“書還是先放二姐那兒吧。”
胤祉好奇, “那些書二姐看了嗎?”
二格格點頭, 她嘆了口氣, “我們對歐洲實在了解的太少了。看《歐洲史》時,我感覺像在看另外一個世界的故事。從政治、地理到文化思想都和我們華夏截然不同。”
三個小少年聞言都表示,他們也好想看。
二格格道:“汗阿瑪看過這書, 肯定會讓你們也去了解的。”她想了想又說:“不過其中有些內容汗阿瑪可能不想讓別人看到。”
“什麽內容?”胤祺立刻好奇起來。
二格格嘆氣, “你們還是別知道的好。”
她越是這麽說,三個小少年越好奇,央求著二格格給他們講。
因為如今商議事情二格格也要參與, 二格格總往寧壽宮去找胤祺容易引人懷疑, 他們商議事情的地方就換到了胤祉院子。
房門一關,說話便沒那麽多顧忌。
二格格想了想, 言簡意賅道:“就是英法等國在不久的將來會變得很強大。”
三個小少年點頭,胤祺道:“這個我們已經知道了。”
二格格微怔,猜測胤祺是從話本裏看來的,就說出一個讓她更難接受的事情,“以後皇權會被推翻,不是改朝換代那種,是整個世界都會陸續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胤祺笑,“這個我們也知道了。”
“老五,話本裏也提到了法國大革命嗎?”二格格好奇。
胤祺搖頭,“我只知道咱們中國後世沒有皇帝了。”
二格格點點頭,就給他們講起法國大革命的過程。
三個小少年聽得目瞪口呆,聽說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時,胤禛莫名顫抖了下。
“這……這不就是民變嗎?”胤祉皺眉。
二格格搖頭,“不,這和歷史上那些民變不一樣。以前的民變沒有這麽徹底的,民眾靠著這次革命徹底推翻了專制。”
三個小少年有聽沒有懂。其實二格格也沒完全體會這次法國大革命為何能造成那麽大的影響。她甚至不能理解當地的百姓為何會有那麽大的膽量。
“而在這之前,英國還有一場革命,也十分重要。”二格格又說起光榮革命,“……如果我沒算錯的話,光榮革命就發生在明年。”
“什麽?也就是說我們的使團到達英國時,那邊就是議會說了算?”胤禛皺眉。
二格格點頭,“書上說這叫君主立憲制。”
胤禛還是不太能理解君主立憲的意義,只知道皇帝徹底成了傀儡,他甚至覺得這些事情不能讓臣子們知道,以免他們有樣學樣,生出不臣之心。希望福全、明珠這些人去了英國不要學這些。
胤祺覺得“君主立憲”這個詞有點熟悉,他歪著腦袋想了想,“我想起來了,大清末期的時候,那個光緒皇帝就是想搞君主立憲,沒搞成功,被慈禧關起來了。”
胤祉有點迷糊,“這麽說慈禧也幹了件好事?”
胤祺:“對當時的百姓們來說或許是壞事。”
三人說著不由嘆氣,二格格就問胤祺大清後來怎麽了,歐洲史裏只提了一兩句,說英國向東方發動了戰爭,在印度和中國占領了大片殖民地。但她不太懂“殖民地”意味著什麽,《歐洲史》裏更沒有細寫英法等國到底對大清做了什麽。
胤祺就總結了一下,“我們大清先被英國打開大門,後來其他國家也紛紛過來瓜分,連倭國都來欺負我們,反正就是很慘。慘到後世提起大清都覺得屈辱。”
二格格:“……”
二格格眼眶瞬間紅了,“怎麽會這樣?怎麽就變成了這樣?”
哪怕已經聽過好幾次,胤禛每回聽胤祺提起這段歷史還是心如刀絞,受二格格影響,他鼻頭也有些發酸。這大概就跟那些漢人提起靖康之恥、土木堡之變時的感受差不多吧。
胤祺:“別哭別哭,我們既然知道了,就在改變了呀。”
胤祉也道:“就是,就是,這不還沒發生嗎?”
二格格聲音有些哽咽,“會不會在另外一個世界,這些事情已經發生過了?”
胤祉、胤禛、胤祺聞言都茫然地看向她。二格格就跟他們解釋,“就像兩條不同的河流,兩個不同的時空。”
略懂佛法的胤禛很快明白過來,他看向胤祺,“你腦中的那個系統會不會是來自另一個時空的東西?”
胤祺:“……我哪兒知道?”
他壓根聽不懂二姐在說啥。
二格格見他一臉呆樣,忍不住破涕為笑,在他腦袋上敲了一下。
胤祉道:“那既然是另一個時空的事情,和我們又有什麽關系呢?我們別理會就是了。”
“不,如果咱們和那個世界的人做同樣的選擇,也會一步步走到那個結果。”二格格道。
這下連胤祉都有些茫然了,他抱住腦袋,“好覆雜……”
胤祺道:“別想那麽長遠啦,我們先把當下已經存在的問題解決了。”
“老五說得對。”胤禛點頭,“千裏之堤潰於蟻穴,或許大清走到那樣的結局都是一個個小矛盾積攢起來的。如果我們現在能在這些矛盾剛出現時就解決了,後面的事情就會隨之改變。”
二格格點頭,又問胤祺,“那本《西方美術史》你打算怎麽辦?”
胤祺道:“我想送給七弟,他對西洋畫感興趣。”
胤祉、胤禛都表示不同意,二格格也勸道:“要不再等等,等七弟搬到阿哥所住再給他。他和他額娘住一塊,萬一被他額娘發現可就麻煩了。”
胤祐明年就要搬到阿哥所來,還有兩個月時間,也不差這兩個月了,胤祺於是點頭答應。
由於太皇太後和蘇麻喇姑篤信藏傳佛教,有病寧願吃齋念佛,也不願意多喝兩碗藥,每次康熙服侍老人家喝藥,太皇太後都很勉強。
這樣帶著懷疑的態度進行治療,是會影響治療效果的。康熙為了老人家能安心養病,決定寫一本醫書——《青囊書》。
在《三國演義》裏,華佗被曹操關進大牢,將《青囊書》贈予牢頭。許多人認為此書是杜撰,也有許多人認定這本書是真實存在的。華佗作為當時的名醫,不可能沒有任何著作留下。
反正老祖宗不認識太多漢字,也不會仔細讀神書,偽造這樣一本書騙過老人家並不難。至於《青囊書》中的內容,康熙打算把《系統解剖學》裏的部分內容與中醫結合,改成文言文寫上去。
這書哪怕以後流傳到了民間,大家也能用上。而且因借華佗之名,大家肯定都相信其中的內容。比直接刊印《系統解剖學》更好。
到千百年後,後世之人說起人體解剖學,也不至於全以西方的解剖學作為標準,只字不提華夏醫學。他要讓後世人知道,華夏早在東漢就有了解剖學。
如此一舉三得的事情,哪怕是得罪了神佛,康熙也願意嘗試,他每晚編書時都會在心中念叨,如果佛祖降罪就懲罰他吧,與太皇太後無關,與天下子民無關。
編書不是一兩天能完成的事情,康熙也沒指望一本神書就能治好太皇太後的病。當下他還是讓各地官員遍尋名醫。
時不時就有太醫入宮,給太皇太後診脈,連朝中會點西醫的傳教士都來給她老人家看過病。
“太皇太後年紀大了,各臟腑逐漸虛弱是沒辦法改變的。”無論是太醫還是傳教士,最後都得出同樣的結論。
甚至因為老人家脾胃運化功能也不好,連進補都需循序漸進,湯藥中補氣的藥量不能過大。
自從太皇太後生病,太後每日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慈寧宮侍疾,若太皇太後有精神,她和蘇麻喇姑就陪著老人家去佛堂念念經。
這日,蘇麻喇姑和太後說起太皇太後的新癥狀,“老祖宗腿腳有些浮腫,太醫說是腎氣虛弱。”
“腎氣虛弱,應當少吃鹽才是。”太後道。
蘇麻喇姑道:“是有太醫提過這個,說過鹹傷腎,但老祖宗不聽。”
“咱們說老祖宗不聽,皇帝說,老祖宗肯定聽。”
這日康熙來慈寧宮請安時,太後就和他說了此事。
雖然說腿腳浮腫不是什麽要緊癥狀,至少老人家不難受。但康熙還是沒敢掉以輕心,當即叫來慈寧宮膳房茶房的管事,親自叮囑他們,調整太皇太後的膳食,奶茶全部換成清茶,飯菜中少油少鹽,腌制的食物一律不能上桌。
太皇太後一開始還有些不習慣,心情越發郁悶,為了她吃飯時能多些胃口,在尚書房讀書的幾個阿哥每日都到慈寧宮陪老祖宗用晚膳。
這主意是胤祺出的,大家一塊吃飯更香。康熙覺得有點道理就答應下來,反正尚書房到慈寧宮也不算遠。
胤祉他們正是能吃的年紀,太皇太後每天看著幾個小子狼吞虎咽,胃口確實好不少。
胤祺又讓小廚房做出一種叫“關東煮”的新菜,湯底比較清淡,煮一些豆腐、魔芋之類的菜,老祖宗很是喜歡。還有內務府新供的番茄,酸甜可口,胤祺說可以炒雞蛋吃,也可以做番茄熱鍋子。
“之前老五說番茄熱鍋子好吃,哀家還不太願意嘗試,酸甜的湯煮菜成什麽味兒了,沒想到小廚房今兒嘗試做了一次,還真不錯,番茄湯還能喝。”
晚上,康熙來看太皇太後,太皇太後就和他說起中午吃的番茄鍋。
“真是奇了,五阿哥以前都沒見過番茄這東西,怎麽就知道番茄怎麽做好吃呢?”蘇麻喇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天賦。
康熙也曾懷疑過此事,他總覺得胤祺身邊有個見多識廣的人,但平日這孩子接觸的最多的除了太後就是其他兄弟們。這些人都沒見過番茄、番椒這類東西。
而他身邊的奴才,巴林氏是草原上長大的,呂寶德是直隸人,應該也沒見過這些西洋傳進來的食材。
康熙覺得有可能是大衛或者張英之類的人跟他說起過,只是人家沒說這些東西怎麽做好吃,是這小子自己愛琢磨吃的,就讓小廚房做來嘗試。
也不是所有東西都好吃,像那個麻辣火鍋,康熙就覺得不能吃。
不過番茄這東西,確實不錯,夏天涼拌來吃應該更好,也可以當水果吃。
康熙就和太皇太後說起番茄的其他做法,什麽用白糖伴著吃啦,和茄子炒一炒拌面條啦……
太皇太後不由和蘇麻喇姑笑道:“你道老五會琢磨吃的是隨誰?”
蘇麻喇姑:“……原來是隨了皇上,這就不奇怪了。”
康熙:“……朕雖然會吃,卻不像老五那樣嘴饞。”
太皇太後:“啊對對對……”
康熙:“……”
太皇太後又問起放足的事情,“聽太後說,民間許多人以為放足的事情是哀家提的?”
康熙頷首,“就因為有您,這次推行的才比之前幾次順利。”他跟老祖宗自然是報喜不報憂,不過這次的效果確實比之前幾次完全無人理會好一些了。
回京頭幾日皇子們都擔心老祖宗的病情,關於推行放足的奏折一直沒寫,這兩日太皇太後的病情稍微穩定了些,幾個孩子的奏折才陸續送到康熙跟前。
胤禔的建議簡單粗暴,讓官兵挨個人家檢查,不給兒女放足的一律抓起來刑罰伺候。
胤礽的建議就溫和許多,還是以教化為主,把一些提倡三寸金蓮的戲文都禁了,然後讓文人寫一些宣揚放足的戲文排演。
胤祉的建議和胤礽差不多,戲文小說以後都不能再誇三寸金蓮的好。
胤禛的角度則不太一樣,他的建議主要是針對各地鄉紳的,讓各地官員派人去檢查當地鄉紳富戶的家中女眷,如有違令者重罰,每家多交三成稅。
胤禛還在奏折裏寫了這樣做的必要性,鄉紳在當地的威望很高,他們的態度影響著當地百姓。如果他們家中的女子都放足了,百姓們自會效仿。而最難管的也是這些人,大多和當地官員勾結,官員未必會查他們。因此,這些人是朝廷重點關註的對象。
考慮到很可能出現官員包庇的問題,胤禛還建議官員之間可以互相檢舉,若檢舉屬實,有重賞。
胤禛和胤祉一直都是一起上課的,倆孩子思考問題的角度怎麽就相差這麽大?
康熙更希望胤礽能有這樣深谙人心的洞察力,可惜這點傳給了老四。
以後可以把老四安排到吏部去。
大概是上次他說老五只知道罰款,這次老五在奏折裏並不寫罰款了,而是建議給放足女子賞錢。以鼓勵的方式,讓百姓們給家中女孩放足。他也說了原因,窮苦百姓的女孩們纏足尋醫問藥更困難,遭受的痛苦就更多,應當先解決讓這些女孩子們先解開足紈。至於鄉紳富戶和官宦人家,則應以罰為主,這些人家不缺錢,罰錢的效果不顯著,就罰他們家的男子不能參加科舉。
康熙讀到這裏的時候,不由在心裏感嘆,老五這招夠狠,和老四的建議結合一下,效果應該不錯。
胤祐、胤禩年紀還太小,雖然也提到戲文教化之類的法子,但他們對民間的事情了解還太少,提的建議有些稚嫩。
康熙就和太後說起兒子們五花八門的建議,“這幾個小子比某些大臣頂用。”之前頒布放足令時,明珠他們就提了一些建議,但都沒什麽效果。
大家都體會到了“剃頭令”造成的惡果,康熙初年各地還有因此事而不滿的百姓聚集起來進行民變。因此滿臣們都不敢像之前那樣強制推行“放足令”,更何況放不放足跟他們關系不大,大家自然不願為了這事兒背個惡名。
太皇太後見重孫們都已經能幫著孫兒出主意了,也十分欣慰。“最好也讓各地寺廟,道觀的和尚、道士為此宣傳一番。”
民間信奉佛道的人很多,借信仰的力量推行政令確實也是個好法子。
康熙為了讓太皇太後能有點事做,等胤俄的病痊愈後,就讓貴妃把他送回慈寧宮去。
貴妃舍不得兒子,卻也無法,只好忍痛把兒子送走。
胤俄倒是挺高興,抱著太皇太後說自己早就想回來了。
太皇太後聽了十分高興,精神也一日比一日好,胤祺他們過來陪著老人家吃過晚膳後,若見她精神還不錯,就陪著她在慈寧宮花園溜達溜達。
整個九月裏,康熙都很忙,官學改革和放足令同時推行,前者在旗人之中激起了不小的反應,後者則影響著更多的漢人
與此同時,他晚上還要編《青囊書》,白天檢查兒子們的功課時,胤禛、胤祺就註意到汗阿瑪有些憔悴。
“汗阿瑪是為老祖宗的病憂心嗎?”胤禛問道:“瞧著您面色有些憔悴。”
胤祺點頭,“比上個月瘦了。”
康熙自不會把偽造神書的事情告訴這幾個小子,不過聽他們關心自己,他還是挺受用的。“只是最近政務有些繁忙罷了,沒事兒。”
既是朝堂上的事情,胤禛他們就幫不上忙了。
胤祺想了想道:“您這麽忙,就別每日都考校我們功課了。我們一定好好念書,等您閑了再問我們。”
康熙:“……你心裏那點小算盤朕清楚得很,又想偷懶是不是?”
“才不是。”胤祺不高興地鼓起臉頰,“就是想讓您多點時間休息。”
胤祉道:“要不讓兒子來給弟弟們檢查功課吧?”
“那你的功課讓誰檢查?”康熙問。
“讓二哥來檢查。”胤祉道。
康熙其實想過讓胤礽代替他檢查皇子們的功課,但胤礽這孩子一直把握不好和兄弟們之間的關系,康熙擔心他想太多,弟弟們不好好念書他也不敢訓斥,那樣就害了其他孩子。
但胤礽和胤祉的關系一直還不錯,他給胤祉檢查功課應該不用有那麽多顧忌。不過胤祉這孩子在某些事情上有些遲鈍,容易被糊弄,還得胤禛幫忙盯著。
於是他就吩咐胤祉、胤禛二人每日檢查三個弟弟的功課,他倆的功課則去找胤礽,讓胤礽考校。
如此施行了兩日,康熙確實能省下小半個時辰休息,下午批閱奏折、召見朝臣時,就沒那麽疲憊了。
他好像打開了新思路,兒子多了,就可以大的管小的,小的管更小的。他這個汗阿瑪可以省不少事兒。
於是他又交代胤禔,檢查弟弟們的騎射功夫。
胤禔答應下來,卻不免有些好奇,汗阿瑪最近到底在忙什麽?
他不好直接問康熙,就去找胤礽打聽,“官學的事情鄂拜不是已經松口了?”鄂拜一開始是堅決反對此事的,康熙就建議他拿景山官學做個試點。
景山官學的師生們得知朝廷的新規定,積極性都變高了
錢帛動人心,學生們聽到認真學習,考核優等能拿到錢,自然是很高興的,尤其本就認真讀書的學生,更是十分支持。而官學的師父們聽說教出優等的學生能拿到賞銀,也都開始認真備課。
短短幾天,官學裏的風氣就煥然一新。鄂拜這才松了口,同意將這些新的規定推行開去。
胤礽道:“推行的過程才是最費時費力的,會牽扯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像盛京那邊的官學就被查出上報的學生名額遠超實際的生員。”
胤禔皺眉,“為何會如此?”
“為了多領些銀錢米糧唄。”胤礽嘆氣。
胤禔忍不住罵了句臟話,汗阿瑪真不容易,要換做他,遇上這些個中飽私囊的官員,非氣出病不可。
“那你就多幫汗阿瑪分擔點兒啊,別整天看閑書了。”這種事他是懶得管,還是讓胤礽來管吧。
胤礽:“我什麽時候看閑書了?”
胤禔瞥一眼他的書桌,“這時候還看什麽本草?皇瑪嬤的病有太醫想辦法,你就別操心了。”
胤礽看本草,是在幫康熙找資料,康熙對醫理的了解,還遠不足以支撐他獨立完成一本醫書,經常需要胤礽幫忙查閱古代的醫學典籍。
但這事兒不能告訴大哥,胤礽只好含糊應著“知道了”,又忙轉移話題,“過兩日就是聖壽節,你打算給皇瑪嬤送什麽?”
胤禔神秘一笑,“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沒有什麽比老祖宗長壽更能讓太後高興的了。上回重陽節老祖宗沒收到神書就有些失望,這回若聖壽節佛祖仍沒賜書,老祖宗心中肯定更加不快。
而且,老祖宗的聖壽節,汗阿瑪的萬壽節佛祖都賜了神書,唯獨太後聖壽節沒有,太後肯定也會有些尷尬。
胤禔於是準備了一本藏文的佛經,如果聖壽節當日佛祖沒有賜書,他就把經文放到大佛堂去。
如果聖壽節當日佛祖又賜書了,他就把這本經文直接送給皇瑪嬤。這主意還是胤禔和大福晉一同商議出來的,胤禔對這次的計劃很是滿意。
為了能找個由頭進大佛堂,大福晉給皇瑪嬤準備的壽禮則是她親筆抄寫的三卷佛經。
哪怕事後被汗阿瑪發現了,也不會怪罪他們的。他們只是想讓老人家高興罷了。
康熙和胤礽緊趕慢趕,終於在九月底把《青囊書》編好了,拿去讓內務府印刷,內務府第一次見這樣的字形,排字的時候還頗費了一番功夫。好在在初二這日把書印出來了。
康熙拿到他親自編的《青囊書》,又反覆檢查幾遍,確定沒問題後,才開始琢磨怎麽送書的問題。
這件事交給別人辦他都不放心,主要讓任何人進大佛堂都容易引起老祖宗懷疑。他想來想去。倒不如他自己去放。第一次佛祖賜書不知是何時,第二次佛祖賜書是晌午,為了保險,還得先等一等,若傍晚前佛祖賜書了,他就改日再送,若傍晚前佛祖沒有賜書,他就晚上找個機會,把這書放大佛堂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康熙這邊和胤礽商議著偽造神書的事情, 另一邊,胤祺他們愁得則是該找什麽機會把書送進大佛堂。
《西方美術史》和三本《歐洲史》在二格格屋裏放著倒是一直沒被發現,但書是胤祺的, 她也不好做主送去大佛堂。
而且因為康熙和皇子們中秋節時都不在宮裏,宮裏的中秋家宴就辦得很是簡單,也壓根沒有能送書的機會。
“可是重陽節已經過了。要等下一個重要日子,那就得下個月了。”胤禛皺眉道。
下個月初三是太後的聖壽節, 又是個適合送書的好日子。
“那還要等二十多天呢。”胤祉道:“老祖宗的病能拖那麽久嗎?”
二格格瞥他, “又不是真指望神書治病。”
胤祺點頭,“佛祖賜書主要是為了讓她老人家高興,但這沒法當藥,該治病還是得治病。最近皇瑪嬤經常給老祖宗說民間對她的崇拜,老祖宗聽了挺高興的。”
大家合計一番,覺得還是別著急送書, 非年非節的太容易引起懷疑了。
胤祺就對二格格道:“書還是先放二姐那兒吧。”
胤祉好奇, “那些書二姐看了嗎?”
二格格點頭, 她嘆了口氣, “我們對歐洲實在了解的太少了。看《歐洲史》時,我感覺像在看另外一個世界的故事。從政治、地理到文化思想都和我們華夏截然不同。”
三個小少年聞言都表示,他們也好想看。
二格格道:“汗阿瑪看過這書, 肯定會讓你們也去了解的。”她想了想又說:“不過其中有些內容汗阿瑪可能不想讓別人看到。”
“什麽內容?”胤祺立刻好奇起來。
二格格嘆氣, “你們還是別知道的好。”
她越是這麽說,三個小少年越好奇,央求著二格格給他們講。
因為如今商議事情二格格也要參與, 二格格總往寧壽宮去找胤祺容易引人懷疑, 他們商議事情的地方就換到了胤祉院子。
房門一關,說話便沒那麽多顧忌。
二格格想了想, 言簡意賅道:“就是英法等國在不久的將來會變得很強大。”
三個小少年點頭,胤祺道:“這個我們已經知道了。”
二格格微怔,猜測胤祺是從話本裏看來的,就說出一個讓她更難接受的事情,“以後皇權會被推翻,不是改朝換代那種,是整個世界都會陸續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胤祺笑,“這個我們也知道了。”
“老五,話本裏也提到了法國大革命嗎?”二格格好奇。
胤祺搖頭,“我只知道咱們中國後世沒有皇帝了。”
二格格點點頭,就給他們講起法國大革命的過程。
三個小少年聽得目瞪口呆,聽說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時,胤禛莫名顫抖了下。
“這……這不就是民變嗎?”胤祉皺眉。
二格格搖頭,“不,這和歷史上那些民變不一樣。以前的民變沒有這麽徹底的,民眾靠著這次革命徹底推翻了專制。”
三個小少年有聽沒有懂。其實二格格也沒完全體會這次法國大革命為何能造成那麽大的影響。她甚至不能理解當地的百姓為何會有那麽大的膽量。
“而在這之前,英國還有一場革命,也十分重要。”二格格又說起光榮革命,“……如果我沒算錯的話,光榮革命就發生在明年。”
“什麽?也就是說我們的使團到達英國時,那邊就是議會說了算?”胤禛皺眉。
二格格點頭,“書上說這叫君主立憲制。”
胤禛還是不太能理解君主立憲的意義,只知道皇帝徹底成了傀儡,他甚至覺得這些事情不能讓臣子們知道,以免他們有樣學樣,生出不臣之心。希望福全、明珠這些人去了英國不要學這些。
胤祺覺得“君主立憲”這個詞有點熟悉,他歪著腦袋想了想,“我想起來了,大清末期的時候,那個光緒皇帝就是想搞君主立憲,沒搞成功,被慈禧關起來了。”
胤祉有點迷糊,“這麽說慈禧也幹了件好事?”
胤祺:“對當時的百姓們來說或許是壞事。”
三人說著不由嘆氣,二格格就問胤祺大清後來怎麽了,歐洲史裏只提了一兩句,說英國向東方發動了戰爭,在印度和中國占領了大片殖民地。但她不太懂“殖民地”意味著什麽,《歐洲史》裏更沒有細寫英法等國到底對大清做了什麽。
胤祺就總結了一下,“我們大清先被英國打開大門,後來其他國家也紛紛過來瓜分,連倭國都來欺負我們,反正就是很慘。慘到後世提起大清都覺得屈辱。”
二格格:“……”
二格格眼眶瞬間紅了,“怎麽會這樣?怎麽就變成了這樣?”
哪怕已經聽過好幾次,胤禛每回聽胤祺提起這段歷史還是心如刀絞,受二格格影響,他鼻頭也有些發酸。這大概就跟那些漢人提起靖康之恥、土木堡之變時的感受差不多吧。
胤祺:“別哭別哭,我們既然知道了,就在改變了呀。”
胤祉也道:“就是,就是,這不還沒發生嗎?”
二格格聲音有些哽咽,“會不會在另外一個世界,這些事情已經發生過了?”
胤祉、胤禛、胤祺聞言都茫然地看向她。二格格就跟他們解釋,“就像兩條不同的河流,兩個不同的時空。”
略懂佛法的胤禛很快明白過來,他看向胤祺,“你腦中的那個系統會不會是來自另一個時空的東西?”
胤祺:“……我哪兒知道?”
他壓根聽不懂二姐在說啥。
二格格見他一臉呆樣,忍不住破涕為笑,在他腦袋上敲了一下。
胤祉道:“那既然是另一個時空的事情,和我們又有什麽關系呢?我們別理會就是了。”
“不,如果咱們和那個世界的人做同樣的選擇,也會一步步走到那個結果。”二格格道。
這下連胤祉都有些茫然了,他抱住腦袋,“好覆雜……”
胤祺道:“別想那麽長遠啦,我們先把當下已經存在的問題解決了。”
“老五說得對。”胤禛點頭,“千裏之堤潰於蟻穴,或許大清走到那樣的結局都是一個個小矛盾積攢起來的。如果我們現在能在這些矛盾剛出現時就解決了,後面的事情就會隨之改變。”
二格格點頭,又問胤祺,“那本《西方美術史》你打算怎麽辦?”
胤祺道:“我想送給七弟,他對西洋畫感興趣。”
胤祉、胤禛都表示不同意,二格格也勸道:“要不再等等,等七弟搬到阿哥所住再給他。他和他額娘住一塊,萬一被他額娘發現可就麻煩了。”
胤祐明年就要搬到阿哥所來,還有兩個月時間,也不差這兩個月了,胤祺於是點頭答應。
由於太皇太後和蘇麻喇姑篤信藏傳佛教,有病寧願吃齋念佛,也不願意多喝兩碗藥,每次康熙服侍老人家喝藥,太皇太後都很勉強。
這樣帶著懷疑的態度進行治療,是會影響治療效果的。康熙為了老人家能安心養病,決定寫一本醫書——《青囊書》。
在《三國演義》裏,華佗被曹操關進大牢,將《青囊書》贈予牢頭。許多人認為此書是杜撰,也有許多人認定這本書是真實存在的。華佗作為當時的名醫,不可能沒有任何著作留下。
反正老祖宗不認識太多漢字,也不會仔細讀神書,偽造這樣一本書騙過老人家並不難。至於《青囊書》中的內容,康熙打算把《系統解剖學》裏的部分內容與中醫結合,改成文言文寫上去。
這書哪怕以後流傳到了民間,大家也能用上。而且因借華佗之名,大家肯定都相信其中的內容。比直接刊印《系統解剖學》更好。
到千百年後,後世之人說起人體解剖學,也不至於全以西方的解剖學作為標準,只字不提華夏醫學。他要讓後世人知道,華夏早在東漢就有了解剖學。
如此一舉三得的事情,哪怕是得罪了神佛,康熙也願意嘗試,他每晚編書時都會在心中念叨,如果佛祖降罪就懲罰他吧,與太皇太後無關,與天下子民無關。
編書不是一兩天能完成的事情,康熙也沒指望一本神書就能治好太皇太後的病。當下他還是讓各地官員遍尋名醫。
時不時就有太醫入宮,給太皇太後診脈,連朝中會點西醫的傳教士都來給她老人家看過病。
“太皇太後年紀大了,各臟腑逐漸虛弱是沒辦法改變的。”無論是太醫還是傳教士,最後都得出同樣的結論。
甚至因為老人家脾胃運化功能也不好,連進補都需循序漸進,湯藥中補氣的藥量不能過大。
自從太皇太後生病,太後每日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慈寧宮侍疾,若太皇太後有精神,她和蘇麻喇姑就陪著老人家去佛堂念念經。
這日,蘇麻喇姑和太後說起太皇太後的新癥狀,“老祖宗腿腳有些浮腫,太醫說是腎氣虛弱。”
“腎氣虛弱,應當少吃鹽才是。”太後道。
蘇麻喇姑道:“是有太醫提過這個,說過鹹傷腎,但老祖宗不聽。”
“咱們說老祖宗不聽,皇帝說,老祖宗肯定聽。”
這日康熙來慈寧宮請安時,太後就和他說了此事。
雖然說腿腳浮腫不是什麽要緊癥狀,至少老人家不難受。但康熙還是沒敢掉以輕心,當即叫來慈寧宮膳房茶房的管事,親自叮囑他們,調整太皇太後的膳食,奶茶全部換成清茶,飯菜中少油少鹽,腌制的食物一律不能上桌。
太皇太後一開始還有些不習慣,心情越發郁悶,為了她吃飯時能多些胃口,在尚書房讀書的幾個阿哥每日都到慈寧宮陪老祖宗用晚膳。
這主意是胤祺出的,大家一塊吃飯更香。康熙覺得有點道理就答應下來,反正尚書房到慈寧宮也不算遠。
胤祉他們正是能吃的年紀,太皇太後每天看著幾個小子狼吞虎咽,胃口確實好不少。
胤祺又讓小廚房做出一種叫“關東煮”的新菜,湯底比較清淡,煮一些豆腐、魔芋之類的菜,老祖宗很是喜歡。還有內務府新供的番茄,酸甜可口,胤祺說可以炒雞蛋吃,也可以做番茄熱鍋子。
“之前老五說番茄熱鍋子好吃,哀家還不太願意嘗試,酸甜的湯煮菜成什麽味兒了,沒想到小廚房今兒嘗試做了一次,還真不錯,番茄湯還能喝。”
晚上,康熙來看太皇太後,太皇太後就和他說起中午吃的番茄鍋。
“真是奇了,五阿哥以前都沒見過番茄這東西,怎麽就知道番茄怎麽做好吃呢?”蘇麻喇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天賦。
康熙也曾懷疑過此事,他總覺得胤祺身邊有個見多識廣的人,但平日這孩子接觸的最多的除了太後就是其他兄弟們。這些人都沒見過番茄、番椒這類東西。
而他身邊的奴才,巴林氏是草原上長大的,呂寶德是直隸人,應該也沒見過這些西洋傳進來的食材。
康熙覺得有可能是大衛或者張英之類的人跟他說起過,只是人家沒說這些東西怎麽做好吃,是這小子自己愛琢磨吃的,就讓小廚房做來嘗試。
也不是所有東西都好吃,像那個麻辣火鍋,康熙就覺得不能吃。
不過番茄這東西,確實不錯,夏天涼拌來吃應該更好,也可以當水果吃。
康熙就和太皇太後說起番茄的其他做法,什麽用白糖伴著吃啦,和茄子炒一炒拌面條啦……
太皇太後不由和蘇麻喇姑笑道:“你道老五會琢磨吃的是隨誰?”
蘇麻喇姑:“……原來是隨了皇上,這就不奇怪了。”
康熙:“……朕雖然會吃,卻不像老五那樣嘴饞。”
太皇太後:“啊對對對……”
康熙:“……”
太皇太後又問起放足的事情,“聽太後說,民間許多人以為放足的事情是哀家提的?”
康熙頷首,“就因為有您,這次推行的才比之前幾次順利。”他跟老祖宗自然是報喜不報憂,不過這次的效果確實比之前幾次完全無人理會好一些了。
回京頭幾日皇子們都擔心老祖宗的病情,關於推行放足的奏折一直沒寫,這兩日太皇太後的病情稍微穩定了些,幾個孩子的奏折才陸續送到康熙跟前。
胤禔的建議簡單粗暴,讓官兵挨個人家檢查,不給兒女放足的一律抓起來刑罰伺候。
胤礽的建議就溫和許多,還是以教化為主,把一些提倡三寸金蓮的戲文都禁了,然後讓文人寫一些宣揚放足的戲文排演。
胤祉的建議和胤礽差不多,戲文小說以後都不能再誇三寸金蓮的好。
胤禛的角度則不太一樣,他的建議主要是針對各地鄉紳的,讓各地官員派人去檢查當地鄉紳富戶的家中女眷,如有違令者重罰,每家多交三成稅。
胤禛還在奏折裏寫了這樣做的必要性,鄉紳在當地的威望很高,他們的態度影響著當地百姓。如果他們家中的女子都放足了,百姓們自會效仿。而最難管的也是這些人,大多和當地官員勾結,官員未必會查他們。因此,這些人是朝廷重點關註的對象。
考慮到很可能出現官員包庇的問題,胤禛還建議官員之間可以互相檢舉,若檢舉屬實,有重賞。
胤禛和胤祉一直都是一起上課的,倆孩子思考問題的角度怎麽就相差這麽大?
康熙更希望胤礽能有這樣深谙人心的洞察力,可惜這點傳給了老四。
以後可以把老四安排到吏部去。
大概是上次他說老五只知道罰款,這次老五在奏折裏並不寫罰款了,而是建議給放足女子賞錢。以鼓勵的方式,讓百姓們給家中女孩放足。他也說了原因,窮苦百姓的女孩們纏足尋醫問藥更困難,遭受的痛苦就更多,應當先解決讓這些女孩子們先解開足紈。至於鄉紳富戶和官宦人家,則應以罰為主,這些人家不缺錢,罰錢的效果不顯著,就罰他們家的男子不能參加科舉。
康熙讀到這裏的時候,不由在心裏感嘆,老五這招夠狠,和老四的建議結合一下,效果應該不錯。
胤祐、胤禩年紀還太小,雖然也提到戲文教化之類的法子,但他們對民間的事情了解還太少,提的建議有些稚嫩。
康熙就和太後說起兒子們五花八門的建議,“這幾個小子比某些大臣頂用。”之前頒布放足令時,明珠他們就提了一些建議,但都沒什麽效果。
大家都體會到了“剃頭令”造成的惡果,康熙初年各地還有因此事而不滿的百姓聚集起來進行民變。因此滿臣們都不敢像之前那樣強制推行“放足令”,更何況放不放足跟他們關系不大,大家自然不願為了這事兒背個惡名。
太皇太後見重孫們都已經能幫著孫兒出主意了,也十分欣慰。“最好也讓各地寺廟,道觀的和尚、道士為此宣傳一番。”
民間信奉佛道的人很多,借信仰的力量推行政令確實也是個好法子。
康熙為了讓太皇太後能有點事做,等胤俄的病痊愈後,就讓貴妃把他送回慈寧宮去。
貴妃舍不得兒子,卻也無法,只好忍痛把兒子送走。
胤俄倒是挺高興,抱著太皇太後說自己早就想回來了。
太皇太後聽了十分高興,精神也一日比一日好,胤祺他們過來陪著老人家吃過晚膳後,若見她精神還不錯,就陪著她在慈寧宮花園溜達溜達。
整個九月裏,康熙都很忙,官學改革和放足令同時推行,前者在旗人之中激起了不小的反應,後者則影響著更多的漢人
與此同時,他晚上還要編《青囊書》,白天檢查兒子們的功課時,胤禛、胤祺就註意到汗阿瑪有些憔悴。
“汗阿瑪是為老祖宗的病憂心嗎?”胤禛問道:“瞧著您面色有些憔悴。”
胤祺點頭,“比上個月瘦了。”
康熙自不會把偽造神書的事情告訴這幾個小子,不過聽他們關心自己,他還是挺受用的。“只是最近政務有些繁忙罷了,沒事兒。”
既是朝堂上的事情,胤禛他們就幫不上忙了。
胤祺想了想道:“您這麽忙,就別每日都考校我們功課了。我們一定好好念書,等您閑了再問我們。”
康熙:“……你心裏那點小算盤朕清楚得很,又想偷懶是不是?”
“才不是。”胤祺不高興地鼓起臉頰,“就是想讓您多點時間休息。”
胤祉道:“要不讓兒子來給弟弟們檢查功課吧?”
“那你的功課讓誰檢查?”康熙問。
“讓二哥來檢查。”胤祉道。
康熙其實想過讓胤礽代替他檢查皇子們的功課,但胤礽這孩子一直把握不好和兄弟們之間的關系,康熙擔心他想太多,弟弟們不好好念書他也不敢訓斥,那樣就害了其他孩子。
但胤礽和胤祉的關系一直還不錯,他給胤祉檢查功課應該不用有那麽多顧忌。不過胤祉這孩子在某些事情上有些遲鈍,容易被糊弄,還得胤禛幫忙盯著。
於是他就吩咐胤祉、胤禛二人每日檢查三個弟弟的功課,他倆的功課則去找胤礽,讓胤礽考校。
如此施行了兩日,康熙確實能省下小半個時辰休息,下午批閱奏折、召見朝臣時,就沒那麽疲憊了。
他好像打開了新思路,兒子多了,就可以大的管小的,小的管更小的。他這個汗阿瑪可以省不少事兒。
於是他又交代胤禔,檢查弟弟們的騎射功夫。
胤禔答應下來,卻不免有些好奇,汗阿瑪最近到底在忙什麽?
他不好直接問康熙,就去找胤礽打聽,“官學的事情鄂拜不是已經松口了?”鄂拜一開始是堅決反對此事的,康熙就建議他拿景山官學做個試點。
景山官學的師生們得知朝廷的新規定,積極性都變高了
錢帛動人心,學生們聽到認真學習,考核優等能拿到錢,自然是很高興的,尤其本就認真讀書的學生,更是十分支持。而官學的師父們聽說教出優等的學生能拿到賞銀,也都開始認真備課。
短短幾天,官學裏的風氣就煥然一新。鄂拜這才松了口,同意將這些新的規定推行開去。
胤礽道:“推行的過程才是最費時費力的,會牽扯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像盛京那邊的官學就被查出上報的學生名額遠超實際的生員。”
胤禔皺眉,“為何會如此?”
“為了多領些銀錢米糧唄。”胤礽嘆氣。
胤禔忍不住罵了句臟話,汗阿瑪真不容易,要換做他,遇上這些個中飽私囊的官員,非氣出病不可。
“那你就多幫汗阿瑪分擔點兒啊,別整天看閑書了。”這種事他是懶得管,還是讓胤礽來管吧。
胤礽:“我什麽時候看閑書了?”
胤禔瞥一眼他的書桌,“這時候還看什麽本草?皇瑪嬤的病有太醫想辦法,你就別操心了。”
胤礽看本草,是在幫康熙找資料,康熙對醫理的了解,還遠不足以支撐他獨立完成一本醫書,經常需要胤礽幫忙查閱古代的醫學典籍。
但這事兒不能告訴大哥,胤礽只好含糊應著“知道了”,又忙轉移話題,“過兩日就是聖壽節,你打算給皇瑪嬤送什麽?”
胤禔神秘一笑,“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沒有什麽比老祖宗長壽更能讓太後高興的了。上回重陽節老祖宗沒收到神書就有些失望,這回若聖壽節佛祖仍沒賜書,老祖宗心中肯定更加不快。
而且,老祖宗的聖壽節,汗阿瑪的萬壽節佛祖都賜了神書,唯獨太後聖壽節沒有,太後肯定也會有些尷尬。
胤禔於是準備了一本藏文的佛經,如果聖壽節當日佛祖沒有賜書,他就把經文放到大佛堂去。
如果聖壽節當日佛祖又賜書了,他就把這本經文直接送給皇瑪嬤。這主意還是胤禔和大福晉一同商議出來的,胤禔對這次的計劃很是滿意。
為了能找個由頭進大佛堂,大福晉給皇瑪嬤準備的壽禮則是她親筆抄寫的三卷佛經。
哪怕事後被汗阿瑪發現了,也不會怪罪他們的。他們只是想讓老人家高興罷了。
康熙和胤礽緊趕慢趕,終於在九月底把《青囊書》編好了,拿去讓內務府印刷,內務府第一次見這樣的字形,排字的時候還頗費了一番功夫。好在在初二這日把書印出來了。
康熙拿到他親自編的《青囊書》,又反覆檢查幾遍,確定沒問題後,才開始琢磨怎麽送書的問題。
這件事交給別人辦他都不放心,主要讓任何人進大佛堂都容易引起老祖宗懷疑。他想來想去。倒不如他自己去放。第一次佛祖賜書不知是何時,第二次佛祖賜書是晌午,為了保險,還得先等一等,若傍晚前佛祖賜書了,他就改日再送,若傍晚前佛祖沒有賜書,他就晚上找個機會,把這書放大佛堂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