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關於未尋

關燈
關於未尋

想了很久,還是說說未尋吧,盡管我在小說裏已經從很多個不同的方面大量展現過她了。

實際上她不是一個該放在同人裏的人物,她的覆雜程度,遠超一個同人女主所能容納的範疇。她設定覆雜、性格覆雜、思想覆雜、行為覆雜,她還很矛盾,她的性格、思想、行為中都有很多矛盾的地方。

她也不是一個成長型人物,她在出場的時候,她的人生本來就已經結束了,不是成長型是結束型的。

她能力很強,問題很多,不好理解,也很難寫,是我寫過的最難寫的人物。寫她的難度比其他角色高太多了,寫得我很累。講真,寫她的時候我腦細胞都死了不知多少,太折磨人了。寫完這本小說,我應該很久都不會再寫她了。

其實她不是一個能用常見、簡單、明確的人物標簽去定義的人,是一覽無餘的反義詞。我一直在避免用標簽化的陳述性的語言告訴讀者她是什麽樣的,要不是排雷需要,關於她,在一開始,我是不會做任何陳述性描述的。

陳述性的語言,總難免標簽化,難免先入為主,難免產生刻板印象,晉江各種標簽的女主、男主都很多了,讀者都習慣按照標簽快速選擇自己想看的類型。

但是,用這樣的方式去看她是不太適合的,她是覆雜的、模糊不定的、流動的、矛盾的,很難用什麽單一的詞匯去概括,用什麽樣的確定詞匯去描述她,都會有超出這些詞匯的部分。在這篇文完結了之後,我才能用一些詞匯和描述來說一說她。

未尋最大的特點就是理性與感性並存,在非常理性的同時又非常感性,許多時候冷靜到喪心病狂,有時候又感情用事到不可理喻。

她也是個很克制很壓抑自己的人,自我克制壓抑也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明明情感到了不能抑制的程度,她也能強行用針紮自己,借外力去控制情感。

少部分時候會直接說出自己心中所想,有些時候太過直接。

但大部分時候又很會隱藏自己,把很多不想被人發現的部分藏起來。所以她很多時候的真正情緒都是藏起來的,很少會表露出來,所以我就不可能把她的內心活動都寫出來,得藏著,只能在字裏行間透露。

正因為克制壓抑又隱藏,很多東西都不會說出來,所以她很難懂。文裏面的人不太容易懂她在想什麽,還會有自以為是的刻板印象理解,比如庫洛洛認為她說學語言簡單是出於她自己的學語言速度、芬克斯以為她拒絕那些表白的人是因為那些人都只看臉。

讀者,尤其是一目十行、跳來跳去的讀者,自然也不太容易搞得懂她在想什麽。關於她的信息,讀者和裏面的角色知道的一樣,沒有信息優勢,不知道她的身份、經歷、行動動力,我又很少寫她的心理活動,所以讀者和角色一樣,只能靠猜。

她看起來對很多事都很無所謂,無所謂到與她無關的人都覺得驚訝的程度,但實際上對很多事又都很認真較真,較真到了很執著、很軸的程度。

冷靜理智成熟清醒在她身上很明顯,但任性自我天真固執在她身上也存在。

處理很多問題的時候,她能隨機應變,用靈活的手段去面對不斷變化的問題。但是很多時候,她又非常固執己見,自己認定了的就認定了,不管誰都無法改變她。

她聰明得顯而易見,也傻得比較明顯。很多時候很與世無爭,但勾心鬥角起來又駕輕就熟。大部分時候都在隨波逐流,但力挽狂瀾起來也毫不含糊。

這些都是她的一面,她又不止這些面。總之,在很多方面,她都是覆雜、矛盾、流動變化的,很難簡單概括。

|

她也是個成全型、回避型的人。

她的許願能力,就是成全別人的願望的。這個能力是和情感感知能力相輔相成的,沒有情感感知能力,她就感覺不到周圍生物的情感,自然不會對此有什麽回應,不會有許願能力的誕生。

她的情感感知能力,也是她感性的源頭,她能感覺到無數生物的情感流動,所以才能理解那些生物的情感變化,知道他們需要什麽、渴望什麽,所以才能因此判斷他們真正的目的、願望是什麽。所以她懂別人很容易,別人懂她卻不那麽容易。

同時,她的信息接收處理能力,是她理性的來源。因為能接收處理大量的信息,就能快速從這些信息中獲取足夠多的分析、推理、判斷、決策的依據。這也是她能快速判斷某個人的真正目的和願望、某個問題的根源、解決某個問題的最有效手段的根基。

她的空間轉移能力,說是逃跑回避也行,說是對自由來去的渴望也行,說是對有限時間的最大利用也行,說是用來快速尋找什麽也行,都和她的身份、遭遇、性格和意願有很大關聯的。小說裏面,她用得最多的就是空間轉移能力,算是她的核心能力。為什麽她的核心能力是空間移動,就是為了隨時和不想接觸的人、不想面對的事隔絕。

她的念能力,她把它用來刪除,刪除關於自己的一切。實際上核心就是遺忘,她想讓所有人遺忘她,想把自己從認識她的人那裏刪掉。實際上到了本文最後階段,以她的念能力來說,已經可以事實上達到這種效果了,徹底從每個世界中刪除她存在過的任何痕跡,包括人們記憶中關於她的部分。只從這一個能力的運用,就能知道她是個什麽樣的人了。

她的能力,用在自己身上,就和刪除、逃跑、遺忘、回避有關。用在別人身上,就和回應、成全有關。她自己沒什麽願望,卻很能成全別人的願望,實際上整本小說,就是她回應別人的強烈意志,成全別人的願望的過程。

基本上在小說裏面,別人因為什麽事找她,都得到了她的回應,大部分人的問題也都解決了。不管是什麽立場、什麽身份的人,只要找到她,基本都能解決問題。

|

她鄭智屬性也是很強的,鄭智屬性強,道德屬性自然就弱。

不少普通讀者看旅團,覺得他們殺人放火無惡不作。正常設定的角色遇到旅團,都要在這方面掙紮,覺得旅團不對、殺人有罪之類的。

在未尋看來這些都只是小兒科,和鄭智的骯臟和殺人程度比起來,旅團都幹凈得像嬰兒。因為他們不會對自己人下手,很多事也做不出來,連很多普通人都能做的阿諛奉承他們都做不出來,比旅團沒底線的在鄭智裏面比比皆是,數都數不過來。她從小就是泡在陰謀謊言殺戮鄭智中長大的,見慣了這些,是沒什麽感覺的,這方面自然不會有什麽障礙。

比如她對旅團殺人行為的評價,是說這種手段沒用,達不到他們想要的目的,反而會帶來反作用,阻礙他們想做的事,而不是用道德價值判斷去評價。她對其他人的手段就不評價,因為關系沒到那個程度,連評價的必要也沒有。

鄭智手段是沒有對錯之分,只管有沒有用,能不能達到目標的。道德也不是鄭智在乎的東西,而是被鄭智定義的東西,是鄭智的工具,不是約束鄭智的。所以她從來不會對誰進行道德價值評價,很少用好壞、對錯、是非之類帶有明確價值傾向的詞語,這些對她來說沒意義。

她的身份也決定了她不可能會對這些東西在乎。說白了,這些東西是制定這些的人用來約束普通人的。制定這些的人怎麽定,普通人就被灌輸怎樣的價值觀,是拴住普通人的繩子。她的身份是不可能會被灌輸這些東西的,自小學的都是帝王術之類和鄭智有關的東西。

即便一直被灌輸,這些東西也栓不住她。她不認可不接受的東西,別人說再多再怎麽灌輸洗腦也沒用。就像她不信教,哪怕她所有親友都信,一再給她傳道,她照樣不信。

|

她也是個很能解決問題的人,這也是我選擇她來寫這本小說的最大原因。

其實她也不是這個片場的,是我從其他片場拽過來的,不是專門為這本小說新寫的人。在這個故事發生之前,她自己已經有了很多屬於她的故事,所以她身上就帶著很多原本就屬於她的特點和問題。在寫這本小說前,我已經有七年沒寫她了。

多年沒寫又要把她從別的片場拽到獵人片場來,是因為我需要一個能解決問題的人,能解決本文裏各種各樣問題的人。

換個人來,面對本文裏的各種問題,要去解決是不太可能的。能看到這裏的讀者,對本文裏各種人物面臨的問題應該有些了解,這些問題實在太覆雜、太多樣化,不是一個能力單一的人能解決的。

我在最初構思這本小說的劇情的時候就在想,要解決這些問題,要怎樣一個人才能解決。想了很久,忽然發現除了她,我再找不出另一個人物能來面對這些問題了。

她有足夠的智力和能力去處理這些問題。她的能力也是她早就有了的,除了念能力是在獵人世界才有的,她的空間轉移能力、感知能力、許願能力、學習能力、判斷力、勾心鬥角能力等等都是早就已經存在了的。要處理這些問題,用她原本的這些能力是足夠了的。

她的念能力,是她專門用來解決自己的問題的,她認為刪除自己的存在就是解決她問題的最佳方法。

要再找一個人物來解決這些問題,我是找不出來的,所以就選了她。

但是,我需要她解決問題,我的需要又不是她的行為邏輯的根源。不能因為我想解決這些問題,就按著她的頭讓她去做,她需要自己有去做那些事的理由。我不給原著角色按頭安排,自然也不會給她按頭安排。我不會把我的情感傾向當做她行動的理由,不會把她當推動劇情的工具人的。

作者寫小說,一般都要給主角設置目標,說ta想幹什麽,作者的任務就是阻止主角,讓主角各種受挫,一波三折,起起伏伏,很長時間內做不成某事,吊著讀者。

這種常見的寫法在未尋身上是不成立的,她實際上是一個沒有行動動力的人。她本來就不想做什麽,根本沒有什麽行動動力,所以就談不上阻止了。而且就她的能力而言,想讓她做不成什麽,為難的不是她,而是在為難我。

我的任務是反過來的,盡力給她找去做某事的理由。所以,第一部,一整部的劇情都是在給她找理由,給她找她去做後面那些事的理由,為她的行動找足夠的動力。她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她自己想做的,她找到了足夠多的理由去做,不是出於我的意願才安排她去做的。

舉個例子,為什麽她會幫卡卓和芙蓋茨,不是我想救她就要去救的,是從她的出發點來看,她有那樣做的理由,很多個原因導致她去那樣做。

第一,這件事是老迪和阿景找她幫忙的。這兩個人都是她的朋友,她是個會幫朋友的人,要麽不答應,答應了就會幫到底,盡自己所能幫,不會半途而廢。

第二,卡卓和芙蓋茨有強烈的求存欲,在想盡一切辦法自救,這種強烈的意志足夠打動未尋的。別人能找她許願,是她願意傾聽別人的心聲,能感受到對方的感覺、意志,會為此所動,願意成全那種想要達成某種願望的強烈意志。如果不會為此所動的話,她也不會有實現別人願望的能力了。

第三,卡卓和芙蓋茨其實都是墨蓮娜的妹妹,盡管墨蓮娜沒有把她倆當做妹妹,她們也不會把墨蓮娜當姐姐,但實際上她們的確是血親。卡卓和芙蓋茨對未尋無關緊要,但墨蓮娜對未尋很重要,墨蓮娜的妹妹,她自然不會不管。這個原因她不會說出來,但的確是很重要的原因。

第四,逃離王室,擺脫束縛著自己的身份,這其實也是未尋曾經做過的事。她自己這樣做過,碰到了同樣想這樣做的人,自然會認同這樣的行動。

卡卓、芙蓋茨其實和未尋一樣,是同病相憐的人。血親之間相互殘殺的事,她也經歷過。被雙親當做工具人,也是她的過往。她也有妹妹,從沒見過面的親妹妹。

有太多太多同病相憐之處(盡管這些我在正文中還沒寫出來,但這些過往都是存在的),所以她對此很能感同身受。幫卡卓和芙蓋茨,其實也是在幫她自己,幫助不顧一切想逃離牢籠的曾經的自己。

卡卓問她為什麽要幫她們,她只講了其中一個理由。這也是她的性格,講出口的都是實話,但並不是所有話都會講出口,總是有很多不會講出口的部分。前三個理由,實際上讀者也能在文中找到。第四個理由,在第三部裏我也寫了一部分。如果能聯系起來看的讀者,是能把這個理由對應上的。

有這麽多的理由,才導致她會去幫卡卓和芙蓋茨。

還有風箏、旅團、流星街,這些她去介入的對象,都是在某些方面和她能有共鳴的。

像風箏,它被主人拋棄了,它也去拋棄主人,它和主人相互拋棄。未尋,她和她出生的那個國家、和親人師長之類的親近的人之間,也是相互拋棄。所以她很能懂風箏的心情。

流星街,是不被承認的地方,流星街人是不被需要的、被扔掉的人。她也是不被她出生的國家承認的,也是不被她出生的國家、親友需要的。所以她到了流星街,就會有很多感同身受的地方,很能懂流星街人的心態。

像老迪,和她也有相同之處,老迪放棄了東果陀共和國的權位,隱姓埋名,在田野裏過晴耕雨讀的日子。未尋也逃離了從前的身份,漂泊在這個世界。

像庫洛洛,他身上被寄托的期待、被壓的重擔,他的負擔,未尋從前同樣是體驗過的,自然很懂他這種能力強的人身上的重量和精神負擔。

像飛坦,他的普通社會關系的斷絕、他對普通社會關系的拒絕,也和未尋是一樣的,這我也在文中詳細寫過。

與她有關聯、有緣分的人或其他生物,都在某些地方和她有共鳴、有同病相憐之處。這些共鳴,才是她做很多行為的原因,才是她能和這些人有關系發展的原因。用一句同是天涯淪落人,來評價她和獵人世界裏的許多角色,也是非常合適的。

|

正因為需要給她找做那些事的原因,所以第一部我沒有使用女主視角,使用了更偏向群像類型的視角,使用不同角色的視角去推動劇情。因為這些角色都有各自的行動動力,要去做什麽事,我才能寫得下去。

這對讀者來說是不太友好的,現在的許多網文讀者,都習慣快速從書名、文案上獲取主角的前世今生、行動目的、故事的起因,習慣掌握上帝視角的信息,有一定的知曉全局的優越感,再去帶入主角視角,能預判後續的發展,寄托自己的期待。

群像類的視角,還不停切換視角,還不給讀者足夠的主角身份、行為信息,會讓讀者失去上帝視角,只有故事中某個角色的有限視角、有限信息,這會給一部分讀者帶來焦慮感,感覺沒有了讀者優勢,讓那些讀者看不下去。

當然,主角視角獲得的讀者自帶好感度也沒了。用主角視角寫,主角更容易獲得讀者的好感度。不少讀者是主角控,誰是主角就控誰,對主角好感度就高。反正未尋對這種東西也不會在乎,因為主角這個身份標簽給她帶來的好感度,她也不會覺得有什麽意義。

關閉讀者的上帝視角,就是把讀者的優越感關掉,免得讀者因為上帝視角帶來的信息優勢,而去鄙視沒有上帝視角的角色的智商。把讀者拉到和文中的角色一樣的信息環境中,讓讀者根據和角色一樣的有限信息,去判斷角色面臨的問題的難度,看看自己處於同樣的環境能不能解決那個問題。

並且,只有在群像視角下,這個故事才能繼續寫下去,才有推動劇情的支點。不然靠未尋,她根本不做什麽,就一直在那漂著,就推動不了劇情了。

所以,我一開始選擇了旅團成員的視角。

因為庫洛洛偷了棺材導致部分旅團成員被強制關聯,旅團成員發現被強制關聯,要解決強制關聯問題,才會千方百計去找未尋。找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不在她身上,就去找問題的根源登托拉家的人,才會跟登托拉家的人結仇,才有後面的劇情。

在這個過程中,因為被強制關聯,旅團成員會不斷轉移到未尋那裏,看到她的一些事情和她的狀態,才有了她那裏的各種展現。

在第一部裏,讀者的視角一直是跟著旅團成員的。所以第一部裏對未尋的稱呼就是那個女孩,而不是她的名字,因為旅團的人根本不在乎、沒記住她的名字,在旅團成員視角裏,自然就沒有未尋的名字。

在第一部裏,庫洛洛看到的未尋,是什麽事都不想做的停滯狀態,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裏,和死了的狀態也沒什麽區別。像這種狀態,是承擔不了推進劇情的任務的。

芬克斯和飛坦看到的未尋,也是游走在不同地方,像蜻蜓點水般路過那些地方,和周圍的人格格不入。

這就是她被強行覆活後的狀態,如夢游一般游走在這個陌生的世界。以她的性格,我不可能立馬就去寫她做這做那,只能通過很多的人的不同視角,去告訴讀者她那時候的狀態。

沒有外力的介入,她的狀態會這樣一直持續下去,不會自己深度介入什麽事。即便想推動什麽,也不會自己深度介入,會找到能推動這些事做成的人去做。

所以,最初她只是把阿芙樂爾他們送去讀書、給優路比安大陸許多國家找政策資金支持去搞各種建設項目、讓人做語言學習的教程資料等等,這些都是不需要她深度參與的。

到了第二部,黑鯨號遇難,消息傳到她那裏,她去追蹤黑鯨號,找墨蓮娜和瑪琪小滴。到了這個時候,她才有了自己的行動動力,因為那些都是她在意的人。

因為和登托拉家的人糾纏,旅團在黑鯨號上才會被登托拉家的人針對,才有了差點被團滅的結果。沒有第一部裏和登托拉家的糾纏,旅團不會被團滅,也不會有後面的一連串事情,所以第一部的糾纏是必要的。

第二部裏,上了黑鯨號後,旅團成員死了那麽多,庫洛洛重傷,所以瑪琪托未尋去照顧庫洛洛,這才有了兩人後面的那些事。所以她才會替旅團成員傳信,告訴他們庫洛洛的情況,才看到了旅團內部的各種矛盾,看到了庫洛洛的掙紮,才把他們的狀態和流星街聯系在一起,才會去做很多針對流星街的計劃,才有了第三部的很多情節。

可以這麽說,第一部,就是被強行覆活的未尋逐漸找到自己行動動力的過程。沒有足夠的理由,她不會去做那些。我不會強行把那些事安排給她,讓她按照我的意願做提線木偶,她需要有自己的理由,自己的行為邏輯,自己的行動動力,自己的情感累積。

這篇小說的三部裏面,第一部、第二部,她的活動重心都是在卡金,基本上很多時候她都待在卡金,主要就是因為墨蓮娜,她在等著墨蓮娜做出最後的選擇,就像她在流星街的深谷裏等庫洛洛做最後的選擇一樣,她有留在卡金的理由,在這一階段這就是她的行動動力。

到了第三部,她就沒有去卡金了,因為她沒有留在那裏的理由了。那時候她也沒有其他能去的地方,所以也就暫時留在了流星街,才會有第三部後面的那些發展。

這些故事的發展和推進,每一步都是相互關聯的,有因有果,一環扣一環,不能省略。

|

順便說一下,本文裏面摘錄過很多歌詞,基本上都是和未尋對應的。

《送別》那首歌,三個版本的主題都和她是對應的。

第一個版本,主題是夢見母親

第二個版本,主題是旅愁,或者說鄉愁

第三個版本,主題是送別

《異邦人》是在呼應她異世界來客的身份。

《Anomie》那首歌,是在用“有生命能因為神經過敏的愛而獲救嗎?”這句歌詞引出她和很多人因為“母親”而跟她產生的糾葛,墨蓮娜、阿爾貝托、卡卓、芙蓋茨、帕裏斯通、平宮城紅、露頌,這些人都因此而跟她有關聯。

《Llorando》(哭泣)那首歌,是呼應她和墨蓮娜的糾葛的。

《大夢》那首歌,呼應了流星街人、旅團的狀態,呼應了很多普通人的狀態,同樣呼應了她的狀態。

《夜晚出生的小孩》,同樣是呼應流星街人、旅團、未尋,呼應很多更接近邊緣人物的人的狀態的。

基本上文裏面專門摘的歌曲和歌詞都是有用意的,不是湊字數的。

|

在感情方面,實際上未尋挺難搞的,她有兩種模式:回應式,主動式。

想要回應式感情,可以,只要某人對她的感情強烈程度,到達打動她那條線就行。到了的話,不管是誰,她都回應那個人,回以同等程度的情感。那個人對她是多少,她對那個人就是多少。到不了的話,無論怎樣都只能得到拒絕。

必須要那個人先拿出感情來,讓她感覺到,才有可能獲得回應。而且,還要那個人一直保持感情的強烈度,一旦低於打動她的那條線,馬上就會失去回應。如果那個人的感情一直在線上,一直不停,她就一直回應那個人,不會停。

所以她對那個人怎樣,取決於那個人,而不是她。一旦那個人對她的喜歡跌下那條線了,馬上就會失去她。因為她判斷那個人的感情程度,已經不需要她回應了。她認為這樣的模式對對方很公平,主動權都在對方手上,想開始、繼續或結束,都由對方。

想要她自己主動的話,那得看那個人的本事。喜歡就是喜歡,沒感覺就是沒感覺,天塌下來也還是那樣,騙不了人的。她認為這樣的模式對對方其實不太公平,因為主動權在她手上,喜歡和結束,都取決於她。

她的閾值是很高的,甜到爆炸的東西她覺得是有點甜,痛徹心扉的痛她覺得是有點痛。情感方面的閾值她也很高,想要她自己主動去喜歡、愛誰非常困難。絕大部分正常人喜歡、愛誰的理由,比如長相、能力、智力、家世身份、權勢等等,都很難打動她,因為她不需要這些,也不渴望這些。

別人對她的強烈情感,包括喜歡、愛、在意、關心、尊重、理解、陪伴之類的,才是打動她的理由,這又是回應式的,不是主動式的。基本上她就沒有主動過,從來都是別人喜歡、在意她了,她感受到了,才回應的。她的主動模式很難開啟,或者說,就沒開啟過。

這其實也是她的安全區,只有被喜歡、愛、在意、關心、尊重、理解、陪伴了才去回應,就不會失望了。先去喜歡在意誰,哪怕情感濃度很高,也不一定就會有回應,還常常會得不到回應,徒勞一場,是很容易傷到自己的。被喜歡被在意了才去回應,那雙方都不會失望,都獲得了對等的感情濃度,也不存在誰辜負誰。

所以,誰真的喜歡她,她就喜歡誰。不管對方是因為什麽原因喜歡的,只要那種喜歡的程度足夠深、濃度足夠高,讓她切切實實感覺到了是被喜歡著的,就會回應。對她來說,這種模式是最安全的模式,最對等的模式,也是最沒有負擔的模式。這其實依舊是等價交換的模式,和她的許願能力一樣。

如果哪一天出現了一個真的把她當做壓倒一切的唯一、無比熾烈、毫無保留地愛著她的人,她是也能回應對方以對等的情感,把ta當唯一的。可惜她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人,她從來沒有被毫無保留地愛過,從來沒有真正成為誰的唯一過,和很多人的關系也只能說是到不了那個程度和到了那個程度的區別。

寫了這麽長的一個故事,寫到故事的末尾,未尋和庫洛洛之間的關系程度是到了那個程度的。我也寫了未尋和其他人之間的關系發展,但是很多人跟她之間的關系到不了那個程度。

酷拉皮卡是到了的,只是沒能來得及寫出來,他們倆之間也有很長的一段發展過程,他那條線也和未尋的過去、小傑和未尋、瑪琪和未尋是關聯起來的,但我實在寫不動了,就留白了。

墨蓮娜也是到了的。

在離開獵人協會後,墨蓮娜是未尋在這個世界遇到的第一個會真的關心她的人。一路上未尋遇到了很多想騙她、想睡她的人,這些我都沒有明確去寫,只有在她和庫洛洛的對話裏一筆帶過,說有人想給她下藥。因為未尋不是會提這些事的人,又沒有用她的視角寫,所以這些都沒寫。

當初也是墨蓮娜給未尋的建議,讓她想旅行的話,不妨去流星街看看。沒有她,未尋和流星街也不會有那麽深的牽連,也不會有後面那麽多事情。未尋收到的很多花、棉花糖、氣球,也都是她送的。墨蓮娜在意她,關心她,也能理解她,也不是想睡她才做這些的,所以兩人的關系就能到那種程度。

墨蓮娜這個角色,我大部分使用了留白寫法,因為漫畫裏她就正式出現了一話,除了那一話,她基本就沒出場了。關於她的信息非常少,能扒的信息我都在文裏面寫了,作為她的行為邏輯的依據。

很多讀者連她是誰都不知道,自然對她沒什麽好感度。這種心態,也是文中的角色對陌生人該有的情感值。比如未尋,對她來說,除了瑪琪,旅團的人本來就是毫不相幹的人,她對他們的初始感情度就是沒有的,這就是她對陌生人會有的狀態,就像很多讀者看墨蓮娜一樣。

我不可能把作者或讀者對某個角色的好感度,強行放在未尋身上,把這些好感度當做她的驅動力,這樣寫是沒根據的。就像讀者,墨蓮娜對很多讀者來說就是不知道是什麽人的陌生角色,她死不死,根本無所謂。

再舉個例子,同樣被西索殺了,俠客就被很多讀者反覆提起,還說是什麽亡夫亡妻之類的,有些吼得聲音還挺大的,庫嗶就沒什麽人關心。就是因為富堅沒給庫嗶好看的臉,讀者對他就沒什麽好感度,殺了也就殺了,無所謂。

所以,要讀者對墨蓮娜有很高的好感度,就像強行讓未尋對旅團成員或其他獵人角色有好感度那樣,是沒有依據的。

不少同人裏面,主角穿越到獵人世界,莫名其妙就對某些角色有很高的好感度,莫名其妙就開始要拯救這個、改變那個、各種付出、掏心掏肺,那是作者把自己的好感度投射到了主角身上,不是主角自己的。不少讀者本來就對某些角色有很高的好感度,把自己帶入主角,就覺得理所應當。

這樣的方式,實際上就是作者、讀者在按著主角的頭,讓ta去做這些行為,就是作者、讀者的工具人。在同人裏面,主角的工具人屬性比許多原創文裏的主角強多了,許多主角被創造出來,就是為了替作者、讀者去拯救、改變某些原著角色和原著劇情的。

但是,抽離這種好感度濾鏡,讓一個普通讀者來看主角的行為,就會覺得莫名其妙,不知道主角為什麽要各種拯救、付出,仿佛主角被下降頭了一般。

未尋不是為了拯救、改變誰而誕生的,她是為了她自己誕生的。我寫的不是工具人主角,我也不是為了剝削她、讓她各種付出、各種拯救才寫這個故事的,所以這樣的方式在本文裏就不行。沒有足夠的理由,沒有足夠的情感累積,她不會做的事就是不會做。

總之,就一句話,作者、讀者的好感度、情感傾向,不是某個人物的好感度、情感傾向,某個人物需要有自己的情感演變的邏輯。

所以,沒有足夠的情感累積,未尋和某人關系就到不了那個程度,到不了就到不了。即便和某些人關系到了那種程度,她也不一定就會接受,這就是她的性格,我在文裏也不止一次展現過。

我不會因為自己的傾向,就硬按著她的頭讓她怎麽做。我只能努力去寫,寫她和不同角色的關系發展。一路順著看下來的讀者,應該能發現未尋和其他角色的關系發展。

我努力過了,認真去寫了,結果還是到不了那個程度。既然到不了,我就不會硬去把人湊在一起,強扭的瓜真的很難吃。

未尋也是個強扭不了的人,她有她自己的行為邏輯,在很多地方是不肯妥協的。像有些劇情我已經寫了,可她總要跳出來,反覆跟我說,說她不是那樣的。我又得回頭去看,那段劇情是不是有哪裏不對,才發現的確不該是那樣的。

所以,故事的結尾,就是那樣的結局,就是以她的性格會有的結局。

盡管大家是在這個故事裏認識她的,但她不止活在這個故事裏,她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過去,自己的故事。只是恰好在這個時段,她出現在了獵人世界,和獵人世界裏的許多人相遇了,出現在了他們和讀者面前。

不管在哪裏,她還是她,一直是她自己,一直在尋找自己想要尋找的。過去、現在都是這樣,就像她的名字那樣。

未尋的名字,關鍵詞就是尋找。

我做為人類存在在世界上是為了什麽?這是她的困惑,也是她一直在尋找的答案。

尋找存在的意義,尋找人之為人的原因,尋找方向,尋找想要的,尋找自己,尋找更多的可能性……就是她的動力。

她的名字,同樣回答了尋找的結果,沒有找到。一直在找,一直沒有找到。

廣末未尋。廣,廣闊無垠,末,終結,未,沒有,尋,找到。

無垠的終結尚未被找到,在無垠的終結來臨之前一直都找不到。

這是最適合她的名字,也是她一生的寫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