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
關燈
小
中
大
亂
長安,雪。
這天張良又入宮了,這幾年身體漸弱,除了思念故國故人,很多事情開始不摻和了,但宮裏還是會來走走。
宮墻一角傳來嗚嗚哭聲,張良停住腳步,一少年正伏在樹上抹眼淚,雪落了滿頭。
“太子殿下為何而哭,臣能否為殿下解憂?”
劉盈聽到熟悉的聲音,止住哭聲,看清是何人,立即飛奔過來,哭噎道:“子房叔叔。”
示意持傘的近侍將傘挪到劉盈頭頂上方,張良彎下腰來頗有耐心寬慰,也不是頭一回見他哭,問了好一會兒才從他支支吾吾的話語中問出這次是為何而哭。他偷偷養了只小貓,被呂後發現了,命人將那只貓打死了。
呂後原話,“豈能因此物壞你心志。”
張良聽了沈吟不語,稍過片刻,溫聲道:“太子殿下是個善良的人,才會為此苦惱。若殿下覺得自己無錯,便不必在意他人說法。”
“真的嗎?”
張良為他拂去落雪,“快回去寢宮罷,待會娘娘又要找殿下了。”
“嗯。”劉盈重重點頭,小跑著離去。
近侍也是性情中人,不由感慨:“太子殿下很是仁慈呀!”
“確實。”張良浮著隱約的笑,慢慢將腰直起,長安的雪飛舞在他肩頭,他看了看,琥珀色的瞳仁映了一片森冷的白。
在這場雪過後不久,宮中傳來易太子的消息,劉邦以“仁弱”為由,想廢掉劉盈太子之位,改立趙王如意為太子。
留侯府中,只聽得喀嚓一聲,張良手中春枝斷折,一半落在地上。他彎腰將那一半撿起,對聞聲上前的近侍揮了揮手。
“無事,待會若是有貴客到訪,直接帶來後院即可。”
近侍領命,疑惑著在大門口等了半個多時辰,果然見一婦人和一少年前來。正要行禮,婦人當先阻止了他,“我來找你家大人。”
近侍這時已明白張良說的正是呂後和劉盈,立即帶路讓三人見面。
呂後開口,自是為了易太子一事。
張良不慌不忙沏茶,“有四人,可相助。”
呂後大喜,說了些道謝的話,天色漸移,她準備帶劉盈回宮。
劉盈用只有張良才能聽到的聲音道:“其實我一點都不想做這個太子,子房叔叔不必為我操心。”
張良微微一笑,“殿下只管放心。”
商山四皓的出山,使得劉邦改變心意,不再提易太子一事。在此之後不久,呂後特請張良為劉盈少傅,幫助他處理政務之事。
劉盈心思不在政務上,幾乎都是交由張良處理。若是劉邦和呂後來考,自有張良提前備好答案,劉盈只需要背下即可。凡事對答如流,這樣的“成果”令劉邦和呂後十分滿意。
燈火搖搖晃晃又圈了一層燭淚,近侍上前為燈下執筆之人換上新的蠟燭,瞥見他微微蹙起的眉頭,一直憋在心頭的疑問湧上來。
“我以為大人會拒絕少傅一職。”
正思索公文上的難題,張良停筆輕笑,“我為何會拒絕?”
“又麻煩又費力氣,大人不是已經不喜歡這樣的生活了嗎?”
“又麻煩又費力氣的生活啊?!”他輕輕感嘆了一聲,“也許,只是時機不對。”
“大人現在看起來很高興?”
張良瞅向新換的蠟燭,燭光暈染開那片溫和舒緩的眉眼,仿佛添加了一層鋒利,“這個你猜對了。”
劉邦的病癥從春天開始蔓延,長樂宮蓮池盛開之時,張良陪伴在他身邊。他似乎很久沒認真審視過劉邦了,他是君,他是臣,臣若正視於君為不敬。
也不知是什麽時候興起的壞規矩?他心裏叨了句。
劉邦比他初識之時老了許多,老到他幾乎不敢辨認,從前舊事躍上心頭,他生出幾分惆悵。
珠簾顫動,張良扶起將醒的劉邦,睫毛顫了顫,有些不忍,“陛下,淮南王反。”
枯槁的雙手氣憤得劇烈抖動,“他敢?讓太子過來,代我出征平定叛亂。”
張良反握住他顫抖的雙手,冷靜道:“陛下,先歇息一下,詔令待會便傳下去。”
劉邦被他這一握靜頓片刻,蒼白的面容微微擡起,露出平整的下頜角,“子房,你有什麽意見?”
“太子年幼,尚無建樹,軍中舊部,恐難聽調遣。”
劉邦沈吟不語。
太子親征的詔令還沒傳下去,呂後在劉邦面前撒潑打滾不讓劉盈親征的消息反倒傳得飛快。最後劉邦又召了張良入宮,聽取張良“令太子為將軍,監關中兵”的建議,自己親自掛帥出發。
一路送劉邦出征至曲郵,張良沒有立即折返,在曲郵田野上站了半天,目眺劉邦的隊伍繞過山坳,再也看不見了才回去。
張良在曲郵受了風寒,連續喝了好幾劑藥才停了咳嗽,掙紮著起來幫劉盈處理堆積的政務。他速度很快,大半天便處理好那些政務送去太子府邸。
而在庸城的劉邦與英布的戰場上,劉邦被叛軍的流矢射中,引發舊疾,消息傳回長安之時,張良停了杯中茶,長久望向一碧如洗的天空。
“大人,別坐太久。”近侍提醒道。
張良閉了閉目,嘴角勾起一絲晦澀莫名的笑,“不會太久的。”
四月甲辰,高祖崩長樂宮。
青色的影子在祭典之後顫顫巍巍曳過古老的宮墻,飛揚起的衣角流轉的是過去的記憶。他和劉邦出生入死的感情是什麽時候開始變質的,他自認為聰明,其實也說不太清楚。
從項羽死了後,還是韓信死了後,亦或者是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他終於在某一天發現,他對劉邦的畏懼已經超過了親近,甚至想要取而代之。
他在烈焰中失去的故國,也許能在他的手裏,以不一樣的方式重生。而這樣的重生,需要一個懦弱的君主。劉邦不適合,他的兒子劉盈卻極其恰當——劉盈的仁弱,是他選擇他的原因。
劉邦一輩子識人善斷,可能想不到,他喊了一輩子“子房”的人,會以這樣的方式背叛他,褫奪他的江山。
張良回首長樂宮的位置,仿佛能透過一層層高聳的宮墻,看到裏面天子的寶座——那個位置,很高,能看得很遠。
也許,明天該用劉盈的名義改改那個座位,再墊高點,還能看得再遠些。
——End——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長安,雪。
這天張良又入宮了,這幾年身體漸弱,除了思念故國故人,很多事情開始不摻和了,但宮裏還是會來走走。
宮墻一角傳來嗚嗚哭聲,張良停住腳步,一少年正伏在樹上抹眼淚,雪落了滿頭。
“太子殿下為何而哭,臣能否為殿下解憂?”
劉盈聽到熟悉的聲音,止住哭聲,看清是何人,立即飛奔過來,哭噎道:“子房叔叔。”
示意持傘的近侍將傘挪到劉盈頭頂上方,張良彎下腰來頗有耐心寬慰,也不是頭一回見他哭,問了好一會兒才從他支支吾吾的話語中問出這次是為何而哭。他偷偷養了只小貓,被呂後發現了,命人將那只貓打死了。
呂後原話,“豈能因此物壞你心志。”
張良聽了沈吟不語,稍過片刻,溫聲道:“太子殿下是個善良的人,才會為此苦惱。若殿下覺得自己無錯,便不必在意他人說法。”
“真的嗎?”
張良為他拂去落雪,“快回去寢宮罷,待會娘娘又要找殿下了。”
“嗯。”劉盈重重點頭,小跑著離去。
近侍也是性情中人,不由感慨:“太子殿下很是仁慈呀!”
“確實。”張良浮著隱約的笑,慢慢將腰直起,長安的雪飛舞在他肩頭,他看了看,琥珀色的瞳仁映了一片森冷的白。
在這場雪過後不久,宮中傳來易太子的消息,劉邦以“仁弱”為由,想廢掉劉盈太子之位,改立趙王如意為太子。
留侯府中,只聽得喀嚓一聲,張良手中春枝斷折,一半落在地上。他彎腰將那一半撿起,對聞聲上前的近侍揮了揮手。
“無事,待會若是有貴客到訪,直接帶來後院即可。”
近侍領命,疑惑著在大門口等了半個多時辰,果然見一婦人和一少年前來。正要行禮,婦人當先阻止了他,“我來找你家大人。”
近侍這時已明白張良說的正是呂後和劉盈,立即帶路讓三人見面。
呂後開口,自是為了易太子一事。
張良不慌不忙沏茶,“有四人,可相助。”
呂後大喜,說了些道謝的話,天色漸移,她準備帶劉盈回宮。
劉盈用只有張良才能聽到的聲音道:“其實我一點都不想做這個太子,子房叔叔不必為我操心。”
張良微微一笑,“殿下只管放心。”
商山四皓的出山,使得劉邦改變心意,不再提易太子一事。在此之後不久,呂後特請張良為劉盈少傅,幫助他處理政務之事。
劉盈心思不在政務上,幾乎都是交由張良處理。若是劉邦和呂後來考,自有張良提前備好答案,劉盈只需要背下即可。凡事對答如流,這樣的“成果”令劉邦和呂後十分滿意。
燈火搖搖晃晃又圈了一層燭淚,近侍上前為燈下執筆之人換上新的蠟燭,瞥見他微微蹙起的眉頭,一直憋在心頭的疑問湧上來。
“我以為大人會拒絕少傅一職。”
正思索公文上的難題,張良停筆輕笑,“我為何會拒絕?”
“又麻煩又費力氣,大人不是已經不喜歡這樣的生活了嗎?”
“又麻煩又費力氣的生活啊?!”他輕輕感嘆了一聲,“也許,只是時機不對。”
“大人現在看起來很高興?”
張良瞅向新換的蠟燭,燭光暈染開那片溫和舒緩的眉眼,仿佛添加了一層鋒利,“這個你猜對了。”
劉邦的病癥從春天開始蔓延,長樂宮蓮池盛開之時,張良陪伴在他身邊。他似乎很久沒認真審視過劉邦了,他是君,他是臣,臣若正視於君為不敬。
也不知是什麽時候興起的壞規矩?他心裏叨了句。
劉邦比他初識之時老了許多,老到他幾乎不敢辨認,從前舊事躍上心頭,他生出幾分惆悵。
珠簾顫動,張良扶起將醒的劉邦,睫毛顫了顫,有些不忍,“陛下,淮南王反。”
枯槁的雙手氣憤得劇烈抖動,“他敢?讓太子過來,代我出征平定叛亂。”
張良反握住他顫抖的雙手,冷靜道:“陛下,先歇息一下,詔令待會便傳下去。”
劉邦被他這一握靜頓片刻,蒼白的面容微微擡起,露出平整的下頜角,“子房,你有什麽意見?”
“太子年幼,尚無建樹,軍中舊部,恐難聽調遣。”
劉邦沈吟不語。
太子親征的詔令還沒傳下去,呂後在劉邦面前撒潑打滾不讓劉盈親征的消息反倒傳得飛快。最後劉邦又召了張良入宮,聽取張良“令太子為將軍,監關中兵”的建議,自己親自掛帥出發。
一路送劉邦出征至曲郵,張良沒有立即折返,在曲郵田野上站了半天,目眺劉邦的隊伍繞過山坳,再也看不見了才回去。
張良在曲郵受了風寒,連續喝了好幾劑藥才停了咳嗽,掙紮著起來幫劉盈處理堆積的政務。他速度很快,大半天便處理好那些政務送去太子府邸。
而在庸城的劉邦與英布的戰場上,劉邦被叛軍的流矢射中,引發舊疾,消息傳回長安之時,張良停了杯中茶,長久望向一碧如洗的天空。
“大人,別坐太久。”近侍提醒道。
張良閉了閉目,嘴角勾起一絲晦澀莫名的笑,“不會太久的。”
四月甲辰,高祖崩長樂宮。
青色的影子在祭典之後顫顫巍巍曳過古老的宮墻,飛揚起的衣角流轉的是過去的記憶。他和劉邦出生入死的感情是什麽時候開始變質的,他自認為聰明,其實也說不太清楚。
從項羽死了後,還是韓信死了後,亦或者是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他終於在某一天發現,他對劉邦的畏懼已經超過了親近,甚至想要取而代之。
他在烈焰中失去的故國,也許能在他的手裏,以不一樣的方式重生。而這樣的重生,需要一個懦弱的君主。劉邦不適合,他的兒子劉盈卻極其恰當——劉盈的仁弱,是他選擇他的原因。
劉邦一輩子識人善斷,可能想不到,他喊了一輩子“子房”的人,會以這樣的方式背叛他,褫奪他的江山。
張良回首長樂宮的位置,仿佛能透過一層層高聳的宮墻,看到裏面天子的寶座——那個位置,很高,能看得很遠。
也許,明天該用劉盈的名義改改那個座位,再墊高點,還能看得再遠些。
——End——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