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修路
關燈
小
中
大
第120章 修路
方爻等人被帶去罰跪。
國子監餘下監生很快便發現, 他們失蹤已久的同窗不知何時竟回來了,還著單衣、持藤條,整整齊齊地跪在明義堂前, 這是要負荊請罪?看這架勢也知道今日必有大事要發生, 路過的監生都埋頭疾行生怕自己被牽連了。要知道,最近孫大人的脾氣可不怎麽好。
然而跪在這兒的方爻等人卻並不擔心,甚至還有閑心猜測這回孫大人究竟要抽他們多少下, 眾人都覺得應當不會多, 畢竟有王大人攔著呢。只要有王大人在他們便不擔心,甚至不少人還露出輕松的笑意。
可很快,他們就笑不出來了。
日落之後, 孫明達請來了所有出逃監生的家長。
家長們來得猝不及防,剛來時正好看見這些監生們竟還嬉皮笑臉,頓時更氣了。他們在家中擔驚受怕, 這小子在外頭玩得倒是開心, 方才還連累他們被孫明達好一頓排揎!
不孝子, 活該被打死!
眾人看到帶著滔天怒意的父兄時臉色都繃不住了,孫大人要打、要罰他們都認命,可為什麽要把他們家裏人請來?這不是要他們的命嗎?
孫明達揣著手冷冷地道:“各位若是想教子, 速速請吧。”
諸家長冷笑一聲, 拿過自家兒子手中的藤條, 這藤條不正好是給他們準備的嗎?
一抽下去, 鉆心的疼。
有人正想縮回手,便聽到父親殘忍地道:“敢縮回去,先叫你死!”
監生:“……!”
嗚嗚, 他們太慘了。
所有逃跑出去的監生無一例外都受到了頓毒打。孫明達擔心將這些不知好歹的兔崽子們打壞了,所以請來了各家家長, 讓他們做惡人。各家家長其實也擔心自家崽子被國子監除名,為了讓孫明達消消氣,都打得都可兇了。
監生們哀嚎不止,以至於整個國子監都是一片慘絕人寰的叫喊聲。
其他學生都給嚇壞了:“孫大人幾時打人這麽狠了?王大人竟然也沒能攔住?”
有人方才偷偷去看了一眼,知道那邊的動靜是因為什麽,解釋說:“不是孫大人,是孫大人將他們的家長都請了過來,如今打人的是各家家長。”
“怪不得打得這樣慘!”
唇亡齒寒,前些日子他們還遺憾自己沒能跟著一塊去涼州,眼下聽到這樣淒厲的慘叫聲,他們瞬間不羨慕也不遺憾了。
方爻他們遠不止被打那麽簡單,孫大人壞心眼兒地給他們放了一晚上的假,讓他們各回各家。於是他們不僅在國子監受了罪,還在家裏挨了罰。一大家子人將他們團團圍住口誅筆伐,一整晚就沒有一個人能安然睡下的。
國子監監生挨打這件事情鬧得極大,京城各家當天晚上都聽說了。這些監生們明知道回來會被打還執意要去涼州,還硬生生待了這麽多天,可想而知涼州是有多好玩了。貌似去過涼州的都玩得挺盡興,哪怕口是心非如張翰林等人,所作的詩、所買回來的東西都是騙不了別人的。
等到第二日,方爻等人的手不可避免地腫成了包子。被打成這樣還要早早起身跑來國子監讀書,真是慘無人道。眾人互相碰了個頭,看到彼此這慘兮兮的模樣,愁著愁著就忽然笑出聲了,對方也沒比自己好多少嘛。
縱然被打成這樣他們也不後悔,去了就是去了,若是再有機會他們肯定還會去的。讀萬卷書,還得行萬裏路,若是一輩子留在京城能有什麽大出息?
見周圍同窗都很是同情他們的遭遇,方爻覺得沒必要,反手掏出他們在涼州所作的詩集。
他們可不需要同情。
他們那詩,全都是盡興之作。不擺出還好,這東西一出來,眾人忽然覺得他們被打屬實活該!不過片刻而已,原本圍過來關心的同窗便全都轉了態度,冷漠離開。
方爻還樂呵呵道:“如何,羨慕吧,下回要不要跟咱們一塊兒去涼州?”
並沒有人搭理他,這樣嘴賤之人實在是招人煩,昨兒個方家伯伯怎麽就不能下狠手把他給打死?也省的他今兒過來氣別人了。
方爻把圍觀同窗都氣走了之後,還在那兒搖頭嘆息,直言偌大的國子監竟沒有一個人懂他。可惜,這回真沒有人搭理他了,方爻絮絮叨叨念了兩句之後,自討沒趣,只能開始琢磨他們答應傅朝瑜的那些文章。
答應人家的事兒,就得做好。
幸好昨兒被打的是左手,右手還是無礙的,方爻扯出了一張紙,稍稍思索便已成文章。他知道傅師兄的意思,如今朝廷雖然已經逐漸重視科舉,但是民間對於孩童的教化顯然是力不從心的。也就去年京城開設了一家永平書院,如今又多了一個涼州學堂,除此以外只怕再沒有了供孩童讀書且束脩偏低的學校了。
自前兩年經糊名制改革之後,學子們都稱讚科考公允,但追本溯源其實還是不公的。自始至終都是富貴人家才讀得起書,真正的窮人壓根沒有機會接觸科舉。
方爻在文章中大讚涼州學堂建成落地之後的盛況,又將自己與周圍監生在學堂教書所感盡數寫出,自豪地表示,這些孩童對他們有多感激。他們不過是教了兩日的書,便讓這些孩子們感恩戴德。這些孩子如今雖然依舊平凡,但是涼州幾百個孩童,總有百裏挑一的好學生,來日他們未嘗不能入朝為官,造福一方。他們今日的善舉,必能在十多年後迎來福報。
教育是有滯後性的,一朝一夕之間不能看出結果,但佛家有雲,福不捐唐,其實教書也是一樣的,他們行善事、種善因最終也會結得善果。
方爻厭惡佛法,更厭惡這些大道理,但這並不代表他不會寫,相反,他的文章深受傅朝瑜影響,對這些路子已是熟能生巧。洋洋灑灑寫了一篇之後,方爻便覺得差不多了。
這篇文章自然是寫給那些有錢人看的,尤其是有錢的大商賈。他們不是一直想要背靠官員麽?與其巴結他們巴結不上的,還不如自己開學堂,讓普通百姓也可以入學,屆時說不定能出一兩個天才。雖說這樣做目的肯定不純,但是只要結果是好的就行。君子論跡不論心,讀書育人也算是善舉一件。
如今《國子監文刊》x已經漸漸形成了定制,國子監也有律學,之前文刊上有不少了律學文章,不過近來因為皇貴妃的文刊越來越知名,不少律學學生都轉而投皇貴妃的,因有諸多離奇的案件加持,每每新刊發售都能引起熱議。剩下轉投國子監的律學文章便質量不高了,國子監這邊漸漸也就不再刊發,餘下幾個版面倒是未曾變化。
印刷術改版之後,文刊出版都十分迅速。這一期印出來之後,照例被運到大江南北。這回的文刊裏頭有不少篇幅都是同涼州有關,他們在涼州所作的詩詞以及諸人寫的文章都放在一塊兒,弄出了個專篇。正好這些日子各地對涼州的討論此起彼伏,未見消停,如今見國子監文刊也有這方面的內容,便都會拿去一觀,而方爻鼓吹新建學堂的文章,就這般進入了大眾視野。不僅是京城,各地的許多商賈也都看到了這一篇。
細讀之下,不少人還真就動心了。
上回永平書院落地之後,那些出錢的商賈可是得了好大一個面子。後面多的是人想要參與,可惜他們當地並未有官員倡導此事。眼下看了方爻的文章眾人才豁然開朗,朝廷不倡導,他們依舊可以做呀。雖耗費些人力財力,卻可以名揚四方。更重要的是,萬一日後真出了個進士,那可就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方爻等人的文章只能說是小打小鬧,且若是能成,朝廷也是樂見其成的。興文教是一件費錢的事兒,聖上願意做,朝臣們未必願意掏這個錢,誰也不會傻得讓平民百姓都一塊兒過來跟他們家的孩子競爭科舉。
他們反對,但是這件事也不好明著阻止,真阻止的話,他們也沒辦法做人了。
耗著吧,想來也也不會有多少商人願意掏錢辦學的。推己及人,他們都不願意做的事兒,更不用說那些只鉆進錢眼裏頭的商賈了。
真正讓他們警惕的是另一件,先前決定要修路,這是已經定好的事兒,但是具體先往哪兒修卻還沒有定下來。如今聖上有意先修西北,從長安出發直通河西走廊一帶,眾人立馬就警覺起來了。
河西走廊,涼州?又是傅朝瑜!
每回有什麽好事總跟傅朝瑜沾邊,這誰能忍得了?如今的京官好些祖籍都不在京畿一帶,他們雖入朝為官,但是誰不想造福鄉裏呢?明擺著修路是一件大好事兒,誰不想讓這件好事落到自己老家?憑什麽這次又要便宜傅朝瑜?
朝廷官員雖黨派不一,但是在某些事兒上又是利益共同體。因而為了修路這件事又一次鬧得滿城風雨,包括這次出使突厥、名不見經傳的小官吳之煥都被人拎出來好一通攻擊。
若不是他在聖上面前進獻讒言,聖上不至於對西北如此在意。
盡管不止一次看清楚了這些官員的真面目,但是每一回都讓吳之煥等人大開眼界。這些人的自私自利、短視愚蠢,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他們的認知。明知突厥有意揮兵南下,卻還是滿腦子只在意黨派之爭,只在意一己私利,他們該不會真以為前朝的慘案不會發生在大魏身上吧?
這些權貴勢要已經從根子裏都爛透了。
好在吳之煥他們也並非單打獨鬥,修路這件事工部與吏部是傾力支持的,兵部一反常態的也沒反駁。兵部尚書自然也清楚河西走廊失手會是什麽後果,將這條路修好,且不說河西走廊一帶會不會因此得利,但若往後真發生了戰事,好歹物資糧草能盡快運送過去。
河西走廊守住了,突厥人才不會長驅直入、進犯中原。
朝中兩邊吵得火熱,傅朝瑜這邊也沒閑著,他找來了馬騫。
馬騫被尋來時一頭霧水。
傅朝瑜只問他:“聽聞你與肅州知州關系甚好?”
什麽意思?
馬騫後背一緊,他確實與肅州知州關系不錯,此事不算秘密。傅朝瑜如今說這些是何意,難不成是看不慣他這些日子因為勤政獲得了不少讚譽?還是他看錯了,傅朝瑜其實是個小人,不許他出頭,故而才借機敲打?
馬大人心中已經閃過無數齷齪的念頭了,傅朝瑜看他這變幻莫測的神色只覺得好笑,涼州衙門裏頭的這些官員,一個個都是腦補的高手。為了安撫馬騫,傅朝瑜只好先將朝廷準備修路這件事兒和盤托出。
這事兒暫且沒傳到西北這邊,也就傅朝瑜先跟吳之煥商量過才知道點大概。但是僅靠著他們只怕還不行,傅朝瑜便將註意打到了別人頭上:“若我是沒記錯的話,淮陽王娶的夫人正是肅州知州的愛女吧,這兩人可是翁婿,聯系自然緊密。肅州知州得知此事勢必會告知淮陽王,有他相助,西北這條路才能修得穩當。”
淮陽王信不得,但是陽關是淮陽王的大本營,他相信在修路這件事上,淮陽王應當與他所求一致。
馬騫聽完,心中五味雜塵,傅朝瑜的坦誠讓他有些難以接受,他就這般篤定自己會老老實實辦事兒?
傅朝瑜像是看穿了他的想法:“此事就全仰仗馬大人了,這條路若是能成,涼州必商貿必能更勝從前。”
這話算是說到馬騫的心坎兒裏了,他所求也不過就是涼州強盛而已。
這事兒他應下了,當晚上便一紙書信送去了肅州。
肅州那邊收到消息之後,果真上了心。西北這路若是能修好,整個河西走廊一帶都能獲益。肅州知州知道自己能力有限,趕忙寫信快馬加鞭送去陽關。
翌日一早,淮陽王便得到了消息。
王陽一看便覺得是好事兒,可見王爺眉心微蹙,卻不知他所愁何事,遂問:“聖上有意重修西北這邊的官道,王爺怎麽還游疑起來了?”
淮陽王撂下書信:“這消息甚至都沒傳到我這邊,肅州卻先一步從涼州聽聞此事,不覺得很巧麽?只怕是有人故意借著肅州,將這消息傳給我。”
王陽和其敏銳:“您指的是,涼州的傅大人?”
“除了他還能有誰?”
淮陽王不痛快的是自己在這件事上被當槍使了,可他又不能不出手,相反,淮陽王還得極力促成此事,畢竟此事能成,他亦能獲益。但當了傅朝瑜的棋子,淮陽王總歸不舒服。且他若是出手,傅朝瑜必定能猜到他在前朝的影響,怎麽看都對他不利,可淮陽王又做不到絲毫不管。
這樣的好事,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萬一皇兄頂不住壓力改了主意,西北這邊再想修路還不知等到何年何月。
罷了,這回權當是為了他自己。
幾日後,朝廷有關西北修路一事的阻力果真小了許多。先前那麽多官員反對,可淮陽王動手之後,反對的聲音忽然就少了起來。以至於工部、吏部聯合兵部力排眾議,順利地推進了修路一事,原本準備最後才出手鎮壓紛擾的皇上,甚至都沒來得及出手情勢便明朗了。
打聽之下,原來是太子不知為何動了些手腳。
皇上沒說什麽,但是心中依舊不爽,他都這般晾著太子,哪些朝臣還是對太子不離不棄,想上位的心思如此明顯,真就當他是死的啊?
不過修路這件事算是定下來了,皇上馬不停蹄讓尚書省發布詔令,決定十日後便準備修路,從京城出發,趕在冬日前能修多少修多少。若是修好了,他親自帶兵征討突厥!
消息傳到涼州。本該是一件幸事,可傅朝瑜卻高興不起來。外人不知道誰是推手,傅朝瑜卻看得明白。正因為知道他才心生警惕,淮陽王雖身在西北,可他在朝中的影響力是不是太大了些?
是他扶持太子,還是太子是他的擋箭牌?
不得而知。
犯愁過後,傅朝瑜只能安慰自己,好歹如今的路是保住了。這樣的好消息,改早日同人分享才是。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方爻等人被帶去罰跪。
國子監餘下監生很快便發現, 他們失蹤已久的同窗不知何時竟回來了,還著單衣、持藤條,整整齊齊地跪在明義堂前, 這是要負荊請罪?看這架勢也知道今日必有大事要發生, 路過的監生都埋頭疾行生怕自己被牽連了。要知道,最近孫大人的脾氣可不怎麽好。
然而跪在這兒的方爻等人卻並不擔心,甚至還有閑心猜測這回孫大人究竟要抽他們多少下, 眾人都覺得應當不會多, 畢竟有王大人攔著呢。只要有王大人在他們便不擔心,甚至不少人還露出輕松的笑意。
可很快,他們就笑不出來了。
日落之後, 孫明達請來了所有出逃監生的家長。
家長們來得猝不及防,剛來時正好看見這些監生們竟還嬉皮笑臉,頓時更氣了。他們在家中擔驚受怕, 這小子在外頭玩得倒是開心, 方才還連累他們被孫明達好一頓排揎!
不孝子, 活該被打死!
眾人看到帶著滔天怒意的父兄時臉色都繃不住了,孫大人要打、要罰他們都認命,可為什麽要把他們家裏人請來?這不是要他們的命嗎?
孫明達揣著手冷冷地道:“各位若是想教子, 速速請吧。”
諸家長冷笑一聲, 拿過自家兒子手中的藤條, 這藤條不正好是給他們準備的嗎?
一抽下去, 鉆心的疼。
有人正想縮回手,便聽到父親殘忍地道:“敢縮回去,先叫你死!”
監生:“……!”
嗚嗚, 他們太慘了。
所有逃跑出去的監生無一例外都受到了頓毒打。孫明達擔心將這些不知好歹的兔崽子們打壞了,所以請來了各家家長, 讓他們做惡人。各家家長其實也擔心自家崽子被國子監除名,為了讓孫明達消消氣,都打得都可兇了。
監生們哀嚎不止,以至於整個國子監都是一片慘絕人寰的叫喊聲。
其他學生都給嚇壞了:“孫大人幾時打人這麽狠了?王大人竟然也沒能攔住?”
有人方才偷偷去看了一眼,知道那邊的動靜是因為什麽,解釋說:“不是孫大人,是孫大人將他們的家長都請了過來,如今打人的是各家家長。”
“怪不得打得這樣慘!”
唇亡齒寒,前些日子他們還遺憾自己沒能跟著一塊去涼州,眼下聽到這樣淒厲的慘叫聲,他們瞬間不羨慕也不遺憾了。
方爻他們遠不止被打那麽簡單,孫大人壞心眼兒地給他們放了一晚上的假,讓他們各回各家。於是他們不僅在國子監受了罪,還在家裏挨了罰。一大家子人將他們團團圍住口誅筆伐,一整晚就沒有一個人能安然睡下的。
國子監監生挨打這件事情鬧得極大,京城各家當天晚上都聽說了。這些監生們明知道回來會被打還執意要去涼州,還硬生生待了這麽多天,可想而知涼州是有多好玩了。貌似去過涼州的都玩得挺盡興,哪怕口是心非如張翰林等人,所作的詩、所買回來的東西都是騙不了別人的。
等到第二日,方爻等人的手不可避免地腫成了包子。被打成這樣還要早早起身跑來國子監讀書,真是慘無人道。眾人互相碰了個頭,看到彼此這慘兮兮的模樣,愁著愁著就忽然笑出聲了,對方也沒比自己好多少嘛。
縱然被打成這樣他們也不後悔,去了就是去了,若是再有機會他們肯定還會去的。讀萬卷書,還得行萬裏路,若是一輩子留在京城能有什麽大出息?
見周圍同窗都很是同情他們的遭遇,方爻覺得沒必要,反手掏出他們在涼州所作的詩集。
他們可不需要同情。
他們那詩,全都是盡興之作。不擺出還好,這東西一出來,眾人忽然覺得他們被打屬實活該!不過片刻而已,原本圍過來關心的同窗便全都轉了態度,冷漠離開。
方爻還樂呵呵道:“如何,羨慕吧,下回要不要跟咱們一塊兒去涼州?”
並沒有人搭理他,這樣嘴賤之人實在是招人煩,昨兒個方家伯伯怎麽就不能下狠手把他給打死?也省的他今兒過來氣別人了。
方爻把圍觀同窗都氣走了之後,還在那兒搖頭嘆息,直言偌大的國子監竟沒有一個人懂他。可惜,這回真沒有人搭理他了,方爻絮絮叨叨念了兩句之後,自討沒趣,只能開始琢磨他們答應傅朝瑜的那些文章。
答應人家的事兒,就得做好。
幸好昨兒被打的是左手,右手還是無礙的,方爻扯出了一張紙,稍稍思索便已成文章。他知道傅師兄的意思,如今朝廷雖然已經逐漸重視科舉,但是民間對於孩童的教化顯然是力不從心的。也就去年京城開設了一家永平書院,如今又多了一個涼州學堂,除此以外只怕再沒有了供孩童讀書且束脩偏低的學校了。
自前兩年經糊名制改革之後,學子們都稱讚科考公允,但追本溯源其實還是不公的。自始至終都是富貴人家才讀得起書,真正的窮人壓根沒有機會接觸科舉。
方爻在文章中大讚涼州學堂建成落地之後的盛況,又將自己與周圍監生在學堂教書所感盡數寫出,自豪地表示,這些孩童對他們有多感激。他們不過是教了兩日的書,便讓這些孩子們感恩戴德。這些孩子如今雖然依舊平凡,但是涼州幾百個孩童,總有百裏挑一的好學生,來日他們未嘗不能入朝為官,造福一方。他們今日的善舉,必能在十多年後迎來福報。
教育是有滯後性的,一朝一夕之間不能看出結果,但佛家有雲,福不捐唐,其實教書也是一樣的,他們行善事、種善因最終也會結得善果。
方爻厭惡佛法,更厭惡這些大道理,但這並不代表他不會寫,相反,他的文章深受傅朝瑜影響,對這些路子已是熟能生巧。洋洋灑灑寫了一篇之後,方爻便覺得差不多了。
這篇文章自然是寫給那些有錢人看的,尤其是有錢的大商賈。他們不是一直想要背靠官員麽?與其巴結他們巴結不上的,還不如自己開學堂,讓普通百姓也可以入學,屆時說不定能出一兩個天才。雖說這樣做目的肯定不純,但是只要結果是好的就行。君子論跡不論心,讀書育人也算是善舉一件。
如今《國子監文刊》x已經漸漸形成了定制,國子監也有律學,之前文刊上有不少了律學文章,不過近來因為皇貴妃的文刊越來越知名,不少律學學生都轉而投皇貴妃的,因有諸多離奇的案件加持,每每新刊發售都能引起熱議。剩下轉投國子監的律學文章便質量不高了,國子監這邊漸漸也就不再刊發,餘下幾個版面倒是未曾變化。
印刷術改版之後,文刊出版都十分迅速。這一期印出來之後,照例被運到大江南北。這回的文刊裏頭有不少篇幅都是同涼州有關,他們在涼州所作的詩詞以及諸人寫的文章都放在一塊兒,弄出了個專篇。正好這些日子各地對涼州的討論此起彼伏,未見消停,如今見國子監文刊也有這方面的內容,便都會拿去一觀,而方爻鼓吹新建學堂的文章,就這般進入了大眾視野。不僅是京城,各地的許多商賈也都看到了這一篇。
細讀之下,不少人還真就動心了。
上回永平書院落地之後,那些出錢的商賈可是得了好大一個面子。後面多的是人想要參與,可惜他們當地並未有官員倡導此事。眼下看了方爻的文章眾人才豁然開朗,朝廷不倡導,他們依舊可以做呀。雖耗費些人力財力,卻可以名揚四方。更重要的是,萬一日後真出了個進士,那可就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方爻等人的文章只能說是小打小鬧,且若是能成,朝廷也是樂見其成的。興文教是一件費錢的事兒,聖上願意做,朝臣們未必願意掏這個錢,誰也不會傻得讓平民百姓都一塊兒過來跟他們家的孩子競爭科舉。
他們反對,但是這件事也不好明著阻止,真阻止的話,他們也沒辦法做人了。
耗著吧,想來也也不會有多少商人願意掏錢辦學的。推己及人,他們都不願意做的事兒,更不用說那些只鉆進錢眼裏頭的商賈了。
真正讓他們警惕的是另一件,先前決定要修路,這是已經定好的事兒,但是具體先往哪兒修卻還沒有定下來。如今聖上有意先修西北,從長安出發直通河西走廊一帶,眾人立馬就警覺起來了。
河西走廊,涼州?又是傅朝瑜!
每回有什麽好事總跟傅朝瑜沾邊,這誰能忍得了?如今的京官好些祖籍都不在京畿一帶,他們雖入朝為官,但是誰不想造福鄉裏呢?明擺著修路是一件大好事兒,誰不想讓這件好事落到自己老家?憑什麽這次又要便宜傅朝瑜?
朝廷官員雖黨派不一,但是在某些事兒上又是利益共同體。因而為了修路這件事又一次鬧得滿城風雨,包括這次出使突厥、名不見經傳的小官吳之煥都被人拎出來好一通攻擊。
若不是他在聖上面前進獻讒言,聖上不至於對西北如此在意。
盡管不止一次看清楚了這些官員的真面目,但是每一回都讓吳之煥等人大開眼界。這些人的自私自利、短視愚蠢,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他們的認知。明知突厥有意揮兵南下,卻還是滿腦子只在意黨派之爭,只在意一己私利,他們該不會真以為前朝的慘案不會發生在大魏身上吧?
這些權貴勢要已經從根子裏都爛透了。
好在吳之煥他們也並非單打獨鬥,修路這件事工部與吏部是傾力支持的,兵部一反常態的也沒反駁。兵部尚書自然也清楚河西走廊失手會是什麽後果,將這條路修好,且不說河西走廊一帶會不會因此得利,但若往後真發生了戰事,好歹物資糧草能盡快運送過去。
河西走廊守住了,突厥人才不會長驅直入、進犯中原。
朝中兩邊吵得火熱,傅朝瑜這邊也沒閑著,他找來了馬騫。
馬騫被尋來時一頭霧水。
傅朝瑜只問他:“聽聞你與肅州知州關系甚好?”
什麽意思?
馬騫後背一緊,他確實與肅州知州關系不錯,此事不算秘密。傅朝瑜如今說這些是何意,難不成是看不慣他這些日子因為勤政獲得了不少讚譽?還是他看錯了,傅朝瑜其實是個小人,不許他出頭,故而才借機敲打?
馬大人心中已經閃過無數齷齪的念頭了,傅朝瑜看他這變幻莫測的神色只覺得好笑,涼州衙門裏頭的這些官員,一個個都是腦補的高手。為了安撫馬騫,傅朝瑜只好先將朝廷準備修路這件事兒和盤托出。
這事兒暫且沒傳到西北這邊,也就傅朝瑜先跟吳之煥商量過才知道點大概。但是僅靠著他們只怕還不行,傅朝瑜便將註意打到了別人頭上:“若我是沒記錯的話,淮陽王娶的夫人正是肅州知州的愛女吧,這兩人可是翁婿,聯系自然緊密。肅州知州得知此事勢必會告知淮陽王,有他相助,西北這條路才能修得穩當。”
淮陽王信不得,但是陽關是淮陽王的大本營,他相信在修路這件事上,淮陽王應當與他所求一致。
馬騫聽完,心中五味雜塵,傅朝瑜的坦誠讓他有些難以接受,他就這般篤定自己會老老實實辦事兒?
傅朝瑜像是看穿了他的想法:“此事就全仰仗馬大人了,這條路若是能成,涼州必商貿必能更勝從前。”
這話算是說到馬騫的心坎兒裏了,他所求也不過就是涼州強盛而已。
這事兒他應下了,當晚上便一紙書信送去了肅州。
肅州那邊收到消息之後,果真上了心。西北這路若是能修好,整個河西走廊一帶都能獲益。肅州知州知道自己能力有限,趕忙寫信快馬加鞭送去陽關。
翌日一早,淮陽王便得到了消息。
王陽一看便覺得是好事兒,可見王爺眉心微蹙,卻不知他所愁何事,遂問:“聖上有意重修西北這邊的官道,王爺怎麽還游疑起來了?”
淮陽王撂下書信:“這消息甚至都沒傳到我這邊,肅州卻先一步從涼州聽聞此事,不覺得很巧麽?只怕是有人故意借著肅州,將這消息傳給我。”
王陽和其敏銳:“您指的是,涼州的傅大人?”
“除了他還能有誰?”
淮陽王不痛快的是自己在這件事上被當槍使了,可他又不能不出手,相反,淮陽王還得極力促成此事,畢竟此事能成,他亦能獲益。但當了傅朝瑜的棋子,淮陽王總歸不舒服。且他若是出手,傅朝瑜必定能猜到他在前朝的影響,怎麽看都對他不利,可淮陽王又做不到絲毫不管。
這樣的好事,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萬一皇兄頂不住壓力改了主意,西北這邊再想修路還不知等到何年何月。
罷了,這回權當是為了他自己。
幾日後,朝廷有關西北修路一事的阻力果真小了許多。先前那麽多官員反對,可淮陽王動手之後,反對的聲音忽然就少了起來。以至於工部、吏部聯合兵部力排眾議,順利地推進了修路一事,原本準備最後才出手鎮壓紛擾的皇上,甚至都沒來得及出手情勢便明朗了。
打聽之下,原來是太子不知為何動了些手腳。
皇上沒說什麽,但是心中依舊不爽,他都這般晾著太子,哪些朝臣還是對太子不離不棄,想上位的心思如此明顯,真就當他是死的啊?
不過修路這件事算是定下來了,皇上馬不停蹄讓尚書省發布詔令,決定十日後便準備修路,從京城出發,趕在冬日前能修多少修多少。若是修好了,他親自帶兵征討突厥!
消息傳到涼州。本該是一件幸事,可傅朝瑜卻高興不起來。外人不知道誰是推手,傅朝瑜卻看得明白。正因為知道他才心生警惕,淮陽王雖身在西北,可他在朝中的影響力是不是太大了些?
是他扶持太子,還是太子是他的擋箭牌?
不得而知。
犯愁過後,傅朝瑜只能安慰自己,好歹如今的路是保住了。這樣的好消息,改早日同人分享才是。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