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案件(一更)
關燈
小
中
大
第47章 案件(一更)
翌日, 酒樓茶館裏頭的說書人嘴裏忽然多了一個以前從未聽過的新奇故事,其實比起故事,說是案件更相似一點。
故事裏的主人公是漁村的姑娘, 自幼失母, 然性情剛毅,靠著一手捕魚本事養活了自己與年邁的父親。只是好景不長,這一年間, 一個叫王堯年的富家公子路過漁村, 見漁女美貌便動了貪念,將漁女擄去自家府上。漁女父親拼死抵抗,卻被人亂棍打死, 暴屍荒野。
漁女得知父親死訊,悲痛欲絕,然而她並未束手就擒, 而是一心為父報仇。
她佯裝順從, 實則處處搜集王堯年的罪證。王堯年這廝不僅害了她一人, 還殘害了諸多妙齡少女的性命,手下冤魂無數,偏偏他最擅偽裝, 尋常人壓根不知他在背地裏犯的這些罪孽。
漁女一直在隱忍, 直到有一日她終於收集了全部的證據, 奮力逃出去直奔官府, 狀告王堯年強搶民女、草菅人命。
說書先生念得抑揚頓挫,漁女與王堯年的鬥智鬥勇又是一波三折,眾人不知不覺沈浸其中, 隨著漁女的經歷時而絕望、時而憤慨、時而振奮人心。
可算是要將惡人繩之以法了是嗎?
本以為這是一個大仇得報的結局,結果說書先生話鋒一轉, 漁女最後不僅沒能狀告成功,反而因此下獄,被判秋後問斬。
她的所有證據,重新落入王堯年之手。
最後結果是堅韌不拔的漁女死不瞑目,在刑場上被王家人羞辱嘲諷,而罄竹難書的王堯年逍遙法外,繼續尋找下一個目標……
故事到此結束。
說書先生倒是平靜地說完了,甚至還頗有興致地拋出了一個問題:若他們是漁女,該如何自救,如何覆仇?
他是說舒服了,整個茶館酒樓卻都炸了,眾人受不了自己被愚弄了,也受不了漁女的結局竟然這樣悲慘,非得逼著說書先生重新說。
說書先生都嚇傻了:“我不過從乞丐嘴裏聽到了這個x故事,最初的結局便是如此,要怎麽改?”
眾人憤怒道:“讓那個王堯年伏誅!”
說書先生搖了搖頭:“王堯年家世顯赫,與官府事先串通好了,伏不了誅。你們若是有本事自己編個結局吧,我反正是編不下去了,那個漁女怎麽都是一個死。”
眾人卻還是攔著他,不讓他走:“那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說書先生再次搖頭,依舊表示自己不知道。
眾人餘怒難消,這故事分明是在戲弄他們,他們好生生地在這兒坐著聽了這麽久,還真情實感地跟漁女共情了,本以為最後能絕地翻盤,結果卻這般憋屈。哪怕沒經歷過,只聽了一遍故事,這會兒都覺得怒氣滔天,想要把那個狗崽子王堯年拖出來亂棍打死。
還有那不幹人事的狗官府,也一並打死算了。
眾人圍坐一團,有人揚言自己若是漁女,定先殺了王堯年,再殺他們一家洩憤。
此言得到眾人一致擁護,然而還有人有些理智,順著說書先生的話往下想,思考自己如何才能在自保的前提下,反殺王堯年。
結果討論來討論去,沒有一個法子是奏效的。
無權無勢的漁女,壓根沒有任何機會成功覆仇。
於是憤怒的情緒再次被點燃。
傅朝瑜等人目睹京城的風向後,覺得自己的籌謀總算沒有白費。
周文津忙過之後,只關心一件事:“咱們這樣真的能逼著承恩公府認罪嗎?”
“難說,得看你的故事能不能掀起風浪。若是不能,還得想想別的法子,總用這一招容易暴露。”他們如今還只是個監生,背地裏做些偷偷摸摸的小動作可以,但若是真被人捉到了可是夠他們喝一壺的。
幫人,也得先藏好尾巴才行。
這故事是周文津編的,一波三折,還特意選了一個悲劇結尾。他覺得悲劇結尾更能打動人心,事實也的確如此,不少人就是被“打動”了,好事群眾甚至主動願意去查。
這個案子中畜生叫王堯年,還是個富家公子,權勢滔天,外表溫和,右眉還有一顆痣。這一切跡象,似乎都對應上 一個人——承恩公府家的大公子,方堯年。
瞧瞧,連名字都一樣,還能有假?
於是沒多久,坊間便再次傳開了,這故事中作奸犯科之人肯定就是承恩公府的方公子。
還在家被迫讀書的崔妙儀也聽說了這事兒,她本想親自去教訓人,可是思及她哥哥的交代,只能挫敗地又坐了回去。
但是,讓她就這麽收手崔妙儀肯定是不甘心的,她費了點小心思,通過寧安郡主將這事兒傳到了大公主耳朵裏。
眾所周知,端妃自三年前便開始與皇後不睦,大皇子跟太子原先還能相安無事,打從三年前開始便鬥得天昏地暗。這消息送去給大公主,崔妙儀不信他們能忍得住。
果不其然,大公主聽說了之後便坐不住了。
承恩公府的事兒對於別人來說不好查,但是對大公主來說,想要查明白簡直易如反掌。自《女談》創刊以來,大公主便培養了不少人手,如今不過半日的功夫她便查清楚了。
雖沒有漁女,但是方堯年這廝是真的不是人啊,手上沾了那麽多人命,不僅有年輕姑娘的,竟還有童男。
死去吧,腌臜貨!
大公主被惡心得不輕,直接將方堯年的事情給捅出去了。
眾人這才知道,承恩公府雖然沒有漁女,卻關著一個京郊的良家女,前些日子被方堯年搶到了府裏,甚至方堯年還要將那姑娘的老父親沈塘。遠不止這些,先前無辜慘死在方堯年手中年輕姑娘還有許多。一樁樁人命官司,樁樁做不得假,但始作俑者到如今還逍遙法外呢。
鄭老伯被貴女們找了出來,推至人前。
他本就恨極了方堯年,如今有機會咬死對方,鄭老伯自然不遺餘力。
他聲淚涕下地控訴自己以及女兒的遭遇,當街跪下,道自己已走投無路、報官無門,請各路俠義之士出面,給他們父女倆討個公道。
此事一出,原本議論紛紛的坊間如今聲討之勢越發洶湧,硝煙逐漸蔓延至京兆府。
案件裏有個與王家沆瀣一氣的官府,既然王堯年的事是真的,那官府的事必然不會作假。王堯年是方堯年,這官府,自然就對應京兆府了。
於是京兆府也坐不住了,因為衙門外頭竟然圍了一群人,說要給漁女討回公道。
時任京兆尹的王傳辛簡直要瘋,氣急敗壞:“哪兒來的漁女,這些人究竟在鬧什麽?”
屬下的小吏對外頭的事有些了解,便回道:“似乎是昨兒茶館裏頭流傳出來的一個故事,說王家的公子王堯年害了一個漁女,這才引得眾人憤憤不平,說要替漁女討回公道。”
“他們是不是瘋了,那只是個故事!”
小吏無奈:“我等也前去解釋了,可是這些人不信,楞是要聲討。”
王傳辛頭一次感覺到什麽叫有口難言。一個破故事而已,有必要當真嗎?
故事是假的,但是草菅人命是真的。
民憤一旦被點燃,便不會輕易熄滅。等承恩公府察覺到,準備將在外尋歡作樂的方堯年抓回府上避一避風頭時,已經晚了。一夜之間,承恩公府外也圍上了人。
就連先前不敢出聲的受害家屬,如今也都出面了。
當初不敢發聲,是因為勢單力薄,如今承恩公府已成為眾矢之的,正是他們報仇的時候!受害者坐在承恩公府正門前,揚言要讓方堯年還他們女兒的性命來。
方家人起先還想用權勢壓人,可權勢壓得了一個人,壓不了一片。甚至因為方家表現出來的傲慢,又一次激怒了外頭的那些圍觀百姓。
今日若是沈默了,來日受害的會不會就是他們的家人?
他們不能退。
眼瞧著事態越發嚴重,承恩公府不得不求助於宮中的皇後。
皇後剛料理完了宮務,本就心煩,聽聞自己母家竟鬧出這樣的事兒,險些沒能穩住儀態。
臺下稟事的仆從戰戰兢兢,半晌沒聽到皇後發問,心漸漸往下沈。
又等了許久,就在他擔心自己腦子將要搬家後,皇後才頹然地問了一句:“如今外頭傳的那些事,究竟是不是真的?”
小太監俯首,顫顫巍巍:“……是,是真的。”
“堯年竟如此糊塗,他手底下有幾條人命?”
小太監猶豫,要是說真話,皇後娘娘會不會更生氣?
皇後疲憊地問完,忽然擡頭,“罷了,不必再說。”
殺一人跟殺百人沒有什麽分別,只要端妃一派還盯著承恩公府,這回的事情便不會被一筆帶過。
皇後只恨母家糊塗,教子無方。她在宮中步步為營,結果母家卻出了這樣的事兒,她縱然有能力保承恩公府根基不損,但是名聲丟了,便找不回來了,太子身上也會落下一個終身的汙點。早知有今日禍患,當日方堯年出生之時,就該被溺死。
小太監咽了咽口水,傳達了承恩公府的意思:“國公爺說,這回的事情太過蹊蹺,定是端妃他們做的局。還讓娘娘千萬想想法子,看看能否保大公子無恙。”
“本宮有什麽法子?”皇後摁著眉心,她不懷疑此事是端妃做局。端妃恨傅美人,同樣恨她,傅美人如今沒了,端妃的恨意絲毫未減,反而都沖著她來了,“你去告訴他們,看好方堯年,在本宮沒有指令之前,不準方堯年再有半點動作。”
皇後敲打完,便一心只想著如何給太子、給她脫罪。他們與承恩公府天然便是一體,但是只要將態度擺出來,只要皇上不追究,太子與她便都能保全。
但願,皇上能不追究。
皇後一身素白妝,親自前往大明宮求見皇上。
皇上並未允她進殿,皇後差人問過,裏面是大理寺卿和刑部尚書,還有禦史大夫。
聽到這三者,皇後頓覺不妙,看來,皇上並不打算看到她與太子的面子上保全承恩公府的顏面,這已是最壞的結果。
眼前這般,只能棄車保帥了。
等三位大臣從大明宮出來後,她終於得以進內。
剛入大殿,皇後察覺到皇上面色不善後,立馬跪下請罪:“聖上,妾身有罪。”
皇上好整以暇地望著自己這位一身素凈、面若觀音的x妻子,仿佛第一次認識她。
先前他讓成安追查傅美人一事,竟都查不出什麽蛛絲馬跡來。有關傅美人謀害龍胎一事,物證確鑿,但是人證大多都已被誅殺,剩下幾個伺候傅美人的大多被放出了宮。成安順著往下查,結果那些宮人竟都莫名其妙相繼死了,死得神不知鬼不覺。
除非將後宮高位嬪妃身邊的貼身宮女拿去嚴刑逼供,否則還真查不出什麽東西,但若是如此又太過興師動眾了。為了一個犯了罪的傅美人嚴查後宮,必會惹得後宮人心動蕩。於此事上,皇上遭遇了久違的憋屈感。而後宮能有這般能耐讓他憋屈的,不過兩三之數罷了。
皇上打量著對方,眼中劃過一絲冷光,並未叫起皇後:“你最多是個監管不力,犯死罪的是你母家侄子。”
從前倒是他小看了承恩公府,竟然能跟京兆府串通一氣。
皇後心中狠狠一揪。雖然她已決意放棄方堯年,但是皇上這麽快定下死罪還是叫皇後始料未及。她不求情,只說:“妾身實不知情,若知道母家有人為非作歹,必定早早加以約束,不會釀成今日這般苦果。”
皇上未順著她的話,反而道:“殺人償命,法不容情。承恩公府犯了天怒人怨的大罪,不僅有傷皇家體面,更會讓群臣百姓質疑皇後失德,繼而牽連儲君,動搖國本。”
皇後額前浮現細細密密的冷汗。
太子,是她的底線。
皇上端詳著妻子:“皇後知道該如何取舍,如何保全儲君聲望,是吧?”
皇後緩緩吐出一口氣,頃刻間已再次回歸平靜:“是,妾身明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翌日, 酒樓茶館裏頭的說書人嘴裏忽然多了一個以前從未聽過的新奇故事,其實比起故事,說是案件更相似一點。
故事裏的主人公是漁村的姑娘, 自幼失母, 然性情剛毅,靠著一手捕魚本事養活了自己與年邁的父親。只是好景不長,這一年間, 一個叫王堯年的富家公子路過漁村, 見漁女美貌便動了貪念,將漁女擄去自家府上。漁女父親拼死抵抗,卻被人亂棍打死, 暴屍荒野。
漁女得知父親死訊,悲痛欲絕,然而她並未束手就擒, 而是一心為父報仇。
她佯裝順從, 實則處處搜集王堯年的罪證。王堯年這廝不僅害了她一人, 還殘害了諸多妙齡少女的性命,手下冤魂無數,偏偏他最擅偽裝, 尋常人壓根不知他在背地裏犯的這些罪孽。
漁女一直在隱忍, 直到有一日她終於收集了全部的證據, 奮力逃出去直奔官府, 狀告王堯年強搶民女、草菅人命。
說書先生念得抑揚頓挫,漁女與王堯年的鬥智鬥勇又是一波三折,眾人不知不覺沈浸其中, 隨著漁女的經歷時而絕望、時而憤慨、時而振奮人心。
可算是要將惡人繩之以法了是嗎?
本以為這是一個大仇得報的結局,結果說書先生話鋒一轉, 漁女最後不僅沒能狀告成功,反而因此下獄,被判秋後問斬。
她的所有證據,重新落入王堯年之手。
最後結果是堅韌不拔的漁女死不瞑目,在刑場上被王家人羞辱嘲諷,而罄竹難書的王堯年逍遙法外,繼續尋找下一個目標……
故事到此結束。
說書先生倒是平靜地說完了,甚至還頗有興致地拋出了一個問題:若他們是漁女,該如何自救,如何覆仇?
他是說舒服了,整個茶館酒樓卻都炸了,眾人受不了自己被愚弄了,也受不了漁女的結局竟然這樣悲慘,非得逼著說書先生重新說。
說書先生都嚇傻了:“我不過從乞丐嘴裏聽到了這個x故事,最初的結局便是如此,要怎麽改?”
眾人憤怒道:“讓那個王堯年伏誅!”
說書先生搖了搖頭:“王堯年家世顯赫,與官府事先串通好了,伏不了誅。你們若是有本事自己編個結局吧,我反正是編不下去了,那個漁女怎麽都是一個死。”
眾人卻還是攔著他,不讓他走:“那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說書先生再次搖頭,依舊表示自己不知道。
眾人餘怒難消,這故事分明是在戲弄他們,他們好生生地在這兒坐著聽了這麽久,還真情實感地跟漁女共情了,本以為最後能絕地翻盤,結果卻這般憋屈。哪怕沒經歷過,只聽了一遍故事,這會兒都覺得怒氣滔天,想要把那個狗崽子王堯年拖出來亂棍打死。
還有那不幹人事的狗官府,也一並打死算了。
眾人圍坐一團,有人揚言自己若是漁女,定先殺了王堯年,再殺他們一家洩憤。
此言得到眾人一致擁護,然而還有人有些理智,順著說書先生的話往下想,思考自己如何才能在自保的前提下,反殺王堯年。
結果討論來討論去,沒有一個法子是奏效的。
無權無勢的漁女,壓根沒有任何機會成功覆仇。
於是憤怒的情緒再次被點燃。
傅朝瑜等人目睹京城的風向後,覺得自己的籌謀總算沒有白費。
周文津忙過之後,只關心一件事:“咱們這樣真的能逼著承恩公府認罪嗎?”
“難說,得看你的故事能不能掀起風浪。若是不能,還得想想別的法子,總用這一招容易暴露。”他們如今還只是個監生,背地裏做些偷偷摸摸的小動作可以,但若是真被人捉到了可是夠他們喝一壺的。
幫人,也得先藏好尾巴才行。
這故事是周文津編的,一波三折,還特意選了一個悲劇結尾。他覺得悲劇結尾更能打動人心,事實也的確如此,不少人就是被“打動”了,好事群眾甚至主動願意去查。
這個案子中畜生叫王堯年,還是個富家公子,權勢滔天,外表溫和,右眉還有一顆痣。這一切跡象,似乎都對應上 一個人——承恩公府家的大公子,方堯年。
瞧瞧,連名字都一樣,還能有假?
於是沒多久,坊間便再次傳開了,這故事中作奸犯科之人肯定就是承恩公府的方公子。
還在家被迫讀書的崔妙儀也聽說了這事兒,她本想親自去教訓人,可是思及她哥哥的交代,只能挫敗地又坐了回去。
但是,讓她就這麽收手崔妙儀肯定是不甘心的,她費了點小心思,通過寧安郡主將這事兒傳到了大公主耳朵裏。
眾所周知,端妃自三年前便開始與皇後不睦,大皇子跟太子原先還能相安無事,打從三年前開始便鬥得天昏地暗。這消息送去給大公主,崔妙儀不信他們能忍得住。
果不其然,大公主聽說了之後便坐不住了。
承恩公府的事兒對於別人來說不好查,但是對大公主來說,想要查明白簡直易如反掌。自《女談》創刊以來,大公主便培養了不少人手,如今不過半日的功夫她便查清楚了。
雖沒有漁女,但是方堯年這廝是真的不是人啊,手上沾了那麽多人命,不僅有年輕姑娘的,竟還有童男。
死去吧,腌臜貨!
大公主被惡心得不輕,直接將方堯年的事情給捅出去了。
眾人這才知道,承恩公府雖然沒有漁女,卻關著一個京郊的良家女,前些日子被方堯年搶到了府裏,甚至方堯年還要將那姑娘的老父親沈塘。遠不止這些,先前無辜慘死在方堯年手中年輕姑娘還有許多。一樁樁人命官司,樁樁做不得假,但始作俑者到如今還逍遙法外呢。
鄭老伯被貴女們找了出來,推至人前。
他本就恨極了方堯年,如今有機會咬死對方,鄭老伯自然不遺餘力。
他聲淚涕下地控訴自己以及女兒的遭遇,當街跪下,道自己已走投無路、報官無門,請各路俠義之士出面,給他們父女倆討個公道。
此事一出,原本議論紛紛的坊間如今聲討之勢越發洶湧,硝煙逐漸蔓延至京兆府。
案件裏有個與王家沆瀣一氣的官府,既然王堯年的事是真的,那官府的事必然不會作假。王堯年是方堯年,這官府,自然就對應京兆府了。
於是京兆府也坐不住了,因為衙門外頭竟然圍了一群人,說要給漁女討回公道。
時任京兆尹的王傳辛簡直要瘋,氣急敗壞:“哪兒來的漁女,這些人究竟在鬧什麽?”
屬下的小吏對外頭的事有些了解,便回道:“似乎是昨兒茶館裏頭流傳出來的一個故事,說王家的公子王堯年害了一個漁女,這才引得眾人憤憤不平,說要替漁女討回公道。”
“他們是不是瘋了,那只是個故事!”
小吏無奈:“我等也前去解釋了,可是這些人不信,楞是要聲討。”
王傳辛頭一次感覺到什麽叫有口難言。一個破故事而已,有必要當真嗎?
故事是假的,但是草菅人命是真的。
民憤一旦被點燃,便不會輕易熄滅。等承恩公府察覺到,準備將在外尋歡作樂的方堯年抓回府上避一避風頭時,已經晚了。一夜之間,承恩公府外也圍上了人。
就連先前不敢出聲的受害家屬,如今也都出面了。
當初不敢發聲,是因為勢單力薄,如今承恩公府已成為眾矢之的,正是他們報仇的時候!受害者坐在承恩公府正門前,揚言要讓方堯年還他們女兒的性命來。
方家人起先還想用權勢壓人,可權勢壓得了一個人,壓不了一片。甚至因為方家表現出來的傲慢,又一次激怒了外頭的那些圍觀百姓。
今日若是沈默了,來日受害的會不會就是他們的家人?
他們不能退。
眼瞧著事態越發嚴重,承恩公府不得不求助於宮中的皇後。
皇後剛料理完了宮務,本就心煩,聽聞自己母家竟鬧出這樣的事兒,險些沒能穩住儀態。
臺下稟事的仆從戰戰兢兢,半晌沒聽到皇後發問,心漸漸往下沈。
又等了許久,就在他擔心自己腦子將要搬家後,皇後才頹然地問了一句:“如今外頭傳的那些事,究竟是不是真的?”
小太監俯首,顫顫巍巍:“……是,是真的。”
“堯年竟如此糊塗,他手底下有幾條人命?”
小太監猶豫,要是說真話,皇後娘娘會不會更生氣?
皇後疲憊地問完,忽然擡頭,“罷了,不必再說。”
殺一人跟殺百人沒有什麽分別,只要端妃一派還盯著承恩公府,這回的事情便不會被一筆帶過。
皇後只恨母家糊塗,教子無方。她在宮中步步為營,結果母家卻出了這樣的事兒,她縱然有能力保承恩公府根基不損,但是名聲丟了,便找不回來了,太子身上也會落下一個終身的汙點。早知有今日禍患,當日方堯年出生之時,就該被溺死。
小太監咽了咽口水,傳達了承恩公府的意思:“國公爺說,這回的事情太過蹊蹺,定是端妃他們做的局。還讓娘娘千萬想想法子,看看能否保大公子無恙。”
“本宮有什麽法子?”皇後摁著眉心,她不懷疑此事是端妃做局。端妃恨傅美人,同樣恨她,傅美人如今沒了,端妃的恨意絲毫未減,反而都沖著她來了,“你去告訴他們,看好方堯年,在本宮沒有指令之前,不準方堯年再有半點動作。”
皇後敲打完,便一心只想著如何給太子、給她脫罪。他們與承恩公府天然便是一體,但是只要將態度擺出來,只要皇上不追究,太子與她便都能保全。
但願,皇上能不追究。
皇後一身素白妝,親自前往大明宮求見皇上。
皇上並未允她進殿,皇後差人問過,裏面是大理寺卿和刑部尚書,還有禦史大夫。
聽到這三者,皇後頓覺不妙,看來,皇上並不打算看到她與太子的面子上保全承恩公府的顏面,這已是最壞的結果。
眼前這般,只能棄車保帥了。
等三位大臣從大明宮出來後,她終於得以進內。
剛入大殿,皇後察覺到皇上面色不善後,立馬跪下請罪:“聖上,妾身有罪。”
皇上好整以暇地望著自己這位一身素凈、面若觀音的x妻子,仿佛第一次認識她。
先前他讓成安追查傅美人一事,竟都查不出什麽蛛絲馬跡來。有關傅美人謀害龍胎一事,物證確鑿,但是人證大多都已被誅殺,剩下幾個伺候傅美人的大多被放出了宮。成安順著往下查,結果那些宮人竟都莫名其妙相繼死了,死得神不知鬼不覺。
除非將後宮高位嬪妃身邊的貼身宮女拿去嚴刑逼供,否則還真查不出什麽東西,但若是如此又太過興師動眾了。為了一個犯了罪的傅美人嚴查後宮,必會惹得後宮人心動蕩。於此事上,皇上遭遇了久違的憋屈感。而後宮能有這般能耐讓他憋屈的,不過兩三之數罷了。
皇上打量著對方,眼中劃過一絲冷光,並未叫起皇後:“你最多是個監管不力,犯死罪的是你母家侄子。”
從前倒是他小看了承恩公府,竟然能跟京兆府串通一氣。
皇後心中狠狠一揪。雖然她已決意放棄方堯年,但是皇上這麽快定下死罪還是叫皇後始料未及。她不求情,只說:“妾身實不知情,若知道母家有人為非作歹,必定早早加以約束,不會釀成今日這般苦果。”
皇上未順著她的話,反而道:“殺人償命,法不容情。承恩公府犯了天怒人怨的大罪,不僅有傷皇家體面,更會讓群臣百姓質疑皇後失德,繼而牽連儲君,動搖國本。”
皇後額前浮現細細密密的冷汗。
太子,是她的底線。
皇上端詳著妻子:“皇後知道該如何取舍,如何保全儲君聲望,是吧?”
皇後緩緩吐出一口氣,頃刻間已再次回歸平靜:“是,妾身明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