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第三百三十六章富之教之(2)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百三十六章 富之教之(2)
“你就是當年那位老丈?真的是太巧了,怎麽就偏偏找到你家來了!”
杜堅笑道:“哪裏是我們湊巧偏偏找到老丈家裏來,應該是老丈主動出來應承我們的才對。”
“沒錯。因與官人們打過交道,所以老朽才敢主動出來招呼。當年賜飯是小,舒丞心系百姓的作為是大。老朽感念至今啊。”
舒晏搖頭嘆道:“感念倒不必,我只想知道你們如今的生活比之從前有了些許改善嗎?”
老者一指食案上尚未吃完的食饌道:“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好不好都在眼前擺著,舒丞可以親自過目了。”
舒晏向食案上一看,但見擺著一盆黃米粥,數張面餅,一碟腌菜,一把青菜,甚至還有一碟雞蛋羹。這看似非常清淡的飯食,卻是以前大多數百姓們不可高攀的水平。舒晏欣喜地問那老者道:“這是你們每天的日常飲食嗎?還是今天是例外?”
“日常皆是如此。當年,每餐只是稀飯青菜,哪裏能奢望吃到面餅!如今有了水利之便,種田又有郡裏大力支持,不是極特殊年景,都可以旱澇保收。面餅有了,甚至還能吃到豆腐,這是老朽有生之年都不敢想到的。”說到這裏,老者忽然想起來道,“老朽糊塗!官人們出門辦差,想必還餓著肚子,如果不嫌寒素,不如就在這裏用飯吧。”
舒晏趕忙推辭:“為官之人怎可叨擾百姓!”
“怎麽能叫叨擾百姓呢?是舒丞先賜飯於我,我今日作為回報有何不可?”
“使不得,使不得。只求老丈賞口水喝就足矣了。”
雙方一個強請,一個強辭,正在爭執,就見阿吉跑來道:“我家公子請舒丞快些回去。”
阿吉的到來恰好幫助舒晏得以解脫。老者無奈,只得先舀了幾瓢水來給眾人喝了,又裹了數張面餅強行塞給舒晏做幹糧。舒晏好意難卻,只得收下了。
辭別了老者,回到大路邊,拿出水和面餅對比玉道:“要不要用一點兒?”
比玉連連擺手。
“既然不用,那就吩咐阿壯駕起車趕路吧。”
“阿壯呢?”
舒晏被比玉問得莫名其妙:“阿壯明明跟你待在這裏的,怎麽反問我?”
比玉很奇怪:“阿壯明明說是進村去尋你們的,你們沒有遇見?”
舒晏納悶地看了看其他人:“當然沒有。”
大家也都紛紛搖頭。
“他可是騎了一匹快馬去的,那麽顯眼的目標怎麽會看不到?”
大家向村口的方向張望了好一會兒,還是不見蹤影。無奈又派人進村去尋,依舊沒有找到。
“這個奴才!我急著回城去,他竟然玩消失!”比玉憤憤地道。
舒晏見比玉急迫回城的樣子,打趣道:“你家的奴才也跟主人一樣矯情,村子離這路邊只有一裏遠,何必要騎馬去?”
“他並不是矯情,而是變怪了。”
“公子說的沒錯。”阿吉也跟著道,“我也感覺出阿壯這些日子以來不太對勁,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跟他說話也心不在焉。”
“外面的風景不同於汝陰城內,人的心情隨環境而改變也是有可能的。”
“舒丞所言雖有道理,但我感覺他是另有緣由。”
“什麽緣由?”
“我們巡視了好幾個縣,他都沒有表現出異常。只在最近,他接觸了一個匈奴人,之後就開始變得怪怪的了。”
“匈奴人?”
匈奴現在是個敏感字眼。一提到匈奴人,大家立刻聯想起造反為亂的劉淵來。雖然其勢力還遠未影響到汝陰,但一股憂患卻湧上舒晏的心頭。
耽誤了一個時辰,比玉不耐煩了,直接命令阿吉道:“阿吉,駕車。我們走。”
“我們走了,阿壯找不到我們怎麽辦?”
“他又不傻,難道還會丟了嗎?況且還騎著快馬!”
劉莽和阿壯雖然同為匈奴人,但他們一個是單於貴族,一個只是部落底層出身,兩者不可相提並論,更不應該將阿壯跟造反者聯系到一處。舒晏卻莫名其妙是這樣聯想的,但又覺得自己似乎有些多疑了,便不再多想,跟著比玉一起向汝陰城方向而去。
只三四十裏的路程,若是騎馬,不多時就可到了。但比玉乘坐著安車,行動比較緩慢,再加上尋找阿壯耽誤了時間,等到達汝陰城的時候日已西斜。
一行車馬行走在城內的大路上。小城熙熙攘攘,一切井然有序。數年都沒有發生過重大案件,連小偷小摸都不見了蹤影,父慈子順,妯娌和睦,鄰裏之間也變得友善多了。往常街上孩子們的打鬧聲也被庠學中的朗朗讀書聲所替代。
比玉別看平日不怎麽關心日常政務,但他作為一郡之長,看到此情此景當然也從心底裏歡喜。
“博學之大儒,治世之能人,舍尚仁兄其為誰?”
比玉絕少去誇讚誰,因為他不喜歡那些客套的人情世故。如果有誇耀,那一定是發自心底的。
舒晏與眾人正在欣賞著街景,被這冷不丁的一誇很不適應。如果回說“豈敢”、“過獎”之類的話就顯得太俗氣了。想起比玉平日的表現,郎然一笑道:“那也是給你掙面子,從來只聽說有賢郡守,哪裏聽說有賢郡丞的?”
比玉明知舒晏此話帶有抱怨的成分,卻不領會,笑道:“這是自然。就像為人父母,一刻為父,十月為母。而如果兒子日後顯達,其父的名字也將跟著廣為人知,誰會提及其母是誰?”
“你這個比喻,好像在占我便宜!”
比玉嘿嘿一笑:“我們本來就是一郡之父母官,我為主,你為輔。這麽比喻不過分。”
舒晏哼道:“你經常將‘為無為’掛在嘴邊,若是這些年一直奉行‘為無為’,豈會有今日的景況?”
比玉看了看車外的安定祥和景象道:“我無為而汝陰治,難道不是嗎?”
“你的意思是,汝陰能有今日,全靠你的無為而治了?如果你那樣認為的話,我是否可以請辭了?”
舒晏隨口一說,比玉卻害了怕,生怕舒晏給自己撂了挑子,立刻反轉態度道:“不得不說,你這治世三部曲,深得孔夫子的真諦啊。”
“什麽三部曲?”舒晏納悶問道。
“庶之、富之、教之。”
舒晏立刻領會了。比玉所言乃是《論語》中孔子關於為政治世的理念:治理一個地方,先要讓人口多起來,然後想辦法實現共同富裕,也就是所謂的富庶,實現了富庶還不夠,最後還要對百姓進行文禮教化。
兩個人平時就互相拿對方沒辦法,此時比玉心情大好,舒晏當然也不想破壞他的興致,遂淡漠一笑,不再繼續爭論下去。
在外巡視了多日,比玉身體勞乏,此刻回來,自然不會去郡署,而是拐進了自己府上的那條街。舒晏則領著杜堅眾人回郡署去。
杜堅道:“太守所言沒錯。舒丞鼓勵開墾土地,招徠流民返鄉、解放奴婢和佃戶,致使人口大量增加,即所謂庶之;修渠,勸農,減稅,保商促工,使民富之;獎善懲惡,引導社會風尚,又有文學掾韓若馨助力教化,實現教之。庶之,富之,教之,簡直就是實現聖人之言的楷模。”
“人無完人。孔聖人也是人,不是他做什麽說什麽都是對的。我們可以崇拜聖人,但不能神話。治國理政不能生搬聖人之言,還要靈活運用才是。每個地方的具體情況都不一樣,甚至同一個地方,在不同時期也會面對不同的情況。施政措施和頒布的政令應與時俱進,不能一成不變。”
“說到靈活運用、與時俱進……”杜堅頓了頓,似有些不好意思開口,“有一條執行多年的政令是不是不合時宜、要改改了?”
“什麽政令?”舒晏非常希望集思廣益,聽取別人的意見。
“其實也不算什麽政令,就是舒丞剛剛到任郡丞的時候下達的關於我們郡官們的那條限食令。”
舒晏以為杜堅要提出什麽寶貴意見,原來是為這個,怨不得吞吞吐吐的呢。“那條限食令規定的食饌標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當然可以改。我當初規定的是參照中等人家的夥食標準,只要你們能證明如今老百姓的真實生活水平確實有了普遍提高,我們就參照執行。”
此話一出,身邊的這些個佐吏都興奮起來。他們以前在郡署裏吃工作餐非常的滋潤,這些年受這條限食令的約束可謂苦不堪言。如今見到有更改的希望,哪能不興奮?
兵曹史彭惠道:“舒丞要證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剛才在鄉下遇見的那個老者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以前的時候頓頓吃的只有粟米和青菜,自己雖有田,卻連麥都舍不得吃。如今不光能吃上面餅,還能吃上雞蛋羹,這還不算顯著提高嗎?”
舒晏點頭道:“果然是提高了不少。但只憑老者一家的情況,恐怕說服力太低。”
彭惠靈機一動道:“眼下恰是午後一餐的時候,我們現在就到巷陌中去找幾家來個隨機調查。”
“雖曰隨機調查,卻也難免有故意幹預之嫌,恐怕有失公平。且只能了解其現在的狀況,並不能了解其相比以前改善了多少。最好是還能找到當年請到郡署去問話的那幾個人了解情況,更可以做個前後對比。”
“這有何難?”杜堅喜道,“那幾個人都是在這城內居住的,且當時全都登記了姓名,不愁找不到他們!我們現在回郡署去,先查了他們的姓名,明日午前一定能有個結論。”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你就是當年那位老丈?真的是太巧了,怎麽就偏偏找到你家來了!”
杜堅笑道:“哪裏是我們湊巧偏偏找到老丈家裏來,應該是老丈主動出來應承我們的才對。”
“沒錯。因與官人們打過交道,所以老朽才敢主動出來招呼。當年賜飯是小,舒丞心系百姓的作為是大。老朽感念至今啊。”
舒晏搖頭嘆道:“感念倒不必,我只想知道你們如今的生活比之從前有了些許改善嗎?”
老者一指食案上尚未吃完的食饌道:“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好不好都在眼前擺著,舒丞可以親自過目了。”
舒晏向食案上一看,但見擺著一盆黃米粥,數張面餅,一碟腌菜,一把青菜,甚至還有一碟雞蛋羹。這看似非常清淡的飯食,卻是以前大多數百姓們不可高攀的水平。舒晏欣喜地問那老者道:“這是你們每天的日常飲食嗎?還是今天是例外?”
“日常皆是如此。當年,每餐只是稀飯青菜,哪裏能奢望吃到面餅!如今有了水利之便,種田又有郡裏大力支持,不是極特殊年景,都可以旱澇保收。面餅有了,甚至還能吃到豆腐,這是老朽有生之年都不敢想到的。”說到這裏,老者忽然想起來道,“老朽糊塗!官人們出門辦差,想必還餓著肚子,如果不嫌寒素,不如就在這裏用飯吧。”
舒晏趕忙推辭:“為官之人怎可叨擾百姓!”
“怎麽能叫叨擾百姓呢?是舒丞先賜飯於我,我今日作為回報有何不可?”
“使不得,使不得。只求老丈賞口水喝就足矣了。”
雙方一個強請,一個強辭,正在爭執,就見阿吉跑來道:“我家公子請舒丞快些回去。”
阿吉的到來恰好幫助舒晏得以解脫。老者無奈,只得先舀了幾瓢水來給眾人喝了,又裹了數張面餅強行塞給舒晏做幹糧。舒晏好意難卻,只得收下了。
辭別了老者,回到大路邊,拿出水和面餅對比玉道:“要不要用一點兒?”
比玉連連擺手。
“既然不用,那就吩咐阿壯駕起車趕路吧。”
“阿壯呢?”
舒晏被比玉問得莫名其妙:“阿壯明明跟你待在這裏的,怎麽反問我?”
比玉很奇怪:“阿壯明明說是進村去尋你們的,你們沒有遇見?”
舒晏納悶地看了看其他人:“當然沒有。”
大家也都紛紛搖頭。
“他可是騎了一匹快馬去的,那麽顯眼的目標怎麽會看不到?”
大家向村口的方向張望了好一會兒,還是不見蹤影。無奈又派人進村去尋,依舊沒有找到。
“這個奴才!我急著回城去,他竟然玩消失!”比玉憤憤地道。
舒晏見比玉急迫回城的樣子,打趣道:“你家的奴才也跟主人一樣矯情,村子離這路邊只有一裏遠,何必要騎馬去?”
“他並不是矯情,而是變怪了。”
“公子說的沒錯。”阿吉也跟著道,“我也感覺出阿壯這些日子以來不太對勁,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跟他說話也心不在焉。”
“外面的風景不同於汝陰城內,人的心情隨環境而改變也是有可能的。”
“舒丞所言雖有道理,但我感覺他是另有緣由。”
“什麽緣由?”
“我們巡視了好幾個縣,他都沒有表現出異常。只在最近,他接觸了一個匈奴人,之後就開始變得怪怪的了。”
“匈奴人?”
匈奴現在是個敏感字眼。一提到匈奴人,大家立刻聯想起造反為亂的劉淵來。雖然其勢力還遠未影響到汝陰,但一股憂患卻湧上舒晏的心頭。
耽誤了一個時辰,比玉不耐煩了,直接命令阿吉道:“阿吉,駕車。我們走。”
“我們走了,阿壯找不到我們怎麽辦?”
“他又不傻,難道還會丟了嗎?況且還騎著快馬!”
劉莽和阿壯雖然同為匈奴人,但他們一個是單於貴族,一個只是部落底層出身,兩者不可相提並論,更不應該將阿壯跟造反者聯系到一處。舒晏卻莫名其妙是這樣聯想的,但又覺得自己似乎有些多疑了,便不再多想,跟著比玉一起向汝陰城方向而去。
只三四十裏的路程,若是騎馬,不多時就可到了。但比玉乘坐著安車,行動比較緩慢,再加上尋找阿壯耽誤了時間,等到達汝陰城的時候日已西斜。
一行車馬行走在城內的大路上。小城熙熙攘攘,一切井然有序。數年都沒有發生過重大案件,連小偷小摸都不見了蹤影,父慈子順,妯娌和睦,鄰裏之間也變得友善多了。往常街上孩子們的打鬧聲也被庠學中的朗朗讀書聲所替代。
比玉別看平日不怎麽關心日常政務,但他作為一郡之長,看到此情此景當然也從心底裏歡喜。
“博學之大儒,治世之能人,舍尚仁兄其為誰?”
比玉絕少去誇讚誰,因為他不喜歡那些客套的人情世故。如果有誇耀,那一定是發自心底的。
舒晏與眾人正在欣賞著街景,被這冷不丁的一誇很不適應。如果回說“豈敢”、“過獎”之類的話就顯得太俗氣了。想起比玉平日的表現,郎然一笑道:“那也是給你掙面子,從來只聽說有賢郡守,哪裏聽說有賢郡丞的?”
比玉明知舒晏此話帶有抱怨的成分,卻不領會,笑道:“這是自然。就像為人父母,一刻為父,十月為母。而如果兒子日後顯達,其父的名字也將跟著廣為人知,誰會提及其母是誰?”
“你這個比喻,好像在占我便宜!”
比玉嘿嘿一笑:“我們本來就是一郡之父母官,我為主,你為輔。這麽比喻不過分。”
舒晏哼道:“你經常將‘為無為’掛在嘴邊,若是這些年一直奉行‘為無為’,豈會有今日的景況?”
比玉看了看車外的安定祥和景象道:“我無為而汝陰治,難道不是嗎?”
“你的意思是,汝陰能有今日,全靠你的無為而治了?如果你那樣認為的話,我是否可以請辭了?”
舒晏隨口一說,比玉卻害了怕,生怕舒晏給自己撂了挑子,立刻反轉態度道:“不得不說,你這治世三部曲,深得孔夫子的真諦啊。”
“什麽三部曲?”舒晏納悶問道。
“庶之、富之、教之。”
舒晏立刻領會了。比玉所言乃是《論語》中孔子關於為政治世的理念:治理一個地方,先要讓人口多起來,然後想辦法實現共同富裕,也就是所謂的富庶,實現了富庶還不夠,最後還要對百姓進行文禮教化。
兩個人平時就互相拿對方沒辦法,此時比玉心情大好,舒晏當然也不想破壞他的興致,遂淡漠一笑,不再繼續爭論下去。
在外巡視了多日,比玉身體勞乏,此刻回來,自然不會去郡署,而是拐進了自己府上的那條街。舒晏則領著杜堅眾人回郡署去。
杜堅道:“太守所言沒錯。舒丞鼓勵開墾土地,招徠流民返鄉、解放奴婢和佃戶,致使人口大量增加,即所謂庶之;修渠,勸農,減稅,保商促工,使民富之;獎善懲惡,引導社會風尚,又有文學掾韓若馨助力教化,實現教之。庶之,富之,教之,簡直就是實現聖人之言的楷模。”
“人無完人。孔聖人也是人,不是他做什麽說什麽都是對的。我們可以崇拜聖人,但不能神話。治國理政不能生搬聖人之言,還要靈活運用才是。每個地方的具體情況都不一樣,甚至同一個地方,在不同時期也會面對不同的情況。施政措施和頒布的政令應與時俱進,不能一成不變。”
“說到靈活運用、與時俱進……”杜堅頓了頓,似有些不好意思開口,“有一條執行多年的政令是不是不合時宜、要改改了?”
“什麽政令?”舒晏非常希望集思廣益,聽取別人的意見。
“其實也不算什麽政令,就是舒丞剛剛到任郡丞的時候下達的關於我們郡官們的那條限食令。”
舒晏以為杜堅要提出什麽寶貴意見,原來是為這個,怨不得吞吞吐吐的呢。“那條限食令規定的食饌標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當然可以改。我當初規定的是參照中等人家的夥食標準,只要你們能證明如今老百姓的真實生活水平確實有了普遍提高,我們就參照執行。”
此話一出,身邊的這些個佐吏都興奮起來。他們以前在郡署裏吃工作餐非常的滋潤,這些年受這條限食令的約束可謂苦不堪言。如今見到有更改的希望,哪能不興奮?
兵曹史彭惠道:“舒丞要證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剛才在鄉下遇見的那個老者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以前的時候頓頓吃的只有粟米和青菜,自己雖有田,卻連麥都舍不得吃。如今不光能吃上面餅,還能吃上雞蛋羹,這還不算顯著提高嗎?”
舒晏點頭道:“果然是提高了不少。但只憑老者一家的情況,恐怕說服力太低。”
彭惠靈機一動道:“眼下恰是午後一餐的時候,我們現在就到巷陌中去找幾家來個隨機調查。”
“雖曰隨機調查,卻也難免有故意幹預之嫌,恐怕有失公平。且只能了解其現在的狀況,並不能了解其相比以前改善了多少。最好是還能找到當年請到郡署去問話的那幾個人了解情況,更可以做個前後對比。”
“這有何難?”杜堅喜道,“那幾個人都是在這城內居住的,且當時全都登記了姓名,不愁找不到他們!我們現在回郡署去,先查了他們的姓名,明日午前一定能有個結論。”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