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第一百六十章上元之夜(2)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百六十章 上元之夜(2)
眾文吏打開策卷,見第一道的題目是:
大晉承基二十五載,受天之佑,神化四方。除曹魏之雕敝,開吾皇之盛世。流民回歸,戶口滋衍;食貨繁榮,民富國強。雖一派欣欣向榮之象,然人口巨倍,車馬幾番,幾近歷史之盛。《禮記》曰:道路,男子由右,婦人由左,車從中央。銅駝大街不可謂不寬,宣陽城門不可謂不闊。而街道巷陌摩肩接踵,四門內外擁堵更甚。街巷難再寬,城門更不可闊,車馬行人卻與日俱增,何以解此之難?
原來,自大晉結束了諸侯混戰的局面之後,經過二十多年的太平年月,百姓們繁衍生息,安居樂業,人口不斷增長。再加上百姓手裏有了錢,車馬也越來越多,貨品買賣也越來越繁榮。這雖然是好現象,但也帶來一些問題,比如常常發生擁堵,尤其是在城門處。朝廷以此為題,考察大家怎樣看待、怎樣解決這個現實的問題。
舒晏讀完卷想道:此問題確實呈愈演愈烈之勢。之所以會發生擁堵,究其根源,無非就是人車多與道路窄之間的矛盾。道路與城門不可拓寬,那麽只能從人流車流上考慮了。現在行人、車馬雖多,但還沒有達到絕對的飽和狀態,而是存在一些弊端才導致的擁堵。正如《禮記》所說,道路雖然寬闊,卻分為三部分,車馬在中間跑,行人在兩邊走,這本應該是很合理的布局,然而實際上車馬和行人都不能很順暢地行走。
首先,在車馬方面,現在的士族越來越講究排場,本來一輛車由一匹馬來駕駛就毫不費力的,但是這些達官貴族都有按身份享有多匹馬駕車的權力。他們往往都是按最高規格的標準出行,能用三匹馬拉的就不用兩匹馬,能用兩匹馬拉的就不用一匹馬。還有甚者,盡管品級不高,卻很有錢,既然馬車受限制,就改用牛車,這樣就可以用多頭牛來充場面,彌補馬車的缺憾。試想一下,三匹馬或是三頭牛並行的狀態,得多占多少道路?這還不算,最主要的,這些人家在出行的時候,不光陣容強大,而且往往都會扯起步障,用來遮蔽風沙和避免路人觀望,這就更加阻礙了通行的順暢。
其次,左右人行道。雖然男女分別行走,貌似實現分流,但是大街上男女比例相差很大,男行人遠多於女行人,造成右側道路比左側道路擁擠嚴重得多。除此之外,這種分流方式還存在一個弊端,就是無論左側道路還是右側道路,都存在相向而行的情況,也就是相反方向的行人互相穿插著行走。即便互相避讓,頭碰頭,腳觸腳也是常有的事。
基於以上兩點,要想避免擁堵,首先要抑制世家車馬的排場,並且禁止使用步障;其次,應該改變行人的分流方式,變男女分流為方向分流。打破男女分開行走的限制,無論男女,全部按方向靠左側或是右側行走。這樣,無論在哪一側的道路上,所有的行人都是同一個方向,就可以大大減少混亂。
思考完畢,舒晏提起筆,將自己的觀點對策刷刷點點地寫了上去,又答完其它兩題,交卷出場。回去的路上,陸續見到潁川、沛國等豫州所轄的幾個郡國的中正官都在趕往太常寺方向,最後又看見施惠的車駕。雖然都相識,但他們都坐在安車內,舒晏也就樂得免去了一一見禮的麻煩,自己依舊回廨館去。但他已經猜到了,太常寺乃是豫州大中正賈恭的署衙,這顯然是賈恭召集本州十位郡國中正,商討中正考評事宜。
眾人到齊了,賈恭拍案道:“想必各位也都知道,朝中有些人,先有司空衛瓘,現又有幾位諫官,說我們做中正的品評不公,隨自己的喜好隨意品評,甚至結黨營私、收受賄賂。這些人向皇上建議廢除九品官人法,恢覆漢時的鄉舉裏選。”
賈恭故意把情況說得很嚴重,可這些中正們心裏都明白,雖說中正品評的腐敗乃是公開的秘密、普遍的現實,但是中正系統囊括了幾乎所有的世家大族,編織了一張龐大到可怕的關系網,就算是皇上也不敢輕舉妄動,哪能說廢除就能廢除得了的?
他們心裏這樣想著,嘴上卻依舊道貌岸然地道:“我等既被州都舉薦為本鄉之中正,掌握本土的品評大權,深知責任重大,品評仕人無不精察細訪,以德才計品,實無徇私舞弊,品評不公之事。”
賈恭雖然心知肚明,但聽了大家的這番表態,還是要裝著欣慰一些:“我就說嘛,他州的情況不甚清楚,但就咱們豫州來講,對仕人的品評都是公平公正的,極少有徇私舞弊的情況。”
施惠聽了暗笑:大中正大不公,小中正小不公,你賈恭的所作所為,我會不知道?不過,既然大中正這樣講話,就更可以隨順著他說了:“大中正,那些諫官之所以總是對我們中正系統有偏見,是因為他們對中正給予他們的品狀不滿意,有的甚至是因為沒有被推舉做本鄉中正,所以心存怨恨,才會這樣抨擊我們的。”
“施侯所言極是。我們做中正的上不負朝廷,下不負仕人,哪像他們講的那樣不堪?”賈恭對大家做了幾句督導的話,然後這十郡中正又互相吹捧恭維了一番。有幾位中正在施惠面前極力地誇讚了比玉:
“雖然元正大會的樂舞是舒晏和令郎兩個人一起操辦的,但是最初領命的畢竟是令郎,所以令郎應為主,舒晏為輔。”
“施公子風神秀異,年少有為,實乃咱們豫州的後起之秀。”
“賢侄如此人品,在此次中正考評中必要升品的,施兄千萬不可避嫌太過。”
……
這種話當然很入耳,施惠聽了高興,一一對他們謙遜了幾句,又反過去恭維對方。
不知是本身十分的正氣,還是跟施惠不十分合得來,也有一二句為舒晏說話的。明明十分微弱,施惠心裏卻非常反感,只裝作聽不見。
過了一個時辰,大家各自散去。施惠知道今天比玉去策試了,所以一回到家,先將兒子叫了過去,詢問策試的內容。
“今天策試是什麽題目?”
比玉如實說了。
施惠聽聞道路擁堵的題目,笑了笑道:“確實,雖說我大晉越來越繁榮了,但是人多了也並非全是好事。如今走在街上,車馬愈漸增多,根本放不開走,尤其是進出城門的時候,更是要排著隊。關於這一問題,你是怎麽答的?”
比玉見今天父親的心情似乎不錯,所以也就敢放開了一點,“我看到了這個問題,就想起了老子所雲的‘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為無為,則無不治’。”
“這是老子清靜無為的思想,與本題何幹?”施惠詫異道。
“無幹即是有幹。老子的意思是天下的事就讓它放任自流,不必去管它。越管就會越亂。就拿此題來說,道路擁堵,堵就堵吧,何必管它?現在堵已成為常態。世人既然知道每出門必然擁堵,而且一日甚似一日,卻依舊照常要到街上行走,那不完全是咎由自取、心甘情願嗎?怨不得別人。朝廷也不必去管?等堵到最嚴重的程度,水洩不通的時候,談堵色變了,那時候所有人就都老老實實地躲在家裏,沒人上街了,擁堵自然也就解決了。”
施惠聽聞此言,騰地站起身,厲聲道:“一派荒唐之言!你喜歡玄學本無可厚非,但老莊之理,乃是茶餘飯後的清談之資,怎可用在朝廷策試這種正式場合?這樣一來,你的品狀豈不是毀了?”
比玉見父親急成這個樣子,笑嘻嘻地道:“阿翁不必著急,孩兒雖然生性慵散,但還是有分寸的。我這樣答了之後,自己覺得似乎不妥,於是又認真地思考了一番,將先前所寫的作為對策一,又寫下了對策二。”
“混帳的東西。”施惠罵了一句,這才把心稍稍放下,“你的第二個對策是怎麽想的?”
“我想,堵是因為人多車多,但並非是全天性的。在城門處,大約是早上辰時到巳時之間和午後申時前後最為嚴重。究其原因,就是辰巳時候,城外的百姓紮堆進城,城內的百姓也正要紮堆出城;到了申時左右,出城的百姓要趕著進城來,進城的百姓要急著出城去。這樣一來,行人和車馬都集中在城門處,哪能不混亂?所以,只要將車馬和行人分開進出城就可以了。早晨,步行進出城的,限定在辰時之前;乘車馬進出城的,即在辰時之後。傍晚,步行進出城的,在申時之後;乘車馬進出城的,在申時之前。”
“這——”施惠一邊聽,一邊沈吟道,“此法雖然能夠緩解擁堵,但是你把好的時段都留給乘車馬的了,貌似對步行者很不公平吧?步行者一個時辰不過行走十幾裏路,以如今的節令來說,無論進城還是出城,豈不是都要趕夜路?”
“阿翁,你難道不知?那些寒牖之家大多買不起燈油,抹黑習慣了,起點早、貪點黑又算的什麽?”
施惠聽畢,雖然覺得差強人意,但總算是一個像點樣的解決對策,也就作罷。之後,又提起了剛才中正們說的話。
比玉道:“我跟舒晏在各自官署之中均已經獲得優評,算是平手;策試方面,我所答對,雖不敢說太盡如人意,但是舒晏也未必有比我更可取的對策;餘下的就是中正考評了,卻掌握在阿翁你的手中,還有什麽可擔心的?”
施惠本來是有點擔心的,聽比玉這樣一說,想想也對點道理,遂寬了心,但又不免對比玉督導一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眾文吏打開策卷,見第一道的題目是:
大晉承基二十五載,受天之佑,神化四方。除曹魏之雕敝,開吾皇之盛世。流民回歸,戶口滋衍;食貨繁榮,民富國強。雖一派欣欣向榮之象,然人口巨倍,車馬幾番,幾近歷史之盛。《禮記》曰:道路,男子由右,婦人由左,車從中央。銅駝大街不可謂不寬,宣陽城門不可謂不闊。而街道巷陌摩肩接踵,四門內外擁堵更甚。街巷難再寬,城門更不可闊,車馬行人卻與日俱增,何以解此之難?
原來,自大晉結束了諸侯混戰的局面之後,經過二十多年的太平年月,百姓們繁衍生息,安居樂業,人口不斷增長。再加上百姓手裏有了錢,車馬也越來越多,貨品買賣也越來越繁榮。這雖然是好現象,但也帶來一些問題,比如常常發生擁堵,尤其是在城門處。朝廷以此為題,考察大家怎樣看待、怎樣解決這個現實的問題。
舒晏讀完卷想道:此問題確實呈愈演愈烈之勢。之所以會發生擁堵,究其根源,無非就是人車多與道路窄之間的矛盾。道路與城門不可拓寬,那麽只能從人流車流上考慮了。現在行人、車馬雖多,但還沒有達到絕對的飽和狀態,而是存在一些弊端才導致的擁堵。正如《禮記》所說,道路雖然寬闊,卻分為三部分,車馬在中間跑,行人在兩邊走,這本應該是很合理的布局,然而實際上車馬和行人都不能很順暢地行走。
首先,在車馬方面,現在的士族越來越講究排場,本來一輛車由一匹馬來駕駛就毫不費力的,但是這些達官貴族都有按身份享有多匹馬駕車的權力。他們往往都是按最高規格的標準出行,能用三匹馬拉的就不用兩匹馬,能用兩匹馬拉的就不用一匹馬。還有甚者,盡管品級不高,卻很有錢,既然馬車受限制,就改用牛車,這樣就可以用多頭牛來充場面,彌補馬車的缺憾。試想一下,三匹馬或是三頭牛並行的狀態,得多占多少道路?這還不算,最主要的,這些人家在出行的時候,不光陣容強大,而且往往都會扯起步障,用來遮蔽風沙和避免路人觀望,這就更加阻礙了通行的順暢。
其次,左右人行道。雖然男女分別行走,貌似實現分流,但是大街上男女比例相差很大,男行人遠多於女行人,造成右側道路比左側道路擁擠嚴重得多。除此之外,這種分流方式還存在一個弊端,就是無論左側道路還是右側道路,都存在相向而行的情況,也就是相反方向的行人互相穿插著行走。即便互相避讓,頭碰頭,腳觸腳也是常有的事。
基於以上兩點,要想避免擁堵,首先要抑制世家車馬的排場,並且禁止使用步障;其次,應該改變行人的分流方式,變男女分流為方向分流。打破男女分開行走的限制,無論男女,全部按方向靠左側或是右側行走。這樣,無論在哪一側的道路上,所有的行人都是同一個方向,就可以大大減少混亂。
思考完畢,舒晏提起筆,將自己的觀點對策刷刷點點地寫了上去,又答完其它兩題,交卷出場。回去的路上,陸續見到潁川、沛國等豫州所轄的幾個郡國的中正官都在趕往太常寺方向,最後又看見施惠的車駕。雖然都相識,但他們都坐在安車內,舒晏也就樂得免去了一一見禮的麻煩,自己依舊回廨館去。但他已經猜到了,太常寺乃是豫州大中正賈恭的署衙,這顯然是賈恭召集本州十位郡國中正,商討中正考評事宜。
眾人到齊了,賈恭拍案道:“想必各位也都知道,朝中有些人,先有司空衛瓘,現又有幾位諫官,說我們做中正的品評不公,隨自己的喜好隨意品評,甚至結黨營私、收受賄賂。這些人向皇上建議廢除九品官人法,恢覆漢時的鄉舉裏選。”
賈恭故意把情況說得很嚴重,可這些中正們心裏都明白,雖說中正品評的腐敗乃是公開的秘密、普遍的現實,但是中正系統囊括了幾乎所有的世家大族,編織了一張龐大到可怕的關系網,就算是皇上也不敢輕舉妄動,哪能說廢除就能廢除得了的?
他們心裏這樣想著,嘴上卻依舊道貌岸然地道:“我等既被州都舉薦為本鄉之中正,掌握本土的品評大權,深知責任重大,品評仕人無不精察細訪,以德才計品,實無徇私舞弊,品評不公之事。”
賈恭雖然心知肚明,但聽了大家的這番表態,還是要裝著欣慰一些:“我就說嘛,他州的情況不甚清楚,但就咱們豫州來講,對仕人的品評都是公平公正的,極少有徇私舞弊的情況。”
施惠聽了暗笑:大中正大不公,小中正小不公,你賈恭的所作所為,我會不知道?不過,既然大中正這樣講話,就更可以隨順著他說了:“大中正,那些諫官之所以總是對我們中正系統有偏見,是因為他們對中正給予他們的品狀不滿意,有的甚至是因為沒有被推舉做本鄉中正,所以心存怨恨,才會這樣抨擊我們的。”
“施侯所言極是。我們做中正的上不負朝廷,下不負仕人,哪像他們講的那樣不堪?”賈恭對大家做了幾句督導的話,然後這十郡中正又互相吹捧恭維了一番。有幾位中正在施惠面前極力地誇讚了比玉:
“雖然元正大會的樂舞是舒晏和令郎兩個人一起操辦的,但是最初領命的畢竟是令郎,所以令郎應為主,舒晏為輔。”
“施公子風神秀異,年少有為,實乃咱們豫州的後起之秀。”
“賢侄如此人品,在此次中正考評中必要升品的,施兄千萬不可避嫌太過。”
……
這種話當然很入耳,施惠聽了高興,一一對他們謙遜了幾句,又反過去恭維對方。
不知是本身十分的正氣,還是跟施惠不十分合得來,也有一二句為舒晏說話的。明明十分微弱,施惠心裏卻非常反感,只裝作聽不見。
過了一個時辰,大家各自散去。施惠知道今天比玉去策試了,所以一回到家,先將兒子叫了過去,詢問策試的內容。
“今天策試是什麽題目?”
比玉如實說了。
施惠聽聞道路擁堵的題目,笑了笑道:“確實,雖說我大晉越來越繁榮了,但是人多了也並非全是好事。如今走在街上,車馬愈漸增多,根本放不開走,尤其是進出城門的時候,更是要排著隊。關於這一問題,你是怎麽答的?”
比玉見今天父親的心情似乎不錯,所以也就敢放開了一點,“我看到了這個問題,就想起了老子所雲的‘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為無為,則無不治’。”
“這是老子清靜無為的思想,與本題何幹?”施惠詫異道。
“無幹即是有幹。老子的意思是天下的事就讓它放任自流,不必去管它。越管就會越亂。就拿此題來說,道路擁堵,堵就堵吧,何必管它?現在堵已成為常態。世人既然知道每出門必然擁堵,而且一日甚似一日,卻依舊照常要到街上行走,那不完全是咎由自取、心甘情願嗎?怨不得別人。朝廷也不必去管?等堵到最嚴重的程度,水洩不通的時候,談堵色變了,那時候所有人就都老老實實地躲在家裏,沒人上街了,擁堵自然也就解決了。”
施惠聽聞此言,騰地站起身,厲聲道:“一派荒唐之言!你喜歡玄學本無可厚非,但老莊之理,乃是茶餘飯後的清談之資,怎可用在朝廷策試這種正式場合?這樣一來,你的品狀豈不是毀了?”
比玉見父親急成這個樣子,笑嘻嘻地道:“阿翁不必著急,孩兒雖然生性慵散,但還是有分寸的。我這樣答了之後,自己覺得似乎不妥,於是又認真地思考了一番,將先前所寫的作為對策一,又寫下了對策二。”
“混帳的東西。”施惠罵了一句,這才把心稍稍放下,“你的第二個對策是怎麽想的?”
“我想,堵是因為人多車多,但並非是全天性的。在城門處,大約是早上辰時到巳時之間和午後申時前後最為嚴重。究其原因,就是辰巳時候,城外的百姓紮堆進城,城內的百姓也正要紮堆出城;到了申時左右,出城的百姓要趕著進城來,進城的百姓要急著出城去。這樣一來,行人和車馬都集中在城門處,哪能不混亂?所以,只要將車馬和行人分開進出城就可以了。早晨,步行進出城的,限定在辰時之前;乘車馬進出城的,即在辰時之後。傍晚,步行進出城的,在申時之後;乘車馬進出城的,在申時之前。”
“這——”施惠一邊聽,一邊沈吟道,“此法雖然能夠緩解擁堵,但是你把好的時段都留給乘車馬的了,貌似對步行者很不公平吧?步行者一個時辰不過行走十幾裏路,以如今的節令來說,無論進城還是出城,豈不是都要趕夜路?”
“阿翁,你難道不知?那些寒牖之家大多買不起燈油,抹黑習慣了,起點早、貪點黑又算的什麽?”
施惠聽畢,雖然覺得差強人意,但總算是一個像點樣的解決對策,也就作罷。之後,又提起了剛才中正們說的話。
比玉道:“我跟舒晏在各自官署之中均已經獲得優評,算是平手;策試方面,我所答對,雖不敢說太盡如人意,但是舒晏也未必有比我更可取的對策;餘下的就是中正考評了,卻掌握在阿翁你的手中,還有什麽可擔心的?”
施惠本來是有點擔心的,聽比玉這樣一說,想想也對點道理,遂寬了心,但又不免對比玉督導一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